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女侠1984

Wonder Woman 1984,神力女超人1984(台),神奇女侠2,Wonder Woman 2,WW84

主演:盖尔·加朵,克里斯·派恩,克里斯汀·韦格,佩德罗·帕斯卡,康妮·尼尔森,罗宾·怀特,莉莉·阿斯佩尔,加布瑞拉·王尔德,杜晨·科洛斯,琳达·卡特,克里斯托弗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西班牙语言:英语年份:2020

《神奇女侠1984》剧照

神奇女侠1984 剧照 NO.1神奇女侠1984 剧照 NO.2神奇女侠1984 剧照 NO.3神奇女侠1984 剧照 NO.4神奇女侠1984 剧照 NO.5神奇女侠1984 剧照 NO.6神奇女侠1984 剧照 NO.13神奇女侠1984 剧照 NO.14神奇女侠1984 剧照 NO.15神奇女侠1984 剧照 NO.16神奇女侠1984 剧照 NO.17神奇女侠1984 剧照 NO.18神奇女侠1984 剧照 NO.19神奇女侠1984 剧照 NO.20

《神奇女侠1984》剧情介绍

神奇女侠1984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当危机降临时,她是力大无穷、魅力四射的神奇女侠,当岁月静好之际,她又是集知性和美丽于一身的博物馆员,她就是神奇女侠戴安娜·普林斯(盖尔·加朵 Gal Gadot 饰)。戴安娜和同事们偶然发现一个神奇的水晶,据说水晶能够帮助他们实现一个愿望。半信半疑的戴安娜默默许愿,谁曾想因故去世的男友竟然真得回还人间。眼见如此人间奇迹,戴安娜貌不惊人的同事芭芭拉·密涅瓦(克里斯汀·韦格 Kristen Wiig 饰)也许下变美的愿望,谁知却化身力大无穷的豹女。 然而,更大危机紧随私欲之后……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美国情事冠军亚瑟防弹2风雨骑手识骨寻踪第十二季民间圣诞节终末的火车前往何方?年轻的心睡睡你的爱睡睡我的爱黑袍纠察队:劣迹新网球王子U-17世界杯半决赛特种部队的崛起卷帘神将圣哥传雪国列车“爸”气外露暗夜良人星际特工:千星之城挣扎鸡毛飞上天海啸奇迹祖传神探影帝的公主甲骨文密码无主之地明月的暑期日记听说桐岛要退部谁说我们不会爱拳拳到肉2:十八般武器沼泽

《神奇女侠1984》长篇影评

 1 ) 1984年的神奇女侠,2020年的女性困境

在WW84上映后的一天内,各种“女权主义电影不行”的批评之声又不绝于耳。

这部电影当然不完美,但其中的各种缺陷其实和女性题材本身没有太大区别。

比如特效,这是华纳DC一直以来的短板,从BvS开始就被反复诟病,除了《海王》几乎全是灾难。

在这部WW84里,回想起来唯一的wow场面就是开头的运动会。

后面戴安娜学习飞行的画面虽然很努力想让人感动,但在真空漂着摆pose一样的特效质感只让我觉得尴尬。

这里的设计还是挺出彩的还有很多让人不知所云的冗长的台词,像是学生写论文在凑字数。

但这些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不是女权主义的锅。

如果说Patty Jenkins能力不足,仅凭性别优势上位,那么她执导的WW第一部以《正联》一半的预算取得了比《正联》高一亿多美元的票房,是不是证明了男导演能力更差?

甚至华纳还为了《正联》先后补拍两次,补拍的预算加起来都快够再拍一部WW了。

男导演失手的时候很少有人归咎于性别,但女导演做不好就一定是吃了性别红利。

我反而觉得,这部电影虽然故事设在1984年,讲得却是当下的女性困境。

芭芭拉一开始是受困于男权社会的女人,当她看到洒脱又英勇的戴安娜之后,也希望像她一样强大。

当芭芭拉把骚扰她的变态扔到路中间的时候,应该很多人还是觉得蛮爽的吧。

看到戴安娜为了男人不惜放弃超能力之后,芭芭拉就不想和她一样了。

她要比所有人都强,从被捕猎的变成捕猎者。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捕猎者(predator)这个词在英文里也被用来形容性侵的加害者。

可以说芭芭拉是以暴制暴的激进女权代表。

这个腿确实让人羡慕啊而戴安娜则像是有些理想主义的温和女权。

她成长于全女性的环境,又自带神力,在接触真实社会的过程里几乎没有遇到过芭芭拉那样的性别压迫。

加上她所形成的的世界观都带有神性,追求世界大同和真善美,要爱护天下苍生,即使打架也不能伤及无辜。

因此最后她动之以情感化全世界,靠的是相信人性本善,这未免也太不接地气了。

毕竟是PG13的商业大片,为了照顾票房和WW的英雄形象,做这样的考量也可以理解。

但同样是PG13的其他DC电影里,坚持不杀人的蝙蝠侠就可以变得残暴,超人也可以扭断人的脖子。

豹女本身就是WW漫画中非常经典的反派角色,她的故事素材绝对撑得起一条单独的叙事线。

然而在电影里,似乎华纳不满足于只有一个女性反派,又加了一个野心更大、能力更强的男性反派,削弱了豹女这个角色,也没能把戴安娜和芭芭拉的关系展开。

真的很可惜,因为在主流电影中,这种无关男人、单纯因为欲望和力量而相爱相杀的女性关系非常少见。

这部电影本身的遗憾,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女性问题的困境。

很多人都觉得好莱坞白左、爱贴女权、搞zhengzhi正确,但其实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电影产业依然是被男性牢牢掌控的。

在2020福布斯全球女演员排行榜第一位的Sofia Vergara,4300万美元的年收入还不到男演员排行榜第一的巨石·强森8700万年收入的一半,甚至连男演员榜的前八都进不去。

而在奥斯卡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上,获得最佳导演的女性仅有一位,而且最近两年奥斯卡都没有提名女导演。

大家之所以觉得女权电影多,是因为男权已经作为常态被普遍接受了。

就像是新闻里通常只有女司机出事故会被加上性别,男司机的事故只会写“司机”两个字。

每年出产的电影绝大部分仍然是男性主导的,而这些电影很少会有“男权”的标签。

反而是因为女性题材很少,一旦有,发行方一定会把性别议题作为一个卖点来宣传。

另外值得一提的事,WW84最后没有关于任何DC后续电影的彩蛋,想必华纳自己也不知道DC系列该何去何从。

最近华纳关于HBO Max的操作体现出了管理的混乱,而WW84反映出的问题也只是华纳电影部门尴尬处境的一个缩影。

 2 ) 有益的尝试,心有余力不足的逻辑

如果你看不到男反派做恶的根源就是想为了在儿子面前建立一个成功形象,你就很难理解最后为何可以这么容易放弃,而只看到女主是嘴炮赢得了胜利,没有什么激烈打斗就胜利了就觉得无聊。

他最后的抉择,并不是掌控世界与照顾儿子的矛盾,而是他“表现得配当他父亲”与“当他父亲”之间的矛盾。

如果你看不到豹女渴望力量的原因是因为她对自己的自卑以及过于在乎他人看法的焦虑转移到女主身上,把她的好归到一切她的身材力量上,你就只能看到铺垫了这么久,大boss不打就算了,最大打戏只是一个破豹女。

然而女主与她的最大不同在于,他人对女主的关注正源于她对这些关注的不在乎。

因为这里其实没有敌人,敌人是在自己内心的,女主经过挣扎,最终放弃了对男友复生的贪婪,男反派经过挣扎,放弃了对成名的贪婪,万万千千的人,放弃了自己的贪婪,拯救了世界,正派反派,看起来不同,实际上走上的是同一条路。

