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不错,人物刻画仔细。
不同于以往的花木兰,迪士尼的虽然很华丽,但感觉西方的思维太多了。
儿童年代看的花木兰,印象很深刻,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现在刘亦菲的花木兰又来了,觉得就是美国人讲中国的传统故事,找几个美籍华人来当主演,没说不好,只是投机取巧的成份太多了。
这部(木兰:横空出世)很有中国的传统元素,无论背景,音效,还是人物故事。
令我想起很多童年动画片,例如葫芦娃。
国产动漫,值得期待。
中国人的故事,中国人讲。
木兰横空出世据了解,也是用了5年时间精心研究打磨的。
期待它们的表现吧。
如果说迪士尼的《花木兰》尚有口碑的褒贬不一,那国庆档上映的《木兰:横空出世》才是真正侮辱观众智商,挑战下线。
你很难想象,传统文化里那个木兰,在这部电影里会被包装成一个恋爱脑的女孩,加入了非常玛丽苏的桥段,而ip的走向变成了鬼畜的魔幻爱情故事。
忠、勇、真、孝全部退而求其次,有口音的木兰和完全没理清楚的逻辑。
导演说木兰是中国的木兰,中国导演才能拍好这个题材,但结果依然是复制迪士尼,通篇弥漫着一种粗糙的山寨感,而本土的部分全线崩塌。
当然,国漫不易,是鼓励影视去做一些创新的改编。
但这部连原版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木兰精神都可以抹杀掉,而是用低幼尴尬的设定去撑起这个故事,实在看得如坐针毡。
不敢想象,那些奔着刘亦菲《花木兰》,买错票看成了这部的人,在电影院会多绝望……
文/满囤儿当一个民族的文化厚度积累到位了,便会有一些虚构人物和故事因为流传度太广而被人误以为是历史。
比如花木兰这个人物虽然是虚构的,可是由于有《木兰辞》等广为流传的东西“作证”,会让人觉得其形象和故事特别实。
对这种角色进行艺术创作,尤其要把握“度”,你添加的新元素稍微不合观众的意,就要挨骂。
迪士尼把木兰拍成了魔幻片,于是收获了来自全球的吐槽。
那么,国漫版《木兰:横空出世》又怎样呢?
在看了最新上映的《木兰:横空出世》后,囤儿觉得影片对花木兰人物和故事的改编比迪士尼更为“大胆”。
不过囤儿却并不担心他们会遭遇到同样的吐槽,因为很明显,他们的改编一方面强化了民间传说中花木兰故事本就体现出的侠义精神,一方面让花木兰和其他角色的人物心境多了一些现代人的特征。
这两点,都会让影片更易被现代观众所接受。
文学也好电影也好,有一个功能是造梦。
西方人习惯造魔幻题材的梦,所以即便是拿了别人的故事也要加上魔幻外壳,自然不伦不类。
东方人习惯造武侠梦。
花木兰故事的本质,其实也是家国情怀、侠义人生。
只不过花木兰在民间的创作,远早于武侠这个类型定义的诞生。
历史学家没办法把它严格地归类进武侠而已。
而我们是生活在武侠美学已经完善的时代,电影人完全可以用完善的武侠美学去系统地呈现花木兰故事中的家国情怀与侠义人生。
于是我们看到,《木兰:横空出世》的美学体系既不是过于严肃的历史美学,也不是过于娱乐的魔幻美学,而是既有严肃又有娱乐的武侠美学。
人物的形象瘦高,造型干练;场景不仅注重战场的广阔,还有密林深山等细节丛生之地;打戏更是犹如《雾山五行》一般,以中国传统武术的招式为主,用多景别分镜制造出高速华丽的视觉效果。
故事上本片也不仅仅是拍《木兰辞》里提到的那一丢丢,而是填充了更多的新情节。
尤其是战场之外的事情,战场之外的角色,战场之外的阴谋。
武侠的一个特点就是江湖,就是不局限于单一环境的,由人而起的江湖。
