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给还行了前五十分钟的故事挺接地气,也很有趣。
在我的大学即将结束的现在看着这样的故事,会有代入感。
情绪也随着电影的波动而产生涟漪,青春对我而言是即将消逝的,我很不舍。
但紧接着就是狗血剧情大乱炖,一路血压飙升!
跟他妈吃屎一样难受。
在接着突如其来的男主开了一丝窍,好像屎还没那么恶心,勉强没吐出去。
然后两人一块努力,这种生活没办法让人不向往。
佳人在侧似乎什么都没那么重要,一块躺在破落出租屋的沙发上感受着若有似无从窗外透出来的阳光,太美好了。
可美好的刹那总是短暂且脆弱的。
再接着就是莫名其妙的男人奇怪的自尊心是吧?
靠近篝火不会感觉到热嘛?
时间真的长嘛?
机会真的多嘛?
把握住才叫机会啊!
关系不对你不确定关系,话都他妈的到嘴边了,还是说不出口。
还有一点就是为什么故事偏偏要以结婚做结尾?
最后还是这坨玩意还是恶心到了,莫名其妙的《那些年》既视感,人家讲的那个才叫青春啊。
这是个啥?
强行矛盾,误会,吵架,说违心的话,因为足够熟悉而互相插对面的心。
最后的最后强行hd。
还想玩一手回忆杀?
杀谁?
这部片子挺现实的。
许一的性格要和高晓楠在一起本来就需要命运的垂青,可惜命运没有垂青他们。
许一本来就有点自卑,前面一次次的命运的捉弄让他们没能在一起。
后来进入电视台的经历,让他想要功成名就再向高晓楠表白,高晓楠是许一的白月光,他太珍惜她,太怕失去她,太想在她的面前光芒万丈,他想让一切都更完美。
很多时候再勇敢一点结局就不一样了,但人就是这样,后来后悔万分,但当时就没有办法做到,也许这就是命运。
最好高晓楠结婚了,许一实现了当时当伴娘的承诺。
此时此刻,这是许一的释然,也是高晓楠的释然,也许遗憾,但这就是人生。
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你去电影院看了吗?
我关注了一下,上映不到半个月,很多城市的电影院都已经没有排片了。
截止到8月17日上映14天的时间,总票房1605.3万,豆瓣评分6.0。
看了一下评价,很多人都在说男主角太怂,多次不敢主动表白。
我第一时间去看了这部电影,因为我很欣赏刘同的才华,也十分喜欢看爱情电影。
在我的记忆里,我没有这么怂过,如果我喜欢一个女生,虽然会想要给她好的生活,但是是会去表白的。
因为表白了以后,也可以努力去给她好的生活。
身边的同学们也没有怂的,只会比我更聪明、更勇敢。
我发现多数学生时代的爱情不是因为不敢表白导致产生遗憾,而是因为不会沟通导致很多情侣分道扬镳。
有很多时候以为对方足够了解自己的想法,误会产生时,不喜欢解释,指望着对方自己去发现为什么。
这是很幼稚的做法,爱情是需要沟通的,不需要说话就懂彼此的伴侣,那是需要长时间相处才可以形成的默契。
所以事情发生了就和自己的另一半说吧,尤其是影响你们未来感情发展的事情,不要害怕说了会让自己的另一半为难。
要相信自己的另一半,比起这些困难,她会更加舍不得和你分开。
其实在国内,有很多人觉得大多数青春爱情题材的影片都比较狗血,所以不想去看。
我倒是从来没这么觉得,还是有很多影片是很好的。
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大多数剧情还是很清新的风格,刘同也足够有诚意和情怀,把影片取景地放在了他的家乡郴州,并且去了他曾经读书的学校取景。
能够在自己生活过的地方拍摄作品,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我想这部影片之所以没有取得预期的期望值,是因为故事不够合理,在现实世界里不会这样。
或许一个人会怂一两次,但是不会一直怂下去。
在影片里,男主角至少怂了四次,所以观众们一直在吐槽他不够勇敢。
如果在他怂了两次以后,创作者让女主角消失在他的生活里。
然后通过一些情节,让他无比想念女主角。
最后终于有勇气跟女主角表白,或许这样的情节会更加合理,更贴近现实。
因为人总会成长,不会一直犯错,所以影片不需要为了展示青春的遗憾而去刻意展示遗憾。
