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魂曲

Requiem,灵界限,灵界线

主演:桑德拉·惠勒,布尔格哈特·克劳斯纳,伊摩根·蔻格,安娜·布洛迈尔,Nicholas Reinke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06

《安魂曲》剧照

《安魂曲》剧情介绍

安魂曲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蜜雪拉(桑德拉·惠勒 Sandra Hüller 饰)自小就体弱多病,然而即便如此,她还是决定进入大学学习深造。父亲卡尔(伯格哈特·克莱斯纳 Burghart Klaußner 饰)十分支持女儿的决定,但母亲马瑞安(伊摩根·蔻格 Imogen Kogge 饰)却对此持有反对意见。 最终,蜜雪拉还是成为了大学校园中的新鲜人,在那里,她遇见了名为史蒂夫(尼古拉斯·瑞肯 Nicholas Reinke 饰)的男子,第一次,蜜雪拉体会到了爱情的甜蜜。在一段平静有序的日子过去之后,蜜雪拉旧疾复发,奇怪的声音和神秘的身影频频在她周围闪现,神父兰道尔(Walter Schmidinger 饰)甚至怀疑蜜雪拉被恶魔附身了。当一位名为波切特(Jens Harzer 饰)的神父决定举行一场驱魔仪式之时,事态的发展开始失控。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终极格斗蒙哥湖狂野不羁心烦意乱九叔之夜行疯魔时间红伤骑士X大掌门东方快车谋杀案爱在青山绿水间步行供给美丽曲线以下事件基于一堆谎言乱世有情人生活就是家九重紫岸边露伴一动不动怒战阿龙的故事大码女孩的生存之道第一季勾魂蛇魔女向日葵女孩临渊而立再见十八班非常电竞队玻璃下巴龙隐于雪何文秀精神领袖顺其自然

《安魂曲》长篇影评

 1 ) ....

我不相信鬼神的存在. 宗教行为在我看来只是人们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片中的女主显然是病了, 我只是猜测: - 她肢体上的行动障碍是否类似与霍金的那种病? - 依她自己的个性和她缺乏母亲的关爱, 使得她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病(免得更多人远离她)- 她疯狂的时候是她内心里另一个面. 这一面曾经诉诸于基督和祷告,但无果, 转而变成仇视.- 周围的人在她疯狂的时候依然用祷告来'治疗'她, 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正巧前几天看到一个帖子(http://www.douban.com/note/257689272/), 里面说到:"最可怕的就是,无论走到哪里,别人都说,虐待你的人是爱你的。

请记住,轻易地说这样的话,你就是在制造分裂。

"我们不是无法分辨女主是否痛苦, 问题是我们坚信令她深恶痛绝的祷告最终会拯救她. 这样做真的好么?虽然结尾女主找到了理由安慰自己, 但还是让我感到悲哀和可怜. 是愚昧还是无奈?.......

 2 ) 看完安魂曲后的思考和代入自我生活后的感悟

刚刚看完《安魂曲》。

说实话,真是一部令人感受到绝望的电影啊。

只能看着女主人公蜜雪儿在终于离开家人进入大学,生活有了起色有了欢乐,然而却在一次礼拜后陷入了某种不可知的病症中,而所有拯救的方法都没有用,无论是看各种医生,还是驱魔。

电影色调灰暗,有些镜头用的真是不错啊,尤其是拍摄蜜雪儿跳舞或者行走时的脸部长镜头。

有意思的还有配乐方面,因为故事发生在70年代,所以电影内处处是70年代的迷幻摇滚,乍一听似乎和影片基调不搭配,但是,那些管风琴声和吉他声,亦真亦幻,难道不就像这个故事本身!

