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电影和一般印度电影不同,非常现实,非常有震撼力,永远的恒河,见证了多少生离死别,这才是真正的印度。
生死其实是非常老套又很难把握的题材,用的不好就会沉闷,这本电影给人以正能量,它的结尾非常好,时间的长河可以抹平生死,永恒的生命。
如果印度电影都能像这样的好,真的不错。
女主角在中国审美上来讲算得上是印度美女了。
以前听到别人谈及拉美,总会说到魔幻现实主义,对此我一直似懂非懂。
在看过一些文艺作品后,我渐渐有些明白,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似乎就是贫穷、腐败和荒诞融合在一起的一种表述。
如果是这样,我觉得另一个国家更具这样的气质,那就是印度。
这是我要讲的第二部冷门电影,印度的《死生契阔》,它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过提名。
以前,戛纳电影节对我而言就像一个过滤器,通过它我可以规避掉大部分不喜欢的电影。
在我的刻板印象中,戛纳这个标签,就是无聊、沉闷、节奏慢和伪文艺的代名词,那些获奖电影是对我意志力的极大考验。
但是到了后来,我不再那样偏激,我对多元文化有了包容之心,渐渐喜欢上一些冷门电影。
我感到有些电影并不知名,但是却优秀,我想总有人会发现它们的美,比如这部《死生契阔》。
这部电影的情节很简单,但是就在这些看似简单的描述中,底层人民的真实状态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在国人的印象中印度人民已经活得足够艰难,但很多时候我们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至于那些身处糟糕环境中的小人物,他们如何挣扎求存?
他们每天都思考什么?
是不是和我们一样为房贷和下一代的教育发愁?
我们无从得知,而这部电影的魅力在于,它让你了解并印象深刻。
故事分为两条线,主角都是年轻的大学生,随着剧情的发展,两条线索将合二为一。
第一部分。
女大学生德维和他交往了一段时间的男友相约来到宾馆。
一开始两人都很拘谨,在用简单的交谈来打破尴尬后,他们就开始亲热。
然而两人还没有进行多久,警察就破门而入,像极了刘强东在明尼苏达的场景。
如果大家看多了印度电影,就知道印度警察几乎是腐败的代名词,他们来得如此及时,显然是早有准备。
果然,几个警察连威胁带恐吓,说要把他们抓去坐牢,当然,坐牢只是幌子,乘机敲诈一笔才是真实的目的。
我不是印度人,所以实在想不出他们坐牢的理由,是嫖娼?
还是通奸?
还是婚前性行为?
但是男方却感到深深恐惧,他无法面对即将到来的羞辱,于是偷跑进厕所,用一把牙刷割腕自杀了。
看到这里,我以为警察会倒大霉,他们大概要考虑如何善后。
然而讽刺的是,这居然又给了他们一个敲诈勒索的机会。
警察找到德维的父亲,要他拿出三十万卢比,否则女儿就会被法院以教唆自杀罪起诉,而且女儿的性爱视频还会被他们放在在网上。
面对警察的威胁,父亲帕塔克不知所措,一开始他争辩了几句,但警察的凶狠让他最终选择了忍耐。
一开始我很不理解,觉得帕塔克也算个文化人了,印度是一个民主国家,难道就这群黑警就就可以无法无天?
但是最后,我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去想,似乎得到了答案。
作为一名父亲,当然是希望保全女儿的名声,给她一个阳光温暖的人生,为此他可以不计任何代价,如果事情闹大,坏人的确能得到惩罚,可是女儿的尊严和荣誉呢?
