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olition最早片名是翻成「爆破/拆除」,最后改成「破碎人生」。
在香港的翻译是「爱情上半场‧完」。
台湾则是「崩坏人生」。
就跟片名的翻译一样,这部片相当难诠释,我自己是非常喜欢「破碎」、「拆除」、「崩坏」跟这部片的连结,非常喜欢这部片,但有点难描述自己的心情。
我觉得导演用一种很细腻而独特的方式,在诠释「重要他人」死亡之后的「悲恸」反应。
心理学提到悲恸反应的时候,提到三个阶段的反应:(1) 震惊期:哭泣、感伤,或者…「情感麻木」、「不真实」的情绪反应,心态上可能会否认或怀疑失去的事实。
(2) 反复想到已逝去的亡者:有些人会出现愤怒、悲伤、失眠,对很多事情都失去动力等等。
(3) 找到新的方式淡化或取代悲恸反应:情绪较为稳定,较能回忆起与死者过去的开心时光,回复生活。
当然,这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经历这样的过程,每个人对于重要他人逝去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这也是我最喜欢这部片的地方,它试图告诉我们:「每个人呈现痛苦的方式都是独特的。
」从男主角来看,他人(比方说妻子的家人们)可能很难理解他面对妻子过逝,为什么没有"常见"的悲恸反应,比方说:痛哭、情绪低落,他呈现的似乎是一种「淡漠」、「麻木」的情绪反应,照常上班、回到家。
但难道他没有出现悲恸反应吗?
电影里没有很刻意去描述他内心的痛苦,而是呈现在情节中,举例而言,当中有个桥段是他在工作场合拆卸厕所的门、在家中拆卸冰箱,试图修理,但难以回复。
这几个桥段让我实在印象深刻。
电影没有过份刻意强调他的悲恸,但是展现出来的就是…他的人生已经不再像从前一样,是「崩坏的」、「破碎的」,他想要「修理」,让人生回到正轨。
然而后来,主角也发现这件事难以达成,他的生活真的无法再回复原来的模样了,因为少了那个「她」。
杰克•吉伦哈尔在里面的表现真是无可挑剔,实在太棒了,真实、自然而很有感染性。
“如果雨天你没能看见我,那么阳光会让你想起我”这句话出自于《破碎人生》中妻子在男主车内的遮光板上留下的便签。
《破碎人生》男主因为妻子的离世,使得原本完整的自己/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我感觉我不爱我的妻子”,这源于男主在妻子离世后,没有感受到一点悲伤,几番摆弄悲伤的表情后也无济于事。
片中男主用破坏、拆卸的极端行为发泄内心的情绪,又或者站在观影者角度,他是在拆卸、破坏着自己内心的壁垒。
当原本热闹的氛围瞬间死寂,当妻子生前所爱的物件到处都是,当那一张张便签无一不在提示着这份爱真实存在后,内心的壁垒终于崩溃,悲伤如海啸般袭来;原来不是不爱,只是从来没有去注意。
《破碎人生》将悲伤具象化,让没有经历过此等痛苦的人懂得珍惜眼前的人,让经历过此等痛苦的人重拾治愈自己的信心。
爱,从来不是那一瞬的美好,而是耐心经营,细心照料后丰收的成果。
降E大调夜曲。
一开场的直觉就是,哎哟,有意思。
若要把这部电影背后的涵义文字化,大概可以加入许多文艺空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概念和词藻,而让-马克瓦雷却成功地还原这些难以言明的情感,不压抑,不造作。
尽管讲述的这种情感不太像普通人的生活常态,却不让人抗拒,反而让人觉得它存在有理。
一个车祸中丧妻的男人,却没有丝毫悲伤,他的结论是自己不爱妻子。
可我们应该如何审视自我的感觉,确定,它对我们是百分百的忠诚。
挤不出眼泪的男主角,却转身变成个话痨,借着一封封投诉信回顾和妻子的故事,语气平淡不悲伤,却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听起来有点像当初的自己,拼命否认自己对前任的爱,又无时无刻,都会和别人说起他,却又要极力撇清自己和他的关系。
“真的,我不是因为想他,或是爱他,才不是,我只是恰好有些关于他的事值得分享。
”Davis口口声声说他不爱妻子,却总在充满雾气的浴室里幻看到妻子的身影。
在妻子生前最爱的海边,脑海中回闪的也是妻子的身影。
甚至躺在沙发上发呆时,也是想起了妻子日常的温柔与趣逗。
可这些回忆的时刻,都是那么地安静发生,没有背景音乐,一帧帧画面就随着Davis眼睛一开一合地转换。
餐牌上的德国咸猪手,他在的话一定会点这个;宜家的地毯,他在的话一定会说这个不错,尽管我会反对说那只是个藏满微生物而没有任何实际效用的东西;遇到那些让人暴跳如雷的事情,他在的话,一定会用另一种方式应对……“如果这都不算爱,那有什么好悲哀。
”男友L说,爱就是从想念开始的啊。
是吗?
