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星驰的末路 周星驰这两年的西游主题喜剧看下来,我一直在替周星驰发愁:周星驰是不是不行了?
表演浮夸,笑点尴尬,台词与梗都是几百年前港片的老段子。
搞笑不成暗黑来凑,情节不成情怀来凑。
非要把主角虐到遍体鳞伤走火入魔,依靠悲情来赚观众一点点眼泪。
我现在回头看,《大话西游》的成功,多多少少有一点时代意味。
九十年代的中国大陆信息封闭,审查严格,娱乐有限。
报纸杂志连带电视剧电影,都一本正经。
以周星驰为代表的香港喜剧,仿佛是以港式“无厘头”完成对大陆观众与大陆喜剧电影的启蒙:反逻辑,反严肃,反套路,反权威。
二十年过去,启蒙完成。
无厘头、不正经、反严肃、反权威已经成为大陆网络文化的主流。
自媒体迅速崛起,主流媒体日趋边缘;低俗文化甚嚣尘上,严肃叙事无人问津。
这个时候的周星驰,就走到穷途末路。
因为他曾经倡导的价值观,已经成为新的主流;他曾经引领的潮流,已经成为新的套路。
刘镇伟新上西游电影的票房惨败,进一步说明港式无厘头的彻底终结。
周星驰电影还有一个致命弱点——也是它曾经的成功原因——就是深深根植于粤语文化。
喜剧是一种相当依赖语言与地域文化的存在。
粤语是周星驰与刘镇伟的创作母语,西游系列所有笑点的制造都依赖粤语;当两位导演决意将手伸向大陆观众的钱包时,他们于是在创作上做出妥协,将粤语梗移植进普通话——进一步推进了港式喜剧的终结。
2、开心麻花:周星驰之后 我以为开心麻花,是在周星驰之后,真正接起无厘头喜剧一棒的继承者。
你可能会说,中国喜剧还有冯小刚葛优。
首先冯小刚根本就没把自己定位成喜剧导演;葛优式喜剧也不能算是无厘头反逻辑。
葛优令人发笑,不是“搞笑”,是那种慢悠悠的中国式黑色幽默,它能逗人发笑的原因不是恶搞,而是讽刺。
这很厉害,也很危险。
当然我并不觉得讽刺一定比恶搞段数更高。
反正我妈看葛优不笑(她看北方的小品相声也不笑,听周立波才笑)。
开心麻花是周星驰的路子:恶搞,段子,小人物。
它比周星驰更有优势的地方在于: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加上非常贴近生活的创作,使得创作团队非常非常了解他们的观众。
光这一点就甩开了邓超大鹏那种堆砌网络段子的喜剧十条街。
他们达成的是一种恶搞上的匠心。
笑点、节奏、配乐,人物表情、情态、动作,以致一个细微的眼神,无不拿捏得恰当好处。
沈腾往那一跪,谁也没开口,但是观众都笑喷了。
另一个细节充分说明男女主角演技之到位。
就是男女主角的手肘。
我是跟小雪一起看的电影。
小雪说:“《羞羞的铁拳》是我这几年看到最好看的国产电影(她没有看《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虽然里面的人我一个都不认识。
我看电影的过程中,一直在观察男女主角的手肘。
小雀斑曾经说过:‘女人的手肘动作和男人不一样;很多女人喝水是夹手肘的,但我却从不这样。
’《羞羞的铁拳》里,男主角变女人后,他的手肘一直夹着;而女主角变男人以后,她的手一直挥来挥去,手肘离开身体——即使是在他俩喝醉以后,男主角的手肘依然夹着,女主角的手肘依然放开。
”小雀斑是指Eddie Redmayne,演过《神奇动物在哪里》和《万物理论》。
他讲手肘细节是在关于《丹麦女孩》的采访中(采访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8N2y3wRtN8)。
你看中国话剧演员对于细节的观察与处理,一点也不比顶尖的英国演员逊色。
3、如果要意义 对《羞羞的铁拳》这部喜剧的批评声音,大多来自于这部电影“不够深刻”“没有立意”。
为什么呢?
为什么非要追求意义呢?
非要表达“我们国家特别伟大”“人民英雄特别了不起”“人生特别艰难”“爱情特别伟大”这样的主题,一部电影才配得上五星吗?
性别反转这个梗也没什么好吐槽的。
莎士比亚的《驯悍记》玩的无非也就是性别错位的老梗,你说它的主题有多严肃吗?
