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看舒尔哈齐时候就觉得他特别帅特别温柔特别善良 长大以后觉得翩翩公子 举世无双大概也就这样了 很多人都说他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 而且优柔寡断 在我看来他是没有作为一代乱世枭雄的杀伐果断 但是他的品德也足矣担得起儒将一称 我觉得他并不是优柔寡断 而是太过善良 太过忠义他本身没有错 只是生错了时代 他这样的人若是生于繁荣盛世必定是一代明君贤相啊
看清宫剧,不是只有《甄嬛传》的勾心斗角,也有“秘史三部曲”的金戈铁马。
花了半个月时间,看完了《太祖秘史》。
想要看懂《太祖秘史》,首先需要了解一段少数民族的历史。
女真族,别称朱里真、女贞、女直,今称满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 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
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
"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
古语有"女真兵若满万则不可敌。
"辽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
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在会宁府(哈尔滨阿城)建立金朝。
金朝灭辽、灭北宋,占领中原地区后,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于燕京,实行"南迁北徙"的政策,女真人最初迁徙到燕山一带。
以后定居在华北地区,而汉人逐渐向北迁移。
定居在中原的女真人,在汉族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逐渐与汉族融合。
明初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
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
1616年,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称为"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在盛京(沈阳)改族名女真为满州族。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大金为大清。
1644年,满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
《太祖秘史》的主人公就是统一女真的努尔哈赤。
在努尔哈赤的一生中,有几个对他影响重大的女人。
青娅,努尔哈赤的原配夫人,嫡长子褚英和代善的母亲。
最终为了保住褚英的储君之位丧命。
历史上的青娅叫佟佳氏·哈哈那扎青,塔木巴彦孙女,塔木巴晏(巴晏女真语解作富人、富翁,即佟富人)之女。
佟佳·塔木巴彦收养16岁的努尔哈赤,1577年(万历五年)塔木巴彦将其孙女佟佳·哈哈那扎青配于年仅十八岁的努尔哈赤结婚。
努尔哈赤是佟氏的赘婿,努尔哈赤本人也并不讳言,当时明朝政府亦称“佟努尔哈赤”,于佟氏去世后才改回姓爱新觉罗。
但皇族后代后来受汉俗影响,认为开国皇帝曾经入赘是件不光彩的事,转而加以避讳。
也是因此,佟佳氏始终没有得到大妃的封号。
佟佳氏并非一般柔弱女子,她辅佐太祖开国立业,功不可没,孕育二子一女,也都在清史上赫赫有名。
努尔哈赤先后在20岁(1578年)时有长女东果,即固伦端庄公主(下嫁给开国功臣何和礼);22岁时有长子广略贝勒褚英,25岁时(1583万历十一年)次子有名的礼亲王代善(历经三朝、以忠贤恭诚闻名)代善出生,同年起兵。
佟佳氏的生活此后生活改变。
起兵之初,经常遭人夜袭,努尔哈赤每次受伤,都是佟佳氏亲自照顾,最终积劳成疾,佟佳氏最后一次出现是万历12年,公元1584年在太祖攻打翁科洛城负伤时衣不解带照顾太祖。
根据太祖在万历14年左右娶继妃富察氏看,佟佳氏薨于万历十四-十五年之间,最多超不过25岁,葬地不详。
死后被努尔哈赤追封为元妃,元是肇始、第一的意思。
佟佳氏族由此在有清一代备受殊荣,素有佟半朝之称。
之后皇太极登基为帝,为了抬高生母的身份,追封生前为侧妃的生母叶赫那拉氏为皇后,但作为嫡母的佟佳氏与另一位嫡母富察氏则未追封。
孟古,孝慈高皇后(1575年-1603年),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穆麟德:Monggojeje),叶赫部贝勒杨吉砮(杨吉努)女儿,清太祖努尔哈赤侧妃,清太宗皇太极生母,清朝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
1629年,孟古哲哲与努尔哈赤合葬在福陵。
崇德元年,皇太极为其上谥号为"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经康熙、雍正、乾隆累加谥、改谥,最终谥号为"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孟古出身叶赫,两位哥哥死在了努尔哈赤的刀下,一边是丈夫,一边是部落家族,孟古很难做到平衡。
她被尊为大妃,却早早离世。
一定程度上,她的哥哥金台吉死前的诅咒应验了,是孟古的儿子皇太极建立了大清,也是叶赫那拉最后一个女人(慈禧)断送了大清。
东哥,叶赫那拉氏(1582年-1616年)史称叶赫老女,女真族,孝慈高皇后堂侄女,叶赫那拉氏出生时,叶赫部的的萨满预言说:"此女可兴天下,可亡天下"。
叶赫那拉氏长大后成为了一位绝代佳人,引无数位英雄竞折腰,她的美貌名扬女真各部。
她的一生注定因叶赫部公主的地位而成为政治砝码。
先后几次被许给不同的男人,却都没成功。
