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第一天假期,我兴冲冲地冲进影院。
主要是奔着超豪华演员阵容去的,常远领衔魏翔、李嘉琦、王成思、郭祥鹏、李诚儒、王智……也想用开怀大笑舒缓最近的工作压力,扫去今年的种种不如意~影片一开场就很吸引人。
一头精致卷发的成功学大师胡铁男(常远饰)着三件套西装和黑框眼镜,正在宣讲大男子主义十足的男权演讲。
台下的男人们齐刷刷地鼓掌认同,点头称道,女人们则眉头紧皱,窃窃私语。
镜头切换,胡铁男的妻子,全职太太许薇薇(辣目洋子饰)正在家里操持家务,她肤色暗沉、身材臃肿、眼里无光,面对一地鸡毛的家务事和不省心的熊孩子,谁能想到,她也曾是叱咤职场的白领精英。
一场突发的电梯事故,让胡铁男“坠入”女性至上的异世界。
他从难以置信,到反抗命运,在被送入男德培训班学习,并顺利毕业后,开始反思自己以往对妻子的颐指气使和忽略冷落。
影片中,社会地位和角色分工瞬间调转,许薇薇赚钱养家,整日应酬不管家。
胡铁男每天洗衣做饭,带娃主内,并在确认怀的是不受重视的男宝宝后,受到了全家人的嘲讽奚落,甚至劝他放弃这个孩子。
终于在一次激烈的夫妻争吵后,胡铁男决定带着儿子离开家庭,并在遭遇车祸后被紧急送进医院。
最终一切回复正常,胡铁男意识到自己以往对女性的不尊重,对妻子的不理解。
他给本想辞退的女员工升职加薪,对妻子道歉解释。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屡次失望的妻子许薇薇,留在桌上的一纸离婚协议。
结尾处,一脸诚恳的胡铁男苦苦挽回妻子,主动表示要应聘保姆,唯一的要求是“住家”,在他问许薇薇要去哪里,干什么时。
红唇妩媚,神采飞扬的许薇薇帅气回眸,“我想干啥干啥!
”影片桥段和台词,妥妥的喜剧照进现实,代入感极强。
让人笑中带泪,引发思考。
影片笑点很多,台词情节亮点颇多。
魏翔和李诚儒绝对是妥妥的金牌配角,他们的每句台词,每个表情,都让我忍不住反复回看。
绝望主夫 (2022)4.32022 / 中国大陆 / 喜剧 / 张琦 / 常远 李嘉琦看到后面,我哭了……长久以来,女性主内,为家庭更多牺牲付出的情况和言论,种种不公,被无视冷落的现状,比比皆是。
我想,作为男人或女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经济思想独立的人,其次才是作为丈夫或妻子,儿子或女儿,父亲或母亲的社会角色。
我写知乎有一段时间了,曾经有个心灰意冷的已婚女知友,“老公上周告诉她,这个月要努力怀孕,如果半年怀不上孩子,就离婚,他丢不起这个人。
”几乎所有女性知友都回复说,如果不生育,她们的老公压根不会和她们结婚。
婚姻是生活的开始,而不是爱情的结局。
好的婚姻生活,需要夫妻二人相互理解、彼此尊重、接纳成全、妥协包容、共同成长,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鸡毛蒜皮,这样的婚姻生活,才是坚固持久、和睦温馨,美满幸福的。
2023新的一年,强烈建议男女朋友或夫妻二人,结伴同看“绝望主夫”,希望我们每个人,在新的一年,都可以拥有纯粹的爱情,以及温暖的家庭。
Ps,那些对影片过度诟病的朋友们,我非常好奇你们的性别和槽点。
在一个打女权的社会,现实是男权的社会,拍一部表面女尊,里子充斥着男权的片子,这不是让人打女权,让男权社会中男人不爽吗,两头不讨好。
