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小僵尸

ウィーアーリトルゾンビーズ,丧青献世乐团(港),爸妈死了,我却不想哭(台),我们是小丧尸,我们都是木头人,We Are Little Zombies

主演:二宫庆多,水野哲志,奥村门土,中岛塞娜,佐佐木藏之介,工藤夕贵,池松壮亮,初音映莉子,村上淳,西田尚美,佐野史郎,菊地凛子,永濑正敏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9

《我们是小僵尸》剧照

我们是小僵尸 剧照 NO.1我们是小僵尸 剧照 NO.2我们是小僵尸 剧照 NO.3我们是小僵尸 剧照 NO.4我们是小僵尸 剧照 NO.5我们是小僵尸 剧照 NO.6我们是小僵尸 剧照 NO.13我们是小僵尸 剧照 NO.14我们是小僵尸 剧照 NO.15我们是小僵尸 剧照 NO.16我们是小僵尸 剧照 NO.17我们是小僵尸 剧照 NO.18我们是小僵尸 剧照 NO.19我们是小僵尸 剧照 NO.20

《我们是小僵尸》剧情介绍

我们是小僵尸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日本新锐导演长久允一鸣惊人赢得日舞影展全球剧情片类评审团特别奖、柏林影展新世代单元青少年评审团特别提及的首部剧情长片《爸妈死了,我却不想哭》,描述四名面对父母死亡却无法流出真诚眼泪的青少年,宛如冷血殭尸的他们决定组成乐团,踏上寻找血泪的长征。影片以仿真RPG游戏的趣味模式,让观众和角色一起共同打怪破关。除了年轻世代演员的精彩表现,还吸引永濑正敏、菊地凛子、池松壮亮、佐佐木藏之介一票影帝后助阵,演绎不同世代的代表精神。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恶魔人哭泣之子派对女孩升天记越莞记属性同好会OAD殿下,给点利息睡魔功夫熊猫雾中系铃人明治开化新十郎侦探帖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大唐诗圣千洞岛抗倭记名校的阶梯爱的创可贴贴身萌妹腹黑计划乔安娜的第一次死亡世界奇妙物语2009秋之特别篇记录的地平线第三季圆桌崩坏零之使魔2~双月的骑士~夜梦传说之天狼使者雷神4:爱与雷霆整蛊之王无限逆境之末班地铁极光大冒险了不起的大盗奶奶茜茜公主第一季逐梦自行车白莲花度假村第二季点指贼贼贼捉贼恋爱日记之超能手表

《我们是小僵尸》长篇影评

 1 ) 电玩疯导演: 掌上游戏机与日式丧片

2017年的时候,一部超炫短片刷屏网络,章节式故事、实验性的摄影手法、打破第四面墙的独白、过饱和的瑰丽色彩...... 四个中学少女挥洒着她们的青春,控诉着生命的无聊和乏闷。

日本导演长久允的《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And So We Put Goldfish In The Pool, 2017),获得了圣丹斯(Sundance)电影节最佳短片、First青年影展最佳短片等殊荣。

2019年,长久允导演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我们都是小僵尸》(We Are Little Zombies, 2019),把短片中用到的元素进行更加丰富多元地处理,提名了柏林影展新生代单元最佳影片,获得了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并在香港电影节、台北金马奇幻等影展中播映。

本片将于6月14日在日本上映,TW译名《爸妈死了,我却不想哭》直指影片的核心故事——四个父母离世的孤儿少年,一段诡谲的僵尸冒险游戏。

图片来源:金马官网鬼才导演的少男心事长久允导演公开亮相的时候,都会绑着两条麻花辫,摆出各种搞怪动作拍照,活泼健谈。

「有点怪,但很讨喜」是媒体对于长久允导演的评价,就类似他的作品,视觉酷炫、造型抢眼、题材独特,众多影迷们热切追捧、无法自拔。

图片来源:金马官网长久允在广告业工作了13年,懂得如何运用影音抓住阅听众的目光,把看似平常的产品行销出去。

一直在用影像传递客户想表达的内容,有点类似影像领域的「翻译者」,但后来,长久允越发强烈地觉得,他也有自己的想法要传达、自己的故事要述说,于是,就拍摄出了第一部短片。

《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和《我们都是小僵尸》,虽然片子中没有出现Sang尸,但对白都提及了「僵尸」这个元素,觉得人类就像行尸走肉的Zombies一样,麻木、无感情,而且Zombies和Lonely还意外地押韵!

生而为人,大家都是孤独的。

长久允导演表示,他在广告业工作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像个僵尸,每天浑浑噩噩地,不知道活着有什么意义,其实大多数的现代人都是如此的。

片中的「僵尸」是现代人的「表征」,反映了当代人们遇到的精神困境,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渐渐就失去了意志、失去了思考,变成了一具空洞的躯壳。

此外,在短片处女作和长片处女作中,都出现了「鱼」(金鱼、斗鱼),长久允导演说,他拍的鱼,都不是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而是人工圈养的。

在片中,金鱼养在鱼缸里面,斗鱼装在玻璃杯里面,都是象征着,人类被困在了社会的规条、道德舆论的框架中,一辈子都出不去。

《我们都是小僵尸》的中心思想,就是围绕着上述的这两点展开的。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角色设定上,有点类似《多啦A梦》。

男主角阿光,戴眼镜的小男生,在学校被霸凌,代表色是蓝色。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裕贵,忧郁的少年,喜爱电音,代表色是红色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阿石,可爱憨厚,胖胖的,代表色是绿色。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郁子,阴郁的萝莉,左手无名指少了一截,代表色是白色。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为何会把主角设定为4个、13岁左右的青少年,3男1女,导演表示,因为自己从小沉迷电玩,很多RPG就是四个人,电影里面,也是四个主角(阿光、阿石、裕贵、郁子)在闯关,这让观众容易进入角色,和他们一起游戏。

性别层面,导演坦言,其实自己没有要刻意突显「性」的概念,孩子在13岁之前,对于男/女的认知其实还算是比较模糊的,导演选择让角色停留在了这种懵懂的状态,这也是为何就只安排了一个女生。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唯一的女主角「郁子」,在片尾的部分,被三个小男孩幻想成了各自已经离世的「妈妈」,影片开头也提到了「妈宝」这个词,故事内容是否暗藏着关于「恋母情结」的展现,导演表示,其实多少是有的。

毕竟角色们还是孩子,小孩天生依恋着妈妈,当妈妈离世之后,心里会非常想念母亲。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明显体现了小男主角「阿光」对于妈妈的思念:裕贵: (问阿光) 如果地震了,你戴眼镜不是很麻烦吗?

郁子: 可以去做镭射(激光)矫正手术啊。

阿光: 我不要!