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嫁于蒙古贝勒巴噶达尔汉之长子莽古尔岱,因叶赫那拉氏成婚年龄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婚龄(有些女人在她这年纪,已经是祖母级呢),因此,她在史书上被称为"叶赫老女"。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叶赫那拉氏病逝。
《太祖秘史》里,舒尔哈齐、努尔哈赤、布占泰,甚至后来的皇太极,都对东哥倾心,但是作为叶赫格格,她还是无法放下仇恨,选择了自杀。
阿巴亥,努尔哈赤大妃,乌拉那拉氏(1590年-1626年10月1日 ),乌喇贝勒满泰的女儿,清太宗继妃堂侄女。
1601年,嫁于努尔哈赤,为福晋,即平妻,孝慈高皇后去世后被立为大福晋,时年14岁,她为努尔哈赤生下三子一女 ,即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
天命五年,被庶妃德因泽揭发其与大贝勒代善有染而遭到努尔哈赤休弃,一年后又被重新立为大福晋,后金天命十一年不知何故被逼殉葬,享年37岁。
顺治七年,追尊为皇后,全谥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顺治八年,其子多尔衮得罪,罢谥,出庙。
和其他几位相比,阿巴亥的一生实属坎坷,嫁给大自己31岁的努尔哈赤,享尽了宠爱,也受够了凌辱。
还有一位杜撰的历史人物——那齐娅。
她简直是本剧最惨女性。
为了笼络明朝,她被父亲送给了李如柏,幸好李如柏宠她如命;父亲被努尔哈赤杀死,她又被努尔哈赤送给了舒尔哈齐,生下了阿敏;为了帮努尔哈赤,她又被努尔哈赤还给李如柏,最终阿敏也不肯认她。
她的一辈子,都被当成物品一样,送来送去,直到将死,也没有得到阿敏的原谅。
令人惊喜的是,《太祖秘史》的女性颜值很高,不仅有陈德容、邬倩倩、石小群、程莉莎等,还意外发现了毛林林和陈一娜,颜值高,服化道也很用心。
《太祖秘史》
这部电视剧被我称为“渣哥坑弟记”。
这大概是我看过最憋屈的电视剧了。
因为是@演员赵鸿飞 的粉丝,我看这部戏绝对是从角色出发,很难作为一个旁观者。
这个角色真的是我最心疼的角色了。
初恋被哥哥抢走,然后她还爱上了哥哥;后来哥哥强行给自己塞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最爱的人是自己的哥哥,因为这段婚姻和初恋彻底失之交臂;终于和这位妻子相亲相爱过好日子的时候,自己的妻子被哥哥带走送给了敌人;最后忍无可忍带兵出走,被哥哥的长子抓回来,还在和哥哥争执中被杀了。
哪有这么惨烈的人生啊,有啊,这人就是啊。
我当真无法想象,这样的人生活的有多痛苦。
怨不得在最后只求一死。
好不容易拥有的很快就会失去,而抢走这一切的是自己唯一的亲人,这样的矛盾在他心里千回百转不知如何是好。
真的不恨吗?
怎么可能呢,他一定还是恨的,可他得顾念大局,顾念这唯一的亲人。
因为我过于主观的立场,在最后我看到他死在自己哥哥怀里时,他哥哥的眼泪让我觉得那么的虚伪且无耻。
这部电视剧我几乎就是在泣泪交加中看完的,没办法安然的置身事外。
同样感叹编剧和演员们。
东哥因为舒尔哈齐太过美好,所以他的一生就尤其让人痛心,他似乎得到过很多人的爱,却从未得到过一次完整的爱,他以一颗良善之心对人,却被他生命中至为重要的人一次次利用甚至是抛弃。
他本该是最幸福的人,却一直与幸福失之交臂。
东哥是爱过他的,这毋庸置疑,舒尔哈齐和东哥之间有过一段最美好、最纯粹的爱恋,这是唯一一次,真真正正完完全全属于他的一段爱恋(感谢东哥),纵观舒尔哈齐的一生,这段感情当然值得他记一生。
遗憾的是,她最后不爱他了,这当然怪不了东哥,是舒尔哈齐先放弃了她,一次次放弃了她,最终放弃了她。
她如他所愿爱上了他的哥哥,但她没能幸福,所以舒尔哈齐更怜惜她,毕竟这段感情里,一直是舒尔哈齐对不起东哥。
假死多年的东哥突然出现,亲眼看着自己的部族被灭,亲眼见着自己的哥哥被逼自焚,她的心中有恨。
舒尔哈齐爱她、怜她、愧对她,他想要帮她。
诚然舒尔哈齐有长年被兄长压制的怨气和积年的不满,可他兵变的最大原因还是她,他知道她的恨,他要帮她化解这份恨。
他要获得最高权力气以恢复她的部落,然后带着她去中原,实现他最初的诺言。
可是东哥拒绝了,向他坦诚了自己的心,她的心已经寄挂在了另一个男人身上。
他说他不在乎,他只要天天见到她就好。
她还是拒绝了他,舒尔哈齐却没有因为东哥的拒绝而终止兵变,最终被关进了地牢,等待着处斩的指令。
他素来疼爱的侄子褚英为了自己顺利登上汗王位,所以要他的命;他最爱的哥哥努尔哈赤为了自己的江山大业,不希望他活下去。
并肩共战数十年的五大臣为他求情,最后为保全自己而噤声;尊重若母的嫂嫂青娅为他求情,最后为了成全自己的儿子而离去。
相伴数十年的枕边人春儿原来也是嫂嫂安插在自己身边监视自己的一枚棋子。
甚至在皇太极有心为舒尔哈齐求情的时候,东哥会教会自己的侄子审时夺度,先为自己谋划,顺从当权者的意图。
他不是任何一个人的“最重要的人”,所有的情意都敌不过权力二字。
最后还是东哥亲自去求了努尔哈赤,那个权力的最高统治者,她用自己的命换来舒尔哈齐的平安。
而在赴死前,她去地牢里见了舒尔哈齐最后一面。
那时,舒尔哈齐正在熟睡,她没有叫醒他,站在他的身边默默流着泪。
我不知道舒尔哈齐醒来时的满脸泪水是她的还是他的,他睁开眼,疯了一样叫着她的名字,他知道她来过,他恨她不肯让他见她最后一面。
东哥心中还是有他的。
诚然她最爱的是他的哥哥,但她未必就不再爱他了,只是,爱和最爱,总还是有个差距啊。
狗血爱情小过场太多,战术谋略大戏太少,一些人物的行为逻辑不是特别立得住。
但也可以理解 电视剧也要吃饭嘛,当年花哨装扮的美女帅哥演绎爱恨情仇迎合普通观众收视率,想看背后历史和审视人物性格的观众 自然也能通过其他途径去找到可堪琢磨的点。
拍成这样也挺不容易了,尤其跟现在动不动几个亿的流量剧比,简直已经十分对得起观众和投资了。
前清秘史系列里马景涛演技最精妙的一部(尤其不再搞莫名其妙的爱恨情仇之后的老年部分)我发现好多人物传记大剧都是老年部分最能激发演员潜能,可能是因为人到老年 经历经验确实更有深度 所以剧本写出来 老年的人物性格基础本就厚重些,给演员的表演就烘上去了。
孝庄里多尔衮虽然很吸引人,但深情人设比较单一,不如努尔哈赤的一生层次丰富。
另外马骑马骑这么好呢?!