如果只讲木兰在正式战场上的故事,就太呆板了。
如今木兰在战场外的行动,有了更多的冒险色彩。
本片的正邪对抗也不再那么简单明了,而是需要观众根据一些线索去做一定的推测。
这都是深化人物和坚守武侠美学带来的好处。
独狼是本片增加的原创角色,体现出主创以现代人心理塑造角色心境的意图。
其实不仅独狼,连花木兰本身,在性格上也和传统作品里的有着明显不同。
以前的木兰是被故事推着走的人物,到处躲躲藏藏,本片的木兰是一个能推动故事的人物,有着更为独立的人格。
她更像是一个“刺头”,她要争的不仅是荣光,更多的是平等和尊重。
这和所有在现代职场打拼的女性,是共通哒。
独狼便是对木兰独立女性人格的拔升,让新版木兰立得更顺。
作为国漫,《木兰:横空出世》为观众带来的更武侠的美学和更现代的人物心境,都更加符合观众的口味,尤其适合家长带孩子一起观看。
这才是属于我们的“中国木兰”。
先证明一下我是买票带小朋友一起看的😄
导演微博的原话铁定是扇了自己一个大嘴巴:“大家好, 我是国漫电影《木兰》的导演 廖光华。
2015年 我们就立志以动画形式还原中国木兰的精气神。
西方人对木兰的无端臆想, 是我完全不能接受的, 相信也是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不能接受的! 请问谁愿意拿几年心血制作的影片去蹭一部口碑崩盘的片子?看完迪士尼木兰,我们比以前更自信, 中国的木兰真的是要中国人来拍, 这次两个花木兰虽说相隔不到一个月上映, 但我们讲的故事算是赢定了”……结果看来, 这绝对还是一部蹭刘亦菲版热度的电影。
如果不冠名木兰, 估计更没人会看。
不过观感倒也不比饱受诟病的亦菲版差。
毕竟,国漫崛起要给予鼓励,5.1分。。。
另外,再对标下《姜子牙》,格局和规模都小了很多, 只是简单老实的讲了个俗套的偶像剧爱情故事, 颠覆了传统木兰的全新创作。
虽然, 这个创作给大人看会相当幼ruo稚zhi,因此,还是更适合低龄观众,他们看得超级开心, 结束了还不肯走。
我的观感是比《熊出没》看得下去, 通常这类电影好不好看得问孩子们, 受众其实是他们。
《熊》我反正是看不下去, 所以成年人就不啰哩啰嗦胡乱评论了, 这天差地别的观感思维,看不下去都是自己的责任。
今年国庆档,电影院又开始热闹了,姜子牙预售过亿,单日票房过三亿,我和我的故乡更是后劲十足,很大概率最终问鼎国庆档票房冠军,有一部国产动漫木兰横空出世确惨淡的不忍目视,甚至撤档落荒而逃,这还真让我这个中年大叔很好奇,特意买了票带女儿去看了(只买到早上十点的,排片真的好可怜),看完我真的很想说几句话,争取客观一些。
我自己认为这个片子的改编还是挺用心的,年轻的草原王子阿格更明显是不想要战争的,其实花木兰也是,战争是政治野心家老派执政者的权利游戏,花木兰从小习武,代父从军本来是争强好胜试图赚个名声和财富,这是年轻人的雄心。
但真正战争的残酷又不是这些骨子里还是单纯善良的人所愿意看到的,花木兰和王子也一样。
在逃出来后,我们看到王子又后怕又要炫耀的样子,这是真实的,是现实人物的正常表现。
爱上那个疯丫头,假小子也是水到渠成,于是王子去恳求他的父亲,用和亲去了结战争。
我挺理解这种设想,联想目前我们自己的国家,不也是从未有过的战云密布?
我们真的会战争统一祖国吗?
当然要统一,我还是希望不要战争的,就像片子最后说长城内外实现了和平统一,这是愿景,其实是正能量的三观。
影片中国画一般的秀美山河,真的做的很养眼。
而大军压近的昏暗的天空也暗示着残酷无情的战争本质。
现在的美国人不就正像影片中的军师一样,实力强大,一心尚战吗?