不是吗。
“闭起双眼你最挂念谁。
”“那为什么要和她结婚呢。
”“easy,simple”“如果不爱这个人,为什么要和他一起那么久呢?
”“因为他对我极好。
”因为这个人handy。
有次和W聊天,他说人其实是一种很自大,自我的生物,以为在天地之间唯我独尊,无所不能,对任何事情都极力寻求答案,遇到无法解释的事情,就会慌张,焦虑。
为什么我们爱上这个人,为什么我们是要和这个人在一起。
也许我们能给出一百个答案,但这个提问本身真的可解吗?
想起很久之前看节目,有人问于丹为什么喜欢听周杰伦的歌,于丹说,我可以告诉你原因,但我告诉你的所有原因都不是真的。
有些东西一说出来,味道就变了。
道可道,非常道。
“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
”“Repairing the human heart, is like repairing an automobile. Just examine everything. Then you can put it all back together.” 知道为什么去公立医院看病做的身体体检都不额外收费么。
因为这些体检是为了协助医生的诊断,而并不是都是必须的。
如果有神医能一眼望出症结所在,又何必有这些繁琐的检查。
正是不知道问题所在,我们才要逐一排查。
虽然男主角表面过着与平常无异的生活,但他开始留心那些从前不曾多关注的生活,滴水的冰箱,闪烁的灯泡,吱吱作响的厕所门。
他又开始想知道每一个事物是怎么运作的,全新的咖啡机,陈年的橱钟。
从有问题的,到没问题的,生活里的所有东西他都想把他们给拆了。
当别人羡慕他的住宅,他却说这只是他失败的婚姻里虚有其表的外壳。
他不知道是哪里出问题了,只好用最直接粗暴的方式把这些东西都毁掉。
不破不立。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妻子的一个小秘密。
他反而好像终于释怀了。
破而后立。
他无法响应妻子的爱,因为这份爱对他来说是overwhelming的,在施与受中失衡。
又想起《不幸的松子的一生》里的话“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获得了什么,而是看他贡献了什么。
”Davis最后哭着对岳父说,我是爱她的,我还想为她做点什么。
他的感情终于找到了对应的出口。
海边的旋转木马,暖暖的一幕。
最后的最后,思前想后,我还想多说一句。
即使我知道,多说了会影响这篇东西的整体性,但不说,又影响了我思维的整体性。
电影里多次出现男主角起床的时间是早上五点半,在最后一幕,显示的却是七点半。
难道这是一个无聊的镜头吗,太天真了少年!
其实吧,导演分明是在批判万恶的资本主义为了牟取利益,不惜牺牲睡眠时间,而使血肉之人变成智能机器。
强调的是论睡眠对感知能力的重要性——缺少睡眠,是会让人变得麻木的。
其实这才是整部电影的重点。
不然,你真觉得男主角的心是被个gypsy moth吃了?
