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老虎。
想想也不对,恐怕没有人敢蹭大陆反腐的热度挂羊头卖狗肉。
昨天晚上还想了半天,今天上豆瓣一搜索原来后续还有——黑幕和内幕——跟无间道一样是三部曲。
可怜昨天晚上还在想怎么能拍成五部曲,三部曲的话大老虎在第二部应该就能浮出水面了。
根据目前来看,大老虎只能是廉政公署的最高长官或海关的最高长官啦。
看了这么多年的港片廉政公署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印象中廉政公署随便出一个小喽啰就能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最高长官应该是寒战中梁家辉和郭富城争处长吧。
四星半奇怪,为什么平均分会这么低呢很跌宕起伏啊,层层剥茧,最后一刻才是谜底为把这么复杂的故事演绎好,中间该略的地方豪不吝惜大刀阔斧,除了最后5分钟有点删节太多影响理解之外,真是剪裁很出色!!
另一个很出色的点是很有余韵,无缝加入的感情戏、友情戏都很不错。
第三个是配乐不错,几处心跳声很好。
情节有一点没看明白,就是为什么要交代杜永强病危的事情。
除情节外,演技也都很好。
真是好片。
#电光幻影# 《廉政风云》,精彩,尽在粤语版。
《廉政风云》的优秀感,我觉得还是很强烈的,然而口碑评分都不让人满意。
随便翻了几篇电影的评论和解析,感觉多数人不是没看懂就是没投入的理解到这部电影,可是细节里也不知道到底是差在了什么地方。
我自己选择的粤语原版来看的。
于是我有一种猜测,是关于文化和思维的不同。
港版的影片有好几部电影都存在类似的问题,不一定非要警匪片,比如《幸运是我》,惠英红主演的。
这类影片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算用粤语原版看下去也依旧会觉得有很多细节是需要去消化和感受的,但是这个理由,是在粤语环境下,以及港式的某种思维和态度里所必然的。
于是换成国语,讲述下来,其实思维感觉有一点不成立。
香港的西方文化的深邃其实影响很深刻,这就好像很多事情,可能有一方会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做的,无论对错都不需要开启的,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是自然而然要做的和必然会选择的。
这样的论调是从基础思维上一开始就比拼的,所以根本没有办法用电影的好坏和失望还是希望来作为结束的。
在影片《廉政风云》中,张家辉的角色和刘青云的角色身上都有着深刻的港人思维印记,甚至是西方思维印记,而这种印记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思维里是有一点不可思议的,所以在剧中的一个转化也让人很难以理解其中的各种缘由。
其实简单说来,就是认真的记住一点,张家辉的角色所扮演的人物,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
这并不是一个反复改变自己出庭决定的人,也并不是一个真正受害者的身份,甚至没有弱的任何一点痕迹,所有的一切都是伪装,而并不是针对这件事情,这个案子,针对刘青云和以往小伙伴们的伪装,而是他在自己的骨子里已经坚韧的执行和催眠一般坚持了一生了。
我表达能力和解析能力较差,无法形容,一定有电影解析可以说得非常清楚。
我个人觉得,《廉政风云》是设计的很了不起的一部电影,心思缜密的地方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但是有太多都不是浮在表面的故事,所有浮在表面的内容下面都隐藏了一道暗线,这道暗线的善恶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自由,而是一言难尽的。
如此用尽心思的设计,绝不是一个张家辉不可理喻的行为所可以解释的。
另外,电影的几位主演都发挥稳定,除了刘青云的角色略有点神经质的歇斯底里之外,基本没有毛病。
