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其实并不那么好看,尤其是故事的旁白,甚至让人莫名其妙。
只是电影开始的镜头让我眼前一亮,接下来的一组镜头,更无论是构图还是机位,似乎都不是中国大陆导演的风格,后来才知道,原来导演是胡安,曾经的作品是《西洋镜》,一个肚子里有洋墨水的女人。
遗憾的是电影中夹杂着矫情、含混、错乱以及词不达意的慌张,似乎并不难以起到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现一个家族兴衰的故事,更难让仓促的三角关系以及带着几分鬼气的化妆吸引观众。
但终究还是想写些什么,或许只是因为实在想梳理一下电影中那烦乱的故事,或许只是因为被一张剧照吸引,周迅手拿着黑伞站在褐色的画面中,眼望着雕花的铁栅门,那身姿让人心碎。
又或许只是因为电影里的那一句轻唱:美人啊,你一路错;英雄啊,你错了一路。
爱是不能随便的,明白了的永远是过来人,从来都是这样。
其实无关乎嫡庶争家产,也无关乎两个女人争一个男人,真正讲的是大时代动荡中姐妹俩暗暗地需要对方的微妙心理。
王志文是渣男没错,但他只是个工具和配角,被用来展现姐妹俩之间的拉扯,最后他一个人上船就是隐喻。
邬君梅一如既往地成熟诱人,但又演出了这个角色不经意间的天真、孩子气和赤子子心,原以为故事会向她千方百计让妹妹签字的方向发展,结果她其实也从来没有care过身外之物,她不听管家的劝,亲眼证实到自己所想的真相时,她只是惊恐、悲伤和呆滞,并没有愤怒到大哭大喊或者当场喝斥妹妹。
她知道父亲对小菲有很多期待,对自己却说做个闺秀就好。
她有时候看小菲的眼神不像高高在上的大小姐,而是有点怵,怵她比自己有出息有本事,甚至有点羡慕她。
周迅的灵气和瘦削美在里面展露无遗,镜头更添了几分鬼魅。
从孤独,到“我不要孤独,我也要温情,让她也尝尝失去的滋味”,再到主动回归孤独,尤其是果断向自己浇下去的那一盆凉水,让所有人明白这是个外柔内狠的角色。
她“小时候就喜欢姐姐”,她看着姐姐的眼睛,知道自己比以往更需要她。
她听到佣人说“大小姐只是利用她”,她心酸气愤,于是抢姐姐的男人,其实是为了让姐姐真正紧张她在乎她。
王志文从《过把瘾》开始真的就一直是优柔寡断型男人专业户,演这种角色一演一个准。
他在这里面有句台词倒是让人有好感:“其实我也是腐朽、愚昧、俗气的男人啊,所以我们俩倒是可以白头到老的一对怪物呢。
”满世界都是踩女人同时对自身盲目自信的油腻男人,偶尔听到这么一句坦诚的颓废话,还觉得挺清新的…教堂里的老妪说得好:“你真年轻啊,但我快活多了。
”可不是吗?
大部分台词写的有点别扭,结尾的红五星太煞风景。
不到一个半小时的长度导演想表达的东西有点杂。
居然已经是18年前的电影了,画质比较模糊。
我喜欢电影的结局。
喜欢里面的一些些话:我错了,错的很糟糕。
我是特别的。
她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有过去,也会有家庭。
女人是珍贵的。
我总是狠不下心来离开什么人,所以老是有麻烦。
蛮横的眼泪,不一定会让自己得到满足。
无论什么理由,爱是不能随便的。
爱是不能随便的,明白了的永远是过来人,从来都是这样。
女人就是太聪明,不肯忘记,又不肯原谅。
两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一个男人爱上两个女人。
故事是落入俗套的,然而在我看来,这个男人是不重要的。
这部电影,是属于女人的。
妹妹小菲是父亲与女佣的私生女,在漫长的成长岁月里无法得到承认,只能在父亲魂归天国之后才被允许回返故里。
这是一个倔强的女孩,不愿意认命,对照母亲的一生她不再愿意受人指使,重蹈覆辙,于是拼命学习争得奖学金为得是能够成为一名女医生从而主宰自己的命运。
她独自居于母亲的老宅中,腐旧的木板,昏暗的光线,看得见粉尘的坠落,空荡荡的屋子里光和影特别的多,那是深重的寂寞和孤独。
那座老宅给她的是整个压抑与失落的童年。
她常常怅然地想起自己的姐姐缨子。
她羡慕姐姐,因为她拥有自己无法得到的一切,被承认,被呵护,她在成长中所缺失的一切姐姐统统拥有。
同时,她也是爱姐姐的,那是无法割舍的来自骨血的亲情。
当姐姐提出接她回到李家时,她最终应允。
那个下雨的黄昏,她撑着雨伞,一步一步走进李家,手指轻轻地叩响正门,生命与失去的岁月再度相逢。
彼时的姐姐已经是成熟而风情的女子。
云鬓高挽,长裙曳地,冷艳妩媚。
初时她会接纳妹妹只是为了能够尽早地处理父亲的遗产然后与爱人远走高飞。
姐姐并非贪图财富的女子,她的全部心念只系于那个叫黄先生的男子。
在她的臆想中如果她和黄先生远渡重洋就等于去到了一个再无纷扰的世界,两人便可永远厮首了,这是姐姐在爱情中的天真与美好。