虽然这部影片确实略有不足之处,但是还是有打动我的地方,那就是他们相互保护彼此的片段。
也希望刘同以后有更多作品出来,加油。
《像极了爱情的导演,为什么拍不出好片》《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我发现这真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
然而制片方就好像八辈子没见过钱一样,赶紧写个ppt捞个策划费,哄小孩一样搞个烂片。
一个不立志拍好片的导演,永远赚不到钱。
一个不坚决成为顶级写手的人,永远就只是烂笔头。
导演不知道爱情电影怎么拍,麻烦如看下隔壁韩国人搞的《假如爱有天意》,看下《薄荷糖》。
我就拿薄荷糖说吧,这部电影拍的是初恋,但我看的差点流泪,以至于看了两遍。
因为我不单单看到了一个人的青涩、稚嫩和纯情,还看到了饱经世事后的沧桑无奈,疯狂与世俗,尘土与痛苦。
更是体察了真情像水流一样,灌注了一个人的一生。
主角在最后,一口咬着薄荷糖,一边流下的眼泪,就是我想流下的眼泪。
剧情中每一处踏踏实实的尴尬,就是我能感觉的每一寸生活。
或许初恋就是这样纯粹、干净又让人放不下但始终放下的东西,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是在漫长枯燥乏味,运气不好还不好过的生活里的一种甜。
一种沉默无语又似乎有前言万语的难耐。
但是国产剧,老给我一种发育不完全,永远大儿童一样的感觉。
合着漫长的生活,一个人就永远像是纸片中的想象一样不会改变,而且这个人还丝毫不与社会的现实面触碰。
就像是云中锦书不挨尘土,幻想飘逸实则空无一物。
千万别说是审查的锅。
一个不想着牛逼的写手,连烂笔头都算不上。
像《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这样的ppt电影,简直拿着好题材,当废材,还拱不了火。
也别耐观众。
观众并没有审美,全靠艺术家瞎几把造。
不然李白失去价值,杜甫只剩哀叹,连关汉卿,都羞红了脸。
要处理好这个题材,你要看这个题材的矛盾点到底在哪里。
男孩、女孩在大学这样的环境因为互相促进,互相吸引,从友谊走向感情的升华。
这对于男孩、女孩来说都是人生重要的一课,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过渡。
一、怎么由对人的欣赏走向一种关系的建立。
一开始以朋友关系走向深爱,会不会引发彼此对关系的质疑?
(所以要显示这份心底里的质疑,场景我都想好了,无数暧昧的眼神、挑逗的语言、难以抑制的激动表情,以及被抑制的痛苦(相爱的强烈感情无法以“合法”方式完全表达,这其实是夹杂痛苦的,也是压抑的,时刻面临自我冲突))当然,电影在这方面有通过一些情节来做表达,但我认为演员的感觉就像是他们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初恋的那种,由朋友逐步到恋人未满,极其微妙的躁动感。
我看不到他们彼此深刻的激情,和难以抑制的渴望。
二、走向深爱的关系为什么无法建立?
“我们……像极……爱情”这部电影,一来就设定是男主方面的困境更大。
电影通过把想象具体化的方式,即设定一个“富二代”人物,在各方面碾压男主。
使男主在关键处,无法鼓起勇气“表白”而使得剧情全面庸俗化。
而最后为了实现所谓“伴娘”誓言,搞了莫名其妙的承诺兑现。
真让我无语。
咋?
人物深刻的变化呢,那种经由失败爱情而让人成熟的深刻体验呢?
艺术,What is 艺术?
我感觉制片方导演或编剧可能压根没有经历过一场成功到死心塌地,而失败到心痛万分的爱情,以至于他们也无法通过既有生活经验,发挥高度的艺术想象力,缔造一种审美体验。
他们更像是拿着工具书,按程序知识劳动的砖瓦匠,虽然这也很厉害,但这玩意,很难深入地感动人。
除非你把那些隐秘的,常人不易察觉的深刻而又强烈的冲突直白地表现出来。
观众其实真的不知道他们会被什么撼动,永远也不要尝试臣服于观众的审美。
我小学老师说,你得搞精神刺激法。
你得去刺激他们。
所以男孩、女孩,这场无法向前推进的恋爱,到底该怎么表达?
