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国产青春片相比《谁的青春不迷茫》更平淡一些。
但内容讲了很多 高考,理想,现实,爱情,亲情,友情。
林天骄是父母眼中的骄傲,老师眼中的三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学霸。
一次考试的作弊 被班里的差生高翔发现 之后从对高翔的偏见到相知。
高考,理想:林天骄这个角色相对于其他青春片 更真实些 ,我能从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的高中生活 很简单 三点一线 家 教室 食堂 每天都在为高考奋斗。
我也会对差生有所偏见 现在想想真是幼稚。
林天骄有理想因为母亲让她考入清华金融系 而把天文放在心里。
而我那时真的没有什么理想,一心就是考入好的大学。
爱情: 青春期的爱情更可贵是它特别干净,纯粹 喜欢就是喜欢 发自内心的喜欢。
学业:学历不是唯一出路,能力更重要。
高翔玩伴车行的朋友 在林子骄眼里犹如各种混混 可几年后有了车行连锁店当上了大老板。
身边的像这种例子的太多,老同学聚会,以前调皮捣蛋的学生,如今混的很好。
我的表哥没有高等学历 可现在在上海既有别墅,又有壕车,从事别人眼中的比较有体面的工作 接触的也是各种高端人士,言谈举止成熟 稳重 落落大方。
亲情:天骄的父母离婚 却瞒着女儿 为了不影响高考。
高翔的父亲入狱,高翔与爷爷相依为命。
看影片会想到很多其他的青春片 从开头内心独白高考 想到了《青春派》, 学霸和学渣 想到《我的少女时代》尤其女主的发型。
男女主在雨中配上BGM 想到了《假如爱有天意》。
影片演员方面 最喜欢 女主的弟弟 表演的最好 眼前一亮 非常抢戏。
男女主无cp感 还不如女主闺蜜那对。
青春是用来怀念再也回不去的曾经。
大概是从四五年前开始,青春片成了国产电影的主流类型之一,每年总有那么几部,而且大多能引起大众的关注和热议。
都说青春片不难拍,但却很难拍好,过往的青春片也总是毁誉参半。
得知青茫上映,抱着想看看这部能拍出什么新花样的好奇心,以及对刘同莫名的一丝好感,我在第一天就去看了。
然后,基本没看过原作的我,就遂不及防地,被它击中了……影片主要讲述品学兼优的高二学生林天骄遇上了问题学生高翔,并随之而来的爱情与学业、理想与前途、亲人与朋友的故事。
故事没有波澜壮阔的起伏,没有惊天动地的狗血,甚至连很出格的恋爱都没有,有的只是十几年前国内大多数高中班级里面的老师、学生以及他们家庭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太真实,以至于让如我这般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有了强烈的代入感。
至少于我而言,这部电影,诉说的,就是我的青春。
天子骄子林天骄,为了考上国内最好的大学、最有前途的专业,隐藏着自己的真实兴趣,为了成为别人眼中最优秀的自己而努力的拼搏着。
那时的她,认为成为最优秀就可以实现自己的自由,认为做一次弊被发现人生就会完了。
那时的她,对不务正业、不学无术的问题学生高翔嗤之以鼻、敬而远之。
那样的她,正如当时的我、当时的我们,并不真正知道自己要什么,纯粹为了过好高考这座独木桥而活着。
直到她遇上了高翔,偏离了自己的轨道,才找到了自我。
问题学生高翔,其实并不是我们以为的坏孩子,只是由于母亲早逝、父亲犯法而变得自卑又孤傲。
这样的男生,也是大多数好学生包括年青的我会敬而远之的类型。
但这样的孩子,却每天照顾年迈的爷爷、为爷爷洗脚。
这样的孩子,会在小学时因为被同学孤立到牢房里哭骂父亲,却又在长大后决心离开家乡时到监狱外面跟父亲远远的告别。
高翔在监狱外面大喊的那声“老高,我要走了,我会成为更好的自己,等我”,让我泪眼朦胧。
还有,林天骄那假装没有离婚的父母,像极了我本科同学的家庭。
那假仁假义的老师,你能说你在求学时没碰到过?
