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二楼传来的歌声

Sånger från andra våningen,Sanger fran andra vaningen,Songs from the Second Floor

主演:拉斯·诺德,本基特·卡尔森,Stefan Larsson,Torbjörn Fahlström,Sten Andersson,Rolando Núñez,Lucio Vucina,Per Jörnelius,Peter Roth,Klas-Gösta Olsson,Nils-Åke Eriksson,Hanna Eriksson,Tommy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挪威,瑞典语言:瑞典语年份:2000

《二楼传来的歌声》剧照

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2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3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4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5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6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3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4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5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6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7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8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9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20

《二楼传来的歌声》剧情介绍

二楼传来的歌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或许得开始承认那些令我们无能为力的环境,我们自己也得负上责任。我相信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抑制了人们的潜能发展。你看本片,应该明白人类的行为有多愚蠢。紊乱将人蚕食,情况越来越严重」 ─导演 洛伊 安德森(Roy Andersson) 极具野心的挑战性钜作,宗教、经济、世代关系、家庭、情爱,种种议题都经过奇特而荒谬的扭曲,呈现出世人经常视而不见的一面。如弥猴一般在十字架上单手晃荡的耶稣塑像、心智退化的老人在满室各怀鬼胎的贺客面前度过百岁生日、放火诈财的父亲,写诗发疯入院的儿子,独特的视觉语言,在看似连结松散的场景之间,构筑了导演心目中当代世界的深层面貌。 在一个不知名所在的奇特夜晚,怪事接连不断地发生:毫无尊严的公司职员遭到屈辱的裁员;外来移民莫名其妙地被不良份子袭击,整个巴士站的人袖手旁观;玩大锯活人的魔术师真的把志愿上台的观众开膛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陪审团十二人第二季第19分部乌鸦之日杀出黎明迷案追踪童话故事下集视线之间双龙出手夺命三头鲨尼古丁丑女贝蒂第一季实习医生风云第五季豆腐小僧未来日记Redial有情天地无情刀如此亲密的背叛者艾伦的永恒阳光摔跤吧!爸爸逃出熔炉如何在网上卖迷幻药第一季世上最美的离别少男奶爸第五季巡回法官往日的山猫蠢爸萌妈变错身王者天下3相棒第9季永不瞑目我与我的神奇APP记忆

《二楼传来的歌声》长篇影评

 1 ) 不喜欢

碎片式寓言,充满符号暗喻象征的电影。

一片荒诞的世界末日的景象,好在导演留下了一个诗人,他的日子不久将来到。

不能算是全然的绝望。

我不是很喜欢这部片子,细节被罗列在一起,充满了简单的关联。

信仰缺失、道德的崩坏、政治、商业、人类的无知……也许这部电影放在新千年那个时候是恰当的……可到现在再看,像是有点矫情。

这是一本没什么新鲜的书,赶在千禧年发行,和打算千禧年卖十字架的商人没什么不同……做了影像编码后还是一本书。

导演拍广告出身。

电影中无数超现实画面很特别……不过那些没能形成一个整体。

 2 ) 让人感到压抑的那些陈旧的东西

比如说民族认同感只类的 心里自个明白就好了 跟自个没啥关系 想用他们去赚钱就是在烧钱当你渐渐长大 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以为经验都是好的 就已经被套死了 事实是所有的东西总在变化 所以我才讨厌所谓的成功学 当你把东西都细化了之后 成功根本没什么规律可循 干了三十年又怎么样 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尝试 投石问路可实际上人们还在翻那些无穷无尽的家底 以及翻别人的家底 以为从中能有规律可循 以为自己能找到市场突破口然后那些老人还是一样把年轻人往沟里带 这么说的话这片还挺愤青的放到荒谬的地方 让你看到这么做有多么愚蠢和好笑和无聊 你就能看到了对于那个诗只能读出对失败者的怜悯 一种对悲剧性的欣赏 所以这个根本不是喜剧嘛

