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是一部关于如何教育天才儿童的电影,由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与可爱童星麦肯娜·格瑞丝共同演绎。
影片中讲述了一家三代三个天才女孩的故事,引发人们思考儿童教育的问题。
01电影中有三个天才女孩,一个是七岁的玛丽,一个是玛丽的妈妈黛安,还有一个则是玛丽的外婆伊芙琳。
电影以玛丽为主体,从侧面穿插了妈妈和外婆的故事。
麦肯娜·格瑞丝饰演《天才少女》中骄傲聪明的天才小女孩玛丽。
有些观众可能不太熟悉麦肯娜·格瑞丝,她在《我,花样女王》和《惊奇队长》中,都有过出色的表演。
在这部麦肯娜主演的《天才少女》中,她完美地演绎了一个天才儿童成长关键期丰沛的感情流露以及心理上的变化。
一个未被规则和秩序驯服前,充满了野性、童趣和真挚情感的七岁小孩,被她演绎的生动真实,惹人爱怜。
麦肯娜说,她为这个角色,做了很多准备,看了很多电影,《纸月亮》、《在美国》、《克莱默夫妇》、《我是山姆》、《心灵捕手》等,她花了一年时间,用心研究了剧本里玛丽的角色。
可以说,此片的成功是麦肯娜带来的。
影片中的玛丽智力超群,舅舅独自抚养她长大,没有同龄朋友,不懂社交技能,不知道怎么做一个孩子。
她只有一只叫弗雷德的独眼橘猫,唯一的朋友是四十岁的黑人女邻居罗伯塔。
七岁的玛丽已经展露了天才儿童特有的骄傲、自恋和任性,她还不懂得关怀和体恤别人。
教育好这样一个天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幸好玛丽有一个十分爱她的舅舅。
02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饰演玛丽的舅舅弗兰克,他原本是波士顿大学的哲学教授,天才姐姐黛安自杀后,他出于愧疚和逃避的心理,带着只有六个月大的外甥女玛丽,搬离原来的地方,成为一名修船工。
刚刚领养玛丽的时候,弗兰克一筹莫展,他自己的生活都是一团糟,更不用说抚养一个小婴儿了,他无数次想过要把玛丽送到寄养家庭。
但是很快,玛丽的性格形成了,她开始难过、伤心、快乐、愤怒,她是那么的聪明可爱,弗兰克喜欢上了这个小精灵,两个人相处越来越融洽。
他们一起坐船在海上冲浪,在海滩边讨论学校里的小孩,在夕阳下玩耍探讨上帝和信仰,说着绝不离开彼此的话。
姐姐黛安就因为是个天才,从小内向不知道怎么跟别人相处,弗兰克不希望玛丽重蹈她妈妈的覆辙,他希望玛丽成为一个有正常感情,正常社交,正常童年的普通小女孩。
他会在玛丽沉迷数学题的时候,直接抱她出去玩耍。
他会仔细倾听玛丽讲述的关于橘猫的古怪故事,并通过橘猫让玛丽明白同理心。
他教会了玛丽不欺凌弱小,让玛丽有正义感,让她尊重长辈,让她对这个世界怀有敬畏。
最重要的是,他教会了玛丽爱的意义。
当玛丽知道自己的亲身父亲不喜欢她的时候,伤心地躲在房中哭泣,弗兰克没有用言语安慰玛丽,而是将玛丽带到了妇产科医院,让玛丽目睹了一个个新生命降临时家人的快乐、激动、感恩和欢欣雀跃。
那一刻玛丽知道了自己也曾在这样的美好期待和祝福中来到这个世界上,她不仅从被父亲忽略的悲伤中走了出来,也明白了生而为人的温暖与意义。
但是弗兰克强势的母亲伊芙琳,有着与他完全不一样的教育理念。
她觉得天才就应该做自己命定的事情,她认为弗拉克的教育方式浪费了玛丽的天赋,为此,她与儿子对簿公堂争夺玛丽的抚养权。
03琳赛·邓肯饰演的伊芙琳,原本也是个数学天才,后来因为恋爱结婚生子,她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放弃了热爱的数学,因此数学成为了她的朱砂痣,成为了她一辈子的执念。
她将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强加到同样是数学天才的女儿黛安身上。
