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号犯人

The Mauritanian,诬罪审判(港),失控的审判(台),毛里塔尼亚人,760号囚犯,第760号囚犯,Guantanamo Diary,Prisoner 760

主演:塔哈·拉希姆,朱迪·福斯特,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扎克瑞·莱维,谢琳·伍德蕾,沙莫·阿斯玛尼,克里·约翰逊,马修·马什,大卫·芬恩,安德烈·雅各布斯,兰利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法语,阿拉伯语,德语年份:2021

《760号犯人》剧照

760号犯人 剧照 NO.1760号犯人 剧照 NO.2760号犯人 剧照 NO.3760号犯人 剧照 NO.4760号犯人 剧照 NO.5760号犯人 剧照 NO.6760号犯人 剧照 NO.13760号犯人 剧照 NO.14760号犯人 剧照 NO.15760号犯人 剧照 NO.16760号犯人 剧照 NO.17760号犯人 剧照 NO.18760号犯人 剧照 NO.19760号犯人 剧照 NO.20

《760号犯人》剧情介绍

760号犯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改编自Mohamedou Ould Slahi的回忆录《关塔那摩日记》,讲述Slahi(塔哈·拉希姆 饰)被美国政府俘虏,在毫无指控与判决的情况下被关进了监狱,经受长达14年监禁与折磨。在即将失去希望之际,Slahi寻得辩护律师南希·霍兰德尔(朱迪·福斯特 饰)与助手特瑞·邓肯(谢琳·伍德蕾 饰)的帮助,他们在面对无数障碍的情况下,一同追求正义。在富有争议的主张及斯图尔特·库奇中校(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饰)揭露的证据下,一个令人震惊的阴谋露出水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吸血鬼病毒旅“奥”一家人白色荣光最终篇:地狱犬的肖像精灵宝可梦:梦幻与波导的勇者路卡利欧罪证子弹3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天真无邪的乐园追捕圣诞老人山海巨兽我们的中学时代活埋之怨僵尸侠21座桥六天游戏王VRAINS金鸡圣诞王子:皇家宝宝灵犬雪莉3神犬奇兵最弱技能《果实大师》~关于能无限食用技能果实(吃了就会死)这件事~复仇女黑帮走西口的哥哥没回来说唱门徒最美丽的小事青年维兰德第一季少年好莱坞第二季绿洲快来绑架我天堂岛疑云:圣诞特辑2022伊丽莎·施莱辛格:不同的动物

《760号犯人》长篇影评

 1 ) 时间会清算迟到的正义

总要有人为此负责 所以有了真实的故事朱迪福斯特塑造的律师形象太抓人了 不论是始终如一的冷静自持 理智在线 和委托人保持距离说不出一句“我相信你无罪” 甚至冰冷的认为向母亲传话只是打感情牌的手段 看到供词依然选择坚守使命 了解真相之后说“我不想让你一个人” 不失温度的人权捍卫者相对应卷福的人物表现就缺乏张力了 32号箱文件之后以为有激烈的冲突 正义的呐喊 但抛出“God pays for what he orders”就下线了 摆好姿势却没有发声 隔靴搔痒的感觉影片可能考虑了受众 对酷刑的刻画更多的是意识流 可以说相当克制了 塔哈拉希姆的演绎超赞 从眼神到表情 动作 甚至燥郁 挣扎和恐惧种种情绪的拿捏 但更多时候他还是坚持信仰在绝望边缘拼命抗争的普通人 最后的自述坚实有力 用狱中自学的英语只是来不及感受男主大声喊出free的喜悦就戛然而止 片尾处寥寥数行说他又被关了7年 可能现实更加现实 监狱外面就是大海 公职人员可以冲浪小酌 而未被起诉的狱中人就只有被迫认罪 就很讽刺 没有程序正义的司法如何实现公平正义呢 我不知道花絮或者说是纪实部分显得无奈却安宁 可能拉丁语中自由和原谅是同一个词本身就充满了睿智的洞察 失去了14年又2个月自由的人生依然乐观的过活

 2 ) 比预想中好一点的作品

它能上映的原因从我看简介后就懂了,本以为又是一个一般的抵美片,但是看完觉得还不错。

今天是上映第一天,我去的场次只有我一个人,我还是有点诧异的,但是我很喜欢这种一个人品味电影的感觉,当然仅限于这种第一次看的比较板正的片子。

俗套的那些剧情我们就此省略(比如说结尾法庭部分,像是某种俗套的剧情总结)我很喜欢影片中插叙时使用的接近正方形的画面。

这种画面让人清晰分辨出现实与曾经,也有一种被边框束缚的压抑感,而插叙中的回忆或是想象多数都是无对话的留白,画面在正方形的处理后还进行了暗角,给人以一种朦胧漂浮的感觉(尤其是审讯中的幻觉),难以辨别。