也许是因为极度歇斯底里的外向和实际内心柔软的刘青云,极度平静稳定却内心暗涌惊人的张家辉,他们的互相影响和对调性,让人不能轻易接受,但其实设计的蛮高级的。
电影是好电影,有时候需要一种懂,去会心感受。
作者:小佛搞特
《廉政风云》心疼刘青云和渣渣辉。
神秘的证人、偏执的探员、凌乱的人物关系网和隐隐约约的幕后大BOSS,一切才刚刚开始。
廉政三部曲的第一部,一般作为系列电影的第一部,铺垫剧情和人设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但这无疑会影响作品在独立性方面的节奏,而《廉政风云》在这点上做的还真不错。
电影的前半段质量还是挺高的,从几处小细节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在镜头的运用和氛围的营造上也是很出色的。
问题出在电影的后半段,前面设了一个足够大的局,但在最后反转的太快,结尾收的太潦草。
还有男、女主角的夫妻关系对剧情完全没有任何推进作用。
本来在这个满眼都是合家欢电影的春节档,对这部港产片还有挺有期待的,看阵容怎么都觉得不能太差,但这次真的很失望。
导演真是挖了好多坑儿,看看后两部怎么填吧。
4分。
Ps:心疼兢兢业业的刘青云和渣渣辉没遇上高水准剧本,感叹港片的没落。
跟朋友说独自去刷《廉政风云》,朋友都在说“听说拍得很烂”。
从影院走出来,确实在疑惑这都啥玩意。
闲着无聊,在脑内补全了一遍,突然发现,其实不是烂,只是不够爽。
按照惯例,应当是刘青云大义灭亲,把张家辉的行为揭露出来,打了大老虎,平步青云。
老土点的,就是张家辉发誓出来后要把刘青云弄死;没那么老土的,就是张家辉理解刘青云的选择,但刘青云一辈子的生活在自责和内疚当中。
可以,这很廉政(手动熊猫头)。
但问题是,刘青云一门心思为了破案结果被迫辞职、张家辉最后还是死了却因为被女儿推到泳池心率不正死掉的。
相信看到这里,很多观众还是一头雾水。
前面铺开得那么大竟然草草收尾,还收得那么莫名其妙,感情麦兆辉庄文强是江郎才尽。
《无间道》之后,麦庄二人是真的成了“金漆招牌”,哪怕中间出过些幺蛾子观众对二人的期望还是很高。
但最近这几年,片名雷同不说(不限于麦庄),演员也很雷同,基本上就是刘青云张家辉古天乐随机组合,审美疲劳不说,串戏也是在所难免。
在这种情况下,《廉政风云》有着先天不足。
那后天不足是什么呢?
就是故事解密儿戏,剧情节奏成迷。
一开始,张家辉临阵逃脱、被告也不知去向、刘青云只有一个星期来打大老虎。
电影中还有倒计时显示刘青云可以用的时间越来越少。
这时候剧情其实挺揪人心的,让人好想快点知道事件的真相,大老虎究竟是谁?
张家辉究竟是敌是友,刘青云林嘉欣会如何找到答案。
但是进度条已经过去一大半,还是没有头绪,大老虎反而出现了,并且不断杀人灭口。
在这个关节点刘青云因为违反职业操守而辞职,被告人突然跑出来,把真相一股脑说出来。
wth,我裤子都脱了你竟然就给我看这些?
看惯了和反派斗智斗勇的人真的很难接受这种突如其来的自爆。
张家辉决定站出来面对大老虎,观众准备看双方博弈的时候,你就把所有东西都抖出来了?
前面的剧情故弄玄虚得那么好就为了让你爆料爆个爽?
这样看的话,这片子确实烂得不行。
但麦庄想呈现给观众的似乎也不是智斗反派的痛快,而是想说明一件事---你凝望深渊,深渊也凝望着你。
在开会的时候,文仔(就是那个死宅般的胖子)已经吐槽过,有好多案子是没有被破的,当时还被刘青云反呛了一下,场内是发出了笑声。
但到了最后,才发现这已经是个伏笔,暗示这案子也是跟那堆案子一样,没有结果。
不其然,这案子被撤销了,撤案的原因,就是因为刘青云对案件的执着。
他擅自安排张家辉做卧底,本来就违反了职业操守。
方中信也说了,破案的成就感是很诱人的,刘青云对破案的执着,本来就是贪念,做廉署的,要whiter than white。
所以他劝辞了刘青云,他知道刘青云已经被某种贪念控制住了。
对的,刘青云无疑是正义的一方,他也是为了打大老虎,才会做这么多事。
但为了破案而不择手段,这是大忌,而且是廉政公署的大忌,作为打击贪污腐败的廉署的人,自己也被贪念所控制,日后还如何确保自身的清廉?