女主人公在音乐声下跳舞的样子迷离,似乎完全脱离了此世,享受乐声带来的欢乐。

故事改编自上世纪70年代真实发生的Anneliese Michel驱魔事件。

女主人公的外貌刻意选择了和Anneliese相似的面孔,而发型在电影内也剪成了Anneliese的样式。

和这部电影相同题材的还有2005年的电影《驱魔》(The Exorcism of Emily Rose),但是很显然《驱魔》走了好莱坞恐怖片的路子,而《安魂曲》则是一部文艺片。

最后在迷幻的乐声中,蜜雪儿似乎已完全接受了她的命运,她似乎即将成为一个殉道者,或只是面对单纯的死亡……死亡及受难的画面没有具体拍出,只是用小字提及。

但是绝望感已经传达到了,世上总有那么一些事情,用任何手段、任何办法都不能阻挡,不可知的痛苦就是其一,任何事在其面前似都失去了意义。

故事自始至终没有说明魔鬼是蜜雪儿脑中的幻影,她只是疯狂了,还是魔鬼真的附上了她身——无论是上帝刻意让她受难,还是无限精密的大脑中的某些部件终于狂乱——都真的发生在了她身上。

她大喊着:“为什么是我!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根本无力阻挡命运,其他人也不能。

对于蜜雪儿的身世,我也有大量能感同身受的地方。

那就是家庭。

蜜雪儿的母亲对她关心又严苛。

明明舍不得让女儿受一点伤害一点痛苦,却从来不知道自身的行为才是女儿的痛苦的最大来源。

当蜜雪儿的衣服被母亲无情的扔到垃圾桶中时,她的母亲评价蜜雪儿穿那些衣服“就像妓女”。

注意!

蜜雪儿脑中的恶魔最初怎样侮辱她的?

就是“妓女”。

一个生活在严谨的天主教家庭中的女孩儿(连交了男友都不敢让家长知道),进了大学她的生活才真正开始——脱掉老土的衣服,换掉老土的发型,和朋友们一起派对、游泳,还有帅气的男友。

但是一句“妓女”足够把所有的快乐都撕裂。

最后在礼拜堂里,蜜雪儿一次又一次的看她的母亲,她在期翼什么?

我也许能感同身受,她想期许母亲对她一丝的歉意,一个眼神,而她母亲则置之不理,专心的唱诗。

最后蜜雪儿无法忍受的跑出礼拜堂,回到家趴在床上大哭。

她所做的一切似乎都被否定了。

她的母亲似乎只关心她的身体活着,却要把她的精神逼死一般。

这是我从她的角度能感受到的东西。

在蜜雪儿被男友开车送回家时,她虚弱的接受母亲的喂饭,然后表现的像是被恶魔附身了一般的把饭吐了妈妈一脸,开始大吼大叫,开始摔砸东西,疯疯癫癫,她上楼前故意倒在父亲身上时那个笑容!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明白那种感受,那是何等的愤怒,愤怒的似乎要撕裂一切,心中潜藏的黑狗能驱使自己杀死任何人,我们变得不似自己,毫无恐惧,亵渎任何事物。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理解她,他们只是让她去看医生,去吃药,去祷告,却不想听她说是什么阻挡了她。

如果这些有用的话,她早就缓解了!

她努力做过了啊!

被附身后的她那种麻木到感受不到自己的四肢的状态,每一个晃晃悠悠的步伐和嘴裂开一般的微笑、冒冒失失的亲吻和拥抱,那样的感受,我也感受过。

脑海中绽放着礼花,没人能撼动她,所有的语句都像玻璃窗外的风。

当她在暴力过后冷静下来后呢?

她道歉了,她只是越发的相信了她便是被恶魔附身了。

她逃避了,因为她自身的力量已经挽救不了她了,她期翼着驱魔仪式能救她——或者说她早已放弃了生命,只希望能像圣女一样上天堂。

我个人并不认同恶魔的存在,若恶魔存在,也只是存在于她的大脑中罢了。

因为我过去时常会发生类似的情况,我像是被脑子某种更强大的东西控制了,我的底线被剪断,杀人似乎也只是一件随手就能做的事情。

(听起来有点像精分)总之挺好看的片子,里面有些配乐不太好找啊……light of darkness这支乐队哪里都没找到

 3 ) 人性还是神性

看完评论才发现,这个片子不能单独地看,而是要结合之前美国人拍的片子。

我想,这部片子的意义在于拨乱反正或者提供另一种视角,一种从人性而不是神性出发的立场。

如果你“信”有魔鬼,那么这就是一个圣女与魔鬼斗争至死、虔诚之极并且被世俗社会妄加干涉的宗教事务;如果你“不信”魔鬼,那么这就是一个平凡少女被煞有介事的宗教人士凌辱致死、一派胡言并且被属灵社会干涉过多的精神病事件。

