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虽然我没尝过,对它有一点好奇心,看到很多影片里吸它的人要戒时都是死去活来的,知道它的坏处大于好处,我就绝不会去碰的!
这部电影里的男主吸毒、贩毒后从监狱里放出来洗心革面、改邪归正,将戒毒进行到底并帮助兄弟们戒毒。
他是经过怎样的痛苦过程?
他是如何成功的呢?
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将带领我们大开眼界!
故事要从1974年的香港说起:男主华哥作为街头混混有两位得力助手:猫仔和喇叭,一个心细一个勇猛,那时的男人装扮以花衬衫为主,裤子全是大喇叭裤子,鞋子还是粗高跟呢!
头发很长像4个月没剪了!
他们的偶像是不是猫王啊!
警察哈雷更酷:带着超大的蛤蟆镜,一言不发就能吓死人!
瞧:男主贩毒场所经常遭到警察突击检查,搜不到货还要求被栽赃以完成警察局的指标任务。
警匪勾结时间长了,警察的贪心越来越黑!
男主的生意时常搞砸、亏损连连!
男主要养一大帮兄弟,还要养女朋友,日子越来越难熬了。
女朋友阿柔也劝他不要再吸毒、贩毒了,为了帮他戒毒阿柔去舞厅上班陪人跳舞,她如此辛苦赚来的钱根本不够开销,她是个刚烈的女人有些偏执:她没有选择去嫁个富人,而是做了顿丰盛的菜并放了老鼠药,等男主回来一起死!
可男主为了躲警察没回来,阿柔被兄弟救出活了下来。
男主在一次警察搜捕中被抓住,哈雷在关键之时放他一马,可在与别的警察厮打中没能躲过一劫,当警察要对男主下狠手之时,猫仔扑上前去用数刀将警察插伤,两人因此坐牢5年,在这期间阿柔伤心欲绝离开男主另嫁他人。
出狱后的男主在父亲的葬礼上也忍不住吸毒被家人唾骂,内疚不已、失魂落魄的他无依无靠流落街头,巧遇以前的兄弟,他已成功戒毒并扩招吸毒者到他办的戒毒所进行科学、专业、有效地戒毒。
他和喇叭去了几日后非常痛苦,在准备离开之时看见门口插着的百合花:这让男主想起当年追求阿柔时,是从别人开追悼会用下来的百合花,经过包装后变成一大捧漂亮的泡妞神器,外加偷来的黄金项链俘获了阿柔的芳心!
是的,有哪个女人不爱花呢?
项链带在头颈里天天看到能不喜欢吗?
况且阿柔对男主也是仁至义尽了,为了他都自杀过一次了!
想到这爱情的魔力让他回到戒毒所,男主凭借坚强的意志力和喇叭成功戒毒!
他们找到猫仔劝他戒毒并介绍他养老院的工作,在男主和喇叭的鼓励下,猫仔也成功戒毒了!
就这样曾经的毒贩变成了楷模,他帮助了一批又一批的吸毒者戒毒,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后,男主去了日本进行讲座,在那里他遇见了阿柔,这位男主唯一心里爱的女人,得知阿柔的丈夫在几年前因车祸去世后,他将珍藏的那个定情项链寄给了她,当年阿柔离开后兄弟们生活拮据,男主无奈把项链给了当铺,后来猫仔把它赎了回来,当阿柔得知猫仔得了肺癌晚期立即回来看他并照顾他。
看到这我会想起我哥哥高烧一周不退,被查出直肠癌中期,辗转两个医院复查、6个小时手术后,医生取出的囊肿竟有猪心那般大个,吓得我嫂子说不出一句话,我连忙对医生说:这么大太吓人了!
医生辛苦了!
谢谢啊!
好在哥哥年轻才四十多岁,经过化疗、修养、家人的悉心照顾,恢复蛮好!
面色也越来越好了!
我埋怨哥哥十年里为工作太拼了,双休日、节假日都在加班!
大家可要注意啊!
人到中年身体弱了,要劳逸结合、修身养性为主啊!