那倒下去一排排的自行车,在弄堂里用个大脚盆为小宝宝洗澡…..一幅一幅,就像我昨日才回想起过的少时生活画面,鲜活且真实。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姚婷婷,应该是新导演吧,把这部片子拍得好清新,画面青翠但不过分绚丽,写实但又增添了许多阳光般的色彩。
很喜欢片子末尾的一个镜头,火车从开阔的郊野开进隧道,画面越来越窄,但焦点却越来越清晰,寓意着年轻人的人生啊,在一番经历后必将会找到清楚的方向。
演员也都是新的,不掌握太多表演的技巧却恰好表现了学生时期的青涩与纯真,男主角白敬亭、女主角郭姝彤,两个都挺自然,但女主更有发挥一些。
“你现在所看到的,是过去的我们”,这是片中高翔对林天骄说的一句话。
林天骄遇到了高翔,所以她活出了真实的自己。
而我呢,在那时候并没有遇到我的那位高翔,所以,或许曾经在别人眼中优秀的我,现在庸俗地活着。
喜欢这部我的青春不迷茫,如果青春片都这样拍,我还是每年都会愿意看的。
青春电影,尤其是部分国内的青春电影,很多时候都能让我嗅到一股子对我们的青春的瞧不起的味道。
在这种类型的青春电影中。
成绩好的永远势利眼,情商为零。
成绩差的永远除了成绩以外其他全部完美。
教导主任和老师家长说话从来不考虑人权,永远只关心成绩。
主角们解放天性的方式往往都是要正面跟老师肛一场,越乱越好,老师们越滑稽越好,最后必定还要来一场学生的欢呼,仿佛正义战胜了邪恶。
最扯淡的是,主角们年轻的时候不管做了多出格的行为,从来不会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后果。
最后总是一个十年后一笔带过,然后变成所有人都成功人士很幸福。
每每看到这种电影,我总是很反感。
一、过度腐化教师和父母,把他们放在学生青春的对立面 青春期的时候,不可否认,我们确实会跟老师跟家长产生一些冲突,有些时候甚至会很激烈。
我们确实会出现一些不太好的家长和不太好的老师。
但这并不是主流。
可是我们现在的青春电影里边,为了强化戏剧冲突,会故意把老师和家长丑化。
这就导致了大部分的困难和摩擦,往往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
因为个性引起的摩擦它本身就失去了共性的借鉴意义。
比如这部《谁的青春不迷茫》,女猪的妈妈自己本身就是个神经病,女主的爸爸要离婚,直接吼出“你这种性格谁能跟你处得来”,可见这个人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学校里的老师天天骂成绩差的学生是社会渣滓,人格侮辱不要太难听,而且弄虚作假,随意开掉男主,本身做人就有问题。
这种因为人有问题而产生的摩擦,我真的不知道他写出来有什么意义,这样的青春又有什么追忆的意义。
我现在回头看我的青春,青春之所以迷人,之所以让人怀念,就是在于很多很美好的东西,除了美好的同龄人,还有敬业的老师和爱我们的家长。
年轻时候的摩擦随着自己的长大,都会一一被理解,然后一一释怀。
我们之所以能释怀,因为我们最后都会发现,长辈给我们的观点,就算处理方式有些粗暴,但是基本都是好的和对的,是基于善意的。
而不是因为我长大了,我不计较了,所以我原谅你了,然后我就释怀了。
青春期真正的伤害,我们会很记仇,而且记一辈子。
这是现在很多青春电影犯的一个错误,也是我最不喜欢的一个地方。
二、总是大力宣传青春荒唐,但是却总是弱化荒唐的后果 现在的青春电影,体现青春活力的方式,都喜欢采取一个套路。
成绩好的女主被成绩差的男主策反了,然后找一个公共场合,拿个大话筒跟学校领导正面肛,啪啪啪打脸,然后所有学生集体高潮,这就叫青春的荒唐了。
每次看到这种情节,我真的很想说,去他妈的。
且不去评论这样的行为到底是人性的解放还是无脑的发疯。
为什么总是要正面宣传学生跟老师的对立?能不能不要把青春的荒唐跟失控等同起来? 什么叫青春的荒唐?第二天要考试,前一天还是看言情小说看一晚;半夜爬墙出去打游戏,被蹲在墙角的班主任抓个正着;背着父母打麻将,偷摸抽个烟屁股等等。