珍惜睡眠,珍爱眼前人。
完。
这故事是说一个慢热的男人在妻子死后依然正常工作和生活,众人无法理解。
每天过着繁忙的工作的生活难以马上感到丧妻之痛。
在被安排放假的期间,时间变得缓慢起来,慢慢的男人开始感受到孤单寂寞,想起一段段和妻子的回忆。
无意中认识了一个女人,开始跟她交往来缓解伤痛。
在宣泄感情的过程中男人慢慢的开始找回自己。
但就在这时候男人知道了她妻子原来是在死前曾经怀上别的男人的孩子。
在丧妻、宣泄和背叛的感情中男人最终得到最后的答案..................就是岳丈一开头所安慰男人的话:“珍惜身边人”。
男人一般都是这种难以理解的闷骚而慢热性格,年轻时所犯的错,还有很多时间补救,但就偏不去挽留,到失去的时候才明白,每个人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破碎还是幸福,懂得松懂得紧才是道理。
在久闻大名后终于看了的一部电影,在看之前我大概已经看了有五六个解说博主的视频了。
但当深夜打开电影时,终究是和那些视频里不一样的。
戴维斯的生活,在看电影时就像照一面镜子,其中讲述的关于在面对死去的爱人时,他没有悲伤的感觉,甚至连哭的表情都是去假装,可这不能代表一个人真的不在意,我们看不到自己内心的所想,也时常会探寻不到大脑深处到底对ta是什么情感。
时间会带着你找到答案,其中是否有爱存在,是否真正在意过。
戴维斯的生活一直循环往复,他泡在这里面,连爱不爱都已经看不见,当真正的变故产生,当对方真正的离开了你,才慢慢发现了许多。
“如果下雨,你看不见我;如果天晴,你会想起我。
”在剧中戴维斯的行为,其实有说过他不断拆解各种东西是因为他记得想修好一个东西就要把它拆开去看看里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于是,他拆掉冰箱、电脑,拆掉他的家,他在找寻该维修的地方。
他做出许多是曾经没有过的行为与事情,就好像打破了曾经的一切规则,打破自己过去的人生,找寻该如何去治愈这一切的办法。
破碎人生,不是放弃人生,不是人生无可救药,而是找寻崭新的自己与生活,将人生重组,将自己重组。
生活会一直继续下去。
妻子死了之后,这个男人觉得自己不悲伤。
为什么悲伤呢?
短暂的婚姻,喋喋不休的妻子,以及不能释怀的“背叛”。
为什么无法感受周围人的悲伤、关怀呢?
那个女人死了之后,自己可以痛快的吃蛋糕、喝全糖咖啡,可以忽略随处可见的便签提醒。
但,作为观众的我为什么很难过,那个肆意砸坏冰箱、墙壁、房子的男人的悲伤似乎溢出屏幕,包围了我这个无关紧要的人,我这个故事之外的人。
他没有一滴泪。
泪水已成为摇摇欲坠的堤坝遮挡的洪流,待到某一个瞬间,决堤而下,摧毁一切。
有个人说,他以为的不爱,只是心痛来的慢而已。
他以为他不爱自己的妻子,他的妻子絮叨、妻子的家人强势、妻子周围的人在欺骗自己,这样的人有什么值得自己爱?
他以为她的离开对自己没有影响,不会改变自己的心情,工作,生活。
……他以为的不爱。
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谎言,只欺骗自己,只表达自己不接受这个事实。
爱是潜移默化的情感,是微风,是细雨。
爱是你离开带走了一切,而我未曾察觉。
爱是恍然大悟后痛彻心扉,是流不出眼泪,说不出话语。
爱是,我爱你我却不知。
爱,不仅仅是夫妻、还有至亲,还有朋友,还有我为之珍重的一切。
他自己讲,小时候梦想就是跑的比所有小伙伴都快。
也许是运气好,也许是靠看脸,总之,一切来得太容易,顶尖的职业,完美的妻子,无论什么意义上,都是人生赢家。
可是意外总是猝不及防,妻子车祸身亡,完美人生戛然而止。
人们说,他是为了重建生活才拆毁周围所有的物件。
也许不完全对,也许完全不对,总之,他根本不懂什么是生活,就算妻子的离去,也并不那么悲伤,他开始慌张,一定哪里出了错。
直到遇见另外一个女人,如果此时我们期待看见一场炙烈的爱情救赎一颗麻木的心,那就太小看这本电影了。
也许是蓝领生活更接地气,也许是在女人儿子子身上看见了自己,总之,他开始疯狂自虐,只有当身体遭遇剧痛时才觉得爽爆。
看起来不可理喻,实际上,抽烟喝酒撸串通宵写代码甚至跑步,某种意义上都是自虐,何以解忧唯有自虐。
电影中借丈母娘的嘴,说这不是你的孩子,她爱上了别人。
到底是不是真的,电影没有明说,但无数细节早就揭示了真相。
既然电影翻译为破碎人生,那么我只好也写得破碎一些。
看不懂,怪我咯?
