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模糊的场景,全场无任何跌宕起伏索然无味,一个电影平淡到这种地步也是没谁了,国产电影果然有毒,硬套的佛教理论还不如抽空多读点佛教的书籍这是吐槽导演的。
其二这个这样的角色来演绎玄奘你确定能给我带来真实的感觉?
场景渲染成古老破旧的感觉人物还是一个现代艺人风格莫非在搞笑,我是一点都没看到一个一心向佛的人去取经的故事。
一分给群众演员的,国内的影片越来越垃圾,终归腐烂在时代潮流中。
没有永垂不朽的核心理念真是悲哀。
《大唐玄奘》是我今年最期待的电影,没有之一。
尤其是写过两部关于玄奘的小说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影像化呈现。
不过这个片子,实在让人失望,作为传记电影而言,是不合格的,又陷入了流水账式的人生段落式表达。
既然说传记,咱们就谈传记。
就要有一点,细节真实,可惜,细节失真的地方太多。
1、石磐陀遇见玄奘,是在瓜州的寺庙里,不是在街上。
他供奉给玄奘的,是一篮瓜果,电影里给的是什么东西?
布料还是大饼?
看不清。
石磐陀杀玄奘,是在葫芦河边露宿,不是在屋子里,荒郊野地杀人,这才符合逻辑嘛。
另外天啊,还挂满了葡萄。
没记错的话,他离开瓜州进入莫贺延碛是在11月份。
2、赠马的胡翁是石磐陀介绍的,变成玄奘偶然遇见的。
这样改是什么思路?
或许是为了加入那个胡人少女?
可是凭空虚构这么个女孩真的好吗?
送别玄奘时还流了泪,什么鬼?
这是传记片啊!
3、所有人种的选择基本都有问题。
蒲巴甲演粟特人石磐陀就不说了,胡人少女是汉族演员,虽然长得很像维族人。
可问题就在这里,当时的新疆西域人血统,跟维族人没有丁点关系啊!
他们应该是介于白种人和蒙古人种之间,如果选择哈萨克那边的人种,或许还能对一些。
4、高昌王麴文泰是纯正的汉人,这点对了。
可他那王妃的语言是什么鬼?
这个王妃有明文记载的,姓宇文,名玉波。
是隋朝宇文氏嫁过来的和亲公主。
当然不是炀帝生的。
5、高昌王写对了,龟兹国统统错掉。
龟兹是印欧人种,当时的龟兹王苏伐叠是白人。
那些个跳舞的龟兹舞娘,基本都是白人,带有一点突厥亚种的样子。
人种我研究不够,可能说不准。
但绝对不是电影里纯正汉人的样子。
6、红马驮着玄奘到了野马泉,玄奘不可能直接扑进去喝水的。
佛家讲究三净水,用滤网滤过浮游生物才行。
这匹马还有一个细节,要认真说,邹静之老师非疯掉不可:红马是留在了白力城,不是高昌王城。
玄奘进入王城是在深夜。。。。
我还是厚道点吧。
7、戒日王当年是50岁,电影选角太年轻了。
他的妹妹罗伽室利是比丘尼,不是珠光宝气的大美人。
戒贤法师和玄奘见面那年是106岁,患有严重痛风,即使拿着拐杖也走不动道。
而且这大胡子虽然很好看,但实在不妥,应该是剃掉须发的。
咳咳。
8、渡河翻经是回国时发生在印度河,不是恒河。
这处细节实在过分,要知道西游记里可是当做一场大难来写的啊!
9、曲女城辩经会上,玄奘贴出来的不是《制恶见论》,那是之前写的,他贴出来的只有几句话:宗:真故极成色,不离于眼识;因: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喻:犹如眼识。
而且玄奘附带了一句话:谁能改掉一个字,请砍掉我脑袋。
10、玄奘在印度参观了不少景点,导演很老实,好像是实地拍摄吧。
但问题是一千三百年前,那些婆罗门寺庙和佛教寺庙是人满为患啊,哪里像如今成了荒芜的遗迹?