←请自行断句。
秘史系列赵鸿飞每次的死戏和之后马景涛哭灵都特过戏瘾,给老子看爽了。
过去老剧长镜头真长 太考验演员了。
陈德容从形象到演技都太拉胯了 也许是因为东哥人设更拉胯吧…倒是皇太极演的意外的不错,比演其他兄弟的专业太多,导演好眼光 不愧结尾小男主。
徐敏老师好好笑,在秘史系列里从孝庄里的铁帽子亲王到皇太子里的宰相,到了太祖这沦为个总兵了笑死。
前清秘史系列这部里缺了刘德凯有点遗憾,宁静要是演阿巴亥多好啊。
那齐娅她是一个太聪明的女人,所以她就不适合与一个同样精明的枭雄在一起。
即便明知她从一开始就一心爱慕着努尔哈赤,他的父亲依然认为她该嫁给舒尔哈齐。
从一开始舒尔哈齐帮她的家人一再求情,她就看中了舒尔哈齐的善良。
后来,她设计他,让他写下承诺书饶自己的杀父仇人——她的父亲一命。
甚至在半夜去找他,拥抱他,赞美他,表现得对他爱慕,让他对她生出负疚感,进而保下她父亲的性命。
那齐娅对舒尔哈齐一开始就是利用。
舒尔哈齐被她打动了,可是他的哥哥有铁石的心肠,一定要报了杀父之仇。
她是李如柏的小妾,在他们兄弟的复仇路中成了一枚可以利用的棋子,她得死,但是舒尔哈齐不忍,放走了她,最后关头,她却自己跑了回来。
她的父亲人头落地的一刻,舒尔哈齐拉她在一边,用手挡住了她的双眼,他认为这样残忍的画面她不该看见。
为了救下那齐娅,他的哥哥和李家达成协议,让他娶了那齐娅,舒尔哈齐没有反对。
他和东哥的三月之约就要到了,东哥就要成为他的新娘,这时候娶另一个女人,就是断送自己和东哥的未来,可他还是娶了,他说自己是为了救她。
这是当然的,毕竟,他是这么善良的人,可他对她,还是有过动心吧。
新婚之夜,他流着泪说不能让所有人痛苦,他让东哥断了对他的爱情,他要让那齐娅过正常女人该有的婚姻生活。
他在三月之约之后亲自去找东哥,让她接受自己的哥哥,他要她恨他。
从此,最初的爱恋就只在他的心底。
失去了东哥,还有那齐娅,还有他最爱的哥哥,后来还有了一个儿子,这一时期的舒尔哈齐,不能说不幸福吧。
他和东哥相爱时,还没有找到哥哥;他和哥哥相逢时,一直做着亲情与爱情的取舍;只有和那齐娅相守时,他拥有最美满的幸福(感谢那齐娅)。
政治变幻,他们兄弟打下的江山需要那齐娅用和李如柏的旧情去改变局势的倾斜,那齐娅拒绝,舒尔哈齐拒绝。
出发见李如柏前,那齐娅还是出现在了马车上,她说她是为了舒尔哈齐的一夜难眠——恐怕心底更是为了另一个男人的夜难眠,她从头至尾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另一个男人。
那齐娅留在了李如柏的总兵府数日,从明朝廷归来的舒尔哈齐再见到妻子时不能相信他们之间的清白,善良的舒尔哈齐一反常态地变得尖酸刻薄,用最难听的话去刺痛那齐娅。
无论舒尔哈齐是否爱着那齐娅,出于一个男人的自尊,他没办法不介怀。
之后的日子便回不到从前。
或许时间可以让一些事情遗忘,可以让一些裂痕愈合,可是他们没有等到。
舒尔哈齐当然明白那齐娅所做一切为的是谁,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他藏于心底的怨恨在烈酒的引诱下喷涌而出,他恨努尔哈赤,恨他的铁石心肠,东哥和那齐娅,两个自己心爱的女人都爱着努尔哈赤,他却一再地狠心伤害着她们,利用她们。
舒尔哈齐恨,恨他的哥哥,也很自己。
那齐娅无法忍受舒尔哈齐对自己的不信任,更多的自然是为了保全努尔哈赤的大业,她决定离开了。
她去找他的哥哥,那个她从始至终都深爱着并爱着她的男人,他们在长廊互剖心迹,全落入了长廊另一头落寞的舒尔哈齐耳中。
“你走吧。
”他要放弃她了,放她离开。
舒尔哈齐一直都知道他们的心意,一个爱而不能娶,一个爱而不能嫁,所以才会让他娶了她,也成全了他的哥哥和东哥。
临别前夜,那齐娅说她是喜欢过他的。
心中一直有一个深爱的人,可是面对一个夜夜同床共枕甚至为他生下了儿子的丈夫,她不可能没有感情。
她前后几次跟随李如柏,和他在一起数十年都没有一个孩子,是不能?