 3 ) 安坐者是可爱的

至今为止,这个片子我依旧有很多疑惑的地方。

尤其是开头的很多片段。

由于文化的差异和隔绝,并且对外国人的面部很不敏感,而且影片风格暗淡模糊,出场人物多但特写镜头少,因此,人物关系理不清楚。

乍看起来影片有很多条线索。

或者称之为片段。

一个个片段组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蒙太奇的隐喻效果,表情达意。

但其中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

只要抓住了这条线,便有了打开它的钥匙。

正如托尔斯泰在谈到《安娜卡列宁那》时所说“(作品的)两条线在某个地方拼合地天衣无缝”。

乍看之下毫无联系是事物往往有着从一而终的关联。

卡尔算是人物中的线。

“安坐者是可爱的”是语言形式的线索。

2000年,股票下跌,用神父的话说叫上上下下起起伏伏。

他的房子5年了还没卖出去,助手付了旅行的钱却一无所得。

而卡尔烧了自己的店以求从保险公司捞一把。

2000年,某天交通堵塞几个小时。

没有政府插手解决,没有人试图去了解原因。

当全人类都兴致勃勃地向2000年迈进时,那个小镇是一个被遗落的角落,无人搭理。

2000年,护士与医生无声对峙。

她说你什么时候离婚?

医生只管啃他的汉堡。

2000年,打扮光鲜的老男人去上班却被开除。

正被他言中:凡事都有个变数。

这个镜头拍的实在趣味盎然。

办公室的走廊里一扇扇看似关上的门后都有个人在注视着外面发生的一切,西方文明的教养告诉他不能大声喧哗不能放肆。

但这关乎桌上面包的事怎可就让它那样既成事实了。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老男孩跪在老板皮勒面前死死拽住他的裤腿。

2000年,军队高官,大地主,貌似也是个纳粹分子100岁寿辰。

他还记得举起左手威严地吩咐:升旗升旗。

但这是2000年,所以他在医院在笼子一样的床上大便没有人附和。

2000年,左手拿着公文包的人们右手拿着鞭子。

他们每走一步就互相甩一鞭子,弯下腰弓起背叫出疼痛。

只有当问题实在严重得不能再忽视下去的时候人们才试图去解决。

而他们以为自我鞭笞就能解决。

殊不知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000年,卡尔的朋友乌夫卖起了耶稣。

他认为向2000年迈进的人们会大大需要绑在十字架上的男人。

这边有个讽刺意味极强的地方:掉了个钉子的耶稣像烤鸭一样晃晃荡荡。

没人觉得这不妥,因为他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只是个可能会赚钱的玩意儿。

而乌夫发现这并不能给自己的户头上加上2个或3个零的时候他愤怒地把这些个“废物”拖到垃圾场,他为自己的判断感到羞耻:居然相信可以从一个被钉死的失败者身上赚到钱。

……我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那时个残酷的事实。

但我会赶上它的。

来为我的银行户头上添个0.2000年,一群读了什么书都读并且读了很多书的先生们和一个女士将叫安娜的小姑娘推下山崖。

这是他们寻求到的解救之道:拿少女来祭奠。

之后那女士如何也爬不起来,而先生们累得动弹不得。

2000年,人类就像在开会的那群人看到对面房子在动时争相涌到门口造成的一窝蜂的混乱。

说人类存在理性是在和平年代,而危机年代,理性往往无影无踪。

那个俄罗斯小伙不明白,所以他一直追问,却得不到回答。

写诗的人不明白,所以他失语并痛哭流涕。

斯文不明白,所以他自杀。

年轻不明白老年人也不明白。

男人不懂女人也不懂。

出租车里的警察说他有哲学的方法:生命是时间,时间是一段旅程,因此生命是一段旅行。

旅行需要地图,我们的地图就是我们的传统我们的遗产我们的历史。

“如果我们不知道这点的话,在我们最终明白之前,我们就只会在黑暗中摸索前进”。

接下来他问司机:我们到哪里了?