黛安从小到大泡在数学题海中,除了数学还是数学,没有运动,没有爱好,没有童年,美好的初恋也被母亲简单粗暴的破坏了。
黛安的反抗抑郁,伊芙琳统统视而不见,她只想让女儿解出自己一直期盼的"千禧难题"之一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伊芙琳认为黛安的自杀是软弱和逃避,她觉得天才应该摒弃自己的喜好,专心做对人类有用的事情,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黛安自杀后,她想用同样的理由控制玛丽,让她继续未竟的事业。
04为了不让母亲得逞,弗兰克无奈之下采取了折中的措施,多方考察之后,将玛丽交给一家寄养家庭,不顾玛丽的痛哭和哀求。
但是,当他知道独眼橘猫弗雷德被玛丽的寄养家庭遗弃后,他放下一切跑到动物收养机构,及时救回了即将被安乐死的猫儿,并且救回了另外几只和弗雷德同样命运的小猫。
也是在那一时刻,他明白了即使再完美的寄养家庭,也不能真的满足小玛丽情感上的需求,橘猫是家人一样的存在,他们抛弃橘猫就像他放弃玛丽一样残忍。
他明白了玛丽对他的意义,拿出杀手锏夺回了玛丽的抚养权。
在这样的一场拉锯战后,弗兰克不再逃避,他选择了最适合玛丽的教育方式。
他给玛丽提供了稳定的情感依赖,也开始尊重玛丽的权利和能力。
玛丽有快乐无忧的童年,也有充满奥妙的数学世界。
忘记了在哪篇小说中看到过,一位天才小女孩,拒绝同桌告白的回信是这样的,“对不起,我喜欢的是波恩哈德·黎曼,谢谢你的喜欢,现在我们都该以学业为重。
你不用自卑的,在我看来,没有一个男人能比得上波恩哈德·黎曼。
”如果是玛丽,她的拒绝应该会更酷吧,“我喜欢的是能解出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男孩子。
”
在5月初的《银河护卫队2》来袭之前,四月下旬的北美档期略显沉寂。
上周的票房排行更是令人汗颜,动画电影攻占前三,而《美女与野兽》上映四周还在坚挺在Top2的位置,不肯罢休。
由三位老戏骨主演的犯罪喜剧片《三个老枪手》和寡姐担当的《攻壳机动队》分列第四与第五,这不得不令人感叹,现在的票房似乎越来越低龄化了。
今天要介绍的电影,同样是在4月7日首周上画,不过在前十的票房排行里,肯本不见它的踪影,不过在前几日周二的半价场里,几乎座无虚席。
该片由“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主演,黑人女演员:奥克塔维亚·斯宾瑟助阵,电影《和莎莫的500天》的导演马克·韦布执导,Tom Flynn编剧。
该剧本还曾被列入2014年好莱坞剧本黑名单(指当年没有被拍摄完成的剧本遗珠)。
这部迟来的《天才少女》,如今也算等来了完美的剧组配备。
其中饰演7岁天才少女的麦肯娜·格瑞丝,2006年出生的她,6岁就出道了。
日前在Ellen Show上,她大赞美队人品极佳,还不停表达自己对Ellen的仰慕,口才不是一般的好。
她还透露自己私下非常沉迷恐怖片,其后续作品,也会涉及不少惊悚题材。
又一次被“帅哥 & 萝莉”的配搭击倒还记得上一次被这样的配搭迷倒,让无数人变成了“芦田爱菜”死忠粉。
那就是著名的日漫改编电影《白兔糖》。
里面的奇怪“父女”组合,6岁的凛被自己的外甥大吉领养,从此两人开启了一段“幸福浪漫”的人生旅程。
他们的初遇
他们的烦恼
他们的相伴
虽然这部北美新片《天才少女》着重探讨的,是天才儿童是否就意味着被剥夺的童年,甚至人生的主题,但影片的人物关系,依然仅仅围绕着“美队”饰演的舅舅:Frank,与自己的外甥女:Mary之间的“父女”关系。
(这回“美国队长”可是被制的“服服帖帖”的)他们亲密无间
他们也会吵架
(影片里美队各种被这个Nosy的小姑娘击败)他们相互原谅
(坐在美国队长身上,还翘着二郎腿是什么感觉?