愿望石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点,这也是最让我眼前一亮的点,因为它不同于传统的拉丁神灯神话,它聚焦的是,如果你有机会实现你的愿望,你的贪婪将释放到什么程度去,同时它的交换机制决定了,你要付出的代价到底有多少,男反派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许愿成为愿望石,正因为他知道人们的贪婪,他就像花呗一样许诺美好生活,但对偿还只字不提,因为他成为了世界的债务人,从而控制世界。

在追溯这个许愿石的源头是,好像说到这个是欺诈之神创造的,其实就已经暗示,人们贪婪所得的其实只是假象,它解决不了真正问题,豹女有了女主的一切,她依旧痛苦。

传统英雄电影是好英雄打坏坏蛋,反英雄电影是好坏蛋打坏英雄,而这部电影它不是传统英雄电影也不是反英雄电影,而是属于每个人的电影。

实际上近年来很多电影隐隐都有这种超越二元的色彩,这是我所喜欢见到的。

电影最终的决战通过说话而不是战斗来解决其实正是他的特别之处,因为我们实际对他人的选择其实无能为力,能做的只能奉劝,最终每个人的选择只能他自己去作出。

最后的胜利,不是由女主所创造的,而是由他们自己的选择创造的。

立意非常棒,拍下来两个半小时毫无尿点,但在剧情张力的推进上依然显得薄弱,可惜了。

我能体会在飞机中穿越烟花的那种浪漫的情景,有助于刻画女主对放弃对男友复活是多么艰难的选择,但是在那个期间刻意去搞搞浪漫是不是有点突兀。

最后人们的放弃,也显得过于理想化了,总之就整个立意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要比第一部好得多了,单纯善恶PK已经没啥看头了。

 3 ) 《尿点女侠》(带一点剧透)

仅有的这一分是给盖尔加朵的神颜的,除了盖尔加朵的脸,我是真的真的找不到看下去的动力了,逻辑相悖,剧情混乱,为了讲道理而讲道理,真可谓全程尿点。

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就没有人许愿世界和平?

只要一个人许上愿望电影不就地结束了?

如果真的可以那么多人一起许愿,各种相悖的愿望怎么办?

导演真的一点逻辑都不讲?

就是一顿硬来?

就为了给我讲道理他是啥也不管了。

特效也是,大场面啥的几乎没有,白宫打完发电厂干!

就那么几个虾兵蟹将就算是打不完了,打的没头没脑的。

真的我当时心里都想:你最后给我来个俗到不行的反派穿个大机甲出来,弄个机甲大战我都能理解。

结果,打完小花猫,就结束了,合着大反派的保镖就是一个半路加入的小花猫?

而且那个反派也是的,研究了那么久许愿石,制定的计划都哪儿去了?

没给自己安排一个保镖???

我就想说,但凡有一个人不想听你bb直接一枪干死你,你是不是白折腾了?

一桌子的图纸,天天研究就研究这么一个稀里糊涂的计划?

我看电影时候就感觉,这个反派除了研究出了这个石头是干什么用的以外,其他的他完全就是走一步算一步,看见石油王子了就去找石油王子,看到卫星发射器就去找卫星发射器?

完完全全没有一点点计划。

但凡这里面有一个点差错剧情都发展不下去。

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反派的动机,一开始他想拿到许愿石是想让公司扭亏为盈,让自己的油田出很多的油,可是后来怎么莫名其妙的想要吞并别人的石油了,又一头干去埃及了?

我就想说那你费这劲,你直接一开始就许愿:我要全世界的石油不就完了?

还不用自己到处给人作法,直接一步到位不好吗?

还有当我中途溜号一小下再一回来,就变成帮全世界许愿了?

是因为谎言之神的蛊惑吗?

可那为啥后来戴安娜的2分钟嘴遁就直接破了蛊惑?

那这谎言之神法力的劲儿也太小了吧?

费这么大劲让人两句话给说服了?

电影的主旨告诉人们脚踏实地,不要过分贪心,不要透支未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这我都能理解。

可是我看最后那个全世界一起许愿的那个场景,有些人的那那这个愿望明明就很正常,而且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小愿望:“我想成为作家”,“我想变漂亮”,“我想变有钱”等等等等,我是真的不明白有这种愿望有什么错嘛?

难道人就应该过得没有欲望?

难道没有欲望的世界真的好?

这些小小的愿望有的或许只是他们可能会为此奋斗一生的梦想,有什么错呢?

给我整蒙了,弄得我一度怀疑这个电影的主旨是资本家给无产阶级以及中产阶级的洗脑宣传片,让所有人没有欲望心甘情愿的给老板打工???

真的,关于剧情我自己都迷糊了。

前后不自恰的地方太多了。

其实我不是一个鸡蛋里挑骨头的人,这又是一部超级英雄的电影我知道,我也没要的那么多,就想好好的看个爽片,可是我真的是爽也没爽到,故事也听的勉强,就是一个“猴爪故事”叫他讲的是那么的强行。

这部电影适合超级英雄的粉丝,那种逢超级英雄必看的人,盖尔加朵的颜粉,和闲人,其余的量力而行吧。

 4 ) 这一次,DC讲了属于“她”的神灯童话

小时候看童话,相信很多人都幻想过:有一天,自己能拥有一个阿拉丁的神灯。

长大后,我们不再这样想了,但我们一定是有某个瞬间,是在期待有什么能把我们从这苦痛的生活中拯救出来的:如果我有高考试卷的答案就好了,如果我能拿到这个offer就好了,如果他能爱我就好了,如果我能升职就好了,如果我能发财就好了,如果妈妈的病能好起来就好了——我们有的时候,是那么想要一样东西,而现实世界如此残酷,我们无论如何也拿不到它。

如果可以,我们会甘愿用钱、用力量、用健康甚至用生命换取一个心愿。

那个期待神灯的妄想,它一直都在,与成年无关。

甚至,成年人很多时候都比孩子更加妄想得到它。

《神奇女侠1984》的故事就像一个全新的神灯故事,它用一条异常简单又相当深刻的故事线,讨论了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面对不如意的人生。

它向我们发问:如果有一天,你拥有一个心愿成真的机会,你要抓住它吗?

如果抓住它之后,你发现你要付出别的代价来换这个愿望,你愿意继续吗?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愿都能成真,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如果为了更大的福祉,或者说,为了你自己,你要接纳真实,放弃那个凭空掉下来的“心愿成真”,你有勇气做到吗?

戴安娜健康、美丽、勇敢、强大,她甚至可以永生。

她没有太多妄想和欲念,唯一求而不得的,就是她在很多年前失去的爱人。

于是,她在不经意间,对那块独一无二的黄水晶许了愿,希望能再次见到自己的挚爱。

史蒂夫回来了,代价是她的力量开始变弱——戴安娜选择接受——她可以接受这种代价,史蒂夫是无价的、是她唯一的愿望。

代价继续升级,如果她不放弃自己的心愿,世界就会因此毁灭——戴安娜不想选,但她的爱人和她自己都明白,她必须做出选择。

剧情在这个时候达到了第一个高潮:飞砂走尘,宛如世界末日一般的景象中,戴安娜哭着说,我不想放手。

史蒂夫亲吻他爱的女孩、他爱上的那个盖世女英雄,笑着说:你不必放手,因为我本就已经死了。

《神奇女侠1》的剧本比《神奇女侠1984》要平庸很多,但即便是在第一部,戴安娜和史蒂夫的感情也刻画得相当出彩。

戴安娜是个无比强大的女人,要围绕她勾画一段爱情——而且那个男人还是个普通人,并不容易。

身为一位心思细腻的女性导演, Patty Jenkins在极好地利用戴安娜展现了女权主题的同时,为戴安娜和史蒂夫刻画了美妙的爱情:爱是理解、是包容、是保护、是支持。