我最喜欢的一幕是穆在与马赛对话中想象海边家乡而手握栏杆荡动的画面,我听从他的话闭上眼,海浪似乎真的飞溅到我的脑中,而后面马赛去世后透过绿布看向海滩又像是给我当头一棒。

两者的呼应像是在我面前轻晃风铃,悦耳声音还未消散却被狠狠踩碎,难以言喻的失望。

故事也由此开始深入描写痛苦。

整部影片有三个空镜是透过铁网看到美国国旗,说实话我不理解导演想表达什么,如果要我猜的话…我不知道。

这就留给在场的各位吧。

印象最深刻的是逼供灯光闪烁的时候,这种感觉应该是不可复制的,毕竟包场的情况也不是天天都有的。

但灯光闪烁使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被审讯者,强烈的灯光与音效营造了一个恐惧的氛围,而一个人的我,也感受到了恐惧,当然,更多的是错愕,突然间身份转变的错愕。

所以在压抑的黑框从两侧退下后南希流泪的瞬间,我意识到这种反人类的酷刑施加的时候,不只是我强烈共情,那时我的泪也有些崩不住了。

跨过繁复的其他镜头,在最后穆打开信后呼喊欢呼时,我一下子泪目了,不夸张的说,我的泪淌下的样子应该和宝石碎裂是扩散出的纹理差不多密集,哭湿了我的衣领,不知道为啥,像是一种解脱的感觉,又像是替他高兴和难过,高兴他得到清白,难过他得到的冤屈,又或者是他没有再见到母亲,又或者是替马赛妻子而难过,总之,泪流满面。

总体来说,这部影片高于我的预期,但也只适合在影院观看(逼供那段如果是自己观看没有那种感觉),同样是改编,我觉得不如模仿游戏。

anyway,推荐大家一看,本尼还是很帅的(在此还要夸一句主演,hold住了主角的感觉,没有让本尼抢了风头)。

片子是一部回味不重的电影,作为正经欧美非大ip作品还是不错的。

 3 ) 从来没有promised land

昨晚匆匆看完整部电影,说实话,有点心累。

或者说有点失望,因为这部电影本来可以做得更好。

先说评分,7.3/10,给出五星纯粹是为BC,第一次作为一部电影的主要制片人、独自筹建整个电影班底(找导演、定男主、找Jodie、拉STX宣发,后来还因为始终找不到人演Stu亲自去演),演的过程还重感冒,做的不错,辛苦他了。

就是对剪辑的审美有点问题。

整部电影最出色的是表演,不开玩笑。

无论是Tahar还是Jodie,任何提名或者获奖都是实至名归(当然,奥斯卡一向对穆斯林演员不友善)。

BC算是稳定发挥,但角色基本沦为工具人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和发挥空间。

谢琳更惨,她的角色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电影的摄影,尤其是中间那一段,能看出其实相当出色。

采用的小技巧也很不错,酷刑、审讯等镜头都是1:1的画面比例,塑造出的颗粒感。

还有就是摄影所呈现的压迫和逼仄,做得不错,中规中矩之上略有出彩,算得上是有亮点。

三条支线有人觉得有点太多完成度不高,但其实如果只是将本片作为追求商业化的偏类型电影的艺术片,叙事完成度其实很高,几个冲突也设计得很精巧。

但尤其是Jodie饰演的Nancy律师那条线上的小冲突,怎么说呢,觉得有点遗憾。

能感受到紧张,但是没别的了。

刚刚吊起胃口就解决冲突,要么就是跳去另一支线,情绪上始终没能推进到某个紧绷的点。

Stu的支线在前期冲突设计上还算很吊人胃口,可惜最后草草收场,虎头蛇尾,可能也与Stu本人的一些经历、对话较为敏感,影片需要考虑在美国的票房和评价等有关。

男主mo的支线很出色,几乎全程高光。

Tahar演技很好,摄影也很给力,编剧虽然拉跨但照着原著写也没拉跨到哪里去。

其中的酷刑镜头真的是全片的高光时刻之一,这条支线在那个地方真的将情绪和氛围推动到了极致。

但是很可惜的是,mo的支线里闪回太多,让这条仅有的几乎无槽点支线变得有些凌乱,没有原本应有的那么出彩。

然后让我骂一下编剧跟剪辑吧。

编剧你的关键情节冲突,Nancy的线上真的太弱了几乎无反转,我看着都觉得顺风顺水除了Teri被人绊了一跤除了那个人群围拢过来的一幕,几乎纯靠Jodie姐姐的演技在撑……Stu的线也太虎头蛇尾了,这个角色有那么多可以深挖的东西,例如电影里一带而过的海军特训(Stu对此到底持何态度?