郁子: 去做镭射手术吧。

阿光: 我是因为打太多电玩近视的...游戏碟片是爸妈给我买的...近视是我和妈妈之间唯一的连结...我不会去做镭射手术的!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郁子」这个女生角色,在片中比其他三个小男孩都要沉稳,甚至有点少年老成的感觉,不论是组织乐团、出发去富士山,都是郁子在指挥,导演觉得,女性是一种神秘的生物,她们第六感很厉害,仿佛能预测到未来发生的事情。

角色设定上,郁子是逻辑缜密、头脑很好的女生,所以她总是能快速想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谈及TW译名《爸妈死了,我却不想哭》,导演表示,其实故事是站在孩子的视角进行叙述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可以看到这部电影。

导演觉得,自己内心也只有13.5岁,是一个男孩。

这部电影起源于导演看到俄罗斯的一个游戏,以及日本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报道,青少年自残、自杀,导演自己也曾经历过这种阶段,感觉周遭都是灰色的,不明白活着有什么意义。

所谓的「大人们」会说这是青春期的「中二病」,但导演想站在孩子的视角,没有偏颇地看待这个世界。

片中角色们如同「僵尸」一样毫无方向的生活,也是想告诉孩子们,「孤独」、「迷茫」等情绪是人生长存的状态,不要害怕,你/妳不是一个人。

没有感情就不会觉得悲伤姑姑: (问阿光) 你都不伤心吗?

一滴眼泪都不流吗?

阿光: (VO画外音) 伤心真的存在吗?

婴儿哭啼是为了吸引爸妈的注意力,一哭就有人照顾,但我的爸妈都死了,我哭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大人们觉得孩子了失去双亲,不悲伤很奇怪,但其实,导演表示,他们只是感觉比较迟钝而已。

在电影的最后,面对想象中的母亲的消失,阿光情不自禁地留下了泪水。

整部电影,其实是四个角色逐渐找回感性的过程,「小僵尸乐团」的设定,也是一种「寻找感情的冒险模式」。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我们都是小僵尸》延续着短片的「章节式」剧情架构,类似「剧中剧」的设定,大部分内容,其实都是发生在掌上游戏机里面的游戏。

画面的设计上,也出现了很多8bit游戏的元素,比如跑动的小人、英文提示字卡等,让观众感觉仿佛真的置身于游戏中。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全片一共分为了12个关卡:第01关:巴别塔大厦 [得到掌上游戏机]第02关:青椒肉丝和夕阳 [得到中华炒锅]第03关:牛奶就是爱 [得到电贝司]第04关:钢琴课第05关:梦幻乐园 [教室梦13]第06关:垃圾城第07关:小僵尸乐团第08关:更换职业第09关:是谁杀的人第10关:终焉的开端是下雨第11关:世界末日 [得到垃圾车]最后一关:在死亡路上兜风 [Game Over?

Game Clear!

]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前面四关是在交代四个角色父母的死因。

孩子们回到自己的住家,画面在过去回忆与现实世界之间穿梭,展现了他们和父母之间的互动,以及各自原生家庭的问题。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阿光父母是媒体人,忙于工作,没时间陪伴阿光,两人死于巴士车祸。

阿光VO: (手拿字条) 「意大利面微波后再吃,抱歉,总是这样」... 这是我妈的遗书...?

一点都不催泪嘛...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裕贵爸爸有严重的暴力倾向,殴打妻子,因为家庭财务危机,父母双双上吊自杀。

裕贵VO: (被爸爸打后, 满脸伤痕) 爸爸说爱是鲜血,红色的,哥哥说爱是牛奶,白色的,我觉得... 爱是鲜血+牛奶... 当然我不会说是粉色的,因为这样就俗掉了!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阿石家里是开热炒店的,爸爸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父母死于瓦斯气爆。

阿石: 我不想学空手道了,人为什么一定要变强?

爸爸: 真正的强者是可以自己做出选择的。

阿石: 那爸爸你是强者吗?

爸爸:我...不是... 年轻时候,我同时和两个女生交往,你妈不小心怀孕了,我才娶了她... 这间料理店,也是因为我哥落跑了,我才继承的...我的一切都不是自己选择的...所以我不是强者...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郁子生长在中产家庭,钢琴家教山田热恋着郁子,她的父母被山田杀了。

爸爸: 郁子,长大之后嫁给爸爸好吗?

郁子:(伸出左手) 我是无法结婚的喔!

我左手没有无名指,没办法戴戒指...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第五关第十关描述四人组成乐团的经过,也是全片的高潮所在。

最后两关,展现了多重「反转」,也传递出了影片的主旨—— We are zombies but alive 。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阿光VO:电影到这里就要结束啦,好像到最后都没有高潮呢!

因为,我们的人生才刚刚要开始!

接下来要放片尾曲啦,《我们是小僵尸,但我们活着》。

多重视点+多种媒材长久允导演在创作过程中,先写好了剧本,然后把对白一句一句念出来,设计好一些重要的声音,再发想画面。

导演觉得,听觉是人类最没有防备的感官,声音在叙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影片中的音乐也非常精彩,长久允导演说,他自己年轻时候也有在玩音乐、组乐团。

片中的歌曲,是导演和日本实验乐团LOVE SPREAD合作创作的;插曲配乐的部分,是导演先有一个大概构思,再和配乐团队沟通,共同完成的。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导演不喜欢有感情的表演,要求四位小演员们大多数情况下都要面无表情地讲台词。

影片在拍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即兴发挥的情况,演员都是按照脚本把台词说出来的。

但也正因为这种毫无情感的念白模式,给《我们是小僵尸》这部电影增添了一种日式文青的虚无色彩。

爸爸、妈妈、我和你、穿红宝石鞋子的女孩,都不在了电视、广播、手机、蓝天,没有什么是我想看的未来、金钱、勇气、爱,我不明白它们是什么我不知道,我是活着还是死了无处可眠、无梦可见,公车来了却不是绿灯我们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上面这段歌词,来自片中四人出道的歌曲《We Are Little Zombies》。

电影里的设定是,四人在垃圾回收场用废弃物品组成了各种乐器,自己谱曲写词,阿光担任主唱。

郁子拜托大厦兼职保安用手机录影,把他们的表演上传到Twitter。

影片被大量转发,「小僵尸乐团」快速走红,一夜成名。

歌曲的MV是酷炫的一镜到底,实际拍摄时候,真的就是使用iPhone录制的。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除了最常见的可以把画面拍得美美的高画质电影摄影机,上文提到的手机,《我们是小僵尸》电影摄制过程中,还用到了多种的拍摄器材,这和本片的多重视点,是密切关联的。

片中出现了大量的POV(主观镜头),比如阿光在喝橙汁,镜头就从橙汁的视角拍摄阿光;阿光在吃薯片,镜头就从包装袋里面「看着」阿光的脸;便利店在加热便当,镜头在微波炉里面旋转,从微波炉里面观察着顾客...... 这些「物品」的POV,大多是用GoPro拍摄的,鱼眼镜头的畸变,让画面呈现出一种略带幽默的视角。