所以猫仔在大伙如同亲人般的照顾下情绪异常的安宁,疼痛时医生要给他打吗啡止痛他都不愿意,说:我已经戒了!
据我哥哥的病友形容:癌症晚期的痛是钻心钻骨的痛,一般人难以忍受,生不如死啊!
可猫仔忍着剧痛拒绝打吗啡不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更是拥护心中唯一大佬华哥的尊严,如果男主当时没有戒毒成功,那他一定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家人亲人嫌他、兄弟们避而远之、女友更不会回到他身边!
所以从影片中我们学到了:对于在生活中都有缺点和坏习惯的人来说,及时改邪归正,为时不晚啊!
故事通过男主角叙述倒回的手法,串连起整部影片。
说是四位男主角可能有些勉强,那就姑且称为四位男演员吧。
这四位男演员应该都算得上港产片中的佼佼者了吧。
光捧得金像奖的就有三位哟,虽然一位未能捧杯,但他在观众心中早就成为了无冕之王。
这四位男演员:刘青云、林家栋、张晋、古天乐。
看看这阵容,演技应该不是问题,只要编剧和导演过关,影片还是挺有看头的。
就是带着这份期许,走进了《毒诫》的故事。
以往涉毒题材的影片,故事重点都放在缉毒上,而这个故事却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将吸毒之人从泥潭中拯救出来,完成自我救赎回归社会,回归家庭的过程。
70年代的香港黑社会横行(打架斗殴、偷窃抢劫、吸毒贩毒、收放高利贷等等),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也有不少误入歧途的。
故事中的慈云山三兄弟也正是沉沦在这个时期的不良少年。
故事用平实的叙述,昏暗的光线、斑驳的老屋、腐烂不堪的病体向观众讲述着沉浸在毒品泥潭中的人们,如何的丧失自尊、如何的挣扎反抗、如何的走向死亡……影片男主角陈华从吸毒、贩毒、戒毒一步步走来,在他身上经历了家人的嫌弃、家父的离世、妻子的抛弃……一个连亲情、爱情都丧失殆尽的人,每日如同行尸走肉般苟活于世,从未曾渴望过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直到他看到曾经的毒友已经成功戒毒回归到正常人生活,才如醍醐灌顶般大彻大悟起来。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在经历了生理、心理双重考验后,如涅槃重生的陈华终于带着兄弟们成功戒毒。
换回了来之不易的正当职业、逐渐恢复的身体、家人的回归……曾经的慈云山三兄弟,每个人都如获重生,完成了人生的大逆转。
正当他努力规劝仍在贩毒的老友(古天乐饰)回归正途之际,老友就被黑帮仇杀给逼死了。
不过我始终认为这个梗安排的过于唐突,人物结局也过于仓促,明显没有给剧情加分,感觉有些累赘了。
当然了,编导们不过是想再次告诫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自我掌握的,只有自我救赎才是正道!
年龄大,经历过租碟看电影的年代,那时租VCD一张两元,DVD一张三元,碰上刚上映大热的电影老板会一张买上三、四张,并且让你最好看好就给送回去,不要影响他做生意。
在那个没有豆瓣、没有时光网的年代,又该怎样看是一部大热的好电影呢,无疑就是题材和演员,像这样一部电影,香港黑社会题材,老牌影星古天乐、刘青云,再加上新影帝林家栋和当红打星张晋,这样的大咖配置,老板的生意不要太好啊!!!
只可惜,这部电影真有点配不上这样的演员配置啊!
与同样是题材类似、主演都是刘青云的《O记三合会档案》相比要逊色不少,既没有勾起对过去的怀旧情怀、也没有黑社会题材常见的兄弟情、将一部这样的题材拍得如此平淡,也属难得啊!
不知道,现在看香港电影如此挑剔,是港片没落了,还是我们的观赏水平进步了呢,或许都有吧!