),Stu的朋友死于911而如今他公开说他不能against这个人,那他的朋友妻子是什么反应?

Stu最后自述那篇文章题目叫做“一个上校的良心”,那么他面对他所曾经信任的东西崩塌是什么反应?

当他要求MFR的时候,他的目的可能不光是想定罪,还包括说服自己这个人没有被虐待过,他就是恐怖分子。

电影所冲击的所直指的是美国政府和美国军队的酷刑、对人权的漠视,所以他们高光了那个无辜的mo,高光了人权律师Nancy,却没有说这个无法对抗自己良心背叛了军队给他的任务的人最后得到了什么结局。

Stu身为能够成为军事公诉人的人,海军飞行员,曾经经历过反拷问特训,还是TS/SCI保密成员,其实他身上本来也有应该highlight的点。

电影只是一带而过,“Stu从海军退休”——相信我,把这一行字背后的东西拍出来,给每个支线都讲一个结局,这部电影会更有冲击力度。

而编剧没有写。

不过可能这部电影的初衷并不想如此,毕竟,这部电影终究还是要去冲“自由美国”的奖项,而关塔那摩仍在使用。

至于剪辑,烂得是有目共睹,剪得稀碎,除了酷刑意识流的那段。

真的浪费了这么好的表演。

考虑到BC是审核剪辑的人,让我怀疑一下他的审美先。

最后来讲讲感受吧。

虐囚题材的我之前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对我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

尤其是它毫不避讳的拍出来的那一段。

作为洁癖,我看到吃shit镜头的时候差点吐出来。

催眠那一段的拍摄很出色,演员更出色。

这部电影分级应该是R吧?

没有warning有点猝不及防。

最后法庭上那段发言很感人,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promised land,也没有公平和自由的应许之地。

同时这部电影里的宗教色彩也很有趣。

mo靠祈祷获得力量,虽然241一直嘲讽他的祈祷,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劝他放弃祈祷。

而mo在告解、认罪等等关键地方,都在反复祈祷。

他的祈祷异常虔诚。

而Stu——这个导演一直戏称为trump的角色——正好也是个虔诚的基督徒。

见到朋友妻子是在教堂,做出最后的选择也是在教堂悼词的帮助下完成的,一切都有如神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这是在声明宗教的真正意义——引导人类的善良、同情、宽恕与良心,也是在营造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和解,试图弥合裂缝告诉所有人宗教都殊途同归。

当然,这个想法本身就很有趣,考虑到Benedict现在佛教徒的身份,就更有趣了。

整体来说,一部成功的商业化艺术类型片,艺术成就不是很高,展现力度也不够深刻,铺开角度倒是挺广。

电影有太多意犹未尽之意,可能还是Benedict有迎合市场之心。

————我是分割线————下面是一些电影引发的感想,和电影本身的手法、拍摄技巧等等无关,不想看的可以直接绕路蟹蟹电影里面美国民众的义愤填膺其实十分容易理解。

他们畏惧恐怖袭击,也很可能有在911里丧生的亲人。

911飞机撞毁世贸大厦之后,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

恐惧总是容易变成愤怒,甚至是无理智的愤怒,因特网上的舆论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部电影里,民众也有着同样的愤怒。