“左脚刹车踩死,右脚轰满油门。
”《破碎人生》是2016年4月8日于美国上映的一部偏治愈轻喜剧电影,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瓦雷导演执导,“波斯王子”吉伦哈尔与“金刚女神”娜奥米沃茨主演。
目前《波斯王子:时之沙》已经被《魔兽》超越,成为史上收入第二高的游戏改编电影。
片中吉伦哈尔饰演了一名成功的投资银行家戴维斯,有钱有车有豪宅,媳妇漂亮老丈人是总裁。
而戴维斯本身也符合这种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颠覆人士该有的基本特性,态度散漫,人生迷茫。
总之就是一切来的太容易,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影片开篇3分钟高能,不仅讲述了开车看路的重要性,也简单的教育了戴维斯做人的道理。
至此影片剧情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不过买瓶水的功夫,戴维斯就遇到了娜奥米沃茨饰演的单亲妈妈,事情看似出现了转机,戴维斯的遭遇才刚刚开始。
作为一部偏文艺的超轻喜剧电影,《破碎人生》的影片节奏不是很紧凑,整体剧情几乎都在吉伦哈尔的不知所谓中娓娓道来。
好在片中的两位主演还算提神,吉伦哈尔还保留着2015年《铁拳》中的一身腱子肉,现年48岁的娜奥米沃茨虽然老的有点儿快,但女神毕竟是女神。
而导演瓦雷似乎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剧情主线外又添了几个小包袱,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点儿悬疑氛围和一些情感小波动。
由于导演瓦雷的全名中符号比较多,这里简要称之瓦雷导演。
纵观瓦雷导演近两年的电影作品,除去获奖相对多一点,再有就是影片的主题逐步回归生命与生活。
著名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讲了一个绝症患者与病魔、药监局和制药商成功对抗了2557天的故事。
《涉足荒野》同样讲述了与绝望对抗的故事,只是这次的主角是一位毫无徒步经验的已婚女性,通过独自一人的长途步行来找寻自我。
在《破碎人生》故事中,主人公首先处在一个较高的社会阶层,不管是绝症患者或绝望主妇都离他的生活非常遥远。
然而就像通常所说的,站的越高,摔的越狠,瓦雷导演在影片中不只一次将这位成功人士推向绝境,在一次比一次更甚的遭遇中,这位前成功人士寻求过帮助也帮助了别人,寻求过慰藉也安慰了他人。
在这种从高到低,再由低慢慢向高的过程中,观众也会莫名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在观影途中随主人公解开一个个小包袱,才发现在整个故事中,最重要的是解开那个最大的包袱。
而后就像是倒数马上结束,左脚刹车踩死,右脚轰满油门。
随时人生新赛季。
首发在微信公众号:心是主人身是客(shenshike-HK) ====== 1在机上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龙妈演的《遇见你之前》(me before you, 这英文片名,我无力吐糟。
)。
(图:龙妈的眉毛每每令我出戏。
)《遇见你之前》,简直就是英国版的法国电影《触不可及》。
《触不可及》,讲述一位富豪,因跳伞意外而高位瘫痪,头颈以下都不能动弹,也没有知觉。
聘请了一位黑人看护。
性情古怪的富豪和黑人看护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遇见你之前》讲述一位金融精英,因交通意外而高位瘫痪,他有钱的父母为他请来了女主角当看护。
女主角色彩缤纷的奇葩打扮,渐渐打动了性情古怪的男主,两个人产生了爱情。
《遇见你之前》,不过就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玛丽苏变异故事。
总裁瘫痪了,还是总裁,英俊的面容、大把的金钱,瘫了不要紧,钱还在。
而且,瘫痪了,可以高富帅陪你周游世界,一根手指头也没碰你,末了,还赠送你一大笔钱财,让你过自己想过的日子。
天底下有这等好事?!