)叔叔们与孩子们的“上学难”问题在这两部电影中,无论是6岁的凛,还是7岁的Mary,他们称呼自己的监护人,都是直呼姓名:大吉或者Frank,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朋友,抑或兄长。
不过监护人最大的责任,就是担负起未成年人的一生,尤其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相比让大吉头疼的日本小学报名,令Frank操心的则是早熟的Mary,在普通小学里总是如坐针毡,不时还怒吼校长或者殴打同学。
(班主任为她操碎了心)从上学第一天开始,Mary就不断的被打电话请家长,然后直接带回家。
而舅舅Frank却坚持让Mary留在公立小学里,结交同龄人的朋友,参与更多的户外活动,可以尽情的玩耍,拥有自己的童年生活。
而不是像他的姐姐,在Mary出生后不久,就抑郁的走向了自杀之路。
即便是名留青史的数学家,但是人生却充满了压抑与不幸,这样的事情,不可以再发生在Mary身上。
展现天才少女的另一面遇上这种涉及高智商人物的故事,电影一定会让角色做一些常人都觉得惊叹的事情,以展现人物的“天才一面”。
而在《天才少女》中,小女孩Mary只有7岁,电影并没有花很大篇幅去展现,她是如何被启智,如何飞速学习。
而是用几个简短的情节点,体现7岁的Mary,已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状态。
而舅舅Frank已经倾囊所授,对于Mary来说,现在这个年龄阶段,学习已经不是一个需要她去努力的目标,而是拥有普通孩子的童年,对她来说才是最紧要的挑战。
人们总是有读不完的书、做不完的功课、解决不完的学科难题。
而当我们看到7岁的Mary,跟舅舅在海边玩耍,与邻居在家里唱K,都会发自内心的感觉到,这比她端坐在电脑前,紧皱眉头的学习要好多了。
影片里Mary在学校介绍自己的爱猫时,说了这样一句台词:“Fred 只有一只眼睛,但是它是一只非常非常聪明的猫,只是别人看不出来而已。
”,而这句话,其实也是在说她自己,这也让Mary的老师,更加的关注她。
叔叔的妈妈们总是扮演“坏人”还记得《白兔糖》里,大吉的母亲,直接的讲出了那句:“你根本不知道,抚养孩子需要做出多大的牺牲。
”。
而在《天才少女》里,Frank的母亲,也是Mary的姥姥,更是被学校通知后,强行介入,争夺抚养权,希望把Mary变成她第个二女儿,力求等Mary长大了,继续解决那道女儿未完成的数学难题。
虽然我们大多数都可猜到结局,但是这段姥姥出来争抢抚养权的情节,其实是用来讲述另一种极端教育案例的。
Mary的姥姥,在法庭上被一再追问,Mary母亲的童年,是否有过玩乐的时光,是否看过体育比赛,是否有过初恋,有过亲密的关系朋友?