这部片子相当于一天世界上男女互换样貌呗,甚至不是互换身体(毕竟这样会有喜剧效果,而这部片子看不出来),实际上如果这世界男女突然互换是个相当有趣的话题,但这部片子完全没有体现,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不如知乎上这个问题的高赞),当然这部片子也并不是一次勇敢的尝试,毕竟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魔幻了,男女关系方面更是个不能碰的话题,而这部片子,它选择了探讨这个问题吗,没有,一个换皮游戏罢了,不想承受更多的非议只会承受更多的谩骂,这部片子本质还是个男权社会,甚至连现实中的男权社会还不如(片中现实社会正常情况下也不会有吧),如果“男性”在里面收到的委屈对应女性几千年来的付出,但要么你就拍的更现实残酷,要么就正常普通些,(里面这种大男子主义现实中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可不是这样,普通男女也有普通男女的幸福,痛苦不尽然是生活),甚至直接只拍喜剧,彻底娱乐至死,本人更倾向于清欢,而不是嘻嘻哈哈,把痛苦当玩笑,又不敢直面血淋淋的现实,两头不想得罪就注定两头不讨好。
所以教育意义无,喜剧效果无,不够彻底,害怕改变,但喊喊口号,做些形势上的改变也算点进步吧。
从坏变好的过程中可能会变得更坏,但我愿意相信,虽然浪费我一个夜晚的前奏。
因为要打跨年炮的缘故,想看看喜剧开心些,但不够尽兴,不过也没影响兴致,上床(床上)需要的是交流而不是教育,社会风气不影响个人准则,今夜我们多温存些。
这是我第一部没有看完就离场的电影,冲着开心麻花的演员阵容去的结果是一部烂到不行的片儿。
当然不是对演员们失望,一如既往的喜欢,但这部电影的编剧我觉得真的是有大问题。
作为一部喜剧首先没有几个能够笑出来的点,其次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没有引起观众的共鸣。
同主题的影视作品不如电视剧《赘婿》。
但让我走出电影院的原因,不是因为它相比之下不出色,而是我认为,整个剧本设定非常的肤浅。
看似在为在社会中受到歧视的女性发声,实则无时无刻在刻画着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剧本设定男主电梯穿越后世界上男女地位颠倒,女性成为了社会劳动力主流而男性多为家庭主夫,想通过描写男主角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的种种困境来表达女性在当前社会下的困境。
主题很好,当时为什么会让人觉得特别的烂呢?
首先,我不明白穿越之后的世界里,为什么成功女性都要穿着男款西装呢?
难道成功的女性不能是穿着亮丽的衣服,妆容精致,谈吐优雅的样子吗?
只有穿笔直的西装、抽雪茄才能定义成功和社会地位吗?
男性穿着裙子短裤就代表受压迫吗?
第二,既然穿越后的世界男性代表现实生活中的女性,那么穿越后男性聚会只关注美容护肤自拍完全无脑,也是在表达编剧心里现在女性就都是这样的吗?
一边想颠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一边又拿这些刻板印象当笑点真的有些自相矛盾。
第三,电影整个的情感推进莫名其妙,一个从来不管孩子的父亲因为穿越,穿越后就开始会照顾孩子了,开始在意孩子头发脏没脏了。
然后莫名其妙开始低眉顺耳的成为了乖巧的主夫,然后向妻子反思自己的过去。
虽然剧情交代是孩子说不想离开爸爸所以男主开始努力顺应社会,但首先一开始父亲和孩子的情感建立我觉得就让人没信服感,更何况穿越后的孩子都不是他曾经真实生活中的孩子,怎么能让观众相信男主这么快速的情感过度呢?
第四,片名叫绝望主夫,可纵观全文,我没有感觉这个主夫哪里绝望,可见编剧对女性到底在生活中有哪些绝望的体会不真,自然刻画不深。
写了好多女性生活难的点,包括家务、孩子、公婆,可是哪一个都没有写进人心里。
因为编剧只写了一些生活中不痛不痒的烦躁小片段,但真正的绝望是什么,是成为家庭主夫这件事没得选,也逃不出来,看不到希望,并不只是每天多干点活。
第五,难以共情。
穿越后的世界是借男人写女人,但设定上男人成了会生孩子的,男人成了力气小的弱势群体。
那这男和女换与不换有什么区别呢?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表达明白这个意思,全换了那不是和没换是一个样子吗?