11、最后一条,玄奘西游17年,回国是46岁。
17年的时间黄晓明的扮相跟刚出关时几乎没有区别,不得不说是一大败笔。
其他的细节,只看了一遍电影,记忆怕有误差。
但是仅仅这些细节失真,就让一部传记电影失色不少了。
第二个大的问题是故事问题,确切的说是传记电影的编剧问题。
我看的传记电影不多,但是你看莫扎特传,飞行家,甘地传,巴顿将军,哦对了,还有牛逼的莎翁情史。
以及社交网络。
如果说华尔街之狼也算的话,那更是一大突破。
我对传记电影的认知,是用一少部分的掠影看遍人物的一生,重头从一个核心事件入手,挖掘出这个人物最动人的地方。
可是,邹静之老师基本上摘取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大唐西域记》里的一些片段,根据时间线索一串,成了。
除了前半部一个核心主题,矢志西去,纵死不回。
后半部完全是零散的风光片。
犹豫后才去电影院,为什么?
两个小时介绍玄奘法师——一个特殊“职业”者的艰难复杂经历,有难度。
从开头玄奘随难民出城开始感动,从一个片段开始泪流满面。
西域商人把蚕子带出,畅想着娶个汉地老婆,自己生产丝绸,就不必辛苦的驮来驮去。
画面一转,商人严肃的问:出家人,我想问你,世界到底是什么?
我的世界就是把此地有的东西送到没有的地方去。
你的世界是什么?
我们共同的世界是什么?
天灾,即使在大唐的贞观年间,也到了打开城门允许难民随丰而食的严重程度。
那沉默的攒动人头,和地铁里的人肉相片有相似之处。
即使我们现在能吃饱肚子,也是为了吃饭为了活着。
即使普通人可以上天乘飞机,下海潜水戏鱼,大闹机场、车祸、灾难屡见。
岁月何曾静好,更多鸡飞狗跳,年龄越大体会越深,何况还潜伏着死亡杀手。
高昌国王说:愿法师留在高昌,引导我们走出迷茫。
悉达多太子放下王位、财富、娇妻弱子去寻求真相也是为了走出迷茫——对世界的迷茫,获得真正的好。
很多人赞叹玄奘的毅力,鲁迅说,我们从来不缺舍身求法的人,“黄沙漫漫西行路,千古取经第一人”,玄奘的艰辛也许是第一,但之前已有很多人如法显西行,译经方面有鸠摩罗什,他们求法的目的是什么?
电影的结尾说,一个人影子无法铺满大地,但有些声音可以传得很远。
从人物传记的角度说貌似可以这样理解,但没有人拿自己的生命冒险,特别是西行的艰难是逐步加深的,程度超过了玄奘的预想,完全可以打道回府。
了解那段佛教历史知道,因已有的经论不能解释疑惑,所以去求取更多的原文,所以玄奘说:贫僧此次前往佛国取经,也是想把有带进没有。
有的人学佛从欣赏禅机妙语中的智慧,或者潇洒自在的生活态度开始,但是生活观建立在价值观的基础上,而价值观的基础是世界观。
一些道友说,受过现代科学的教育训练,也看了很多东西方的哲学,最后发现佛学对世界的认识最有道理。
世界,离我们很近,世界观似乎又很远。
世界那么大,不想去看看吗?
答案在辩论中透露出来。
那烂陀土著说,小乘修阿罗汉,大乘修佛。
玄奘答:小乘认为万事万物是由各种微细的条件组合构成,否认个人的主观精神。
大乘认为事物现象的存在都是变化和不永恒的状态,大乘更加能够认识宇宙的真相,万事万物循环无尽而又虚幻不实。
学成后两条路。
有着深深的家国情怀,最好的爱是让他们认清真相——世界到底是什么?
他像商人的蚕一样,要回到故国直到吐丝结茧,这是我们的缘。
在五台山,四壁的佛塔触动历史书上法显、玄奘们的画像,如蒙太奇闪过,那一刻心为之一颤,我一直赞叹你的坚毅,却不知道你的苦心,从来没打开你带回的礼物。
观看时,脑中划过当今有的人为求法的付出,更觉珍贵。
作为电影,如上面的评论中所说,不够完美,特别是主角的气质。
当然有些地方也不排除是艺术化的处理,这个时代,没点漂亮的画面,没点煽情如在野马泉倒入水中,观众觉得不过瘾,这也算随顺众生吧。
还是点赞,毕竟它让很多人知道,玄奘不是《西游记》里的唐僧。
书柜里放着的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一直没看,总想在没有打扰的时候仔细读读。
跟随玄奘的步伐重新回到西行之路,体会一路上的风土人情和所思所想。
《大唐玄奘》正是讲这个故事,所以还是很期待。
一、亮点电影最大的亮点是沿路的风土人情和异域风光。
二、问题点1.因果不明玄奘作为一代大师,是东还长安以后的事了。
如果回到出发点,20多岁的屌丝为什么要跟国家作对、冒着生命危险去印度留学?