为什么会恶评如潮,我不明白,可能站在不同的角度你没有看到你想要的。
当我并没有把这部电影当做一部动作片,而是当做一部文艺片的时候,我忽然发现他不只是茅趸华的人生,是每个人的人生。
当哈雷出意外,猫仔也离他们而去,生活就这样把这些悲伤抛给了他们,无论你多么不舍,生活就是这样淡定从容的冷酷无情,他们能做的,或许是我们能做的,只有,继续走下去……请珍惜身边的一切,愿你爱的人一直都在
还记得以前经典的古惑仔系列 兄弟、友情、爱情还有亲情,既是他们的轻狂岁月也是我们的青春记忆。
但轻狂过后呢?
毒。
诫也是这么一段轻狂肆无忌惮堕落的岁月但更是一段诫的历程,茅趸华这个赫赫有名的“慈云山十三太保”之首,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令人感慨。
故事原型够传奇,但电影感觉没有足够展示出来。
2星给刘青云和古天乐,香港电影感觉全靠你们撑了 1星给原型茅趸华。
现在的电影,影评都比电影好看。
这是很早就有的说法了,只是一种调侃,或对电影现状的无奈。
事实上,抛开商业片不说,每次看完电影,我的确是会来看影评的,烂片就想看大家对电影吐槽,好片就想看看对电影的解析,而豆瓣的确是我看影评的唯一去处了。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认为它是一部好电影的,结果上来一看,评分4.8,大部分人吐槽想看毒战警匪片的,结果看了一场戒毒宣传片......真的是,可能大家因为片名和港片的原因,先入为主,给这部电影定了性,结果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因此认为这是一部烂片吧。
就和当年的功夫一样,许多人表示对周星驰的失望,但是现在已经没人说功夫不好看了,当然毒诫没有功夫那么高的水准,但也不至于这么低的评分。
我不是影评人,无法从专业的角度评级,只能凭借看完电影后自己的感官主观上来判断这部电影,如果让我打分的话,我感觉这部电影应该7.2分左右,不过看到这么低的评分,我也打个五星好评,提一提分。
你心里会有一个英雄梦吧。
也不能这么说,应该说是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梦。
十几岁的时候,身边那些小男生总喜欢组一个小团队。
一个大佬,几个马仔,就好像真的像电视里的古惑仔一样了,就好像真的可以快意江湖。
后来我们这群孩子长大了,回过头看着自己曾经无比向往的江湖,会怎么想呢。
有的放下铁棒,乖乖的走进课室,长大读书工作。
有的还是继续走在江湖上,真的进了什么帮派。
后来什么械斗,有的进了监狱,有的不幸早逝。
江湖是怎样的呢?
哪有光鲜啊,不过是一群不肯长大的人,游走在地狱的边缘。
我是一个人把《毒。
诫》看完的。
偌大的电影院,就真的只有我一个人。
因为这部电影真的太无聊了,真的太无聊了。
我本以为它会是像古惑仔那样的黑帮片,我本以为它会有场面壮阔的黑帮火拼。
最不济也会有几个枪战场景吧。
可是什么都没有。
原来它只是一个人物传记而已。
一个大佬的一生,是本片监制陈慎芝的故事。
这个70岁的老人,回忆起自己一生。
坎坷跌宕,走过地狱,也看过天堂。
最后不过是要一生去赎罪。
从前的黑帮片讲究的是威风。
一个黑帮大佬,英雄出少年。
年轻帅气,还有一个美貌的女朋友。
然后很多小弟跟在他身后,威风之及。
现在当年拍黑帮片的人都老去了。
于是山鸡哥看到新的大佬,落荒而逃。
于是陈浩南隐姓埋名,只愿当个普通百姓。
而当年的慈云山十三太保茅趸华变成了香港十佳青年,每天只想着如何拯救年轻人,每天在帮着他们戒毒。
年轻时,他们风光无限。
终于老去,只好用半生来赎罪。
小时候身边也总有那些不读书,早早就混社会的同学。
不明白他们是如何想的,大约也是家里没有管教。
他们不分对错,跟着所谓的大佬,或者自立什么门派,满城乱窜。
最后呢他们结局如何?