政府与军队深知民众的愤怒,除了平息愤怒之外,他们还想要证明自己并非无所作为。

所以他们要去找罪犯,追踪元凶,不惜动用一切极端手段;而对于所有的起诉,他们寻求的都是死刑。

这也是为何美国追踪本拉登追踪了整整十年。

但在当时,911发生不久之后,美国政府束手无策。

他们找不到那个“招募者”。

但是他们需要找到一个人,推出去,平息民众的愤怒。

他们找到了slahi ,一个完美的“替罪羊”。

如果他们找一个CIA内部成员去当公诉人,或许这件事能够死活拖下去;但他们找了Stu。

Stu在他们眼里是很完美的人选:军方背景,经历过特训,军事法庭律师经验,忠于宗教、美国和军队,最重要的是,Stu的朋友死于911,并且其实死于失血过多。

换句话来说,Stu并不拥有恐惧——这让他可以更好的处理这件事;但Stu拥有愤怒、仇恨和哀伤。

愤怒、仇恨和哀伤,对于军方来说,是最好利用的东西,他们可以让Stu去寻求一切可能的证据,将slahi 钉死在罪名上。

Stu也反复说I’ll make them pay,那种仇恨和哀伤始终淤积,即便他最后毅然公开关塔那摩的罪恶,他仍然说要是他发现slahi 有任何嫌疑,他仍然会杀了他,即便他知道他这辈子再也不可能踏上军事法庭。

Slahi。

怎么说这个人呢。

我很感激电影并没有美化他——因为他确实,真的,加入过基地组织,并且在基地组织受训。

如果不是他眷恋在德国的生活,他还真的有可能成为基地组织的骨干,变成一个真正的恐怖分子。

但是他最后离开了,他想回到自己在德国的生活里,有他的妻子,有他的孩子,看着球赛喝着酒,除了古兰经之外和肤色之外与普普通通的德国人并无区别。

但他没能回去,他成了the chosen one——当然,这里的意思是,那个被选中的替罪羊。

他只是恰好被选中了,当然也不是纯粹的恰好。

可以说,他只是被另一个人供出来的——那个人说的都是假话,但那个人想要保命。

毕竟,我们都从电影里看到了所谓special project到底是怎么回事。

残酷的折磨之下,所有人的个人意志、自由意志都能被碾碎。

Slahi 并不是那个例外。

甚至没人有权利指责他。

还记得241吗?

电影里不动声色的self-choking,说的到底是什么不言自明。

谁知道他是怎么死的?

没人知道,除了杀了他的人。

不怪乎Nancy会在看slahi 的信时泪流满面,不怪乎Stu震惊到站起来在房间里踱步几乎无法继续阅读下去。

special project,没人扛得住。

Nancy的震惊来源于她的人道主义,她甚至在读完资料之后去了一次关塔那摩,什么都没干,除了一场交谈,一场“I care about you”的交谈。

这不是伪善,这是基本的善良。

Stu或许是可以杀人不眨眼的人,但他同样无法忍受这一切发生在一个可能无辜的人的身上。

当然Nancy远比Stu善良,毕竟Nancy觉得从一开始这场拘留就不该存在,而Stu觉得并无所谓。

slahi。

我其实很难开口谈他,因为不知从何说起。

他的那些回忆,那些闪回——虽然我说剪辑让故事变得凌乱——是真的令人伤心。

宗教贯穿下的平静生活,欢乐,甚至有点自在的爱足球的少年,喜欢听海水的声音——slahi的形象变得非常真实,非常贴近每个人的生活,与每一个普通人别无二致。

在关塔那摩,他还能苦中作乐,能踢球,能开玩笑,能学英语。

真的,令人胸口一痛。

他后来所展现出来的困兽般的嘶吼,对所有人的不信任,那种防备和脆弱......Tahar演得太好,太令人痛心。

被毫无来由的囚禁在关塔那摩没有摧毁他,special project却摧毁了他。

“see you later, alligator.”241死之前这么对他说。

这句话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意味着永别。

Slahi在与Nancy见第一面的时候说了这句话,得到人身保护令的时候也说了这句话。

他以为Nancy不会再来了。

他以为人身保护令就意味着跟这个人间地狱永别了。

当然后来他还是离开了关塔那摩,但那些经历和创伤会永远伴随着他。

这是一辈子的事。

当然,作为Benedict的粉丝,我总是对Stu格外留心一些。

片中Stu与将军交谈,质问将军是否存在虐待囚犯的事的时候,将军突然问他的那句话。

Stu回答说那几天过去之后一切都一团乱麻。

将军问他说......你一定不喜欢呆在绿营的日子吧?

我合理推测,那个地方,其实就是对特种部队——尤其是飞行员这种坠机后有可能落在对方领地的人——进行反铐问训练的地方。

这种训练,其实也不过就是把他们的酷刑在自己的士兵里再重复一遍。

Stu的一个朋友已经异化了,经历过这些,也可以对别人实施这些。

Stu也经历过,但Stu还没有认为这理所当然。

所以如果这支军队对人残忍,那多半是因为他们对自己也很残忍。

他们能够对他人实施这种酷刑,其实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同理心早就在自己经受酷刑的时候被摧毁的一干二净了。

说白了就是,有几个Stu呢?

