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17 北京国际电影节我真的好久没有看这么大大方方的电影了。
说大方,无非是因为大陆电影院的银幕上出现了没有任何马赛克、没有任何审查的两位女性接吻亲密的镜头。
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这才是一种正常。
我们现在过的生活,从种种层面上来说,不正常已经渐渐变成了一种正常。
看见两位女性接吻镜头的那一瞬间,我突然反应过来,原来以前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感觉是这样子的。
这感觉短暂地把我从不正常的泥沼中拉了出来,呼吸了几下自由的空气。
你永远会比那些家伙年轻,潜台词是在说,你应该活得比他们更久,他们会死在你前面,你要活着看见他们死去。
这一天总会到的。
一位女大学生的日常。
女生崛贝找到了在儿童救助站的工作,为了毕业论文向每个朋友发放调查问卷。
遇到一个帮助她的女生猪乃木后,在一个深夜说出了发生在童年时遭受暴力的往事。
那个事件后,她不管怎么输都无所谓了。
这个阴影埋藏在心中,也提醒着自己要帮助那些遭受不幸的孩子们。
影片似乎过于平淡,但平淡中正酝酿着风暴。
男友穗峰的死,为崛贝刚刚毕业的人生蒙上一层阴影。
死是如此突然,生命如此脆弱。
而死因,却是一个谜,是自杀?
还是事故?
人之孤独不可解,人之脆弱也不可解。
为排遣孤独,猪乃木和崛贝之间尽管是无聊的电话,相互倾诉总会感到片刻的温暖和满足。
后来又遇到了因巨根症而烦恼的朋友,只能说,人生到处有麻烦,或者说,谁活着都不容易。
许多时候,遇到难题的我们需要的不是爱情,而是友情,是相互支撑努力活下去的动力。
不仅如此,一个人,一份工作,一份感情,其实都需要一个理由去坚持。
找到那个失踪多年的孩子,就是一个理由,一个使命。
如果能够对那个遭受暴力的孩子说些什么的话,那就是:不要放弃自己的人生,等着帮助你的人和爱你的人出现在你的面前。
因为你永远比那些对你施暴的人年轻,请不要放弃活下去的希望。
拯救被虐儿童的主题若隐若现,暴力就像一条暗河,流淌在日常世界的周围,在我们不经意的忽视之中,这些孩子正独自悲鸣和哭泣。
好友猪乃木的耳朵,让崛贝看到了隐藏在日常之下的暴力。
这残酷的世界中,有那么多人遭受过非人的折磨,光凭一腔热血,一个理想,一个理由,就能一一拯救他们吗?
也许,这种绝望正是好友穗峰自杀的原因吧。
影片并没有过多渲染世界残酷阴暗的一面,但正如冰山那样,世界的残酷就如冰山的大部分隐藏在平静浑浊的海面之下。
在穗峰不可理喻的忽然死亡的表象下,必然曾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折磨。
毕业的时刻到了,既有死之忧郁,也有生之欢乐。
这就是人生,这就是成长。
为毕业精心装扮的道具,压着死去好友的加油祝福。
在痛并快乐着的人生里尽情享受也暗自流泪。
猪乃木揭开了往昔的伤疤,她也是暴力的牺牲品,但她们还是要比施暴者年轻,她们的人生还很漫长。
通过穗峰的遗书,和那个上了色的加油的图案,崛贝发现了什么。
最后的悬念,就是那个叫翔吾的男孩究竟是谁?
原来他就是千千万万个失踪儿童中的一个。
猪乃木的失踪和翔吾的被发现之间一定有着某种联系。
之所以猪乃木为穗峰遗留的加油图案涂上了色彩,是因为她相信好友崛贝一定可以去帮助那些在绝望中哭泣的孩子们。
猪乃木和穗峰都在为崛贝光明而充满力量的人生拼命加油,为懦弱的自己拼命加油。
那些被暴力侵犯的儿童,不只是肉体受到了折磨,心灵也随之封闭与扭曲。
也许正是这样的扭曲,导致了穗峰的死,也唤醒了崛贝的内心的勇气和力量。
她努力着,尝试着去打开和修复像猪乃木这样孩子们的心,继承穗峰的遗志,去勇敢地反抗和改变这个残酷而冷漠的世界!