本片想表达女性在社会的困境,并且希望男主这样一个大男子主义的人在经历过穿越后理解女性。
那我觉得想表达这个的方法不应该是实现一个绝对的男女互换,而是应该保持现实中的男女本身特点,改变穿越后的社会环境。
这样的设定下剧情才不会假,也容易产生共鸣让观众信服。
比如,现实生活中,怀孕女性会受到职场歧视,做家庭主妇会丧失社会地位被老公看不起。
那么互换后的世界不一定非要女性都走入职场,不一定怀孕的都变成男的,不一定做家庭主妇就被瞧不起。
如果是我,我会设定穿越后的世界——首先男性女性的生理特征不变,男主的工作状态不变,而穿越后的世界公司更爱招聘女性,且同处一个岗位时怀孕女性更容易受到重用,人们会更信任将工作交给家庭合睦,夫妻相爱,子女带得好的女性。
而男主空有工作能力却得不到领导和客户赏识。
我认为这种设定更可以让我共情到现在社会上有能力的女性没有出路的问题。
然后是家庭方面的设定,如果是我我会设定社会环境上全职爸爸成为主流,各种声音要求男性要达到家庭和工作的平衡。
然后正逢孩子考试不及格或者不学习什么的,周围人,包括妻子都劝他辞职回家带孩子,反正工资也不如老婆一个零头。
男主被迫辞掉了工作,开始了家庭主夫的生活。
婆媳矛盾方面,我认为不应该将婆婆刻画成张牙舞爪只会吼着你干活的人,因为这是一个小辈对婆婆的忍让,并不是绝望。
真正的绝望是,没人有错,但现实的车轮就是将你逼到无处可去。
那么穿越后的设定应该是丈母娘是真的身体有问题需要人照顾,可自己女儿忙于工作只能男主这个赚钱能力差的人牺牲自己去照料。
男主人公就这样陷入家庭的“泥潭”中丢失了自我。
在这样由需求、感情、责任构成的“泥潭”中男主真正理解了妻子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困境,妻子没有出去工作不只是因为社会不公平,也不是因为丈夫的拒绝,更不是妻子没有工作能力,而是感情和责任困住了她。
其实妻子只要想工作随时都可以,来征求他的意见不过是因为她还爱这个家,还把他当家人还愿意征求他的意见。
从今以后无论妻子是出去工作还是当全职妈妈,丈夫都会尊重妻子了。
这样一个走内心的情感线我认为才能真正的表达大多数成为全职妈妈的人的心路历程。
故事中只有男性将这种心路历程带入自己的真实生活中才能体会出那种绝望。
还是那句话,绝望的不是多干一些活,而是开始无从选择,结束时又无法抽离,丢了自我又丢了价值。
恶心,真的好恶心!
影片的故事是一个大男子主义的男人进入了一个女子为尊的现代都市,经过一系列Pua后成功娘化,变为了家庭主夫,并对以前的自己产生反思的故事。
恶心的点就是,女子为尊的世界里,男人的性格都是娘化的,而女人的性格都比较强硬,也就是说男女性格进行了调换。
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就算老总,警察,消防员保安等等职业全是女性,又有什么意义?
如果女人必须要变成男人的性格才可以在这些职业里活动,那么这个女子为尊有多么可笑?
男人的性格娘化就要相夫教子,换句话说,拥有女人的性格,就应该在家当好贤内助,哪怕就是男人,拥有女人的性格就得当家庭主夫?
这是对的吗?
之前的影视作品也展现过女子为尊的世界,比如传闻中的陈芊芊,比如卿卿日常的丹川,赘婿也算半个,其中没有一个作品把男人变得娘化,因为那样的话,骨子里还是男子为尊,只不过换了个皮罢了。
换皮,这就是最恶心的地方,主创团队骨子里还是那副男子为尊的傲慢,却硬要换一个皮好赚女人的钱,甚至里面还有三从四德之类裹小脚的东西,不由怀疑编剧是不是裹了小脑!
《绝望主夫》这部电影光是听名字就让人觉得非常的有趣呢,了解内容之后才发现,原来是用一种幽默风趣的口吻来讲述两性对立之间的和谐统一问题。
大男子主义这个词语出现在大众的眼球,已经觉得不是很奇怪,可是这部电影却用一种如此幽默的效果来向我们展现出一系列的搞笑故事情节。
虽然影片所呈现的是一个架空的颠倒世界,但是却能够让我们联想到当下的这种生活现状,男女之间本就不是一个对立的存在,在一个家庭当中永远离不开任何一个角色,只有两个角色能够相互配合,共同相互扶持才能经营好一个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
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固有的传统印象,可这并不能代表就是绝对的正确,比起去思考一个家庭当中谁是一家之主,或许更应该去想如何才能让家庭更好,生活的重担,本就是应该要两人共同承担,用这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来讲述生活当中本就存在的一些矛盾纠纷,或许更能够让观众对现状产生思考,当我们一片笑声之后,还能够对社会现实问题引发一些思考,这可能也是一部好的作品,所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深刻的内涵。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要给对方更多的尊重去理解对方的不容易,而不是用传统的愚昧观点去批判评价对方,想要让对方付出的更多。