Nancy倒是很多,Slahi,也很多。

可能再看几遍之后还会继续来写,先放在这儿吧。

 4 ) 正义从未缺席

911恐怖袭击两个月后,男主默罕默德-斯拉希被怀疑是恐怖袭击的组织者,被关进了关塔那摩监狱。

足足关了14年后,缺乏定罪证据出狱。

我觉得撇除身心影响,他出狱后的日子表面还不错。

电影末尾,斯拉希重回故土的那一刻,他简直成为了整个地区的精神领袖了。

他的回归让人们相信,正义总会来到。

与美国律师结婚生子,与辩护律师南希的友谊,和回归后的社会地位。

出书,迁徙荷兰后的创作生涯,和起诉加拿大1.4亿左右的赔偿金等都展现了出狱后这哥们生活的充实,他的生活是非常需要这次特殊的人生经历和角色。

(这让我想起了五四青年运动里的发起者们,也就是1919年的那些学生领袖们的后半生:有的收拾好这段经历,告别重新上路;而有的一辈子在这段记忆里挖掘着余温。

)电影中,作为辩护律师的南希问,我们国家什么时候开始,可以不经审判就把人关起来。

默罕默德又说:我被关在这里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而是因为被怀疑或者有关联。

因被怀疑或有关联性,被无限期关押,刑讯逼供欲加之罪,这就是犯罪。

而关塔那摩是美军在古巴的军事基地,是一个享有治外法权的海外基地,游离于法律之外。

这就是一个天然的罪犯庇护所。

700多名政治囚犯,在这里,是美国巨大的政治筹码。

用威吓去震慑,武力去镇压,用犯罪来对待罪犯,永远换不来和平。

正义一定会来到,但需要代价,这代价就是一次次被强权压的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但你我还会扪心自问,清醒记得自己的初心及为人的根本。

 5 ) “屈打成招”的电影版释义

2021英国惊悚片《760号犯人》,又名《毛里塔尼亚人》,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全球累计票房752万美元,定级R,豆瓣评分7.3,时光网评分7.1,IMDb评分7.4,将要引进国内上映。

看过本片,脑海中诞生了好多个词汇——替罪羊,严刑逼供,屈打成招,冤假错案,捕风捉影,空穴来风,无中生有,黑白颠倒,拨乱反正……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来美国在911事件后压力山大,极度抓狂,不放过一切蛛丝马迹,乱抓一气,捕风捉影。

影片本身拍得一般,节奏不够紧凑,有些冗长乏味,角色刻画缺乏重点,不知道导演想以囚犯为主角,还是想以律师为主角,或者导演想将检察官在内全都兼顾,所以既有囚犯的回忆录视角,又有律师视角和检察官视角。

影片的卡司阵容挺强大,两个女律师和海军军官都是一线明星饰演,不过角色刻画得不够深入,律师和军官都是坚持正义、维护法律尊严的人,在此案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拨乱反正的作用,尤其是律师,顶着巨大压力为恐怖分子辩护,很值得作为主角来刻画,但是导演虽然施以笔墨,但并未作为主角重点刻画。

作为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的惯例,影片在最后展示了原型人物及其后续经历。

充满讽刺意味的是,虽然回忆录以多国文字出版,但是很多手稿都被盖以黑条遮掩,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非常可笑,反倒引发读者的遐想和联想。

男主是因为有了手稿被出版才得以世人关注,男主是因为有了坚持正义的律师才得以沉冤昭雪,可想而知绝大多数这类无辜者的境遇远没有男主这么幸运,虽然男主被囚禁14年的经历是悲怆的,但是他终归是幸运的。

这种长达14年的冤假错案,奇怪的是没有提及国家赔偿,影片从头到尾完全没提国家赔偿的概念,这很奇怪,这种重大冤假错案政府是必须赔偿的,一个人14年的宝贵时光在无辜冤枉中化为乌有。

本片是对美国人权现状的讽刺和揭露,在如今中美人权政治紧张之时,中国引进本片,显然有政治目的,因为从政治上讲,中国正缺这种揭露美国人权真面目的电影,并且这种电影最好由英美自己来拍。