而这一切都被母亲认为是浪费时间的活动,拥有天赋的女儿,应该肩负更大的责任,用尽一生去解决常人难以想象的难题,推动科学的进步。
Mary的母亲到底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即便像她母亲所说,她讨厌娱乐,只喜欢数学。
但是最终她却选择了自杀,这又说明了什么。
当孩子被贴上“天才”的标签后,她们的前路,似乎更加如履薄冰,老师、家长都对之有着更高的期待。
在这样的高压下,内心崩溃的前车之鉴不知道有多少。
故事中美队饰演的舅舅Frank,也曾是大学教授,如今为了抚养Mary,来到小镇上修理游艇,依然过得开心快乐。
他在曾怀疑自己给不了Mary美好的童年,两个人在经历背叛与和解后,最终回归了平淡的生活。
影片几次令人感动的落泪,饰演Mary的小萝莉:麦肯娜·格瑞丝的眼睫毛,又密又长,哭起来令人无法招架。
而“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卸下守护地球的重任,这次与小萝莉擦出无限火花,一大一小两个人再加上奥斯卡最佳女配:奥克塔维亚·斯宾瑟,真是令人即养眼,又暖心。
PS:舅舅Frank在送Mary第一天上学的路上说了一句金句,大意是:好好念书,完成学业,顺利的话,你下半辈子就可以靠借钱活着了。
听了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在美国向政府借助学贷款、像银行借钱买房、买车,甚至创业,确实是下半辈子人们就是在靠借钱活着,真是一点错也没有。
希望该片尽早有资源,无论是年轻人,还是爸爸妈妈们都可以一饱眼福。
2017年4月12日 多伦多 小玄儿记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新老电影混剪系列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
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两代人的教育理念冲突,难以说哪种更好哪种更不好,所以结局给了一个中合。
也算是最理想的方式,特别感人的两个地方,第一个是小女孩的老师一直对舅舅说要送她去特殊学校,不然只能让她变成普通人,舅舅很欣然说一句,那就把她培养成普通人就好了。
第二处是有个人问小女孩觉得舅舅怎么样,小女孩说舅舅有很多臭毛病,但是舅舅是个好人,那个人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舅舅在我展现天赋之前就开始照顾我爱我了。
夕阳下Frank和Mary的影子,温柔的配乐夜晚海边的谈话,星星点点璀璨的灯火,渔船,深蓝的色调,昏暗的灯光照在脸上,手里的啤酒,温柔的歌,好喜欢的场景天呐,导演的拍摄手法太细腻了吧,出庭后和妈妈的聊天,医院的众生百态,一家人迎接新生儿的欢喜,配乐也加一百分!
美队的帅气只是锦上添花,每周五去佛格喝酒的情感受挫的大帅哥虽然片名是天才少女,但其实是关于其他的故事哦,自由发展,天才和普通人,亲密关系,家庭教育一类的……在车库和律师争执那一段让我明白了镜头的晃动会增加生活感……这个导演的镜头还有魅力,画面很和谐有质感(冷色调么),但明明又是普通的生活画面,法庭的对决也是充满个人色彩而不是固有的法庭的严肃,每个人的情感都很丰沛。
Frank去寄养家庭那一段,第一次感觉出现在电影里的有人声的配乐不突兀,温柔的呢喃……好喜欢最后一段透过前视窗看他们悠闲的聊天,树影婆娑。
Mary上了天才学校,但下课后还和同龄人一起玩幼稚的游戏。
是静谧感!
他在电影拍摄里加了静谧感!