这种穷疯了的小女人臆想出来的童话故事看得尴尬,于是,翻到了这部《破碎人生》,以为是杰克.吉伦哈尔(Jake Gyllenhaal)的新片。
回来翻看资料,才知道是 2015年的片子,我居然没留意。
杰克.吉伦哈尔,请大家一定要留意这位演员。
最初,看《后日》(The day after tomorrow),我就留心到那个饰演儿子的他,当时他还很年轻。
后来的《断背山》,演技更得到证明。
最主要的,他和我一样,也是烂片过滤器,接拍电影从不失手,每年都可以给我带来一、两部佳片。
而这部《破碎人生》,被誉为杰克.吉伦哈尔自《断背山》以来,最出色的表演。
影片标着“喜剧”,看完我就呵呵了,简直可以和《海边的曼彻斯特》相提并论,怎么可能是喜剧?
2吉伦哈尔饰演的戴维斯,在岳父开的金融公司当投资顾问。
虽然是老丈人开的公司,戴维斯并非因为裙带关系吃闲饭的,他本身是一名出色的投资顾问。
他每天五点半起床,运动,洗澡。
搭乘七点十五的火车到公司。
满脑子都是融资、收购,拒绝和车上的人聊天;父亲送他的工具,他没注意;院里的植物施肥除虫,他不知道……像装在套子中的人,对周围的人和事,熟视无睹、充耳不闻。
……跟我们所有的人一样。
有一天,妻子开车,送他上班的路途中,跟他说:“你看见家里的冰箱了吗?
”“冰箱?
”“对,厨房中那个冷藏的东东,——冰箱。
漏水已经两个星期了。
”“冰箱漏水?
”“别重复我的话,显得你有听进去一样。
”……可见婚姻生活,也乏善可陈。
和妻子的感情,他应该就感觉不到自己对她还有多少感情,只是一种习惯和麻木。
依然,日复一复,生活在一起。
彼此间,不再关心对方,更不会pay attention。
……嗯,依然跟我们所有的人一样。
车祸,就发生了。
3“她死了。
”岳父向他宣布他妻子的死讯。
周遭死一般的寂静。
戴维斯环视急诊室空空如也的病床、地上染血的纱布,缓缓蹲下身,擦拭自己皮鞋上沾的血,那都是他妻子的血。
他在医院的走廊,自动贩卖机,投币,巧克力卡住了,没掉出来。
整个葬礼,戴维斯都木无表情,没有一丝哭出来的意思。
葬礼后的第二天,他依然 5:30起床,运动,洗澡。
当他一如以往,拎着公文包,走进办公室,如常吩咐秘书工作的时候,同事们都像见鬼一样看着他。
他处理数据,和投资经理们开会,甚至,还能逗大家。
他说:我不爱妻子,她去逝,并没有感到悲伤痛苦。
然而,他整夜整夜的睡不着,呆呆盯着动物世界,猴子的录像。
火车上,主动去找曾经拒绝聊天的乘客聊天。
还拉了火车的紧急刹车,被带去警局。
他开始留意从未见过的事物。
鸡尾酒太贵,是因为高档环境的因素。
在机场盯着别人的行李两个小时,琢磨里面装着什么。
在妻子梳子上,找到妻子的长发。
……他不停地给自动贩卖机公司写信,说是说要索偿那包没掉出来的巧克力,却是为絮叨自己的一切。
4自动贩卖机公司,只有一名客服代表,凯伦。
她即是客服,也是老板的女朋友,是名单身母亲。
戴维斯的信引起了她的好奇,很不专业地,凌晨两点,打电话给戴维斯,并在火车上跟踪戴维斯……
(图:凯伦。
娜奥米·沃茨( Naomi Watts)饰,《穆赫兰道》、《金刚》、《面纱》 ……,女神老了还是女神。
)两个古怪的男女,通过聊天、跟踪、反跟踪而结识、相交。
戴维斯和凯伦15岁的儿子克里斯(“外貌12岁、行为21岁”,我还得加一句:长得比女孩子还漂亮。
)做了朋友。
……尔后,和凯伦相恋,和她母子再组家庭,心灵治愈系鸡汤电影?