贪欲是无穷尽的,一旦开了头,无论你当初的目标是什么,都会一直膨胀下去。
它就像一个深渊,当你凝望它,它也注释着你,并时刻引诱你跳下去。
所以方中信的劝辞,算是把刘青云在深渊的边缘拉了回来,但代价就是让一头大老虎逍遥法外。
但大老虎真的逍遥法外了吗?
烟草公司的老板钱是拿不回来了,其他知情人一个接一个地死于非命,作为幕后黑手的张家辉逃过了杀人灭口,也逃不过天的法眼。
那老板的结局呢,留待观众去思考吧,反正还是那句话---你凝望深渊,深渊也凝望着你。
因为时间关系,电影开始自发强行结尾。
整个事件的策划人渣渣辉给自己找了死亡替身,又故意引导廉政公署认为妻女也不在人世,一家人隐身于早年购置的房产开始换身份的新生活。
谁知道假话成真,他因为意外真的死掉了。
这样的结局是在说明惩恶扬善?
还是暗讽想得多的人也并没有什么好活?
渣渣辉作为全片戏眼,他应该是这样的心理动态才可以撑起全片:作为高等会计师,一直记得小时候给自己治病的医院,想要做慈善。
但在百科全书派霍尔巴赫男爵提出的人类会“自我保存”的本性作祟之下,他不想花自己一年百万千万薪水,这些钱是要留给自己的小家的。
他希望化身为罗宾汉,来一手移花接木、乾坤大挪移,以他人之财解澳洲某医院之渴,得以还了自己从小就要报答医院的心思。
同时,学生时代想要考香港廉政公署,未果,但正义感还在,烧杀掠抢的事情自己不愿意做,正好对准那些不要脸的财阀,让他们剥削工人阶级,让他们恬不知耻地贿赂,我就罗宾汉在他们身上!
取之于奸人,用之于良民。
但即便专业素质极其过硬,做账能力属于顶级水平,从财阀兜里掏出几十亿也不是闹着玩的,怎么能拔刀不见血?
既花了别人的钱又还了自己的愿?
设个局吧。
这么复杂的人物心理,哪个电影能拍出来?
也没人愿意拍这样一个损人利己、投机取巧、藏污纳垢、做派不干净不道义、不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人。
这样的人不值得被弘扬,不值得拍电影立传。
《廉政风云》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双男主弱化了渣渣辉的个人心理独大,让整部电影的节奏、脉络极其混乱,每个人物都是如此单薄,他们就像无头苍蝇一样,走着他人无法看懂的行动轨迹。
因为没有了武装力量,生死存亡的窒息感只好通过悬疑来营造,但导演仅仅能凭借着单一的镜头语言给出,是完全脱离于剧情的,确实过于肤浅。
几个最说不通的问题:1.渣渣辉经济犯罪把一部分钱捐给了医院,大部分钱留给自己,所以还是人之恶多过人之善,他的目的还是为自己敛财,实现终身财富自由。
这样就凸显捐款只是次要,是烟雾弹,那拍他学生时去考廉政公署形成的正义感是为了点什么呢?
2.主次实在太模糊,渣渣辉兜了这么一大圈,到底为了什么?
捐款?
还愿?
实现世外桃源?
导演心中一模糊,电影根本没法看。
3.刘青云并没有第一时间认出那两位陪衬的儿时医院朋友,他们在整个事件中是干嘛的?
其中一位还替渣渣辉就义,为什么?
渣渣辉穿着滑雪服上山时,刘青云还在电话里喊,“那个谁生病了就要死了,你知道不知道呀!
”不出2分钟,那个谁就自愿为渣渣辉死去了,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现在来看,他们出现的最大意义就是让林嘉欣在澳大利亚的部分行动有了一些悬疑感,和剧情无关。
就为了捐款了事?
无病呻吟。
4.刘青云和渣渣辉的关系不错,林嘉欣作为刘青云的太太,渣渣辉完全没见过,也可以说得通,但是他知道两人关系之后,和不知道有什么变化吗?
有什么信息是必须通过刘青云太太才能传递的吗?