此外,片中还有大量的俯瞰镜头,宛若神明在注视着大地,这部分大多是使用空拍机拍摄的。

至于为何设计这么多「非人类」的视角,导演透露说,是想表现世界上有很多的东西在守护着孩子们,各式各样的物品、天上的神明等等。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另外一场戏,电影前半段,阿光在太平间确认父母遗体的时候,幻想这是爸妈的恶作剧,其实是在录Live实境秀,爸妈并没有真的发生车祸。

这一部分的想象画面,是用电视台的EFP节目摄影机拍摄的。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小僵尸乐团」在录综艺节目时候,现场献唱新歌,LED墙搭配出现四人「童年的回忆」,这些和小时候的主角们和父母相处的画面,是用家用DV机录的。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片中有不少「框中框」、「画中画」的构图设计,导演的用意,和一开头提到的金鱼、僵尸类似,都是想突显,人类被各种社会规条禁锢住、束缚住的感觉,想逃却逃不出去。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我们是小僵尸》这部电影,制作成本约200250万美元,在不算特别充裕的预算中,做了非常多令人惊艳的视听实验。

看似应该要悲伤的主题,却用电玩游戏的元素来呈现,幽默反讽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导演对孩子们的关怀,对人生的思索——大步走吧,至于要去哪里,先上路再说。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We are zombies but alive !

图片来源:预告片截图本文首发于「大峰传媒」:《广告人→电影作者: 红白机里的日式青春》

 2 ) 子非殭屍,焉知殭屍無情?

光從選題、設定觀賞TA就可明顯感受到導演的包容力跟溫暖,還有一顆幽默有趣的童心。

在映後座談QA時,看到綁著兩條小辮子、笑嘻嘻,絲毫沒有架子,裝扮偏向「非主流」的導演,我心想,在對「不一樣」容忍度低的日本社會裡,導演說不定從小也跟電影中的主角一樣曾有過被霸凌經驗。

導演笑說自己心智年齡大概13歲,小時候也是個電玩兒童,這也是為什麼他會以8bit畫面和電玩元素(音樂、段落)呈現的主要原因。

另外,殭屍的設定則是讓我們用另一種角度去思考,渾渾噩噩、因工作而麻木的大人也許才是真正的喪屍?

而不落淚的人,真的是沒有感情的殭屍嗎?

也許只是每個人表達感情的方式不同,或者是對死亡還沒有真實感……無論如何,我們願不願意先緩下來,不指責、不貼標籤,尊重每個人都他不同的情感節奏?

導演表示,因為近幾年國內外有不少起兒童自殺事件發生,這部片子主要是拍給那些青少年、兒童看的,期盼這部電影可以讓他們看見未來的希望之「光」。

總之,這部影片本身傳達的想法、畫面的安排,還有導演的拍片動機我都很欣賞,觀影期間、結束後,不時為這部片的暖心而動容、泛淚。

趁著拿酷卡給導演簽名的機會,也親自跟導演道謝,謝謝他帶來這部溫暖、有啟發性的可愛作品。

(偷偷說,片中還有導演另一部作品《金魚亂倒少女日記》的彩蛋,如果有興趣可以到bilibili找找~)

 3 ) 欢迎来到高解像度的“真实”世界

【公式MV】WE ARE LITTLE ZOMBIES (映画『ウィーアーリトルゾンビーズ』テーマ曲)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Level 1:“你必须在葬礼上哭出来”

《我们是小僵尸》以小主人公Hikari近乎默尔索式的自叙中开场:“今天,妈妈化成了灰.....”,随后,影片对这句话进行了影像化重述:当Hikari在停尸房面对父母的尸体时,突然间,几名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拿着夸张的鲜艳标牌冲了近来,画幅开始缩小,画面也变成了DV风格,我们可以看见死去的母亲突然间坐了起来,面对摄影机比划了一个“V”字——原来这一切不过是一出整蛊性质的真人秀。

然而,这些并没有真的发生,在他身后,的确有一个大人走了进来,只是一脸凝重地告诉他这的确是其父母的遗体。

在诵经超度的仪式中,Hikari只希望背后有只老虎但他没有哭,自顾自玩着他的游戏机,在诵经超度与守夜这些传统仪式中,他只能感受到厌烦,在他眼里,只不过是一群无聊的僧人在重复一些不知所云的咒语罢了。

然而,他却不得不面对葬礼上,亲戚家属的大他者律令(或者说是传统的腹语术),例如这句:“你一定很悲痛吧,那就哭出来。

”这句看似温柔的话实际上可以被转译为一种强迫性:“你必须在葬礼上哭出来!

”眼泪并非情感,而是阻隔情感的,是一种纯粹的,表象化的仪式,借助一种“我比你更了解你的愿望”的托辞,规训年轻之人。

然而,《我们是小僵尸》却属于一种Z世代的神话,他们已然进入后现代之后的状态,宏大的叙事与父辈的繁杂仪式依然陷落,他们是一群原子状态的人,属于他们的是一种纯粹的微观叙事,他们甚至无需回应广岛时期的历史创伤,在《小僵尸》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那些黑白影像,但是只不过作为一种对于个人化的后现代拼贴,指向着一种似乎“不切实际”的灾难想象。

Mission Clear获得道具:Z世代,后现代状态

Level 2:后现代之后

日本的citypop暗示着一种逃逸性的享乐主义,并建构一个并不存在的超真实空间在大正以降的日本文化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对于宏大叙事的本能拒斥,并着眼于个体心理的微观状态;但是,日本文化真正的“后现代状态”出现于80—90年代的泡沫与后泡沫经济时期,这种对于逃逸的集体性渴望被消费主义收编为一种彻底的超真实,无论是新宿,涩谷眩目的霓虹灯还是昭和时期的综艺,游戏,我们都可以发现一种过度夸张的状态,这种想象的状态与“真实”的日本大相径庭,另外,在当时大行其道的音乐类型citypop之中,也不难发现一些共同的文化符号,例如沙滩,椰子树,飞机,以及汽车旅馆等等根本不属于日本的景观,甚至很多作品都会采用英语演唱,它们都代表了对于热带与大洋彼岸的美国的一种想象,并有意拒斥“日本性”,这是一个从来没有真实存在过的世界。

然而,就在这种“后现代状态”表象之下,潜藏着一个事实,那就是它们完全来自于商业机制的生产运作。

像素掌机的迷幻感来自于一基于想象的技术美学在《我们是小僵尸》中,Hikari所迷恋的,并非次世代的,画面逼近真实的PS4或XBOXONE,而是发售于1980s的8位红白机,16位SFC,以及类似Gameboycolour的像素掌机,随后,其闪闪发光的迷幻效果意味着前互联网的赛博朋克想象,这种技术美学因为互联网的真正来临,画面真的向现实,拟真靠拢之后解体,未来已经实现,欢迎来到后现代之后的世界,Little Zombie与Adult Zombie是这里的原住民,而《我们是小僵尸》中的Z世代与其说是怀念80年代,毋宁说是在怀念80年代的想象,那种由于技术欠缺而产生的想象。