——可是很被现代女权主义者吐槽呢。
但是一点也不妨碍它的经典。
戏剧与喜剧本来讲的就是套路,就是要拿套路玩出花样。
何况魂穿虽是老梗,魂穿+拳击+上山学艺+卖房广告,“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组合上的变化”,已经足够出新。
并且,从立意上来说,《羞羞的铁拳》非常忠诚地继承了周星驰式的小人物逆袭套路。
被冤枉被打倒从此一蹶不振靠打假拳为生的拳手,在另一个身份下重新站起来,为同样的信念,另一个理由,重新挥起拳头。
从谁也不相信他会赢,到中间一次一次被打趴,到上山求艺去高速公路上插广告,到最后满口喊着卖房广告爆冷门打倒对手——又热血,又辛酸——这多么周星驰。
有没有意义我不知道。
可是,当男主最后高喊“地铁沿线”“精装复式”“买客厅送阳台”“提我不打折”的时候,我笑着笑着,眼泪就出来了。
可能是因为我朋友圈里的同学都在晒婚礼晒孩子晒买房合同,然而我就是成不了家,买不起房吧。。。
必须承认它是好笑的,且笑点并不集中于下三路。
虽然“小毛蛋”这种无脑调侃确实很无聊,但总体来说,救护车上的好运来和卷帘门的设定,都是很有趣的。
看沈腾高空飞下跪在众人面前、看救护车上猥琐主任做俯卧撑,《羞羞的铁拳》让人产生的快乐是段子的快乐,搞笑片段的快乐,是种即得的快乐,完全不用多一步的思考。
另一方面,你无法发自肺腑地为艾迪生打赢吴德开心,也无法从艾迪生马小的亲吻中对两人的感情感同身受。
因为在观影的过程中观众能冷静的意识到,那些都是剧情,这些人物本身没有值得人多探究一层的点,他们不过是让你快乐的NPC。
我看的开心麻花的这两部电影,全都是非悬浮,发生在普通人生活中的故事,但观众却不会对电影情节产生代入感。
观影的过程中,每个场景和角色都明确地传达一个信息——你是观众,不要试图了解我。
演员卖力地搞笑和快节奏的动作,为观众带来的不是沉浸而是疏离感。
这大概因为开心麻花的角色如果深入去看,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剧,他们看上去也许很闪耀,但也都很卑微。
本着“笑一笑就行了”的观众不需要深情,因此电影也不需要。
它的不深情体现在拒绝深挖每一个角色,包括艾迪生在内,所有角色的驱动都在对话中完成,绝不做过多的闪回和分析。
马小在什么心理驱使下举报了父亲,艾迪生打假拳有没有一点不甘,马东为什么会离开“卷帘门”,卷帘门掌门到底给了谁……这些问题散落在电影中却不需要解答,像是bug也像是被电影制作者放弃的片段。
甚至在镜头上,《羞羞的铁拳》也在尽可能的疏离。
马小和艾迪生的情感暧昧极了,镜头却绝少定格在两个人的脸上,更不要说捕捉他们细微的动作和眼神。
“我家的床又大又舒服”是电影直接抛洒的狗粮,这个梗貌似也来自《破坏之王》。
唯一的一段take两人脸部特写的是醉酒的镜头,那一段也是难得的两个都有盔甲的人卸下面具面对自己,他们说了好多又好像什么都没有说,是电影难得的“真情”片段。
但有趣的是这段镜头在电影中的呈现,是通过手机自拍视频完成的。
观众和演员隔着手机屏幕,又一种疏离。
所以这注定这是一场“阅后即焚”的观影体验,看了,笑了,结束了,整个过程简单粗暴,作为国庆档的欢乐电影没有什么值得抱怨的。
《羞羞的铁拳》不是让你产生沉浸感的,它是让你快乐的。
像开包即食的薯片一样,你手握包装那一刻就应该明白,永远不能期待它给你更多,它也无法提供更多。
还记得2015年年底,电影界突然窜出来的那匹黑马吗?
刚开始它是一部无人问津的冷门电影,不料凭借不俗的口碑硬生生地席卷14.5亿票房,至今仍然排在国产片票房榜的第8名。
它叫《夏洛特烦恼》。
还记得2016年年底,有一部电影同样是从一开始的名不见经传,因为如潮好评使得收益率大赚476%,成为2016年年度“赚钱王”。
它叫《驴得水》。
这两部电影的共同特点都是宣传力度不大,以至于上映当天票房惨淡,后来又口碑相传,无数观众自愿充当“自来水”推荐给亲朋好友,从而刷爆所有社交网络。
同时,它们还有一个特点是——都出自开心麻花影业。
如今,开心麻花影业的第三部电影上映了——《羞羞的铁拳》。
截止9月30日,《羞羞的铁拳》口碑、票房都在同档期的电影中遥遥领先。
9月30日的单日票房,《羞羞的铁拳》单日票房几乎是其它电影的总和。
开心麻花影业终于靠口碑打造了属于自己IP,终于可以在上映第一天就成为热议话题,而不必靠忠实影迷来奔走相告,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无数粉丝。
身为开心麻花的忠实粉丝,我很高兴看见开心麻花终于火了。
电影主演是《夏洛特烦恼》原班人马,马丽、沈腾、艾伦一个都没少,
出场自带BGM的袁华同学的扮演者尹正、校花秋雅的扮演者王智也有惊喜客串。
这次,沈腾甘愿做绿叶,把主演的机会给了马丽和艾伦。
其中艾伦饰演的是拳击手艾迪生,他靠打假拳为生。
马丽饰演的是记者马小,身为记者的她专门打假,只说真话,她也坚信自己的报道从来都没出过问题。
三年前,艾迪生想贿赂拳王吴良,正是一名记者将真相公之于众,才使得艾迪生的地位一落千丈,选择在今后打假拳,因此艾迪生对记者都充满仇恨心理。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导演埋的一个小小的伏笔,事实远远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有一天,艾迪生和马小在天台发生争执,不料一道闪电使他们互换了身体,艾迪生变成了马小,而马小变成了艾迪生。
变成艾迪生的马小无法再打拳了,于是,变成了马小的艾迪生带着她去山上向武林高手张茱萸(沈腾 饰)求助。
他们学习的内容相当荒诞,比如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贴小广告,
比如和猫头鹰比谁更能熬夜……这几年来,开心麻花一直在进步,《夏洛特烦恼》的笑点是足够了,但有不少观众认为电影三观不正。
《羞羞的铁拳》可以说是“痛改前非”,三观极其正直,不仅充满正能量,同时还对体育行业造假、记者说假话等话题进行了批判。
而《驴得水》口碑爆棚,却又太像舞台剧了,还有很多低俗的段子。
《羞羞的铁拳》与之相比,显得更像电影了,并且荤段子很少,低俗的段子更是几乎没有,所以老少咸宜,即便是和家人一起观看也不会觉得尴尬。
总的来说,《羞羞的铁拳》改进了前两部电影的不足之处,几乎没什么大的缺点。
虽然《羞羞的铁拳》剧本、内涵、解读空间不如《驴得水》,但笑果方面可以说是大幅提升,丝毫不亚于《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
电影以“男女交换身体”为设定贯穿全片,这样的电影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再比如前段时间很火的《你的名字。
》,可能观众最担心的就是《羞羞的铁拳》会不会太老套?