是她不愿吧!
清晨醒来,身畔已经空了,他叫着她的名字却再找不到她。
她走了。
悲愤的舒尔哈齐要与努尔哈赤比武,盛怒下动手打了自己的哥哥,在青娅的喝止下,舒尔哈齐在哥哥的怀中哭得像个孩子。
他没能等到她回来,不久后那齐娅就如贡品般被努尔哈赤又送还给了李如柏,那个一生挚爱着她的男人。
从此,舒尔哈齐再没能见那齐娅一面。
不久后,嫂嫂青娅做主将贴身的侍女春儿嫁给了舒尔哈齐。
经历了两次重创,身边人是谁已经没有关系了吧,他的儿子需要有人在照顾,他的身边需要有个女人。
舒尔哈齐的本心是仁厚善良的,即便他不爱春儿,她嫁了他,他便会待她好,他从来不愿去伤害任何人。
这样过一辈子也是好的吧。
可是权力的面前他成了后辈们成功上位的绊脚石,可是东哥突然出现并亲历了一场她的人生至痛,可是他最爱的哥哥对他不放心一再地打压试探,舒尔哈齐终究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那齐娅知道舒尔哈齐要被处死的消息,连夜赶来想为他求情,可她来晚了。
舒尔哈齐临死还唤着她的名字想要见她一面,却终而不能。
那齐娅一再追问是谁杀了舒尔哈齐,她拔刀要为舒尔哈齐报仇,凶手是谁,她心中有一个名字(虽然错了),即便明知她不可能下得了手,可是在舒尔哈齐的遗体前她能有此言此举,还是让人感动的,她终究还是舒尔哈齐的妻子。
她总认为自己是一个“坏女人”,但她需要尽可能得维持自尊,比如,维护自己的丈夫;比如,不会和努尔哈赤在一起。
她为舒尔哈齐披白守灵,灵堂上,她为舒尔哈齐辩驳,指责努尔哈赤,撕破他的假面具,即便她还爱着他,可舒尔哈齐是她的丈夫。
总以为,那齐娅对努尔哈赤,是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爱,对舒尔哈齐,只能是一个妻子对丈夫的爱。
终于在无数的快进之后完成了对这部剧的二刷(也有可能是三刷或者四刷,上次看已经是很久以前了),评价也经历了从四星,到三星到二星再重返三星的过程。
首先,本剧的服化道和审美的和谐度方面还是很需要提高的。
由于时间跨度极大,大部分演员要从青年时期一直演到老年。
很可惜,不是贴个胡子,换个发型发就算老年妆了。
电视剧和历史不同,短短几分钟就可以代表几十年,所以在时间层次上一定要做好处理。
(孝庄秘史就处理挺好的,宁静就明显的演出了岁月的痕迹,而且妆也一点一点的加重)青娅的出众虽然在于气质和风度,但是容貌从来没有半点变化。。。。。。
在开篇时和马景涛怎么看怎么像多尔衮和他四嫂,而不是夫妻。
孟古也只是换了更加庄重的发饰,样貌妆容一如当初。
当阿巴亥喊出”我服侍了大汗二十年“才让人惊觉,原来电视剧已经快要收尾了。
五大臣的老年妆就更显得草率,贴个胡子,连点抬头纹的妆都不给准备。
唯一比较认真的是娜齐亚的老年妆,眼角眉梢都透露出老年娜齐亚疲累,虚弱, 青春不再。
其次,这部剧的女性服装和发饰种类十分丰富,远超《孝庄秘史》。
可是服饰贵精不贵多,每位大妃/王妃的发饰都像是塑料制品,羽/绒发饰都没有光泽略显廉价,还偏偏一个装扮都有很多饰品,想忽略都忽略不了。
最醒目的一点就是色彩十分鲜艳,而且很多时候都是亮蓝和粉的搭配。
再一次注意到,娜齐亚的服饰反而是最简朴的一个了。
东哥和德音泽的美甲倒是很漂亮,就是不知道明末到底有没有没有美甲(没有查过正史)。
男性的服装数量不太多,来回就那么一两件,反倒省事。
铠甲看起来都是皮革制品,好像比《孝庄秘史》里面高级了很多,在战场上的防护性能也好了许多。
这部剧最大特点就是人物角色性格鲜明,极好区分且绝无重合,自始至终,绝无成长。
努尔哈赤自信,自负甚至有点自恋;舒尔哈齐性格软弱,优柔寡断;储英性格桀骜,由于童年阴影心理扭曲;代善自私且贪婪;皇太极精明有心计;、青娅从容识大体,但又兼具了母亲的身份;东哥,美貌且忠于爱情;孟古善良真诚;娜齐亚兼具智慧和坚韧;阿巴亥活得最真实。
在东哥格格谈恋爱之前,一切都是正常的,按照往常的秘史的套路在一步步地推进剧情。
当东哥格格谈恋爱之后,画风突然变成了言情,“男主男配都爱我”。