司机答:我们前进了不过几码而已。

这回答就是导演对我们整个人类发展的答案。

政治,经济,精神,文明,道德,都遍布危机。

导演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有很多问题。

人类自身有很多缺陷。

但正如所有的批判者一样,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却是为了解决问题。

所以他还是开出了一剂药:安坐者是可爱的。

劳动者是可爱的,无冒秃顶者是可爱的,仰天而卧者是可爱的……2000年会过去。

罢工会过去。

堵车会过去。

政治恐怖会过去。

经济危机会过去。

凡事都有个时间限制。

“说没有人喜欢诗歌是不可能的。

他们只是假装不喜欢。

你的时间就要到了,托马斯。

他们只是在假装。

”最后卡尔和那些牺牲者一起面对镜头,面对观众,面对命运。

安坐者是可爱的。

——————————————————有人说去理解一个作品需要充分了解创作者的动机,而往往文艺作品的分析总从作者的生平开始。

可有法国作家认为作品与作者没有任何关系,读者应该只就作品去理解作品。

影像比语言更易误解的原因是影像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直接的成见。

而另一方面,理解影像有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才会有人说电影就像一场梦一样。

这梦能让你将自己带入,将其塑造成心中的那个样子。

导演Roy Andersson我一点不了解。

不过我相信好导演会在每一个镜头里融进自己的思考,而观众总会或多或少知道一点。

最成功的导演便是用自己的思考给观众以启发促使观众自己思考,从而那思考便成了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收获。

所以,就算是误解,也是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误解。

美的很。

——————————————————————————影片的镜头用一个词来描述:独具匠心。

 4 ) 存在的营养不良

最喜欢的还是译名,只是通过2部片子,导演罗伊安德森就荣升我偶像行列。

同为广告人出身的经历,以广告的可实现作业为主,电影一直锻造只出精品,而且在主题之下,表现上一切以创意为先导,情节上未必垂直连贯,只是在主题的周围即可,彼此之间可以没有关联,很实用很符合广告人思维习惯的电影创作手法,值得深度学习。

至于影片本身,摇晃的耶稣,被误操作的观众,被祭祀的孩子,被膜拜的将军,被解雇的老员工,被殴打的外来人。。。。

都生动真实。

主题上,仍旧是对于不健康存在的反思,但并不拘泥于孤独一处,但事实讲,此片与你还活着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5 ) 荒谬,讽刺,抽象,影射

通篇通过古怪的人物和动作、荒谬的情节,传达出大量的寓意和深刻的现实思考,简单罗列一下(寓意各人都有不同理解)1、被判极刑推下悬崖的小女孩——当权者无比的残酷和无情2、拖着天高的行李箱步履艰难移动的人群——压得人透不过气的生活压力3、国家荣誉、历史、文化遗产的代表,只是一个被捆在摇篮里头脑不清醒也无法挣脱的老人——思想文化遗产的衰亡4、鞭笞状前进的罢工人群,无尽头的塞车——底层工人阶级的苦难5、滑稽的高层会议,解释罢工缘由的文件怎么都找不到了,也无法重写——无政府主义的混乱6、工作了30年的老员工割腕自杀——失业和经济大萧条7、犹太弟弟和姐姐在德国被绞死——种族问题8、作十字架生意的商人最终将耶稣像全部丢弃——宗教信仰的破灭9、疯子儿子诗人——像是乌托邦国度的代表者…………太多了,总之看到的就是一个经济物质全面萧条和精神文化全面衰退的社会;尤其最后所有亡魂蹒跚着走在丢弃着耶稣像的土坡的这一景象,实在震撼!

 6 ) 千禧年的警世恒言:这背后是一种存在价值的人性关怀

《二楼传来的歌声》(Songs from the Second Floor)是师承伯格曼的瑞典导演罗伊·安德森“生活三部曲”的首部影片。

该片以碎片化的叙事和散点式的人物呈现怪异的日常生活,并获得第53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