由此可见,这两个故事合在一起,就表达了一个现代社会(无论东西方)的重要精神问题:宗教问题取决于信仰与否,取决与观世界的角度,至于是教义论证还是理性(科学)论证,都是无可无不可的添彩之物。

虽然没有看过美国版的片子(也许不会去看了,因为那里主要突出的惊悚元素,没意义),但是更偏向于德国版的生活化。

这更像一个普通人。

在没有足够证据在眼前时,一般人,我想不论是否为教徒,都更倾向于生活化的解读。

牵强附会在中外都绝非少见。

这个片子并没有突出魔鬼的存在,而是通过女演员发疯一样的表演来影射。

我想,它确实也没必要,因为美国版已经足够煽动和吸引眼球了。

需要的,恰恰是对生活的描写,对白云飘过时山丘的刻画。

关于人神的问题,人是没有思考能力的,只有信与不信之分。

所幸,如今足够多元,足够相容,即使道不同,亦能相谋。

更可贵的是,做事不论动机,如果有益于公益,即弥足鼓励。

 4 ) 天使与魔鬼的催眠术

上周和大家一起在腾讯会议讨论这部影片,觉得还是要留下点什么,更多还是因为我喜欢这部作品。

我有时候看到一些电影会有一种错愕感,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深深被情绪笼罩。

这部《安魂曲》我看了两遍,每次看完都感觉世界在倾斜,我已不知身处何方,什么话都说不出。

不到一个半小时的时长讲了一个绝望的故事,当Michael与魔鬼作斗争,与自己对抗,当所有人都认为她应该去医院,她精神有问题,她被邪灵附体,可是没有人站在她的立场上,所有人都是看客,父母、神父、朋友、爱人都帮不了她,她只有自己。

好像常常也是这样,很多时候只有我们自己。

当我们被认为不正常,不符合世俗规范,挑战大众常规认识,我们能否安然度过自己的这一劫?

所以你也觉得她有病吗?

还是其实我们都有病?

 5 ) 灵界线

最近,哀家的生活一团糟!

身体也是。

昨天胃部在频频对我发出强烈地抗议!

用了很多方式想让它安静下来,无奈,哀家束手无策!

决定看碟,然后无视它地抗议。。。。。

随手拿出的碟是灵界线,封面上女主角地眼神让我喜爱无比。

据说这是根据一个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应该已经是这个故事的第三版了。。

一个患有羊癜疯、并是基督教忠实信徒的女孩。。

被几个牧师认为是魔鬼上身。。

不为她就医。。

反而企图用“上帝”的力量为她驱魔。。

她在崩溃后期对“上帝”的一系列质疑。。

还有与至亲之间的沟通无望。。

不被理解!

看的我是无比的绝望。。。。

女一号的表演真是赞。。

脆弱真实压抑令人心痛地。。

就是结局交代的不太清楚。。

她和宗教的和解/妥协来得太容易鸟!

有点像是一场关于强奸的审判,,最后判为顺奸那种尴尬和无奈。。

看到最后我到底是没明白她是否真的鬼上身了,,,但这只是我庸俗愿望。。。。

这片子已提供太多比鬼更令人绝望的东西了

 6 ) 自我毁灭与自我救赎

把这样一部电影归类为恐怖/惊悚实在是让人费解,因为它跟这两个词根本沾不上边。

前半截世俗,后半截虚无。

影片的分界点就在刚好是中点的那个圣诞节,在此之前,女主角Michaela在世俗之中过着平凡的日子,除了明显黯淡的基调之外,如同每一部青春电影那样,有与家长的矛盾,有与闺蜜的玩闹,有与初恋的相识相知。