《我们是小僵尸》的电影语言从电子游戏的想象中获益《我们是小僵尸》作为一部电影,同样从这种想象中获益,那些“非真实”的,乃至于荒诞的影像,以及芯片音乐为影片提供了相当程度上的启发,如果没有这种形式感,那么它仅仅是一部程式化的传记/青春影片,关于一个乐队的成长史,或者老生常谈的代际关系。

但特立独行的长久允导演却竭尽全力不让我们注意到文本及内涵,却提醒我们去注意那些并非“真实”的东西,去注意游戏化的叙事,注意那些根茎式的超文本,在这里,一切错误,一切可能性皆被应允,在主线之外潜藏着不同的支线,不同的选择可以任意相连,并构成不同的结局。

Mission Clear获得道具:像素掌机,超真实

Final Level:高解像度的“真实”世界

然而,《我们是小僵尸》并非一部鼓励“逃逸”的影片,它必将对“虚拟世界”表态,并做出一定程度上的自反,正如同《头号玩家》结尾,当帕西法尔获得虚拟系统绿洲的管辖权之后,他宣布绿洲服务器每周关闭一天,而在《小僵尸》结尾,在小僵尸乐队因社会事件解散以降,在他们选择“Continue”之后,他们抵达了“现实世界”中Hikari父母死亡之地,并随之走向一处原野,远处,是福士山脉,他放下游戏机,并大呼“多么HD的自然界。

Hikari在郁子身上看到死去的母亲的影子从表面上来看,影片揭示了其“正面价值”:那些在虚拟世界长大的Z世代“小僵尸”们在这个世界上重塑“真实”,找回情感,Hikari在乐队女成员郁子身上看到了死去的母亲(我们是否会想到俄狄浦斯情结?

或者说青春期的到来,性意识的觉醒?

),并随之埋葬了手中的游戏掌机,然后他们进入成人社会,拿起成年人的责任意识,成为父亲,或者母亲,“小僵尸”乐队不过是一个消隐的主体,但并非完全消失。

但是,从Hikari的这句话中,却可以开挖到另外一重含义,也就是现实/虚构的终极虚化,电子游戏与虚拟网络空间并非仅仅是旧媒介的延伸,同样也是对于现实,“真实”的重新认识。

反讽的是,《小僵尸》结尾提供的“真实”只不过是一种“真实感”,满足了观众对于日式“治愈系”影片类型的一种想象,在这类影片中,对生活感到颓丧的个体通过某种形式的治愈发现了生活的美感并决心活下去,然后故事戛然而止。

在经历了emo rock的“精神污染”之后,以回归自然的绿色调结尾固然令人赏心悦目,然而却暗含着一个更为confusing的终极混乱,我们究竟从哪里寻得真实????

end

 4 )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

文| 淹然1> 导演长久允说自己害怕僵尸,却着迷于「僵尸」这个概念,所谓「没有感情」的人。

『小僵尸』其实算是一部以「僵尸」主观视角出发的电影,一个关于四个父母双亡的少年的故事,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电影——褒义上的。

2> 站在「现代」语境的创作,「怎样说」远比「说什么」更重要。

大众当然还是更关心一个有趣的故事,但『小僵尸』做的最好的地方,是形式感,炸裂酷炫的视觉系风格与颓丧冷酷的情感基调的猛烈对撞。

3> 故事内容上相当于一个降维版或鸡汤版的『局外人』。

两部作品的主角,都是看似无法理解人类情感、拒绝谎言的「局外人」,他们都没有为至亲之人的离世而掉泪。

但『小僵尸』到底还是一部开头颓丧,最后回归治愈的作品。

默尔索最后被无法容忍异端的社会判处死刑,而一开始和世界翻脸的小僵尸们最后选择重生,他们冲破了幽暗的母体黑洞,与这个世界重完成和解。

因此,『小僵尸』其实和许多看似反叛的日剧类似,它们挑战了某种陈规与保守,比如,它们会说,为什么一定要努力呢,为什么一定要拒绝悲伤呢,为什么不能逃避呢……但这些统统是暂时的情感发泄,最后还是「生活继续」的主流回归,最后还是要努力啊,最后还是开心地生活呀,最后还是不能逃避。

4> 所以还是说说最好看的部分,形式感。

整个电影被设置成了一场通关游戏,游戏的嗨感越强,某种下坠式的悲冷感就越强,同时这种游戏感也一再消解着我们因为悲伤的情节而可能被调动起的悲伤情绪。

大量的广告式运镜,少年们的对镜说话,穿插的动画特效镜头,天空中游动的巨大金鱼,葬礼上闪现的布偶质感的猛虎……满满的突入现实生活的「异物感」。

还有各种古怪的镜头角度。

正是这个意义上,『小僵尸』在形式上有着小说无法抵达的优势,所以,形式大于内容才是一句褒赞。

5> 两个小时的故事完全可以压缩掉一半的时长,而且,『小僵尸』又像极了导演两年前的短片『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进了泳池』加长版,而后者在形式与内容的平衡感优于前者。

『金鱼』的故事轮廓其实与『小僵尸』很像,讲述的是四个高中少女如何面对生活的无聊与无意义,台词里也出现了「僵尸」意象:「我们是为成为僵尸而生的。

」整个故事只用半小时就讲完,配合着极强的视听形式感,像极了一场盛极而逝的烟花。

广告导演出身的长久允,有着敏锐而丰沛的视觉捕捉,但如何避免「文胜质则史」的危险,是他接下来要面对的最大挑战。

原载『北京青年报』,此为精简版

 5 ) 被小僵尸洗脑的我

We are little zombies!!看完后这首歌印刻在我的脑海里了,之前看阿拉丁被speechless洗脑,现在是一群小僵尸。

里面的歌曲mv真让你怀疑导演是跨界来的。

四个非常可爱的小孩,各有特点,但是最有个性的是玩游戏的小男主,宫二,整个电影的游戏画风都是因他而来。

章节成为关卡,拿到自己落下的东西成为躲继母的潜入类游戏。

作为玩家感觉颇为亲切,特别是片头用以前像素游戏的设计和马里奥的配乐。

而且里面的小女主中岛真的比她妈妈冷漠多了,毕竟她妈妈是一张温柔的笑脸,而她一张阴沉的脸。

四个人中,总是她出主意,给人很强大的形象,而且中岛时不时不忘黑几位青春期的少男,爱幻想,打游戏以及有恋母情结。

对于剧情,其实因为本片原本很自觉,有自嘲精神,所以弄个假结局也不突兀,更何况本片总是放那首晴朗的一天,如果不让主角最后能有这一天,就太阴暗了。

 6 ) 治疗虚无的方式(也许)

WE ARE ZOMBIES BUT ALIVE先说点自己的事,算是给友邻的近况报告——从今年五月中旬开始持续的抑郁状态,在六月上旬遇到了巨大的焦虑源,就像平流层饱满的水蒸气遭遇凝结核,酿成了一年多来最令人痛苦的一场黄梅雨,我在六月仿佛又经历了一次死亡。