长大了,我离开了那座小村庄。
只是偶尔听闻那里的消息。
前些年,在一场街头械斗中死了几个人,那年他们16岁。
前两年有两个被抓去做了牢,说是很大的罪,也不知要关多少年。
去年无意联系上一位老同学,当年他也是所谓的大佬。
问起境况,没想到他竟然去参了军,还在服役。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大了,还是军队改变了他。
言语间已经没有当初的桀骜,更多的是谦逊和忏悔。
他说当年是真的没用,自以为很了不起,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屁孩。
不但毁了自己的,也害了别人。
聊到最后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实际上当年我也很讨厌他,一个每天只会打架结帮派收保护费的人,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印象。
如今他悔悟了,也在赎罪。
只是他能做的也只有如此了。
又有多少人有机会能像他一样悔悟呢。
他的兄弟猴子,前两年过世,因为吸毒。
他的弟弟小豪,因为贩毒被抓了。
他以前的女朋友,在三年前,他们所谓的帮派械斗中被砍到重伤,现在全家搬走了,他也没有再见到她。
他一个人走向地狱,实际上他不是一个人走向地狱。
先毁灭的会是他的亲人,他的爱人,他的朋友,最后才会是他。
“对不起。
”这是他最后说的话,也不知道他是说给谁听。
在写自己的故事的时候,陈慎芝给了自己一个好结局。
他让她回了头,他的爱人在他幡然悔悟后,再给了他一次机会。
这位老人看着过去,就像做了一场梦。
一场虚幻至极的梦。
他最后戒了毒,也改了错误,也变成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他终于变好了,只是她回不来了。
电影里茅趸华喝下了那杯有老鼠药的汤,没有犹豫。
这位老人最后用电影,写了一封情书。
我知道我一直欠你一顿饭。
我知道我们不能再来一次。
对不起,不能和你同生共死。
此生亏欠那么多,只能来生再还。
人生很短暂,就是几十年。
很多事情就只有一次,也只能是一次。
你说你年轻,可以肆意,总归是有机会后悔的。
可是伤害已成了伤害,是无法挽回的。
去地狱很容易,但想转身回头,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过好这一生吧,不容易的。
只是不要让自己后悔,至少不负如来不负卿。
等夕阳落下时候,应该要没有亏欠的说一句:再见。
为了古仔看。
古仔出场很惊艳 几个利落的落座拿烟动作显示了这个黑帮人物的精干强势。
和刘青云之间的友情铺垫不足 没有镜头交代就算了 居然刘青云的台词也是“其实我和他不是很熟”。
这是把平时两人对记者开玩笑的梗也放进来了吗 可是这样一说就更显不出友情了 搞得哈雷对陈华的友好完全是单方面无原因的 刘青云演技没话说 可我觉得真正吸毒上瘾的人应该像古仔在《门徒》里演得一样 可恶又卑劣 完全没人格 结果他在电影里都让女友出去卖了 却还一副憨厚的样子古仔后面去慈云山扫毒 帮弟弟找村长要地方开戒毒中心 还有和青云吃饭一段也不错 可台词剧情设计没有张力 我感觉是古仔不得不靠抽烟喝汽水吃面来填补苍白张晋大家夸的比较多 人物设计也就是暗恋大嫂和癌症比较讨巧 但表现得还不是非常好 这个剧本有关 暗恋大嫂着墨太少 得了癌症以后的台词又很水林家栋前段演得也不错 但从良以后就一般了 也许是他的气质长相和表演经验特别适合演混混 最大原因可能还是剧本导演 《一个好爸爸》里从良后的莫少聪林雪戏份也很少 但看着就没有这么违和 事实上原型李兆基后来是在黑帮电影里演老大 而不是给电视台当剧务 照实拍可能更好其实剧本导演也算是很认真了 但可能素材太多抓不住痛点 不够戏剧化又不够写实 还有可能因为原型人物还在而且担任监制 所以对自己有一定美化 国企银都以及商业化又不能拍得过于黑暗总之也许刘青云是因为《我要成名》拿了影帝欠了导演的情 也许刘青云挑剧本的眼光一般 也许是电影策划和剧本打磨的时间不够 也许是银都管得太多 太向主旋律靠拢 最后的成品不尽如人意
1,看片名像动作片,其实内容是故事片,类似传记片。
2,江一燕的出演令人惊艳。
但怎么看都像和张晋演的角色有些故事。
3,几个主角演技都不错。
4,支线剧情挺有意思。
陈华在自己地盘到处藏兵器。
陈华说服村长,在村里建戒毒村。
陈华说:英雄不许人间见白头。
5,剧情还是有点散。
可能是真人真事改编,发挥余地不多,但是导演和编剧显得偷懒了。
6,影片更突出了主角们的人事变迁和感情,对于戒毒表现不是很深刻。
7,古天乐的角色,存在感偏弱,没有多少作用。
8,退出江湖,才能为江湖人讲数。
谈及刘青云,形容词多到“词穷”。
影帝,演技派,好男人,港产片中流砥柱……无非职业与人品上的褒奖,隔了一圈大气层似的。
所以还是有人喜欢市民刘,随和亲切,烟火气盛。
而4月17日近距离接触,会觉得面前这位中年男人,世事泡过一轮,云淡风轻地,什么都可付诸一笑,什么都可用来一笑。
简直就是痛快!