学习成年人的一切行为,精力旺盛又自制力差,这叫荒唐;再加个偷偷摸摸,这就是大部分人青春的荒唐了。
一开始就渲染主角一直在忍耐忍耐忍耐,然后最后来个总爆发,这不叫青春的荒唐。
每一个被长期家暴的老婆最后都有很高的概率杀死她的老公,这只是一个忍耐值的极限,这不叫青春的荒唐。
不是因为是年轻人做了,所以他就叫青春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在该读书的时候,在教育上面去跟老师对立,去搞暴动,是会产生后果的。
任何人都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是在我们一些青春电影里边,这块是没有的。
不管我在高中学业最忙的时候,我堕胎、我打群架、我骂老师,我在学校制造暴动。
十年后我都会变成成功人士,仿佛年轻时候的错事情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这个观点真的非常可怕,我真的很害怕一些少男少女看了这些所谓的青春片以后,接受了青春就是要瞎搞这一脑残的观念,然后在学习的黄金时间瞎搞走歪路,以为不用承担任何后果。
堕胎、打群架、骂老师、制作暴动,都是有可能被退学的,而且会被很多人指指点点。
高考期间任何一个小的情绪波动都可能会影响到你的高考成绩的。
那么敏感的青少年,这个后果真的承担得起么?还能够轻松的一个十年后就全部变成了成功人士么? 青春的荒唐,不应该是失控,而作为一部本身就面对青少年的大众电影,更应该有义务去在这一方面做好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传递一些哗众取宠的负面概念。
三、不要总把青春的重点放在恋爱上面我真的很想说,在青春懵懂期,恋爱真的不重要,我们最大的收获是人际关系网的完整建立。
跟异性从相互排斥到相互吸引以后,如何跟异性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网,这才是我们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暧昧的对象,但是那只是小彩蛋好么。
不要以为每次青春,一扯到初恋,我们就会鼻血狂喷哇哇哇,你们真的把我们想的太无脑和太蠢了。
四、好学生不总是傻逼,差学生可能真的一点闪光点都没 你们为什么总是觉得,成绩好的都是书呆子呢?接受一个成绩好的人,其实各方面也都比你强,很难么?他虽然成绩好,但是他其他方面肯定都比我差,都不如我,他就是个书呆子,仇富心理要不要这么重。
五、玩烂的梗能别再玩了么?
现在青春小说的段子,十几年前的网络小说就玩烂了,你们能不能出点新的东西不要瞎YY。
如果真的不懂我们,不知道我们的青春是什么样子,能别拍么?我很怕还没有到青春期的孩子们被你们这么一带歪,整个青春期直接毁掉了。
我成绩差我打架我堕胎我谈恋爱我跟老师家长正面肛我这样的青春才配叫做真正的青春,我十年后弹指一瞬间主角光环加buff我就会变成伟人。
这样真的很缺德。
这个电影是跟很好的朋友一起去看的,我们在影院,可能是被即将来临的毕业显然着,情绪特别到位,哭成泪人。
高翔这个角色因为是白敬亭,所以更为喜欢,比第一次匆匆那年见他好看多了,看似很皮,却有自己的梦想,想起外面看一看。
郭姝彤是中国孩子的典型,从小走什么样的路都是被父母规划好的,你只要一步步去完成。
我想郭姝彤如果没有遇见高翔,也许她会毕业于某名牌大学,会成为很有成就的白领,但会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甚至,忘记了自己的梦想。
所以我们要感谢生命中出现的每个人,谢谢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改变,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奋斗终生。
青春是什么?
