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给三星半的。
制作不错的一部剧,但是整体都太刻意了。
大部分大女主作品的通病,恨不得让你看到女主怎么特别,“好人”跟“坏人”如何刻板地存在。
男主两集就下线看起来很女权哦?
是,但是他像幽灵一样萦绕了整部剧,甚至最后女主得以回归科学家身份也是托了他的福。
整部剧里描述了很多男性角色,死掉的男主从小到大的身世都被挖出来了,但是女主自己的成长经历却只有一两场戏还是无关紧要的那种。
Calvin是那么生动和富有魅力,能享受生活也能当科学明星,能跟资本硬来也能跟黑人邻居谈笑风生。
女主呢?
会做饭会做科学家,其它时候智商情商似乎都是负数,硬要凹出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不屑于打广告,任何时候都满口术语僵硬到不行——这种反差可以可爱到这里面显然令人冒汗。
好像女性真的无法兼得两者,要么被情感冲昏头脑,要么只有理性如同机器人。
要描写一个确实“偏科“厉害的女性也可以,但可以生动一些吗?
略比Calvin生动就好。
我以为黑人女邻居的出现是要作为对照——一种因为生育而被迫放弃事业的遗憾人生,结果没有,她很满足。
并不是说呈现女性的力量就要把所有男性都铲除,也不是要把男女彻底对立起来,而是我们要看见女性真正的力量,这种力量拥有它独立存在的能力,这是更值得被指出的;至于两性的对立,从来都不是女性主义的目标,女性主义就是平权主义,消除对立才是归途。
但是,这才使得处理现有的矛盾变得更必要。
粉饰太平或者用更隐蔽的父权来遮盖问题,都只会让矛盾深化,撒一个谎需要用更多个谎来圆,总有人受不了那破绽百出的袍子而起身揭开的。
我想,女主因为受父亲的哥哥启发而爱上化学,因为各种男性的帮助而获得实验室资源,因为男主的出现而有性格上的改变等等,这些都是事实,也是都值得被讲述的,同样地,在此之外,她个人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努力、思考、困难、解决困难,这些过程,更值得。
个体经历无法被复制,可是经验的呈现之于同类群体依然有重大意义。
所以,就像女主无法忍受男性教训她一样,这堂化学课是她的,就不要再用男性的视角和想象来上了。
女主角演技真的不错,剧里好多化学相关专业术语,挺晦涩难懂的,那个年代女性真是举步维艰,只能在男权社会里镶边,性别歧视,男权压迫无处不在,只要有Y染色体就算他是个毫无才华的窝囊废他也能比女性高人一等,更讽刺的是他们还要窃取你的想法为自己加官晋爵。
而女性有才华有智慧无处施展,却要被忽视,被歧视,被打压,窃取劳动成果,生存空间被挤压到家庭里服务男性,做一些取悦男性的工作,给他们做他妈的meal,倒他妈的drink,抚育他妈的children不管是实验室还是电视台都是男性为主的职场,他们堂而皇之的批判,歧视女性更显得男主的可贵。
当男女主的研究获得突破去找领导宣告时他们电梯里那幕,真怕男主突然甩开女主,把成果都独占了(此处省略一万字),看到男主为女主据理力争尤其是在当时严重性别歧视的背景下,感叹怎么有这么完美的男人,自己有才华,还有影响力,并且不歧视女性,懂得欣赏女性的能力并为之争取,后来女主说要把研究署在他名下他的惊讶和为女主感觉不平,这一刻,男主角已然到了圣人的地步,整个升华了。
这么完美的男人谁能想第二集就被创死了,看来编剧也觉得不存在这么完美的男人,提前铺垫好搞死他了。
女主作为科学家不仅有钻研精神,高强度的专注力,还充满了韧性,爱人突然去世独自怀孕生子并在重重困难中抚养孩子长大。
然而可悲的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明明有科学家的能力却只能在电视台做烹饪节目,在烹饪中加入自己爱的化学。
可幸运的是她得到了机会通过这个窗口展示自己,解决自己的经济困境,并获取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更多的女性可能就没有她这么幸运,可这是一道光,激励女性更多的自我觉醒,为自己努力争取,获得自己想要的机会。
恋爱部分大家基本都说过了,说点其他让我不适的地方。
1.学历崇拜、精英崇拜第一集开头通过展现女主和其他女性秘书的差别来说明她所处的不利环境,但明显对秘书群体有所贬低,好像她们满脑子只有穿衣、打扮、寻找长期饭票、搞雌竞,丝毫不在意自己被男性物化。
真的这么简单吗?
