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蒂在美国就改爱亨利而不是老板啦,虽然我觉得最后肯定还是要编排到这一条线上来。
这部戏在追求情节曲折离奇上还是颇有古风,总让我想起那个“美妙人生”的老笑话。
里面经常出来串场的墨西哥火辣连续剧跟现在的言情小说不是小巫见大巫么?
而且这部戏其实也就是复杂了一点的这种连续剧……贝蒂的身材倒真是颇有牺牲感。
第一集那个紧身皮装哟……应该还是会看第二季。
我其实就是主妇剧场针对的人群么……
她没有骄人的身材,没有漂亮的脸蛋。
乱乱的头发,黑色的镜框,一口牙套。
臃肿的身材。
但她又如此可爱富有魅力。
她热情,乐观,真诚,负责。
她是最出色的助理。
她没有虚华和做作。
只有一颗真诚的心。
这才是永恒的美。
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的精神和勇气。
她总是相信自己能做好一切。
对爱情和生活都充满了努力和向往。
这部剧真的是这类型剧的先锋,十多年前看的剧现在依旧印象很深!
现在虽然有很多这种丑女大变身的戏,但是感觉都失去了味道,没有灵魂,为了迎合观众而做,缺乏了创作者的初心。
这部美剧真心推荐给大家,很励志,女主反转前后对比非常大,变身前真的很丑,这里是夸奖的意思,说明角色定位准确,服装道具和人物都拿捏的很好,其中的小幽默也不干。
虽然跟现在鲜亮的服装道具,场景布置,后期制作都没法比,但是剧情本身很吸引人,也就不会在意这些,而且毕竟那么多年前了,在当时那个时代已经非常新潮了。
看了快将近3年美剧了,在下虽不敢说“阅尽千帆”,但眼皮底下过过的美剧也少说也且近半百了。
但就这么“蓦然”的一回头,发现除了某几个无聊的夜晚一时兴起的几篇杂谈之外,再无其他有关美剧之感慨或是批评了。
这样一想,胸中顿生遗憾,于是乎,有了这个所谓“系列”的标题。
首篇丑文,就从这部让我的美剧生活真正起步的“Ugly Betty”开始。
不可否认,UB的故事模式在美剧中是比较“正常的”,说的消极一点,就是比较平庸。
纽约的三无女Betty通过自身打拼逐渐找到事业的成功、爱情的甜蜜和生活的意义,加上温暖的家庭支持和贯穿始终的时尚主题,其中又夹杂一些阴谋、同性恋、情爱元素,现在看来,这简直就是一部由套路构成的“烂片”。
但是,但是!
就是这部简单、俗套甚至俗气的家庭剧,让我,一个刚刚参加完人类史上最壮观的考试之一—高考的我,如梦初醒,如胶似漆的粘上了、喜欢上了它,喜欢上了美剧。
傻傻倔倔的Betty,作风大胆的Hlida,GG坏坏的Marc,胸大无脑的Amanda,既花心又专情的Daniel,当然还有超级女王角色 Wilhelmina……(这个角色到后期是绝对的亮点。
)也许是UB太过生活吧,渐渐地,它也在我真实的生活中有了那么一点点分量。
哪怕是在看美剧如喝茶般随意的今天,我的电脑里仍旧留存着一个名作UB的文件夹,这个,也许就是所谓的“情结”。
如果人真的会忘却,那么,为了忘却的纪念,我把这段如此平淡的文字献给又丑又温柔,很酷很温暖的Ugly Betty。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美若天仙,聪明绝顶平凡的我们,可能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青春痘,雀斑,考试不及格,又被老板骂,想辞职不干又担心明天的午餐 可是,我们的心里,还是有一个贝蒂,爱家人,爱生活,为自己的撒谎隐瞒改变而痛心我们都曾经是贝蒂,只是没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在面试TIMES 的时候It's times that get me out of my little Queen worldand let me know how big the world is