除了以上政治目的,本片没什么商业价值,故事背景距离和角色政治背景都距离国内观众很远,在国内上映无法引发共鸣,而且影片本身也不是什么黑马爆款,没什么知名度和流量热度,根本没什么商业潜力。

 6 ) 面对 反思 进步

下午看了电影《760号犯人》,如果站在美国的角度上,题材很敏感。

它是对国家政策的批判,它是对造成国家痛苦的嫌犯的辩护,很可能一不小心就被扣上恨国反民族的帽子。

但,看完电影,你不会觉得影片中的人物不爱国,你不会觉得影片中的人物没有良知。

相反,你会为律师的责任感而钦佩、你会为每位人物的初心、对制度的维护和坚守而钦佩,进而会觉得这个国家的伟大和可怕——正是这些鲜活的人在保护着国家的根基,使这个国家能够直面自己的问题,纠正并保证社会在正确的道路上曲折前行。

这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习惯了伟光正的形象,但并不说明我们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建国以来我们也走过许多弯路,这些弯路很少在民间广泛反思,因为我们担心被不法分子利用,因为我们担心被国外势力操纵,因为我们担心会损害自身形象。

但这也恰恰是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的原因。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位国人的追求,要相信国人是有能力分辨是非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我们有底气让国人能够通过各种形式直面问题并形成自发普遍的反思、进而产生自发的维护并坚持我们的共同目标——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富强,我们才真的成为了世界上伟大的国家。

 7 ) 真实感和代入感是每一个观影者都无法回避的

2021年BBC出品、英美合拍的高分历史政治惊悚剧情片《毛里塔尼亚人(The Mauritanian)》又名《760号囚犯》《失控的审判》,是根据Slahi自传《关塔那摩日记(Guantanamo Diary)》真实事件改编,荣获第78届金球奖。

影片讲述的是911恐袭后美国政府军方民意都需要抓恐怖分子来泄愤,美国政府认为毛里塔尼亚人Slahi就是911恐怖分子之一,2002年8月4日将他逮捕转移到古巴关塔那摩监狱,遭遇酷刑,未经审讯或定罪,作为“替罪羊”投进关塔那摩监狱关了14年,最终在辩护律师Nancy等的帮助下在2016年10月17日重获自由的故事。

影片好不好不便评说,但真实感和代入感是每一个观影者都无法回避的:第一、反映了美国政府和美国军队的酷刑、对人权的漠视,抨击了美国同样存的践踏人权的严重行为。

第二、宗教能拯救人心,宗教引导人类的善良、同情、宽恕与良心,所有宗教都殊途同归,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也可和解弥合裂缝。

第三、司法的独立性和法律程序的正义性多么重要,被告760号是否有犯罪行为和是否撒谎并不重要,但应该捍卫人人都有被审判的权利,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应该永远坚持法律的正义。

最终,以辩方律师之力和有良心的控方律师幡然醒悟,司法能坚持正义,不受政府控制。

第四、为什么在美国这种揭露和批判政府、军队、军情局黑暗的书哈电影能出版发行上演?

第五、观影者应该思考和回答影片最后的提问:“你会坚持抵抗邪恶吗?

你会尽你的所能在地球上寻求正义吗?

并且以人类固有的尊严对待每一个人?

 8 ) 我是冲朱迪福斯特来的

朱迪福斯特的才华和美貌至今是无与伦比的。

影片全程让我毛骨悚然,悄无声息的恐惧感一点点渗透,首度揭露“关塔那摩监狱”14年冤案背后的各方角力,四位主角透露出对冤案不同的立场引人深思。

对人权的争取不分国度不分种族,最感动到落泪。

朱迪福斯特这次作为辩护一方存在,她的每部影片绝对不能称为某种经典之作但绝不会是一部烂片。

在好莱坞已经驰骋有50多年了吧,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拿到金球奖的终身成就奖,那一年她50岁。

 9 ) 人人都有权被辩护

这部电影在我心中就是满分电影。

I belive this court is guided by law, not by fear.最后穆的自我称述,太精彩了。

电影里几个人物的变化:1南希从一开始只是单纯的为自己的法律信念而战,变成真正关心穆,穆对于她来说,从'the case'被辩护人变成You,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泪的人;2狱警态度的转变:刚开始穆问他的姓名他说自己无权奉告,最后互称Mu和Steve,他们不再只是狱警和犯人,甚至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朋友,狱警们会为了穆胜诉而替他高兴。