舒尔哈齐跑到叶赫去替自己的哥哥向自己爱的女人求婚,这就是四星变三星的开始。
舒尔哈齐想的是不能伤害任何人,即使自己伤心也没有关系,这样的想法看起来伟大,其实很不负责任。
他只追寻自己内心的平静,完全不顾及东哥的感受,好像受委屈的只有他自己。
很可惜,他的委曲求全不会换来任何人的感激,感动的只有他自己。
之后不顾一切私自跑到叶赫去坐牢,给建州带来很大的麻烦,又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总觉得自己是在为别人着想,而不看清楚眼前的事实。
反正他自我牺牲了,自我出局了,你们如果再不幸福就不关他的事了。
孟古嫁给了努尔哈赤,娜齐亚嫁给了舒尔哈齐,努尔哈赤为了东哥自残,剧情就变成了“女主女配都爱我”,画风彻彻底底的变成了努尔哈赤与东哥相爱却不能的局面,马景涛与陈德容这两位演员终于再一次在古装剧中重逢,展开了他们的爱情。
因为实在不能忍受那绵绵的情话与被感动的爱意,自此三星变两星,开始了快进之旅。
东哥的感情是真挚的,她对舒尔哈齐的爱是真的,她后来对努尔哈赤的爱也是真的,她的眼中没有叶赫百姓,没有她的哥哥,她只忠于自己的感受,在这一点上她和舒尔哈齐是一样的,动不动就有说走就走的”旅行“。
理智这个词,不存在的。
又或者说,他们两个人的世界很简单。
好在,他们的社会阶层允许他们过分的关注自己的感情世界,他们不愁衣食,有人服侍,相貌出众。
在东哥格格成为农妇的那十年,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的感情世界就相当没有波澜啊。
整部剧还比较能看的就是青娅和娜齐亚,在那样一个女人是男人的附庸品的时代,充分展现出了独立思考和冷静处事的能力(可能在真正的历史中概率比较低)。
可惜这两个聪敏的女性活得最艰辛,她们懂得察言观色,懂的大局为重,却无法活出自由的自己。
她们的眼中有亲人,有朋友, 有她们爱的人,她们从不会让自己的感受凌驾于他人之上。
娜齐亚的每一次出嫁都并非她的自愿,但她都默默承受了,尽好自己作为妻子的本分。
当舒尔哈齐临死之前,喊得名字是娜齐亚而不是东哥的时候,不得不说这里面大有玄机。
青娅清楚地认识到她的丈夫在她面前自卑,始终不能忘怀被逐出佟家庄园。
她的丈夫对她不是爱情,最多是尊重还有几分忌惮。
青娅在大金后宫活得如履薄冰,保护着自己的儿子储英,也要应对好与五大臣的关系。
当她为了自己的儿子骄傲的时候,当她为自己的儿子而放弃了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当她反复的说储英会孝顺他的汗父,她不是没有疑虑,但一个母亲的天性又使得她不得不选择”天真“一点。
是娜齐亚和青娅支撑起了这部戏的非言情部分,也是从二星变为三星的原因。
孟古大概算得上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不是看不到现实,只是她的自尊,她的高贵不允许她向现实低头。
她善良温柔却不懦弱,她敢于在第一次见到努尔哈赤的时候就拦住他的马,内心是何等的勇气。
她可以为了保护她的叶赫人民来到建州,她会下厨为青娅做菜,她曾如此积极地面对生活。
孟古夹在叶赫与建州之间左右为难,而这一切在那一纸婚约之前都本和她无关。
孟古的第一场戏是她踩在纳林的肩头去救助一只小鸟,多么善良的少女,值得纳林放下叶赫贝勒的架子去疼爱,即使纳林是一个精于谋算的人。
阿巴亥是戏里面最认真生活的人,她对形势有着最正确的认识。
她对努尔哈赤可能不是最纯洁的爱情,但是她并没有以死反抗。
呆在努尔哈赤身边,得到他的宠爱,教育好自己的儿子,保住自己在大金后宫的地位,成为大妃,这些目标清晰明了。
这就是四星、三星、二星又到三星的过程,剧中有太多的戏份都纠缠在了东哥的爱情,而不是太祖和他的大金。
大玉儿作为满蒙第一美女辅佐了三位帝王,而东哥作为女真第一美女硬生生把这部剧拗成了言情。
多少情节都是靠着东哥的爱恨情仇来推动的!