片子讲了太多沉重的话题:自杀、虐童、性侵、校园霸凌、最后掘贝工作3个月后确定自己的心思、去小豆岛找猪乃木的电话表白、猪乃木长久沉默后的回答“我很期待、再次见到你”治愈了这些沉重、俩人的生活又美好了起来猪乃木揭开童年伤疤后跟掘贝说的那句“你就像她长大后的样子”、让这个片子没有落入俗套、我刚开始理解是掘贝小时候真的救了猪乃木、但再看一遍后的理解是、掘贝对被拐卖儿童的持久关注以及对那个走失的“小明”说的“…你一定不要放弃…你永远比那些家伙年轻”、猪乃木在那些瞬间被治愈、也许她也曾不想活、觉得坏人太多生活无趣、但闯进她生活的掘贝成了她生命中又一个抓紧她手拉她跳出泥潭的人俩人相处的情节细节好评、猪乃木是非常敏感的姑娘、第一次是掘贝跟她说自己小时候被校园霸凌时候、猪乃木那像看杀父仇人般打游戏的心思立刻就停了下来说那时候自己在就好了、第二次是俩人发生关系的前奏、掘贝坦诚了自己还是处女的状况以及自己一心想破处却又没勇气时、翻箱倒柜找米饭的猪乃木也是立刻就不找了坐到掘贝旁边安慰她(外加用实际行动安慰了她)好像是掘贝挽救了猪乃木、但能在一起的人都是相互救赎的世上还是好人多啊、那些想一了百了的那些人、要是都能有人关注ta们背后的伤疤、愿意聆听并且愿意付出行动、那么自杀的人是不是能少很多
堀贝跟比她小一年的猪乃木 (奈绪 饰) 上同一所大学,猪乃木有着伤痛往事,两人相知相识,关系独特。
与此同时,因朋友的死,堀贝渐渐发现隐藏在身边日常的“暴力”及“悲伤”…改编太宰治奖及芥川奖作家津村记久子的小说,处处散发感性与治愈的语言力量。
与恶的距离或近,但少年的你永远比他们年轻,幸福终站在你的一方。
奈绪好灵哦,做完爱后背对着女主谈起自己的过去时让我忍不住想穿过屏幕给猪乃木一个拥抱。
可耻的,我好像总会被破碎的人吸引
电影《你永远比那些家伙年轻》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作者津村记久子曾获众多文学奖项。
这部电影是她小说作品的首次影视化,主演奈绪(代表作《轮到你了》)和佐久间由衣(代表作《Transit Girls》)搭档出了奇妙而灵动的化学反应,打造出一种清爽的观感。
这部电影的观感正如人物台词所说“看着精心设计的女孩子的笑容会让我感到放松”。
由衣饰演的堀贝即将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儿童社工。
因为大大咧咧的粗线条性格,她在生活中常常漏接他人传递的间接信息,因此在恋爱和职业方面都有隐隐的困扰。
直到“死亡”、“暴力”等突发事件打断了她悠闲的生活节奏,“没能察觉”、“无法察觉”TA人的痛苦,这件事才真正成为堀贝的痛苦。
和堀贝实在的存在感比起来,奈绪饰演的猪乃木在电影中近乎透明。
在影片中,堀贝总是在激烈地行动:走路、工作、奔跑、骑车、说话、闯入。
猪乃木则几乎处于不行动、沉默以及静止的状态之中,将创伤回忆隐藏起来。
“你永远比那些家伙年轻”,“有你这句话就足够了”,海报中高亮的一问一答点出了影片的核心,就情节设置来看,这是一个相互救赎的爱情故事。
堀贝即将获得的社工身份串联起了她们的过去和未来,在谈话中相互袒露创伤,总能引来对方“如果我能回到那时候”、“没能在场”的不甘反应。
她们相遇、相识、相爱之后,“校园时期的暧昧在离开校园后何去何从”这一问题就浮出了水面,而答案相当显而易见。
堀贝敲门、翻窗救助儿童,与她闯入猪乃木的生活、乘船渡海去寻找她,本质上是同一类型的事情,体现出她极高的行动能力和情感强度。
猪乃木最终打开自己,回应了堀贝的探求,为这场跨越时空的双向救赎画上句点。
无论是名为《等待放晴的日子》的原著小说,还是这部叫做《你永远比那些家伙年轻》的电影,都有着非常动听的名字。
就好像在街道的转角处看到一张心仪的海报,我无法控制地驻足,内心因其激荡起涟漪。
冥冥之中就意识到,这会成为我平平无奇人生中的情感依靠。
我们的很多情感,似乎都起源于不甘心。
日本人那种弯弯绕绕的,克己复礼的社会氛围,将这份不甘心烘托得更明显。
因为不甘心,所以很多行为都可以得到解释,无论是在躁狂中爆发的,或是在焦虑中灭亡的。