戴安娜的女权,来自于她的力量,更来自于她强大的、真善美的内心。

她不需要贬低身边任何一个男性角色来实现这一点——我个人认为,这正是女权(或者说作为平权的女权)中最最伟大的东西,一种不带有杀伤力的,坚定、宽容又不卑不亢的力量。

在这样的基础上,史蒂夫可以在尊重、仰望戴安娜的同时,又把她像个小女孩那样珍惜和爱护着。

她无比强大,能够保护他,他也总是她的力量源泉。

她95%的时间几近完美,而在那脆弱迷惘的5%时段,他在支持她,她会因为他而变得更好。

他和她,真的适合彼此就像刚刚提到的那个时刻,她知道她该放手,可是她不想、不舍得、不忍心,她还差最后那一点点勇气。

这时候,史蒂夫会握住她的手,像第一部里那样跟她说:“我可以挽救今天,而你会挽救世界”。

或者是像这一部里,安慰她:能拥有这一段共处的时光,已经是天大的幸运。

你不必放弃我,我亲爱的女孩,你只需要勇敢地面对真实:我已经死了,你不必放手。

我活在你的回忆里。

我的爱永远都在你身边。

戴安娜终于下定决心,放开他,奔赴自己的使命,他的声音响在她身后:我爱你。

戴安娜头也不回,哭着回应:我也爱你。

她每远离他一步,心碎就更多一点,她哭得撕心裂肺……但同时,她每远离他一步,就离真实更近了一点,她的力量在一点点回到身上。

她越跑越快,最终离开了她最美的幻梦,担起了她最沉重也最高尚的责任。

在故事最后,世界上每一个曾妄想心愿成真的人,都直面了自己需要付出的代价,都拥有了直面真实的勇气,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了“神奇女侠”。

而这样一个结尾,因为太过“正向”,简直像个说教类童话,让我有一瞬间想笑。

但是很快,我又觉得想笑的自己有点可笑。

忘了是谁说过,在信仰缺乏的现代社会,超级英雄就是某种替代信仰。

我们去看他们/她们,会喜欢他们/她们,不应该仅仅是因为他们帅气美丽、电影特技炫酷,而是因为他们/她们展示了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哪怕这些东西很简单、很老派、哪怕它们很多时候包裹在商业大片铜臭味的外表之下。

但那不是我们应该停止相信它们的理由。

The End.PS:所有卡司都超棒,克里斯汀·韦格非常美,加朵的演技进步了不止一点点!

又PS:感谢阿德和盗梦观影,感谢让我蹭车回来的小哥。

 5 ) 【C+选谈】百年好莱坞未有之大变局——就这?! Part 2 of 2:DC爱情故事之人鬼情未了

【概览——要SnyderVerse,还是要DCEU?

】DC和漫威之间从来不存在真正的对抗:当后者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当代超级英雄电影拍摄指南的时候,前者才刚刚发现,DCEU最大的敌人是DC和华纳自己。

没有合纵连横的凯文·费奇,给《绿灯侠》擦屁股的华纳还在寻思该吃克里斯托弗·诺兰还是扎克·施奈德这碗饭。

现在看来,华纳和DC犯下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意识到漫威代表的不是电影,而是马丁·斯科塞斯所讲的“主题乐园”——坐拥全球六家Disneyland的米老鼠自然知道两者之间的区别。

华纳误以为扎克·施耐德浓墨重彩的暗黑调色盘就是制胜法宝,当《正义黎明》不及预期之后,自然也会生出弃若敝屣的念头。

殊不知,漫威为粉丝和观众们提供的高度一致的标准化娱乐体验,才是其成功秘诀。

时至今日,华纳和DC依然在用创作电影的思路去指导DCEU的开发工作:滨田·沃尔特口中的“多元宇宙”不过是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其背后依然是混乱和缺乏连续性的制作理念。

温子仁的《海王》收获成功,就马不停蹄地以其为中心筹划番外《深海族》;大卫·S·桑德伯格的《雷霆沙赞!

》偷塔成功,巨石·强森的《黑亚当》才走上了快车道。

至于扎克·施耐德时代的功臣亨利·卡维尔和他的《钢铁之躯》续集(以及无数有潜力可挖的超人反派们),早就不知丢到哪个角落里了。

扎克·施耐德和他眼中的“SnyderVerse”,从来都不是能够对抗漫威的娱乐产品,而是其个人艺术风格的自然延申:与其谈论现实感或娱乐性,他更在乎如何还原“初恋式”的漫画观感。

工业机器与个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DCEU和SnyderVerse的混为一谈,终于在2016年的《自杀小队》集中爆发,并直接为DCEU按下了重启键。

DCEU想要成长为能与漫威抗衡的漫画电影宇宙,与SnyderVerse的分家是必经之路。

后《正义黎明》时代,派蒂·杰金斯的《神奇女侠》就是这样一封绝佳的分手信:既有着严肃的母题,又有着相对轻松的基调;动作戏和画面有着显著的扎氏特征,文戏又有着女性电影人特有的温柔和浪漫。

而这一叙事的核心人物盖尔·加朵,也以其基准线的表演和超一流的颜值,从此取代了亨利·卡维尔和本·阿弗莱克,成为了DCEU中,克里斯托弗·里夫式的形象。

然而,克里斯托弗·里夫也演过《超人3》和《超人4》。

理查德·唐纳和制片人伊利亚·塞尔金德之间的恩怨,并没有在《神奇女侠1984》再次上演,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类似的。

和大多数超级英雄电影续集类似,《神奇女侠1984》塞得太满,动力不足,更有着严重的节奏问题。

这与是否延续自理查德·唐纳版《超人》的设定和精神无关,而与创作者(和制作人)的主观意志有着更为深远的联系。

【制作——看似规规矩矩,其实不讲武德】《神奇女侠1984》80年代的背景设定,无意间构成了对自身的巧妙讽刺——一个发生在消费主义最高峰的里根政府时期,着眼于贪婪和自我毁灭的寓言,背后的最大推动力是华纳和DC对续集的盲目追求。

派蒂·杰金斯享有连扎克·施耐德都不一定有过的绝对权力,与戈夫·约翰斯、达夫·卡拉汉姆合写的剧本却显得非常笨拙和漏洞百出。

剧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都与“许愿石”密切相关。

诞生于上世纪初的《猴爪》故事有数之不尽的直接和衍生作品——几个比较有趣的版本:罗伯特·罗得里格兹《奇石》,《JoJo奇妙冒险:星尘斗士》“Judgement”一节,布兰登·弗雷泽《神鬼愿望》,以及更加广为人知的金·凯瑞《冒牌天神》——但如此直白如水、毫无创意的挪用无疑是对《神奇女侠》神话体系的巨大浪费:把仅仅存在于一句台词里的谎言之神拿掉,整部电影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这种流传已久的传统基督教道德剧,需要深度改造以适应现代电影的节奏和模式。

《心灵奇旅》的大纲,Body Swap流派可以追溯到狄更斯《圣诞颂歌》,但二者之间的差别显而易见;而《神奇女侠1984》几乎见不到任何适应性改编,也没有逻辑可言:时而可以凭空造物,时而又只能凭体附身;代价时而是即时和明确的,时而又是延时和模糊的。

凭什么埃及可以突然平地起高墙,核弹头凭空灰飞烟灭,史蒂夫却必须附到活人身上?

凭什么黛安娜的代价就是《超人2》《蜘蛛侠2》式的debuff,而芭芭拉就是没有幽默感/变大猫?

凭什么有的代价可以是许愿石/麦斯威尔指定的,而有的又是毫无用处的?