没有。
电影想要体现的应该是渣渣辉故意说漏刘青云让自己做卧底,林嘉欣知道这是破坏规矩,上报上级,于是渣渣辉光明正大地不用再回港出庭,案子不了了之。
但渣渣辉是怎么知道刘青云并没有报备自己的间谍身份从而犯错的呢?
这种我拍10%,剩下90%由观众自己去想象发挥,实在让人诟病。
5.上级说了,案子还有几天时间,我们尽好本分就可以了,不要太努力,他也没有挣扎就辞职了,让廉政公署的形象怎么高大起来呢?
这不就是一般事业单位的肌无力状态的再现吗?
方中信作为疑似“大老虎”的虎爪,若隐若现,半推半就,有什么演技都让人觉得腻腻歪歪。
6.让袁咏仪都很害怕的“大老虎”只是财阀大太子?
导演、编剧是不是对“大老虎”有什么误解呀?
问题越想越多,一切都过于牵强。
林嘉欣带着张家辉从医院出来时,突然一辆面包车停在他们面前,车上下来两个彪形大汉,一把就把林嘉欣推到一边,掳走了张家辉。
正当我纳闷好歹你也是个警察怎么这么容易就被干趴下了的时候,林嘉欣爬起来开车去追劫匪。
于是我原谅了导演,想着接下来应该有一段所有港片里都必备的公路追逐戏,总算有点精彩刺激的镜头时,林嘉欣直接抄了条停车场的近路,然后一个漂移刹车——就和劫匪的车撞上了。
于是刚刚有点意思的高潮戛然而止,那群彪形大汉们大概被撞的不省人事。
我一脸懵逼地看着瘦弱的林嘉欣没事一样,牵着张家辉一瘸一拐地走了。
——这就完了?
导演你不是在逗我吧?
我觉得用当时看这段剧情的感受来总结这部电影给人的整体感受再合适不过了:看完《廉政风云》,感觉就像是一场车祸。
情节缺乏逻辑和呼应是这部电影的第一大硬伤。
这从影片开头张家辉那么轻而易举地逃跑就体现了出来。
廉政公署的人就算是再饭桶也不至于这么无能。
刘青云让下属伪造了钟嘉玲签名的文件去诈她的律师,结果说了几句话就诈成了,都没把文件给别人看。
最让人诟病的就是结尾,先是张家辉老婆莫名其妙地干嘛要看老公的购物记录,完全多此一举的解释,然后就是花了那么大功夫成功伪造假死的张家辉(这也是影片唯一算得上悬疑的设定),就为了应证刘青云说的一句“他现在应该已经死了”的话,导演就安排他被女儿推下游泳池,然后心脏病发作淹死?
导演,你在拍的不是一部悬疑剧情片吗?
难道你这是想要告诉观众“生死无常”的大道理吗?
电影的第二大硬伤是对人物的塑造失败。
张家辉是唯一立起来的角色。
之前一直扮演着人畜无害的小白羊,并且还疯狂利用林嘉欣,最后才露出幕后黑手的真面目。
这样的反转虽然寡然无味,但至少还算是成功。
至于刘青云扮演的陈敬慈,其实是很有特色的。
他一心想要“抓大老虎”,影片也一直强调他已经陷入了查案的“贪念”。
这样的贪念要么最后吞噬自己,要么内心足够强大最终击破贪念。
电影里选择了后一种处理方式,但是处理得却不好。
因为观众并没有看到刘青云的转变,弄不明白为什么他一下子就放弃了自己的贪念,直接辞职了。
就算看完影片,或许可以用“他意识到张家辉正是盗取资金的那个人,而出于曾经的友谊,他决定放他一马,让他自生自灭去”,这样的逻辑来解释。
但观众还是会有疑问,那只“大老虎”不应该是集团背后的那个心狠手辣的少爷吗?
所以刘青云破除贪念的原因还是没有交代清楚,就像他和林嘉欣之间的感情戏一样:一开始是怎么破裂的?
最后又是怎么重归于好的?