这部剧的感情线错综复杂,远非《孝庄秘史》与《皇太子秘史》可以比。
后两部剧,每个人的爱情都很简单,不会变来变去,线索单一。
虽然感情得复杂程度会使每个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但电视剧也不能全部用来塑造人物而忘记讲故事。
小时候看电视剧很少能够从头到尾一集不落的,这部讲努尔哈赤的片子也是,我追过但是中间断断续续落下不少剧情,到现在时日太久其实剧情也差不多忘记了,前几天在b战偶然入了赵鸿飞(就是《孝庄秘史》演多尔衮的弟弟多铎的那个演员,在这部片子里同样演马景涛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坑,一下子就想起小时候看这部剧时印象很深的一个片段:舒尔哈齐为了帮助哥哥努尔哈赤稳住朝廷,上京述职途中将妻子那奇娅留在她的前夫李如柏那里小住。
那奇娅本就是努尔哈赤从李如柏手上夺走、强配给弟弟舒尔哈齐的女人,众人皆知李如柏对那奇娅旧情难忘,所以她才有这个面子去影响他。
他们把她放在李如柏府上小住,是个人都知道会发生什么吧。
可是聪明的那奇娅设法保住了清白,也稳住了李如柏,不对努尔哈赤他们用兵,可是舒尔哈齐却怎么都不相信她跟李如柏之间的清白,大发雷霆,和那奇娅产生无可弥合的嫌隙。
记得当时看到这里真的是好气啊!
是你他妈要留下她的!
是你自欺欺人一般去相信努尔哈赤说的“她那么聪明一定不会做对不起你的事”,然后等她真的完成任务帮你们达到目的,你又恼她给你戴了绿帽,别说她没绿你,就算她真的绿了你你不也应该装没事儿人一样好好补偿她吗!
因为是你他妈送她去绿的啊!
当时真的太心疼那奇娅了,这个男人就因为自己那点可怜的面子,对她翻脸无情,她明明是为了他们兄弟的大业才委屈自己去见前夫的,事情办好了却没换来半分感激,还得到这样的嫌弃。
时隔多年,补了下前后剧情,再看那一段,我却从舒尔哈齐的雷霆盛怒中,琢磨出一点虐中带苏的味道。
为什么会说苏呢,因为今天的我看出来,他的怒气好像不是因为自己的脸面,而是出于自己爱的女人被染指的痛心。
试想一下,如果那奇娅对舒尔哈齐而言,只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那么利用完了并且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那不就满意了?
她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达成、是否献身,重要吗?
他之所以这么耿耿于怀,正是因为他对她有感情,尚不说是爱,但至少是珍惜的,重视的,所以他不能去像努尔哈赤一样纯粹地利用那奇娅。
他现在多恼火,越发说明了自己多后悔,当初留下她去应付李如柏。
而那奇娅答应去稳住李如柏的动机,也被舒尔哈齐错误地理解为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哥哥努尔哈赤——在她与他成亲数年并且诞下孩子之后,他一直试图掩盖的真相这一次翻到明面上来:她心里真正爱的人是努尔哈赤。
在舒尔哈齐看来,她所有甘愿的牺牲都变成了对另一个人爱的证明,所以他才那样愤怒。
这个时候大概可以确定,舒尔哈齐一定是爱上那奇娅了,如果你不爱她,你会对她不爱你感到那么伤心失望,甚至死心绝望吗?
所以他才会答应那奇娅,让她离开。
因为不想强留一个心中另有所属的人在身边,不想圈住她。
所以这几场戏真的很苏,因为舒尔哈齐的爱太深沉和无害。
而虐的地方在于,舒尔哈齐以为那奇娅一点都不爱他,可事实上在她心里,现在舒尔哈齐是比努尔哈赤更重要的存在。
那奇娅一共被努尔哈赤利用四次,第一次她被他从李如柏手里夺来,强配给舒尔哈齐,好让舒尔哈齐跟自己最爱的女人东哥之间没有结果,方便自己得到东哥。
这一次那奇娅当然无从选择,她除了死之外只剩下这一条路。
但是我相信,从舒尔哈齐为了救她的命牺牲了自己跟东哥的感情,答应娶她的那一刻起,那奇娅就决心结束对努尔哈赤的爱慕,好好和舒尔哈齐在一起。
所以紧接下来的努尔哈赤的第二次利用,她是拒绝的。
那时努尔哈赤游说舒尔哈齐,想让他劝那奇娅去向李如柏打探一下消息,而那奇娅故意当着努尔哈赤的面拥住舒尔哈齐,说我是你的妻子,我不去见李如柏。
努尔哈赤负气而走,那奇娅却一脸平静,毫无愧意,她的用意很明显:我拒绝,最好免开尊口。
舒尔哈齐因为哥哥生气而倍感压力,劝那奇娅帮他一次,那奇娅这才答应了他去向李如柏打探消息。
而这最终导致她和舒尔哈齐决裂的第三次利用,她一开始其实也是拒绝的。
为了要那奇娅答应去李如柏府上小住稳住他,努尔哈赤兵分两路,自己去劝舒尔哈齐,还叫自己妻子去劝那奇娅,结果舒尔哈齐和那奇娅两个人都分别拒绝了这个无理请求。
这里需要岔开提一句的是,舒尔哈齐对那奇娅的感情已经比上一次要深很多很多了,在舒尔哈齐心里哥哥一直是不容拒绝的,上一次他就为了哥哥劝了那奇娅,可是这一次他为了那奇娅拒绝了哥哥。