他的动机和原因是什么?
假如是一个印度学生冒死来大唐学习,会有什么样的经历才有如此大的决心?
初心不改,方得始终。
这一念正式支撑玄奘走到最后的动力,电影用一句普渡众生一带而过显然很苍白。
对于一个饭都吃不饱的年轻人,敢于违背国家的禁忌,发一个普度众生的念头,并且把愿意献出生命,这一念,电影却少铺垫,原因不明。
回到长安以后,玄奘受到空前欢迎,声誉地位都有,电影也就结束了。
如果把声誉和地位作为一个出家人的最终归宿,就太小看一代大师了。
玄奘法师最的成就是用自己西行的体悟和对佛的研究创立了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识宗,将佛教思想拓展到一个新的领域。
而电影却未提起,用一个功利主义来衡量解脱思想的佛教,显得太业余。
2.逻辑不清电影看完,脑袋一堆问号。
遇到每一个危险总是无缘无故结束了。
每一段和下一段也没有什么联系。
整个剧情一盘散沙,导演如果不是学体育专业的,肯定也不是学历史专业,可能是学摄影专业的。
3.太轻松电影把玄奘塑造成万人迷,每个见到他的人都愿意帮他。
没多少艰难险阻,简直是玄奘自驾游。
根据大唐西域记,玄奘一路走来遇刀兵、劫匪,多少次命悬一线,电影中都未提及。
只在沙漠中有一点体现,但也是走走过场。
4.教义不对最后到那烂陀后戒贤法师,居然说菩萨3年前给他托梦说过,太扯了。
佛教讲即心即佛,提倡自我觉悟,反对神学。
导演可能是看西游记看多了。
整个电影对佛教的教义有失偏颇,一个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还搞得啰哩啰嗦。
大道至简,一代大师怎会如此故弄玄虚?
黄晓明还是很卖力,选了个好题材,只是没跟对剧组,没选对导演。
看完以后,我给了2分,1分给摄像,1分给道具。
后记不知道玄奘西行的初心是什么,也不知道他创立的唯识宗是否真正解决了他面临的问题。
已隔千年,无法明辨,但相信因果自在其中。
根据记载玄奘回到长安之后也有很多不得已,愿望未能实现,下半生一直在做翻译工作。
玄奘西行所遇艰难险阻,比起下半生精彩太多。
感叹一代大师的境界和执着,感叹宗教信仰的勇气和力量。
看了很多评论,都是吐槽黄晓明的,如果撇开演员来说,大家又觉得如何呢?
今天下大雨本来不想出门了,但是已经过了电影退票时间,想想反正离家近就去看了。
观影的人不多,厅也很小,不足十人。
我坐在第四排中间,我一直坐在前几排,主要因为前排很少有人坐,可以安安静静地看电影,就是时间久了眼睛疼呵呵。
之前看到蒲巴甲的访谈提到这部电影,题材我很喜欢,纪录片式,情节展开缓慢,文艺风,适合安静地观看。
最最吸引我的,是电影里的光影效果和配乐。
中间有段是玄奘法师途径沙漠,空无一人,只他一人一马,孤立无援,而且是在极度缺水的状况下,我想任谁都会奔溃的,我深深感觉到无助与寂寞。
最后玄奘法师走出沙漠,又经历种种困难,才到达天竺,取得真经。
玄奘是执着的,整整19年,从大唐到天竺,再从天竺回到故土。
期间遭遇了种种,虽然影片在心里描写和表演上不是很丰满(我认为),但是自己深入想想,还是为这种坚持感到深深地折服。
我想影片除了讲述玄奘法师取经的经历外,还想传达的,是不是一种坚持,一种勇往直前不怕艰难的精神。
其实很多事情,要的就是一种坚持,但是很多人中途就放弃了。
如果玄奘法师面对沙漠,面对官兵的压力,就那样半途而返,那么也不会有中国繁盛的佛教文化了吧。
西游记被广为流传,但是作为真实的取经过程,大家可能并不知晓。
人无完人,同一部电影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接受。
这部电影我觉得要观看者首先对题材感兴趣,至少电影的效果和配乐我个人非常满意。
可以从电影中获得知识,可以从电影中获得感悟,也可以从电影中获得欢乐。
那样,就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每个人对玄奘认知最深刻的应该算数《西游记》中那个内心摇摆不定,胆小懦弱,事事需要保护的唐三藏了。