这条线的设定真的是非常莫名其妙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电影才会让人看着感觉节奏缓慢,毫无起伏,刚有一点高潮,就退了下去。
就算演员演技再好,也救不了这剧情上的“车祸”。
注销了一个号把之前还算看的下去的影评搬一搬em说句实话,刨去结尾,影片结束前的半个小时一直以为会有下部。
前面伏笔略多,虽然结尾都多多少少圆回来,但还是有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
心疼渣渣辉(﹁"﹁),被女儿坑死的感觉就像是为死而死,之前有过一次心脏病发作结果现在还不带药==还有一个,青云在回忆小时候的事时在病房里有五个小朋友,除了叶杜渣渣辉和青云外还有一个(一直以为那个算是大boss),这也是我一直以为有下的原因。
大太子出现太太太太突然了,也被抓住地太太太太突然了,以及袁咏仪的出现就为提醒青云会死人…TVB这部电影阵容强大但编剧老麦有点不在线…个人认为分两部分拍把结局再改一改圆一圆,在高庆文死了以后的剧情还可以再往上走一走,安排一点转折以及查案线索内容,或许才比较符合大多数(像我一样)爱看TVB而不是正能量主旋律电影的观众。
青云说打大老虎那里真的很帅hhhhh超级棒!!
渣渣辉演的外表天真单纯但白切黑的角色好可爱hhhhhhhhhh我吹爆!
总结下来就是节奏问题,看下来略无聊开场前放了扫毒2的预告,期待😶😶(此处手动@老许)
电影《廉政风云》(2019)海报01 惨淡的金莲花奖戴着黑框眼镜的“恐怖片女王”林嘉欣,饰演谈判专家江雪儿,丝毫看不到谈判专家的专业与技巧。
除了追证人&理达贸易集团前财务总监许植尧(张家辉 饰)到澳洲悉尼、坐在病房门口座椅过夜并住到证人家里,难道真的只会美人计(实际也没有)?
影片选择2019年初的春节档上映,广告词“大年初一 打大老虎”,实际压根就没打到讳莫如深的幕后“大老虎”,不论是理达贸易集团行政总裁陈超群,还是年代投资,都不过是前台小弟。
这算蹭官方“打虎”反腐流量的欺诈宣传?
导演麦兆辉,凭借本片获得第11届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奖-最佳导演奖。
以本片的叙事混乱而言,只能说澳门电影节及金莲花奖的含金量太低,或者找不到人发奖。
02 风险比毒品低,利润比毒品高陈敬慈(刘青云 饰):“长官,我想你把事情说一说。
”钟嘉玲(袁咏仪 饰)“你们什么都查过了,我还有什么好说的?
”陈敬慈:“我想听你说一遍,你是怎样接受理达的贿赂?
”钟嘉玲:“陈超群提供投资建议,我只需要在指定的时间按他的建议入货就行了。
”陈敬慈:“就是经年代投资买卖的那些?
”钟嘉玲:(点头)。
陈敬慈:“那你要怎么做,才可以得到陈超群的建议?
”钟嘉玲:“提供海关的巡查时间表,但他怎么用我不知道。
”陈敬慈:“长官,放松点,你现在是证人,你不把事情说清楚,我帮不了你。
”钟嘉玲:“理达,做香烟代理贸易,代理不同牌子的香烟出口。
要出口,就一定要有进口地区的法定文件,他有了这份文件,理达就可以向香港的烟草公司购买不含税的香烟,但是这些香烟一定要出口,不可以在香港卖。
所有在香港卖的香烟,都要先在政府的税仓缴税,一包三十八块。
理达的香烟有没有出口,就要靠海关的不定期检查。
”陈敬慈:“那就是说,他们利用你提供的时间表,避过海关的检查,而没有把这些香烟运出口?
”钟嘉玲:(点头)。
陈敬慈:“那这些没有运出口的免税烟,会不会流入本地的黑市市场?
”钟嘉玲:“当然啦,外面那么多私烟在卖,你以为是哪来的?
现在一包烟卖57块,除税以后,烟草公司实际收19块,他们已经赚很多了。
陈超群拿着合法文件去烟草公司用10块拿货,转头在黑市市场卖30块,两倍的营利啊!
怎么会没有人想做?
比炒楼价还好啊!
