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在中国人口中一直是呸呸呸的事情,不可说,更不能够深究。
但是人们又对死亡这件事本身有着莫名的好奇,对自己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程,以及自己离开会不会如蝴蝶效应对这个世界带来丝毫影响有着好奇。
更直观的表达是,亲朋好友将如何面对自己的死亡,自己存在过是否真的有意义。
关于临终这件事,近年来最著名的电影作品当属200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入殓师》,心地善良的普通人小林阴差阳错成为入殓师,美好地对待每一位逝去者,亦给家人留下逝者最温柔最美好的记忆。
从某种角度上讲,日本对细节的注重使其成为细腻又令人震撼的一个民族。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NHK记录了这样这样一位女入殓师,她将在地震中严重受损的遗体修复到原态,使得无数的孩子能够再见父母最后一面,无数的丈夫再见妻子最后一面。
地震灾情过去后,她又一边回忆修复后的遗容一边描绘遗体最后的笑脸。
“我希望,家人都能记住逝者最后的笑脸。
”转移到美洲,当今美国影坛最成功的独立影人之一理查德•林克莱特2010年也将视线聚焦在殡葬工作人员,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了电影《伯尼》。
尽管与《入殓师》类型截然不同,但是殡葬人员对尊重的态度,却是一脉相承的。
“他真是个魔术师,他把每个人都打扮得很好看……他还会拿一小束白玫瑰放在你手里,大家到了他手里都那么美,只可惜你当时已经死了。
”尽管是一部犯罪剧情片,理查德•林克莱特还是将一名殡葬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发挥到最高。
在亨茨维尔小镇没有人会厌恶殡葬人员,相对大家都喜欢伯尼,以与他相处为傲。
然而在中国,《非诚勿扰2》中李香山给自己举办葬礼,在国人看来是异常前卫的,也是晦气的。
虽然得了绝症,但这样为自己筹划,总不是好事儿。
死亡从来都不是好事儿,能够冷静处之的都是神奇的人。
所以到2013年包贝尔主演的《临终囧事》通过囧事,集中展示出很多关注殡葬的黑现实问题。
一方面,殡葬馆建得再华丽,都是晦气之地,会闹鬼的地方;一方面,殡葬人员想要找个对象不容易,正常人谁会作殡葬人员“赚死人钱”,另一方面,正常的人谁会找个殡葬人员结婚。
这点其实在日本也同样,《入殓师》中小林的妻子曾极度反对他从事入殓师的工作。
大家都清楚殡葬工作者的重要性,但是心中依旧难免有芥蒂,不过随着时间这种芥蒂会渐渐消散。
就像包贝尔,在演员的专业性面前,什么殡葬人员都是小事情。
从《致青春》为逝者写传记的工作到《临终囧事》殡葬主持工作,被善意地调笑“专业殡葬20年”。
也希望随着大家对殡葬工作的正视,渐渐消除对逝者居处鬼怪围绕的恐惧,大概没有逝者希望被恶意联想成奇怪的东西。
文|苏筱兀。
东方人很喜欢借一些隽永如诗似水流年的作品来感怀生死,对逝者寄出一封封满含深情的家书,仅是近几年,《天水围》里住的孤单阿婆,做了一辈子女佣的《桃姐》,《飞越老人院》的老周,相约《我们天上见》的姥爷,畅游在《海洋天堂》的王心诚,他们都收到了这样家书。
现在,文隽监制并编剧,钱江汉导演的《临终囧事》又一次向逝者发出了生者的追思,情感依旧真挚,只是装入了一个准惊悚片的类型信封中,用惊吓、戏谑的方式,把一份浓情包装得几若阴森可怖,最后又像变脸一样在逝者已矣后,用一个灿烂的笑容,表达了生者如斯的感悟。
《临终囧事》很有几分想象力,由十年前的一场葬礼开始,棺材铺里长大的少年牛小波,无意中被帮村民破凶的舅舅李青松“误伤”中招,惹上恶运,被雷劈后失去了笑的能力,十年后,长大的牛小波母亲病逝,跟随舅舅来到城里的殡仪馆工作,从此了解了关于死亡的“内幕”,在特殊的环境中经历了亲情与爱情的生死别离,一段串惊悚、诡异和感动的殡葬师生涯后,引发了又一场感人至深的催泪结局。