19分处Michaela的舞蹈竟然让我想起了《低俗小说》Vincent和Mia在Jack Rabbit Slim’s里跳的那一段摇摆舞,其他话也就不必多说了。

女主角曾经因为癫痫休学一年,她开始好转并终于得偿所愿离开了严肃沉闷的基督教家庭去上大学,看上去一切都在好起来,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然而生活总是这样,人们都是如此短视,总以为“起码我现在是好的”,过去的都过去了,未来的还未来,只要我现在的状态是好的……至少Michaela是这样,她一度以为噩梦已经是过去式,偶尔的阵痛只不过是越来越少的回溯,然而一切在学校放假圣诞节之后开始急转直下--原来噩梦并没有结束,只是暂停了,而现在又按下了快进键把一切加倍施加在自以为逃脱了痛苦的Michaela身上。

她是那么努力地想要坚强,她交朋友谈恋爱,她努力写论文成为优等生,这一切都是为了留在大学里--留在她想要的生活里,或者更直白一点地说,是为了不回到她所恐惧的过去。

然而所有的挣扎都是徒劳,原来全片只不过讲述了“一个拼全力和自己命运斗争的女孩,在用尽全力挣扎后仍然无处可逃的毁灭过程”。

有人评价本片冗长而又节奏缓慢,我一开始很惊讶于这个与我的感受截然相反的评价,但就像叔本华说他的书是写给未来的某一个思想者看一样,一部电影也不是为每一个人而拍的,总有人会与某些电影产生共鸣。

我就感觉本片是为我而拍的,它是如此深刻地触碰到了我的某个痛脚,我也一样,我在挣扎,我在斗争,然而我从不对自己抱任何希望,因为我知道最终都会是自我毁灭。

然而,生活毕竟不是电影,不能因为知道结局就直接把进度条拖到最后来节省时间,对于生命本身之外,是没有什么时间可以节省的。

Michaela与母亲的矛盾加剧,她从平安夜的教堂逃出,她开始无法忍受别人的祈祷,开始相信自己体内真的有个魔鬼。

当她紧握着手中的项链尖叫着“Lass mich”,我又看到了熟悉的影子。

在我看来,“癫痫”只不过是电影的一个托辞,电影描述的其实是一种未名之苦痛--就连Michaela自己也不知为何而痛苦,为何不能触碰母亲送的玫瑰项链,为何无法靠近十字架,她想自己病了,求助于医生,却最终得出医学救不了自己的结论,她又以为自己是被魔鬼附体了,求助于神父,神父说你要祈祷,上帝要你承受这一切,之后你将得到更好的。

她便努力让自己相信这是与某位圣女一样的在得道之前所必须经历的某种磨难。

当人陷入绝望,再荒谬的谎言也能够成为信仰,这是救命的稻草--也就只是稻草而已了……59分,她又去跳舞,可这次的舞蹈与上一次相比截然不同,上一次是美好的--请原谅我用这么一个笼统的形容词,19分的舞蹈,她的人格是温和的,看向镜头以外的某个高处,眼中充满希望,而59分的舞蹈,甚至狂乱到没有一个镜头能够看清她的脸,颓废糜烂之感挥之不去。

她的男友之前的欣赏和之后的不安也明示了这一点--从这里开始,现实世界里的人们终于开始感受到她疯了。

之后的剧情跳转到她的父母和两个之前接触过她的神父突然一起出现在了她的学校,开始在健康与疾病,疾病与魔鬼之间提出直接的矛盾,她愈发地害怕失去现在的生活,而恐惧却是歇斯底里最好的催化剂。

紧接着开学了,她站在穿衣镜前打扮自己,可在观影者眼中,处处透着怪异--她瘦得苍白,肋骨突出,她梳好头发穿好衬衫,好像觉得很满意了,出门去见同学。

可是她的头发其实凌乱不堪,衬衫的第一颗纽扣就扣错了位置……她好像真的疯了--或者说被魔鬼附身了,她开始变得暴躁易怒,狰狞不堪。

她躲在厨房里砸东西,父亲开门的时候她笑得邪气,只好听从神父的话开始祈祷,她像野兽,像魔鬼一样冲他吼叫,把自己的父亲吓得不知所措。

而我们知道,所有的歇斯底里都是因为恐惧,说她越来越暴躁无礼不如说她越来越脆弱敏感和恐惧。

所有人都想要帮助她--以每个人自己的方式,父亲一直顶着压力支持她去上学,好友Hanna不断劝说她去看医生,神父从头到尾都在说“祈祷!