女主一个人住着大house,还有一辆车上下班,从来没见她为钱烦恼,她确实不结婚也能自足,其他女孩有这个条件吗?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许她们当时的处境决定了结婚是唯一的选择呢?
她们做的这一切无外乎是在能力范围内能找到一个更有吸引力的,或者说自己更喜欢的人而已。
而且女主自己每天装扮都很得体,至少说明她也会在这方面花时间,没有必要总是一幅高高在上的样子。
男主误以为女主偷他的试剂,而误会的解除只是因为发现她拥有头部大学的化学硕士学位,值得高看一眼。
女主的电视节目火了之后,有次和观众互动,一位观众表示在她的鼓励下重拾学业,考上了博士云云。
难道精英才能被肯定吗?
那她争取的不就只是个人的发展,而非女性的权益了吗?
2.在塑造反面角色和时代背景上太简单化女主的电视节目播出之后,电视台找来一个焦点小组收集反馈,成员大部分是男性,只有两位女性。
中年男性发言时,首先贬低“烹饪”,进而贬低女性——很典型的刻板印象。
然后每次女性想说话的时候,就粗暴的打断她们——又很典型的mansplaining。
好,问题来了,这是不是有点太典了?
这个烹饪节目的受众是清一色的女性,就连找的广告商都是专门针对家庭主妇的。
在实际生活中,想象一下电视台怎么会找来一个男性占绝对主体的焦点小组呢?
再进一步分析,男性对这个节目的观感可能有两种,一是实实在在获益——确实在家吃到了更好吃的饭菜,二是反感——因为女主在节目里时时表达出一些支持女性独立的观点,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妻子。
无论如何,不是剧里这么单薄。
这些角色吧,说了第一句台词就能猜到后面要说什么。
好多反面角色都有这个问题,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大肆表达一些糟糕的歧视性观点,让观众气愤,来表示“那个时代对女性很不友好”,但如果细想,又很不合理。
感觉编剧什么元素都想要,但是都没有下功夫深挖,认真塑造角色。
比如女主曾被性骚扰产生心理阴影,可是后面她毫无障碍的谈起了恋爱,之后这个心理阴影就不存在了,跟剧情和人物都没有关系了。
这种处理也很简单化。
总而言之,看似大女主,其实太爱男了。
把他们射了啊,怎么混得这么憋屈啊怎么混得这么憋屈啊怎么混得这么憋屈啊怎么混得这么憋屈啊怎么混得这么憋屈啊怎么混得这么憋屈啊怎么混得这么憋屈啊怎么混得这么憋屈啊怎么混得这么憋屈啊怎么混得这么憋屈啊怎么混得这么憋屈啊怎么混得这么憋屈啊怎么混得这么憋屈啊怎么混得这么憋屈啊怎么混得这么憋屈啊怎么混得这么憋屈啊怎么混得这么憋屈啊
对女性的困境刻画得还是比较真实的,但是女主着实是太幸运了,恰巧这种幸运都伴随着某些“女权主义男性”的赏识和助力。
女主死掉的前男友存在感也太强了,强到女主前期的理想和坚持仿佛是个笑话。
邻居律师的那条线还比较真实,为自由抗争就是会遭遇重重困难,过程中也会面临亲人和朋友的不解。
女主的女儿真是聪慧可爱,但又太刻意让她成为叙述死去的男主故事线的工具人,我还是相信,人不会爱未曾拥有过的事物,我认为,女儿在得到母亲百分之百的爱的时候,是不会有那么严重的不安全感以至于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爱一个构想出来的人。
现实生活中存在无数的丧偶式家庭,单亲家庭(尤其是单身生育的母亲),les家庭等等多种家庭构成方式,其实父亲的角色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但剧情偏偏要写成女儿对未曾谋面的父亲无比怀念,归根结底编剧还是认为女性无法“弥补”父亲位置的空缺,这未尝又不是父权社会的一种偏见呢?