而导演刘国昌,很多时候只是略带点羞涩的笑,有种很特别的可爱。
衬着所谓年纪,更是。
电影如何,无所谓了,特别是在几个月后,但反正,还有下一部的尝试可以期待。
愧对深情也是一种“毒” 你们第一次听到茅趸华(原名陈慎芝,化名陈华)这个名字是在什么情境之下?
刘青云:我当时在TVB,先认识了“高飞”基哥(李兆基),后来才慢慢听到茅趸华。
很早就知道有位十大杰青是吸过毒什么的,一直没机会见他。
十几年前我在拍戏,他来探其他人的班,我跟他聊过一会儿。
刘国昌:当年我在香港电台工作,拍很多年轻人吸毒的题材,他是顾问,因为当时他已经是戒毒专家,所以能提供很多资料给我们,由此认识他。
而且他认识很多人,能提供很多方便,帮你拍戏时拉关系。
很多时候拍戏都要找到他,所以跟他很熟。
他这次也提供很多意见?
刘国昌:那当然啦,有关他自己,他很紧张的(笑)。
电影有多少是真事?
生平经历改编了多少?
刘国昌:严格来说,电影里所有东西都是真的。
但是你要把人如此多姿多彩的一生浓缩到90分钟,你当然有很多东西要戏剧性处理。
哪些事迹触动你开拍《毒。
诫》?
刘国昌:因为这个人物经历那么多,从黑帮,到吸毒、戒毒,后来做了中间人,即帮黑白两道疏通一些问题。
我最感兴趣的是如何有这么大的转变。
《毒。
诫》最希望与其他相关电影表现出什么不同?
刘国昌:我的兴趣更多是在他的下半生。
但是写完剧本,大家始终对年轻人、黑帮特别有兴趣(笑),所以也会侧重他十三太保阶段的一些事迹。
《毒。
诫》中的句号是表示“毒”的经历结束了,要迈向“诫”的阶段,还是另有深意?
刘国昌:你解释得很好啊(笑)。
其实他一生不止是面对毒品的毒,还有他以黑社会身份做尽坏事的毒。
他当时欠了很多人,怎么去面对?
那电影的其中一个主题就是救赎,即在后半生怎么去面对之前做的事情。
怎么理解“以前是古惑仔,一直在堕落,现在开始觉醒,堕落让人痛苦,但觉醒对于我来说也挺辛苦”?
刘青云:陈华堕落时,我想他应该挺快乐,因为痛苦的是身边人。
当他醒觉时,没打针时,就会觉得很痛苦,因为对不起身边所有的人。
他无法面对,只好继续打针,继续堕落。
这个循环会越来越深。
当他戒毒后,身边人就很快乐,但他就很痛苦,他要面对自己做错的每一件事。
因为戒了毒,不代表我说句对不起就可以解决,有些人你没法再见回,做错的事也救不回,所以他醒过来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你觉得哈雷(古天乐饰)的意外,对陈华的心理产生了什么影响?