这样一部有深刻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影片,是真的让人特别的喜欢了。
导演好懂现在的社会情况,真的就是展现出大男子主义的普信理解女人,有搞笑有现在家庭的换位思考或许结婚了看了这部电影会反思。
从演技上来说,常远穿行之前的自信发言我看的会代入生气。
纯大男子主义。
代入辣目洋子,在家庭里很压抑。
感觉和社会脱节,对自己的价值定位不清晰。
离婚后的她潇洒,笑得也开朗。
从这样的情节来说,不一定要为了孩子放弃离婚,她说ta们永远是孩子的好爸爸好妈妈。
挺好看的一部影片,主题也比较鲜明,虽然为了增加喜剧效果,有些夸大的成分,但总体还是不错,在现代社会,旧糟粕应该被抛弃,男女都是相辅相成的,不存在主内主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身价值,所以,还是比较符合当下一些年轻群体的风格。
当然喜剧效果也是拉满,在新年更添色彩。
整部影片充满了搞笑气氛,讲述了男女变换的故事,看了以后感觉女人也挺不容易的,非常有教育意义。
通过快乐认识到了男人应该改变大男子主义。
这类题材电影也是开先河了,估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此类搞笑电影吧。
哈哈。
还是挺好看的,超出了我的预想,以为是个烂片,笑点在那个讲师身上,还有男德学院。
比预期好太多惹.....心麻花从不让人失望哦一部有喜有泪悲喜交加哒电影....欢声笑语中还能体验家庭主妇(夫)真哒真哒真哒不轻松
电影还没上映前,我看了一些官方放的预告片,一眼就发现是翻拍了法国的一部电影《男人要自爱》,剧情设计都差不多,一个事业有成且不尊重女性的作家撞到电线杆上后就穿越了,新世界里男人们穿着短裤、浓妆艳抹着吸引女性的注意,那些刻板印象里的男性职业比如警察或消防员则都由女性充当。
这部电影目前在豆瓣的评分是7.6分,虽然不算很高的评分,但也是个还算优良的分数。
而反观《绝望主夫》的评分,已经一降再降到了4.4分,甚至有些影视up主把它评为2022年最烂的电影。
我忍不住想和大家聊聊这部电影是不是真的烂到值得荣登烂片榜首?
看完部分高赞影评,有些人的理解是为什么穿越到了新世界,依然是由雄性的性格来主宰世界,比如女人穿男衣,抽烟,粗鲁等。
男人的弱则用现有世界雌性的刻板印象如温柔、胆小、懦弱来展现。
那么新世界无非是把男人和女人换了个,掌权的依然是雄性。
其实这些被吐槽的点原本是原著电影里很重要的笑点,利用这样的反差来得到男扮女装的搞笑或是讽刺。
在法国这样女权主义高地的国家,大家反而是以一种图个乐子的肥皂剧心态在看,因为男扮女装和女扮男在大部分文化中都是一个全民觉得搞笑的桥段。
甚至国内也有大量男扮女的搞笑UP借此火遍全网。
电影编剧其实挺不容易的,要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里让观众快速进入情境,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选取一个大家日常生活中其实就存在的东西,比如近年国产剧小三绿茶基本稳定出现,而且基本都是出来充当拉动情绪火力的关键工具人。
所以,如果电影撇开这些部分,这个电影应该如何让观众快速进入情境呢?
一个新世界里,当雌性为尊,婚姻的戏剧冲突还存在吗?
人类的历史上存在过母系社会,那时候的男性更像是个送种对象,没名没份送完你就可以滚了。
什么婚姻?
不存在的!
那时候都是无父无夫。
所以如果按照母系社会的逻辑写,确实没有那么多鸡毛蒜皮相互不体谅的矛盾了,怀上孩子后就没男人啥事了,压根来不及存在矛盾和冲突。
都没有矛盾和冲突了,这电影该咋编?
一个男人穿越到母系世界,发现自己没身份没社会地位,但有几个走婚对象,睡完回自己家打鱼捕猎吃饭干自己想干的事,不用养育孩子也不用给对象买礼物提供情绪价值。
等等,为什么感觉这生活是《绝望主夫》里那个男主原本的理想生活状态呢?
照着这个方向是不是有点编不下去?
要说男主本来是个大渣男,去了趟男德学院就反转了,非常莫名。
其实我觉得他是被孩子触动了,孩子因为他被关学习班而受到同学嘲讽,他是真的心疼的,而且他后来也说自己明白了,这是报应,他在为自己过去的行为而买单,于是顺从了。
当然,没有要替电影洗地的意思,只是这电影虽然称不上优秀的电影,但感觉也没糟到值得荣登烂榜。
要说我其实还是从电影里看出一些教育内涵的,比如:我虽然依旧不懂婚姻里的大权到底该握在男性还是女性的手里?