就这一点而言,《神奇女侠1984》至少应该在愿望和代价之间营造出更多的合理性和意外感,教化的意义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这也仰仗于一个从头至尾保持一致的设定,不能为了前松后紧的情节编排,就肆意篡改麦高芬的基本属性。

除此之外,电影也没能把握住80年代和80年代电影的精神,流行元素浮于表面,好像标题里的“1984”只是个数字而已——最滑稽的就是片中的“里根”总统想要更多核弹,而真正的里根政府推动了《中程导弹条约》的签订。

《神奇女侠》第三幕的泄气又再度延续到了《神奇女侠1984》,最后十几分钟混乱度指数型爆发之后,没有与其相配的、需要付出代价的最终战,就突然戛然而止。

这背后的原因或许是《神奇女侠1984》已经超出了派蒂·杰金斯的控制范围。

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视效水平的参差不齐,尤其是第三幕和豹女的决战,昏暗的夜戏显然是为了遮羞。

但这也不仅仅是在CG特效的问题,许多现场特效,如告别史蒂夫之后的街头奔跑,也格外出戏。

这在《神奇女侠》中是不可想象的。

由于线上线下同步的全新发行方式,《神奇女侠1984》的院线表现水平很难与前作公平相较,但电影在许多层面上都毫无疑问地没能达到其前作的水平。

【表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除了故事设定和制作层面上的问题,《神奇女侠1984》的叙事结构也是影响其表现力的祸首之一。

第一个问题就是长达11分钟的闪回开场,除了让天堂岛常驻嘉宾们露个脸以外,在整部电影中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段戏有两个产出,其一是黛安娜得到了“诚实”教育,其二是介绍了金鹰甲。

然而,“诚实”教育本身才是黛安娜全片的重要弧光,开场就教育完了,哪有史蒂夫凭体还魂呢?

金鹰甲更是毫无所谓,之后不仅有专属段落再次提到金鹰甲,更有直观的表现/介绍。

由此可见,这段开场不仅有着补拍嫌疑,还严重拖累了电影叙事节奏。

一个可能的改变方式,是直接拿掉闪回,从商场抢劫开始,同时在这场戏的最后第一次展现许愿石的能力(如让一个罪犯以不可能的方式逃脱)。

第二个结构问题便是指数型的戏剧冲突。

在电影的前一小时里,英雄和反派角色之间几乎没有交集,一条走浪漫喜剧,一条走黑色喜剧,使得电影在前2/3的时间里虽然有着明确的目标——夺回许愿(石)——却没有明确的失败代价和危机感。

电影直到麦斯威尔杀入白宫后才开始加速,好像之前的大肆敛财毫无社会影响力一样。

这背后的重要原因,是电影要同时处理两个反派角色的起源故事——而这两者都有着不小的压缩空间——又舍不得压缩主人公的银幕时间(比如隐形飞机之流的一次性fan service)。

反观结构类似的《蝙蝠侠归来》,在前作基础上压缩了蝙蝠侠的情节,将更多时间留给了企鹅人和猫女,后两者的故事线也与前者紧密相连,而不是像《神奇女侠1984》一样各玩各的。

由于剧本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说好的百年避世呢?

没有护照的中古史蒂夫竟然会开现代战斗机?

附身的男子没有亲戚朋友不用上班吗?

),作为《神奇女侠1984》的唯一不变量,盖尔·加朵和克里斯·派恩除了发糖之外也并无太大用武之地——就好像除了用来卖玩具,其实一点不抗打的金鹰甲一样。

毕竟就算是克里斯托弗·里夫,也演过《超人3》和《超人4》。

两个全新的反派角色反而各有特点。

SNL出身的“高潮姐”克里斯汀·韦格在《超能敢死队》史诗般的扑街之后首次出演一线大片重要角色,虽然芭芭拉的原始形象还是来自她在SNL阶段信手拈来的nerdy chick,但由于弧光明显,几乎可以算是她第一个可以认真对待的严肃角色。

但这一角色本身太过套路:“书呆子有power就学坏”这种反智主义刻板印象在今天还有人用,简直是匪夷所思。

佩德罗·帕斯卡是2020年年末收官的典型劳模,不仅有《曼达洛人》这样的顶流剧集,也有《全民小英雄》这样纯粹的子供向喜剧。

作为《神奇女侠1984》的绝对亮点,试图通过歪曲美国梦来积累财富的麦斯威尔显然受到了吉恩·哈克曼版本的卢瑟影响。

尽管其目的和动机并不明确,但其人格诱惑力和险恶的两面都很好地得到了卡通化而又令人可信的诠释。

此外,琳达·卡特在片尾彩蛋的客串显得太过刻意——尤其是破四面墙的眨眼——而缺乏乐趣,甚至显得有些过于自信。

在《无敌浩克》中,一个类似的客串是首任绿巨人卢·弗里基诺,出演了一个学校保安。

相较之下,二者观感上的区别颇为明显。

【总结——依旧一团散沙】《神奇女侠1984》是一部悦目的电影,但与前作不同,缺乏实质性的美。

以超级英雄电影的标准来看,这很可能是DC框架下最接近漫威的电影,也是让DC粉丝们最为失望的DCEU电影之一——毕竟在很多人看来,不是SnyderVerse的DCEU,至少也应该是扎克·施耐德的遗产。

他们所期待的《神奇女侠1984》可不仅仅是重放一遍Is She with You和Beautiful Lie,而是在此之上拓宽这一宇宙的世界观,甚至和未来的DCEU电影有所联系。

与第一部电影相比,《神奇女侠1984》想要在《银河护卫队》和《雷神3》式的快节奏话痨喜剧以外找到新的喜剧空间,但这一尝试显然并不成功。

同时,缺失了力度的动作戏,也让扎克·施耐德祭出的亚马逊女战士降低了几个挡位。

如果越写越多、越写越乱的故事不那么纠结的话,砍掉半个小时的《神奇女侠1984》或许会有着更好的观感。

嘴炮拯救世界不是问题,没有留白,不让人喘气的一言堂就是个大问题了。

【相关推荐】《比尔和泰德》《眼镜蛇会》《神鬼愿望》

 6 ) 主观评分,相对客观评论。

这是一条无脑DC粉,WW粉带有主观色彩的最高分评分但同时恨铁不成钢,个人尽量相对保持客观的评论。

神奇女侠1984 中国首映礼 上海站 寰映大融城 IMAX Commercial Laser 激光IMAX 3D 拷贝 首先感谢邀请,有幸能够参加中国首映礼上海站,只可惜连线环节只是一个带有延迟的zoom视频,不知道女神有没有看到我手上的应援灯牌!

正文开始:Patty Jenkins 确实是一位水平相对平庸的导演,第一部时就有此感,但毕竟新鲜还没有注意到,到了第二部一个如此有趣的时代背景下,剧本还能如此照本宣科像是Netflix大数据电影,实在是有些失望,其无功无过的执行能力与华纳对DCEU的零规划能力“相辅相成”,导致整体观感又下一层。

也许DCEU的概念已被抛弃,这点从片尾LOGO的变化可以看出。

导演几乎没有自己的风格,或者说平庸,老套就是她的风格,这部观感不如上作可能也有原因是随着故事发生时间线的推进,导演风格的陈旧老套更加明显。

而其对于两亿预算的产出不尽如人意,下一部投资估计会减少,因为没有制片会喜欢性价比这么低的导演,更何况现在是特殊时期。

Gal Gadot一如既往的美,第一次看的发财也被俘获。

爱情故事依然是主要亮点,但讽刺的是片方从头到尾都以大部分女性主创以及男女同酬为傲,故事也本该如此,结果却以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反复书写,虽说一想这或许也是女性主义的另辟蹊径,且这在我看来更像是毫无规划本想在第一部请个相对知名度较高的Chris Pine带出WW光荣牺牲完成使命,结果发现观众反响太好,离了他写不出好故事了,只能秽土转生瞎编乱造一个玄幻设定继续炒CP。

虽说观众也依然继续吃这套,我也承认自己是本人之一,他们的爱情确实可歌可泣,神与人之间的爱恋从希腊神话开始就百读不厌,但个人认为相对更加富有深度的图像小说系列不该只有这些。

如果这是漫画原著,那我道歉。

故事的结构实在是太工整了,开头一段其实与故事主体毫无关联的童年回忆炫技,全画幅激光IMAX 3D确实爽,接着起承转合,我感觉不久的将来此类电影可以交给大数据和AI来拍。