刘青云:陈华觉得,世界上有些东西是避不开的。
那个(因果)循环不是大家看到的那么小。
哈雷也跟他说过,但结果就这样被人砍死了。
黑帮世界就是这么醉生梦死,都跟你说了要小心,但是没办法小心。
所以我觉得他有些唏嘘,但他知道黑帮的世界就是这样。
三兄弟历经风雨,一同走向正道,但结局还是令人唏嘘,特别是猫仔(张晋饰),你们怎么看待这种宿命的悲剧感?
刘国昌:我觉得他们不是以悲剧心态去看这件事。
因为猫仔也说了一句,其实他是“赚回来了”。
他前半生经历了那么多坏的东西,但是下半生找回了一条路。
某种程度上,他觉得自己找到救赎,弥补回来了。
最关键是兄弟情,到最后,你除了自己之外,还能与身边人维持的这种亲情、友情,可能比任何东西都有意义。
与《五亿探长雷洛传》三部曲的时代相比,《毒。
诫》有什么不同?
刘国昌:有很大的变化。
以前的黑帮很讲情义,很讲规矩。
现在社会变迁,很多东西都不讲以前那一套,有点各自为政,都是看自己,不会看大(局)。
《毒。
诫》再现《童党》那些是非黑白未能分辨就误入歧途的少年,会有哪些不同的侧重?
刘国昌:《毒。
诫》不太侧重《童党》的阶段,虽然有讲十三太保,但还是侧重兄弟情。
开始时大家成群结党,最后虽有不同发展,但始终维系着兄弟情。
不讲“童党”如何形成,反而着重情面上的东西。
最触动你的是哪一部分?
刘国昌:我觉得还是兄弟情,尤其是这三人很有火花。
刘青云:我也很同意,就是情。
除了兄弟情,还有与江一燕的情,就是陈华欠大家的太多了,有些东西你是还不了的。
我看到陈华的手足到现在还把他当大哥,就是情很深。
刘国昌:他是很照顾他们的。
陈华与其他古惑仔最大的差别就是这点。
刘青云:陈华不是古惑仔,郑伊健(《古惑仔》系列)才是(笑)。
拍好电影也是一种“诫” 据说十年前你就表示过想演吸毒又戒毒、人生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物?
刘青云:其实就是陈慎芝咯(笑)。
很多年前知道他的事情后,一直希望去演他,不过我不知道他是否愿意别人去演。
直到两年前,刘国昌导演跟我谈起这个项目,我说好啊,拍吧。
如果不是碰到刘导,再过两年我不会再拍。
因为我觉得早十年可能适合点,现在再演,要考虑。
因为这次年纪跨度很大?
刘青云:是啊,这是很大的问题。
所以如果在这个期间,不是有这个机会拍,我是不会再去拍他的。
当时你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刘青云:毒品这方面,我真是没什么认识,要靠他们告诉我。
毒品这几年变得很快,以前是吸白粉,打针,不是这个generation的东西。
很多我都不是很知道,要他们慢慢跟我讲解。
50岁才开始“学吸毒”(笑)。
里面也有打针场面,是导演为你设计的?
刘国昌:我们的监制(陈慎芝)是专家来的(笑)。
猫仔说自己有肺癌那段,你把陈华的悲恸与震惊用一种很慌乱无力的感觉表现出来,继而喇叭(林家栋饰)又来报喜,两种强烈情感冲击的心理状态,表演上怎么拿捏?
刘青云:我跟剧本去演而已,剧本这样写,我就这样咯(笑)。
演出是整体的,拍戏关系很重要,张晋演得很好,他真的很适合做猫仔,(刘国昌:对啊,出奇地。
)那他就是一个那样的人,家栋也是。
大家走过来,你觉得这个是这个,那个是那个,这件事就会发生了。
如果演戏时你觉得,这个人都不知道是干嘛的,那你就死了(笑)。
就是大家那个电波很相似,所以,我相信我们三个人那天在球场,做哪一场戏都可以。
刘国昌:他们对角色认同后,其实就建立了关系,就有了化学作用在。
那六七十年代的复古造型对演戏有没有帮助?
刘青云:(笑)其实我真的从来没穿过这些衣服,除了拍戏。
会有帮助的,但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
观众可能认为,穿了六十年代的衣服,大家会投入六十年代,但其实是不会的。
哇,你看那家伙,高跟鞋(笑)!