在众人面前指责出轨男友,叫嚷着要当众割腕的女生。
选择撞上摩托车离开的穗峰,为了完成穗峰去世前的嘱托,从阳台跳进翔吾家的崛贝。
他们让我想起爸爸。
他讨厌与人交际,在我念初中时,因为把所有的钥匙都忘在家里,所以完全没办法发动汽车。
最终选择去敲楼下那户人家的门。
那个下午,爸爸没有穿戴任何保护设备,直接从四楼的阳台,以一种攀岩新手的胆量爬进家里。
好像只有在电影里由角色光环加持才能够得手的动作,居然真的活生生地做到了。
那些与死亡和受伤擦线的动作,居然真的有惊无险地完成了。
而支撑着人做出不合常理的行为的,想必就是那份不甘心。
啊,就算是在遗书中那样了无牵挂的穗峰,也依旧真挚地挂念着的翔吾。
如果不见上翔吾一面,真的好不甘心。
如果翔吾被关在堆满垃圾的家里,而近在咫尺的自己却没有将他救出来,真的好不甘心。
不顾一切地攀出阳台的崛贝,应该是这样想的吧。
而爸爸在从四楼的阳台徒手攀进我们家的时候,手抓着栏杆挂在半空中摇晃的时候。
支撑着他完成这一系列宏大的动作的,是否就是,如果拿不到落在家里的车钥匙,女儿就会在校门口望眼欲穿地等上不知道多少个钟头。
想到女儿在汽车尾气中寂寞的身影,真的好不甘心。
是否是这样的念头,给了爸爸挑战当一次人生主角的勇气呢?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怀疑,真的有人在牵挂着我吗?
这部影片好像就在对这个问题,用全身的力气来作出肯定回答。
「要是当时我在场就好了,就能帮到你了。
」崛贝和猪乃木都在听完对方伤疤背后的故事后都这样说道。
当我为你受到的一切伤害而感到愤懑不平,是我的大脑在向我传递着我喜欢你的讯息。
由猪乃木上色的穗峰绘成的翔吾画像,在调查问卷上「你认为的成功人生是怎样的」那一栏写下:被漂亮温柔的儿媳妇照顾的猪乃木。
说着即使猪乃木会变得不喜欢自己,也会一直一直将她放在心上的崛贝。
被锁在垃圾堆般的家里,饥饿到打瞌睡的翔吾。
今年应该已经17岁了,也已经失踪17年的小明。
对只在新闻中看到过,却再也无法忘怀的小明说出,我会去找你,我会永远记得你,那些伤害你的人都会老去、衰弱,所以请不要放弃,你永远比那些家伙年轻的崛贝。
我们那葡萄串般复杂又简单的人生,每一粒都是一颗不甘的心,晶莹剔透,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心思与欲求。
所以在不甘心的时候就去尽管做吧,那些终究会枯萎,凋零的不甘,是人类的心给予它们养分与活力。
我们只需要知道,天总会放晴,我们永远比那些家伙年轻。
第一次看到片名的时候觉得是一个轻松的电影,这句话听起来狠中又透着轻描淡写。
但是看了电影后,在那个场景下的这句话,有力量又有温度。
主角堀贝身高170,有时候让人觉得怪怪的,但却是剧中最幸运也最完整的人了。
猪乃木,堀贝偶遇的女生,留着披头长发,实则是为了遮盖童年的创伤;工友安田,因为身体器官不正常陷入自我厌恶之中;偶然遇见的心动男孩穗峰,因为无力与世界抗争选择自杀,自杀前依然想要拯救楼下被监禁的小孩。
看似最“完整”的堀贝,有着英雄型人格,想要拯救身边及电视上、社会上潜在的“残次品”,觉得救赎遭到不公待遇的小孩,是她的责任。
每个经历虐童创伤的人,身上和心灵上的伤口,终将跟随他们一辈子,即使你永远比那些家伙年轻,也无法逃出噩梦般的回忆。
这部片子带来的阴郁感和无奈感会让你质疑社会的明快,让你看到止不住的伤痛和赶不走的绝望。
一部双向治愈的电影 掘田与猪乃木的相识满满的一场缘分 她们互相救赎 最为打动的是猪乃木掀开头发给掘田看伤口的那一幕 这代表猪乃木完全的信任 开始交心 不知道她们俩之间到底是怎么样的感情 但自从猪乃木遇到掘田之后 笑容都明显变多 果然跟一个可以治愈自己的人在一起 真的开心翻倍 猪乃木喜欢上掘田 可能是因为掘田的个性 也可能是因为童年时的姐姐 童年的姐姐如同一道光照进12岁猪乃木的心中 而掘田照进20岁猪乃木的心中 她们相爱最后 掘田去一个二年级小女孩的家中 扶起跌倒的自行车 同时也像她扶起12岁猪乃木的自行车 超级无敌治愈