电影以一种荒诞幽默感,来自北欧人的冷漠疏离气息和个体行为的无能为力。

影片中的人们有着空洞的眼神和物欲侵占的身体,他们在时代洪流的冲刷下将困扰降罪于自己。

漫无目的发呆是片中群体的常态,深焦长镜头的使用感到时间的流逝放慢,观众静静地体会日常生活中的荒谬笑料。

荒诞美学背后隐藏的是存在主义的思考和人道主义关怀。

一、白面妆容成导演独特标识导演罗伊·安德森通过对马戏团小丑和日本能剧的借鉴,自造出一种白面妆容。

它可以赋予人物一种雕塑感,也让演员更好的代表“普世大众”。

能剧大多讲述的是阴阳两界相连的故事,和本片一样打破时空壁垒。

观看能剧后通常会对生死有所思,人生无常。

一个能面只需稍稍调整就可以展现欢乐和悲伤两种表情。

它似乎糅合了人类所有的表情在一个面具中,正如现实中的人类带着无形的面具在茫茫人海中穿梭。

影片的大多数演员都用的白面妆容表现出一种病态的感觉。

角色一个个面色发白,表情生硬,难以分辨。

而荒诞、冷峻的白面群像正是隐喻着人们在时代下带着面具苟存于世上的真实体现。

无论是影片的主角——一位做生意失败的中年男子,还是魔术失败的魔术师,写诗发疯入院的儿子,作为祭祀品的无知少女,精神病院中探讨耶稣人性好坏的两位病人·····他们无不是借着白面“偷得浮生半日闲”。

他们代表着生活中的某一类人。

人们带着面具小心翼翼的活在当下,在看似平静的日常生活下是人心的波涛汹涌。

导演罗伊·安德森崇尚布列松对表演的见解,认为“没有表情的表演才纯乎自然,才更加贴近现实”。

电影中的演员表演木讷,这是导演故意为之。

《二楼传来的歌声》的第一场戏,木讷的皮勒提着公文包在日光浴房与老板谈话,他的目光在藏身于日光浴室的老板和观众之间游移闪烁。

皮勒用眼神传达给观众一种充满了生存的无助、无奈和无知,似乎在向我们传递求助的信号。

电影从演员的眼镜和镜头之间建立了一种真正的对视,赋予观众以上帝的视角观看银幕中那些荒诞无力的人和物,而剧中人却知道观众的存在,把某种祈求以对视这种平等的形式传递给我们。

没有表情的表演吻合影片所传达的冷漠疏离的基调,也使人物塑造的更加丰满成功。

人物在现实与非现实中游走,从眼神中传达出的无能为力感觉强化了无助与荒诞。

二、独特的时间哲学:打破时空壁垒《二楼传来的歌声》全片用了46个长镜头讲述了24个故事。

罗伊·安德森的电影几乎每场戏都是用一个固定长镜头完成的,电影中只有 3 场戏用了移动镜头。

罗伊·安德森并没有单独处理深焦镜头和长镜头,而是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用长镜头展现一个比较繁复的场景。

导演罗伊·安德森尽可能缩减摄像机的运动,将每一个场景运用到极致。

摄影机总是静止的,安德森必须依据景深空间的不同来调度演员们有限的活动。

深焦镜头所带来的纵深的空间,传达给观众更多的影片内容。

打破时空壁垒,现实和非现实交织在一起,共同描绘出现世中荒诞不羁的人生悲喜剧。

深焦技法既凸显了影片的雕塑感和舞台感,又将长镜头发挥到极致。

而深焦长镜头最早出现在“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中。

不难令人联想到电影发展史“里程碑”意义的影片——奥逊·威尔斯执导的《公民凯恩》。

“威尔斯小心使用景深省去电影场景中不必要的叙事性剪辑,为了完成他的构想,格雷格·托兰德为威尔斯发明了一种深焦技法,拍摄出史无前例的景深。

”在《公民凯恩》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镜头,这也是一个典型的深焦镜头。

镜头中凯恩夫人在前景中签署协议,并承认撒切尔先生成为小凯恩的监护人。

而后景中可以通过窗户看到小凯恩正在雪地里嬉戏玩闹。

这种深焦技法不仅完善叙事和补充剧情,还通过后景传达给观众更多的信息。

这样做也大大节省电影制作的成本。

电影《二楼传来的歌声》的片尾部分,匪夷所思的看到逝者的灵魂和现实中的人同处在一个时空。

男主站在偌大的垃圾场前,中景是无数被商人遗弃的耶稣十字架,后景则是无数冤死的幽灵。

他不仅看到了自己的债主,献祭祈福的无知少女,还有无法报答姐姐的俄国小伙……影片中的怨灵所处的时代不同,却同样遭遇了社会最黑暗的酷刑。

他们的灵魂带着浓浓的怨气,一同涌向了没落穷困的男主。

罗伊·安德森的时间哲学是将人物放在宇宙中,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赋予它更深的哲学理念。

摄影机始终对镜头的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观众更能从与主角疏离的镜头中感到冰冷之意植入心底。