青春是认认真真追一个心仪的女孩;是经历一次刻骨铭心的挫折;是为了仇视父母眼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的叛逆;是交一帮一起调皮捣蛋的铁哥们;是错过一段浪漫美好的爱情;是怀揣梦想为实现远大的抱负努力拼搏的时光。
青春是什么?
青春是每个“优等生”与“差生”的共鸣与共存,青春是无数个他们,我们曾经深陷于成长的无数个困境里,不懂人生不懂世界却自以为一切了然于胸,有的因着坚持终于冲破命运的牢笼到达彼岸的自由,有的因着走错的路口从此再不见繁花似锦,有的因为反抗成为青春的纪念碑。
电影讲述一个“优等生”一个“差生”,两个基本不会有交集的学生,通过偶然的意外有了联系,然后互相影响,改变彼此的过程。
其实不算彼此,更多的应该是男主改变女主,告诉她要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活的故事。
电影告诉大家要清楚自己的梦想,不要为了家人父母而活,要为了自己而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迷茫的青春,迷茫的梦想。
是电影带来的感动与共鸣。
很喜欢男女主角的演绎,对于新人演员来说还不错,小白的高翔很喜欢。
十年后,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
是闪闪发光?
是与众不同?
还是哪怕一直努力,也依然平凡。
其实相信当年的我们都曾经问过自己,既想快快奔跑快些长大,又害怕跑得过快错过了沿途的风景,也畏惧成长后要面对的现实。
片子比预期高。
脱离了疼痛青春片系列,爱情戏不再充满成人世界的贱和狗血,而被演绎得比较朦胧,关于青少年成长和梦想的痕迹更加清晰。
有条不紊的讲了一个青春片,不难看也不烂,也算合格的电影作品。
新人演员表现很不错,白敬亭习惯了乖乖牌的演坏小子还真有点不习惯。
特别佩服那个不靠特效,真真正正剃了光头的妹子,你是真的勇士啊!
这敬业态度我给满分!!!
其实我们的青春真的没有那么多爱情,很喜欢这个片子把爱情弄得很朦胧的感觉。
那时候的爱情真的是朦胧简单的,喜欢的男生,特别想要和他说话想要努力对他好点,然而总是为了好面子,对他比谁都凶······不小心碰到一个衣角,都可以脸红半天的感觉现在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
我觉得青春最值得回忆的反而是那些我们离开青春后再也不会遇到的那一群人。
他们有的按时间顺序排在我们心里,有的因共同的追求长在心里。
可能很多年过去了,我们不会记得他们的相貌、他们的名字,但是我会永远记得他带给我的快乐、悲伤、难过。
我应该会永远记得他的好,记得他陪我走过飞那段路。
谢谢你,陪我走过青春。
特别要提一点,超级喜欢“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这句话,泪目啊,也为这句话和那个剃光头的妹纸果断加一星!
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迷茫不青春呢?