豆瓣偶尔会推送给我一个话题,叫“你是如何度过人生至暗时刻的”。

看着人家讲自己怎么靠一顿饭、一顿酒或者一段时间来迈过失恋、失业、疾病、丧亲的绝望,我每每带着将信将疑的羡慕。

因为我觉得我根本没能度过我的至暗时刻。

即使那个引起我生活崩塌的“事件”已经过去一年、两年、三年,反反复复的抑郁情绪和没来由地强奸我大脑的焦虑感总在提醒我:那并非一场疾病。

我无法从中“痊愈”,既不能回复旧我,似乎也始终没办法获得新生。

我清楚地意识到,伴随着三年前的塌方,“我”中的一部分已经彻底死去了。

“崩溃”是这样一种体验。

眼前平凡的外物都被染上异样的颜色,天空变成紫红,高架桥扭结成蟒蛇的形状,金鱼摇着鲜红的尾巴从落地窗前若无其事地游过,一切都太过平静,让人想发疯般叫喊,把过期牛奶喷在无关人员脸上。

但是,那个感受着悲伤的主体却消失了。

绝望时期的跳线生活使人明白“我之为我”只是顺遂(調子いい)时期的一种假象,“喜爱书影音、关心人事物”,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痛苦让人只能抛下这些性格标签,看到自己空无的内核。

就连悲伤也被排除了,因为大脑出于自保机制压抑了情绪。

连贯统一的自我发生不可逆转的解离,明明正喝着饮料,灵魂却从吸管的另一端看到了自己扭曲的脸庞,就像711微波炉里旋转的便当看着顾客的等待,感受到的只是无聊。

小男孩说:“世界太蠢了,我哭不出来。

是的,这些都是《我们是小僵尸》里的镜头。

《小僵尸》讲的也确实是这样一个绝望时刻的故事:四个丧失双亲却无法流出眼泪的孩子在葬礼上相遇,他们踏上逃离庸常生活的逃亡之路,组建乐队,成名,再解散,最后乘着抢来的垃圾车朝富士山下的草原一路奔袭而去。

照常理来说,电影本该是一场过渡仪式的银幕操演,代替观众完成跨越悲伤的疗愈旅程。

但《小僵尸》中的四个孩子却始终如僵尸般没有感情、没有梦想、找不到未来的方向,垃圾坐上垃圾转运车也没能转运,主角少年还是要被虚伪的亲戚带去福岛生活,然后变成令人生厌的大人。

人生根本就是一场通不了关的shit game。

也许喜欢玩《城堡》梗(“またカフカか!

”)的导演也会觉得这些孩子就像卡夫卡式的人物,或者半开玩笑的说,一类反英雄,经历着没有意义也没有终点的追寻。

我起初以为,长久允会是下一个时代的园子温。

他们对00年代(ゼロ年代)的御宅文化都是那么熟稔,对视听语言的操弄也同样大胆得惊人。

而且,他们故事里那些被欺凌、孤立、抛弃的少年少女似乎也散发着相似的气息。

只不过长久监督把园导中意的少女偶像、性和猎奇文化换成了掌机游戏、8bit电子乐和J-rock,故事的色调一下“平和”了许多,就连剧中人物也从渴望承认却不被承认的边缘青年变成了根本就自外于成人世界的小孩子们。

或者说,《小僵尸》中的少年少女压根也不是人物,而是“角色”,是一系列设定的集合。

四个孩子各有自己的代表色(蓝/红/绿/白)和“武器”(掌机/铁锅/贝斯/midi键盘),出身于不同的家庭环境,父母也有着各自不同的死因——事故死、火灾、自杀、凶案——被孩子们用来玩“死亡接龙”。

这些属性就像游戏或者动漫中的设定因子,把角色打扮得像漂亮的长尾金鱼,对于形塑人物心理、推动故事发展却几乎没起到什么作用。

这都是一部更加符号化的影像的特征。

商业广告片导演出身的长久允肯定有把握,只需要把御宅文化符号排列组合,让像素字体和8bit音乐轮番出现,套上rpg过关游戏的剧情结构,配以高饱和色的视觉刺激,就能和观众(当然必须也是御宅族)早已储备好的符号资料库发生互文,唤起他们一次又一次的颅内高潮。

于是,长久允的《小僵尸》更深地契合着21世纪充斥着符号消费的第二个十年,也从这里开始走向了园子温的反面。

不同于园导总是用极强的创作欲和作者性构筑影像,《小僵尸》堆积的能指之下却是一个出奇单纯乃至单薄的故事内核。

《小僵尸》似乎和《小僵尸》里的“小僵尸们”一样缺乏感情,也没什么话想说,只是一路冒险、说p话、唱丧歌。

长久允对此肯定有自觉。

当三个少年幻想着小女孩亲吻他们的脸颊,或者像梦中的妈妈一样对他们张开怀抱,小女孩总是毫不留情、一脸不屑地把他们戳破。

这明显是对那些充满“原欲”的亚文化电影的戏仿,甚至是对如导演倾泻物(呕吐物?

)般存在着的整个独立电影谱系的嘲弄:“恶心”,“果然男人都是妈妈控吗?

”在2010年代,亚文化圈的愤青似乎都变成丧逼了,可是小僵尸们该怎么办呢,电影该怎么办呢。

长久允在一篇访谈里描述过他的工作状态:把剧本里的词语一个一个排列到一起,然后把它们诠释成音乐和图像。

这是一个翻译的过程。

“表现”,本来是广告片导演的拿手好戏,也让他的上一部短片《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大放异彩,但运用到长片中,却成了很多评论者眼中的“视听语言抖机灵”。

也许与其说是抖机灵,不如说是无奈。

那些高饱和原色更像是长久允的保护色——如果放弃在12年职业经历中习得的所有优雅技巧,他还能拍电影吗?

失去精致复杂的小圈子语言就无法对话、在忙碌的自我制作背后摸不清自我的内核,这仿佛不仅是导演的困境,也将成为我们这一代人越来越常面临的生存状况。

但长久允又是极真诚的,他把自己完完全全地投射在了剧中的小男孩身上——小僵尸们(人物)和《小僵尸》(文本)经验着同样的虚无。

在电影中,“僵尸”是一个双重的比喻:在大人们看来,作为社会弃子的孤儿是僵尸、是垃圾,但在孩子们眼中,新干线月台上拥挤着的庸碌人生们才是僵尸大军一般的存在。

陷入无止境悲伤和绝望,丢失了情感、如僵尸般游荡着的少年少女们,却也不愿意走进冷漠虚伪的大人世界,活成真正的“僵尸”。

于是,他们拾起自己最后的所爱之物,用音乐的力量和全世界对抗。

在僵尸四人组里,唯一的少女郁子是一个被特殊化的存在,长久允为她赋予了“圣母玛利亚的”白色。

像队伍领袖一样的cool girl总是拿着一次性胶片机咔嚓咔嚓,对着身边用小僵尸乐队牟利的大人们,对着解散演唱会上愤怒的粉丝们,对着一切让人眩晕的现实。

但是,她却说自己从来都不冲洗胶片,“因为把相片冲洗出来,记忆就会变成回忆。

我喜欢的只是按下快门时‘咔嚓’的感觉。

” 这是一个特别动人的瞬间:即使找不到自我也没关系,那种在连续时空中靠反复咀嚼过去来确认自己是谁的强迫情结根本就不需要!