就全被毁了。
所以忍气吞声并非怯懦,而是更大的勇气。
毕竟,由于文化和宗教的因素,在印度农村,性依然是一个让人羞于启齿的话题。
德维的父亲以前在一所大学教书,可能因为工作太忙,没法照顾女儿,他辞掉了工作,改行在恒河边帮人翻译经文。
德维的母亲死于一场感冒,那时帕塔克因为太忙,就忽视了妻子的病,妻子的死让他追悔莫及,成为一辈子的阴影。
帕塔克每个月的收入大约一万卢比,在我的印象中,这在印度似乎还算可观。
三十万卢比,相当于他三年的收入。
顺便说一下,电影中的恒河真的很脏,浑浊的河水,河边堆满了垃圾,每天都有人在那里烧各种各样的东西,即便是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在河里游泳。
帕塔克在恒河边开了一个小店铺,身边有一个小孩子在帮衬他。
小孩子名叫做强塔,电影没有明确表明他们的关系,但我猜想强塔应该是帕塔克收养的。
强塔喜欢潜水,迷恋在水中抓硬币的游戏,那是大人们在河边设立的一种赌博,他们自己做庄,雇佣几个小孩子潜水捞硬币,其他人下注,赌谁捞的硬币最多,庄家抽成。
可见,印度人为了谋生,也算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看见养父被警察勒索,懂事的强塔想为养父分担一些负担,于是向帕塔克提出想去河边捞硬币。
估计庄家会把捞出来的硬币给小孩子们当做报酬,一开始帕塔克不同意,因为那很危险,但是强塔一再恳求,并拍着胸脯保证自己游泳技术一流,帕塔克这才勉强同意。
德维的行为让帕塔克感到无比羞愧,他狠狠打了女儿几耳光,并责怪她。
可是德维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她和父亲争辩了一番。
后来,德维一气之下决定离开家乡,去外地找工作。
再说一说第二条线。
大学生迪帕克来自一个低种姓的家庭,他住在恒河边的贫民区,父亲和哥哥在河边帮人焚烧尸体。
他们家世世代代以此为业,唯独迪帕克例外,迪帕克学习用功,考上了大学学习土木工程。
迪帕克有几个要好的朋友,也是穷苦人家的青年,他们经常一起骑着摩托车到处玩耍。
偶然的一天,他们去网吧上网,迪帕克打开社交网站,看见了美丽的女生沙露。
迪帕克有些心动,朋友们纷纷怂恿他去追求。
迪帕克鼓起勇气,在脸书上给沙露发信息,之后用了各种攻势,终于和她建立了感情。
但是当他们的感情更进一步时,迪帕克却感到了为难。
为什么呢?
原来沙露家是高种姓,虽然种姓制度早在1947年就被废止了,但显然人们骨子里的观念没那么容易改变,迪帕克担心自己的身份会让这份爱情难以继续。
沙露曾不止一次和迪帕克开玩笑,说想去他家看看,然而每次迪帕克委婉地搪塞了。
迪帕克不想让沙露看见自己糟糕的生活环境和那群穷困潦倒的朋友。
有一次,沙露又提出去迪帕克家时,迪帕克的自尊心被彻底伤害了,迪帕克生气地说出了自己的出身和居住环境,他以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把之前的担忧一股脑发泄了出来,然后骑着摩托车独自回去了,留下一脸不解的沙露呆在原地。
沙露跟着父母去桑干朝圣,在路途中,她见识了父母对低种姓人群发自内心的鄙夷。
比如在外吃饭的时候,父母会嫌弃低种姓人开的餐馆卫生条件差。
她知道,父母永远也不可能同意她和迪帕克在一起。
不过,她不会屈从于父母的想法,也不在乎迪帕克低贱的出身,为了爱情,她可以和迪帕克私奔。
沙露忍不住给迪帕克打电话,表明心迹。
迪帕克本已心灰意冷,接到电话后喜出望外。
沙露的表白更是解开了他长久以来的心结,他没想到对方完全不介意自己的阶级,甚至愿意和他私奔,看来是自己当初太敏感脆弱了。
看到这里我突然心头一酸,有时候我觉得做一位穷人真的很可怜,那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会一直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很久才会消除。
剧情发展到这里似乎已经很完美了,可是命运总是充满了荒诞,尤其在印度。
接下来故事的发展完全不以观众的意愿为转移,而是充满了命运的未知,最终两条故事线会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交织在一起,让观众感受到命运的不可捉摸。
到这里我就不剧透了,大家最好亲自去看一看。
这部电影十分出色,它让我见识了一个真实的印度社会,了解了印度社会中的矛盾和症结,以及那些小人物的真实平凡的生活。
里面的一些角色也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帕塔克和强塔。
虽然强塔因为调皮没少挨帕塔克的揍,也因某一次没有去潜水而被帕塔克打了耳光,但是在内心里,迪帕克是把强塔当做亲生儿子的。
某一次潜水,帕塔克下了一万卢比的注压强塔赢,结果强塔潜入水里后,很久都没有出来。