这种漠然置之度外的心态是当今社会普遍的人性反映,也是电影所要传达的人性冷漠的常态化。

罗伊·安德森的超现实主义风格不难联想到塞穆尔·贝克多的《等待戈多》。

无论身处在哪个时代,人性的黑暗从未缩减半分,这正是导演煞费苦心想要各个年代的人物,不同时空的灵魂同处一个时空的原因。

罗伊·安德森巧妙地运用深焦长镜头在电影中实现自己的时空哲学,致使影片的所有人全部卷入罗伊·安德森特别设定的时间旋涡,在虚无和荒诞中展现小人物的无奈和尴尬。

导演以一贯的嘲讽式风格将对人生的沉思包裹在影片中,通过影片中舞台剧般冰冷的画面和少得可怜的带有嘲讽意味的台词使电影的荒诞感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三、聚焦个体脆弱和无知,探寻存在主义哲学北欧发达国家的人民物质生活上丰足在主人公皮勒大腹便便的身材上一览无余,可是人类精神文明却在不断地被遗弃。

当他们推着重重的行李车搬家时,却嫌弃它们是累赘,奔赴新宅的人们高兴的是物质生活又上一层楼。

可见精神层面的享受在物质富足的世界里的人们早已麻木无感。

人类的信仰和利益挂钩,贪念在心中毫无阻拦的滋生,迫使信仰越来越偏离人生向导的轨道。

全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是影片最后男主站在耶稣十字架的垃圾旁说的那句话:“我们努力奋斗不过是为了饭桌上的那份食物。

”为了餐桌上的那份食物,我们放弃了信仰。

可是不再为生存费尽心思的时候,是否还能想起人类祖先遗留下的精神文明。

男主满脑子想着是如何给自己的银行账户的数字增加一个零,自己的儿子则沉浸在“安坐者是可爱”的诗意世界里。

电影充满了对存在主义的哲学关怀,笔者认为毫不掩饰的嘲讽是导演对人类存在价值的深思。

罗伊·安德森用他独特的影像语言,表达出现世中人们之间的冷漠感和孤独感。

《二楼传来的歌声》这个名字,其实是对人类的极大讽刺。

那歌声是从精神病院里传出来的,那是来自极乐世界的歌声。

可是无人理会,他们都在忙着为餐桌上的食物奋斗,耶稣终究还是无法拯救贪婪的人性。

用深焦技法的运用使时间打破时空壁垒,现实与非现实交织在一起,描绘出亘古不变、荒诞怪离的人性。

导演嘲讽人性,却抱着怜悯众生的态度。

影片处处充满嘲讽,却散发着人道主义的光辉。

这是对个体存在价值的脆弱性而产生的怜悯关怀,用人性的角度向观众们传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尊重。

 7 ) 二楼传来的歌声

这是一部由一系列小品组成的情节松散的电影,充满了黑色幽默。

影片中每个人都变得失去理智,一些无条理的怪异行为发生了。

一个小职员遭到侮辱性的解雇,一个新移民在大街上遭人袭击,一个魔术师在表演中出现了不该有的失误。

在这些怪事中有一件特别引人注目,浑身是灰的Karl为了得到保险金烧毁了自己的家具店。

最后他们体会到世界有多荒谬,做人真难。

 8 ) 仅仅是生存

电影像是将几个故事打碎了重新拼凑在一起,彼此之间独立而又连贯。

固定机位的长镜头下,场景和人物可以看出导演的精心安排。

人物设计的涂白的脸,缓慢而无力的动作,肥胖的身体,都透露着人的畸形,如行尸走肉般毫无生气。

这里的人没有精神,没有信仰追求,人与人之间冷漠而疏离,社会混乱无度,就像结尾所说的大家就了一点餐桌上的食物而竞争,只为吃得好一点,却忘了生活本来的目的。

电影以黑色幽默的形式反应了北欧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几乎每段镜头都有隐喻。

一些思想片段:北欧寒冷,福利很好但是自杀率很高。

纵火者和孩子的关系其实可以看做是孩子独立之后和父母关系冷漠的一种反应,父子之间没有交流。

父亲认为是写诗使儿子疯了,而我们知道写诗不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不会诗人疯掉,而父亲执着的认为是写诗使儿子疯掉,诗是什么,诗是艺术,象征着精神,而这里的人都是没有精神的,有精神的人反而被认为是疯子。