舒尔哈齐心怀愧意地上路,结果掀开马车帘子一看,那奇娅已经坐到了里面。
他恼她为什么要来,他已经帮她拒绝哥哥了。
可是那奇娅说:你是拒绝了,可是你昨晚整夜都没有合眼。
她那样聪明,能看懂他对哥哥的深情厚谊,懂得他拒绝哥哥有多为难,内心有多煎熬,所以她来了,这一次她同样不是为了努尔哈赤,而是不想舒尔哈齐为难。
所以她才会在马车里说出要他警惕,你们的兄弟感情在努尔哈赤的眼里跟他的宏图大业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这种话来,她是真心要在维护舒尔哈齐。
可惜舒尔哈齐没有看到她的心,到最后也认为她心中只爱一个努尔哈赤。
就连最后诀别那一晚,那奇娅对他说出跟上次的说法完全相反的劝告——要他不要跟努尔哈赤作对,要顺从他。
他也理解为她在维护努尔哈赤,他没有看出,那奇娅在努力保护他。
她太清楚他没有努尔哈赤那样的城府和狠心,他太善良太纯真,跟他哥哥作对,他只有死路一条。
后来事实证明,那奇娅当初的顾虑一点都没错,舒尔哈齐果然就死在努尔哈赤的儿子手里。
第二天早晨舒尔哈齐醒来,枕边已经有没有那奇娅,他身着寝衣就这样跑出去,但是佳人已远,他脸上的表情分明是后悔的,可是认定她并不爱自己的舒尔哈齐没有立场再去追回她。
明明可以相爱的两个人,就这样因为误会错过了。
真的太可惜了。
而那奇娅这条线再到后面就有些崩了,编剧为了满足努尔哈赤的所有女人都爱我的主角光环,强行让那奇娅对他痴心不改,包括对话里表达的爱慕啊,还有第四次又成了心甘情愿被他利用,被送还给李如柏答应停战。
这已经前后矛盾了好不,让那奇娅这样全剧智慧担当的人设去至死不渝地喜欢一个杀了自己父亲,还把自己当作工具一样前前后后利用了四次的残暴自私的男人,这能编得圆?
这种利用一次就该死心吧,何况中间明明还有两次这样鲜明的拒绝,难不成跟舒尔哈齐分开之后又对努尔哈赤旧情复燃?
你还不如解释为第四次也是为了保护舒尔哈齐,别把她搞成一个痴情傻女再给那奇娅设计些不合时宜的表白句,太膈应人了好吧。
顺嘴一说努尔哈赤太虚伪了,嘴上对那奇娅总是说些很可惜啊不能娶她,心里有她之类的话,手上可毫不手软地将她利用了一次又一次,要不是他一次又一次逼她去找李如柏套消息,她原本跟舒尔哈齐是可以很幸福的。
舒尔哈齐和那奇娅,完全是被努尔哈赤一手毁掉了。
那奇娅离开之后,舒尔哈齐状似无事,又娶了新的福晋,后来东哥重新出现之后又为了她甚至差点造反,可临死之前,他最后喊出的那个名字还是那奇娅。
东哥是永远的初恋,但说到底,那奇娅恐怕才是他最遗憾的爱而不得。
舒尔哈齐是可怜的,他恐怕至死不知道,或者说不相信,那奇娅心里有过他,甚至他的分量一度超过努尔哈赤。
那奇娅赶到的时候,舒尔哈齐已经躺进了棺材,她一身孝衣在他灵前,痛哭说自己当初不该离开他,他当初为什么不留住她。
她最懂舒尔哈齐的痛苦和孤独,他唯一的亲人就是哥哥,可这个哥哥对他百般算计,她懊悔自己应该陪着他,哪怕两人在一起争吵、痛苦,她也应当陪着他,宽慰他,帮助他,保护他。
她也许没有那样的底气说自己爱他,可是那份想爱他,想帮他,想真心待他,伴他此生的心情,她应当让他知晓的,而不是让他这样孤独、悲伤、绝望地离开人世。
说到底舒尔哈齐和那奇娅都是可怜人,因为他们同样善良,同样隐忍,总是默默付出,不想让对方为难。
而这,终究没能成全自己,只成全了这世上最自私的那个人。
值得五星1.片头曲很好听,一曲情歌绕山梁,一首悲歌震四欢,一袭美人传佳人,英豪挥剑斩飚狂。
很上头,看完46集都背的这段了2.努尔哈赤从佟家庄园支持起步,虽然他对猜忌青娅的猜忌很像个渣男,是凤凰男才对,但是也不能不理解,因为人是具有多面性的。
他身为长子却被继母排挤而离开,而佟家庄园大多人因他是入赘,从而看不起他,男人本就最好面子,入赘本就视为男人的可耻之事,再被人瞧不起,以及家庭背后,再被赶出家,怪不得他心寒。
可是青娅的一把火烧掉佟家庄园真的太傻了,对青娅我只能说,如果她也有超前的思想,不是认为非要依靠男人,女人也可以骑在马背上打仗闯出一片江山也不是不可以,至少还有五兄弟支持保护。
储英身为长子,有额娘五大臣支持,父汗又对他愧疚,如果他心胸宽大,是个明君的话该多好,可惜啊可惜,没有那么多如果3.看了这部剧,发现皇太极真的心胸很广大,大多贝勒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看不到长远的利益,他却能看到,相信大金总有一天打进京城。
其实他本也有一手好牌,如果叶赫不与其为敌,他背后有着舅舅一家支持,在成为皇储的路上也不会走得这么艰难。
以前我对多尔衮是更有好感的,不过这部剧弱化了多尔衮的存在,皇太极的优势反倒更显现,让我觉得皇太极作继位人真的很能干。
4.也是看了这部剧突然更深刻理解,有些事情为什么别人能做到。