帕塔克焦急万分,赶紧让旁边的人下水营救,强塔被送到医院。
在强塔昏迷不醒时,帕塔克在病床边泣不成声,边哭边说再也不让他去潜水了。
还有戴维,一开始我极其讨厌她,因为无论怎样,事情因她而起,她理应负责。
可我始终只看见父亲为了筹款而奔走,她却无动于衷。
不但如此,她还任性地辞掉了在大学的工作,那是父亲好不容易拖关系才为她找来的。
但是到了后来,我对她的印象又有所改观,原来,她真的在外地踏踏实实工作了一个月,凑齐了两万卢比来还债。
看来,她还是有一点担当的。
电影里的一些场景也让我印象很深,印度的农村着实贫穷,在恒河上焚烧尸体的那些人,穿着破衣烂衫,脸上的表情质朴而呆板,笑起来更是透着一股憨厚的气息,让人顿生怜悯。
迪帕克努力学习,想要改变现状,这让我想起国内的那些留守儿童。
总之,这是一部让我惊喜的电影。
由于文化氛围的原因,印度的电影大都正能量,虽然有的也反应了一些社会问题,但某些题材还真心触碰不多,比如种姓制度。
这部电影揭开了印度的某一面,从这一面中,你能看到某些相似的影子。
喜欢我的影评的人可以关注我微信公众号,搜索“无梦之秋随笔集“””
无意中看到这个影片,印度电影,感觉反映日常生活比较真实,没有刻意美化脏乱差环境。
演员演得很真实。
故事性很强,反映社会问题比较突出、尖锐:固有阶层阶级很难突破,思想观念陈腐落后,政府官员贪污腐败触目惊心,底层人民生活艰难艰辛,缺少阳光和希望...... 对比下来,中国大多数人要幸福许多,珍惜我们的生活
印度电影《生死契阔》前后相隔一年多两次观看都是我不经意在爱奇艺翻到的结果,每次都是被电影名字吸引,因为这句话源自《诗经》的: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和“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都是我喜欢的朴素果敢爱情的诗句。
电影一开始美丽的德维和还在读大学的小男友情到深处去宾馆开房被告发遭遇警察突袭,小男友在重压之下当场自杀,而德维和相依为命曾经是大学梵文教授而现在在恒河边摆摊的父亲不得不为了保住她的名声接受无耻警察官员的金钱敲诈勒索。
为了忘记痛楚,德维离开了和男友相识的图印社。
也为了筹钱给强硬毫不通融的败类警察官员,父女俩经历了一系列的人和事:口口声声感谢教授栽培的学生乘火打劫给德维非常低廉的薪水,德维还在公司遭遇性骚扰。
而博学通道理的父亲为了筹钱违心让小伙计冒着生命危险去参加恒河捞钱赌博,厚着脸面提前预支出版社翻译梵文的酬劳…..尽管生活如此艰难,聪慧而具有现代思想的德维还是在默默承受的同时积极去改善处境,尽管心力交瘁她还是悉心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同时报名了国家公职得到了几倍于父亲学生公司薪水的工作用于筹钱。
明知道会被唾骂,她还是勇敢去男友的家里拜见他的父母……迪帕克是一名理工大学的学生,品学兼优的他马上要毕业走入社会工作,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也是全家人的骄傲。
他爱上了一个高种姓的女孩子,他为自己来自恒河边上的烧尸家庭低种姓而惴惴不安。
但是深爱他的女孩给了他鼓励,甚至说愿意为了和他在一起私奔。
然而命运就是如此捉弄人,当他为了两个人的未来努力学习积极寻找体面工作的时候,女孩和全家出游出车祸死去。
那天晚上因为尸体太多也被叫去帮助家里人烧尸的迪帕克通过尸体手指上的戒指认出了面目全非的女友,悲痛欲绝,生活一下就失去了乐趣和目标,灵魂也被带走了一般,无尽的思念让他痛哭流涕…..两个独立的故事都和印度的母亲河恒河有关,德维的父亲在恒河边上做小买卖,迪帕克家住恒河边上是烧尸家庭。
把这两个故事联系在一起的是迪帕克为了重新生活把女友的戒指抛进恒河,而参加捞钱比赛的小伙计捞到了戒指给德维的父亲,父亲变卖了戒指凑够了警察敲诈的钱。
影片的最后拜访了男友家庭的德维坐在恒河边上哭泣,始终无法打开男友送她的礼物盒,而有了工作的迪帕克工作之余也坐在恒河边上思绪万千,迪帕克看见哭泣的德维主动去关心她。
非常巧合,两个人又一起坐上了去往同一个地方的船只,让我不禁生出了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的感慨。
生活有多痛楚就有多少希望是这部没有歌舞张弛有度描述个体细致入微的印度电影给我最深的观感。
印象最深的是德维去恒河边上远远看着男友的父亲无比悲痛敲打着儿子尸骨的场景:让我敲碎你的头骨将你的灵魂释放。
她的眼神悲戚而又坚定……最后,我们为什么要去印度旅行,一个泰姬陵的理由就足够,那也是关于死生契阔的故事。
女主的悲剧是因为遇上腐败的警察,反映出印度官员不够廉洁;男主与恋人受到了种姓歧视的影响,但男主恋人之死的根本原因是车毁人亡、与种姓制度没有太大关系。
〈所以我不认为这一悲剧指向种姓制度〉我不是很懂这部电影到底想表达什么,而且片名与内容有何联系呢?