“别说不要走,要说放心去。
”——影片的男一号是“老张”包贝尔饰演的青年牛小波,但詹瑞文出演的舅舅是他的师傅和导师,也是人生的智者和勇者,两个人都是又会搞怪又会演戏,在牛小波母亲离世的那场戏,舅舅用这句非常简洁的台词表达了面对逝者的心情。
对于亲人逝去这件事,每个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悲痛的挽留,就像冯淬帆饰演的老火化工,守着妻子的尸体多年来如同不可撤换的精神支柱,文咏珊饰演的白玉洁,在误以为男友车祸后才知道什么是珍惜当下,而舅舅则用生命中最后的半年时间,教会了牛小波怎样是真正的人生,如何找回笑容,用笑容去面对最后的离别。
这一场作为主线的舅舅情可谓是感人至深,饱满至极,同时也可以说影片的故事不仅于此,作为一部不一样的类型片,元素非常丰富,喜剧、惊悚、情感,一应俱全。
剧情也是架构完整,殡仪馆中四个主要员工之间互相依缠的人物关系,从化妆、处理尸体、火化、仪式等等各个角度展现的殡葬细节,利用停尸房、化妆间、卫生间、仓库等等各种空间制造的惊悚桥段,加上一段棺材铺的童年往事,各种利用迷信和民间传说制造的诡异气氛,显得非常有料,因为它不是像很多惊悚片那样只用视听效果冲击眼球,看到影片中段,观众可能明知道很多情景只是导演用来吓人的花招,还是会看得津津有味。
加上詹瑞文、冯淬帆的戏骨功力,文咏珊的青春魅力,刚刚致完青春又来致舅舅的“老张”包贝尔,一众明星齐心发力,才在这样一个在惊悚中充满乐趣的过程后用“终极一笑”爆发出催人泪下的效果。
电影《临终囧事》是一部和殡仪馆、死亡有关系的惊悚喜剧,由包贝尔、詹瑞文、文咏珊、莫小棋、景岗山和杨恭如等主演。
看这部电影时,总是不自然的想起了日本电影《入殓师》。
两部影片都和“死亡”有关系,都是在沉重的主题下讲述生与死、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及复杂情感的影片。
不同的是,《入殓师》让人们认识了解了这个特殊的职业,而《临终囧事》是通过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故事让外人置身于这个“身份”之中。
包贝尔演绎史上最特别殡仪师 作为80后新生代演员,包贝尔2010年就出演了电影《决战刹马镇》,在里面饰演“绿毛裤”,那时他还只是默默无闻的小角色。
其后的2011年,包贝尔很幸运的参演了电影《建党伟业》,并在里面饰演爱国学生“匡互生”。
而真正令人对他有映像的作品是2011年的《画壁》中的书童“后夏”和电视剧《宫锁珠帘》中的“苏培盛”,不俗的演技,为包贝尔之后的星途铺好了道路。
随着近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全国热映,包贝尔饰演的屌丝男张开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感动,虽然在片中饰演的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但是包贝尔的精彩演出深入人心,引发共鸣。
这次在《临终囧事》中包贝尔的饰演的牛小波,精彩程度丝毫不逊色于他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表演。
牛小波(包贝尔饰)出生在一个棺材世家,小时候因一场荒诞陆离的事故,令他永远失去“笑容”。
不曾想长大后错阴差阳错的进了殡仪馆工作,每天面对生离死别,见证了人生百态。
包贝尔对于这种小人物的演绎信手拈来,完整的契合了片中人物的生活。
对于感情的演绎,把握的很完美,不浮夸,很真实。
比如和文咏珊饰演的女化妆师若即若离的感情脉络,把握的恰如其分。
殡仪馆上演千奇百态与悲欢离合 电影《临终囧事》是一部惊悚喜剧,但是惊悚的部分恐怖氛围十足,而喜剧的部分则是笑过后,却带有些许的心酸。
《临终囧事》选择了殡仪馆题材,电影通过黑色幽默、惊悚悬疑的包装,讲述一个温情感人的故事。