我注意到了两处细节非常动人。
一次是当玛丽因得知亲生父亲从未来找过自己而伤心哭泣时,舅舅带她去了医院,让她目睹了新生儿降临到这个世上时全家人都为此欢呼雀跃的温情场景。
那是多么令人高兴感动的时刻啊 “That's how it was when you were born.”“This happy?”“This happy.”那一段电影镜头放慢,音乐响起,小女孩懂得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以及周围人的爱,于是跑去为那些陌生人祝贺。
那一场景真的太温情太动人了。
不得不说,舅舅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很有智慧很高明。
另外,当舅舅发现小女孩的独眼猫被卖并且将要被注射药剂以用来做研究时,他及时将它救回来,与此同时,他还带回了另外两只将有同样命运的猫。
那一刻,让人感受到了舅舅身上那人性的光辉,觉得特别温暖感动。
外婆和舅舅的立场即两种价值观的对抗,在提倡人文主义的今天,我们多数人会选择将幸福生活放在首位。
导演刻意将外婆刻画出一种蛮横、强势而自私的形象,也正是呼吁人们接受这种人文理念的感染,去更多地关注青少年成长中所获得的情感上的满足,而非个人能力方面的提升。
最后的结局算是一种和解,Mary没有失去和同龄人相伴的时光,同时也依然拥有在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再次说明这二者之间平衡把握之重要性,借用《壁花少年》小说里的一段话:“我不知道让你的孩子们快乐成长是否比送他们念大学更重要,我不知道和自己的女儿亲近一些重要,还是确保他过的比你好重要。
”最优解当然是二者兼备,但这绝非敲敲键盘动动嘴皮子那么简单。
没有孩子的人可能还不容易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 那并不是或者并不只是父母的虚荣心使然,想方设法让孩子具备步入社会的足够竞争力是人类本能,怎样克制这种心态,确保给孩子快乐的成长空间,是人们世世代代需要讨论的课题。
马克韦布的电影总是透着一股糖果色的清新,几部著名电影里都能见到类似的元素——夕阳、剪影,从《和莎莫的500天》里夕阳下男女主在火车上的重逢,到《超凡2》夕阳下大桥上的爱之宣言,再到这部电影里Mary在夕阳下被舅舅扛在肩头的身影。
这种脉脉传递给观众的暖意总能获得我的好感。
而且这些视觉效果并没有让影片显得仅仅是金玉其外。
萝莉颜值逆天,表演更是活灵活现;桃总嘛...这张脸实在是太标致了,让人必须要刻意忽视才能将注意力放在角色本身上。
虽说大胡子能帮他把自己的其他角色和美队形象比较容易地分隔开(然而复联3也要留胡子上阵了),但实际上影响了他不少表情变化和情绪上更直观的传达,如果坚持贯彻落实猕猴桃脸不动摇的话,表演方面还需再接再厉。
无论怎么说,很乐于看见他在演艺道路上更多更大胆地尝试。
05# 第43篇 影评 2017/10/1亲哥拜/文
人们似乎总是在羡慕自己没有拥有的东西。
普通人会羡慕天才拥有的绝世聪明的头脑,我不知道天才会不会羡慕普通人的生活,因为我没当过天才,所以也许吧。
人类基因决定了每个人的才智注定是不同的。
《天才少女》中的小女孩玛丽一开始就流露出的绝顶聪明,她和同龄的孩子显得特别不一样。
敏锐的目光,以及犀利言语,完全不是6岁半的孩子会有的思想。
她这个年纪刚上一年级,才开始学1+1等于几?