但姐妹们一定要记住——母系社会的消亡,就是从女性所擅长的陶瓷、火种保留、编织和家务不再是社会主要经济动力开始的。
所以,婚姻大权在哪里根本不重要,婚姻里明明可以通过经济劳动获得社会尊重的人,却需要仰赖伴侣生活,任由对方束缚,那么ta本身应有的权利就是被ta自己送出去的。
如电影中一样,无论是正常世界的男性主宰还是新世界的女性主宰,都是以叫嚣自己对家庭的经济贡献作为终极恐吓。
希望姐妹们记住,伴侣有钱就不让对方出去工作是一种真正的婚姻cpu,因为无论男人或是女人,错过的职业生涯黄金期是很难弥补或衔接的。
什么?
你说你的梦想就是嫁/娶个有钱人然后躺平到死?
哦,那没事儿了,感情好时做好财务储备,万一有别人也看上了这个梦想,没有工作履历,咱总得留点财务备手不是?
我印象中,荒诞的经典还是《血,总是热的》中,关于蒸罐改造的那段对话:“你动了外壳了,就这不算大修了,明白不?
你不动外壳花多少钱都没关系,动了外壳,花再少的钱也是不行的,因为你们厂今年没有新造蒸罐的计划。
”“那我们怎么办呢?
”“你把新装的拆掉,再把旧的拼装起来,不就行了吗?
”
根据话剧改编的电影,所以台词是最出彩的,最后一段大独白,简直绝了,光是念念都让人热血沸腾熟悉而又不熟悉,合理而又不合理,历史的真实性融合到现在的价值观念中,这样产生的冲突才更具荒诞感。
《绝望主夫》就是一个对重男轻女,男权社会的檄文,用了一种极端夸张和荒谬的手法。
魏翔这个人物在影片里很有意思,导演又不方便多说,看见他头上的光圈了么可惜,矫枉过正,这种冲击超过了我的承受力。
这里又想到了一部国产老电影,同样是讽刺重男轻女,同样是用了荒诞的手法。
1987年的《男人的世界》,该片对于重男轻女的描写,用了世界女性所剩无几的故事架构,故事荒诞,是个科幻片,不过的确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现状进行的讽刺。
看看当时的海报,简直就是人人皆黄海两部老电影,展现了什么是现实中的荒谬,什么是会在我们身边看到的讽刺。
而《绝望主夫》将一个巨大的、非常现实的社会症结,放到了一个遥远的时空中,这个时空中,甚至人都有着一种错位的价值观和行为。
但影片中的人身处一个错位的世界时,更多展现的是荒谬,却离对现实的讽刺越来越远。
影片中常远扮演一名极端大男子主义的“成功人士”胡铁男。
这一次的人物,与常远以往给予观众的印象大相径庭,这是一个卖点的,但在我看来,之前他自《夏洛特烦恼》到《李茂扮太子》等一系列作品中始终塑造的矫情、娘娘腔式的神经质的人设,依旧没有在本片里有所改变。
特别是影片进行到最后半小时的时候,他又活脱脱的变回了当年的孟特娇……
常远始终有一种阴性的气质,摆脱不了常远的作品里,虽然也有《哥,你好》里,那种没有娘娘腔,只有神经质的角色,但是看不出他对于自己的风格有调整的打算结果这一部片子,又把他打回了7年前观众对他的印象。
影片前一个小时,胡铁男是一个留着络腮胡子、黑框眼镜、西服革履的男人,他强调的是女主内,男主外;
的确,常远要想提升男子气概,有没有络腮胡子差异很大他要求女员工必须穿裙子配高跟鞋,他会将怀孕的员工发配;他在大会上高喊着女人的意义在于塑造男人;他会跟着狐朋狗友在KTV夜夜笙歌;同时,镜头会穿插他的妻子许薇薇在家中的片段,做家务、照顾小孩等等,目的在于与胡铁男的日常形成差异。
对于胡铁男前期的塑造,可以说是将目前社会上最被人诟病的男性特性都集中于一人身上,甚至有些问题其实已经是上世纪的残留了,比如女性结婚后是否工作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目前的社会而言,基本上已经不算是问题了,但是影片为了强化男权社会的恶劣环境,还是把它放在了桌面上。
这种对于男性过大丑化的做法,后面还将继续出现。
胡铁男在整个影片里,经历了三个阶段:前半个小时,在现实世界里,表现了他的强势,以及以他为代表的大男子主义以及不限性别的社会陋习的集中展现。
中间半个小时,当他穿越到一个女尊男卑的世界时,他与这个社会的价值观以及审美观,进行了剧烈的反抗,出现的大量冲突也是本片的主要笑点。
特别一提的,本片主要笑点都是从这样的异世界价值观冲突以及彻底扭转的审美观与观众产生的错位差异中产生的。
我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一个扭转为女尊男卑的社会,我没有任何异议,但是异世界审美观的变化,直接让我生理上产生不适了。
我恶心了。
当我看到秀念大师兄一边拍着黑漆漆的脸,一边说着最近自己的皮肤越来越好了,一边说着如何斗小三。
闺蜜的茶话会我不行了。
异世界所有的男性和女性,从着装和生活方式上彻底颠倒了,甚至生理结构也是!