未来也太危险,少女把自己蜷缩在“现在”这个瞬间,在短暂的“咔嚓”声里寻找着喘息的时机。

“今いま今いま今いま今いま今いま今いま今いま”,小僵尸的呐喊。

当少女按下快门,她并不在捕捉现实,而是在对世界上所有其他摄影者的行为进行模仿。

通过一个小小的“创作”行动,她把自己从糟糕的现实中抽离出去,却与成千上万不在场的创作者发生了联系。

现实太残酷了,我们去搞音乐吧!

失去了双亲,丧失了未来,即将沦为流浪汉的孩子们带着游戏机在垃圾回收站里组成了摇滚乐队,绝望边缘的少年少女在喂养自己长大的亚文化符号中寻求最后的庇护,却意外地在看似荒谬的“自我包装”中确认了自己的存在。

即使身为小僵尸也并非孤身一人,孩子们遇到了同伴、支持者,找到了想要唱出口的话语,也在舞台上、镜头前获得了一点点走出孤独、走进现实的力量。

在电影里客串出演音乐评论家的菊地成孔说,如果他们想要一辈子搞音乐,就必须一生与那个消费他们的社会作对抗,“但我觉得这是有意义的。

”花光了积蓄、在垃圾站里唱歌的小僵尸并不像园子温一样因为充满力量才去创作,正相反,他们太虚弱了,但依然想要活下去。

他们只好从“创作”中去汲取力量。

长久允和饰演主角少年的二宫庆多的确,长久允的电影高度依赖着一套来自视频广告、游戏和摇滚乐的视听语言,但他同时也信任着这些为自己和观众建立起默契联结的文化。

他把他寄托给了它们,而它们赋予他言说的机会。

就像主角少年虽然嘴硬自己对父母之死根本不悲伤、无所谓,但在让人难辨虚实的电视采访中,他才有勇气说出内心的愿望:如果遇到肇事司机,会想要把他杀掉。

同样地,那个因为想要告诉人们“不要忘记幽默,试着不那么沮丧,继续活着”,于是每天利用带孩子之余的半小时空闲,在711写出剧本,再把它包裹成一桩糖果色童话的长久允监督,不是也有种笨拙而羞涩的可爱吗?

压抑着情感的孩子和失去了真诚的大人,究竟谁更像僵尸?

而孩子终将变成大人。

不过,也许成为僵尸没那么不好,长大也没那么糟糕。

无论孩子还是大人,谁都需要一次又一次向着虚无逃脱和抽离的治疗,才有勇气直面带来痛苦的残酷现实。

在《小僵尸》里,经历过不顾一切的冒险,主角少年终于能在同伴的身边驶过父母的亡地,露出释然的表情。

而在《小僵尸》的终点,等待着四位少年少女的依然会是shit game一般的人生,让人失落和绝望的boss战仍在一次又一次来袭的路上。

但那也没关系吧,因为经历一次死亡之后,新的冒险就将开始了。

 7 ) 没有方向,也先这么生活吧

这部片子用宅男喜欢的PRG仿真游戏的方式讲述四个“小僵尸(主人公)”失去父母的过程以及之后的故事,体现了日本的宅文化和丧文华,主人公光说他不关心这个世界,因为现实世界太过于愚蠢,所以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就成为了一个升级打怪捡装备的游戏,他们没有任何情绪,像个僵尸,but alive 。

影片可以展开讨论的点有很多,比如亲子情感、恋童癖、校园霸凌、社会舆论压力等等,但影片都没有深入描述,只是蜻蜓点水般提一下。

影片更多的是炫技,比如摇晃的不同人视角的运镜方式或者产生畸变的画面,技巧太多会让人忍不住思考其中是否有隐喻,再加上游戏里的配音,让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来不及思考就进入下一个故事节点了。

影片的最后,富士山在远处映衬,四个主人公走在一望无际的绿草地上,并说“现实世界可真清晰”,他们继续往前走,就好比如哪儿怕没有方向也要继续过下去的人生。

总之,感觉这个片子传递的价值观是:这无聊该死愚蠢的现实世界,要不就这么凑活地过吧。

 8 ) 一场没有任何起伏的游戏

“No vase to put flowers in.” 影像风格和故事独特,小人物都很有趣,不管是找到他们的自称trash的经纪人还是自杀的司机,都引导四个孩子的adventure有了新的变化。

每个人都说着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很僵尸的感受。

主人公的设定有自己的逻辑,说着“现在”的爱拍照的女孩,爱打游戏近视眼的小男孩,但其他两位并没有很让人吸引的特质。

整部片子看下来略微有些无聊,我没有get到泪点在哪里,小孩vs成人似乎也没有深挖,都是常见的抱怨像是“adults are all cheaters”。

我能理解到的,所展现的,只是麻木无所谓的感觉,并且这一感觉的支撑其实有一点点薄弱,仅仅是通过父母双亡和零星校园暴力来对抗的。

实际上父母死之前和孩子们的冲突也没有被加深,所以孩子们的逻辑我无法共情。

就好像突然这个时代的孩子都这样了。

抖机灵和现实性(没什么担当的大人,容易过时的明星,愚蠢的风向和网络暴力)让这部片子出彩。

 9 ) 阿速|你是僵尸吗?

它形式新颖,包含8bit配乐,游戏章节,摇滚精神,还有金鱼和血色夕阳的自我致敬,极致的炫技和极致的才华。

它是圣丹斯世界电影单元评委会特别创意奖和柏林水晶熊特别提及可以算年度十佳!