有人将其比做理科版的《麦瑟尔夫人》,但Miriam的成功之路从未依靠“通情达理的男性”的“赏识”,(即使有,她后续也会被该男背刺),她一路坎坷,都是依靠自己和Susan走过来的,而不是幻想某个男人的爱作为精神港湾。
《麦瑟尔夫人》里的男性也没有被神化得像本剧中的死男主(字面意思)一样,《麦瑟尔》更注重于刻画Miriam摸爬滚打式的成长,以及在此过程中逐步带动周围人的觉醒,而本剧则是每一条线都想做到尽善尽美,一方面又想展示女性真实存在的职场和生存困境,一方面又在竭力描绘几乎不存在的完美男性形象……总体而言,《化学课》还是一部很值得观看的片子的,就是部分设定和观念让人感到些许遗憾。
首先……且不说女主能不能令人满意,剧里的各种牛鬼蛇神倒是非常典型了。
是常见的那种,使唤别人的,自己也被别的“男性气质”鄙视但是死要面子的,求助于人但是不想被发现的,发动群众战争的……几乎每个人,都能让你想起身边的某个人。
Ep02 女性主义觉醒的顺直女就是这么纠结,讨厌一些男人又喜欢一些男人。
人本来就是很复杂啊,这也要被骂吗……Ep03 看到要被开除那一段真的气得流眼泪,男人需要孩子,社会需要孩子,但是怀孕的人和育儿的人得到了什么呢,被开除吗?
ep05 第一次被男人问“你需要一杯咖啡吗?
”,被服务的那一方。
这个体验一定很棒吧。
“为什么你不去做倒酒的那一方呢?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ep06 斯隆先生在斯隆夫人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很多年以后,在这个男人终于退伍归来以后,在她打算做点事情的时候说,“我们有自己的事业没错,但是我们还有自己孩子需要操心。
这不公平!
”ep07 一开始我以为这一集是解释了爱着liz的男主是怎么样一个人,这个怪人为什么爱上她。
后来好像是我错了,这个故事的主角从现在开始变成了男主……
第一篇影评《她首先是个人》和第二篇影评《谎言会渐渐吞噬掉你所有的生命力》都首发于公众号神棍糊的小海滩。
大概是太喜欢这部片子了,连写两篇影评。
看到伊丽莎白告诉观众你可以成为一个外科医生那里我暴风雨哭泣。
无论是谁都需要被看见,被鼓励,被肯定。
人类的潜能有时候需要别人拉一把。
自欺就是欺人以及被人欺的根源所在。
《化学课》看得我热血沸腾。
我有太多想说的了,又有太多不能说的了。
如果说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那将是所有在觉醒中的人,以及意识到自己正在遭遇苦难或者感知到自己即将遭遇苦难的人。
我不信人会一直沉睡下去,我不信人的力量如此渺小,只能被某些自己以为很可怕但实际根本不堪一击的虚弱力量所压迫。
It‘s all in your mind。
这一切都只是心理游戏。
你的视角决定了一切。
重塑自己的潜意识释放出自己的潜能的人都会开始反抗所有压迫个体的力量。
心理学本身重要吗?
学会去剖析自己和与他人沟通当然重要,但那些专有名词和绕着弯的理论其实都没有指向问题的核心。
问题的核心就在这个让人生病的扭曲大机器。
我之所以瞄准父母文化就是因为我相信它一旦被拔起,所有与全能自恋相关的邪恶都会灰飞烟灭。
人根本不是理性动物。
人表面上想要理性,追求理性,其实只是把自己麻痹进了裹脚布而已。
人们追求的安稳,当下的一口饭,明天的一个屋檐都没错。
可是你们知道它们实际上有多脆弱到不堪一击吗?
所有的浮华假象稍微有点外力冲击就会崩塌到连渣渣都不剩。
没有地基的高楼连根小草都不如。
人们被压抑出来的愤怒,委屈,恐惧,不甘,嫉妒,都会化成一股疯狂的力量摧毁自己和他人。
那才是真正的无序混乱:我都是这样过来的,凭什么你不行,让我们互相残杀吧。
人更不是感性动物。
不敢为了心之所向而活,不敢相信自己的感觉和直觉。
无法直面自己的阴暗面,无法直白的讨论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无法为遭遇苦难的弱小愤怒和悲伤,无法为生命中每一场真挚而灿烂的相遇欢呼雀跃。
无法拥有有智慧的善良,有边界的爱。
听不见自己内心深处的呐喊,手脚全被束缚住。
人是失掉灵魂的困兽。
伊丽莎白的爸爸,旧势力代表,以耶稣的名义残害死了自己的同性恋儿子。
性少数,女性,黑人,都是被压迫的重中之重。
就别提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儿童,残疾人,老年人,以及所有被边缘化的群体。
判断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就看它是如何对待弱者的。
要怎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怎么样让所有被压迫的群体联合起来?