不要想得这么简单,说了,这是一部《海边的曼彻斯特》,有些心伤,是永远无治愈的。
遇到和他同是奇怪的人,戴维斯变本加厉。
他把家里漏水的冰箱,一件一件拆开。
因为岳父曾说:If you wanna fix something, you have to take everything apart, and figure out what’s important.(如果想修好一样东西,必须分解它,理出最重要的部分。
)
他把咖啡机拆了,零件一件一件铺在地上。
他一发不可收拾,把工具放在公文包里,走到哪拆到哪儿,把岳父家里,洗手间坏了的壁灯拆解。
把公司厕所,发出枝枝声的门拆解。
把公司自己的电脑拆解。
吓得岳父把放在公司、祖传的落地座钟搬回家去,以防遭他毒手。
(图:失去妻子后,戴维斯的各种爆走。
)戴维斯一系列反常行为,被岳父勒令休假。
他干脆去找拆卸公司,出钱,求人家让他干活。
挥起大鉄锤,把墙体砸毁。
这还不够,戴维斯和凯伦的儿子克里斯,一起,把他那闪亮亮、时髦的家,砸烂了。
片名《Demolition》,即爆破、拆除、毁坏之意。
5这一切,无济于事。
妻子的样子,还是,不时,在脑中回闪。
在戴维斯洗澡的时候,早餐的时候,失眠的时候,和人聊天的时候……
初遇她的样子,做爱的样子,婚礼上穿着婚纱走来的样子,在浴室穿着吊带衫妩媚的样子,在海边回眸而笑的样子,送礼物给他有爱的样子……他是不爱她?
还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深爱她?
以致于永远地失去她后,整个人生分崩析离,像头困兽一样,除了砸烂东西,找不到任何走出来的路。
戴维斯的岳父还说:Repairing the human heart is like preparing an automobile, just examine everything. Then you can put it all back together.(修复人心,如同修汽车。
检查每个零件,再把它们重组回去。
)以拆解来修复人心的方式,对戴维斯显然无效。
他甚至觉得,自己胸腔中是空的,没有心了。
凯伦问他,为什么要和妻子结婚。
戴维斯说:我不知道,也许容易吧。
太容易得到的爱情,太容易拥有的身边人,并不会珍惜。
妻子和他生活在一起的时光,他没意识到,这就是幸福,那时候,他对妻子,压根就没用心,别说关心她、理解她,连跟她说话,都没有在听。
——直到失去她,永远。
这令我联想到另一部电影《春光乍泄》,因为我特别讨厌王家卫神神叨叨念白式、灯光昏暗低成本室内拍摄手法,这电影拖拖拉拉到最近几天才看。
摈弃同性题材,把它看成所有性别的通性恋爱,就是一个不珍惜身边人,导致永远失去爱他的人的爱心,后悔莫及的故事。
何宝荣知道黎耀辉爱他,可劲儿地作,大不了,说一句“不如我吔由头来过。
”黎耀煇一定会屁颠屁颠回到他身边。
然而,他不曾想到,人,有被他作到心死的一天。
到他心死的时候,对你没有任何感觉了。
再哭再哀求也不会回头。
《春光乍泄》中,最后,黎耀辉明显被张震所饰演的台湾小哥吸引,移心过去。
何宝荣在他们曾同居过的黎耀辉的蜗居里,抱着黎耀辉的被子,失声痛哭。
写这篇文章的意思,未免很说教:不要轻视你的身边人,不要不珍惜爱你的人,到你永远失去他/她,才发现原来自己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懊悔也来不及。
这么浅显的道理,许多人,似乎,并不明白。
(图片来源于网络)======更多文章,在微信公众号:心是主人身是客(shenshike-HK)
破碎人生——打碎过去,重构真实自我。
整部电影讲了男主对于自己的人生别人安排的无奈,男主貌似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恩爱的妻子,体面的工作和丰厚的薪水。