”香港海关港口及海域指挥官钟嘉玲(袁咏仪 饰),因为给理达贸易集团进口烟草非法内销大开绿灯、收受贿赂,而被ICAC(廉政公署)调查。
前几天看新闻,香港立法会议员对记者说,香港烟草一直加税,但整体吸烟率并无下降,大家都转去买私烟了。
前一阵在深港口岸(入境深圳)免税店,看到红万(硬红万宝路)香烟一条405港币,印象中前几年300多港币。
但相比如今香港合法渠道(便利店等)平均100港币一包的香烟售价,免税店还是便宜的。
深港口岸免税店:硬红万宝路,405港币/条客观而言,港府以禁烟名义持续加税的做法,事实上利好私烟。
电影中,香港的香烟售价57港币(含烟草税38港币),私烟进价10港币、售价30港币。
以目前香港境内合法渠道香烟100港币/包(平均售价)为例,私烟50-60港币随便卖。
如今的港人北上消费潮,除了港人消费降级、餐饮服务差、15%服务费、部分大陆新移民居住深圳等因素外,粤港两地悬殊的烟草、燃油差价,估计也是推动力之一。
毕竟开放港车北上后,很多港车北上及返港前的第一件事便是加满油。
如今“风险比毒品低,利润比毒品高”的行业,除了网络诈骗,估计也只有烟草(私烟)了。
电影《孤注一掷》(2023)剧照获奖记录:第11届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奖 最佳导演奖 麦兆辉推荐指数:2.5星(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风清不扬”)
大年初一的排片里廉政风云在一众合家欢贺岁电影里显得与众不同。
曾经炮制出无间道经典的麦兆辉再次出手,加持刘青云、张家辉、林嘉欣等一众演技大咖,借着打老虎的形势东风,来势汹汹。
结果证明,少了庄文强的麦兆辉似乎少了格局和灵气。
虎头蛇尾的故事和拖沓的节奏,影帝们一如既往的演技也无法拯救。
这可以理解为一个“无双”故事的反贪版。
可以看出导演野心很大,一开场便交代了包含证人张家辉、廉政公署刘青云、走私集团及其背后的大老虎等多条线索。
随着张家辉出逃、林嘉欣赴命寻其回国、刘青云远程指挥并同时深入其他被告,多条线索逐渐交织在一起,也从中生发出多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张家辉的立场与究竟是何?
其出逃是有意还是被动?
大老虎与廉署是否有关联?
故事到这里,还是立得住的,节奏也还是有序的。
但随后导演将紧凑的案情中加入了各种爱情和家庭戏码,似乎想通过多维度叙事丰富人物形象。
但可惜的是这些戏码并不切题,在推动剧情和解释人物动机上都不甚有用;而多线叙事后人物的增加让导演顾此失彼,节奏陷入拖沓和混乱,让观众陷入一种按下葫芦起了瓢的confusion中。
经过了80分钟略显沉闷和节奏混乱后,最最没想到的是,导演只用最后的十几分钟草草完成了人物的反转和“高潮”。
或许张家辉的反转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结果,但期间少了起承转合的解密过程,使这个结果吞下去有一种囫囵吞枣的生涩感,少了反转剧应有的那个“wow”moment。
而如果说前面沉闷的多线叙事是一种“草蛇灰线 伏笔千里”的处理方式,那这些伏笔却在结尾突然被粗暴的打了个结。
大老虎是如何锁定的?
廉政公署里的内鬼究竟是谁?