那就是让人人从都有的孩子身份中明明确确意识到自己是个弱者。
每个人都是弱者。
都是大机器的牺牲品。
都是被洗了脑的开始压迫其他弱者的弱鸡。
总觉得自己的饭碗如果足够大足够硬自己就更多数更强大,当不了金链子咱当银链子或者铜链子。
好像和这个岌岌可危的权力机构里更下位的链子划清界限自己就不在链子里了一样。
这些我都不需要观察多少海量人类才能得出结论,我爸爸就是我从小开始观察荒谬人性的最初出发点。
他曾经就是我口中的弱鸡直男,一个意识不到自己深受压迫的完全被洗脑的还喜欢去洗脑他人的人。
他本人就是《鸡贼的自卑和龙虾卷》里的雌竞代表,还享受着女人因自己而起的竞争。
无法弑父弑母的他不去挑战更高的权威,反而臣服于权威,瞧不起娘腔腔,瞧不起性少数,瞧不起黑人。
瞧不起那么多人的人自己快乐吗?
人每一点一滴对他人的狭隘攻击都是对自己的狭隘攻击。
一切都是双向的。
哪怕你只是在口头攻击,你也强奸了自己的一部分。
他认为人需要有畏惧心理,为什么?
因为他内心深处知道自己是因为畏惧心理才妥协于强权。
每个人都是这样。
每个人都内化了那个压迫自己的掌握话语权的斯德哥尔摩囚笼。
人类隔绝掉彼此进而攻击彼此只是在为大机器输血而已。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个巨婴世界,我们所有人都是它的飞猴。
然而爸爸本身就是这样的人吗?
他并不是。
我在他身上看见了很多对弱小的同情,对动物的关爱。
瞧不起黑人的他看《绿皮书》也会难过和愤怒。
不只是他,我在所有接触的人身上都看到了这一点。
愚蠢是一种罪,但不是原罪,因为人的无知是被驯化出来的。
人类不是不向善,而是文化对伪善的过度强调压抑住了人真善的一面。
我不认为有人是不可改变的,或者说,有人内在那个最初纯真无所畏惧的自己是不能被唤醒的。
一切只不过是机会和时间问题。
我们谁都有很多妥协,伊丽莎白也妥协了。
她没有办法,为了让团队有饭吃,她念了那个根本不属实的广告。
鸡贼男这种金链子是如何散步恐惧进行威胁的?
他告诉你你要为他人负责。
你不在乎你自己是吗?
那我就要去伤害你在乎的人。
而我们应该教育下一代的是什么?
是传播这种恐惧威胁吗?
还是为他们建造一个更值得活下去的世界?
孩子看不出你的双标你的懦弱你的恐惧你的谎言吗?
你在你孩子身上看见的所有你厌恶的地方都是你自己的投射。
而伊丽莎白进行的反抗就正是我所推崇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你一次次拿来威胁我的停职是对我们的伤害很大,但是没有对你的伤害大。
鸡贼男那一瞬间眼睛里闪过的恐惧暴露了金链子的深入骨髓。
你居然不怕我?
这就是它最大的恐惧。
我的链子居然对你没有威慑?