其实这点完全不必担心,首先《你的名字。
》并不是喜剧片,在笑果方面完全不是《羞羞的铁拳》的对手。
而且马丽此前在《夏洛特烦恼》中就是女汉子的人设,艾伦又多次扮演“娘炮”,让他俩演绎交换身体的桥段堪称天作之合、浑然天成。
换言之,这部电影中就是要让马丽演女汉子,让艾伦演娘炮,这对其它演员来说可能是非常艰巨的任务,但对他俩而言并不是太困难。
艾伦把女生扭扭捏捏、撒娇、公主病等性格演绎得惟妙惟肖,仿佛他的身体里真的是马丽;而马丽又把男生大大咧咧、五大三粗的特点拿捏得非常到位,似乎她的身体里真的是艾伦。
马小变成艾迪生后,和别人打拳像是在撒娇、洗澡的时候不好意思看自己的身体;而艾迪生变成马小之后,去女生澡堂玩耍、直播水煮自己、把游泳运动员的裤子扒掉……这些桥段都让人捧腹大笑。
而最有趣的片段可能是他俩去“卷莲门”向沈腾饰演的张茱萸拜师学艺了。
开心麻花的电影非常擅长玩梗,没有一句台词是多余的,如果这一句不好笑,那一定是为下一句做铺垫。
你以为猜到了结局,结果它给你一个反转。
你以为张茱萸会飞檐走壁,结果他直接就跪在了地上;你以为卷莲门的弟子是个大姐,结果是个男的;你以为马小的领导不行了,结果他又做起了俯卧撑;你以为卷莲门的弟子会轻功,结果他下一秒就被撞死了;你以为张茱萸把一阳指和狮吼功融为了一招,结果他就说了一句:“你过来啊。
”
你以为张茱萸在电视上看拳击的直播,结果电视机连台都搜不到……你以为吴良听到艾迪生说“你全身都小”的时候会反驳,结果他说“不是说好的不提这件事吗?
”整部电影看下来就像是在看悬疑片,导演相当反套路,他喜欢先假装拍一个老套的桥段,然后见招拆招,这样一来从头到尾都是笑点,完全可以笑出腹肌。
值得表扬的是,马小和艾迪生在卷莲门学到的4项技能看似荒诞无厘头,是为了搞笑而搞笑,但你看到最后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为笑点本身服务,而是真正做到了为剧情服务,单凭这点就足以称作优秀喜剧片。
毕竟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笑点只为笑点服务,而和剧情没有丝毫关联,那么这个笑点就应该去掉,否则就会变成一堆段子胡乱拼凑的大乱炖。
《夏洛特烦恼》讲的是中年危机,《驴得水》又有社会阴暗面的隐喻。
开心麻花的电影从来都不只是喜剧片,否则也不会像现在那样拥有不俗的口碑和众多的粉丝。
《羞羞的铁拳》也是如此,马小作为一名记者,尽管她致力于揭秘真相,但有时也会被蒙蔽双眼。
她写错一篇报道对自己可能没有多大损失,但是可能会毁掉别人的一生。
这样的设定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每当有什么事情发生,就会有媒体为了蹭热点采用极端手段来博取眼球,偏激言论、个人情绪、虚假新闻、主观判断等元素充斥着现在的网络。
然而事实就是像《羞羞的铁拳》那样,人们随便写的的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说不定就会使当事人多年的辛苦毁于一旦。
而艾迪生身为一名拳击手,他曾经因为无良媒体的诋毁导致身败名裂,迫不得已走上了打假拳的道路。
后来,马小对他说:“不要总是觉得是媒体害了你,最后选择不站起来的是你自己。
”当年的确是媒体害了他,但打假拳并不是媒体逼迫他做的,而是他自己的决定。
他逐渐发现自己的良心受到了谴责,决定凭真实实力打败吴良。
许多时候,我们也会因为生活的打击而选择逃避;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面临挫折会选择忍辱负重、坚持到底,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就像评委对艾迪生说的:“我不知道他重新站起来需要多大的勇气,但他做到了。
”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拒绝胡萝卜,如需转载可微信或豆油联系。
推荐《羞羞的铁拳》本来想用一个更惊悚的标题,比如“这电影要是不好笑,我就直播铁锅炖自己”,后来被小伙伴说太惊悚了就作罢。
但实在太喜欢正片里“直播铁锅炖自己”这个梗了马丽姐把自己炖的特别美。
《羞羞的铁拳》是开心麻花正式制作的第三部电影,前作《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都多少剑走偏锋,许多人都指其“三观不太正”,而这一次,开心麻花走的是励志喜剧的正路。
而更关键的是,《羞羞的铁拳》是真的很好笑。
跳过《驴得水》,《羞羞的铁拳》更像是《夏洛特烦恼》的延续。