如果自己不够厉害,那为什么不借鉴下如《薄荷糖》这样的优秀作品呢。
如果像《我们……像极了爱情》只是围绕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来讲故事,整体必然地只能庸俗化。
你可以尝试跳开,跳到广阔的社会层面,描写一下男孩子是怎么在996的公司里奋斗,而社会现实又怎么锤炼一个人,又怎样让一个小镇做题家无能为力。
而男孩又会怎样变化?
大可不必把男孩表现得“低龄化”,大学本来就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关键期。
这个阶段该有的理想主义冲动与“早熟化”理智是不是可以并存?
只有了解中国社会的人,才明白,为啥有“早熟化理智”这样的概念。
而一个人,又怎甘愿臣服于命运,放弃爱情?
(这,不就是冲突吗?
这不就是艺术吗。
请看莎士比亚、粱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等爱情故事,无一不是有一种力量迫使他们放弃爱情,他们却以某种方式践行了理想主义。
事实上,虽然每个人生活中都有足够理智的选择,但你去问他们每个人,又没有几个人真的甘心。
)电影纠结于男孩是否“表白”是真的很幼稚的表现手法,无非就是想借此表现男孩的“自卑”和“回避”。
但真正的问题是。
即使表白了,确立关系了,两个人就一定能在一起吗?
要表现男孩的自卑、迟疑,大可以用更激烈的方式。
在初恋的强烈感情中,一个既理想主义又早熟化理智的青年人,完全有可能陷入更扭曲的情感中。
这种扭曲,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爱的人,为什么表现不出来呢?
要展示男孩的反应,则可以完全展示这个男孩的成长经历,书写这个男孩慢慢到男人的变化,把他面对爱情的迟疑、激动与痛苦,通过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事件,加以表达,于是一个庸俗的爱情ppt变成一个影响人一生的美丽境遇。
这样一部电影的浓度就变了,其中的主调是人生的变化,青春、爱情与理想的强烈冲突。
一个男孩到男人的蜕变之旅。
而不是傻不拉叽地要实现什么莫名其妙的穿着婚纱看别人结婚的誓言,我真的会yue好吧。
昨天七夕看的,伦伦买多了两张票就给我们了。
主要是看中了开场时间21:21,爱你爱你,不然不会去,这年头国产爱情片真的没欲望。
整个电影两小时,好长,我看了一个多小时就看累了,怎么还不结束?
但整体上,故事结构完整,叙事清晰,确实是把两个人的感情从头到尾娓娓道来,讲述得还不错,演员很合适,男主演技生动自然特别好,配乐剪辑以及拍摄的都不错,滤镜很好看,整体上一切都很自然,一下子就让人走进了故事中,这些都没什么挑剔的。
剧情也还可以,没有特别狗血,也不烂,但也不是很出彩,单就在讲述青春爱情上,还是可以的。
人设上,男主让我想起了1988的狗焕,可是他和狗焕的不同,在于他让人无语又讨厌,狗焕却是让人心疼又无奈。
狗焕的不主动是有原因的,并且他不自私,他要顾虑的太多了,到最后他很清楚,他错失爱情是因为数不清的犹豫和顾虑。
可是这个男主,纯粹是怂,除了朝女主生气发火说气话,他还敢做什么?
没有任何东西挡在他和她面前,可他就是说不出“我爱你,和我在一起”这句话,活该他永失所爱。
电影还没结束,但是到他来当伴娘时,坐我旁边两个女生已经气死了看不下去先离场了。
其实他抢婚那一幕出现时,我就已经猜到了,悄悄跟小情人说这该不会是他想出来的吧?
结果还真是。
不知道是自卑还是什么,他就是不敢挑明他们的关系,可是女孩有多少年可以陪他耗陪他等?
不是女主不愿意陪他耗着,而是男主的指责和气话太伤人,但凡他肯低头勇敢一点点,也不至于是这个结局,这波纯属他的错。
离场时真的觉得很晦气,为什么七夕佳节要来看这个电影?