不管《西游记》如何的成功那也只是根据历史改编的神话故事,这次霍建起导演用影像还原了历史展现给世人可谓是神作啊!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题材选取的一级棒,玄奘赤足踏过千山万水不畏艰险,孤身前往天竺求取真经本就是具有历史考究的真人真事。
戈壁沙漠,冰封雪山,西域风情浓现。
讲真,这次是自《新上海滩》黄晓明从帅、酷、拽的许文强以来,算是比较认真的角色了吧,尝试很大胆。
教主的眼神戏依旧,迷茫的让人无法和那个一路披荆斩棘孤身去往西天的玄奘联合到一起,演技依旧让人感受着煎熬,还好有黄金配角徐峥的加盟给整个影片增色不少。
西游长路漫漫,大师一路走好。
最后表白一下我的女神王菲度一切苦厄,你美妙空灵的声音拯救了这部电影
身边的朋友不太有热情去看这部片子,但又对它讲了什么还蛮好奇的,所以唆使看过了的我写这篇影评,斟酌一下再去看。
既然写了不如就发上来供众人一乐。
该影片为人物传记,也没什么悬念所以就不顾忌剧透不剧透畅所欲言了,介意的朋友请慎入本人对佛教并没有什么了解,单纯是一个对这段历史有点好奇的路人,有什么无知之错请大家多多包涵。
首先,实景拍摄的大好风光给一百个赞,看惯了影视城搭景与CG特效,这种真实的,壮阔的风景的确震撼。
玄奘自长安,途径哈萨克斯坦等国,最终达到印度,每一个地区百姓的不同口音,不一样的服装、建筑风格,不一样的地理特征,配合每个地域特有的民族风情的配乐,非常细致有趣。
重点感慨下长安城的几个街景,如果我没认错的话应该来自横店最著名的一条取景街——清明上河图一进门就是,一个在各类雷剧古偶中用烂的景居然能拍的那么诗意缱绻,也是摄影师技术逆天。
喜欢剪辑视频的朋友请务必在硬盘中存一部该片,110分钟左右的电影你可以剪出约60分钟美轮美奂的空镜,涵盖各地风光。
赞美的话说完了,进入正题。
首先,我个人觉得,该片的选角真的很有问题。
不谈教主演技或给大众的印象,他的长相真的太让我出戏了——他长得真的很深目高鼻大宽双眼皮,配合裘德洛式的欧米伽下巴,和西域人站在一起。
完全很融入他们嘛!!!!!!
一点都不像是一个从中原来求学的留学生嘛!!!!!!
我觉得你和歪果仁画风很相同啊教主!!!!
(摔)我心中的玄奘法师,应该是一个五官轮廓没那么欧化,俊朗(据记载玄奘长得也蛮帅)温和的中原男子,他带着大唐的气魄,博学游走与西域各国之间,为他们带来大国的治世之道,却又心怀故土,格格不入。
而不是一个长得跟你们超级像的混血帅哥啊喂!!!
然后讲一下蛮多人都吐槽的配音问题。
我感觉教主真的很努力了。。
但是有些时候觉得他真的太。。
抑扬顿挫了。。。
大和尚讲经和悟道时应该没那么多喜怒哀乐吧。。。
OTZ,他极富感情的语调与静谧的,广阔却又孤独的大好风光有些格格不入,有些世俗的烟火味儿。
还有,影片后半段在印度的情节,所有演员说的都是叽里咕噜的梵语……教主的口型,完全没有对上配音。。
因为口型与配音极大的不吻合,导致后半段的镜头很多采用不走心的全景、远景或者拉背,情节的重点又都是佛法的论道,导致本来就听不懂叽里咕噜讲啥需要费劲的看那些诘屈聱牙字幕的我,也没法舒服的感受影片画面,全程懵逼脸。
我个人觉得,后半段在印度的情节,其实不妨全部删掉。
自影片后段可看出,《大唐玄奘》这部片,想向大众传达佛教中“小乘”与“大乘”的奥义。
“乘”就像渡河,“小乘”渡自己一人,“大乘”渡世人。
前半段玄奘的西行,一个人寂寞的旅程,是他的小乘,后半段在印度的学习,普济世人,将经书带回故土,是他的大乘。
这个情节的设置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影片的节奏。
玄奘西行时遇到无数苦难,途径各国,见到各地百姓,官员,每一个地方都花时间写却又泛泛几句对话,反而有种让人抓不住重点的感觉,不如他在莫贺延碛沙漠与马的那段独戏让人动容。
到了印度那烂陀后,他的学习,悟道,在印度去各种很美的古庙参观,莫名其妙的救助了一个还蛮帅的人设很有忠犬肌肉受feel的男奴,开外挂般受到印度人膜拜,因为太多的佛教术语以及我之前说的配音and镜头问题,食之无味,让人坐立不安各种开小差。