胡铁男最后会生孩子的!
这种颠倒很有看头,很猎奇!
但是猎奇不代表美。
所以我看到李诚儒把着兰花指,头上裹一个红毛巾,扭着屁股做饭的时候,这种猎奇就变成了恶心。
不过值得说的是,岳父最后还是爷们儿了一把,其实代表的还是女性的反抗。。。。
导演大人啊,异世界是颠倒了,可我们观众的审美观可没有变啊。
这种心理不适,从进入异世界直到回到现实,伴随了我差不多一个小时。
这里特别提一点,异世界里,就只有李嘉琪的扮相让人眼前一亮——女版霸道总裁,西服笔挺,一支雪茄叼在嘴上,就是一个字,帅!
唯一个没有违和感的人物。
胡铁男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最后半个小时,是他屈从于异世界的价值观,开始接受男性在异世界的位置,于是他刮掉了胡子,气质彻底转变为女性,孟特娇宣告归来。
而从影片角度说,第三段也是实现了剧情的升华,在第三阶段时,胡铁男的遭遇以及他看到的,反映的是现实社会里女性的遭遇。
对于生小孩的重男轻女的态度;妻子怀孕而丈夫还在外边花天酒地;女德学院;对女性的家暴;婆家长辈的压力;家庭中交流的缺失;
李嘉琪的表演入木三分啊在异世界,所有这些,就是换了一个男性的外皮,其实都可以翻译为现实中女性的遭遇。
不过我认为,在对于男权社会的抨击这方面,影片明显是过火了。
它将一些在近几年已经被改善的情况重新又挑逗起来,比如重男轻女,比如女德,在影片中,男性是一种全方位的反派定位。
作为男性,我从感情上便产生了一股抵触的情绪,因此该片很容易造成性别对立的不良话题性。
影片最终以一场梦来收尾,而胡铁男也仿佛因为这场梦而脱胎换骨。
当我以为,该片最后将会是一个夫妻大团圆的结局来收尾时,许薇薇递给胡铁男的离婚协议,让本片在我心中的评价略微上升了一些。
是呀,一个人会因为一场梦而改变么,许薇薇是不相信的。
人的所作所为,不会因为自己的一场梦,就获得谅解,这才是真实。
这才公平。
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爱情神话里有这么一句话:下坡路当然好走咯。
开心麻花身体力行的履行了这句话,从夏洛特烦恼到这个杀手不冷静再到如今的绝望主夫。
一部一步,烂出高度。
标题怎么擦边蹭是弄清楚了,拍出来的东西是越来越不清不楚了。
影片很明显想要表达女性在生活中遭受的歧视,遇到的不平等。
职场欺压,家庭暴力,男权威胁。
但是真的很你妈好笑,尽管他拿了一份无数人拿过的方案,位置互换(许多美剧都用过这种剧情,甚至我小学生的侄女都写得出来这种剧情)大男子主义男主遇到电梯事故然后,啪,一下到了女人主导的世界,他依然表现出了强大的怎么把去年高考题做出0分的好成绩。
第一,作品真的时时刻刻不在贴一些生理不适的标签,出现的男性一律油腻,挺着啤酒肚,毛孔比眼睛大。
出现的女性一律被压迫的苦命角色。
反转之后,也是互换一下而已。
这样的表现,真的给我电影制片方媚俗的抱着女性观众的大腿,一个劲的使劲舔:你看,我们多么了解你们的处境,你们所对抗的男权就是这么恶俗。
这样的示好,太低级,太恶俗。
如果放在百年年前的清朝,这部片子一定会饱受追捧的。
第二,电影本身风格商业化确实可以理解,大家要赚钱嘛,必须俗。
但是女性平权这件事是一个社会现象,是一个无法忽视的议题。
你拿他来逗乐,来搞笑,可以但观众希望看到辛辣的批判,希望能有黑色幽默的反讽。
结果呢,我们看到了制片方很努力的搞笑(但是不好笑)没有价值没有影响,堪称依托答辩。
上世纪的草纸,擦屁股都嫌弃硬。
拿一系列恶俗桥段,单纯的挑起性别对立。
哈哈,去死。
第三,影片真的有可能冒犯一些群体,影片反转后出现的男性大多数以一种反串的腔调出现,这种打性别炮的的做法,我真的不知道导演有没有过过脑子想一些LGBT群体的看法。
(换而言之,现在世界趋势的性别早就不是简单的二元性别了,刻板的性别形象在这样一个敏感的议题下,这部电影注定要冲烂了)第四,我真的不确定影片是不是真的尊敬女性,女性生活困难,我们可以了解,但是影片只是浅薄的停留在家庭主妇工作层面,女性真正的安全问题一点没有提及…甚至在影片中出现的生育情节不超过2分钟???