设定挺BUG的,但也没什么人会去细究了,因为这就是个顶级制作的二流好莱坞工业片。

稍微有趣的是其对于反派的处理,在这部电影里好像没有一个人死掉,而且最后的HE靠的是一个英雄的领导作用与全世界所有人的团结,看起来好莱坞的价值观在经历了pandemic之后也获得了一些新的养分,这点倒是本片自开片以来就被影评人发觉且赞扬的,一种艺术对生活的反哺,漫画英雄形象对现实的激励,再也不是神威无敌打怪兽,而是完人们发现了由人类引起的危机,带领所有人一起战胜自我,拯救世界。

每个人都对自己有所约束,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一种对自身内心的发掘与挑战终于代替了纯感官刺激的视觉盛宴,这又倒是返璞归真了。

写到这突然又发现,电影对于人物的塑造又确实是还挺到位,对四位主要人物的挖掘还算不错,这也要感谢演员的配合。

说实话,到了这个阶段,其实DC粉早就处于放弃状态了,现在是有的看就行。

华纳电影的决策层真的有问题,今年院线的频频失利只会导致未来情况更加糟糕,所有电影流媒体与院线同步上映的决定对于好莱坞是致命打击,虽说方便了大陆观众,但个人还是依然发自内心的希望DCEU还能继续下去,现在就等明年的 Zack Snyder's Justice League了。

 7 ) 《神奇女俠1984》:平庸的超級英雄?

但凡對反烏托邦文學有點敏感的讀者,一定會對《神奇女俠1984》片名中的那一串數字年份產生一定的遐想,希望從電影中找到與喬治.奧威爾筆下威權世界的聯繫。

但這部表面上具有一定野心的超級英雄電影,最終還是沒有逃離爆米花電影的格局。

而影片明晰的工業電影套路,毫無意外的劇情結構(有人稱之爲「復古」),甚至讓人覺得這就是一部規整的童話寓言。

寓言的特點在於寓意的明確性和解讀的封閉性。

畢竟,寓言是爲涉世未深的兒童準備的,用最淺顯的寓意加故事的形式,傳遞基本的善惡價值判斷。

然而,對大多數成年人來說,寓言描繪的童話世界終將在生命經驗的進展中破滅,成人世界面對的更多是謊言、競爭、不公、壓迫和無奈。

寓言的敘事套路,不僅僅侷限了故事本身的厚度,更有可能讓充滿社會經驗的成年觀衆感受到諷刺。

《神奇女俠1984》中,再現浮士德的主題,討論「貪婪」,批判「走捷徑」。

其實,文學的母題一次又一次地在不同的現代作品中復現,讀者和觀衆對此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甚至,在一開始,我還慶幸,終於有人實踐了自己童年的夢想,在面對神燈一樣的許願寶物時,利用一個願望,給自己無數未來的願望續杯。

但可惜的是,《神奇女俠1984》更多只是機械性地重複了上述的文學主題,而且,在好萊塢工業電影框架下,討論這些主題,本身已經有些諷刺,甚至非常的虛僞。

實際上,在討好政治正確的話語體系下,大部分的超級英雄電影所傳達的意識形態和世界觀,已經變得非常固化和單薄,只會在安全的邊界內遊走,沒有辦法帶給人除了娛樂以外的任何反思和衝擊。

在幾個主題中,先說說「貪婪」。

電影中,世界亂局的產生,最直接的原因是世人的貪慾。

無論是大反派麥斯維羅德,或者是豹女、普羅大衆,甚至是神奇女俠,大家要麼是慾壑難填,一步步邁向慾望深淵,要麼是猶豫不決,捨不得放棄不費吹灰之力的意外所得。

在混亂的首都街頭,手捧「聖經」的傳道人,帶着關鍵詞,耳提面命地斥責衆人的貪婪,這已經是戲劇中最赤裸的表現手法了。

但是,在電影批評「貪婪」的同時,大家不難詭異地發現,這部投資金額高達2億美元的電影,從選角、創作、拍攝,到製作、營銷,這所有的現實行爲,都是以「貪婪」作爲原始驅動力的。

2017年,《神奇女俠》全球橫掃8億2千2百萬美元票房,接着,DC沿用大批原班人馬,催生出這部復古的「1984」,就是希望再造一個超級英雄宇宙,匹敵Marvel的票房傳奇,用資本堆砌的超級英雄世界反哺資本。

所以,《神奇女俠1984》中的一切反對建制、積極抗爭的元素——女性主義、英雄主義、 甚至反烏托邦的「1984」這幾個數字——都打上了資本的商標,成爲資本圈養,迎合市場的產物。

它們宣揚的反叛,已經變成了建制話語內可以接受的安全反叛,成了建制話語的一部分,是時下的政治正確。

所以,一部作品一方面提醒觀衆,警惕「貪婪」,卻在另一方面踐行「貪婪」,這本身就是彰顯的諷刺,是工業電影的僞善。

同時,這也應和了電影寓言形式的意義——超級英雄電影只是停留在童話的層面,我們只能以童話的視角去看待這樣一部電影,因爲它所宣揚的價值觀已經變成了這個世界的稀缺物——必須承認,我們生活在貪慾縱橫、檯下交易遍地的骯髒世界裏。

再說說電影的另一個主題——「不要走捷徑」。

電影開頭便展示了童年戴安娜參加亞馬遜女戰士競技比賽的場景,她希望通過走捷徑獲得勝利,卻被安提奥普制止。

當童年戴安娜大叫「這不公平」的時候,安提奥普提醒她要誠實,不可以投機取巧。

說到「公平」和「捷徑」,神奇女俠的死對頭豹女真的有話要說。

在白宮的打鬥戲中,豹女質問神奇女俠,憑什麼神奇女俠擁有一切,而豹女自己卻一無所有,默默無聞,沒人關注。

神奇女俠反駁,希望豹女反思一下,她如今通過許願石獲得的能力,並不是白白得來的,而是通過付出慘痛的代價交換的。

老實說,這正是神奇女俠不能自圓其說的地方。

爲了更大的力量和利益,所有人都要出賣自身最寶貴的東西去交換,那麼神奇女俠到底出賣了什麼,使她擁有與生俱來的強大力量?

很明顯,神奇女俠不同於那些需要許願才能獲得能力的庸庸之輩,她是天選之人。

她一出生就決定了未來的使命、能力,她註定會受到歡迎和關注,具備善良的天性和完美的價值觀,這些「天生註定」,難道不是最大的「捷徑」嗎?

當神奇女俠穿上了阿斯特里亞盔甲,戰鬥力猛烈提升,刀槍不如,對這樣的捷徑,《神奇女俠1984》又怎麼批判?

同樣落在水中,穿鎧甲的神奇女俠不會導電,而豹女卻要被掉落的電纜電暈,這樣的捷徑,又怎麼批判?

更有甚者,在電影中,解決一切的問題,只需要一句「我放棄我的願望」就可以達成,並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去收拾爛攤子,這難道又不是捷徑嗎?

在凸顯不公平的超級英雄電影中,宣揚平等地付出,期待同樣的收穫,批判「走捷徑」,這又是一個諷刺。

喬治.奧威爾的《1984》是在1949年的時代背景下對30年多後未來的大膽預測和想象,是對現實可能存在威權政治的批判。

而2021年的《神奇女俠1984》卻只是對30多年前的年代元素的緬懷,是依附於資本框架下的固步自封,是對建制下政治正確話語的諂媚。

可能這兩部作品爲數不多的聯繫,只停留在一些非常表面的符號信息上面——全國性廣播系統和電幕(telescreen),冷戰的美蘇與大洋國和歐亞國。

在卡通片《靈魂奇遇記》都能輸出更爲複雜的價值觀的時候,這些面向更加年長一些的觀衆群體的超級英雄電影,是否可以進取一些,反思下自己的製作套路和世界觀?