因为演员都基本一样,沈腾、马丽,艾伦都还在,只是换了一下顺序。
还有很多演员只要你拿着《夏洛特烦恼》对着数都能找到他们。
马丽从这次从马冬梅变成了大记者马小(谐音麻辣小龙虾哈哈),和15年的马冬梅比起来,马小换了个“飒利”的短发,人看着精干许多,也“man”了许多。
在《夏洛特烦恼》里演班主任的田雨演在《羞羞的铁拳》里演马小的爸爸马东。
对,就是马冬梅那个“没了”的老爸马东。
艾伦也从《夏洛特烦恼》里的大傻变成这一部的励志拳王,为了拍拳击戏和练肌肉,瘦了十几斤。
而沈腾这次也甘居配角,从绝对男主“夏洛”变成了隐居山林的师叔,卷帘门副掌门,两年的变化看,沈腾着实是胖了不少。
当然也少不了一些惊喜客串,比如《夏洛特烦恼》尹正和王智这次也有出演,而且少不了的还有他俩自带的背景音乐《一剪梅》。
从演员配置上,只要你喜欢《夏洛特烦恼》,你大致就应该会喜欢《羞羞的铁拳》。
但从故事上,《羞羞的铁拳》要比《夏洛特烦恼》正直许多,也更容易被更多人接受。
《夏洛特烦恼》那时候,身边的姑娘们都不太看得上这部电影,大意都说这片子充斥了“恶心的中年直男的意淫”,现在豆瓣随便一截热评,都还能看到类似的批评。
《羞羞的铁拳》看完,身边就没么多讨论三观的人了,纯粹只是说这片子好笑还是不好笑。
所以我是特别想安利那些当年因为“三观”拒绝了开心麻花的人抛弃成见,单纯的来看个喜剧片。
看电影聊太多电影之外的事情伤身啊。
《羞羞的铁拳》的核心故事是讲述马丽和艾伦因为意外两个人交换了身体,马丽变成了拳击手“艾迪生”,艾伦变成“撒娇”的马小。
男女交换身体的故事不新鲜,就近的就有《你的名字。
》。
而男生变女生往往都很幸福,女生变男生往往都很难过。
对比看马丽变身后实在太奔放,进女澡堂什么的不知道实现了多少男性的梦想。
《羞羞的铁拳》也多少继承了《夏洛特烦恼》“接地气”的风格。
俗段子该有还是有的,只是尺度还不错,好笑而不low。
(我最喜欢“铁锅炖自己”哈哈)
对音乐的运用依旧是开心麻花的特色,许多有时代特色的音乐曾经让《夏洛特烦恼》引起一批怀旧潮,《羞羞的铁拳》则拿出《好运来》这样洗脑的民歌,光听歌都觉得电影带着“笑点”。
中国有嘻哈的冠军之一Gai和祖海合作的新版《好运来》更生生的把电影打造出了一种进入春节档的喜庆,嘻哈加民歌,高配版的“凤凰传奇”就此诞生。
而《羞羞的铁拳》还是一个惩恶扬善,“打击造假”的故事。
艾伦的拳击手,马丽的记者,两个绝对不能造假的职业。
而这部电影说的却偏偏就是拳手打假拳,记者写错报道的事情。
《羞羞的铁拳》比前两部开心麻花的作品都更有电影感了,拳击的部分一招一式都很有架势,高潮的部分大银幕看非常有代入感。
有人说开心麻花这次电影居然出了IMAX版,着实骗钱,不过作为看过IMAX版的人也说句真话,大银幕看拳击那感受真的不一样。
而且男二薛皓文的肌肉你们隔着手机先感受一下,动起来那也是非常赞的。
小人物的成长在任何时代都是绝对的正能量,而开心麻花又把自己最擅长的喜剧套路包裹在外,让观众在看电影时真的可以一边笑一边为主人公鼓掌加油。
曾经的喜剧人们爱看周星驰,但近些年星爷的片子都隐隐的透着些残忍(比如《美人鱼》;后来人们爱看徐峥王宝强和黄渤,但铁三角最近都各自做导演,讲起自己的故事。
而开心麻花,手上握着中国最有价值的喜剧剧本,每一部喜剧都经历过几百场观众现场反应的检验,现在,他们要站出来,告诉中国观众,他们才是最懂得什么能让观众笑,如何让观众笑的人。
认为开心麻花的电影都是加长版的小品,已经是非常“没眼光的”偏见了。
从2003年创立开始,开心麻花做的就是舞台剧,是和电影有着同源的艺术形式,一套舞台剧需要演员有很强的表现力,同时长度上也相当于一部电影,故事的起承转合可以最大程度的进行复用。
(舞台剧版《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目前在国庆档的排片里稳坐票房第一和排片第一,15年时《夏洛特烦恼》还是黑马,今年已经没人可以忽略他们的存在了。
电影的预告片里沈腾有个彩蛋,说他教给马丽和艾伦一个武功绝招,狮吼功+一阳指的结合。
但其实绝招只有一句话
只看预告时着实被沈腾的好笑冷到了……但如果你去看了全片,看最后在大银幕喊出的那一句,你就会懂得为什么这么多人会爱开心麻花,为什么《羞羞的铁拳》值得全场观众一边笑一边为他们鼓掌。
我相信这是喜剧电影最高的赞美,比任何文字都来的有力量。
-END-
欢迎关注拒绝胡萝卜
麻花团队出品的《夏洛特烦恼》,《驴得水》,再到今天的《羞羞的铁拳》。
现在很多报道都说,麻花团队出品必属精品。
避重就轻了哦。
诚然,麻花团队制作的电影,故事内容先经历了舞台的研磨,然后再打造成电影剧本。
这么做一来可以先从舞台戏剧上得到经验,二来收集了观众的情绪数据,这样打磨出来的电影剧本,更接地气,故事也更顺畅。