两个故事的共性是二人摆脱了此前烦恼、坐上去另一城市的船,各自开启全新生活。
(至于男女主以后会走到一起,影片只是草草暗示,毕竟那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图片1>《死生契阔》又一部让我感动到流泪的印度电影,开篇女主和男友开房的剧情让我完全没意识到这居然会是一部如此让人心痛,让人叹息,让人感慨万千又胸怀希冀的绝佳之作。
而且这部片子也是2015年的,过去的这一年印度电影佳作频出,傲然崛起,令人为之侧目,《巴霍巴利王》《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带吸管的玛格丽特》《视觉》堪称部部经典,当我们还在嘲笑三哥的电影只会唱歌跳舞开挂耍帅的时候,实际上人家已经默默的把我们远远的甩在了身后绝尘千里而去,实在令人叹息啊。。。
回到这部《死生契阔》,豆瓣和时光的译名是《火葬场》,这简直就是对本片的侮辱!
如此充满人生哲思与现实拷问的片子为什么要取这种毫无美感,甚至恐怖的名字?
真的让人十分不解那些搞翻译的都是什么鬼。
和男友相爱然后情到深处去宾馆开房做爱做的事,这在我们看来不算是什么大事,甚至是很普遍很普通很自然的事情,然而在印度社会中,婚前性行为是绝对不能被允许的过错和罪恶,而女主的悲剧也就由此上演,男友自杀身亡,警察以权谋私索要30万卢比,在一系列的压力和情感爆发中,女主与父亲之间两代人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了碰撞,也是进步的现代思想和过去的传统习惯的碰撞,两代人都在这种无形的冲突和矛盾中遍体鳞伤却又无可奈何,这就是所谓时代的悲剧吧,每个社会和年代都有其无法避免的悲剧要让人们去承载,逃不掉也挣不脱,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忍受这一切并努力让明天更美好。
男主爱上了一个妹子,然而却由于自己家族是恒河边干烧尸生意的低种姓,配不上妹子的家族种姓,而永远不会得到妹子家人的认可,即便是大学里成绩第一名的优等生,找到了很好的工作也是一样,印度的种姓制度真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万恶毒瘤啊!
男主和妹子可以在脸书上平等的交流,但是在现实中却要背上种姓的枷锁,这种文化桎梏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无法抹去,不知道要延续到何时啊!
想想现在天朝“笑贫不笑娼”,一切向钱看的现实其实挺好的,总比弄个种姓在那放着,让你一辈子无法逾越要好的多吧。
然而故事并非以两人的分手告终,后来妹子被男主的爱打动,决定接受他的感情,实在不行就和男主私奔,然而却在朝圣的路上遭遇车祸身亡,男主在家烧尸时,万万没想到自己会亲手送别心中的爱人啊,此种伤痛,实在令人悲痛欲绝,呼天抢地,不忍卒观。。。
两段故事都是悲伤的,无奈的,如果本片仅止于此也是不错的作品,但绝称不上顶尖之作,最为关键和升华的地方在于片尾,两人各自收拾心情,准备去别处开始新的人生旅途,然而冥冥之中男女主在恒河边相遇了,同乘一船驶向恒河彼岸并在旅途中相互了解,开始新的篇章,这是毁灭与开创的交替,是绝望与希望的对接,全片逼格立马上升三段而归于神片之列。。。
本片中贯穿始终的不是男女主,而是那条不会说话却永远流动的恒河,婴儿出生要在恒河中沐浴,死后要化为灰尘归于恒河,既是生命开始的赞美者,也是生命终结的归宿处,生死轮回,枯荣交替,恒河见证了男女主所有的幸福与悲痛,所有的寂灭与希望。
她什么都不会做,只是静静的流淌着,看着这世上的一切,这也是全片的基调和节奏。
总的来讲,本片笔触冷静真实,细致入微,令人深感震撼。
叙述和缓有力,张弛有度,颇具大家风范。
画面构图配乐皆为一流水准,几位演员的演技也是深得我心,虽然颜值并不逆天,但演的很真实生动,令人信服。
这是一部关于印度社会,关于人生和爱情的印度电影绝佳之作,小舞舞五星满分诚挚力荐!