我和小情人,都不是这种畏畏缩缩搞暗恋的人,正是我们俩都很勇敢,追爱路上勇往直前,我们才能和彼此相爱,共同遇见最好的爱。
来日可期。
青春派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中年派羡慕嫉妒曾经有过的年龄。
感动的就是那个回不去了,并且再也不愿回去的夏天。
曾经的青春年少,需要就是那么一点怂。
总是那个时候有那么一个,连牵手都小心翼翼,总不舍的,不肯,不愿。
但是一旦知道对方还有别人可以亲亲抱抱举高高,就暴跳如雷,瞬间失控。
那是青葱一样的岁月啊。
许一和晓楠,就是曾经的那个我们。
好久前,看抖音上有一个“美丽”的女主,对着镜头说:我是你的女朋友,你相亲就亲,想抱就抱,不要不好意思。
听得脸红。
是的脸红,曾经就是想亲不敢亲,想抱不能抱,才觉得那是爱情。
等到成年,李敖老先生的大嘴巴支给的方式扇过来:妻不如妾,妾不如嫖,嫖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多么赤裸裸,多么振聋发聩——装什么装,给你机会了,错过了不要再找回来。
真的还记得那个愿意为ta吹风挡雨晒太阳,但是,牵手都缺乏勇气的人么。
特别真实的一部电影,把两个“无依无靠”的人写的那么真实,没钱,没背景,没有高大上的工作。
相互鼓励活下去,不丧不颓,努力顶着风奔跑,这一点就值得花时间看完。
最近的职场怼领导又大活来了一把,80后把自己不敢说,不能说的都意淫到90后身上,一说起来就是90后又来整顿职场啦。
拉倒吧,这种意淫的故事还是别编了,90后不要租房子么,爸妈都很高大上支付的起高额的北漂成本么,男孩子高喊的理想,女孩子坚持的矜持,有几个敢爆发出来的?
YY一下算了,就像许一,有才华,有机会,也是隐忍了很久才敢走出去。
是不是成功,又怎么下定论呢。
晓楠,大多份零工,坚持把债务还完,很了不起,堪比“真还传”,不也要放弃回老家了。
这一段才是现实的生活。
生活就是那么的不堪,在那个年少的夏天尤其。
爱情是那么宝贵,但是只有在错过后的才感受到。
梦想是无价的,但是妥协才是现实。
多少中年,午夜梦回,信誓旦旦——愿意用现在的一切,换回当年那张高二的书桌,只要能回到过去,什么都可以付出。
啊,呸。
怂,就是怂一辈子,回去了还是一个怂。
感动的就是那个回不去,而且再也不愿意回去的夏天。
花点时间,用电影回顾一下,很值得。
感谢导演。
感谢找到这么阳光大男孩的演员。
感谢女主角,没那么刻意刀砍斧剁的脸。
从来没有哪部电影让我这么气愤过。
高晓楠的生活经历带给了她巨大的不安全感,她害怕她所珍惜的事物都会离她而去,包括你啊,许一。
你有很多机会可以迈出那一步,在她想要得到你一个拥抱的时候。
一个坚定的拥抱比什么都重要,请抱紧她吧,许一。
七夕这天,去街上买花的多半是年轻人。
走在我前面的一对也是如此,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女孩手里捧着奶茶,男孩在吃冰淇淋。
有奶茶和冰淇淋,就可以消磨掉逛街的时光。
年轻意味着很简单,也很容易满足。
就像电影《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在校园的时候,可以一起爬到树上,眺望远方的天空。
而到了社会上,就要关注房价。
和闺蜜一起去看电影,同行的还有她的姐妹。
和想象中的一样,在这样的节日,电影院里都是情侣。
尤其是这种讲述青春恋情的片子。
不过,让闺蜜选择看哪场电影时,我就猜到她会选这个。
因为她喜欢这样文艺的片名。
男主演李孝谦2001年出生,今年21岁。
难怪在影片里,会有那样青涩的神情,有时腼腆如高中生。
假如他没有这种淳朴,大概就会缺乏99%的说服力。
毕竟,在这个电影里,他要亲手错过本来属于他的姑娘。
都已经彼此喜欢、心照不宣了,都已经同居一室了,还不曾推进彼此的关系,他是不是傻?
女孩不想再在孤独的城市奋斗了,要返回自己的家乡。
是他追上火车,把她挽留下来的。
女孩应聘电视台遇到阻力,是他跟领导说,这是自己的未婚妻。
之后就不行动了,难道等着她主动向他表白?