但是她能快速的心算出57*137是多少。
普通的六七岁的孩子正是玩闹的时候,她甚至已经在看普通成人都不知道的伟大数学家的著作。
因为孩子的绝顶聪明引发了监护权的争夺。
发现了玛丽的数学天赋后,外婆来争夺她的抚养权。
不惜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告上法庭。
从电影中我们得知,玛丽的母亲戴安生前也是数学天才,但是她短暂的一生似乎就是为了解开某个方程式而存在的。
她没有喜欢的运动,没有进入高中没有参加舞会,她的生命中只有数学。
唯一一次的初恋也被自己的母亲扼杀了。
她的人生就是在破解方程式。
戴安的母亲遗传数学的天赋给她,给她真空式的保护让她一心沉浸在数学的天地了。
每天的生活除了解方程式就没有其他的了。
她就像一台解题的机器,而没有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人生。
直到遇人不淑怀孕生子,到解出方程式后自杀身亡。
回顾她短暂的一生,似乎没有什么好留恋的。
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自己的弟弟,宁愿自杀也不愿活着。
感到悲哀的是,现在的父母依然是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考试获取各种高分,却不管孩子是不是真正的愿意接受。
每当看到新闻中,十几岁花季的孩子跳楼或者自杀的时候,都觉得很难受,本该是最灿烂的青春时光,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该如何走。
我们作为父母最应该的是:教他们如何生活的,享受生命中的愉悦,而承受生活中挫折。
但是现实中,很多人却舍本逐末,最重要的,没有教给孩子们。
电影从一开始就引出了这样一个观念“让孩子做个孩子”。
就算玛丽是一个天才少女,但是最重要的也要让她像一个普通人那样上学生活。
她需要自己的朋友,和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生活圈子,就像正常人一样。
她舅舅frank虽然没法给她提供好的物质条件,比如带泳池的房子,舒适的床,但是他交给她最重要的做人品质:尊重人,考虑别人的感受。
虽然玛丽知道那个著名的教授出的题目是错误的,但是她没有当面指出来,教授问她为什么不指出错误。
她说“frank说我不应该去纠正长辈的错误。
没人喜欢自作聪明的人。
”Frank 做的很好的一点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成年人来看。
尊重她的想法,让她有知情权。
告诉她案情的发展,直到她知道自己的亲身父亲来到他们生活的地方,但是没有来看她。
对孩子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为什么自己的父亲不想来看她,为什么自己的父亲不爱她。
这个真的没法回答。
Frank没有撒谎来掩饰,而是让她面对真实的这一切。
但是他会用最人性的方式来安慰她。
Frank带着她和邻居Robert去医院等待新生儿出生的那一刻,让她亲眼看到小宝宝出生的那一刻,家人的喜悦之情。
虽然她没有父亲在外面等着,但是frank爱她,她的到来,frank是开心的。
就和所有的正常家庭迎接新成员一样的开心。
玛丽也被感动了。
虽然没有父母的爱,但是舅舅和Robert的爱,并不会让她觉得少了什么。
Frank维护她。
在校车上,看到12岁的大男孩欺负7岁多的同学,破坏他的动物园模型,没人伸出援助之手,只有她勇敢的站出来帮助了他。
虽然打伤人是不对的,但是必须肯定她的勇敢和正义。
这是为人的基本原则。
让我想到另外一部电影《闻香识女人》中的男孩,明明知道供出破坏校监汽车的人就可以消除自己的嫌疑,但是他冒着被开除的风险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
他没有为了选择奖学金和自己的前途来出卖自己的同学。
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看起来也许不顾大局,也没有计算自己的利益得失,但是这正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品质。
关于孩子的成长,我们不禁开始考虑,对他们来说什么是最好的?
什么是最重要的?
好的物质条件?
获得成就,名留青史还是就像普通人一样健康的成长?
这个问题好像真的没有答案。
成长的过程中有开心,有难过,有生气,也有可爱,都是常态。
你想要的是是孩子想要的吗?
虽然他们是你的孩子,但是他们更是独立的人。
如同frank最恐惧的事情一样,他害怕不能很好的教育玛丽,也害怕他的所作所为埋没了玛丽的天赋。
这种数学天赋真的是百万人中才能有一个。
最终是看孩子的选择,要相信孩子。
玛丽喜欢她外婆,因为外婆长的和妈妈很像,或许在外婆身上能感受到母爱。
但是她也很诚实的对frank说她不喜欢外婆的专横。
如同正常的孩子一样,没有要到某样东西她会生气,会说言不由衷的话,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一样,我们不能把对方说的每一句话都当真。
要不到想要的钢琴,会生气说舅舅是个坏舅舅。
破坏了他们之间的约定,而让约会中的舅舅觉得很尴尬,舅舅也会对玛丽很生气。
这是人之常情,这也是正常的生活状态。
虽然我们住在一起是家人,但是我们也必须有自己的独立私人空间。
我们不用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这是人正常该有的情绪。
Frank为了重新获得玛丽的监护权,他告诉他母亲:姐姐戴安破解了那个方程式,但是选择在她死后公布。
这对他的母亲来说极具讽刺。
对于她最想获得的东西确实用自己女儿的生命换来的。
或者她母亲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这种专横的行为已经让自己的亲身女儿失去了生命,面对自己的外孙女的时候,还想重复自己女儿当初的老路吗?