祈祷!

”,一向严厉的母亲在她最终歇斯底里的时候反而最能忍受她的暴怒无常,喂她吃饭,给她洗澡,在她的咒骂之中收拾她制造的一片狼藉。

“一切她用惊人的毅力在极可怕的压力下作出的努力,都被视为异常行为的证明”。

因为别人并不知道她所承受的是什么样的痛苦,她所独自面对的,又是何等可怕的魔鬼。

他们的帮助都是让她在自我毁灭的道路上再走一步,再走一步。

片尾Hanna与 Michaela对话:“以后会怎样呢?

”“直到他远离我。

”“别这样,它不会远离你的,因为它从来没在你身体里。

你的身体里只有你自己,你自己。

”她是对的,但她也是错的。

Michaela的身体里确实没有一个“它”,但是也确实有一个魔鬼,那个魔鬼就是她自己。

可她没有认识到在自我毁灭的道路上只有自己能救自己,她选择把救赎交给别人,因此她的结局也就注定了,最后那一长段都是在回去的路上透过挡风玻璃的她的微笑的脸,玻璃上反射出苍凉的光秃的黑色枝桠,让我想起Manson的那首《The nobodies》,若是从宗教的角度来看,意境和涵义都与这部电影如此契合。

当 Michaela选择放弃自己的同时也卸下了命运的重担,而这之后呢,生命也就只残留了虚无。

自我毁灭与自我救赎。

这就是我看到的全部了。

 7 ) 伤花

米歇尔对友情、爱情和自由的向往,最终没有逃脱保守教条的家庭、教会以及周围社会压力等带来的身心摧残。

当鲜花凋零在最美丽的时节,谁又该为这一切埋单?

汉斯-施密特还是如《远处的光》那般冷静的让人窒息,在他密切的旁观下,晃动的摄像机下不经意便营造了一个少女内心颠簸流离的世界。

《灵界线》的每一个镜头都冷静地让人肃穆,导演的严肃使得影片更像是一部诚实的记录片。

一部高水准、代表德国人执拗的欧洲电影。

 8 ) 上当了~~~~

难看啊 女猪脚、女配角、剧情、叙事手法.....统统难看。

之所以没打一星,完全是看在女猪脚的演技上。

此人演技不错,前途未可限量。

当然,要放在天朝,她是绝对没搞头滴这么丑,谁去潜规则她呀

 9 ) 这个世界的魔鬼——《Requiem》

这八十几分钟过去之后,我被打动了,无所适从的被打动了,不知道呈现在眼前的到底是什么,生命,信仰,挣扎,死亡还是解脱?

在这首Michaela尽情跳舞的歌曲里,Deep Purple的Anthem,吉他,管风琴,七十年代的迷幻摇滚,阴霾的阳光,隔着一层玻璃窗的她的脸,平静,麻木,甚至是满足,树影倒映在窗上,遮住了她的脸,前面等待她的,是圣女般的殉道,还是一场生命的幻觉?

电影在今年的柏林大放异彩,Sandra Hüller更是抱得最佳女主角。

我迷恋Requiem这个词,但是和这个词相关的电影留给我的都是更深的绝望。

这个根据70年代在德国的小镇真实发生的事件改编的电影,原型女孩叫做Anneliese Michel,电影则讲述着这个虔诚的女孩在病魔的折磨下,顽强抗争,在用尽全力挣扎之后,仍无处可逃,而最终重回宗教接受驱魔的自我毁灭过程。

女孩的家庭有着虔诚的天主教信仰,一个充满控制欲的母亲、一个默默支持她的父亲和一个可爱的妹妹,女孩抓住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努力做一个正常人,友情,爱情,当逐渐接近幸福的后果却是跌得更深,吃药带来巨大的副作用,停药之后她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系好扣子。