这部影片,在剧情上有太多的碎片,碎片之间联系太少,缺少一个动人心魄的,激烈的转折点,明明有着广阔的山河美景,有着或激烈或宁静的美妙配乐,却居然没震撼观众心弦的情节,实在可惜。
倒不如删掉印度那一段,将“小乘”放在玄奘一人一马独自走过沙漠,失控,癫狂,却又最终感悟的人生修行上,将“大乘”放在他途径各国,传播文化,教导慈悲以待世人,以及为将真经带回大唐,舍弃安逸生活,一路不回头的执拗上。
如果这样,或许像我这样对宗教一无所知的普通路人,或许会比较容易理解玄奘这段旅途的意义。
毕竟在我这种俗人看来,玄奘这一路,除了对佛教的传播有着深远影响外,更多带来的还是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带来的是文化的交流,他最广为流传的著作非佛经而是《大唐西域记》,而他最深的感悟就是他走过的路。
如果影片的重点放在玄奘一路西行,自我的成长成熟顿悟,将讨论的中心放在文化交流而不是高深的佛教教义上,会不会对我们这些普通人了解这段历史,了解佛教,要更加容易一些。
毕竟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就如同玄奘的一生一样,将美好的信念从高高的神坛上摘下来,传递给千万家。
公元628年,二十九岁的玄奘,一个年轻,高大,英俊的中原僧人踏上了一个人的苦行,当他回来时,已是四十三岁,满面尘土的中年人了。
我就问一句,为什么没给黄晓明画皱纹和白头发?
他看上去并没有像过了14年的样子啊?????
这部电影应该算是一个历史题材的影片。
讲述玄奘不畏艰辛,克服万难,独自一人前往天竺取经并返回大唐的传奇故事。
片中,着重展示了玄奘西行过程中的各种磨难,曾经甚至数次命悬一线:边境线上被烽燧哨兵当成偷渡者,差点命丧箭雨;徒弟石磐陀被心魔驱动,险些动了杀念;在干旱少雨的莫贺延碛中失去水源又迷失方向,差点命丧沙海……而这些都挡不住他坚定的脚步。
最终,玄奘凭着内心坚定不变的信念,完成了这段不可能完成的旅程。
全片最为感动之处是高僧玄奘在最后一次磨难的时候,生命危在旦夕,识途的老马就仿若通人性一样,它可能记得这个主人在自己濒临死亡的时候还喂它水喝,老马就像是懂得感恩的人,在玄奘倒地不起的时候,老马迅速趴下,引导僧人玄奘爬上他的马背,载着他找到了那个湖。
找到水源的那一刻,玄奘开心的跳入水中。
好失望啊… 这《大唐玄奘》拍得太一般了。
编剧枯燥无味,导演不会讲故事,黄晓明的表演依旧生硬,也就只有王家卫的美术功夫在撑场子了… 唉… 一部关乎一个宗教的大片,且关乎好几个佛教国家的历史和智慧经典,更加应该有责任把它拍得深刻动人且经得起世界不断地寻味考究,而这部片的撩人力还不如几十年前人家的《阿育王》… 玄奘法师是中国著名高僧,明明大陆终于有机会可以展示自己对佛陀千丝万缕的感情了,却还是变成了可惜……说多了都是泪… 🍃
看完《大唐玄奘》,王家卫担任艺术顾问,邹静之担纲编剧,台词文雅,有些部分也比较有哲理,引人思考。
但是,但是,但是,看到小明同学就容易出戏,尤其是那个酒窝。
橘子娱乐专访黄晓明,黄晓明指出自己之所以被人打上“烂片王”的名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会 say no。
朋友邀请帮忙演戏,不懂拒绝的小明童鞋只好客串,影片上映之后发现“领衔主演 黄晓明”。
但是,但是,但是,这不能是根本原因啊,你不可能总是在帮朋友才演戏,自己接的几部戏,感觉影响不错的,不照样被冠为“烂片”吗?
历史、文化、艺术、哲学、宗教、风物,各种元素完美融合,加上每一帧都可以截图当桌面的风景,实在是一部不错的文艺片(我的定义,非商业即文艺),感觉完全可以竞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按理说这种文艺的片子应该非常符合豆瓣的口味才对,不知道为何评分这么低,都是看见黄教主的名字就打低分的么?
