狼族时代
Le temps du loup,暴狼时刻(港),狼的时代,恶狼年代,Time of the Wolf
导演:迈克尔·哈内克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阿娜伊斯·德穆斯蒂埃,卢卡·比斯孔贝,Hakim Taleb,碧翠斯·黛尔,帕特里斯·夏侯,布里吉特·罗安,奥利维埃·古尔梅,丹尼尔·杜瓦尔,布兰科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奥地利,德国语言:法语,罗马尼亚语年份:2003
简介:伊莎贝尔·于佩斯饰演的安娜,一家四口从城市逃难到乡下,发觉自己的村屋给人占去。争执中丈夫被杀,安娜带着子女流离失所,途中儿子还给一流浪少年扣留。后来到了一个火车站,很多人在苦候,望火车把他们带到安乐郷。安娜听说有一班宗教义士,奉献自己以拯救人类,连她儿子也甘愿受祭。人在极端环境里不见得只剩下狼性。汉尼卡的风格有份..详细 >
最文艺的灾难片
未知缘由的背景假设,突然开始的末世求生。人物数量分为三个阶段由少到多,安排设置上近似《活死人黎明》,火车站相当于商场避难所的聚集作用,而缺乏后者丧尸入侵的危机紧张感。所有人都在等待火车到来,火车即救赎的希望。夜景、烧房子的视觉表征和精神内核都与塔可夫斯基的《牺牲》很相似,结尾都出现牺牲个体来希冀换取拯救全人类的仪式。但却无法明确救赎的主旨为何。PS.片名来自北欧神话诗集《诗体埃达》的第一篇女占卜者之歌Völuspá:“现在是斧头时间,剑的时间,破碎的盾牌时间,风的时间,狼的时间,直到世界崩溃——没有一个人愿意饶了对方。”即诸神黄昏之前的时间。
没有背景音乐,如沉寂中爆发。
<2001太空漫游>里的猩猩进化被视为传世经典.但这整部片都在讲人无高潮无惊喜无声无息退化的可怕,,
闷
尽管哈内克的冷峻画面风格依然尖锐,他的这部寓言却写得实在小儿科。从主人公中产阶级的设定来看,影片中的灾难该是指资本主义的崩溃,故而它才把物质交换放在剧情的核心。可在震撼的开头之后,影片的剧情就再也没有发展的方向了,一路上生存的压力显得一点也不紧迫,文明的外衣也没有完全被撕下。影片最后的火焰前甚至生出了一些人性的暖意,这么不彻底而假温情的哈内克也还是少见。此外影片中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对立也没有被赋予意义:火车究竟能带着大家走向何方?
就知道导演在讲,但不确定在讲什么。。。。。很难理解。。。。。貌似还要看几遍,好好琢磨琢磨。。。。。。
法国电影一贯的闷片
氛围很迷人,大远景和克制的镜头。
这结尾对我来说很高潮 温暖的不像哈内克 Isabelle Huppert也是厉害。这黑 这火 这生机
그량
ARTE France/France3这片子整体氛围很像美国🇺🇸的《末日危途》,区别就是《末日危途》已经展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荒蛮世界。而本片没有解释为何社会会变成本片这样是这部电影的扣分点,但估计导演不在乎,所以能顺着他们的思维接纳的话,你就能看的下这部电影,无法接纳太多未解疑问的观众则不适合看。剧情,112分钟版本,60分及格线作品,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宜观看,18岁以下未成年人如需观看须满15岁最低观看年龄门槛,15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止观看,满15岁、18岁以下未成年人须在成年家长陪同下观看(分级警告)!
困境中的人性异变
哈内克的影片永远如此冷冽。影片提供一个末世混乱、狼性生存的人性考验假想模型,当生存危机压迫人们,一切资源匮乏之时,抢劫、偷盗、强暴、争夺、乱斗、倾轧、凌弱、杀戮纷至沓来,人性之恶释放,无望的日子让精神逐渐崩溃。。。最终小男孩得到抚慰,没有绝望到底,看风景的幻觉缓解了压抑感。
20/3/17
3.5。所有室内戏都偏舞台剧,所有室外戏摄影满分,后面有段台词,记不太清了,大概意思是“你别听他们的,他们都是胆小鬼,都只会说说看,你不用真的献身,我知道你很难受,我知道你已经做好准备了,这就够了。”反正特别经典,我未来找机会要背下来。
哈内克镜头下的末世人性。
哈内克才华枯竭的时候就会制作出这种枯燥乏味的电影。
2024.01.28一个人在蓝湾看。大导的镜头只消看5分钟便能安抚观众。哈内克向来冰冷——从丈夫被猎枪射杀到女儿目睹夜间的生理需求场景。最后男孩的小长镜头我很喜欢,直到他被救下后的拉远。3星半。
电影从头到尾保持着灰暗的色调的压抑的气氛,末世下资源耗尽,活下去成为压倒一切的目标,对弱势群体的鄙夷,对异类的排斥,对暴力的崇尚压倒了昔日的尊严和美德。车站聚集的人也越来越多,看似抱团取暖共同求生,实则是重构/复制一个人类社会。本片应该是哈内克想要表达主题最复杂的电影,但是在对人物关系的挖掘上与其他影片相比稍欠,于佩尔可以发挥的空间也不大//看了一下其他人的影评,竟然是难民?!这不合逻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