当然,有一种美化的说法,是他觉得自己的实力暂时还不允许。
想要等到功成名就,再迎娶佳人。
不过,这怎么看都是一种逻辑硬伤。
尤其是,女孩生日,情敌都进家门庆祝了,他临时出差回来,产生了误会。
但姑娘已经出来追他,也向他解释了,这种时候他还怂?
最气人的,是女孩出了事,在医院,他赶来探望。
结果情敌轻飘飘的一句:不用你了,我来照顾她。
他就走了?
活该人家和别人结婚了,他只能傻呵呵穿了白裙,去当“伴娘”。
影片中的女孩很感动,在婚礼上望着他,哭得不能自已。
新郎安慰着她,也一同注视着。
这也就是演电影,要是生活中发生这样的情景,估计所有人都会想,哪里来的傻叉?
影片里最做作的,就是男孩一直向别人,向女孩强调,他们是朋友。
为了什么,为了这个片名?
“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
”硬往友情上靠?
本来,我以为是一个友情太满,却又未达恋情的故事。
没想到是彼此心照,却不明确关系的情节。
又缺乏可信的理由,到底为了什么。
又不是一方有伴侣,需要暧昧。
又不是一方单相思,需要掩饰。
又不是父母不允许,有客观阻碍……完全不符合逻辑啊。
就因为男主人公怂?
我们来电影院,你给我们看一个示弱的男一号?
让他把恋人拱手送人,然后观众含泪带笑?
怎么可能。
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女主演很网红脸。
没想到后来一搜,她本来就是一个网红。
看着就像比男孩年龄大,有时让人出戏。
觉得她不像是涉世未深的校园学姐,倒像是历经世事的精明姑娘。
不过,我还是挺喜欢看她穿格子衬衫的。
某些角度,还是很漂亮。
越是这样,越显得男主人公面对感情太过懦弱,活该失去她。
可能中年人不适合看这种清浅的青春片。
离开影院的时候,头开始有些痛。
其实某些镜头,我也是有一点感动的。
比如男女主人公的室友,那一对恋人顶着生活的压力在一起了。
本来男人想黯然离开,没想到女朋友追了过来。
不知道为什么,比起男女主,他们的故事还更可信一些。
忘记是哪位作家说过,随便发两句议论,不叫写文章。
回顾一下,我这通篇只能算吐槽。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其实还挺希望现代的爱情故事,都能这样质朴的。
两人相识多年,最近的一次亲密,不过是在出租屋难得一见的阳光里,轻轻碰了一下彼此的嘴角。
如果现实中存在,我支持这样纯洁的恋情。
其实你们结了婚也不一定美好,还是有可能争吵,甚至是离婚的。
像个朋友一样,也没有什么不好,没准那才是真正的一生一世。
喜欢就搞对象,不喜欢就不搞!
不断试探、犹豫不决、来回比较、啥都想要,就是渣,就是不愿意负责任!
整部电影取景、拍摄、服道化都没问题,就是三观不太正。
细节处理不太好,逻辑上很奇怪,感觉男女主情感上是断掉的,同租的生活细节都没有体现。
导演影后见面会说了两句话,我都不太赞同。
一句是“爱是伸出去又缩回来的手”,但爱不是一直等着对方伸手。
一句是“青春做什么选择都会留下遗憾”,这句话我觉得大约等同于“人无论怎么活都得死”。
三观不太正,感觉俩编剧太自恋了。
这种“放弃了香港的工作,为了给女生找工作”,“成就的女生的工作机会甚至是结婚机会,自己却灰头土脸”……真的让人觉得不适!