影片前半部分是“牛小波”小时候的奇异经历,因为在葬礼说“撞邪”事件,令天真无邪的少年牛小波虽然捡回了一条命,却永远的失去了笑容。
这部分故事可以用“灵异”来形容,死不瞑目的老太太、怪异的撞邪失笑,令人无不感概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之后牛小波成年后,依旧不会笑,却阴差阳错的在殡仪馆工作,每天与死人打交道。
而周围的人和事都和这一沉重的主题有关系。
当殡仪师过程中,见证了亲人朋友之间的生离死别,尤其在这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平添几分恐怖气氛。
和《入殓师》不同,《临终囧事》更加“奇妙”,恐怖、无奈、悲情、感人和“笑”都融入其中。
影片和《桃姐》、《非诚勿扰2》、《海洋天堂》又不一样,同是和葬礼有关系,《临终囧事》却是通过旁观者的角度看人世间的生死离别和悲欢离合,真实平淡,却不失真情。
包贝尔、詹瑞文、冯淬帆、文咏珊、莫小棋、景岗山和杨恭如等老戏骨和新秀的奇妙组合,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比如詹瑞文和冯淬帆在影片中同样是殡仪馆工作人员,都有几分疯癫和神秘,完美的演绎,,塑造的人物生动感人。
影片可以说是惊悚片中最奇特的,喜剧片中最感人的。
我认为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恐怖中带点喜剧,喜剧中又穿插着恐怖,一张一合的节奏,一张一弛的剧情。
殡仪这在中国人的眼中不是特别光鲜的工作,剧中小波的舅舅,因为一时的愧疚,用一生来弥补,甚至无暇顾及自己的爱情生活,也许是因为世代传下的殡仪工作,哪怕最后得了癌症,也不愿去顾及治疗,一心为自己的唯一亲人将来的生活安排着。
看到结尾确实忍不住流泪了,也许是因为小波舅舅的离别,也许是因为殡仪馆工作的人逐渐离开小波。
时间流逝,万物苍生,没有什么是永恒的,生命如此短暂,当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珍惜现在。。。
是的,不可怕,你看了这部电影就能感受到。
影片最后牛小波沐浴在舅舅被风吹散的骨灰中的时候,那种释然也正是以一种留存。
就像日本的那部《入殓师》,《临终囧事》也把视角聚焦在了一个特殊行业群体,那就是殡仪师。
故事的主角牛小波出生在一个殡仪世家,戏剧化的是,一个阴差阳错的荒诞意外,让他变得不再会笑,这对他家族从事的行业来说无疑是个讽刺。
影片把这种带有讽刺性起因贯穿始终,并且在最后反转,把影片推向高潮,之前你所看到的惊悚雷人,戏谑,都突然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对死亡的思考。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关键看怎么看待亲人离去这件事,影片最后牛小波在舅舅李青松去世后变得会笑,也是导演对生死这件事情的看法的体现,与其随着亲人的离去陷入无尽的悲伤,不如笑着面对,把亲人活着时候的音容笑貌铭记在心。
国人对死亡这件事总是讳莫如深,避而不谈,或是敬而远之。
影片的视角比较直接,从一开始的出租车司机拉深夜女子去殡仪馆的网络冷笑话入手,又很直接的表现了小城镇办丧事的种种讲究与说法。
如果说现实中人们对死亡有种种忌讳,那这部影片恰恰做到了百无禁忌。
片中一些关于死亡的风俗习惯,还有导演大量使用的惊悚镜头,血腥画面,都让这部影片从“囧事”变“悚事”。
导演钱江汉是香港著名的恐怖片导演,代表作品有《有只僵屍暗恋你》、《爱斗大》等。
所以影片前半部分过多的惊悚场面会让人误会是恐怖片,从而也与亲情爆发的情感高潮点形成强烈反差。
可以说导演用了一个恐怖片的外壳包装了一个小清新的故事,只是这个过程让观众受了点他戏谑的小折磨。
不少死亡、黑暗、孤独、无助等氛围的营造配合音效让观众心跳过速,呼吸急促,最后突如其来的那惊悚刹那差点把人吓得从椅子上跳起来。