曾经红遍南北美的哥伦比亚都市喜剧《丑女贝蒂》经过美国ABC电视台改编,一经播出就收视傲人。
剧集以幽默、欢快的风格描述了相貌平平甚至有点丑陋的贝蒂如何在美女如云的时装界打出一片天地,还算是有看头。
首先,这部电视剧的卖点很多,不但不乏味而且还很讨巧。
“草根式”女主角,带着牙套却始终微笑示人,相貌平平甚至略微“不忍睹”却有着永不言弃的信心和工作时强大的动力,用自身的聪明和“贝蒂式”的强大心法化解了生活中家人与工作里的重重困难,向前迈进。
这样一个“亲民”的女主角使得观众,尤其女性观众更容易接受。
相比那些永远在电视剧里出现的“偶像级”、不食人间烟火的女主角来说。
而电视剧所设的大背景也是颇使年轻人感兴趣的时尚杂志《MODE》。
这里仿佛永远充斥着光鲜四溢的前沿时装,行云流水着美女名士,而繁华的遮掩下确实不可告人的危机重重、尔虞我诈。
这些为“美”服务的以“美”的名义工作的人们其实也有那么多不可告人的阴影面。
帅气多金风流成性的年轻主编丹尼在家族与事业的压力下步步成熟,“贱人”二人组疯狂耍宝的同时也各有感情的软肋上。
诡计多端超级自负的艺术总监威廉敏娜在面对自己女儿时也会流露小小的温情和那么一瞬间的自我怀疑。
这部剧很爽快,有着美国式的直接和“大块头”的温情。
与东方电视剧不同,日剧、韩剧在感情表达上颇为细腻、含蓄,甚至略有拖沓。
而美剧尤其是这部《丑女贝蒂》是单刀直入的表达。
这非但让我这个中国人不感到过于强烈,简单。
反而觉得尤为爽快。
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MODE》,无论是“贱人”二人组,还是一心想夺权的威廉敏娜,大家整人也整在明处,不高兴就摆在台面上,这使得“坏人”有时候看起来也坏的那么直率,不失可爱。
从电视剧画面上来说,它镜头啊,蒙太奇啊,剪辑的感觉也和整个剧情还有剧情的氛围十分匹配。
它在剪辑上来说是有张有弛的,节奏普遍偏快,但是在不同的场合下也是有区分的。
比如,一旦进入《MODE》,整个画面立马就鲜活跳跃起来,用小小的交叉蒙太奇来交代人们的工作。
使得情节紧凑,画面丰富。
虽说交叉蒙太奇常用于一种紧张或惊险的剧情叙述,但用在此把同一时间在不同空间发生的几种动作交叉剪接,构成紧张的气氛和强烈的节奏感。
当所有人都在拯救一期杂志时,模特在奇幻的场景灯光中闪烁诡异的妆容,化妆师手中的笔仿佛沙沙作响,贝蒂扭着她雍容的小身子穿梭在各个部门之间,会议室主编丹尼还在做陈述发言,坐在旋转椅子上的阿曼达左右听电话。
而此时。
当贝蒂在最后一秒扭开门的时候,丹尼刚好放下笔,阿曼达挂了电话,威廉米娜轻轻点头,所有的动作幻化成第二天荧幕上出现的大幅《MODE》海报,然后镜头拉远,此海报又出现在贝蒂家里电视机的荧幕上,一场成功的拯救昭然而至。
而我一定要提的是,这部电视剧很喜欢用倒叙的叙事手法,往往是先给观众来个吃惊的场面,让观众觉着怎么着也跟前面搭不上杆子,正狐疑呢,开始交代为何至此地步。
比如第二季第八集第一个画面就是贝蒂躺在一个陌生的面包店里,周围地上都是玻璃碎片,她醒来第一个看见的是卖火腿汉堡的吉尔和警察。
她莫名其妙,不知为何身在此,至此观众也如剧中主角一样等待解答。
之后才交叉叙述了原来是贝蒂用了那瓶丹尼母亲卡莱尔送她的香水,而那瓶香水却被父亲的情人费下过毒,因此导致贝蒂神志不清砸了店铺玻璃而后昏迷倒地。
一连串的剧情随着一个莫名其妙的场景慢慢昭然,看似颠倒却有序,而这样的安排也加强了剧情的紧张感和观众的参与度。
另外,这部剧因为是一个比较轻松活泼的基调,所以在画面叙事与人物心理状态的表达上采用了类似动画和超现实的手法。
当香水被贝蒂拿在手中按下喷头时,明显的奇幻动画效果出现,紫色的喷雾加之奇特的背景音效,让人置身童话世界一般。