那不应该是年轻人努力追求的,最后花木兰和王子,连同经历过战争杀戮的独狼一起,站在了抵抗战争的一面,奋力拼搏。
这场打斗戏不仅是我孩子,包括我也看的蛮精彩。
这部动画电影还是挺用心的。
功夫木兰,似乎是创作团队所追求的。
可惜这个片子票房真是惨不忍睹,网上也是一片骂声,似乎不骂就不代表自己懂技术懂历史,岂不知花木兰本来就不是历史真实人物,那是南北朝民间对常年战争无能为力的一种艺术表达。
骂人家横空出世是横空出嫁,言词是犀利了,善心却蒙蔽了。
中国的动漫也不能无休止的停在神仙妖怪天庭地狱的玄幻中,真实的武打动画不应该给些鼓励和宽容吗?
口水完全淹没和抹杀了所有人的努力。
这不是正常的。
这部电影好像撤档了,我估计一个团队要被打散了!
希望他们能勇敢站起来,越多人热爱从事动漫,国漫才能真正的崛起!
就是一部爱情片,国产动漫爱情电影好俗套的故事情节,很尴尬的台词开头就是花木兰刺杀蒙古王子然后发现王子是个小屁孩就放过他了额...这...但是,蒙古王子除了小屁孩还有个大的王子,也就是我们的男主角了,男猪脚就是一开始木兰被指定要刺杀的对象(看到这里,忍不住吐槽一下,敢情你作为一个刺客,在刺杀活动进行时连你要刺杀的对象是谁都没搞清楚)然后就是我们的女主角木兰跟草原王子山谷遇难,然后就很狗血的相爱了哦...两国交战,中原将士和敌军王子堕入爱河了然后就是战场上你侬我侬...害 说不下去了,无力吐槽台词剧情很低龄,影院没啥人,不建议大人带着小孩去看,很低龄的幼稚爱情故事,没啥意义。
(ps:第一次边看边写影评,第一次写影评,请轻喷)
说它是烂片都侮辱了烂这个字!
配音,建模,原画,背景,都和闹着玩一样!!
洽烂钱能不能不用花木兰的名号,我真…(国骂上线)《木兰:横空出世》真的很想支持国漫,但是实在是太烂了,烂到我在电影院想找遥控器换台。
唧唧复唧唧的家国天下的木兰变成了双兔傍地走儿女情长的木兰能把花木兰变成爱情片也是看得到编剧的努力最后的最后生拉硬扯的说了点儿国家没必要,真的没必要,爱情片求别叫花木兰好好的一个关于家国大义的故事被搞成了《木兰之我想嫁人了》,通篇花木兰为了爱情没脑子的各种白痴行为。
大战在即,花木兰接二连三的骑马去敌方领土和敌方首领约会……当军法是闹着玩的么…要是说最好的地方,那就是长城画的不错。
以下有剧透,不想看可以退出了。
两个小时的电影,我几句话就能说明白,故事讲的是,一对苦命鸳鸯亡命天涯的故事……花木兰接到命令去刺杀草原王子
接到任务,刺杀王子花木兰和草原王子(小马倌)遇险路上彼此萌生好感…(他们遇到的危险是从悬崖上掉下去遇到了无数个比十个人都大的蝎子,和遇到了一个脚趾头都比一个人大的老鹰……)历险结束。
花木兰收到了王子送的衣服,两个人都有点爱上了对方花木兰和草原王子和亲,文书被换,两军交战战场上王子搂住花木兰,木兰认出了王子,就这一下战争就结束了……(战场互诉衷肠,牛批!
)反派从中作梗,烽烟再起花木兰揭露反派阴谋用了三分钟,花木兰和反派打架打了三十分钟……王子救木兰,木兰救王子
花木兰救王子
王子救花木兰俩人被反派打得难舍难分(图四)王子负伤,花木兰抱着嚎了五分钟……
角度一
角度二
角度三战争结束,离影片结束还有十六分钟的时候,花木兰领王子回家了……(
花木兰领着对象回家了最后一个强行ending……
黑屏就结束了……满满的槽点,太难看了,真的是太难看了,无敌难看!!!
最后说一点,我去看的时候,这场里绝大多数是父母带着孩子来看的。
开场的时候听着我邻座的一个爸爸给女儿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小姑娘五六岁的样子。
这个父亲的故事讲的生动又形象。
我真的能感受到这个父亲是想让自己的女儿看到一部关于家国天下,忠勇当先的女中豪杰的英雄的故事。
然而,最后这个爸爸开场半个小时就带孩子走了。
我猜想他挺失望的吧,好好的花木兰变成了爱情至上,家国天下算狗屁的人物。
就这样的价值观真的是我们想传递给下一代的么?