于是她开始像分裂一样开始变得暴躁,向身边的人怒吼,诅咒将她抛弃的上帝,当她所有的努力都失败后,她重新开始相信每一个圣人的传说,她麻木平静的选择了自己的死亡。

她患的是癫痫,她会无法控制的抽搐,她会看到幻觉听到幻听,她以为她受到了魔鬼的召唤,她会无法抑制的痛苦的怒骂。

我在她舞动了、挣扎了、放弃了的背后,看到了那个永远二十三岁的青年,他的那些黑色的深深绝望的歌曲,他在舞台上自由飞翔的狂舞,在他的这些都抵挡不了病魔对他的折磨之后,他把自己吊在了厨房的横梁上,然后他的墓碑上写着“Love Will Tear Us Apart”。

我在这样的重合中想,病魔,不光是身体上的客观实在的科学可以解释的那些,还有着我们每个人的心魔,恐惧和软弱,所以那些电极、药片帮不了我们,那些祷告、十字架项链也帮不了我们,只是需要那么一点点的理解,理解我们的恐惧,理解我们的软弱,而不是把我们带到医生的面前,或者神父的面前。

Michaela身边亲近的人,女性是两个方向的极端主义者,母亲逼她祷告,女友要她看医生;男性是立场摇摆的妥协主义者,父亲先是支持她然后又妥协了她的母亲,男友不知情的时候诧异于她的异常,在她受折磨的时候又悄然退后,他们甚至都没有尝试去理解Michaela到底怕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这些盲目而无知的亲密,是我们永远的悲哀。

这也是为什么爱,会将我们永远地分开。

粗砾的画面,有着Dogma 95精神的晃动的镜头,Sandra Hüller隐忍又深刻的表演,一点点的刺激着每个对生命有着困惑、不停挣扎着的灵魂,尽管没有看到女孩最后是如何无助的逝去,但是电影让我们承受的已经太多了,我们在Michaela平静的走上了不归路,Ian Curtis义无反顾的套上了绳索的时候,痛惜压抑的充满同情,但是真的轮到自己的时候,不见得会比他们做得更加出色。

因为,召唤我们,胁迫我们,折磨我们的这个世界的魔鬼,就在镜子的那一边,你动一动眉毛,他也会动,上帝会抛弃你,爱人会抛弃你,但是他不会,因为他就在你的身体里,他就是你。

你赶不走他,所以,让我拥抱着接受你吧。

 10 ) 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

上个月的一天,澳洲同事带来一堆她看过的DVD 与我们分享,我随意挑选了一个德国电影《Requiem》,因为封面上用很小的字写着“based on a true story”。

我喜欢看这类有真实背景的电影,真实的东西总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看了之后不禁大大震惊,原来这是与宗教和魔鬼有关的一个真实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米歇尔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德国小镇,16岁开始罹患癫痫病,其实是被魔鬼俯身,发病时候常能看到或听到魔鬼的声音与命令,家人和朋友偶尔会吃惊地发现她突然躺倒在地上或躲在房间的某个角落,充满恐惧的瑟瑟发抖或歇斯底里的大叫…… 就是这样一个女孩,被当作癫痫病入院治疗一年,因此而不得不休学,此后重新回到学校后居然又考上了大学,入读教育学专业,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名教师。

她在大学的成绩相当不错,只要不发病,她是个象其他女孩子一样正常、有着各种需要和理想的青春少女。

她在大学的party上结识了一名男生,两人很快坠入情网……然而不幸的是,魔鬼并未放过她,她后来依旧不断发病…… 米歇尔和她的家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定期上教堂,也会积极参加教堂组织的一些朝圣活动。

米歇尔本人非常具有宗教情怀,她很欣赏历史上一位神圣而历经苦难的修女,很想效法她的人生道路…… 一开始她去找神父交流她所经历的有关魔鬼的事情时,被认为是无稽之谈;后来教会也渐渐意识到她问题的严重性,派了一位年轻的神父来帮助她。

但是祈祷的作用好像不是很大,她的问题丝毫未见好转,反而每况愈下…… 她的好朋友汉娜劝她还是去医院接受治疗,但米歇尔晓得自己的问题是医院解决不了的,因为她已经看过无数医生。

最后她告诉自己的朋友,这是上帝给我的道路,我别无选择,只有勇敢地走下去…… 影片结束时候,米歇尔的脸映在行驶的车窗上,异常平静……我被她最后的认定和抉择深深打动,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啊!