还有在贝蒂在 《MODE》工作一段时间后,发觉自己渐渐被周围的事物所同化,以前的单纯的“她”与现在这个熟知行业潜规则的“她”,两个她同时出现在画面里,宛然那是主角的幻想,是心里的另一个自我,但当把幻想中的人物真实化,与现实中的人物做着言语(其实是思想上的斗争与交锋)时,顿时就把思想外化了。
也令观众更容易领略人物的心理,这也怕就是美剧的一个突出特点,心理上的东西表达具体化,这样就节省了不少笔墨和篇幅去侧面烘托反面求证的。
有一些国产电视剧喜欢在想象或者回忆段落做一些处理比如单色化或者朦胧化,再者声音加回声。
使人一看就知道是非现实段落,这使得这些段落纯归于抒情段,为交代剧情而交代剧情。
但是在看《丑女贝蒂》第二季的时候,有一集让我哭了。
也是至今为止仅有的一个场面。
这是编剧或者说导演给我们玩了个小把戏,却把观众全给耍了,而且骗了不少眼泪肯定。
贝蒂的姐姐希尔达和桑托斯非婚生下贾斯丁,让希尔达成为单亲妈妈,桑托斯后来醒悟回来,两人准备结婚,桑托斯在去贾斯丁学校看儿子歌剧表演的途中路过一家便利店见义勇为救下遭抢劫的店员,自己却中枪。
而此刻贾斯丁在舞台上饰演的王子也正缓缓倒下以悲剧收场,画面在真实与舞台中交叉,当台下爆发出雷鸣的掌声时,现实中的父亲——这一段观众仅限于了解到桑托斯中弹,当大家全以为桑托斯死了时。
顿时画面却切到桑托斯与希尔达两人在卧室的甜蜜对话,桑托斯身上缠着白纱布,希尔达换上新娘服装给他看,此时所有的观众都松了口气,觉得虚惊一场。
但美剧总是这样让人坐云霄飞车一般直上直下,桑托斯对希尔达说:“我们该下床了,不能永远坐在这里。
”希尔达哭了起来,说再陪我一会儿,就一会儿。
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是贝蒂在叫希尔达他们。
桑托斯说去开门吧,此话一完,门被推开,镜头重新转向床上时顿时刚才明亮的房间不见,只有希尔达一个人坐在床上,哭泣,手里捏着新娘礼服。
贝蒂走过去安慰她,此时,观众才明白原来这一段只是希尔达的想象,桑德拉还是死了。
这也算是编剧给希尔达留下了一个稍作温情的安慰吧。
这一段为了家庭的伤感情节,成为全剧中让人极为印象深刻的段落。
而现实与想象的转接,完全是靠声音(贝蒂的叫声)和门一开一关之间完成的,简单而深刻。
这部剧的色彩会随着情节、氛围而变动。
贝蒂的家庭里永远是橡木温暖的黄色主调,而墨西哥老家的布置更是体现了那个民族人民的热情。
威廉敏娜的穿着和她身后的背景大部分时间都是冷静而逼人白。
当秘密蕴含在剧情中时,昭然前永远在背光处,神秘的女人也在阴影和蓝光下愈发恐怖。
总之所有的一切色彩元素都是简单直接地附和着剧情的需要,不过分,不延迟,转换的干脆,精准。
末了,想起几天前和爸爸在星巴克。
他一边吸着星冰乐一边跟我说,不知道为什么,这西方的咖啡,甜点,总让人嚼出一股工业的味道。
这句话,想想,也同样适用于美剧吧。
高中美剧一大爱。
看完Devil Wears Prada后,特地去找那种时尚界的励志故事,Ugly Betty算是最接近的。
但说实话这个系列,看第一季即可,后面的剧情越来越狗血。
最可爱的角色莫过Wihelmina和贱贱二人组Mark & Amanda。
Wihelmina the ex-model and socialite, can’t live a day without Botox,野心勃勃想争上游做MODE的Chief of Editor,看上去坏事干尽虚荣又爱出风头,不过是浸淫fashion industry太久,总会受尔虞我诈的戾气影响,用mean的外表武装自己,内心还是很fragile的。
而且不像二世子男主想当然地世袭职位所以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前期),Wihelmina有认真pave her way up。
