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大地震
Землетрясение,地震,Zemletryasenie,երկրաշարժ
导演:萨里·奥德赛耶
主演:康斯坦丁·拉夫罗年科,玛丽亚·米罗诺娃,维克托·斯捷潘尼扬,塔特夫·欧夫基迈恩,米卡耶尔·波戈相,Michael Janibekyan,Sos Janibekyan,Armen Markaryan,Arevik Martirosyan
类型:电影地区:亚美尼亚,俄罗斯语言:亚美尼亚语,俄语,法语年份:2016
简介: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七日于苏俄亚美尼亚(Armenia)西北部斯皮塔克(Spitak)发生芮氏规模六点九级大地震。50岁的俄罗斯人Konstantin Berezhnoy和28岁的亚美尼亚人Robert Melkonyan一起拯救绝望的幸存者。详细 >
使人感情上代入无能的电影,过度煽情,电影本身质量一般偏差。往往真实的历史惨案拍出来本能的让人同情心不忍心打低分,或者打出立场正确的高分。可是论拍摄手法剧情真是毫无出彩,连合格都谈不上,拍的很差。不建议看。
小男孩爸爸的死法太刻意了。
难道是因为文化的不同?整部电影除了真实事件一个真,其余的特效假,文戏假,武戏假,毫无观赏性可言
个人觉得,很一般的灾难片
“儘管這是一場恐怖的大災難,但是沒有一個孩子成為孤兒,所有孩子都被領養並且找到了新的家”。真正的災難是分離,只要我們在一起,這就不是災難。
不算是场景震撼的灾难片,突出的灾难中的人性,片子有些平。
苏联时代的人民荣誉感到处都是,可惜那时已经是戈尔巴乔夫时代,几年后各个加盟国就不再是一家人了。从罗斯托夫来的起重机都能一路迅速奔过来,人物设定里只有泡妞的那位奇怪。没有多余剧情,交代了几个人物在地震前的几分钟之后,毫不拖泥带水,地面开缝,房子塌了。北京要是地震了房价会怎样。。。
非常出色的电影,人物性格刻画生动形象,不是纸板人,同时影片情感层层递进,没有刻意煽情,但能够让观众伴随着剧情体会角色的情感。地震特效比较一般是个缺点,如果特效更逼真一点,电影就更完美了。
灾难来临时,人类显得多么的渺小,但人性的光辉又是那么的伟大,也许这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吧。
大灾看人性,但过于刻意,全片在煽情,背景音乐不停。中规中矩无亮点。三星致在灾难面前坚强不倒的人类精神
亚美尼亚风光好, 天灾人祸悲催多;刹那淫威震裂吼, 霎时乐土如履舟;悲欢离合处处有, 直视人性美与丑;众志成城爱无摧, 阳光总在风雨后
天灾无情人有情,影片以前苏联伤亡最惨重的地震为背景,着眼于几个普通老百姓自救的感人故事,导演拍得很不错,表演代入感也较强,不管场景化妆镜头等都力求真实还原,全程都忍住的眼泪在个别大泪点时还是崩了,可惜剧本过分讴歌天灾中的人性光辉,却对造成如此大伤亡的人祸避而不谈,终究有些主旋律。
灾难部分的描述和特效很少,主打的是各种感情的交织和细节的体现。但部分细节又太过于粗糙,一带而过。有点不协调的感觉。
不可多得的好片 记忆最深的是一个从头到尾都在搬运尸体的男子
那TND的是好消息?
原子彈等級的大災難。另類的,以古典鋼琴配樂搭襯殘酷災難的畫面。雖然,台詞就如俄國人一樣呆板無趣,而對於活著就有希望也算是世界共通語言了......
缺乏叙事性,偏纪录片的感觉。
记忆是残酷的。
前面一直没啥感觉,特效只能说中规中矩,但是37分钟看到有外地人带着工具开车赶来救援,借了根烟点着后下车扛着镐头步行走去灾区救援,眼眶有点湿润,想到了汶川大地震;第2次感动是倔老头向自己死去的女婿道歉并找到女儿和外孙;第3次感动是老爷爷挖出了老伴,和老伴的对话;败笔是为啥非要小男孩的爸爸用死来赎罪?这也太刻意了,对我来说相逢救人泯恩仇才是更好的结果。影片整体水平不是想象中那么好,但还是有闪光点和相当不错的桥段&对白,尤其感人部分处理得不错,挺煽情的。我给4星7.2分!
傲娇老爸演的实在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