他母亲看着戴安留下的演算手稿,想到已经逝去的人,不禁开始流泪。
这才是最最无法挽回的,活着才有几乎挽救,但是死了一切都结束了。
或许此刻,她心里有一丝丝后悔吧。
电影的最后,玛丽读了高等学校和她不是一个年龄层的人一起上数学课,但是同时她依然是一个孩子,参加女童子军享受一个孩子该有的乐趣和童年。
她依然和frank住在满是蟑螂的拥挤的廉住房,但是她是开心的,她不是整天埋头解方程式。
她会跟着frank去修船,去出海,去沙滩边捡贝壳,每周六和Robert一起唱歌共度欢乐周末。
整部电影基本上完成了主题“让孩子做个孩子”,但是面对特殊的孩子的时候,要用特别的方式对待,这也算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吧。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天才孩子,这部电影也许对你有借鉴作用。
她的人生才刚开始,她的前途不可估量,或许是天才或许是普通人,但是有什么所谓呢?
这就是最真实的人生,至少现在的生活是大家都觉得比较好的。
电影展现了两个极端玛丽聪明,睿智,狡黠,继承了她妈妈的基因。
和弗兰克在小镇上生活的无忧无虑。
但她的聪明,也带来了离别。
外婆希望能培养出一个伟人,流芳百世的人。
自己的女儿是天才,让她很骄傲,于是她“剥夺”女儿的所有,没有爱情,没有自由,没有快乐,没有悲伤,仿佛是一台智能计算的机器,要破解世界难题。
但外婆说,每一个成功的伟人,都是忍受着寒冷走过来的。
外婆考虑到了数学,考虑到了世界,考虑到了世人,唯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女儿,她不想知道她的想法,只想让她按照自己的想法走。
最终,女儿走了,留下了玛丽。
难以想象戴安在自杀时候的心情,看着自己的女儿,却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这是怎样一种绝望。
弗兰克希望玛丽过普通人的生活,有欢笑有泪水,不是只有无尽的演草纸和写不完的数字。
弗兰克让玛丽出海,养猫,和朋友玩,上普通学校,尽管玛丽表示不想去,但也强制去,让她过普通人的生活。
这样的弗兰克,是“剥夺”了玛丽的天才基因,千里马也可能因为没有遇见伯乐而日行百里。
最后的结局,综合了以上的两种,可以说是大团圆了。
那我们呢?
我们想以什么方式存在于世界?
以父母的安排?
还有众生的走向?
亦或是自己的梦想?
普通人还是大多数,没有自己的意见,没有自己的想法,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既然父母安排的路好像不错,那就走吧,反正也没什么想法。
我们这一代,缺少勇气,缺少失败再来的勇气,因为怕失败,那就不要开始了。
因噎废食,便会失去这个世界的多彩了,你不去走走闯闯,不会知道世界多大。
Chris Evans将参演马克·韦布(超凡蜘蛛侠系列)执导新片《Gifted》。
该片讲述美队扮演一名原本波士顿大学助教现在是修船工的Frank Adler在姐姐自杀后领养了外甥女Mary——一位智力过人的天才少女。
Mary刚一入学就表现得与众不同,然而舅舅Frank只想让孩子过普通人生活。
Mary的外婆得知了少女的天赋,出现在二人的生活里,要将Mary培养成数学天才。
于是一场抚养权之争开始了。
本片很好地展现了美式价值观:快乐教育>>>精英教育;也很好地坚持了美式政治正确:白人精致利己冷漠,黑人热情善良真诚,为了固化人设,连双方律师都要设置成“海尔兄弟模式”:)好吧,对我来说本片最大的价值大约是欣赏漂亮小女孩,以及了解英美抚养权案件庭审过程,但所谓的程序正义最终把小孩送进一个不负责任的寄养家庭这点也是挺黑色幽默的。
顺带一提,漂亮小女孩X中年大叔的每次肢体接触都让人警铃大作,不是我过分敏感,实在是有欧美影视圈隐性恋童倾向PTSD。
“我成了英雄!”,是,你是美队谁不知道?