两个人相爱,有时候是一件极为简单的事情,有时候又充满未知与变数。
因为原本关于两个人的事,最终会演变为两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事。
其影响之深远,有时候陷于其中的人亦无法预料。
就如《死生契阔》这部印度/法国制作的电影,两个人正爱得热烈,却不知下一刻将要迎接的是生离死别。
也许每个人都曾经渴望过爱情,但却从来没有预想过自己的爱情会有那样的结局。
《死生契阔》其中关于爱情的演绎之悲壮,犹如一盆冷水,将人的热情瞬间浇灭。
但与此同时,又给人冷静的思维,进行生活的反思与现实的思考。
这部颇具好评的电影上映于 2015 年,是当时作为一名新人导演的尼拉杰·加万的处女作。
因着这部电影,尼拉杰·加万还获得了最佳新晋导演的荣誉。
与众多喜欢加入大量歌舞桥段的印度电影不同,《死生契阔》并没有沿用这样的印度特色,而是另辟蹊径,寻找到了与众不同的切入点。
《死生契阔》这部电影分两条线进行了叙述,其一讲述女孩德维因与男友开房遭遇警察突击,其男友无法忍受这样的羞辱,自杀身亡。
而后德维的父亲为了保住女儿的名声,接受了腐败警察 30 万的勒索。
由此,开始了两人苦不堪言的生活。
其二讲述从事火葬行业的低种姓世家迪帕克与高种姓女生沙露相爱,却因一场意外,从此天人永隔。
这两条线在影片中一直独立展开,直到影片即将结束时,交汇于恒河岸边,似乎预示着人生无常,亦又充满了偶然。
这部电影以爱情为线索,但我认为真正讲述的,却是于爱情的背后所隐藏的社会矛盾与有关生命的思考。
下面,我将从生活与爱情这两个角度,解析影片中呈现的生命这一永恒主题。
从画面呈现、表现手法,看导演揭开“面纱”后所呈现的真实生活不能否认,人们习惯于向美好的事物靠拢,而远离那些我们所不喜的人或事。
所以有些作品会以人的喜好做调整,将生活进行一定程度的美化。
这就好比隔着一层面纱去看一个女子,始终朦胧,无法窥见真相。
而《死生契阔》这部电影独特之处在于,他所呈现的生活状态异常真实。
①人与环境融为一体的画面呈现每一部电影都是一次声画呈现,在《死生契阔》这部影片中,除了穿插几首歌谣之外,并没有用到热情洋溢的舞蹈。
其整体的画面风格,趋于平缓,沉静,人在画面中,似乎也与环境融为一体。
细细品味的话,我发现导演不管在影片的大背景中,还是人物的造型,以及场景的细微之处,都有比较细致的处理。
比如在影片的诸多远景中,呈现的是悠远,充满意境的画面,在整体色调的处理上,基本不会违背影片的总体基调。
比如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诸如壁画、服饰等印度元素,生活气息十分浓厚的街景,在导演的构思之下,几乎都注入了活力。
所以外在表现上,处处是人与环境的极度融合。
②从矛盾对比中窥见生活面貌的表现手法在这部影片中,处处有矛盾,时时在对比,均是在剧情的发展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其一是正与恶的对比,对比人物为女主德维的爸爸与腐败的警察,一个是经营一家小店的老实人,一个是披着正义外衣的虚伪警察。
当德维爸爸每次将装着钱的袋子递给警察时,老实人那双颤颤巍巍的手,不知道隐藏了多少的无奈与心酸。
而对比之下,警察将钱袋装进自己口袋里的那副模样,又显得异常丑陋。
由正与恶延伸开来,便知道生活中的正与恶远远不止如此,这只是一个缩影,但是无形中透露了一个世所共见的事实。
其二是贫富差异,身份地位的对比。
其中的人物当属迪帕克与沙露。
一个是从事火葬行业的低种姓世家,一个是生活优越的高种姓家庭。
两人相爱,注定很难得到结果。
因为当时印度的社会情形,世俗观念,贫富悬殊,身份差异,均是稳如泰山,难以动摇的。
如果想要冲破世俗观念,必然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其三是生与死的对比,这一幕尤为刻骨铭心。
在德维的这条线上,她与自己的男朋友开房后,因为警察的介入,导致男朋友自杀身亡。
而迪帕克与沙露的爱情同样悲惨,当他们商议好如何挣脱世俗的束缚,成全彼此的爱情时,一场意外让沙露的生命暂停,迪帕克在自家的火葬场毫无防备地看到了沙露的尸体…..最后活着的两个人,一个需要承受社会异样的眼光,一个在悲痛之中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已经死去的人似乎从此解脱了,但活着的人却承受着比死亡更甚的痛苦,在生死轮回之中,究竟哪一个选择才具有无比的勇气?