这几年的青春题材片不可谓不多也,热血校园,成长迷茫,家庭剧变,单亲,早恋,分分合合,打架斗殴,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教育体制下的束缚与抗争。
这些一部青春片中能够融合的题材已经被用滥了,用烂了。
在中国,这一题材也许已经了无新意,就连演员的长相、服装都那么的雷同,但一部没有堕胎没有死人,但依然会让人回忆青春的片子。
青春的题材已入瓶颈,但是看起来总让人不自觉将自己带回那个年代。
影片其实还是按照现在人的思想去定义了那时青春的模样,有感情、有领悟、有笑有泪,乖巧学霸撞上调皮学渣,引导她摆脱枷锁直达更精彩的明天。
就像网上之前的评论一样,那不是我们的青春,是现在回过头来希望看到的演绎青春。
看看青春,回忆自己的那份美好就够了,没有那么轰轰烈烈,只是年轻的自己回不去了而已。
算是及格线以上的青春电影,不撒狗血不打胎不自杀,干干净净,虽然故事里的青春99%的观众都不会有。
高翔仿佛又一个徐太宇般的存在。
青春时代谁不曾做过疯狂的事,也都曾为心中的那个TA着实开心或者伤心过。
结局给了所有配角圆满,可唯独主角没有交代,他们可能像所有青春中的遗憾那样错过,也可能像《我的少女时代》或者《初恋这件小事》那样最终走到一起,可不管哪种结局,青春时代都在那里,爱过,伤过,以一种深刻的姿态的存在着。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青春片天堂五一档,作为青春片届的扛把子,光线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啊。
从成功运作致青春狂揽7亿票房开始,光线就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和青春片死磕的道路。
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左耳这些空洞无物的烂片凭借青春情怀的东风票房大卖之后,光线已经越来越不重视演员导演和故事内容,而是直接把宣发作为电影的核心部分了。
最新的一部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光线副总刘同的成名作,通篇无病呻吟青春感伤,新人导演,新人演员,无剧情无卡司无逻辑的三无电影凭借铺天盖地的宣传和“高预售票房”(大家都懂的),成功霸占排片,豆瓣水军也一夜之间把评分从5.2刷到6.1,这种不要品质只要噱头,空手套票房的电影,真是令人感动。
电影通篇青春片的老梗东平西凑交作业,借用一下电影通缉令总结的1. 情深深雨蒙蒙,相逢总是在雨中 2. 画星空、滑翔机,这样才能打动你的心3. 礼堂混乱大逃亡,保安全部帮倒忙 4. 学霸学渣最般配,情到浓时一起睡5.家破人亡,缺爹少娘 6. 隔空表白哪家强,广播电台闯一闯。
7. 老师说话必恶毒,宝宝心里都很苦 8. 热血男儿先开骂,一言不合必干架9. 学校朋友还不够,社会青年上来凑 10. 妹子帮手抄作业,学渣向她道个谢11. 兄弟义气肩上挑,替罪顶包我来扛12. 男主智商总无敌,补考总能拿第一13.父母叫我去深造、我去国外绕一绕 14. 豪华座驾开不起,单车恋人最惬意15. 报复仇敌机不失,看你嚣张到几时16. 男主恋爱很得意,万年男儿多苦逼17. 青春无辜最无敌,女主发型要统一18. 青春男女帮倒忙,出手就成破坏王19. 主角异性恋,配角搞基情 20. 平白无故遭诬陷,自证清白很考验希望片方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踏踏实实把电影做好,而不是靠卖宣传卖情怀来忽悠票房
首日亮瞎眼的柜台票房占比
高中,其实就是学习学习学习,我们有对未来的迷茫,有对未来的不确定,但是高考指挥棒给我们化了一条明确的线,家长,学校,我们,一切让步于高考,你优秀与否,有前途与否,就是看学习,就是看高考,直到若干年后,我们才知道,坐在后两排的真的不一定是社会底层渣子而是成了老板开着豪车,反而前面两排的多成了默默无闻或者辛苦打拼。
所以在青春的电影里能看到学习的画面真的是很感动,因为我们的青春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了学习。