导演反复几次使用这种惊悚手法,然后又马上给出答案,告诉观众原来是虚惊一场,这些桥段貌似有些无聊,但最后影片中展现出舅舅李青松去世前录的DV又马上把观众从大骂导演无良的愤怒中拉回到亲人对亲人之间的大爱,这也是全片的高潮泪点所在,也是导演的良苦用心。
美中不足的是影片部分内容让人感觉有点散,风格手法也过于多变,开始包贝尔的独白很有台湾文艺电影的风格,所以当恐怖场景出现时就略显突兀。
为了母亲去世特地去找李家办丧事的肥瘦两兄弟一段戏,是片中为数不多的幽默桥段,颇具内地导演气质,很接地气。
总之这是一部惊吓过后让人觉得心酸,心酸之后又给人希望的电影。
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题材跟离别有关,还蕴含了许多死亡哲学。
热爱生活,珍惜当下,善待生命,学会去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让生命变得有意义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拥有一段有意义的生命旅程才对得起最后生命的消亡,从而也不必对死亡持恐惧和哀伤的态度了。
貌似有“囧”字的片名票房都会不错,《人在囧途》、《泰囧》打造出了中国囧态“三人组”,而电影《临终囧事》的囧可谓事关生死,一部不折不扣极具现实意义的影片。
“让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们永恒地美丽……”这是0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入殓师》中的一句台词。
而《临终囧事》将视角对准了被日常生活所遮蔽的“丧葬文化”,细致入微地展示了入殓师这一职业的日程生活。
在中国,从事丧葬的人都会被认为是一个比较丧气的职业,这一人群的内心世界和职业属性不如人熟知,普通大众总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们。
而在电影中,包贝尔饰演的牛小波是“帮助别人踏上旅途最后一程的人”,他用双手温暖逝者,帮他们安然上路,让他们有尊严地走进另一个世界。
该片,是国内首部关注丧葬文化的影片,是这一题材的先行者,真正的走入了“入殓师”的生活与工作。
电影《临终囧事》似乎是要为“入殓师”正名,电影全景式的展现了殡仪师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他们用最平常的故事感动着每一个人。
该片深层次的探讨了生死话题,虽然我们都未死过,但都很想知道自己死后将被如何处置。
在处理死亡命题的同时,电影描绘了一幅社会众生相,各种各样的家庭是如何面对亲人的离世,他们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悲欢离合。
《临终囧事》的社会命题极其宏大,它勾勒出的社会画卷生动而鲜活,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对死亡会有一种超然的认识,它告诉大家死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还记得《非诚勿扰2》中李香山给自己举办的生前葬礼吗?
《临终囧事》中也有这样一个情景,景岗山扮演的角色也得了绝症,为了看清楚自己死后公司的员工是咋样对待他?
他举办了生前葬礼,葬礼上让他见识了什么叫“人死如灯灭”“落井下石”,同时也让他收获了儿子收获了真爱。
这部影片定位是喜剧惊悚,内地惊悚片虽然不属于稀缺片种了,但惊悚喜剧还是显得独树一帜,但是能不能抓住观众眼球仍然是一大考验。
看过该片的感受就是惊悚起来让你汗毛横立,囧事喜剧起来让你开心一笑,包贝尔这位不会笑的“入殓师”制造的笑果毫不逊色王宝强,这可能是第一次见到包贝尔在大银幕上饰演男一号,他是一位出色的演员。
这是一部题材特殊很诚心的作品,影片用平视的视角去探讨对死亡的态度,故事很温情。
当你看过后,不自觉的会想如果我们自己死去会是什么样?
“入殓师”会怎样为我们送行?