我从导演所呈现的故事看来,把伤口默默缝合,迎着社会的压力生存下去,反而才是莫大的勇气。
以上,从画面呈现到矛盾对比,从生活的表层到精神层面,可以说,导演由表及里,用极为平静的画面道出生活的本色。
影片中的悲剧性爱情,所表达的现实意义《死生契阔》两条线,一条线中女生失去了男友,另一条线中男生失去了女友,这并不是分手,而是真正的生离死别。
与其说这是导演的特意安排,不如说这是导演所呈现的无常人生。
毕竟,不管什么样的事情,在生活中终是有可能发生的。
其中的悲剧爱情,又牵扯甚多,所表达的现实意义也不仅限于爱情。
①爱情之于社会,相爱可以自由,身体却被束缚着无法自由因为这部影片是印度的,所以对此,我结合了印度当时的现状进行分析。
印度虽然是古老的文明国度,但当时他们也有无法消除的一些种姓制度,以及深蒂固的旧习。
所以,即使有一部人达到了精神上的自由,但是身体上依旧是被这个社会所束缚着。
比如德维与男朋友去开房,在现今很多人看来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是警察却能闯入他们的房间,以此将他们当做犯人,还被冠上伤风败俗的名头。
就算影片中没有死亡,但是关于爱情,也终归无法逃避悲剧的终结。
以爱情的悲剧性,看当时的社会现状,导演虽然没有做过多的评论,但是他提出的问题具有的深度,值得当时的人们深度思考。
②爱情之于家庭,两者永远保持着最紧密的联系我们时常听一句话说的是,相爱是两个人的事,但是婚姻却是两个家庭的事,此话虽然朴实,但却是真理。
两个人相爱的结果,大多数时候并不能脱离家庭的联系,影片中做了很明显的阐述。
譬如德维出事以后,她的爸爸从警察手里将其保释出来,接着,又为了守住女儿的清白,被腐败的警察所勒索,他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最终还是凑足了 30 万。
譬如小伙子迪帕克,虽然与女友相恋,但是阻挡在他面前的,却是不可跨越的种姓制度。
一旦他们想要结合,必定面临着艰难的挑战。
所以爱情之于家庭,很难或者说几乎不可能撇清联系,只要两者有着血缘的牵绊,难免会被情感牵绊住。
③悲剧的爱情,仍有正向的力量其实在《死生契阔》中,除了关于社会与现实的一种直白的描述,也隐含了非常多的正向能量。
这些正向的力量是人们为之坚持并能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撑,在影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一是伟大的父爱,虽然在德维爸爸知道她的“丑事”之后,很生气的打了德维几巴掌,甚至与她闹得很不愉快。
但是这位爸爸却仍旧想尽办法筹款,对警察低声下气,保住女儿的名声。
后来在女儿要离开时,他哭得像个孩子,恳求女儿留下来。
其间种种,无不显示了这位看似弱小,却用所有力量保护女儿的伟大父亲。
其二是对尊严的坚守,德维虽然发生了在外人眼里不光彩的事情,但是实际上,那不过是一个极其正常的行为。
所以德维在往后的经历中,对想以那件事要挟她的人统统无视。
她仍旧以自己的方式活出尊严,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
其三是对生活积极向上的追求,譬如德维还清欠款后,决定走出那个地方,继续自己想要的学业;譬如迪帕克为了摆脱只能在火葬场工作的命运,积极学习,并以优秀的表现争取到了铁路部门的工作。
这些无不是对生活的正向追求。
即使人们生活在并不是很完美的社会,但是却不妨碍人们去追求,去突破。
只要心中有为之坚定的信念,在爱的陪伴下,也许可以无往不胜。
影片主题:不管是爱情还是生活,都是生命里的一场轮回在《死生契阔》中,除了爱情与生活,还有一条非常隐晦的线索,那便是恒河。
恒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印度人的心中,恒河就是他们的圣河,神河,是不能被亵渎的存在。
关于恒河也有非常多的传说,他们认为只要在恒河里洗澡就能洗掉过去的罪恶,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以升天。
因此,恒河之于印度,具有特别的意义,据说其代表着生的源头和死的归宿。
在影片中,处处可见恒河的影子,比如男主迪帕克曾带着女友沙露在恒河上坐船,迪帕克的爸爸在恒河边的火葬场工作。
比如德维的爸爸为了赢钱在河边参与小孩水下捞钱的赌博。
以及男主将死去女友沙露的戒指扔进河里,最终被德维家捡到,从而还清了钱。
影片的最后,男主迪帕克与女主德维最终相遇在恒河边。
为何处处都是恒河的影子,我觉得恒河就像“上帝视角”一般,有一双“眼睛”可以静视万物。
世间所发生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不管是爱情的甜蜜,还是生活的心酸,世间万象都被静静流淌的恒河所囊括。
男主扔进恒河里的戒指,是关于死亡的终结,而女主的家庭又通过这个戒指获得新生,从而与男主相遇在恒河边上,正预示着一个生命的轮回。
也许每个人都有许多个开始与结束,但是在真正的结束到来之前,之前所经历过的,都必将成为轮回中的一部分。
这便是《死生契阔》这部电影的主题,不论是爱情还是生活,都是生命中的循坏往复。
你只需勇敢地走下去,必将走向属于自己的那一环。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事物都已经慢慢改变,但有些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比如世间真情。
生活中的爱情不断循坏往复,悲欢离合亦在不断上演。
在生命无常中,也有特别的缘分。
因此,当扛过悲痛,直面生活时,会发现生活兜兜转转,最终会驶向理想中的目的地。
于是,那些生命中曾经遭遇的,都会成为冥冥中的安排。
<图片1>何为生命?