或許,這對於娛樂至上的爆米花電影是一種苛求;或許,在市場追捧,票房大賣的前提下,如今的超級英雄電影仍要沿着資本設計的劇本繼續走下去。

( 已首發于香港文学舘《虚词》,转载请联係《虚词》编辑或作者 https://p-articles.com/critics/2063.html )

 8 ) 女导演想安静讲个故事,但是奈何国人太浮躁

漫威那种成天嚷嚷巴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他们在救人的电影更适合这类人另外,这种电影被某些人喷那么差,其实也是两个时代人的较量除去某些漫威粉和一些男权者看不惯外,年龄分水岭也是一个巨大伤痕进入2010年后,各国除内地外,在动漫产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各种优秀动画横空出世但是在电影方面,8,90后那种喜爱的安静叙述一个故事的主导氛围,逐渐被各种绚丽画面,整天炸炸炸,杀杀杀,扯着嗓子尖叫之类的电影取代但是,终究是驴子是马溜溜就能知道,包装华丽,心浮气躁的现代电影,还是很多被过去的一些沉稳叙事电影斩于马下,无论中外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一些人光顾着电影里各种特效,视觉刺激,却不肯多花一秒钟去品味电影里每一句话然后看完就开始骂娘,就像一杯饮料,过去的人细细品味,现在的某些人直接一饮而尽,喝完连味道都不知道,反而怪厂家配料有问题游戏界也是如此,不断炒冷饭,但是基本任何一款重制都被过去碾压,问题就在于,过去的人喜爱好好讲故事现在的人,上层被资本家控制,下层则教育缺失,人文教育不如过去,自然他们不能够像过去人那样对电影有一定的鉴赏和品味能力,你怎么能够让他们体会生活中的细节与美好呢?

所以,偶尔出现一部环太平洋,后翼弃兵,使女故事之类就被吹上天,然后当他们出现某种不合某些人意愿时候又一边倒的骂又出现所谓女导演罪,无非就是没满足某些人意愿而已,新霹雳娇娃扑街,我也批判过,但没人反驳,因为那部电影是真烂但是神奇女侠导演水平有目共睹, 按某些人的话,徐克洗白东林党拍了那么多烂片,他凭什么就是最好导演,还抢了不少其他导演作品挂名自己的, 他凭什么还能作为优秀导演,在我看来,他根本不配,无非就是沾了政治和资本的光环而已某些人就是男导演拍烂片无数,只要拍一部好的就能名扬天下,女的导演只要错一部就罪该万死,何况她还没怎么走错 放下你们的偏见,认真看完一部电影,欣赏里面每一个字,你就会觉得,未必那么难看,如果真正难看的电影,你会在看到一半,甚至更早就会离场,这是你本能做出的反应

 9 ) 简单谈谈,因为短评字数超了

事先说明,纯私人感受与观点,可以留下宝贵意见但请不要无脑喷,就像我没法说服你去喜欢这部片子,你也更没法说服我去讨厌这部片子。

神奇女侠1984的野心非常之大,主题也很宏达,涉及的点非常多(不然能151分钟?

),整体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

虽然这是部超级英雄电影但是本片并没有用动作戏来支撑全片,这是我给它高分的原因,类似于美队2,是一部政治片。

映射了整个美国(片中反派暗讽是谁不必多说)乃至全世界文明的矛盾,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究竟什么能让一个人放弃自己的愿望,麦克斯是因为对自己儿子的爱,戴安娜是因为对于整个人类文明的爱,是博爱,而这个理由也足以令人信服且触动。

相较于第一部中大量非黑即白的角色,这一部中的大部分角色都比较复杂,都有自己的多面性(经历没有给,但是有暗示,就比如反派max特别害怕失败这两个字,更害怕别人觉得他是个失败者),也让这个本来残酷的政治故事显得有些温度,有了人性复杂的温度。

最关键的一点,女侠变得有自己的人性化设定了,比如她会因为史蒂夫而面对全人类犹豫不决,比如她与史蒂夫待在屋子内愿意永远都不离开,非常人性化的体现,人与神都是有私心和欲望的。

但其实观众并不会去仇视这些角色,也就传达神奇女侠乃至人类文明诞生以来永恒的的主题“爱”。

动作戏相比第一部变得非常非常少(也就一场追车戏可以说是足够商业性娱乐性的)。

但是动作设计上就厉害了,完美的将神奇女侠柔的特点展现出来,也是本片潜藏的主题(以柔克刚,也是女性自我防护的主要手段)。

先说在这部得到重点展现的真言套索,其动作设计很明显参考了马戏的空中飞人和体操,在看过那么多陈词滥调的动作设计后,不好意思,本片的动作设计真的让我耳目一新,直接展示神奇女侠打斗风格的刚柔并济(这一点与第一部很不同!

第一部不够“柔”,而是“刚”)。

再说说这一部初登场的“金鹰战甲”,本身便是为了防守而生,在戴安娜与芭芭拉的那场动作戏,两人一攻一守也是在暗示爱与柔的主题。

所以很明显这一部女侠的装备都是一些相对柔和的,杀伤力弱的武器。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女侠会反复强调“我讨厌枪”。

整体来说文戏更多,野心更大,相比于第一部我更喜欢这一部。

芭芭拉这个角色前期着墨很多,但是后面就很少了,而且这个角色的转变站不住脚。

总结一下吧,因为看到很多人还是不明白我为什么会喜欢。

1.我确实抱着看第一部爽片般的心理去看ww84,但是说实话并不爽,看得我非常累,但让我产生情感共鸣了懂吗?

无论是大反派Max还是戴安娜,其实都面临抉择。

max面临儿子与权利的选择,戴安娜则是爱人与人类文明。

要知道的是神奇女侠的人物设定,这是一个很俗的设定,她相信人性相信爱。

她的真言套索就代表了爱还不明白吗,为什么max放弃了,真言套索放大了他有爱的一面(很俗吧?

但与我产生共鸣了),他狼狈的跑出去找儿子真的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他在真言套索(爱)的面前明白了有比权利更重要的东西,自己的愿望不是最重要的。

非常俗套,但因为神奇女侠的设定以及盖尔加朵纯真富有感染力的表演,让我相信了。

2.动作,就像我说的动作戏非常少。

但是我觉得设计上来看,拿个最佳动作设计提名都不足为过,不难发现真言套索是个极柔的代表。

戴安娜使用套索为什么像是体操与空中飞人的马戏杂技?

因为这样的设计它符合戴安娜的设定,一个外在强大但内心更强大的女性,这与她的设定相辅相成,这种打斗没什么杀伤力,更多的在于制敌(你总不能说相信爱,反手一拳给人家骨头打碎了吧,你看她其实可以,就比如豹女,动作上非常凶狠暴力,这是有对比的,符合两个角色的设定)。

因此你们可能想要看到像第一部一样,神奇女侠手撕装甲车,撞翻大楼,这都不存在了,这些极柔的动作戏让我更相信她的人物设定,她不是一个暴力的英雄,所以我相信她传达的东西。

3.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是很俗的“相信人性,相信爱”,但是在神奇女性或说是盖尔加朵面前我就相信了,第一部如此第二部更是如此。

摘了一段三号厅检票员工的观点,我觉得跟我想说的一样

最后感谢一下盗梦观影团,但本片观点纯私人,与这些都没有任何关系

IMAX海报是炫彩的,值得收藏

 10 ) 神奇女侠劝你放弃梦想

许愿不如上 BOSS 直聘找工作作者:蔡菜 豆瓣@caicai & 冷罐 豆瓣@普通罐子《神奇女侠》有一个不经意的题眼。

戴安娜和芭芭拉在餐厅一起约会时,芭芭拉表达了她对戴安娜的羡慕:“我也想成为你这样的性感大蜜,强壮自信万人迷。

”没有哪个超级英雄会无视普通人的梦想,他们一般会用至纯的精神力量引导普通人成为新的超级英雄,于是蝙蝠侠有了罗宾,钢铁侠有了蜘蛛侠,美国队长有了猎鹰。

但神奇女侠不一样,她先是称赞芭芭拉多么天真善良,然后礼貌地回避了这个话题,言语间泄露了一丝精英主义的傲慢:“我有你想象不到的压力” —— 表情很微妙,礼貌中带着抗拒,潜台词是:你们这些凡人,怎么支配神力?