个体之间是冷漠疏远的。

电影后半段真正的死人进入了荧幕,而我们看到死人和活人几乎没有差别。

商人卖耶稣塑像没有赚到钱其实也暗示着人们信仰的缺失。

电影结尾点了题,我们在做什么,为了餐桌上的一点食物,竞争。

就为了吃得更好一点,其实这反应了北欧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生活的空虚,因为北欧环境比较冷,人们没有运动的和外出旅行的习惯。

中老年人没有习惯电子产品,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仅仅是阅读也完全不能解决精神的空虚。

 9 ) 安坐者是可爱的

安坐者是可爱的——《二楼传来的歌声》

“忍辱负重者,是可爱的;摆手观影者,是可爱的;不名一文者,是可爱的;仰天而卧者,是可爱的;遗忘童年者,是可爱的;安坐者,是可爱的。

”影片采用克制、冷静,而又荒诞的方式逐步推陈开来。

故事线是穿插而又混乱的,而这竟进一步夯实了影片对于主题的表现力度。

纷繁复杂的故事所承载的,是不变的人性本能——为了活着。

卡尔以无情而又无奈的方式辞退一位在岗位上安分守己的职工,这位爱好光鲜小老头被狼狈的推向了末路,办公室的人隔着门缝冷眼旁观;移民寻人被当地混混无故残害,痛苦挣扎仍无法引来旁观者的援手;年会魔术表演的失误将另一位兴致勃勃志愿者割破了肚皮,断送了这位瘦老头的健康;护士声泪俱下的控诉,换来的只是医生情人的冷漠无视……一切都在崩坏的边缘试探着。

终于,矛盾一触即发:卡尔无奈亲手烧毁了自己苦心经营的事业以骗取保险;卡尔立于沉寂的地铁,每个人都在无声的嘶吼;面对保险人员的调查,为了维持生计,卡尔不得不一人分饰两角,疲于应付——原来无情的卡尔也背负着生活这架沉重的十字架:大儿子写诗致疯,事业毁于一旦。

但谁又能幸免于难呢?

这一切,只是为了给餐桌挣一些“好食物”。

经济彻底崩溃,社会沦为了资本的奴隶。

我们在鞭笞他人的同时,也在承受着他人的压榨——手提公文包的人在大街上拿着鞭绳抽打着,却依然哆嗦颤栗着前进……卡尔寻觅着,希望能够再卖些东西,从而为银行卡多加一个零。

最后,他无奈的选择了贩卖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

当出卖信仰或将改善生活时,我们又当如何抉择?

然而,当民众把救世的最后希望寄托于政府时,政府的答案却是“这是时代的命运,我们除了顺从,无能为力”。

于是,年迈的官员与教徒决定献祭懵懂无知的小女孩以慰天灵——此处我个人认为小女孩代表的是青年,一群行将就木的权势之人,决定牺牲青年群体的利益,以此实施镇压。

但一切都于事无补,所以他们事后不住地质问着“我们在哪里?!

”,“我们能做些什么?!

”——这是整个人类面对未知与迷惘时的叩问!

“忍辱负重者,是可爱的;摆手观影者,是可爱的;不名一文者,是可爱的;仰天而卧者,是可爱的;遗忘童年者,是可爱的;安坐者,是可爱的。

”每当卡尔的大儿子听到其兄弟诵念这首诗时,就会沉默且痛苦地挣扎流泪——他不是失语,只是他的声音于时代不容。

尽管导演揭露了现实的冷漠、荒诞与矛盾,但他在最后仍然为这个止步不前的的社会,挤进了一丝希望:“凡事都有个时间限制。

”*整个影片节奏略显沉闷,爱之者深爱,恶之者厌之。

另:这篇文章已发布至本人公众号[蚊子嗡],其中分享了许多生活记录与感悟,有兴趣的朋友可前往围观,感恩。

 10 ) 歌声

2000年,打扮光鲜的老男人去上班却被开除。

正被他言中:凡事都有个变数。

这个镜头拍的实在趣味盎然。

办公室的走廊里一扇扇看似关上的门后都有个人在注视着外面发生的一切,西方文明的教养告诉他不能大声喧哗不能放肆。

但这关乎桌上面包的事怎可就让它那样既成事实了。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老男孩跪在老板皮勒面前死死拽住他的裤腿。