不过,严谨来说,麻花团队第三部电影,相较于之前的作品,只算是成品,精品有些过誉了。
《羞羞》不好不差,麻花团队第三。
不吹不黑,当初《夏洛特烦恼》一出来,油亮亮的一匹黑马,奔驰在整个电影圈,一时间感觉那段时间都在讨论这部电影。
而当一部电影成为现象级,就会有更多角度的声音发出,比如《夏洛特烦恼》有诋毁女性之嫌,屌丝心态当道等等。
虽然影片到后阶段有一些质疑的声音出现,但这是一部热门现象级电影所要承担的必然,有褒奖,必然泛起质疑的涟漪。
就像《战狼2》。
到了第二部《驴得水》,影片带着反讽的隐喻,又一次跑在很多类型喜剧片的前头,成为了一种新颖的讽刺喜剧。
大聪也认为,随着时间进一步推移,《驴得水》不光是开心麻花团队,甚至在整个国产电影里,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它锋芒总有一天会必露,影片还能再有更多的回馈和反思。
再来到今天的《羞羞的铁拳》,或许片如其名,影片过于羞涩,不想再有多大的野心。
野心不大到什么程度?
影片把沈腾这样麻花喜剧一哥,放在了一个配角的位置,没弄明白这么做的原因,是要扶持团队内的兄弟,还是沈腾价位太高。
不夸张的说,笑的最欢的,正是有沈腾的戏份。
其余的,都感觉只是在挠痒痒,可以笑,但不露齿。
把沈腾放在配角位置,实在可惜。
整个影片的节奏,仿佛感觉到麻花团队匆匆忙忙制作出来的电影,没来得及用匠心精神打磨。
影片中很多逻辑点没有严谨的考究,造成了故事线中途断点很多次。
情节转折直白粗暴,一幕承接到下一幕毫无逻辑可言。
另外尹正那一对夫妻的出现,虽然很多网友解读是回敬《夏洛特烦恼》,但从故事本身角度来说,其实是很没意义的。
为了出场而出场,为了播放一剪梅而播放。
或许吧,靠着无厘头的喜剧特点,确实可以这么简单粗暴,毕竟开心麻花这一次的野心和初衷已经表明不大,要的只求观众一笑,如果能笑到怀孕,那就最好。
那我们就来聊聊影片的笑点。
可以说,影片笑点十分密集,每几分钟,就会有一个笑点蹦出。
但喜剧电影难就难在,要进入电影设定的情境,甚至,要自主进入导演包装好的喜剧风格中去。
在《羞羞》中,虽然影片在极力逗笑,但并不是每个笑点大聪都能开怀大笑。
这么评价,是不是对《羞羞》有点不公平,毕竟每个人的笑点程度都不一样,而且每部喜剧片,不可能每个笑点一定能让人发笑。
没错,这也正是大聪要解释的地方。
每部经典的喜剧片,不可能每个笑点都能让人发笑,甚至,有些人看喜剧片从来不笑。
但是,这并不影响那部喜剧片成为好看的,经典的电影。
大聪不会说《羞羞的铁拳》因为大部分时间没能让我笑,这部影片就不好看,这是非常个人感受点评方式。
往往电影评论和个人感受点评的区别,就在于此。
电影评论要更严肃,更真实,尽量抛开个人感受,获取更多经验感受。
前面我们提到,即使一些人看一部喜剧片笑不出声,但还是给了极高的评价,这说明喜剧内核的重要性。
喜剧的内核是什么,是悲剧。
喜剧和悲剧,一直都像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弟,有着相同来源的精子,却又有本质不同的母亲。
不说远的,就看周星驰的喜剧,电影的内核都充满了一颗有血有肉的悲剧人物。
让人怜悯,让人同情,让人感动。
要说远的也有,卓别林,没有人会怀疑他喜剧大师的地位吧,他的默片电影,让人发笑的同时,也能让人潸然泪下。
或许《羞羞的铁拳》没办法突破这个玻璃天花板的问题就在这里,影片的笑点虽然新鲜搞笑,但笑过之后看男女主角的悲,却没什么感触。
影片过于强化喜剧的效果,而忽视或摒弃喜剧的内核悲剧,这不光是《羞羞的铁拳》的问题,而是近些年来国产喜剧片的通病。
或许有人又说,我就是去电影院卖笑的,我就是进电影院图个痛快的。
何必这么较真。
当然可以这么理解,大聪举双手双脚赞成,但大聪更希望看到的是,笑过以后,这部电影还能在电影历史中,在类型片中有一席之地,不光靠着笑声,最好还能有沉默思考的声音,甚至有泪光闪现的时刻。
更多热门影评,请跳转时空门:《缝纫机乐队》《追龙》《英伦对决》《猩球崛起3》的一生《小丑回魂》《安娜贝尔2:诞生》《黑暗塔》《敦刻尔克》褒贬在哪里为什么这部是史上最棒的《蜘蛛侠》电影?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极盗车神》《海边的曼彻斯特》《银魂》真人版关注《大聪看电影》公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最难忘的是换身后的艾迪生,变成女人之后,洗澡时给人开门仍然习惯性的只用浴巾裹着下身。
想想那场景都好笑。
一个长期骚扰女同事而遭到拒绝的男人,突然看到女同事就这么光着身子给自己开门,怕是要流鼻血了吧!