控方律师在知晓穆是在遭受了70天的残酷虐待和审讯后招供的事实后忠于自己的信念和良知退出了控诉团队,as a Christian and as a lawyer, 我们都应该遵守(记的不太对)和维护defend宪法。

南希关于为什么美国政府要在关塔那摩这个法外之地建监狱的经典论述:不是为了这些犯人,而是为了狱警(为了能够用各种非法手段来审讯)。

这些被拘留的人,他们不是嫌疑人,而是证人witness.美国政府想要这个案子尽快审理结束,someone need to be held responsible for 9.11, but not anyone.面对记者问她为什么要为穆辩护,南希是这么说的:如果我为一个强奸犯辩护,没人会说我也是强奸犯;如果我为一个杀人犯辩护,没人会说我也杀了人;为什么我为一个疑似恐怖fz的人辩护,事情的性质就突然变了,我就变成了一个叛徒,变成了国家的敌人?

 10 ) 好电影一部

真实事件改编。

01年911事件后两个月,在毛里塔尼亚某镇,一名德国留学刚回来的年轻人被几名警察带走,怀疑他组织911事件,他告诉妈妈没事很快回来,哪知这一去便是永别。

05年,美国一律所接到一个毛里塔尼亚家庭的诉求,儿子被带走消失,最近报道说关在关塔那摩。

在那里囚犯被关押也没有证据起诉,女律师和助手接了此案,要为所谓的911组织者捍卫人身保卫权。

同时美政府人员找到斯图,他的很多朋友死于911,现担任军事法庭起诉官,并把斯拉希的案子交给他希望能判死刑,正直的斯图欣然接受,政府说斯拉希在德国招募911恐怖分子,并资助恐怖主义,但都不是确凿证据,斯图找了很多渠道依旧无法找到确凿证据,他要求审阅最初审讯记录。

南希和泰瑞到古巴见了斯拉希,讲明流程,政府必须拿出证据,否则他可以要求被释放,斯拉希至今未被起诉,被绑架出来后,约旦关了5个月,从阿富汗又弄到古巴,原因是他接到一次本拉登的卫星电话,实际是他表哥用这电话给他打的,斯拉希同意她们为他辩护,把自己的遭遇用文字写下来给南希并希望他们给自己妈妈打个电话报平安,两人去联邦安全中心查资料,所有资料全被打码处理什么也了解不到,斯拉希写的东西也被特权小组部分删除,要找241号犯人也查不到任何痕迹。

斯拉希被抓到古巴后,天天被人审讯,都把英语学会了,室外做祈祷认识了241号犯人马赛,不久马赛自杀了,审讯斯拉希的人也变成了军方,斯拉希遭到虐待噪音,性虐,寒冷,水刑等等,最后如果还不坦白就抓他妈妈到关塔那摩被犯人强奸,最后屈打成招。

斯拉希小时很出色,拿到了德国留的奖学金。

南希和泰瑞要求斯拉希起诉政府。

南希和斯图在古巴碰面。

斯图来到监狱调查,发现关塔那摩有虐待囚犯的痕迹,军方暗示默认,斯图发觉里面有问题。

南希收到了强大的舆论压力,但还是起诉了政府,得到查看全部资料的权限,查阅时他们发现斯拉希有过坦白的证词,但没和他们讲过,泰瑞认为斯拉希撒谎于是退出,但南希坚持。

斯图也了解到了真相,退出审判,泰瑞也回归。

09年审判会举行,斯拉希也线上参加。

“家乡的人怕警察,到德国觉得是真正的法治,觉得美国更是法治的代表,但美国用恐惧和恐怖控制我,一直被pua自己有罪,他是找去原谅而不是仇恨”,10年3月斯希拉被释放。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有上诉,斯希拉又进监狱待了7年,斯拉希写了自传《关塔那摩日记》,但也被政府删减发行,他一共在监狱待了14年2个月。

现在他回到了毛里塔尼亚与一个美国人结婚生子,签证问题无法和家人团聚。

南希和泰瑞依旧从事为囚犯申请保护的工作。

《760号犯人》短评

听着名字对这个题材有些好奇,就点开来看了。原本以为会有大量的内容放在法庭辩论上,非常意外以及惊喜的发现点,您的关注点是在犯人的心路历程以及律师与他的互动上面,整部电影对光线的运用以及镜头的控制,可以说达到了非常一流的水平,单单凭这两点就能带给观众巨大的冲击,此外,再加上演员精湛的表演,整个观影体验非常棒,虽然前后四次才看完,但是丝毫没有觉得散,整个电影的故事主线始终非常清晰。很久没有打出五星好评了,今天必须送上。

2分钟前
  • 臭兔子鱼
  • 力荐

一部略显无聊的反美宣传片

6分钟前
  • 昙皞
  • 推荐

刑讯逼供得来的证据一定要被排除!