它就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日本电影、来自长久允自编自导的——《我们是小僵尸》

2019年开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日本新人导演长久允就带着其长片处女作《我们是小僵尸》惊艳了一把世界,获得圣丹斯评审团特别奖,并提名了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青年单元的最佳影片。

没错,这就是长久允导演两年前长久允在一家外媒网站上了解到,该网站不断怂恿年青人去自杀去悔恨这个世界,内心为之震惊,他需要写一些东西赋予年轻人希望,让他们不再对生活感到沮丧。

他想向世人转达在这个时代,再渺小的事物,再微弱的声音、时刻,即使现在看起来不重要,最终也可能在你生命的某一天变得很重要。

《我们是小僵尸》同样延续了短片《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的独特风格。

色彩艳丽,配乐喧闹,取景角度怪异,电影在整体风格上显得非常前卫先锋。

而内核又如此不同。

长久允17年前的作品该片获得年度短片单元的评委会大奖,描述的是4名少女把400条金鱼放入某中学泳池,电影围绕着少女们犯罪前后的日常生活展开。

——《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

先来欣赏这支可以无限循环看的先期预告片,还没看电影,已经被主题曲洗脑,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是小僵尸》预告片故事就是关于传说中的四人组,他们四个中学生在火葬场相识,然后组队开始一起通关的现实游戏,说是游戏实际上是导演通过通关游戏的形式来展现他们的生活,更容易勾起儿时情怀。

他们为什么在火葬场这要从头说起。

第一关:游戏掌机

高见光是从小缺爱的孩子,喜欢玩游戏机,他们的父母都很忙,平常还爱吵架,最后一幕见到他们是父母留下他一人出门了。

他们去向了通往幸福的地方,没想到却通向了地狱。

第二关:青椒肉丝

小胖的妈妈很喜欢做青椒肉丝,他每天回家都会吃到青椒肉丝。

但是有一天他回到了家,发现家变成了一片废墟,貌似因为天然气爆炸,小胖变成了无家可归的孩子,再也吃不到妈妈香甜可口的饭菜了。

第三关: 牛奶和爱

祐树回到家,看到妈妈又被打了,他的爸爸欠了一屁股债,本来就是很心烦,祐树去找爸爸决斗,结局也很明显。

哪怕被打的皮青脸肿,没有什么事是一杯牛奶解决不了的,每次被打他就喝牛奶,仿佛可以治愈他的伤。

有天回来,他的父母都自杀了,于是他也没了家。

第四关:钢琴课

郁子是个冷漠的女孩,她不喜欢他的家人,她去上钢琴课,却被变态钢琴老师恋上。

一次她说出了不想要父母,没想到变态竟然把他父母都杀了,她也成了孤儿。

面对残忍的现实结果,在火葬场相遇的他们,却没有一个人在父母火化和葬礼的时候流下眼泪。

第五关:出走

就这样他们都成为了世人眼中“小僵尸”,不会有人在意他们的存在。

他们带着这个年纪不应该承受的忧虑,他们好像缺少了人类该拥有的感情,变成了麻木不仁的僵尸小孩。

于是他们准备一起流浪,一起逃学,去便利店打劫享受所谓的“刺激”,他们做着他们认为有趣的事情来消磨自己的时光。

第六关:换职业

后来他们通过写歌把自己的故事写了进去,歌名是《我们是小僵尸》,他们组建了自己的乐队,被一个星探发现了,将他们录下来发到网上,没想到一夜成名。

随着这支MV播出,小僵尸乐队在日本全面走红,他们被包装得越来越不像自己,这四个13岁的孤儿小孩一下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参加各种活动,演唱会。

由此 我们的小僵尸开始快速推进游戏进程。

以前看不起,看不见他们存在的人,通通都对他们刮目相看,直到他们出了一张《凶手是谁》,他们的轨迹自此改变。

郁子的父母被变态老师所杀,变态老师被粉丝的力量快速甚至于法。

高见光的父母因为司机的失误而死,他们的粉丝通过人肉搜索到了司机,本过着平静生活的司机却被舆论逼死。

突然,罪有应得的人都死去了,应该皆大欢喜但是人们又把攻击对象转移回这四个小孩,一下子小僵尸乐队被推向了道德的风口浪尖。

人们不断转移着目标,拿着自己的正义标准去审判他人,人群一拥而上,又带着冷血拔刀散去。

他们决定解散乐队,他们又没有了活下去的目标,人们也不再关注他们了,他们又回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但四个孩子终究还是如片子开始那样,都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僵尸,不希望有什么名利,不渴求任何的怜悯,更不渴望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

第七关:世界末日

最后高见光还有一个目的地没有去,就是他们父母去的幸福之地。

小僵尸们来到了这里,他们见到了野草莓,到了富士山,他们自此分道扬镳,他们未来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也许是世界末日,也许是星光大道,你说呢。

之所以它是圣丹斯世界电影单元评委会特别创意奖,我觉得是几方面特色:视角独特

善于运用上帝视角,宛若神明在注视着大地,至于为何设计这么多「非人类」的视角,为了表现世界上有很多的东西在守护着孩子们,各式各样的物品、天上的神明等等。

游戏设计感,四小只通过游戏来展示他们即将遇到的种种困难,并且能迎难而上,最终走向新生活。

VR镜头感,别想多啊,给人很多新奇的感觉。

色彩艳丽

整部电影就是充满了想象和魔幻的色彩,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想象力和掌控力。

超市抢东西寻刺激的五彩。

苍蝇被植物吞噬的绿色。

情趣酒店的迷幻。

谜一样的僵尸节目的天马行空想象力。

这部电影用了极致的眼花缭乱的形式主义,让你在两个小时之内享受一场视听盛宴的同时,不禁去思考,我们当代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我们自己究竟是自我还是人形实物。

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不是和影片中小僵尸一样冷血无情?人们的生活是不是就真的那么空洞乏味?

对于很多人来说,我们对生活的真实感悟都给不出一个确切的、唯一的答案。

不论是没有情绪的僵尸或是披着正义外壳的杀手,每一个人都在遭受着生活的打击,但又成倍地收获生活的美妙点滴。

每个人的生活难免会有挫折和困难,当你遇上你最终boss,你已经被打倒了,现在你有一次机会在下面选择,你选yes or no?

感谢关注【阿速撩电影】·公众号

 10 ) We Are Little Zombies歌词

导演说他把要说的话都写在歌词里了。

Spotify有专辑,无限循环。

你说,假装拥有感情的成年人,和不会悲伤的小僵尸哪个更像丰满的人类呢?

转载自:http://j-lyric.net/artist/a06006b/l04c23c.html歌:LITTLE ZOMBIES作詞:長久允作曲:LOVE SPREADママも パパも ボクも キミもルビーの靴の似合う あの子もいないテレビ ラジオ スマホ 空の青さそもそも見たい ものがない未来 お金 勇気 愛は知らない生きてるか 死んでるか 分からない目指す場所も 歩く気力も 花を飾る花瓶を置く棚もなにもない!

WE ARE, WE ARE LITTLE ZOMBIES ×4ママも パパも ボクもキミもルビーの靴の似合う あの子もいない髪の匂い 温度 手のひらとかのそもそもそんな 記憶もない神も 霊も 何も信じられない生きてるか 死んでるか 分からない眠る場所も 夢も見ない やっとバスは来たけれど…信号が青じゃない!

WE ARE, WE ARE LITTLE ZOMBIES悲しいはずなのに 涙が出ないWE ARE, WE ARE LITTLE ZOMBIES夢や希望は はじめからないWE ARE, WE ARE LITTLE ZOMBIES生きてるか 死んでるか 分からない僕らには 何もない!

 ない!

 ない!

 ない!

WE ARE, WE ARE LITTLE ZOMBIES!!!!!!!!

悲しいはずなのに 涙が出ないWE ARE, WE ARE LITTLE ZOMBIES夢や希望は はじめからないWE ARE, WE ARE LITTLE ZOMBIES生きてるか 死んでるか 分からない未来 お金 勇気 愛は知らない僕らには何もない!