还有换身以后与女主爸爸一起喝酒的那些台词对白也很巧妙。
后半段比较沉重了,只有卖房广告有点笑意,地铁沿线,层高五米,不提我名不打折啊!
因为排行榜很高所以去看,看了却很失望。
恶搞低俗,故意制造情节的意外,所谓的笑点只有贱但没有意外,很容易就能意料。
内容肤浅,情节粗糙,不知道网上高评分哪里来的。
总之看后很失望,没有内涵的喜剧就是傻乎乎的喜剧。
对比周星驰的喜剧,同样是无厘头,可人家周星驰的喜剧那是经典,那是回味,那是有血有肉,那是有思想,那是小人物的自嘲......总之羞羞的铁拳,失望到不得不评论,我是第一次注册豆瓣。
就是要把看到的说出来。
国产喜剧《羞羞的铁拳》定档9月30号,大海有幸参加了提前点映,对影片质量最直观的感受是:一个多小时的片子放完,现场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被爆笑的声音充斥。
这是开心麻花的第三部电影,由《夏洛特烦恼》原班演员主演。
艾伦+马丽+沈腾,被称为“艾玛疼”组合,对于喜剧片的拥趸来说,这个阵容已经足够期待了。
因为没看过话剧版,大海一开始对这个片名并不理解,后来发现影片讲的是性别互换的故事:打假拳为生的拳击手艾迪生(艾伦 饰)与体育女记者马小(马丽 饰)阴差阳错之下互换了身体,于是拳击手艾迪生成了娘娘腔,女记者马小则成了男人婆。
互换身体之后,艾迪生在擂台上变成了战五渣,只会撒娇般地“用小拳拳捶你胸口”,然后被对手暴揍,原来这就是“羞羞的铁拳”。
打假拳的艾迪生和女记者的马小本来就是死对头,互换身体之后,娘娘腔的“艾迪生”对自己这副男性躯体十分厌恶,又因为不会打拳,连输几场比赛,拳击事业跌入谷底。
而“马小”作为报复,在报道新闻时各种出丑,还化身脑残主播,在网上直播“铁锅炖自己”,于是被电视台解雇。
观影过程中,感觉艾伦饰演的“艾迪生”应该是难度最大的一个角色,因为他要演的不仅是一个拳击手,而且是一名被女性附身了的“史上最弱拳击手”。
他一面要在男性身份时熟练使用专业的拳击动作,另一面又要模仿女性动作,扮成一个娘娘腔。
为此,艾伦平日里会刻意模仿马丽的小动作,在拍摄期间,他还不断给自己洗脑催眠:“我是一个女人!
”
为了演好“史上最弱拳击手”,艾伦还专门进行了挨打训练,他说:“为了真实,我们都是真打。
”另外,他还加练了四个月的拳击,减了30斤肉,当然最后并没有练出8块腹肌,不过导演宋阳在点映现场解释说:“艾迪生是一个拳击事业跌入谷底,颓废了好几个月的角色,这个时候他的身材肯定没有那么完美。
”
至于马丽,因为之前她在春晚小品和《夏洛特烦恼》中都是女汉子的形象,大海就以为她演被男人附身的“马小”应该是本色出演,没有什么难度。
不过在点映现场以及后来看她的采访,感觉现实中的马丽似乎不是那种大大咧咧的女汉子,话也很少(也可能是累了),倒是沈腾戏里戏外都是活跃气氛的性格。
9月26日北京万达CBD点映现场片中有一场她和艾伦在水中接吻的戏,她要仰卧在水池中,这个姿势极易呛水,马丽在现场哭过好几次。
后来她在采访中说:“每个月不方便的那几天还要拍水里的戏,这个是非常痛苦的。
我又不会游泳,反复的溺水,在那一刻还是觉得,还是挺崩溃的吧。
”
这时大海才意识到,哪有什么女汉子,其实都是被逼出来的。
回来说电影,既然主角是拳击手,肯定要安排一个对打的反派。
就在艾迪生和马小互相拆台的过程中,得知大反派吴良(薛皓文 饰)三年前陷害了艾迪生,还欺骗了马小的感情,是操纵格斗比赛的幕后黑手,于是两人决定打败吴良,讨回公道。
按照一般的武侠故事“主角被反派陷害——主角拜世外高人为师——主角打败反派”的套路,艾迪生和马小跋山涉水,来到了“卷莲门”(不知道和卷帘大将有什么关系),副掌门张茱萸(沈腾 饰)以一个华丽的出场惊呆了所有人。
不好意思上错图了。
下面这张才是沈腾的华丽出场,衣服前胸一个大大的“卷”字,以及“帅不过三秒”的蹩脚轻功,想必看过预告片的影迷都对这一幕记忆犹新:
沈腾在《羞羞的铁拳》里戏份不算多,不过表现十分抢戏。
后来他在采访时说,光这一跪就拍了有近二十条才过,“因为要拍出特别自然的从没站稳到下跪也挺难的”。
而且大海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出场这一跪还只是个开始,他传授武功的时候笑点更加密集,这里就不做剧透了,大家可以去影院自行感受“郝建”的精(er)彩(bi)表现。
这些年的国产喜剧中,拿得出手的寥寥无几。
由相声、小品演员改行拍喜剧的人络绎不绝,但是质量有保障的,恐怕只有开心麻花一家。
(没有针对其他任何演员和作品的意思,绝对没有)于是肯定会有人好奇,为什么开心麻花的前两部作品都爆了?