但是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安排的,他的领导是他的岳父,正是因为有这层裙带关系才才得以有这么光鲜的工作,他对这份工作并没有那么热爱和骄傲,从他在火车上和那个路人搭讪时候说谎就可以看出来,他家里的东西不是他买的,莫名其妙送进来的咖啡机,他也不知道是谁给他买的,甚至他家里门口的树,都要被他父亲打理,他的生活就像是挤进来无数人,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空间。
他的家也非常的漂亮,但是在拆家的时候,男主也说这只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美好,而电影的视角也在他家的时候,全部给了冷色调,暗示了男主荒芜的内心。
男主的妻子去世后,他显得很冷漠,没有在医院里痛哭,也没有在葬礼上痛苦,甚至第二天就去公司上班,他在写给贩卖机公司的信上面也说,自己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伤心,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他为什么不伤心,这里还给了一个小细节,当葬礼上他面对镜子痛哭的时候,突然,被一个人打断了,但是此时的他一秒就调整到了正常状态,他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
他不明白自己真正的内心是否爱着他的妻子,而他想起他岳父说的,你要搞明白一件东西,你要把他拆成一块一块的 。
所以,他开始拆冰箱,拆办公室,拆洗手间都门,对这些的拆解就像是对他自己的拆解,他想明白,他的人生,他的婚姻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他的妻子去世了,他一点都不伤心,他这样的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
然后,他遇到了单亲妈妈,单亲妈妈是一个倾听者,她倾听者男主的宣泄,对于人生的不解,而这个过程中,男主逐渐对自己坦诚,对自己诚恳,随之他在火车上也对那个路人讲了自己的工作,随后他走进了单亲妈妈的生活,在单亲妈妈的家里,镜头的打光也给了大量的暖色光,让单亲妈妈的家里像是充满了温暖,幸福,和真诚,而单亲妈妈还吸大麻,并没有体面的工作,甚至内衣和袜子放在一起,但是男主感受到了真实对待自己的感受,单亲妈妈倾听者男主讲述自己小时候最在意的事情,男主还回忆自己的小的时候难过的时候妈妈亲吻自己的眼睛,正是这样不断地沟通,男主找回了真正的自己,前面男主和千万个人群中的白领一样,混迹在人群中,后来,别人都在退后,只有他在往前走,再然后他带上耳机,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在地铁站里,街道上起舞,沉浸在本我之中,不在意任何人的感受。
而然后,男主便和小男孩一起拆家了,拆家就是对自己过去的告别,在他拆家的时候,他发现了妻子怀孕过,而且已经是一年之前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这种事情为什么妻子要瞒着自己,他充满了不解,他才明白妻子对他也并不是完全的坦诚,他似乎明白了他貌似完美的生活下,也隐藏着谎言和虚假,所以他带着单亲妈妈去了亡妻的奖学金基金会,最后他受不了当众问出了那个问题“为什么她怀孕却不告诉我”,随后岳母告诉了他真相,原来她的妻子早就出过轨,并且还怀了别人的孩子,在那一刻,他明白了一切,他明白了为什么他妻子离世他并没有那么伤心,为什么他总觉得他们之间的感情好像有问题,也回答了自己是否真正爱自己的妻子的这个问题,就像这个宴会上,光鲜亮丽,品学兼优而又体面的奖学金竞争者,是一个对单亲妈妈出言不逊的人。
充满着可笑和荒诞。
最后,男主释怀了一切,也拥抱了交通事故的肇事者,他也明白了对于前妻的感情,是爱过的,所以他在祭奠完前妻后在车里痛哭了,这是他在电影中第一次痛哭,记忆中闪烁着和前妻的点滴,所以,他还是爱着他的前妻的,也用亡妻最爱的旋转木马,完成了对亡妻最美好的祭奠。