第一季的Betty她侄子Justin还在work so hard on cultivating his fashion taste,后两季他的姐妹气质一览无遗,举手投足间婊气冲天,可以和Mark肩并肩做闺蜜;Betty她姐身上的Latino属性也很强,每句台词都像在和人吵架麻辣得很。
比较讨厌的是男主的人设—成天想不通为什么即使坐上主编的位子也得不到认可,从没想过自己确实资质平庸用人不举,且还是个贪恋美色的花花公子。
编剧还算善待他,第一季后期把他的玩世不恭归结于父亲更偏爱哥哥身上,但tbh这应该就是一个人骨子里的基因了,他应该感谢Betty改变了他…综上,本剧男女主是看点,但从来都不是最大亮点,配角无疑撑起半边天。
整体还是很经典的,尤其当时Project Runway最火的一季刚结束,被Heidi Clum和Michael Kors钦点的冠军直接来片场友情客串知名设计师他本人。
Victoria Beckham也连演了两集Wihelmina的冤家,没觉得VB演技多好,但是笑果连连。
这么多年过去了也还是没忘剧情,证明当时看得有多欢乐。
刚刚播毕的第三集,最后的情节确实令人感受极大的温暖。
这部剧里,没有绝对的坏人或好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目标或是梦想。
只是手段可能良莠不齐,有人极端,有人内联。
从第一季开始,整部剧的最大恶人就是Whilimina了,可当你再次重温时,却发现到她的母性魅力和女强人的气魄。
她只是手段激烈罢了。
而当你看到S3E3时,在那一刻不停闪烁的闪光灯一跃而起时,Whilimina毫不犹豫的将帘子禁闭。
她的同情心是无限的,她并没有被利益遮挡住内心的善良。
你敢说这里的人绝对善良,绝对丑陋吗?
没人。
Marc的刁钻和脆弱。
Amanada的虚荣和软弱。
...Ugly Betty的魅力之所在大概就是这些各式各样的人物心理吧。
我爱UB就因为他们的坏和他们的善。
突然想看丑女贝蒂了,记得第一季刚开始丹尼尔因为愧对贝蒂的所作所为,冲到她们家去跟她道歉,说到No one ever easy才触动了贝蒂,一个人能将他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他人,也许是最难的可贵的。
他唯一的要求是他只对你负责,让你流泪的人不值得你爱!
爱你的人不会让你流泪 似乎把明智的友谊的安全感与爱的妒嫉和蠢举相混淆。
又可能会失去控制;把友谊限于两人范围之内的人、但是有时候呢。
有时候改变是很积极的事 是我看的第一部完整的美剧 真的好好看基本上除了主角是有意识的被打扮丑 别的人都是超高颜值 每个人都有独特可爱的性格 基本上我都没有讨厌的角色 剧情更是基本没有尿点 除了因为年代久远有一些情节作为情景喜剧稍微有些夸张 但是完全可以感觉到是为了搞笑 而且也没有很尴尬
自尊,自强
haha...marc好cute...
还挺有趣的,人物的明争暗斗,善恶抉择还有自我,简单有趣
好喜欢,虽然是翻拍,虽然是有模仿痕迹 ,但我就是喜欢
我都不说颜值了,动不动就懈气,就哭。。。
这一季是最好看的,搞笑励志,看的很轻松愉快。灰姑娘胖也好瘦也好,都不用去羡慕别人。走好自己的路,享受自己的人生,花总是会开的。
奋斗史,但——太“高雅”
但是比起哥伦比亚的原版丑女贝蒂,真的差太远。
丑又怎样,不照样在时尚界混得好好的。。
励志片。不错~
啊~~~~我真的什么都看~
跟着candy,看了两季,每每回忆起,都是噩梦。
Marc小贱精!
看过这季就没跟了
betty是个内心阴暗为人又自私还特别自卑的家伙
定位不准 说是职场也不是 狗血也不是 搞对象也不是
sweety
我也以为贝蒂会变身美女的...不过没变也很好啊,这样更真实吧,话说她老板真不是我的胃口
第一季显然要优于第二季,希望第三季不要让我失望。
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