(《羞羞的铁拳》咱先不说)尤其《驴得水》还成为2016年豆瓣评分最高的国产片。
其实道理也简单,虽然开心麻花的电影都是话剧改编,但每部作品都属于不同的类型,每次都能给观众带来新鲜感。
如果说《夏洛特烦恼》是喜剧+青春,《驴得水》是喜剧+人性,那么《羞羞的铁拳》就是喜剧+热血。
《羞羞的铁拳》没有讲述大道理或者包含某种隐喻,但笑点十分密集,包袱一个接着一个,哪怕是再高冷的观众,也会有某个段落击中你的笑点。
国庆档上映前,《羞羞的铁拳》预售票房就已经超过了3000万,有人预测:沈腾咣当一跪,跪出亿万票房。
没有生硬的堆砌网络段子,没有尴尬的零演技小花鲜肉,没有像群英会一样请大牌演员客串......也许开心麻花没有做的特别优秀,但是犯的错误比同行少,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吧。
梗虽然老但还是搞笑,两个人互虐对方身体直播铁锅炖人配合弹幕、无厘头的副掌门出场、龙傲天真的很帅居然那么死了等等简直笑倒了,但最惊喜的则是台上打拳戏。
有紧张感特刺激节奏也好,突然对打拳这项运动感兴趣,上一次还是摔跤吧里把摔跤拍得挺通俗易懂让人感兴趣,铁拳也是如此唯一可惜就是打拳戏份没有多一点。
《羞羞的铁拳》太好看了,从头笑到尾!
身体互换这个主意在影史上也许并不新鲜,但是开心麻花团队就是能用精湛的演技,巧妙的创意,让这种老梗变得超级好笑!
不得不承认,无论是故事的推进,笑点的设计或者是演员的表演,开心麻花在作品中的表现真的越来越成熟了。
从《夏洛特烦恼》到《驴得水》再到《羞羞的铁拳》,开心麻花在喜剧这个领域,从未让人失望过。
作为主角的艾伦和马丽,是真的厉害。
我想他们这次身体互换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他们能够体会那种互换身体的真实感觉,打心眼里就当这事儿真发生了,假如换做其他演员可能就很难演出那种真实感来。
反正,你看了他们荧幕上的表现就会感觉,如果这事真的发生了,那就应该是这样的,可见俩人的演技是非常走心的。
我举一个例子,差不多电影演了半小时了,性别梗都快用完了,有一个细节是这样的:艾伦以马丽的灵魂上台打拳的那个瞬间,艾伦脱衣服的刹那,他的表情与动作都瞬间变得娇羞了起来,你在观影的时候,会强烈地感受到艾伦真的像是一个女孩子。
其次,《羞羞的铁拳》节奏感超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对男女主角性格的锚定非常直接,开头男女主角各有一段剧情,艾伦打假拳,重要的场合忘记时间,以及面对记者诘问时与对手出现时的不同表现,这些细节完成了男主的人物画像。
马丽当记者的表现与她拒绝上司求爱的画面,则完成了女主的人物画像。
这些是整部戏笑点的基础,这样有差异的性格要确定下来才能在置换后有辨识度。
②笑料密集,转场自然。
性别玩笑的梗前二十分钟非常密集,二十几分钟以后,基本都是搞笑的剧情设置。
中间两人互相讨厌的桥段真是超级好笑!
然后随着剧情的推进,你要差不多腻了的时候,出现了沈腾。
可能很多人看到过宣传片里那个镜头吧,非常搞笑!
但最牛逼的其实是练武之后的事情,更多的不剧透了。
总之,这些转折最神奇的是,前后你会觉得非常合理,就是从主角逻辑上真的是没毛病!