不好看
是个不错的电影。看得出,创作人员对语言、教义和历史都作了一些准备,虽然显得很生硬,不够圆融,已然可嘉。黄晓明的演技备受诟病,这里也还可以。金刚怒目很好,菩萨低眉也很好,勇猛精进的都是有情众生,不执着绝不是麻木不仁ps.美剧为什么好看?所以,好坏是比较出来的。
整部片子的色彩还是很赞,还有纪录片的感觉,可能剪辑过(这片子拍个四个小时也不为过),取经的路上除了沙漠那段尤其感动外都很一般,甚至还没西游记让我觉得艰难。到天竺国辩经好像也没了。晓明哥这部片子算是蛮用心演了,可这张脸实在不像修佛之人,尤其是玄奘这种高僧
人家一个和尚都为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历尽千辛万苦。我们现在有多少过得衣食无忧的人却没有信仰。很励志的电影。而且影片中关于佛学的元素很专业。色彩场景就不用说了,唯美大气。给黄晓明点赞👍,把大法师演绎的很好!
这部戏,你坚定着,绝望过,高兴过,欣慰过,也思念过。你还是一如既往的认真着表达这每一个细节。这一路,你不因为多一个陪伴而高兴,也不会因为离开一个人而停下脚步。当看完之后,我才知道,我已经不在是为了黄晓明,也是为了这段历史,为了玄奘的执着,为了他坚定不移的信念而看的
故事还是挺好的 可惜队友( ̄(●●) ̄)啊
历史还原度做的还不错,形式美也算上乘,佛教的基本教义也有体现。但主线有些松散,戏剧冲突不够,其实《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都还有很多精彩的内容可以展现。黑这部片的水军,你们昧良心不?以后还有谁投资这样的历史正剧?我们的银幕就永远只有“戏说”了!
被这片的评分吓到了 也太低了吧 就历史风光片来说 还不错啊 只是怎么会选择让闹太套教主来演中国最早的背包客和留学生玄奘哦 鞋拔子脸 分分钟出戏
连我对黄晓明这么有偏见的观众,都认为出乎意料的好看,不明白为什么豆瓣评分这么低。题材好而不装逼,普普通通地拍就很感人。佛法摄人心魄,西域美得令人向往,一时间甚至想学梵语。
所以这部电影的目的达到了就是,这简直就是4D呀,全程和玄奘一样感同身受的煎熬,想有这样的的感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看看预告片就不想看了。。
黄晓明有认真在演,但演技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1.长安遇上那烂陀。2.骑白马的不一定是唐僧,还可能是黄晓明。3.开场5分钟就能鉴定这是个烂片。4.措不及防的口音。4.莫名的有一种:根据西游记改编。5.人马情未了五一在家多睡会儿吧,反正到电影院还是要睡。6.琼瑶奶奶的台词写的都比这个好。7.看看预告片就挺好的,好看的远景全都剪进去了。8.我对
九块九看完,没有负分选项,一星给摄影和音乐,两小时很难熬。
就是一部看风景的电影。整体非常枯燥。
一星给画面~就酱
在沙漠久逢甘露那场很感动。玄奘回到大唐的时候也哭了,想他修行那么深怎么还有大喜大悲?可能也是感动吧,一种生理反应。还有他从长安去印度,穿过云南就到了,为什么要绕行新疆阿富汗?王家卫指导的画面美感很足,王菲唱的片尾曲空灵幽美。很多人吐槽黄晓明,我也一直不太喜欢这个人,抛开所有之前他的设定和标签,注意力关注在他所表现的玄奘上,我觉得他演得挺真诚,没有浮夸造作,动作表情都让我看到一个朴实僧人的感觉。总体感官不错,7.1。
今天去看了 虽然对hxm的印象还停留在大汉天子 没有喜欢也没有不喜欢 但是整个电影的氛围还是很不错的 在沙漠里“吃土”的那场戏hxm演的很有张力 大雨的屋檐下 他看向望着蜗牛的小沙弥的眼神 充满了悲悯 令人动容 !这部电影注定小众 但是细节及其考究 无论是妆容还是服饰 更不论那令人震撼的风光!
其实黄晓明表演得还不错,软肋是编剧,用拍纪录片的手法拍电影,觉得有些平淡。最开始看评分,差点放弃观影,但比较玄奘大师还是很吸引我的。不算特别好看,但也算不上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