上帝到底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女孩走这样一条可怕的道路?

在Requiem里,这个问题是无解的…… 因为一直放不下这个故事,这两天我又忍不住上网去看了根据这个真实故事拍摄的美国版电影“The Exorcism of Emily Rose”。

这个电影有点恐怖,因为有些镜头涉及女孩所看到的魔鬼形象;但这个版本却更加清晰地再现了女孩生命的最后过程,她被魔鬼附身时候的真实状态,以及她经历这一切的缘由,居然是为要向那些认为上帝已死的世人,证明灵界和上帝的真实存在!

而当她从圣母玛丽亚那里了解了这一使命之后,欣然选择留下,非常愿意成为这个伟大的见证,直到被附在她身上的六个魔鬼折磨致死…… 也许你到这儿已经有点读不下去了,但是确实并非虚构,如果你愿意,可以去看下面这个豆瓣链接,了解一下女孩真实故事的原型资料: http://www.douban.com/review/1399907/ 我猜德国版的导演是个非信徒,因为他的焦点基本停留在女孩的正常生活状态上,发病时候也不是非常出格,没有任何关于灵界的镜头;但是也让人不太理解里面主人公所信仰的这位上帝,这位上帝让人感觉有些不尽人情,难以理解,琢磨不透…… 然而德国版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成功塑造了一个普通女孩的可爱形象,她虽然不时莫名其妙的遭受来自魔鬼的搅扰和攻击,却依然孜孜不倦的认真生活;积极寻求帮助,克服恐惧和各种压力,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甚至到最后还在信仰里做出了同伴完全无法理解的选择,愿意甘心顺服上帝给她带领的这条道路……我真是被她震撼了!

还有一个很深的印象,在德国版的电影里,女孩的母亲异常冷酷,我个人认为这很可能是导致女孩出问题的原因之一。

当女孩兴奋地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一路激动地跑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时,妈妈的眼神很冷淡,因为她的病,根本不同意她去读书,若不是爸爸极力支持和帮助她,估计她是无法读大学的;大学的第一个周末她回到家,开心地宣布自己考试考得很不错,也无意中透露了她在大学遇到后来成为她好友的中学同学汉娜,妈妈立刻很不高兴的说,原来这就是你回家晚的原因啊,我们真不该同意你去读大学!

放寒假的时候,女孩兴奋的回到家,拥抱久违的爸爸和妹妹,可是当她走进厨房想要拥抱妈妈时,妈妈却担心弄脏她而粗暴地拒绝了拥抱,妈妈的眼睛里也毫无热情……当女孩向妈妈展示自己新买的衣服时,妈妈非常不喜欢,说那不是适合她的衣服;后来妈妈居然偷偷跑到她的房间,把那套新买的漂亮衣服给扔进了外面的垃圾桶!

青春期的女孩子和父母可能会有些冲突,但是遇上一个这么跋扈专横的妈妈却是很可怕的,试想这个时不时处于魔鬼折磨下的女孩,与常人相比,她能有多少生之乐趣?

疼惜她的爸爸竭力创造条件让她开心,可到最后也受不了了,爸爸痛苦的俯在方向盘上说,为了支持女儿做她想做的事情,他受到女孩母亲的严重打击,简直是把他打入了地狱,她母亲每时每刻都在生气…… 可以想见女孩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长大,在这样一种高压管治下,那年轻的mind无处逃循,在极度愤怒和绝望当中时,人是会很容易受到来自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的攻击…… 因为衣服事件,她气愤地指责母亲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问她这样对待自己还要多久,母亲居然二话不说,抬手就给她一个巴掌…… 后来愤怒的女孩和全家去教堂参加圣诞礼拜,她越想越气,看着身旁这个道貌岸然的母亲,居然还在装模作样地大唱圣歌,她实在忍无可忍,冲出教堂跑回家去,然后就在家里突然犯病了…… 她其实还是很爱自己的母亲的,专门给母亲买了很贵的真皮小包做圣诞礼物。