五种元素的精细组合。
何为死亡?
五种元素的再度分解。
——乔克巴斯特(乌尔都语诗人)本片是2015年印度电影中罕见的高分片,IMDB分数达到了8.2分(和《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同分),但我很怀疑它是否能获得影迷们的喜爱,因为片子拍的太过非主流了。
影片有两条独立的故事线,最后由一个小物件偶然的连接在一起,这样的结构,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孟买日记》抑或《特修斯的船》,巧的是,这两部也都是非主流的作品,体现出印度人对人与人之间巧妙缘份的迷恋,这种缘分的背后,是一种生死轮回的理念,比如《特修斯的船》中,三个器官移植者接受了来自同一人的器官捐赠,并在最后相遇,表面上是三个人的缘分,深层里是死者在三个人身上的重获新生。
而在本片中,男主角迪帕克女友死亡后,她的戒指意外落入了女主角德维的手中,戒指换取的钱,不但帮助德维摆脱困境,还让迪帕克与德维在片尾意外相遇,两人间感情的进展,象征着迪帕克死去爱情的重生,而对德维来说,亦是意味着自我人生的重新起航,连接两人的戒指是经由印度神圣的恒河传递的,恒河对印度人意味着什么?
意味生的源头和死的归宿,恒河是印度教湿婆大神的精液汇集而成,人们在河中朝圣、沐浴来获得生的力量,恒河边又聚集着大量坟场,尸体在这里焚烧后撒向恒河,生与死的周而复始天天在恒河上演。
片尾处,男女主角在恒河边祭奠逝者并偶遇,象征的一切旧关系的逝去,和新关系的开始,生命本身就是一场生与死循环往复的历程。
<图片2>在两条独立的故事线中,都不同程度的提到了印度的社会现象,德维一线中,体现出社会对两性关系的保守以及官僚腐败,而在迪帕克一线中,则反映出种姓制度对社会造成的隔阂,但不管那条线的故事,都只是谈论,但不讨论,只有揭示,没有分析,并在最终汇集于主题,男女主角偶遇于恒河边,不但表现出一种高度的客观写实态度,更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状况的极大容忍和淡然,似是将一切问题都交由恒河代表的神灵去思考和解决。
恒河是影片中潜在的第三主角,不论是男主角谈情说爱的河上泛舟,还是男主角父亲在河边从事火葬场烧尸的工作,抑或是女主角父亲在河边进行孩子水下捞钱的赌博,它见证着爱情的诞生、死亡的到来,金钱的诱惑,一切的一切都在它平静流淌的河水中,互相转换,最终男女主角在河边相遇,一个轮回的结束,另一个轮回的开始,影片更像是一部关于恒河的史诗。
<图片3>影片的主题,显然相当晦涩,加之影片缺乏应有的商业考量,两条故事线的叙述,都显得平缓甚至平淡,且没有商业影片的歌舞插播,只有两三段舒缓的男生独唱插曲,真的很容易让人感到乏味,直到片尾的神奇相遇,才让人在困倦中为之一振,瞬间醐醍灌顶,那些人生中不经意的小插曲,也许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PS:时光网将这片子译为《火葬场》,但我觉得印度电影论坛《死生契阔》的译名更贴切,也比较浪漫。
原以为是爱情故事,后来发现讲了社会问题,最后发现又回到了人的生存本质。
苦行僧沐浴在污浊的恒河里虔诚祈祷,低贱的低种姓人在恒河旁的“圣坛”焚烧着尸体。
生命的死亡和生活的失去,在神性的悲悯中交替着。
“头骨要敲开啊,这样灵魂才能升上天堂。
”人这一生,总是要在黑暗中寄托于什么,寻找什么,依赖着外物以为可以通过其获得救赎。
希望升起,希望破灭,再升起,在你无限接近时,再破灭,直到……你在万籁俱寂中意识到,所有外物均不可寄托。
如四十二章经里讲:“人于爱欲中,独来独往,独生独死,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有时候会好奇,佛陀自印度开始传教,佛说三世因果,是为了给喜乐、痛苦和无常一个解释,还是在遥远的地方,给在苦海里沉沦的人们点一盏永远也到达不了的灯?