 ない!

 ない!

 ない!

 ない!

ママも パパも ボクも キミもルビーの靴の似合う あの子もいないテレビ ラジオ スマホ 空の青さそもそも見たい ものがない未来 お金 勇気 愛は知らない生きてるか 死んでるか 分からない目指す場所も 歩く気力も 花を飾る花瓶を置く棚もなにもない!

WE ARE, WE ARE LITTLE ZOMBIES ×4ママも パパも ボクもキミもルビーの靴の似合う あの子もいない髪の匂い 温度 手のひらとかのそもそもそんな 記憶もない神も 霊も 何も信じられない生きてるか 死んでるか 分からない眠る場所も 夢も見ない やっとバスは来たけれど…信号が青じゃない!

WE ARE, WE ARE LITTLE ZOMBIES悲しいはずなのに 涙が出ないWE ARE, WE ARE LITTLE ZOMBIES夢や希望は はじめからないWE ARE, WE ARE LITTLE ZOMBIES生きてるか 死んでるか 分からない僕らには 何もない!

 ない!

 ない!

 ない!

WE ARE, WE ARE LITTLE ZOMBIES!!!!!!!!

悲しいはずなのに 涙が出ないWE ARE, WE ARE LITTLE ZOMBIES夢や希望は はじめからないWE ARE, WE ARE LITTLE ZOMBIES生きてるか 死んでるか 分からない未来 お金 勇気 愛は知らない僕らには何もない!

 ない!

 ない!

 ない!

 ない!

《我们是小僵尸》短评

长片暴露出了导演空有形式上的创意却缺乏对叙事以及节奏的把控,前半段的日式丧文化展开得还算有条不紊,从组乐队之后主题又掺杂进了粉丝文化,网络暴力等跑偏的元素,加上结尾强行热血,让整个作品在表达的层面上是混乱不堪的,就像视效大爆炸后却没留下内容一样,而且人物的设定较导演之前的短片也少了代入,过于特殊化的情感表达还是有些造作。

7分钟前
  • 超cute侠
  • 还行

两个小时的视听垃圾

10分钟前
  • 微分流形
  • 较差

我出生了,但……我的父母死了。形式上竭尽所能炫目斑斓,以戏仿游戏的方式与标题中的“僵尸”二字形成张力,青少年视点也在这种故意稚嫩的风格中得到了成立。然而问题在于,眼花缭乱的外部躯壳,何尝不是现代社会空洞内核的表征。如此看来,导演的“恣意”似乎又给自己设下了陷阱。

11分钟前
  • 鸡头井。
  • 还行

感应不到点的话,未免无聊了。

13分钟前
  • 博古
  • 还行

体会无爱之苦的儿童成长,可怜的四个娃,你们阐述了现代文明和后现代文化的全部行情,很有价值呀!

15分钟前
  • 哗啦啦
  • 还行

故事不感冒,歌也不感冒,就只是很会抖机灵。

19分钟前
  • Captain_C
  • 较差

无病呻吟,又臭又长~5.0

22分钟前
  • 雨中散步
  • 较差

美术音乐都不错,剧情丧,中二,沉闷,对白多,空洞无物,太多符号,想快点结束

25分钟前
  • 汤姆贝利芬
  • 较差

#69thBerlinale# Generation 14plus。圣丹斯世界电影单元评委会特别创意奖+柏林水晶熊特别提及。柏林个人最佳!年度十佳确定可以发一个!影片整体按照8bit掌机游戏来结构,分为序幕、尾声及12个关卡(Stage),影片视觉风格可谓是极多主义,超级快速剪辑和大量的拼贴和素材混用,加上经常出现十分夸张的视觉设计,整合在可称之为“模块叙事”(参考[无姓之人])的框架内,用掌机游戏定义剧作结构和游戏MIDI音乐风格(并时常出现模仿掌机游戏的正俯角镜头、过关动画和字幕卡……第7关还有一个超炫的手机拍摄一镜到底长镜头MV!),虽然导演称之为“EMO Punk”但是显然是完美符合“蒸 汽 波 美 学”的华丽作品!

29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不太能接受这个风格

33分钟前
  • 专业非认真刷片
  • 较差

【上海电影节展映】前半不错。把章节体叙事和游戏闯关结合,融入八位机RPG游戏像素画面和音乐的风格。别出心裁以父母双亡的少年们为主角,又丧又热血。并加入闪回、吐槽、臆想、摇滚、黑白等元素。混搭成一锅大杂烩。偶有“大人吸烟就是用钱买深呼吸”的金句。但后半实在拖沓冗长、虎头蛇尾。似乎导演不知如何收场,硬要拖下去。把四星起步的片拖到冗长杂乱、不及格的水平

37分钟前
  • 汪金卫
  • 较差

影像风格和快速剪辑太赞了,甚至只有这种方式才是最贴合孩子们有点中二的视角。

42分钟前
  • sweetbear
  • 推荐

个人风格强烈。在无聊,实验性,有趣和抖机灵之间来回切换。两个小时太长,想表达的略多。追求有意思的镜头角度和平衡的构图,故意的虚焦和回避以人为主体的拍摄。不过谁说电影一定要怎样怎样拍?随心所欲也是一种玩儿法。结局太丧。中岛塞纳真是一颗升起来的新星。生命虚无的就像窗外游过的巨型红色斗鱼。

44分钟前
  • 六比特
  • 还行

太花了,短片时代的怪趣味和戏谑态度被长片放大之后显得单调和中二,当然有一些不错的段落和灵光一现,但是整体依然是杂感式的片段式感悟拼接,炫技式的花哨技巧会冲淡故事核心,收尾部分尤其。

48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鸡贼

51分钟前
  • 电工男
  • 较差

还,有,谁!!!用真心预测导演将是日本未来十年最值得期待的选手!!!

52分钟前
  • ____anybody
  • 力荐

2.8 电子不等于炫技 很疲劳 只能看一遍

53分钟前
  • DjanGo
  • 较差

开头第一句就是“我妈化成灰了”,各种社会问题造成的青少年的“丧”是日影很擅长表达的一个主题。和像素风游戏、摇滚的结合很特别。“大自然真是高清”“吸烟是成人对呼吸的买单”“男人都一副妈宝样”

55分钟前
  • ✟✰ナギサ✰✟
  • 推荐

既新颖又无聊,用掌机游戏比喻人生,还用这样的形式表现出来,非常新颖。但也在于太过专注形式,而忽略了文本的构建,最后只能分段表述,太多的大道理直白且无聊,割裂十分严重,典型地有佳句无佳章。还有,头一次觉得音乐铺得太满太可怕了,耳朵都要聋了。

57分钟前
  • 天马星
  • 较差

看不到导演的未来。像是由主持人抛出一个关键词,其余成员顺时针依次向下编故事的圆桌游戏。被无限分解的影像,每一帧都渴望成为舞台的焦点。

1小时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