这里面插入的黑市拳的暗线也很自然。
③情感的递进合情合理。
无论是马丽与父亲的关系交代,还是马丽和艾伦的感情递进,以及马丽与前男友的关系变化,都有因有果。
真的你越琢磨,就越觉得,这片子是经过频繁设计的。
这可能得益于做话剧的经验。
因为对观众情绪的反应可以说摸得很熟。
总之,就是你看了会感觉笑料真是层出不穷啊,有点腻的时候,就突然抛出来一个包袱,不疾不徐地把故事讲得完完整整又十分好玩。
然后就是,铺垫和悬念设计也很自然。
悬念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你明知道最后他肯定会赢,但是在中间选择输也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还是会琢磨他会如何选择。
然后他们性别如何转换回来,这也一直很吊人胃口。
在剧情的铺垫方面,一看就很有匠心。
其中有几个无厘头的情节在中间的时候,感觉肯定是个包袱,一定会利用上的,果然在最后合适的时间,都利用上了,会给人一种完美的感觉。
这也是体现出一种剧情上的设计感来。
总之,这电影会给你那种很成熟的搞笑产品线上的标准产品的感觉。
这非常不容易。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同样的笑话听第二遍就不好笑了, 那为什么在提到他后会次次心痛。
”在我看来,悲伤的参照物很多,因为我们生活中不缺乏这种东西,容易产生共情,但是喜剧难就难在观众是进化的,以前别人讲过,你再讲就很不好笑了。
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让观众有新鲜感。
所以,开心麻花能做到这么密集的笑点,电影内在逻辑还这么顺畅,那只能证明一件事,这个团队太牛逼了,太熟悉观众的想法了。
不太了解话剧是怎么不断修正的,但是我想象话剧的排演过程一定对他们修剪片子有很大的帮助,不能引人发笑的估计很快就被删了,而且这个行为在话剧界估计会很频繁,所以这种即时的反馈机制,可能是话剧团队改编电影天然存在的一种优势。
艺术作品不仅需要天才,灵感和不可名状的东西,也更需要技术,方法和直接有用的拼装技巧。
总之,从《夏洛特烦恼》到《驴得水》到这部《羞羞的铁拳》,开心麻花每一部作品都有亮点,都能让人在爆笑之余想到点什么,我觉得喜剧能做到这样,真得很了不起!
个人认为比夏洛更有层次,马丽简直喜剧界斯大林,笑声是制裁性的
非常老套也非常尴尬的喜剧,真的受不了沈腾夸张的表情,不,是所有演员夸张的表情
喜剧版《激战》。除了对白有趣,整体无比粗糙,俨如经过一轮锻炼后的艾迪生腹肌一般不靠谱。
中国人终于拥有自己的邪典片了!
开心麻花的喜剧电影越来越有市场,而且跟某些圈钱尬喜的电影不一样,它有一个底线在,它完整地讲述了一个故事,即使设定没有新意但是细节在,做为一个只为博君一笑的商业喜剧电影是合格的。
土鳖钢铁直男审美
尬且俗,既然一如既往的把雄性娘化标签化的嘲笑,那应该一如既往可以保持对这类直男癌标签化的厌恶。
搞笑,非常好看
各种类型元素的一次大杂糅,互换身体的设定显然已经玩不出任何新花样,俩主角铁t和娘o的cp配对多少有些建立在丑化某类人群的基础上所带来的强行搞笑,作为舞台剧改编而言剧作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也只能勉强靠夸张的表演和零星的段子来获取观众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了。(47)
没有生硬的堆砌网络段子,没有尴尬的零演技小花鲜肉,没有像群英会一样请大牌演员客串......也许开心麻花没有做的特别优秀,但是犯的错误比同行少,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吧。长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835503/
幸好不是在电影院看的,不然我没形象的笑声掩藏不了,影片挺搞笑的,可能是我知道的梗不多,所以有些梗我完全能get,不过影片不够感人,故事不够动人,完全是笑过就完了,用的是男女魂穿的老梗,而且上山学艺那点太扯了,而后面的故事明显后续不足,无法呈现一部感人至深又笑点连连的片
2019年看过的电影。去年没有及时标记,2020年七夕又看了一遍。马丽-艾伦是互换身份题材电影中表演的演技最稳的一对。笑点就是男女呼唤身份之后的性别反差吧。最后还有MMA元素在其中。电影里的是娱乐格斗,不是真的擂台赛。
男女换身本就是个相当陈旧的题材,笑点也不高明,除了马丽的表演有一些细节,沈腾有自带的喜感外,全程尴尬。
虽然这部电影还是有很多笑点,也可以一看。但是,个人认为还是不如夏洛特烦恼,这部真是是笑到肚子疼,而且还挺有感触的。
有点低幼
作为一部喜剧来说,它是成功的,坐在影院里,观众的笑声也一直没断过。而越是进行到后半段,越是在笑中掺杂了点悲的感觉,那种为了理想和气节,即时被现实打的鼻青脸肿也要坚持下去的悲壮,让人在笑过后总感觉有点透不过气,好在结尾给观众了一个好结局。总体不错,尽管某些地方略有低俗。
只有羞羞没有铁拳,人家《缝纫机》好歹还有流行歌和美女,这片的动作戏跟艾那谁的身板儿一样松弛。通篇都在打软色情擦边球,包袱既不塑造人物也不推动剧情,就是纯咯吱人,好玩的几个笑点都在预告片里了。只有三人喝粥一场还算有点戏味儿。
笑点很多,也有小人物的心酸,他俩晚上一起喝酒那段我居然看哭了。一开始看马丽职场精英的感觉还不太习惯,不过后来那个马丽回来了!她和艾伦演技都很好啊!最大感触,不管别人对你做过什么,决定以后怎么做的是你自己啊!别为自己不想站起来找借口了。感谢开心麻花团队多年的坚持!
大众刚需 符合一切之前的期待 一切剧作安排为了好笑 结果也就只有好笑了
从一开始就困扰我的问题,拳王的臀竟然一点都不翘!不应该!太不应该!前半段笑点更加集中,虽然俗套的交换身体,但还是挺好的,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