这也许是佛陀能做的最大的慈悲。
20190730 轩儿#火葬场,死生契阔#这古老神秘的恒河水啊,你不会微笑也不会哭泣,你静静的看着河岸上的人们出生,也默默地溶蚀掉人们的死亡。
影片的开头有一段字幕,“何为人生,五大元素平衡之时;何为死亡,五大元素混乱之时”。
万物有灵,众生有法,生死有命,一切皆有其道,该去时便去,该聚时会聚,此刻的失去或许会在下一刻得到。
你看那古老神秘的恒河水啊,他不悲不喜,不生不灭…谁带你渡过宽宽的河流,自渡之人也许会遇上同行的渡者,若是还有刚刚好的缘分,兴许更可以渡彼此一程,渡漫漫弹指的一生。
我翻的中文字幕o(^▽^)o 会不会挨打?
两个故事没什么联系,冗长乏味。
《火葬场》这个译名直接表达出了影片的故事背景,但也显得有些惊悚至哗众。另一个译名《永生之爱》则太过平庸了,显不出逼格。《恒河边上人家》这个译名看起来就象部记录片的名字,也没什么特色。《死生契阔》这个译名,还是有点逼格的,甚至比《一次别离》来得要雅。影片中两条故事线的死亡都来得非常突然,说实话也略显刻意。但在众多演着演着就跳起来的印度电影里,这部作品算是相当沉稳了。
这才是真正的印度。
男主的感情线挺好看的,但是整部片子看完后,恕我肤浅,也就记住男主这张英俊的颜值脸了。
两个受伤的灵魂,在恒河之上寻求生命的力量,生命之旅也随着小船渐渐驶向下一个奇遇之地。阶级差异是爱情永远绕不开的议题。
夜色和灯光中的恒河温暖柔和,白日肮脏污秽。看着女主父亲白发苍苍祈求的样子,女儿快离开身边哭泣的样子,忍不住泪流满面。想起自己的父亲。男主的初恋让我想起那段不怀念但美好的时间。最后,他们带着愈合的伤口相遇,没有放纵恣意的笑容。但生活和河水一样继续流淌,蒙蒙的阳光下,一切重新开始。
开头很好
剧情有点狗血,不过还算难得一见的印度现实主义题材,起码涉及了种姓制度。有几幕很赞,3.5
坏人依旧逍遥法外,而普通人则被敲诈勒索,被迫远走,那个警察不死不残废让我很难受
第二条线非常好,情感充沛,演员演技也不错。
20180505:乌市宿舍。刚看完两部电影:疑惑,罪恶。看了16分钟,不想看了。
还不错
不错的电影。8分,先记一下
在另一种文化背影之下,爱该怎么继续
新意寥寥,公式化手法与迟来的“觉醒”。
拍的太过自然,电影感几乎被隐去,有好几个瞬间我都以为自己在看纪录片,片名是火葬场的意思,两个主人公自身和遭遇堪称黑暗印度底层教科书,在印度这样的苦难拍起来太简单太自然了,因为到处都,到处都有,似乎永无终点
印度贾科长,顿时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让人心怜的是活在这奇葩国家的年轻人,激情与梦想就这么一点点被消磨没了。
要在中国找一个风格相似的导演,第一个名字是娄烨,可见印度电影未必全是载歌载舞,必须抛却刻板印象。电影里的恒河就是苏州河,剧情就是比惨大赛。女生跟男票开个房而已,被破门而入的警察勒索,男票被逼自杀;男生呢,跟文艺女票种姓不同,女票倒是不介意,却死于翻车事故。还真难说谁比谁更惨。
题材挺好的,没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