记得看片花的时候就看到了老师篇章,多少年没再回去学校看看我的老师了,那时的老师还没有一切向钱看,都是那么兢兢业业的,希望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时间来给我们补习,化学,物理,英语,语文,数学老师都在抢自习时间,课间休息时间,好像多给我们讲一分钟,我们的成绩就能提高一下。
我们会想到未来,想到前途,想我们喜欢什么,要干什么,可我们还是被当作孩子,家长会现实性的考虑,老师客观性的考虑,只有我们会天马行空的纯粹着,可是终究我们大多屈服于现实,如果能想飞就能飞,那我们是幸运的。
老师们抓早恋,抓看小说的,总跟我们说的是你们现在安心学习,等大学了,再干这些啊,大学有广阔的天地让你们耍啊,但是青春期的暗恋明恋又是老师们苦口婆心,高压政策镇压的了的,可是再回头看,不过是一场青春,又有多少真的走到一起的,但正因为如此,这才是青春吧,我们单纯着,笑着,哭过,愤怒过,不解中,最终都陪着我们度过,当我们回忆青春的时候,这些变成了我们的美好。
如果你仅仅是青春才迷茫,那无疑是你现在是美满的,因为我们终究在走过青春后知道自己要什么,干什么,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可悲的有时候迷茫总会陪伴着我们,但青春已不再
“宁愿做一个草率的决定,也不要一直后悔的回忆”青春的我们生理渐成熟的同时心理也在悄然改变。
拧巴,敏感,自以为是,负面情绪来袭的同时,又充满斗志,积极向上。
因为,我们年轻,沸腾的血液推着你昂扬。
少一岁太年少,多一岁又老成,青春的我们一切都是刚刚好。
拿起放下,更显轻易,因为,输得起。
《谁的青春不迷茫》仿佛为我搭起一个桥梁,通往过去,指向未来。
很庆幸不再是以往一些不符年龄的演员来演,那种分分钟出戏的镜头实在无法忍受。
这算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一大原因了。
放映的画面和记忆重叠,尘封的旧事越发鲜明。
看着林天娇就像照镜子一样吓人,从小便是乖乖巧巧,循规蹈矩。
每天认认真真写作业,目标就是考上好的大学。
课堂说话打闹,考试不及格的小快乐我从来没有体会过。
现在想想确实些许夸张而好笑。
可是,事实如此。
对我而言,遗憾是无法弥补的。
本就不是那种拼命学习的三好学生,体内一直有不羁跳动的因子。
压抑至今,或许是因为,好面子?是的,我好面子,特别好面子。
打小一上学回回考试都是名列前茅,不敢玩,怕丢脸。
“听说某某这次考试成绩下降好多”“原来某某并不是乖乖女啊,平时还假正经”做梦都害怕某某变成自己,自己成为别人口中的某某,不敢冒险,没有梦想。
从来不知道兴趣在哪,想要什么。
真的是躯壳般存在,今天觉得,当时自己没有抑郁也是心理强大?每天胡思乱想,宅在家里,鲜少外出,同学聚会,结伴出游,通通不去。
天知道我多想去?可是,去了,我该说什么?
要做什么?
会不会犯错?同学会不会不喜欢我?这就是青春的我。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其实我挺羡慕你的,想飞就能飞起来。
我呢?
有些事,连试试的勇气都没有”印象中对后桌男生说过类似的话,当然,没有这么文艺,也没有如此流畅。
他就是那种“高翔”般的男孩子,乐观会玩,和善好相处,永远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东西才适合自己。
也许是正处荷尔蒙旺盛期,我们又离得近,接触比较多的原因吧。
他喜欢逗我,他说你怎么不爱笑,他说你书读那么好有什么用,他问我以后想干嘛,喜欢什么东西,他说他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他时常跟我讲很多星空的奥秘,偶尔聊聊历史,谈谈地理,也说生活,八卦趣事。
在我看来,他是个学识渊博有主见的人,而我算什么,考试机器?太悲观吗?
不要怕,很多年过去了,我早就不是那个敏感的小女孩了。
男生教会我成长,多看看世界,我学着大笑,不端着架子。
我试着课余约同学爬山看海,不懂就问,不会就承认。
每次做什么事情,总会想着那句话“你现在所做的,真的是你自己喜欢并且想做的吗?
”我学会让自己快乐。
但是,如果明白能早一些,是不是回忆美好一点?毕竟年纪逐增,想要放肆,顾虑太多,情感再任性,理智不允许。
我终究勇气不够,三年时间,也没能摆脱“怕丢脸”的怪异思维,哪怕他那么努力。
早知道,哪怕“拼了命”也要“不要脸”!
为现在乃至以后多留些能说的记忆。
多庆幸最终高翔没有变坏,圆了青春美好的定义。
而男生,我不知道他在哪里,梦想实现了吗?