大家看到的第一反应就是好笑而已。
服装设计上有什么参考?
刘国昌:其实不难。
六七十年代的装扮很有特色,你很容易就抓到那个形象的设计,我们的形象设计师下了很多功夫。
九龙城寨的效果也很出众,能很真实地呈现那里的底层味与阴森感。
刘国昌:城寨在电影中基本上也是一个角色,严格来说,是电影的其中一个主题。
片名可以改为《城寨出来者》,就是说他们作为十三太保在城寨里混,然后三个人通过不同的路线走出城寨,找回他们真正的人生意义。
特效上的难点在哪里?
刘国昌:香港毕竟变迁得太多,我们尽量找实景,部分实景仍然会有六七十年代的味道,但背景里,远处楼上那些空调已经全部不同了。
虽然有很多后期的东西要抹掉或加工,但城寨是搭起来的实景。
刘青云:这一代变得好厉害,整个九龙城都不同了。
我自己是没去过城寨的。
怎么敢进去啊?
刘国昌:我们也是因为拍戏才有机会进去(笑),平时是不会的。
所以这就要有陈华来帮(笑),不是他带着,我们进去感觉很不安全。
“烂仔架”通常是没有章法的,在动作设计上要怎么处理?
刘国昌:全是武指(处理),跟他讲了方向,就是我们要有拳脚的东西,陈华只有三招,就要还原他这三招(笑)。
这次动作戏有没什么难度?
刘青云:都OK。
但就像导演所说,打这些“烂仔架”是比较困难的,又不要有招式,又希望打出来好看点,拿中间的平衡不容易。
打架时临阵磨刀那一段很有喜剧效果,当时是怎么想到的?
刘国昌:那是真事来的(笑)。
刘青云:把这些刀收起来,笨手笨脚的,其实现实生活是有的(笑),这都是他们当年做黑帮的亲身经验。
还会继续挑战动作片吗?
刘青云:我现在在拍一部科幻动作片(《明日战纪》),打到抽筋(笑)。
有亲身打,也有特效打,因为很科幻,有许多CG、特效,很多我没怎么见过的东西。
我都没怎么见过,你想想多厉害(笑)。
但不会那么快上映,后期工作差不多有一两年。
这部电影也是跟古仔合作的,你们已经合作了很多次。
刘青云:其实我与古仔不是很熟的,大家总是以为我们很熟。
真是的,我们只是拍戏而已(笑),拍戏也很少说话的。
我们平时也不会见面,我不会约他上街的,又不熟,出去干嘛?
有位黑漆漆的人在(笑)。
你说过把他们四位大忙人凑一起很艰难,是怎么找到这四位好演员来参演呢?
刘国昌:有银都机构(笑)。
角色和剧本很关键,大家都希望拍一部有点分量的港片。
继《我要成名》后,二位再度合作,有什么新火花或新期待吗?
刘青云:上次很文艺片,也很好玩,有时候觉得挺离谱的(笑)。
我觉得这次是与导演的另一个尝试。
黑帮电影拍过很多次,我们再拍,是因为很长时间没这种电影,而且能有一个更真实的角度,即不是英雄,而是一路走一路找刀那种。
刘国昌:是好玩的(笑)。
那是与电影有关,带有一点轻喜剧的。
这次会是比较写实的,会讲男人、讲兄弟、讲黑帮。
题材很不同,就试一下。
这次确实很多男人戏,女性角色主要由江一燕承担。
互扇耳光的戏份辛不辛苦?
刘青云:辛苦啊。
我跟你说,我怕啊,我真的怕(笑)。
她打我我不怕,我怕我打她那一下。
一个毒贩毒瘾起来,为了拿钱去买毒品,什么都做得出,那要去打她,是一定会动手的,但我的手板那么大,她的脸那么小(笑)。
我跟她说,江一燕我真的会打你一巴哦(扮冷漠脸),我真的会打你(扮冷漠脸),不是,我真的正式会打你一巴掌(扮冷漠脸)。
就是她的反应告诉我,你打我啊,你打我以后就不跟你拍戏,你有种就打我啊(笑)。
你们已经是第三次演情侣档了吧?