当然,坦诚面对自己是有代价的。
他的工作也丢了,还被单亲妈妈男友揍了一顿,就像小男孩面对自己后,被几个人群殴了一样,但是显然,就如男孩所说“做真实的自己太爽了”,最后男主在一群孩子的奔跑中,也唤起了儿时最在意的事情,冲到最前面,唤起了最真实的自己 这部电影我查了一下只有400万美元的票房,奖项方面也是颗粒无收,豆瓣给了7.5,个人觉得显然是过誉了,这个题材很难引起人们的共鸣,大家是无法理解住大HOUSE有着美丽老婆,开着Porsche,有着高薪工作和岳父靠山的人的无病呻吟,或者说所谓的找寻自我,而电影里拆解自己就是把东西全砸了,也显得非常的幼稚和可笑,就像豆瓣一个短评所说“不是很懂你们这些有钱人死了老婆的反映”,我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看这部电影的真实感受。
其实,我看到他发现妻子怀了别人的孩子之前,我读不明白为什么男主要这样,我估计大多数观众内心应该是跟我一样的,直到怀孕事件爆出来后,男主的行为逻辑才符合他的动机,即他老婆出轨了。
但是此时观众内心里的问号已经被填满了,而且单亲妈妈和她的领导明显就是很搭配的一对,那个老板也很爱单亲妈妈,这就导致男主的行为更加不令人讨喜。
导演估计也明白,还特地用了很多的手持摄影,来增加观众代入感,但是无济于事。
本以为描述的是我的中年生活,结果四十分钟后就开始不知所云了。
其实不太喜欢这种情感向的电影,可是人不都是感情动物吗?有理性的时候,但更多的时候,人是由情感驱动。情感是我们的电池。可能也只有有钱人才能这样子去折腾自己的生活。
拆掉心中的麻木做回自己,拆掉了,才能重新愈合。没有了机械式的麻木,才能发现平时发现不到的东西。人生也不过就是不断地失去和得到。一部另类的治愈电影,银幕中JJ 非常帅气迷人。
又是我初中爱看的那种self-involved人类抱团取暖治愈片。后疫情时代这类片子少了很多矫饰和想当然,总体来说还是个有点过时的类型。Watts的角色也太高开低走了,居然这么没用。
JJ已经从曾经的稚嫩男孩成长为能够轻松撑起一部文艺片的优秀演员,喜欢他和片中小男孩的戏份,相反,娜奥米与儿子的线反而不那么出色。男主失妻后“看啥拆啥”的行为可以理解,但是,这么大一个房子就这样砸了真的好吗...JJ近些年角色都很悲情,真是好莱坞80后的演艺界良心啊,这样下去小金人不会太远
1.原来不是我一个人有“总想把什么东西砸得稀巴烂”的潜意识。2.杰克吉伦哈尔天生有种对生活的疲惫感。那个小男孩应该是爱上他了。(说来说去只想赞叹杰克身材真踏马好)
是也不是的一碗鸡汤,看着很舒服,杰克听着摇滚在街上跳舞那段超喜欢,杰克真是越来越棒!!
活到没有自己,毁掉再找自己。
娜奥米是真显老啊。。。剧本一般般吧。。。720P 16/06/26
这是一部讲如何文艺的砸房子的疗伤电影。JJ那张脸太适合这种抑郁的角色,导演拍得很碎片化,不过正符合片名“demolition”。不少地方有炫技之嫌,且是效果不太好的那种炫技。
完全靠演员的表演撑起来的一部电影,实际上我并不喜欢男主角这种破罐子破摔大搞破坏肆意妄为地行径。
我喜欢笔在纸上写字的声音,那是寂寞的声音。
这么烂的剧本,也是难为吉伦哈尔了。。又演精神病
目前今年最佳
重头站起来的一个男人 也影响到了一个性别焦虑的小孩和一个单身母亲 中规中矩的美国价值作品。
它动人的地方在于:出场即死的女主在散碎的回忆里静静爱他那么深,而她已回不来了;它有趣的地方在于:男主歇斯底里地释放自我的过程;糯米扮演了一个温柔的倾听者,一个朋友,没有fuck的成分掺杂其中,这显得很奇怪但如果不这样最后的救赎会显得无力。
电影真是一门很神奇的艺术:同样的导演同样的拍摄与剪辑手法以及演员们同样优秀的表演,换了一个碎片化的剧本居然就不灵光了
看这犊子砸那么好的房屋,想灭了丫的
失去一个亲人,找回自己,莫名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