11分钟前
  • 木木
  • 推荐

说实话这里面的酷刑古代近代侵略,影视剧也好,简直不值一提…

13分钟前
  • 菲尼克斯
  • 较差

冲突很弱,矛盾焦点这个阿拉伯演员,演的不好。

14分钟前
  • 吴鹏
  • 较差

捏死这家伙不该有心理负担的,本来就是安拉的安排。何况他也不是一清二白。唯一的正面意义是养活一大帮诉棍,算是拉动内需、提高就业。比较惊悚的地方是,朱迪福斯特老成这样子。[ZXZJ]

15分钟前
  • 且狂
  • 较差

不会的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内容结构有些常规,最喜欢的是每次他进入自己从前生活的闪回,还有朱迪福斯特真好看,

18分钟前
  • Raven
  • 还行

参考对标去年黑水(Dark Waters 2019),尽管剧情进展过程中案情的进展过于苍白,能够重拾对“偏见”的社会关注,不仅仅是纠正偏见,视频出庭时“相信美国司法公正性”证词也指代了要重塑社会秩序正义的必要性

19分钟前
  • [Deleted]
  • 还行

朱迪福斯特太有魅力

21分钟前
  • tonight
  • 还行

冲着开篇的“This is a true story”加一星

23分钟前
  • 流年丨似水
  • 较差

那些骂辩护律师的美国人和美国媒体其实很蠢,这个辩护过程就是为美国发动战争以及屠杀那么多人的挽尊,让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个无辜的人被美国司法系统拯救这么一个故事,而忽略了不经审判的那么多无辜平民被“附带损伤”所弄死。并且事实上证明,美国采取了刑讯逼供屈打成招的手段,其行为和被其唾骂的苏联克格勃和德国盖世太保没有差别,最后难道就拍个电影说声道歉就拉倒了??关塔纳摩等黑监狱还是在今天存在,和韩国一样,电影随便派,改一点算他们的统治者输。

27分钟前
  • 梓悦
  • 很差

基督徒拯救穆斯林的故事。拍成纪录片更好吧。

29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看完以后对美帝的厌恶又增强许多分。

34分钟前
  • 涵哥吉祥🌈
  • 还行

可惜没有拍得更好,7.5

36分钟前
  • Frances
  • 推荐

到处浓墨重彩呛鼻子,没一点微妙回味的空间,即使在政法事件类型片里也只能算二流,竟然趁着疫情年片荒闪亮颁奖季了……另外,真人明明有口音,为什么演员要说一口流利到让人起鸡皮疙瘩的美音,关塔那摩英语角这么强?!

38分钟前
  • Nightwing
  • 还行

这对灯塔国是标准的名黑实粉啊,对暴行与其制度之间的关系尽一切可能弱化到不能再弱的地步,可劲儿突出米国英雄们的个人形象,最可笑是男主被关押十几年,依然是忠实白左粉,娶米国老婆唱Bob Dylan……BBC出面以批判名义给米国拍的吹捧片,这宣传技巧真是杠杠的,建议学习……然后不管怎么样,短发卷福的戏真是好啊,两颗星都给他,Foster当然也很好,但也就是好在本色而已!

41分钟前
  • 高玉宝
  • 较差

如此震撼的故事,却拍得平闷冗长、轻描淡写,多少是让人难以接受。但是能够揭露一个事件的真相,起到警示的作用,还算是挺有意义的。

46分钟前
  • 青芒鹹桃
  • 还行

就很佩服美国,能有这这样的事,还能拍出电影来。自省和自新,多么重要的素质。

51分钟前
  • LIAR
  • 推荐

Someone…not just anyone.行货的好莱坞良心电影,为了制造压抑感,关塔那摩的部分都是4:3的。其实对有罪与否态度一直很暧昧,只是在追究程序正义。利用自己的全球影响力,对别国公民任意拘押、囚禁、审讯、酷刑,引用的是美国宪法第几修正案呢?

54分钟前
  • m89
  • 还行

节奏太差了,浪费演员

57分钟前
  • Elio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