2000年,军队高官,大地主,貌似也是个纳粹分子100岁寿辰。

他还记得举起左手威严地吩咐:升旗升旗。

但这是2000年,所以他在医院在笼子一样的床上大便没有人附和

《二楼传来的歌声》短评

后半段泪崩了……

5分钟前
  • 脱落的树皮
  • 力荐

厘药果

9分钟前
  • 抱魔距
  • 较差

在揭露悬念之前,始终保持在一种箭上弦上的状态,即使没有像《只是世界尽头》那样通过给足脸部大特写来捕捉情绪,却也能通过黑白颗粒光影聚拢我们的目光,不仅是看向主角或欲言又止或神情落寞的面部神态,连肢体动作也被纳入表情达意的方式中来,东方式含蓄隐忍拙于表白的家庭关系与禁忌的情感再次契合。

11分钟前
  • Alain
  • 推荐

用黑白的色调和很生活的方式关注同性恋和艾滋病。

16分钟前
  • 南安坤隐
  • 还行

“And you know what? That’s OK.”

20分钟前
  • hencuc
  • 还行

陈俊彦的个人风格非常鲜明。看了Ciao后虽多少有些先入为主的观念,但本片的定格式画面,长镜头与剪辑都多少有前者的风格。一个同性题材中不断被探讨的深沉话题,用85分钟浓缩他对亲友的告别。压抑、隐忍,从未捅破,从不坦白。可是有些答案,就在那里了。我们或不必知晓他最终如何——伤心者自有归处。

22分钟前
  • Aloysius🧸
  • 还行

电影中美国八十年代的同性生存环境正如现在的中国,隐忍、爆发、崩溃的过程熟悉又陌生,对这一群体几乎是一击必中的情感冲击效果,一点遗憾是电影的年代感太弱了。

25分钟前
  • Captain_C
  • 还行

不喜欢

30分钟前
  • 输入昵称
  • 很差

这种黑白单机位的艺术真欣赏不来

33分钟前
  • 阿明2020
  • 较差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跟dolan撞題材不是你的錯

34分钟前
  • 罌至
  • 还行

细腻深情,心碎不已

39分钟前
  • 咋咋咋
  • 还行

Those dark days…看到点了我们家的影子…精到、克制的情绪&配乐(主配器基本是钢琴,少数几段换成吉他(想起《如父如子》跟《相见恨晚》,虽然这里不是用的名曲主角一对好看!~...MadonnaA Chorus Line?!~...Back to the Future

42分钟前
  • 童殿
  • 推荐

黑白色并没有增加电影质感,长镜头也没想发挥出来它的特点,倒是男主,一直跟懦弱。

43分钟前
  • 格拉条🌈
  • 还行

家,可能是圣诞节的狂欢,也可能是世界尽头……

45分钟前
  • 纪良生
  • 还行

感情充沛得让人潸然落泪。和“只是世界尽头”可以放在一起解读:同样是艾滋绝症与家人诀别,多兰用爱恨激烈的碰撞来宣泄,陈俊彦却自始至终压抑冲突,让情感在人物的心底内爆。也许两者中和一下会更好,但真的很走心、很走心了...

4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有点无聊…

51分钟前
  • 克里斯
  • 还行

看过~

56分钟前
  • 凉泉粒
  • 还行

一个小切口,一刀就见血了,后慌忙地缠上绷带,伤口看不见,没有说,却人尽皆知,痛彻心扉。一切都如此细腻而有力,推拉摇镜再加上胶片过于美好。这哪里是1985年,这也是当下。

57分钟前
  • 霸王吃🍵3050岚
  • 力荐

情绪太浓郁了,但都是郁结成块的,缺少合理的剧情铺陈与细节设计将其化开,所以直到结尾都是整个催泪包直接扔在脸上那种。感动是有的,但也是有点不情愿的感动。

5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You don't have to tell me until you're ready. And I'll try to be ready when you are.

59分钟前
  • п,功德变现流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