看完本片有两个感想第一就是关于大学生活,描写日本大学生活的影视作品看得比较少,本片则是打破了我对日本大学生活的刻板印象。
看来不论哪一国的大学生都有许多共通的地方,所谓的社会性格也比较少。
第二点则是关于儿童福利师这个职业在我们国家是否将来能够有这样一个类似的职业引起的总总的notion
看前半部分会觉得电影的重心在于表现当代日本年轻人的一种状态:疏离淡漠的人际关系、脆弱敏感的心灵、面对暴力的无力感以及对于人生和未来的迷茫。
到后半部分又觉得电影开始有意聚焦于童年经历与创伤,好为结尾的升华蓄力。
但我觉得电影想要认真探讨的,还是当代日本年轻人的身心状态。
电影一开始,围绕主角掘贝,每个出场的人物就像一个个原子,彼此似乎存在关联,但并不深刻,好像随时可以退场,掘贝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看似笑嘻嘻很有元气,但她并没有真正交心的朋友,对于已经内定的工作也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合适,甚至对自我产生怀疑,觉得自己是别人眼中的瑕疵品。
因缘际会之下,她与穗峰、猪乃木、安田产生了联系和羁绊,她逐渐走进他们的内心,也尝试向他人展现自己的内心,并在与他人有意义的交往与谈话中,开始反思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我觉得电影想说的,不是创伤,而是治愈,而能治愈伤口的,是人,是深刻的人际羁绊,是人与人之间互舐伤口、相互扶持、互道加油。
电影的缺点也挺明显的,有着日本文艺片的通病,过分松散的叙事结构,以及病态式的情绪渲染,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捉不住重点,也容易产生无病呻吟之观感。
不过缺点与优点又是相对的,松散自由的叙事结构打破了固有的叙事模式,过分的情绪渲染使电影人物的内心呈现更为细腻。
我个人比较偏爱日本文艺片,喜欢那种云淡风轻谈论人生哲学的腔调,也喜欢那种不动声色揭露人生苦痛的残忍,虽然看多了真的会审美疲劳。
ps:安田因为自己jj太大而苦恼那一段,我觉得太有意思了。
感觉也不是为了揶揄或反讽日本男性吧。
掘贝一开始也不把安田的这个烦恼当回事儿,后来看到安田非常认真的态度,她才意识到,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各种各样的烦恼,我们觉得很可笑甚至很离谱的事,在当事人心里是挥之不去、每天都在努力想要解决的烦恼。
所以不要看轻任何人的烦恼与痛苦。
另一方面,安田的这一段也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心灵的敏感脆弱,一根稻草就能压倒一个人。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理解。
3.5 / 你永远比那些家伙年轻,刚开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闻到了死亡气味,永远比谁年轻,意味着时间停止,意味着死亡与终结。 而在电影中,当她第一次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则代表着坚持。只要你不放弃希望,你就永远比你身受的恶念及暴力年轻,你就永远有机会重新拥抱生活。 如此,这句话就意味着时间前进,意味着改变与新生。 但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很难登上幸福列车。/ 影像的质感蛮好,日本的冬季,大学生的生活,偶然的相识,处女的烦恼,毕业前的倦怠,兼职散步喝酒做问卷,临时决定爱上某个人,自杀的消息,长埋的创伤,紧紧拥抱着的两个哭泣的赤裸女性...剧作节奏沉稳,在不紧不慢的日常氛围中带出了沉重的社会议题,但老实说,这个议题又拍得一般,偶有僵硬与刻意的处理。完全变成私人情绪电影又会怎样呢?