那我除了腐烂空壳还有什么东西。
躺平也是种静默反抗。
这个动作本来就是站起来,是心灵上真正的站起来。
斯德哥尔摩城堡不倒塌所有人都是输家,根本不存在共赢一说。
连接和爱里的能量能消除所有的仇恨,这种力量里有撕碎一切不平等铲除一切压迫的能力。
最后借用剧中两句话,一个是伊丽莎白为了他人利益违背自己良心念了广告以后说的,The lesser of two evils is still evil。
比较级是种功利主义的妥协,人可以妥协,但是无法永远妥协。
逃避可耻却有用,但也只能有用一时。
以及被她爸爸迫害死的哥哥讲的,Living a lie will eat you up inside。
没有真的人类只会自掘坟墓。
(作者 神棍糊)
第八集完结,满足而且充满力量。
生活和科学里都充满了变数,我们无法预知,无法尽快找到解决办法。
唯一确定的就是,这就是生活和科学的本质。
接受变数,了解变数,最终我们的生活和这些变数完美契合~多年后你会发现这冥冥之中的联系。
除了女性力量和觉醒之外,我觉得此剧还强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不婚,不育,抑或单身,不要排斥爱和帮助。
一段美好爱情来临的时候就去尽力享受爱情;别人给予帮助的时候,把它看作是天降的礼物;被家庭和朋友陪伴也会是一件欣悦的事~女性自强和觉醒本身,同爱和帮助并不矛盾。
9.0开头很精彩 好像又是谈女性独立的 但我总觉得这是说人的应该无关性别 有的人好像生来就是如此 其实是他/她早年的经历与别不同再加上与生俱来的某些天赋 女主是这样的 男主也有点 只是两集的尾部(整体的1/4)就把他请走了 可能编剧已经高抬贵手拖延了一点时间了 好戏应该才要开场 味道有点那个“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比如她们都和电视有关……最后两集把之前没讲清楚的基本讲好再带出想好的铺垫 若就此一季那真是挺完美的 可惜 资本不会允许…… 如果…没有如果其实我是怕精彩的剧集会涨成一个胖纸 但就目前看到女儿瞬间上学为止 她肯定会继续下去 人就是好事者 无聊让他们无所事事 有趣却让他们想变得无聊 时间才是终极基点 没了他说啥都是空 空就是时间的一个基点有一次 睡前 E对Mad说 I love U bunny Mad 回 I like U 2是某种隐喻吗?
谎言、愧疚、地狱 他们的逻辑关系是?
但 有人就是会这样想的 基于与生俱来的脆弱、敏感 我觉得这样的人不会多的
记得罗翔老师说过,“勇敢”是他最为最美好的一个品质,而且是他很欠缺的一个品质,国人都很欠缺的品质。
深以为然。
可能与中华文化教育相关。
我们的教育是臣服教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挑战权威、打破常规,大概是我们国人最害怕做的事情了。
更不用说我们女性。
然而文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部美剧描述的美国20世纪中叶,妇女、有色人种也一样得不到同样的尊敬,他们在向权威说no的时候,也需要面临巨大的勇气和挑战。
是的美剧。
这应该是我看的第一部完整的美剧。
很短,8集,用了一周多的时间,很好看,而且是2023年的新剧。
真的很佩服女主佐特小姐。
博士快毕业的时候,就因为不愿意向错误的人道歉,失去了马上到手的博士学位。
正直,勇敢。
很容易说出口的美德,我能做到吗?
我都不敢问我自己。
做节目主持人的时候,依旧向权威抗争,最后因为全组人的利益而不得不屈服。
所以说,独善其身尚且容易,当你需要对集体负责的时候,你可能就会妥协。
当然如果你足够强,你最终能想到办法解决问题。
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
男主是个悲剧人物。
顶配母亲、顶配基因,却要在孤儿院长大。
好不容易遇到真爱,却又撒手人寰,太惨了。
其中有一幕很感人,男主和女主在实验室争论之后女主离开,晚上男主很晚回到家,发现女主依旧在等着他。
他说,“我没想到你还在这里,我以为你走了。
”女主说,“为什么?
”男主说,“因为我发脾气了。
”女主说,“比起你发脾气这件事,我更想知道你为什么会发脾气。
来吧,告诉我。
”美剧也是会煽情的。
男主去世之后,女主独自拉扯女儿长大,刚出生的女儿每天狂哭,女主濒于崩溃的边缘。
这个时候男主的身影突然出现了,安抚这女儿,女儿瞬间安静了下来。
那一刻我泪如雨下。
虽然他是肉身离开了,但谁知道他的灵魂是不是依然在陪伴着你。
更何况,他们本来就是灵魂伴侣啊!