这真的了解女性的困境了吗?
我们要知道生育是12级的痛,是犹如肋骨断裂的痛,而不是想看男演员在床上,脸色红润,膀大腰圆的呻吟几声。
又不是母鸡下蛋。
尊重女性的旗帜,又不肯下功夫真有你的。
第五,开心麻花要做电影,商业化浓重的同时,还有一股浓浓的粗制滥造味。
一些表现,一些段子是很新。
但是,你想要表现一个性别反转的世界,你至少要做全套吧…小男孩依旧玩橄榄球头盔,依旧玩小汽车,但长大后一律拿着手帕林黛玉。
不合逻辑,不经思考。
丈母娘喝鸡汤的镜头,演员撒几滴水,就表现出了狼吞虎咽。
一些无意义的地方又很用心,吃饭对话时的咀嚼音比演员台词还大声!
这真的只会让人犯恶心!
没有别的作用了!
第六,我真的不敢确定导演加入一些角色是什么意思…比如学习委员…他到底借这个人物表达什么…暗讽女性学习能力弱?
暗示死读书?
开心麻花真的不能给男演员整一下牙吗?
毛孔个个比眼睛都大了,甚至辣目洋子包的小三都粗犷的不行…还特别喜欢给特写镜头,好几次扫到常远的脸,我都快吐了……说真的,这部电影,绝对不可能是一个女性编剧来写。
一群抠脚男人,平常混迹男权圈子,然后臆测女性的表达,拍他们眼中所谓的性别问题。
这样的反讽,已经比电影本身有趣了。
在隔壁韩国人18年就拍出《82年生的金智英》这样的作品时,我们还在拿女权来开低智的玩笑,随意在观众眼睛里排泄。
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祝电影跌破4分,早日被冲烂,导演和编剧被骂的妈都不认得。
最后:魏翔真的讨喜,演技也好,他会有前途的。
辣目洋子演男人真的又虚有差劲,无时无刻是女性作风,但她真的很适合一些悲苦角色。
最让我无法理解的也是影片的最大设定——性别调转。
先不说这个设定多么老套,我明白性别调转的意义是要让男主体会女性的生存困境,以求共情。
但作为观众的我实在是无法共情,我始终相信电影的一重魅力是视听语言的魅力,真正打动我的反而是性别调转之前的那个世界,展现女主忙于家庭失去自我的那个短暂的片段。
影片希望男性反思的目的昭然若揭,但性别调转的这个手法真的有些低劣并且无效。
因为调转之后展示的世界更像是一个宣言:你看,这次让你们女性当家作主了,不还是不平等吗。
这也是让我觉得可怕的点,本身女权已经在被扣上各种帽子,而最大的一顶帽子便是女权的目标是反身压榨男性,而这部影片主部所展现的便如此。
我不知道这会再次加重多少人对女性主义的误读。
让我最不适的是对刻板印象的再次固化。
即便性别调转,女性仍然代表着顺从和陪同,母亲仍然代表着奉献,父亲仍代表着霸权,怀孕女性仍代表无限猜忌,成功男性仍代表着不忠。
如果是影片试图展现女性主义甚至想以女性主义为核心,那么女性主义的一重点便是打碎刻板印象,而影片却反身再次固化了性别间的刻板印象。
无论是调转之前和调转过后除了大男子主义男性和受压榨的女性,剩下所有的存在都消失了——尊重的女性的男性,已经寻求出走的女性,还有各种性少数都消失在影片构建的二元对立的性别结构中。
最后是喜剧化的处理。
这么严肃的问题反而运用一种戏谑和调侃的方式,我理解影片是想营造出“笑中带泪”的反思效果,但我没笑,也觉得无趣,说实话我也愿意一个空洞无物的笑话以寻求纯粹的快感,但这次没法将我逗笑,并且影片极力证明自己言之有物并非无物。
影片大部分笑点是将各种神话寓言或者名人名言中的性别结构反转,如片名一样:主夫、孕夫、白雪王子……影片几乎所有的包袱都是再这些语言台词上。
而说到台词,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每个人物都充满了口号,几乎所有对主题的表达都是人物说出来的,感觉是为了让别人截取这段台词而写的台词,而不是人物自身说出来的话。
自身感觉主题大于内容,并且主题在电影一开始便明确告诉所有人。
其次伪善,在渴求为女性发声的假面背后反而是另一种声音。