任何职业都必须得到尊重,“入殓师”的职业跟其他职业一样,都是这个社会所不可或缺的一个行当,我们应该尊重为他人临终送行的人。
『临终囧事』一开始看,觉得这是一部很2很2的电影,可是,越往下看越是发现它越来越有深意,浓浓的人情味,让你感受到有一股暖流似的,而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难免会留下一些遗憾,其实拥有和失去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只看你懂不懂得珍惜……
『临终囧事』一开始看,觉得这是一部很2很2的电影,可是,越往下看越是发现它越来越有深意,浓浓的人情味,让你感受到有一股暖流似的,而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难免会留下一些遗憾,其实拥有和失去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只看你懂不懂得珍惜……
死亡是人类的终极命题。
人对死亡的抗拒源于对不可控的未知世界的恐惧。
就如同《非诚勿扰》中李香山所说的那样:“死亡就像走夜路,敲黑门,你不知道门后是五彩世界,还是万丈深渊。
”所以,当世人谈论起死亡的时候,心理多少带着伤感和不快。
个人认为,如何处理死亡问题,是电影最高的境界所在。
前些年大热的日本电影《入殓师》正是对这一命题的极好的把握。
它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疏导了淤积在人内心的纠结情绪。
国产影片《临终囧事》虽然无法超越《入殓师》,甚至连比肩的可能都没有,但是,却让我们看到编导在处理死亡命题上的努力。
从编剧角度来说,一部影片的出发点通常有三个:结构、情节、人物/人物关系。
如同《入殓师》,《临终囧事》也设置了一对亦父子亦师徒的人物关系——牛小波和他的舅舅,他们二人从事着世人所不太熟知的殡葬业。
牛小波有着《天下无贼》中傻根的影子——天真纯朴。
这一人物设置上的最大的亮点在于——不会笑。
这种生理上的特点与他所从事的殡葬业有着某种关联性,因为在送葬的时候是最不需要人笑的。
而影片也设置了一个温情的点:牛小波的舅舅去世前,最想看到自己的外甥笑着送自己离去。
于是,“牛小波的笑”成为了一个戏剧的钩子,拉动了人物的行动,也勾住了观众的情绪。
影片通过四个葬礼交织了人物不同的情感结构:第一个葬礼中的死者很爱喝酒,在灵堂里,他的家人都用喝酒、唱歌的形式送他踏上人生的最后一程;第二个葬礼的死者是老人院的老者,殡葬馆还在门口准备了救护车,为了避免参加葬礼的老年人悲伤过度,同时还在葬礼过程中发送食品,因为悲伤也是需要体力的;第三个葬礼是大老板为自己办的活人葬礼,因为他想知道身边的人对他是否真心;第四个葬礼是为火化工已经过世多年的老伴办的,火化工为了能天天看到自己心爱的人,一直将爱人放在冷冻库多年,最后他终于将爱人尸体火化,带着骨灰周游各地……虽然是一个灰色的题材,但是影片使用了两个包装的形式,一为惊悚,一为温情。
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胆小鬼,我从来就对惊悚题材格外抗拒,也会对柔弱的女性常常热衷于惊悚恐怖片而大为不解。
作为主要场景都在殡仪馆拍摄的影片来说,《临终囧事》还真有几场戏让我的肾上腺激素猛增,此处不表。
影片倒还偶有温情之处。
尤其是火化工和他去世的妻子的关系的一段,让我们看到一个执着于爱的老人那份弥足珍贵的情感。
牛小波的舅舅反复告诉牛小波,当送走一个亲人和朋友的时候,不要哭,因为如果逝者有灵的话,心里会太过牵挂,不知道该走还是该留。
这正如《入殓师》传达出的那样: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结,而是另一段生命的开始。
这样的死亡观念与宗教所期许给人们的如出一辙。
《临终囧事》有着成为一个好电影的创意,但是在具体表现上,某些戏份则过于刻意和煽情,尤其是人物喜欢跳出来说话,似乎是TVB中人物的灵魂附体。
好电影是藏起来,观影的快感来自于发现,而不是被向导的讲解所牵引。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临终囧事》需要冒一定的商业风险。
因为美国人的智商只有12岁,而中国人也没有进化到可以进电影院直视自己的终极问题的阶段,不然,脑残的《西雅图》、《分手合约》以及伪残酷的《致青春》也不会如此大受追捧。
片子开始,我以为又是些下三滥的片子,但看下去,却慢慢有了些感动。