由于工作需要,我前前后后看了这部片子三次,除了伴娘服、酒心巧克力这些明面上的设计,影片里还有一些导演暗戳戳埋下的小彩蛋,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1.开场时的粉色电脑影片最开头就是许一用一台粉色电脑写文档,自述自己和高晓楠的关系。
到影片后半段,许一兴致冲冲地跑去电脑店给高晓楠选生日礼物,想要一款“轻薄、适合女生使用”的电脑,并一眼相中了粉色款。
如果你在这时想到了开头的电脑,就不会被他的喜悦所感染,反而会心里一凉:坏了,他没送出去。
2.酒店里放映的《魂断蓝桥》在许一和高晓楠阴差阳错一同住在酒店时,两个人尴尬地坐在沙发上,面前的电视上放映的正是经典电影《魂断蓝桥》,而这部电影的结局是个大写的BE,这也暗示了许一和高晓楠的感情走向。
3.婚礼现场的镜头许一第一次去拍婚礼时,镜头跟随着一个穿着礼服的小男孩,他在铺了红毯的楼梯上奔跑。
看过《一一》的朋友应该不会对这个镜头感到陌生,导演正是在致敬杨德昌。
4.生日当天的红烧牛肉面在高晓楠离开长沙前,她给许一讲了个“红烧牛肉面”的故事:在元旦加班的夜晚,她只是想吃一碗普普通通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找了好几家商店才找到。
结果在要吃的时候,失手打翻了面。
吃一碗面都这么难,她对这个城市彻底失去归属感。
后来,在许一出差的时候,高晓楠在家给自己庆生煮的也是红色包装的最普通的康师傅牛肉面。
这一次,面虽然没被打翻,但被前男友的来访打断了,她和许一的关系也急转直下。
一首《嘉宾》送给许一。
0730看的
饭桶男主 十分钟结局了 忍不住先来骂一句
演员表现都很好,故事情节也有意思,很真实,所以会感到有一些平淡了
青春电影经历了车祸、出轨、打胎的大起大落之后,退回到了异地、误会、拧巴这些关于爱情本身的议题,但无论怎么小心谨慎,这种类型片似乎都不再有什么起色。也许像我这等年轻人是真的搞不懂如何恋爱了,博士毕业都无法留校,哪里顾得上共情女主因为误当第三者而主动辞去校职。
太作妖了!
又一部你要结婚了,新郎(新娘)不是你,上一部还是同天上映的《遇见你》,一个七夕送给观众2部有情人不得好死是吧。是不是因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成功了,所以模块就都是这种了?男主也太屌丝了(剪了头发之后还行),女主还行,但是好几个造型都显老。关于婚庆这一段就有点强行搞笑凑时长的感觉,同学聚会那段还蛮搞笑的。下雨天爆发戏这么考验演技,结果没演好,差点意思。说真的,后半段的叙事远远强于前面,122分钟真的有点太长了,导演想说的太多,可其实真的不需要那么啰嗦。2个人的恋人以上的感情还是能感受到了,怂货不配拥有爱情。
你们的样子像极了大冤种观众看这部电影的样子也好像大冤种
报看,我们的样子像极了大冤种
我万万没有想到,男主角居然真的买了一件大号伴娘服飞奔到女主的婚礼现场……绝了,神似你的婚礼的剧本 不愧是你光线(7.28看片会)
李孝谦在电影里很帅。学生时代的爱情,太脆弱,容易自卑,容易分手。有时候,我更愿意称那不是爱情,而是顺其自然的冲动。
小学生送我的票,确实很适合小学生(不是贬义)。首先女主和男主之间的感情比较单纯,没有少儿不宜;其次有劝学;再次男主怒喷女主容易被坏男人骗的那段,历数了不擅长拒绝的女生容易遇到的陷阱,也很有学习意义(同时也浅浅提醒一下男主的斯托卡行为也蛮吓人)。总体来说感觉像大学生优秀作业,就男主参加的那种大学生比赛,中规中矩,看得出来有认真设计,但成品食之无味。超过17岁就不用看了……我的同伴们因为电影院太冷一直在求它快结束……(我今天好温柔,谁能想到我平常是“烂片超过90分钟就是谋杀”这种画风呢。)男主的参赛作品也是,选题没问题,但破题角度悬浮傲慢,完全没有尝试去理解被家暴者的困境,成因并不能被归为简单的一句”不够勇敢”。
剧情狗血到没法看
前半段其实还可以,但后面非常离谱,我不明白男主为什么那么怂,主创说因为男主觉得自己不能趁人之危,后面情敌出现了又认为情敌才更适合女主。我明白了,就是男生彻底的不负责任和自我感动。
大概是想拍One day然后拍成了One Day World
5❇️ 怎么所有这种片都长这样 🤔人要是不嘴硬 爱情故事是不是要少一大半
谁能拒绝一个,给生活带来阳光的人啊。哪怕只是曾经,也足够了。男主像极了我的某位故人,所以看电影的倍速也调慢了一点。
看完有一种跟看《四海》里含早的感觉…
有些青春成长的感觉了。可惜爱情强行做友情了
青春是老套,但是不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