我猜她母亲估计也是爱她的,只是这种爱许多时候带来的是伤害,因为这种苛刻和强权的爱的本质是毁灭…… 我中学时候的一位历史老师,女儿也是在他们夫妻的苛刻要求下长大的,后来就患了精神方面的疾病,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正常学习,并伴有强迫症症状……他们后来很后悔,但永远也无法挽回了。

孩子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是交给我们托管的,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不能任意对待;我常常提醒自己,要用合宜的态度、真正的智慧、知识和见识来教养自己的孩子,但这个真是不容易,求上帝帮助我们这些也需要管理自己情绪的年轻父母们…… 2008/12/05

《安魂曲》短评

这种自己无能为力只好麻痹着跟随大流死去的事情,有多少人都在重复做着呢。

7分钟前
  • 大K
  • 力荐

节奏有些问题,不过却真的是恐怖。可以看出与美版《驱魔》为同一事件改编,两个角度,各有自己的味道。

11分钟前
  • 雨苔思音
  • 还行

很灵异

14分钟前
  • claudia
  • 推荐

Mirjam搬家回德国时从她家抢出

15分钟前
  • 黑饼
  • 推荐

3.5 比起<驱魔>柔和多了,也没那么多条线,各种社会现象神马的都要占个边儿,不过相比还是买美式的账,他们擅长渲染,恰好当时需要。

20分钟前
  • 还行

坚定的无神论和相信医学万能也是迷信(米雪的原型是从发病一开始就服用精神病药物的,尸检也显示她脑部健康,没有能引起癫痫和其他症状的病变

22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还行

电影隐忍,精彩地表现了细节张力。少年人都有过这么一个阶段仿佛生病,坏的时候要允许它有,是开阔是某一部分。

24分钟前
  • Van
  • 推荐

同一事件不同观点,艾米莉罗丝的驱魔是驱魔片,这部讲少女如何精神崩溃。刻意强调日常生活和心理上的诱因,看法反而更单一不开放。

28分钟前
  • 指间沙
  • 还行

这片子其实从影片角度不很推荐,不是很多人有耐心能看完的,但是这个导演把这片子拍的非常漂亮,结尾的时候非常温馨,就算你怀疑女主真的恶鬼上身,也不得不说,她过世的时候真的很美。。。

30分钟前
  • banend
  • 推荐

高中看的~

33分钟前
  • 毛小狗
  • 推荐

很含蓄的恐怖片么

35分钟前
  • 某人
  • 还行

不算恐怖,挺严谨的片儿

39分钟前
  • 绝对不改名
  • 力荐

《安魂曲》桑德拉惠勒表演处女作。她试图抓住每一根人生的“救命稻草”,学业、论文、友谊、爱情、性……可是,她努力得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苍凉无言的结局

41分钟前
  • 海纳百川
  • 还行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76203/?dt_dapp=1最佳女主,这篇已经写的很好了。找了很久才从百度网盘找到没字幕版本,在线字幕用iPad看完的,字幕翻译勉强才能看,但幸好是个好片,甚至考虑五星。

44分钟前
  • jujucainiao
  • 推荐

女主演 演技超级棒

45分钟前
  • vian
  • 推荐

疯了,我有问题吗难道,看的快睡着了,,

50分钟前
  • 小妞儿
  • 还行

没什么意思

54分钟前
  • 鹿鹿的云朵
  • 还行

一个同时有羊癫及精神分裂症的女孩的故事。这影片演一个生病女孩的真实故事。若读者有看艾米莉罗斯的驱魔记的话,就会觉得后者将此故事恐怖化。

57分钟前
  • solow
  • 推荐

前面太拖拉了=。=后面还可以

60分钟前
  • sabel
  • 还行

实在不好看。

1小时前
  • 分裂乔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