故事结构稍嫌单薄和粗糙了点,如果,对生与死再诠释得深入些,或者会获得更高的评价。
临终囧事,其实哪只临终呢,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囧剧、荒诞剧。
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生,绝大多数人也不能决定自己的死。
而其间更多许许多多无法预知的意外。
想起不久前,有朋友说我脑子笨,做事拐来拐去最终都不知道做出了什么,他生怕我笨得不能理解他的话,于是在纸上画了一道直线,告诉我:聪明的人做事是这样的,直达目标。
然后又画了一道弯弯弯曲曲的弧线,首尾连着直线的两个端点,说:普通人做事有时会走点弯路,而你——他在纸上画了一团乱七八糟的杂乱线团。
我笑了,对他说:假如这线的两头代表着生命的开始和结束,那聪明的人出生就直接去送死了。
而我,虽然也会到达那终点,但沿途要看很多东西。
我是为了看东西而来的,不是为了送死而来的。
我们不能决定自己这突如其来的生命,但可以决定自己眼中的风景吧
虽然讲述的都是人的生前生后事,但与日本那始终流淌着温情又满是敬重的《入殓师》不同,这部号称中国版入殓师的《临终囧事》风格显然要纷杂的多,惊悚悬疑与黑色幽默混在一起,三分之一的惊悚,三分之一的搞笑,再加三分之一的催泪,将一个殡仪馆里几个不同年龄吃“死人饭”殡仪师的故事演绎成了一部全新的喜剧惊悚类型片。
日本的《入殓师》中的入殓师看起来也就是个小型家庭作坊的规模,还经常要上门服务,而中国的《临终囧事》则固定了地点,殡仪师们都在殡仪馆中上起了班,当然,他们需要时不时还得面对突发情况,半夜三更提着胆子加班工作。
很难得国内会有电影将镜头对准这样一个让中国人忌讳的职业。
记得前几年《入殓师》火的时候,有媒体也对中国的殡仪师做了不少的深度报道,使得这个看起来非常神秘的职业也能被更多的人了解。
因为中国人对死亡的恐惧以及灵魂的敬畏,要从事殡仪师这个必须要有过人的胆量与心理承受力,正常死亡还好,非正常死亡的状态却无奇不有。
要去平静的面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面对完死者还要面对活人,这是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像电影《临终囧事》中扮演舅舅的詹瑞文对包贝尔扮演的年轻殡仪师说的既不能哭,因为会让死者家属的心情更悲伤,当然更不能笑。
所以小时候被雷击中影响了面部神经不会笑的他反而成了做这个职业的最佳人选。
《临终囧事》的场景布置的十分“讲究”,应该是真的在阴森恐怖的殡仪馆内实景拍摄,影片的前半段有不少吓人的镜头,加之诡异的音乐让人看着头皮发麻背后发毛,产生一股惊悚的凉意。
影片中那些发生在殡仪馆中的一桩桩“囧事”,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也看见了活人的无情与有情。
吓人并不是《临终囧事》的主要目的,当然,逗人笑和让人哭也都不是电影的主要目的,我想,影片是要教会我们该如何心平气而冷静的去看待死亡这一谁也无法逃避的事情,逝去的人逝去了,可活着的人毕竟还是要好好活下去,并且要问心无愧,三思而后行,因为我们总将要离开这个世界,只有活着的时候善意的对待这个世界,或许死后才会善意的被对待。
出乎意料的好看,感人。
很多道理耐人寻味。看这部片会想起以前看过的日本电影《入殓师》
国产喜剧总是像一个拿着鸡毛的人努力的挠你的脚底板。
想法挺好,没拍好。。。
比较粗糙,恐怖的也不吓人,搞笑的也没那么好笑,温情的也不是很煽情,而且题目起的好烂。但是包贝尔好可爱的说。支持一下国产,我觉得比一些大卡司的电影好看。
装疯卖傻
让我想起入殓师,不过国产和日剧的果真是有好大的区别诶
包贝尔有点意思啊
这个故事讲得算通的了,起码比小时代好吧
荒诞的电影情节,整部影片都在说关于死人的事,但那件事不是活人的呢?黑色的幽默,我不会笑,但我一直乐观!
搞笑不成恐怖得略恶心的烂片
两星半 不是那么烂也没有那么好
呸,晦气!
装神弄鬼情节尤其是开头直接拉到两星档。。幸好好剧本演员拉回点分儿。
名字起得很失败,其他都挺好的~~
哭得不行。。。我失恋了
撇开伪恐怖片的外衣,算是一部不错的片子。
电影本身不好,我给两星。但是电影立意很好,加一星。电影剧情方面,多少有扯淡的地方。电影多多少少给了观众一些比较正面的思考,关于人生何为重要的问题。
一星烂片不能再多了
★★★★★这部电影不错,看起来有感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