纯正的鸡汤
一个超可爱却女汉子的天才少女,一个落魄修船却曾是大学助教的帅大叔,一只独眼猫,满满的套路,可是养眼又舒服。外婆和妈妈那条线负责深度,舅舅和外甥女这条线负责温情。即使天赋异禀,也值得平凡的快乐。
法院又躺槍
I think about Fred, therefore, I am. He’s a dude and he’s a guy. And he only has one eye.
我们这些不是天才的人,根本不存在那些顾虑
美国式文化,美国式教育。
天才不一定能幸福,你是想要成就还是想要快乐
我应该会变成外婆。#法庭戏觉得外婆讲超对#
2.8还行 清洁冲突没有很惊艳,好奇数学天分这玩意真的可以遗传嘛?
提问:有什么比西岛秀俊的鳏夫更逮劲儿?答:是单身带侄女的舅舅!!!这片子也太heartbreaking了!!!稳稳当当润物无声的抢小孩电影!什么数学天赋啊传女不传男的!
美色已到巅峰依然是一张面瘫不对,一张便秘脸的这位男明星啊,还是让人有些遗憾的。
比较平庸的讲述故事的方式,但还是会跟随着一块思考,到底哪一种人生对Mary最好。或许没有答案,或许有太多可能,但既然Mary是一个如此可人、善良、美好的人,“那我一定做对了什么事”,听到这句就泪奔了:一切泡沫退去后,最值得考虑的只有爱。
医院那段太催泪,少女演的也太好了!尤其爱夕阳日落在海滩的那段!大人小孩的相处模式让人羡慕。回到现实,很多小孩其实很平庸,父母却给他到处补课,压抑他的童年。片中的小孩却是天才,舅舅却想她拥有普通的快乐的童年。至于外婆和舅舅争夺抚养权的法庭战,也算看点之一,题材挺讨喜!外婆演技太棒了
这么平庸的影片竟然有8.1分,豆瓣这是怎么了?都是因为美队打了感情分吧。可惜美队留了胡子,我完全不认识。天才少女的母亲中间名叫艾琳,艾琳·艾德勒——福尔摩斯之波西米亚丑闻乱入~
(6.5)女主可爱得不行了。一切的外在表现都是十分温情的,但是美队私闯民宅时揭露的那件事却指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主题。因此这电影隐隐有一种分裂感,跟随故事我们会觉得最终获得了慰藉、看到了一部喜剧,可它表面之下的真相又让我们倍感遗憾。
白左味儿的一部片,一样是数学天赋的孩子,隐藏人物的主角简直可以写篇《我奋斗了多少年才能坐在nasa和你一起喝咖啡》的血泪贴。就算是萝莉配各种年龄的叔叔这种保底组合居然也全无chemistry,就怕货比货。和另一部飙演技的剧情片一起看,这部片子体现了ce的演技上限。
歌蛮好听的 小女孩蛮好看的
所以一个月之后才想起来标记一下在飞机上看的这部电影。飞机上就不想动脑筋嘛,看完整整两个星期想不起来自己看的是什么也是棒棒的。小萝莉古灵精怪很讨人喜欢。温馨亲情内核挺普通的,摄影原声方面也没什么突出的。所以就还好。
舅舅充当父亲的角色,大人们的价值观在孩子的教育层面,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