刘青云:其实不是完整的情侣档。
第一次(《消失的子弹》)罗志良导演找她来演,这个角色很难做的,而且篇幅小,导演早就找她聊,我们一场戏就拍了一天,因为要排很多次。
其实对她很不公平,就一场戏,没头没尾的。
拍第二部(《消失的凶手》)时就把故事发展下去。
之前有缘无分,这次圆了起来。
这是事实来的吧?
刘国昌:陈华怎么会只有一个女人呢(笑)?
我们是把几个女人的身份糅合成一个,但他曾经对她不起,逼她为娼,后来分了手,再重遇,这条线是真的。
分手再重逢之间也有15年了。
刘青云:所以真的可以拍50集(笑)。
(原载于《看电影》杂志,摄影许舒婷)
刘国昌这么大一盘棋,就只为戒毒教育????exo me??????
香港电影,再见
人物传记,伴随着年代变迁,从年少轻狂的古惑仔到堕落无望的滥毒仔到戒毒所的隐形大哥到终于找回爱情的江湖再见。刘青云不用说,江一燕演的也不错。前面的情节,节奏都还成,结尾部分太拖拉,时间线也有点乱,一会XX年,一会XX岁……刚不到4星吧
把老大的一生拍成农村企业家的感觉,哈哈哈
行云流水的叙事,不需要任何特效,平凡的人生才是真。
属于那种不好也不坏略流水账的电影
可能只有吸过毒品,还有戒过的人才像我一样哭着看完吧。
比《慈云山十三太保》差太多了,虽然一发现是关于陈慎芝的故事就知道后半段会比较鸡汤,但最起码前半段要给力点吧,本片前半段也没有表现出十三太保有多牛逼,反而直接表明他们只不过是三个鼠辈,前后情节的反差不够大,所以看着比较平淡。古天乐的角色也很莫名其妙。表演方面张晋是比较让我意外的,而其他人都比较一般,连造型都不是很成功,当年巫启贤版陈华演得超级棒的,陈豪,万绮雯也都有精彩表演,在两部电影都是流水账剧情的情况下,《慈云山十三太保》娱乐性和感染力更强。
40/100 想拍成“美国往事”,结果除了批判官匪勾结外全部努力都失败了。就像张晋本来是要演一个癌症病人,结果演成了裘千尺。
还可以吧,怎么评分这么低,跟比利林恩战场中事一样的类型评价一样的惨,hhhh
好不好看,喜欢不喜欢,果然还是要自己看了才知道,我只能说我很喜欢,也很有感触
第一遍看,我打了6分,我觉得是衔接让人觉得不舒服,演技也没有炸裂的片段。第二次看,我打8分,因为我觉得这部影片的确可以用来给那些需要戒毒的人看,其他扫毒题材的电影我也看了很多,但没有这部切中毒品的危害。最后我打10分,更多的是来拉分数的,这片不可能到4.9分吧?
兄弟情只在首尾,很有感染力,像开头的茅坑烧蛋,结尾的边打架边磨刀,可是过程中大面积缺失,并且与戒毒主题看似一脉实则割裂,要拧成一股需在整个叙事中形成编织。另,看到那么多实力派老面孔是种惊喜。
每一个人的发型都太难看,丑爆了,丑到没法看的程度,好的一方面是熟面孔好多
我觉得很走心的一部电影,结尾时:人在做天在看!真希望所有人都能记在心里!
好久没看过这么难看的港片了。
7.0 节奏叙事都很乱
適合拍成電視劇
所以,这是个大牌云集的戒毒宣传片咯?
2017/05/12tvb 明星班底,明明是戒毒宣传片可是在毒的切入点跟角度明显很片面仅存是朦胧飘忽晃晃晃的吸毒场景,蹭杂太多是古惑仔的情义和老掉牙的爱情故事。诸如戒毒的辛酸、重投社会的踌躇、劝诫的苦路却没引申。ps.感觉出狱后周围做架俩黑白通吃真并不像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