その言葉でじゅうぶんだと思う。
女主好好看。
“和人交往真是很困难的呢”“一般人都会注意到的事,我却注意不到;别人的简简单单就能做到的事,我却做不到”“那时没能在你身边帮你,真的好不甘心”
好喜欢猪乃木啊啊啊,只有她的可爱是不造作的。日本人念台词有时候还是让我觉得怪怪的,不过故事很不错
怎么日本人的破处心理那么强??
应该是“児童福祉士”吧…我一直觉得青春片的质感是无法言说的,当导演以自己的方式捕捉到那种脉搏时,一切就水到渠成了。年轻人虽然会因为各种莫名其妙的理由而轻易地遁入虚无,但他们绝非不关心社会,而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做出反馈。
不知道日本人又在搞什么飞机(找个低配刚子和佐久间由衣对戏挺搞笑的)
男性一边嘲笑处女一边又很介意自己的女朋友是不是处女。
相比岩井俊二的清新殘酷風,這種風格更貼合我口味。文藝感平衡得很好,情緒深處不少地方被意外地戳中,尤其是那段略帶曖昧、相濡以沫的感情。PS.奈緒的貓臉好可愛,有些鏡頭有蒼井優的影子。
同样是觉得片名有些莫名其妙,会莫名联想到《我们无法成为大人》,更喜欢那部
前面又波将金号又问卷人质,以为是轻松哲学社会学理论派百合,后面咋一边突然严肃探讨童贞毕业的个人心路纠结,一边严肃关注成人虐童社会议题,出现的一瞬间超现实场面也好奇怪,整体太分裂,有佳句无佳章,难道电影更改了原作结局?两女主倒是表现优秀
男导改编女性小说的局限性,过度擅自想象和圣化,以及女主颜值拔群男配颜值洗地,跟《千寻小姐》一样令人不适。一星给奈绪
看过
认真看完,但觉隔靴搔痒
故事很好,演员也很好
现代社会的诡谲、荒诞与恐怖之处在于,依照全球运转法则和通行的国际标准惯例,在不尊重、不鼓励个体自由发展的工业流水线上灌输和制造符合社会普遍性期待的「良品」阶级。我们看到,一个被「失意男、普信男、油腻男」包围、点评和诟病的社会学系「不良品」学生要么选择在《剧场前》以《大象席地而坐》的方式终结自己年轻的生命以示抵抗,要么站起身来逃到「男性凝视」体系之外——选择《在你面前》低吟浅唱。极有意思的是,无论是韩国的洪尚秀导演,还是日本本土的滨口龙介导演,历经时间或短或长的细致打磨,他们最终都自觉站在了女性立场之上,那温柔的「无声」反抗非但没有让他们被「男性凝视」边缘化,反而是女性目光牵引他们「阴错阳差」遇见和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并获得读者抑或观众的肯定——与《学生王子》成为友邻之后,你永远比那些家伙年轻。
过于缓慢,总感觉在执着于一定要表达出点什么,匠气太浓
議題承載過多,社會面的性侵、家暴似乎最吻合戲的名字,但其中又有青春戲中那些年輕人對於性、性向方面的苦惱,有點摸不清這個戲真正要表達的重心,兩個女演員都很不錯。
没想到儿童虐待讲得这么浅…没想到电影的名字是这个意思(不要放弃希望,把虐待你的人都熬老熬死你总会得救?)…没想到贯穿整部电影的竟然是女主的破处之旅(晕),还不如你俩完完整整谈一整部电影的恋爱给我看呢(摔!)确实很配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