同样是汗王,努尔哈赤舍得所有,不光对别人狠也对自己狠,爱的女人永远只能是白月光,儿子也只能送去做人质,但为了统一女真,只能到处割舍,可是舒尔哈齐虽然人善良老实,他可以是个好部将,好兄弟,但绝不是一个好帝王,太过的优柔寡断,为了东哥会想要恢复叶赫,可是如果这样,那还要统一女真干什么呢,今天恢复叶赫,明天就可能恢复乌拉,有一就会有二,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扼杀在摇篮里。
看到他死的时候是真的可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毁于自身,努尔哈赤和他一起打下来的天下,一个死了另一个又能多久。
不过突然也明白了,人年轻的时候和老的时候是不能相比的,年轻的时候总有无限精力,觉得自己战无不胜,但老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擅自做主,听不进去建议,人越老越容易猜忌,特别是身处高位,也更容易做出糊涂事,所以一定要注意好这一点。
5.真的很喜欢看每个朝代开国之祖的电视剧,看到他们白手起家也不是没有道理,努尔哈赤作为汗王,在还是都督的时候手不释卷,大多时候总是看见他的镜头里拿着一本书,可是转换到明军,李如柏和李成梁却很少有,几乎是没有。
即使后来努尔哈赤成为了大金的汗王,也总是待在书房,手里拿着一本书。
这些镜头让人感触颇深,让我更加坚定,一定要多读书,什么都可能背叛我,但是知识不会,不管有没有用,也一定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对于研究明末清初史的我来说,这部戏真让我哭笑不得。
演员整体都是俊男倩女,连丫头都这么漂亮。
服装更是精致(不过北方游牧民族在斗争初期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衣服穿)。
片尾曲太可怕了,绝对的东北二人转,太喜庆了,每次一听到那锁呐声我就算在紧张的qq游戏,也会先把暴风影音关掉。
努尔哈赤--马叔叔马叔叔的演技确实比琼瑶戏有很大进步。
也不怎么吼了,内心戏还挺丰富的。
不过就努尔哈赤这个人物来看,实在被改编的不像样子,怎么会这么自负自私自以为是。
舒尔哈齐--元配 佟佳氏 --- 邬倩倩邬大姐确实是美人,不过她那一口浙江普通话怎么听怎么别扭。
演孟古的姑娘还没她的侍女哈达齐漂亮。
阿巴亥长的很像我一姐,但给阿姐看了程丽莎的剧照后,阿姐说“原来我在你心中这么丑啊”。
这演员的表演过于夸张。
东哥-陈德容。
实话实说,德容还是那么美,不知这片是在她整胸前拍的还是整过后拍的。
那撮染过的金毛,在大草原的背景是显得多么的格格不入。
那齐娅-看了这片,我不再那么讨厌金巧巧了。
不过她的睫毛上镶的钻谁见了都恨不得拔掉。
其他俊男美女如没有用没男人味的舒尔哈齐、没脑子的辽东总兵李如柏、圆圆脸东哥侍女兴尼雅。。。
都为本剧增加了看点。
努尔哈赤的爸爸塔克世扮演者居然是屠洪刚?真是难以置信啊!
那么粗鲁的。
电视剧真的很难看,一星打给舒尔哈齐,真的很帅
小时候和父母一起看过,当时对努尔哈赤和东哥特别意难平。
秘💩
都是秘屎
小时候看的,就凭这部剧我喜欢上了教主,哈哈哈哈哈
狗血爱情小过场太多,战术谋略大戏太少,一些人物的行为逻辑不是特别立得住。主题曲和片尾曲十分上头(真的是褒义)。以后谁再黑马景涛我跟谁急
电视剧真的太扯了。。努尔哈赤你抢了自己弟弟的女人怎么搞得自己很受伤被背叛?大爷!黑化舒尔哈齐有必要嘛!
本来可以三星,但台词太琼瑶了
真的全员恋爱脑,我都无法理解他们的逻辑,赵鸿飞也救不了这部剧,跟孝庄秘史不是一个层次的
男主好卑鄙一个人。男二粉丝好烦(;꒪ö꒪)男主就是个神经病,自私自利,情绪不稳定,放现在被骂死。搞事业吧,感情戏就是一坨大便。人变老,就只剩一声叹息。
Solid historic drama
女人都会爱上拯救自己的勇士;一开始努尔哈赤很可怜,因为是无依无靠的弱者,后来成为强者后变得越来越可恨;最令人难过的是布占泰和阿巴亥的爱情,他们就像生活中一对甜蜜的爱人,但却一定要遭受最极致的破坏,其次是舒尔哈齐与东哥的爱情,全部因道德感而葬送;不喜欢娜齐娅;马景涛太醉了……
不错,赵鸿飞演得不错👍
童年回忆。小时候没看懂的感情戏长大后再看依然膈应,不明白为什么剧里的所有女人最后都会爱上努尔哈赤,舒尔哈齐不好吗?皇太极不好吗?李如柏不好吗?演员选的都很贴合角色,除了东哥(不是说她不美,只是觉得她顶不起“叶赫第一美女”的头衔)。
替舒尔哈齐不值,东哥怎么变得这么快。。。
补标。那几年看了一堆秘史。这里边的女孩儿真的都一个赛一个的好看。
陈德容真演不了布喜娅玛拉
来看赵鸿飞的 剧情不要太狗血😨
太经典
舒尔哈齐,爱他,因为他善良;恨他,因为他太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