所谓 “凡人之躯,比肩神明”,以往的超英电影总是会让那些有着强烈信念感的普通人有机会成为英雄,哪怕某一个瞬间或者某种特定意义上的英雄,它们赞颂人和英雄共通的美好品质,底色是 “你也可以” 的温暖鼓励;但《神奇女侠1984》却让戴安娜以一种和凡人对立的姿态,单枪匹马地教化了整个世界,她不需要普通人的帮助、不鼓励他们有僭越自己能力的梦想,整个片子像是一句对全人类恨铁不成钢的说教:“咱就好好过自己的,别做梦添乱了,不好么?

许愿不如去Boss直聘找工作,还能和老板谈胆敢对全人类丧气,戴安娜的价值观必须无懈可击。

为了证明戴安娜伟大领导的正确性 —— 而且是唯一的正确性 —— 电影只能牺牲逻辑。

当大反派麦克斯·洛德拥有了许愿石的能力,整个世界因为这些愿望的实现而变得混乱:埃及石油大亨想将所有的异教徒阻隔在自己的土地之外,于是,一堵高墙应声筑起,同时也切断了墙内百姓的水源;美国总统想要更多的核武器,以便在军备竞赛上压制苏联,而受到威慑的苏联只能率先发射核弹;愤怒的顾客许愿服务员马上暴死,服务员则以牙还牙,希望所有像对方一样的爱尔兰人通通被驱逐出国;女的许愿变美变大明星,男的许愿开保时捷成为世界首富。

要么是不计后果的极端政治诉求,要么是怒不择言的口舌之快,要么是中产阶级无忧无虑的白日梦……电影的刻意在这里达到了峰值:它为什么单单选择了最贪婪、暴虐、肤浅的,却不对温饱线以下的、关乎生存的愿望投去哪怕一瞥呢?

人类肆意地发挥着自己的劣根性,世界失去了秩序,正是在这种极端情况下,神奇女侠让大家放弃自己愿望的号召才获得了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性和正当性。

毕竟,她都为了世界重回正轨先放弃了自己的爱人,全人类有什么理由不跟上戴安娜先驱的脚步?

但只要仔细一想,就会发现这条逻辑的蹊跷之处,它将人类的愿望一股脑视为贪婪的产物,将多元的意识形态拍扁为极权和对立 —— 世界失去秩序的结果,就建立在如此武断的假设之上。

别的不说,那些因为石油大亨的墙而喝不上水的百姓们,难道不会许愿让那堵该死的墙消失吗?

而那些在画面远景里举着反核标志的左派们,怎么就不会不许个 “世界和平” 的愿望来终结国家元首之间的过于愚蠢的自杀式博弈呢?

但必须这样,否则,电影就无法自圆其说。

美国梦的正反面这种吊诡已经不能仅仅用剧作 bug 来解释,它说明电影的创作团队根本不关心世界的真实性。

他们将世界的混乱归因到欲望太多,接着,又在欲望与卑劣之间粗暴地划上等号,只为了一个绝对正确的神话,为了戴安娜的伟光正形象。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愿望,信仰不同、种族不同或国家不同的人,其愿望往往合理但相互矛盾,一些人最狂野的愿望已经实现,但另一些人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无法保证。

世界的冲突,来源于愿望与愿望之间的冲突和牵制。

但《神奇女侠1984》竟是难以置信的扁平和狭窄,它用一句 “愿望太贪” 消解了所有的复杂多义,又用“知足常乐” 的老百姓道理横扫所有的世界性痼疾。

在人类的一致性从未而且永远也不会实现的事实面前坚决地别过脸去。

电影最后,全世界人民都在感召下心甘情愿地还回了自己的愿望,世界大同,令人感动。

但你仍不禁会问,真的吗,他们真的都是自愿的吗?

你看那个唯一持强烈拒绝态度的芭芭拉,是如何被戴安娜杀鸡儆猴一般的武力制服。

设想一下,如果芭芭拉跟其他人一样,用健康换取戴安娜的美貌和力量,戴安娜逼迫她交回愿望的强硬似乎就显得有点不近情理 —— 毕竟,这就是一场你情我愿的交易。

于是,偏偏,芭芭拉丧失的是为人之本:人性和善良,后面更是成为了全世界暴虐的化身,等于直接把 “恶人” 俩字贴在了脑门上,必须被顺势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如此一来,戴安娜对芭芭拉的剥夺就追加了拯救的意味,剧本再次扶正了戴安娜的正义性。

坚决地站在某一特定阶级的视点上,以片面的真实取代全部的事实、将复杂的矛盾偷换为简单的矛盾,在虚假的假设下证明自己的正确,如果有人不服,那就将 Ta 判为人民的反面 ——这一切都是政治宣传片玩烂了的套路。

多么可笑,当电影大张旗鼓地用麦克斯·洛德的形象讥讽川普时,却如法炮制地遵循了另一套政治宣传语法,推出了一名心怀大爱的新时代女性领导者,但其本质却是一位独裁者。

在最后的那场独白中,戴安娜说她没有奢望,其实她是在说,她的愿望是所有人都放弃自己的愿望,留在这个无限美好的1984年。

当全球人民因这种真善美的精神感召认清现实、放弃幻想时,神奇女侠成了唯一实现了愿望的人。

如果粗暴划分,电影叙事可划为两种,一种是左派叙事,一种是右派叙事。

前者的视角是底层、是失败者,而后者的视角是上流,是成功者。

如果你进入成功者的视角,就会享受主角用天然的 —— 也是符号化的 —— 正义性去战胜“邪恶”的过程,迪士尼的童话故事正属于此类。

而如果你进入失败者的视角,就不得不面对这个世界的复杂多义,看那些底层的受难者如何在结构性的不平等中挣扎后被毁灭。

从诺兰的《蝙蝠侠》开始,超级英雄电影就启动了自我反省的进程,在右派叙事中融入更多左派叙事元素。

蝙蝠侠和守望者们会不断质疑自己是否做了真正正确的选择,富二代韦恩不得不像 V 一样带上面具,成为暗夜骑士。

他从未得到民众的认可,必要时,他还要牺牲自己,化身为哥谭市的罪恶形象。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神奇女侠》是超级英雄电影的一次大倒退。

影片开头的智勇大闯关,年幼的戴安娜在汉斯·季默恢宏的配乐中一骑绝尘,这隐喻再明显不过 —— 戴安娜天生就是亚马逊第一,智勇双全、天赋秉异,注定肩负世界和平的重任。

长大之后,她有钱有颜有地位,品味高雅、强壮健美,没有不会读的文字……这一切美好的符号,都在固化神奇女侠的正义性,整个片子如同一个竞选宣传片,她必将带领全球人民 Make Earth Great Again。

《神奇女侠》被期待成为一首女性主义的战歌,但现在来看,戴安娜不过是一真人版迪士尼战斗公主,她来自旧世界、来自保守主义,她小心地绕过每一个难解的矛盾,最后用一种大获全胜之姿硬塞给我们一套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

但别忘了,这个完美的形象可能比那块凡事讲代价的黄水晶更加可疑。

《神奇女侠1984》短评

导演但凡知道中国有一个成语叫“自相矛盾”,就不会拍出这么逻辑不通的傻缺电影,还拍了两个半小时,是梁翠萍给你的勇气吗?