要么是粗暴的塞给你一个结果,要么是语焉不详,起码在字幕出现的一刻,荧幕前的我是一脸懵逼的。
这给我的感觉好像是一个导演报着特别大的野心,布局一个宏大的故事,但拍着拍着失去了底气和对故事的掌控,只好仓促给了个结尾,把所有为什么粗暴地塞给“且听下一部分解”。
港片的辉煌时刻仍停留在上世纪80 90年代,群星辈出各成一派,形成了包含警匪片、枪战片、喜剧片等在内的类型片体系,和成熟的商业电影制作工业。
现在大家都说“港片已死”,我没有那么悲观,但肉眼可见的是近年来除了“寒战”系列的小高潮以外,确已鲜见具有讨论价值的优秀港片。
演员的青黄不接是一个问题,如今活跃在荧幕上的仍是60 70年代的一票影帝们;但可能更重要的在于缺乏好的故事,和潜心讲故事的方法。
在曾经的辉煌年代,香港是不可取代的全球金融中心,是大陆仰望的购物天堂,而港片则是香港文化输出的重要工具。
不论是紧凑对抗的警匪片,还是无厘头的周氏喜剧,其本质都是通过深刻精准的观察来传递港人的社会状态和生存方式;但随着新经济格局的建立,香港回归,金融中心地位的没落,大陆力量的崛起,港人似乎陷入了一种“身份焦虑”,而这种焦虑也直接体现在了香港电影的创作中。
香港电影尝试通过“合拍片”的方式打开大陆市场,重振港片辉煌,却时常失手,出现水土不服。
而相反的,那些没那么大野心的小众港片,比如“桃姐“,比如“踏血寻梅”,比如“一念无明”,却通过对如今香港社会问题、市民生活的深切观察和细致思考,拍出了特色,获得了认同。
或许,香港电影人目前需要的,不是背着“重振港片”的包袱去谋划下一个无间道的大格局,而是潜下心去,以初学者的态度重新审视如今的香港社会,用好的结构、好的节奏去讲好一个真正的香港故事。
最后,表白男神张家辉,希望男神脱离烂片苦海,早日再接神级剧本吧,哈哈。
个人公众号:35mm小酒馆
长按我关注一下又不会怀孕的啦!
什么反腐片?明明是腐片啊!
尽管前戏紧凑迎来的是不咸不淡所谓反转的结尾,再有,张家辉最后泳池的死无限无厘头。但有刘张组合我就觉得看得值了。
不论是港片还是演员,看时脑子里就是飘着这句“廉颇老矣”!
这也太虎头蛇尾了吧
可能期望很低,看下来也没有那么差。但莫名其妙和毫无必要的情节还挺多的,而且国配版还是听不惯。
后期出了问题。不管是配乐、配音还是节奏的把控都很异常。总体来说就是没有平时看罪案剧或是大片时那种血脉偾张的感觉,没有明确的高潮、调不起来人的热情。看了半小时忍不住就睡着了。只能说基本合格吧。
GTS 前面节奏太慢,后面反转又显平淡,最“惊喜”的还是青云渣辉嫩回去了
不得不承认,麦哥近年来最认真的作品,虽然有点升级版《无间道》的感觉,确实有点高深莫测,四星鼓励一下吧。
电影的格调是有的,但是故事缺乏人性和情感。设计的情节是精致的,但是太冷冰冰了。看到卧底啥的,都有点疲惫了
儿时的一句玩笑话,还真当真了,最后主谋死亡方式有点……
后面反转太大,其余非常不错。尤其选角很好
居然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难怪虎头蛇尾的,给张家辉和刘青云再加一星
为什么许的朋友要替他死?!
精致烂。
“piece of shit”女主用来形容老公的话,可以用来形容这部电影。尬得不行的硬桥剧情,慢得不行的剧情节奏,还有重返二十岁的shit妆容,真的是让人昏昏欲睡还想骂它浪费时间。前面烘托得大老虎仿佛某个政界大佬,最后不过是被自己会计坑的烟草太子爷,林嘉欣被车撞没死,撞她的人死了…这都是些什么鬼!硬反转你以为惊喜观众?不会,没有好的理由就是一场闹剧。
喜欢ICAC的性冷淡风,比寒战之类的得我心,希望还有机会能睇后面的两幕咯,打点真的大老虎(虽然没什么可能…),比特币原来长这样,粤语版当然加一星,逆化妆笑了。
我是来看刘青云的,麦兆辉没让人失望
求许植尧女儿的心理阴影面积……开局设置了这么多问题,结果最后草草了事,典型的虎头蛇尾。
唯一记住的一句台词:“如果你对这个案子一意孤行,就说明你也犯了贪念”。#20190325
贱人自有天收是没错,但是编剧你们有计算过张家辉女儿的心理阴影面积吗?此外,像方中信这样的极品男星一直都上不了一线我也是非常不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