不得不说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让我这么如坐针毡想尽快立场,就算是空洞的商业大巨片也有其剧情逻辑和核心价值,能让我安心跟着剧情做一个梦。
最后我想说一下女性主义不应该成为卖点,这部电影更遑论女性主义电影。
导演自以为在讨好女性,实际上两头都没捞着。女权不是让女性获得凌驾和奴役于男性的性别权力,而是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和“看见”。导演娱乐化家暴和性别歧视的模样真的很恶臭。
房子不是自然就干净,衣服不是原本就笔挺,孩子不是风一吹就能长大。所有的付出,都是因为爱,致敬支持我们的另一半。(怀孕中,看到片尾这句话特别感动,感谢先生的付出和无微不至的照顾。)
好的关系需要转换立场,相互体谅。
23开年第一部,随便看看也不图什么了。希望这年一切安好😅
现实是胡铁男们并没有机会电梯之旅然后醍醐灌顶还有更多优点不如胡铁男的人缺点更多癌更深这电影槽点很多 有些地方太男性化思维了 但整体还是立意难得 五星支持一下吧。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我们都应该去支持
这个电影受众群体还是在女性 女生看个乐呵乐呵 搞笑搞笑 现实社会男女不平等的情况还是不能改变 电影蛮搞笑的 不过导演确实是两头没捞好 把男女关系都想的太恶臭和肤浅了 男人变娘 女人家暴男人 在外面找鸭子 女强人也不一定要是这个形象啊 男人也不一定个个都是家暴男 和大男子主义者
2022年看的最后一部电影,电影整体效果还可以,常远越来越好笑,快快乐乐迎新年喽。
三年前,一种流行性病毒横空出世,凡是亲身经历过它的人,几个礼拜之内都会浑身难受、头痛乏力且久久不能平息,甚至还会留下后遗症,没错,它就是常远主演的元旦档电影
这么拍是对的,但能看出导演编剧和演员对女性认知的一些局限。既然这么拍,就不要蜻蜓点水,流于表面。女人上位不够恶,男人下位也不够惨。产房那里更是一下子拉了。常远上救护车时对女性的赞美感激那段演得挺假的,但如果真这么安排,再加上刚回到现实世界时的欢呼,那讽刺效果就拉满了,可惜。。不知导演是有意还是无意,最后拍出这么个对女性假模假式关怀理解的片。
这垃圾片把我恶心到了,逆转世界应该是突出权力的颠倒,但这片里那个世界女人穿男装、叼烟斗学男腔,男人故作扭捏扮女相,相当于只是性别互换,还是个男权的世界,直男癌刻板印象下的世界,想着讨好女性群体,却得罪双方。就说这些电影,用着相似的演员,伪装成开心麻花的作品,每年都来招摇撞骗,还不断有人上当,现在“开心麻花”四个字就成毒瘤了,还有以常远为首的这帮演员们啊,头几年积累下的路人缘就是这么被败光的。
两星半还能看的下去,但常远真没主角像
我觉得很好呀!让男性设身处地在女性的位置,体会他们没有感受过的不公正的女性生存现状。看似戏谑的口吻,讨论的都是严肃的问题:性别歧视、杀女婴、家暴、传统观念对女性的规训、女性离婚时的重重阻碍。当然,不可能指望一部电影能对以上问题做多么深刻的探讨甚至解决,更何况还有过审的风险。我个人认为敢于触碰这个话题,通过戏谑这种巧妙的方式探讨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没必要上纲上线。
看的好尬,这是小品而不是电影。
看了整部电影之后,我就只想大声的喊三遍过瘾,过瘾过瘾啊!
编剧到最后有种“我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下去了”的感觉。
这部电影也成为我在2022年的最后一部电影,笑的挺开怀的
还行啊
挺好看的,如果可以选,我要永生永世做个男的!电影低分的原因我好像知道了,应该是提倡平权的女性共情后觉得不舒服,打了一星,大男子主义的男性代入后破防害怕恶心觉得不舒服,打了一星……吃力不讨好,但确实挺有意思的电影
片子狡黠的地方就在于通过立意让观众的批评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