大战在即,为了儿女私情,真的可以抛家弃国频频约会?
战场之上真的可以儿女情长,嬉笑打闹?
我们真的要让未来的孩子知道古代故事中的花木兰是个恋爱脑的小女人么?
《木兰辞》中征战沙场,替父从军,隐姓埋名的女英雄就变成了这般形象?
真的不知道这样的价值观,这样的文化内涵是如何过审的。
看完我不光难受,更像是吃了苍蝇一般恶心。
以上!
我去,这剧情改得真是大爱!
用爱拯救世界,只有爱可以包容一切!
就让我们包容这部片吧!
用爱理解导演!
用爱理解这个不是木兰辞的故事!
用爱发电!
木兰为了国家,和匈奴王子谈恋爱,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花木兰头上的一缕白毛,真的好尴尬!
漂染技术!
很多人等着这部电影打趴迪斯尼,让我们拭目以待!
用这钱买点好吃的得了!
这是一部神片。
竟然下架了。
好幸运,我昨天包场看了~花木兰是个刺客,去刺杀草原王子。
王子眉清目秀的让我咯噔,这浓浓的男主即视感是怎么回事!
等等,草原军每个出场角色怎么都那么正面?
等等,中原军的领导怎么看起来都坏坏的?
什么?
开战原因是中原人向草原人的水源下毒,草原人被迫反击?
北魏拓跋氏要是知道这剧情怕不是要把柔然族鞭尸一万次。
温柔善良,不谙世事,柔弱貌美的草原王子,与威武雄壮,好勇斗狠的小混混花木兰坠入爱河了。
两人互诉衷肠时,花木兰说她是为了当大官才从军的。
在我震裂的三观中,小王子提出了一个让我破碎的三观被研磨至粉末的提议,但是又在情理之中,既然花木兰是为了光宗耀祖才从军,那做王妃不是比做大官更光荣?
正好两人还两情相悦。
于是,花木兰被和亲了!
这电影可太好看了。
这些转折不是人类能想出来的。
有一句台词花木兰全片重复了两次,我觉得可以用做本片的总结:“太荒唐了。
”《和亲公主:木吒》
不是所有自称创作了四年的电影都是《哪吒》和《姜子牙》。
本以为在经历了好莱坞《花木兰》的“洗礼”后,国产的《木兰》能够打一回翻身仗。
然而,现实过于骨感,理想过于丰满。
经典的中国故事,也许也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讲好的。
先说剧情吧,过于低幼化的剧情使人看了尴尬满天飞。
有琼瑶的坠崖不死、酷似神雕侠侣的“雕背定情”……之前说别人好莱坞的花木兰没有抓住中国木兰的内核,那我们的这一部《木兰》也仅仅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改编是创新,是在深度挖掘经典内核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特征,用新颖的表达手法将其传递出来,而不是套用一个经典的名称肆意而不加思索地进行创作。
当然,即便《木兰:横空出世》的定位是低幼化儿童群体,也不应该成为这部电影对于剧本创作只追求夸张的表达和剧情“爽度”的理由。
相反,面向儿童的动画电影,更应该用动画片的表达形式为儿童传递出正确的价值引导。
这,是此部电影“软件”的硬伤!
下面再来说一下这部电影“硬件”的硬伤——建模构景。
咋眼一观,电影之中还是不乏诸多中国元素,大致来说还是很有中国风味的。
然而,这样的场景建模放在大荧幕上,却是经不起细品的。
就如同精美的假花一样,鲜艳而失真。
其次,人物建模也是让人很尴尬的一点。
它让我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怎么感觉跟《熊出没》很像呢?!
”光滑无褶如同橡皮泥捏成的手掌;夸张做作的肢体动作;还有僵硬卡顿感明显的行动……真的让人不禁怀疑:我真的是在电影院看电影吗?