6分钟前
  • 木石子
  • 较差

The gorgeous fights apart, a dejavu lame Doctor Who episode -- full of memories, I mean Rose, the man from the sky, the mad lonely lady, the choice to be made and master who who regretted being the master of "citizens of the world"? Now I do want to see a proper Christmas special...

9分钟前
  • 花岛仙藏
  • 还行

虽然ww和Steve令人唏嘘,但许愿石的bug实在太多。那个黄金翅膀也是一言难尽。赢下最后一战竟靠坐地喊话,难以置信。

11分钟前
  • 张天翼
  • 还行

女神美丽 其他的 没啥想法 这种就是拉出来再丧偶一次 大可不必

14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还行

【7.5】第三幕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拍,真的是拉天下之大胯,最后收尾也非常之仓促,有种急着下班回家的感觉,不过整体的基调可以说是幼稚,但是我还是比较能接受的,复古的80年代儿童科幻读物的感觉。如果说第一部所有人都不看好结果大爆,那第二部就是在这样的期待下些许让人失望了,好在斯蒂夫和戴安娜还是甜的,虽然这个糖最后吃起来有点苦涩,但是至少回忆还是在的。帕斯卡和高潮姐也演的不错,多年老粉看到高潮姐出场激动的留下热泪。寂寞大师这次的配乐居然不混了,好评!

19分钟前
  • FrozenElsa
  • 推荐

女侠的新造型,突然想起了洛基,而且觉得女侠和洛基有点配~背后boss是不是也可以算是洛基能不能串戏呢

21分钟前
  • 五月和七月
  • 还行

这是拿了个皮克斯剧本来拍超级英雄啊!动作戏不多,前半段故事还挺吸引人的,跟一般超英片不一样,后半段越来越夸张,没法收场了,只好对着地球一通鸡汤演讲,果然是皮克斯剧本!许愿这因果律武器最没意思,随便想想都矛盾,川普完全可以对豹女说“Do you wish you could kill Diana?”,他有一万次机会统治世界。戴安娜盔甲真的好土,比圣斗士还差,一股胶衣感觉。Wiig的豹女遗憾只是次要反派,结尾居然还变回去了,这是因为Wiig只签了一部片约吗?

22分钟前
  • Green2018
  • 还行

超级英雄电影塑造的反派里面,本片的大反派的可恨值达到了高峰。他为所欲为,丧心病狂,酷似某人

26分钟前
  • 无机客
  • 推荐

愿望纯真而美好,我们也希望度过这个比1984还糟糕的一年后,大家仍可以像往常一样快乐地过圣诞,但是不可能了,走到今天,每个人和片中的他们一样都有责任,而我们终究也需要像他们一样,为自己的贪婪、傲慢、无知和懦弱付出代价,魔法石已经再世,但不幸的是,我们却没有拯救世界的神奇女侠,古老的诅咒必将再次应验。

28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让神奇女侠学会飞的男人是飞行员川普在84年开始疯狂普通女研究员的逆袭超级黄金维密秀结尾太啰嗦 不过做为爆米花好莱坞电影挺好看的

32分钟前
  • sexfox
  • 推荐

没有期待就没有伤害。上次是沉浸在首部个人电影、对起源故事的宽容以及更多憧憬的粉红泡泡中给了高分,往后的续集就要靠真本事才行了。上一次有主角强行复活,并且加入了Pedro Pascal的续集电影是什么?逐梦黄金圈啊。把故事放在1984年能看出是有创作方向的,主角的孤独和成长变化、年代的疯狂甚至还能和《一九八四》扯上点滴关系,甚至戳破了近年影视中流行的八十年代风潮的虚伪。只是成品的节奏有问题,重点不明,不够有说服力。就连IMAX特殊画幅的片段选择都感觉很奇怪。

36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还行

猴爪一样的童话故事,是没什么逻辑,没什么高科技,但跟1984这个年代设定一样,很复古,很原初,就是老美漫那种风格,且神奇女侠的武器是真言套索,追求真相,对抗谎言,还是很合适的,再者说了,别的超英故事也不过是会包装会掩饰罢了,你以为他们就更有“逻辑”,更有“高科技”吗?你以为他们就不是童话吗?加朵真的太美了,且始终能让我觉得不是伪善而是真亲切勇敢善良,跟Steve的搭档我也从第一部爱到这一部了,这次就又是永别了吗?咱能不能再回来一次啊嘤嘤嘤?

40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推荐

“So many things.”2020恰如其分的写照……让一个一战飞行员直接开八十年代的战斗机也太扯了,抛开诸如此类的问题剧本本身逻辑是自洽的,但生活要这么简单就好了。好莱坞黑川普新高度,白宫又又又又被砸了,单人动作场面还是像杂技,不至于坐不住但还是太长了。感情线完成规定动作,又甜又虐。埃及部分败笔。

42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还行

剧情丝滑到难以置信(非褒义),有一种大家知道接下来该怎么演于是就这样演下去了的凑合,不仅仅是模式化套路化,而是中间根本在忽略承接转折的部分,理所应当地认为电影观众能像看了很多年漫画一样接受这种跳跃式转场,而且作为一部动作片来说,动作场面也很凑合。值得称赞的可能还是彩蛋老女侠客串重现。另外这部本身就是对WW的一种软重启,没有看出这部对整体的DCEU有何推进,很怀疑华纳接下来到底究竟要不要搞宇宙合体了。

47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我来概括一下故事梗概,首先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然后 I renounce my wish,就收工了。非常非常适合为 2020 年跨年所用。

52分钟前
  • IronMick-tt8
  • 很差

DC好本事,把一个二十分钟的动画拖了一场

54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很差

感觉超英的部分不是很多,更像一部穿越剧情片,类似《星际迷航:抢救未来》。主题比较贴合现代女性:是要能力、事业,还是全世界都可以放弃只要爱情?暴揍骚扰狂显然也是女性的一种(幻想中的)情绪发泄。盖尔加朵依旧是人间尤物美丽动人,但是没想到高潮大战的解决方式居然是对普通大众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跟大boss之间完全没有武力决斗,没太满足看超英片的预期,觉得少了点什么。把佩德罗帕斯卡化妆+表演变成那样子,就是照着川普塑造的吧!电视名人+滥用职权,最后再来一出《戴安娜大闹白宫》

5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剧本不行,最后的决斗居然是反派让大家许愿,一副扭曲的面容嚎了很久,而神奇女侠无力的坐在墙角劝说,劝说!然后就说动反派悔恨,说动地球人放弃自己的梦想……狗屁剧本。好看的有片头小戴安娜参加铁人三项,3d效果好,从下往上拍跳栏杆,看蓝天白云。男主还魂后看啥都稀奇,居然能把现代的战斗机飞上天,戴安娜搓搓手发个功让飞机隐形,然后飞进美国国庆的烟花里浪漫。戴安娜的真话绳索可以扯建筑物,可以扯飞机,还可以扯云和闪电,并顺便学会了飞行。带翅膀的黄金圣衣是硬塞进来的吧,招式除了合起翅膀防守外无任何变化,一场战斗就崩坏。豹女是被入水的高压电打败,在她旁边同样泡在水里的戴安娜居然不会被电。还是第一部戴安娜初涉人世和情窦初开好看,这一部带着二傻男主进城是为了和第一部男主带懵懂女主进入人类社会的桥段来个镜像呼应吧。

59分钟前
  • 罗纳肉多
  • 还行

我哭了我又哭了我趴在派派的肩膀上哭!承包全世界最好的WonderSteve!戴安娜说她再也不会爱的时候,我太理解了!!!世界上哪里还有这么好的男人:有责任心、有自己钟爱的事业、和女主相互支持、超级浪漫又高又帅!这种男人就是不存在嘤嘤嘤😭 本CP粉再次心碎💔 电影剧情有点薄弱牵强,但是视效很棒,this is exactly what IMAX for,真的很想念看超英大片的感觉~

1小时前
  • PYW
  • 还行

我希望这个世界上没有伪3D,并让更多人看到这条短评

1小时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