男主的女儿、男主的妈妈、男主的好朋友、男主的好邻居,这些都是男主离开之后,留给女主的礼物。
当然最重要的,是男主的爱,爱也不会消失。
最后写下推荐我看这部剧的朋友在朋友圈的留言:“新的一年,给女性朋友推荐个美剧-化学课。
Lessons in Chemistry愿2025大家都拥有无限的力量和勇气。
女性地位,包括女性高管在企业中的占比,也是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显性标志之一。
但女性要获得尊重,靠的不是强势,而是格局、智慧,战略眼光和长期主义。
”
有哪一个做化学相关科研的人会把盐说成氯化钠 把醋说成乙酸
恐惧关上的大门,常夹着耳边的铅笔,只是想做个化学家证明实验的数据。脱口而出的居里夫人冠着夫姓,生出孩子那就是你将来的工作,控制着每一个变数可现实中却还是会把肉酱千层面烤焦。
真有男主这种好人?/ 是我草率了这男的居然第二集就死了 另外 拿巨贵当军犬也太好笑了
剧中对于基于血缘的亲缘关系、被社会过渡期待与绑架的母职问题的讨论非常打动我,“难道你认为婴儿的微笑,能治愈你乳头的疼痛吗?生了孩子之后,你的人生才终于完整了吗?这都是bullshit。”有的人可能看到的是一个男人的“遗腹子”,我看到的是她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建构与延续了一段爱情。
现在的编剧啊不要为了呈现意义而硬拼出几个意义像电线杆一样杵在那里又突兀又显得没什么意义
上下嘴皮一碰就让照顾一大家子饮食起居的家庭主妇自学成才做心脏外科医生,精神胜利法吗,你让全职医学生怎么想以及搞女权还对♂的抱有正面幻想是想恶心谁呢所以这个分是怎么来的
前几集真的好,女主在不公平的环境坚持化学,还遇到巨大逆境。后面几集什么东西??女主也不搞化学了,反而讲男主和牧师都好几集,真是不知道在做什么
男主更像运动员,不是科学家,第二集突然那啥了,为女主可惜。第六集开头一个简单的提问回答把我看哭了,一个人的努力被陌生人发现并且肯定加鼓励。第八集,悲伤的开头,关于男主,带感的主题曲这次没有响起。至少被女主鼓励的女观众带来好的反馈,又把我看哭。我爱这剧,年度最佳新剧。
感觉伪大女主,男主死了还是阴魂不散,咋滴,没有男主的精神男主的信仰女主就活不下去了?女人一定要有一个精神支柱那就是男人是吗?女主没认识男主之前所有的反抗力量人生道路不都是靠自己吗?女主之所以这么优秀一直是因为她自己有一颗不屈的心,从来不是男主带给她的
没看完 感觉男主死的莫名其妙
演得挺好
看到第二集,这到底是女权的片子,还是狗粮片?但女孩怕水,男主直接吻着沉在水里也太浪漫了
3.5 像学生作业般中规中矩
结尾处理的还是理想又当然。但仔细想想,的确是这种翘边与大开金手指,何尝不是一次对美国女性梦的书写。拍女性剧集出发的首要元素是完成了女性意识的崛起。其次是复古元素和女性剧集爽度做的非常好,但剧集剪切包括对Calvin的插入都非常生硬。美食家,电视家,母亲,化学家,再是她自己,拉美秉持着一根筋倔到底,完成Zott对女性剧集的答案。要说,要做,要破,要立,才能勇敢地把“Mr”涂掉,勇敢地写上“Miss”。女性有爱情,有羁绊,有信仰,有人格缺陷,她还可以是她自己,这是我们与美剧最大的差距,先“她”再“我”的创作意识。
不好看,看到第三集,越来越没意思。科学方式做菜?女性科学家?家庭主妇的奉献?反正我被吸引来的点都没怎么拍出来。不结婚⇒恋爱怀孕嗯,所有不想结婚的女人都是被男人所伤,或者没遇到对的男人救赎她。哈哈哈哈好笑
大女主的剧,60%的都是在讲男主及其回忆,还有黑人一家的种种 ,还有一集狗的视角——知道你们的G点但就是一直环顾左右而言他,希望没有第二季吧。女配的气场比女主强,而且更美
想起一句台词”父权没有消失,只是变得更隐蔽了…“
生活的阵痛。快进看。故事还行,放2023显老套了。
海报和标签诈骗。意外怀孕嗯嗯嗯嗯不影响是好男人
3.5分 喜欢看女主和女儿在一起的剧情,女儿聪明可爱,像个小大人。但是为什么要在一部女性主义作品里塑造出一个让人觉得非常完美的男主,甚至他死后还用大量篇幅去怀念他赞美他。女主本身的人格和经历和每一步蜕变都很棒,如果没遇到这个男主就不会越来越棒了吗?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女性,普通女性在当今环境下如何觉醒如何行动如何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是重点,而不是期待或者感叹遇到一个完美的男人。所以有个评论说披着女性主义外壳的言情剧说得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