不过,“宇宙那么大,地球那么小,我相信我们会遇到”。
太久没看到能有共鸣的青春片了,回忆汹涌止不住。
能让我动容的电影总是狠不下心打低分。
回归电影本身,情节难免俗套,新人导演镜头把握稍显不够。
叙事条理也不清晰,客串真的感觉多余而刻意。
男主长相太乖,雨里的场景似乎有些奇怪。
看的我都快哭了,与其他青春片不同,这部电影探讨了我们应该为自己而活的道理,这点很赞,而且演员们都很喜欢,不做作。
剧还可以吧 还是脑残的剧情
前些日子在高铁上看随车杂志,读到了一篇有关女主和这部电影的文章,产生兴趣。今日一看,果然是国产青春电影的一股清流,没劈腿没堕胎没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这才是我记忆中的青春。PS:HE的结局有些失真了。
三星半~已是目前看到国内院线青春片拍得很好的一部,摄影很僵硬,哎。虽有些地方不流畅,但始终感觉到满满的真挚。啊~梦中飞翔的少年
剧情虽然槽点满满但结局还不错俩人起码没明摆着在一起也算破了内地的华语青春不弄死弄残还要喜相逢的套路,而且男女主的演员很会挑,居然一点也不反感,摄影不错,配乐点赞
没有辣么狗血伤感!懵懵懂懂的青春才是真理啊!谁说菇凉青春就一定要有爱情,菇凉也可以有梦想!
看了豆瓣的评论,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一些人说是烂片,片子的好坏,在于你看它的角度,你是用什么样的心情,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如果你认认真真的去看了,用心去体会了其中的细节,又怎么会觉得片子不好,你带着墨镜看天空,天空会是天蓝色的吗?有人说同哥的书不好看,电影也不好,你没有用心
画最美的天文星空,走自己的心愿旅行。三好女和随性男的青春童话故事。满屋奖状,不需要用作弊的手段来伪装,家庭破裂,不需要以学习的理由来维持。自以为是的强迫灌输,换不来心甘情愿的自然接受,夫妻相处不行,儿女教育更不行。。。。但是如果那个年代他们知道张雪峰的话,你喜欢的天文新闻专业并带不给你毕业后的风光,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好好听爸妈、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学金融学电子,才是正常的人生之路。。。美好的青春是疯狂和错过,现实的残酷就是胡闹和任性。学校的乱涂乱画,天文馆的偷拍,简直是犯罪。
剧本是现实生活的夸张版,我们的青春或许只有那小小的悸动。
没有堕胎狗血一大把的青春片至少不会那么尴尬!
我不会说有多好,我只想说,写的很真实,就像宣传片说的那样,没有坠胎,没有出国,没有事故。忍着半场的眼泪终于还是大大方方的释放了出来。现实和渴望在最稚嫩的时候总是很难得到平衡。我们做的每一件事不是为了要征服全部人类,而是要找到我们的同类就够了。他写进了我的心里。
3.5四舍五入四个星吧,比想象中好,男女主白嘴唱的黑猪着实是有些接受无能…
还行……姚婷婷也算咱看着一步步混成功的导演啊……啥时候我能混出来呢?
还算中规中矩,几个情节点都能猜到。人物脸谱化得严重
三星半吧。能看出是严格遵循商业片编剧套路写出来的青春片,至少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女主人公性格经历各种冲突后有大逆转,而且这大逆转还算是合情合理吧。这就是一部老实讲故事的商业青春片。优点和缺点都是太中规中矩了。
可以值到7-7.5左右,不至于低到6.5,女主虽然不漂亮但细微之处还到位,有些套路,总体制作算精良,有些镜头光线挺美,剧本也真的还行,可惜十年后那个还是离不了成功学的价值观。国产青春剧能做到不故意造drama就值得表扬,本来就想看看有朋飚东北话来着
意外的不恶心人,而且感觉跟我的十八岁挺像的,只是没有遇见过像白白那样的天使一样的男孩。
谁的青春不迷茫,我们都一样
略微煽情,但不狗血,拍出了那个年龄的迷茫和叛逆。不错的校园电影,青春片。
虽然套路还是有点老,但感受到了刘同、导演和演员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