还是只是在网上看那些网络动画片?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如今有的网络动漫在建模构景这一方面做的也比这部电影好。
比如玄机科技名下的几部动漫。
此影片具体人物建模酷似最近腾讯上独播的一部动漫《穿书自救指南》。
二者同为主角眉眼精致,然,却像一个橡胶娃娃…… 还有电影中的配音。
倒不是说配音演员的专业水平不够、声音不好听。
诸位主角的声音自然是好听的,草原王子声音磁性而暖苏,女主木兰的声音清脆而不乏坚毅。
但是若为广播剧自然是好的,可当配上了人物形象之后,却发现他们的声音和形象并不搭调。
而且整部电影显得过于吵闹、浮躁,让人很难有代入感。
对于电影的分镜问题,虽然我不是专业从业人员,但也能看得出电影分镜在某些地方相当生硬,转折不够圆润。
这就导致了观影感官相当相当相当的尴尬。
最后想对各位还在徘徊思考究竟要不要去一观国产《木兰》的影友一个建议: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今年的两位木兰不看也罢。
(还不如回去再读一读木兰辞。
) 《木兰:横空出世》也算是对我们从去年《哪吒》的爆红之中敲响的一个警钟。
国漫不需要捧杀!
我国的动画电影创作仍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仍需各位电影人去上下求索。
诚然,这仅是一次个体的失利,我们仍要对国漫的发展怀有信心与宽容。
僵硬的躯体,嘴角的抽搐,这些对细节的捕捉与畸变镜头一同完成对裕仁在战败背景下的失语状态呈现。索洛科夫在此基础下将裕仁与其他角色完全排开,剧作中所有语句的重量全盘作用至裕仁一人身上。渐渐的,影片串接起一条连通裕仁与观众间的情感纽带,最后五十分钟的观影体验宛如噩梦般可怕。
zx
电影还可以,不算是很好,但是可以看看,对人性的思量还是有的,结局想要美好,但是却缺乏说服力
【草莓主竞赛/评审团大奖&最佳男演员】当索科洛夫死死攫住那份阴间垂死气息时,所有的机位、角度、微斜和越轴才真正随着阴糜的色调光线和环境音让人物愈发渴求生机——作为凡人的裕仁最终在帝国噩梦中制造了属于自己的“神迹”。【2005十佳No.3】
威信简9
何苦生在帝王家
成王,麥克亞瑟;敗寇,裕仁天皇。如此精美的畫面在震撼的配樂之下讓我意猶未盡呢。這也是索科洛夫電影之中讓我看得最為「舒服」的一部。因為其他作品偏綠偏暗的色調,對於一隻有紅綠色盲的熊來說,很是折磨。
京城难得的雨夜,有心情看张碟。其实很想看伍迪·艾伦那样路子的轻松文艺又不乏小深刻的电影,找了半天没有。那么看张深刻些的,SOKUROV,就是不令人失望。用巴赫大无第5号做内心活动的配乐,真是经典!画面也极讲究。
索科洛夫真是一个难以靠近的导演
天皇好猥琐神经质啊,画面有些阴惨,当然很多细节有趣,看秘辛的心态看完了。
二战日本战败前夕 天皇的生活记录
企图描绘日本天皇作为人的一面,这个天皇嘴怎么老抽畜。。
裕仁天皇的一天。实在是大闷片
很不喜欢这个电影,感觉到了一种笨拙
勇哥的构图讲解……学到了一招 环境音!
摧枯拉朽般的高压在影像内奔腾澎湃。
当一个活着的神很难吧!裕仁的狂妄(老子是中国的,但所有来自东方的,最后都会归位日本),麦克阿瑟说现在不是了。裕仁的孩子气(玩着蜡烛,谈论鲶鱼的劲头)野兽将至:空袭珍珠港和长岛原子弹都是自己发生的吗?明明是野兽们的行径。战争中最无辜的是老百姓,野兽们反而逍遥法外。
很古怪的视觉风格,把天皇还原成一个可怜如小孩一样的凡人,做恶梦一段很震撼,巧克力一段给我印象很深。有几个场景真的是感觉很牛逼,有一种进入境界的感觉。
20221209
English track。。天皇御书房地堡的还原极好,不过根据某个日本作家的研究,那个地堡是简单的填埋式不是隧道式。制作一般,但显然不是豆瓣剧透中说的:“天皇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