只可惜这个男人最终也没能给。
可她渐渐发觉自己对这个妹妹的一份无法舍弃的情感,她教妹妹如何把衣服穿得漂亮,教她如何跳舞。
午后的阳光丝丝缕缕从窗户缝隙中透了进来射在地板上,姐姐脱下自己的碎花外套给妹妹穿上然后她向妹妹伸出手。
两人执手在地板上旋转,笑声在阳光里氤氲成一片朦胧的暖意,妹妹的声音响起,她说:我看见了姐姐的眼睛,我想告诉她,我很需要她。
这是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也是最温情的画面。
姐姐第一次带小菲出席晚宴时,她的头发高高挽起,粉色的花朵在黑暗中盛开,紧身绣花的旗袍,然而她只是站在原地张皇地不知所措,黄先生远远地看见了她,他走向她,邀她跳了一支舞。
他在回家的路上邂逅正在文具店里挑选书包的她,他把她带回自己的家从箱子里找出书包送给她。
她感觉到他对自己的好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就这样,牵扯出剪不断的纠缠的情缘。
纵然她如何想主宰命运,最终还是深陷在情欲的旋涡,无法自拔。
这是一场女人之间理智与情感的较量。
她们并不清楚她们爱彼此的程度,无法割舍的亲情,漫长时光中生长于内心深处的对彼此的怜惜。
可是,对同一个男人的爱任谁都难以摆脱,彼此拉扯。
然而,时移世易,国军告急,民众四下逃亡,黄先生在拳台上落败,他在码头等待姐姐缨子,然而等来的却是李家的丫鬟,最终,他只能一个人黯然地踏上逃亡的路途。
曾经的恩怨,爱情,嫉妒,报复都化作一阵烟尘,无法追溯,守着当下的时光,纵使旧境不再,然而美人依旧,只是,这美,再不是旧时的美了。
胡安的作品。
这并不是一部好电影,只是一部关乎女人的电影。
槽点太多,不知从而吐起。
大量的旁白支撑起的电影,故作姿态的对白,出戏的剪辑,还有演员。
大小姐的声音像含着一口痰,听得不舒服。
王志文还没有晋升为演技派迅哥,纯粹欣赏颜了文案比内容精彩的典型。
配乐感觉很出色可能是前期造成的阴影强了点,吃了个饭回来看竟然觉得还不错了结局有点没懂。
感觉大小姐自杀了……邬君梅其实挺有味道的,但是里面那个眉毛真是。。。
结尾处就挺好的这部片让我发现迅哥的身材也挺好的,以后再有人说迅哥身材不好就推荐看这部片
二小姐走进这个家里我就冥冥之中感觉到一切将要变化都要变化……果然,她搬进了这个家,怀着“等我要过来学费就离开这里”的出事的愿望,和大小姐住在了一起。
一个从小她就很羡慕很喜欢的闺秀。
当然,作为一个丫鬟与老爷的私生子,她能得到的与她姐姐所拥有悬殊永远不能填补。
可遇到了他的未来的姐夫,所以在她知道她们爱她却又利用着她时任然没有选择决绝选择离去一个少女对成熟男人的魅力不可阻挡的让她一步步走向爱情,以至于不能自拔的与姐夫偷情。
这里,包含的 不仅仅是爱情,还有占有的欲望,一个心灵中压抑了从小以来的欲望与报复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的 仇恨考试的时候,她很茫然,曾经的医学院的理想还有靠自己能力生活的愿望都在这样纠结的爱情里变得无足重轻。
终于到了最后她发现了“我错了 错的很糟糕,让我走出泥潭吧 ,为了自己也为了姐姐”可是,姐姐也在变化,当她一直对深爱的人请求出国结婚时发现自己与丈夫注定是走不到一起去的。
就像曾经的那些女人的照片,就像她的他和妹妹的一段偷情。
美人啊,你是一路的错。
那英雄他们是错了一路。
何必伤感情。。。
唉……可嗟可叹哪!
后来,军队进城了,跟那个男人一起走的居然是妞妞。
因为她们都不愿意走。
但是,男人没人带他,隐约中我感受到了这个男人的深深地忧伤。
是的,他,也变了。
一切,就是这么出人意料“我终于理解了姐姐,他和我一样都是同路人”小菲和她的姐姐又回到了李家大院,姐妹两人完满而幸福的跟家里的人一起合影。
故事到此,结束。
不管怎么说还好结局是完满的。
看完了整个影片让我最有感触的就是两句话一句是;记得母亲说,女人是很麻烦的 她们太聪明了, 既不能忘记又不会去原谅另一句就是:爱,是不能随便的。
女人,是麻烦的,源于她们的聪明,尤其是美女,聪明的美女爱,不能随心所欲,这里的代价是永远不能衡量出来的。
心伤难疗
放在心里很久了,看完《美人依旧》,我只想说——C’est la vie。
我很庆幸,我是可以骄傲的讲“C’est la vie”的。
我想,这世界上的语言只有法语,可以把“这就是生活”讲得那么美好而无奈。
我曾经每日都犹如吃饭睡觉一样朗诵这样很美的语言。
我依然爱着那让我着迷的语言,并将永远爱着,即使我已经不再像那样的吃饭睡觉了。
我爱过的东西,从来都不会不再爱。
我只是喜欢,把那些我一直爱着的东西深深的葬在心里。
我是个记性不好却忘性不大的人,总会记得那些年代久远的东西正封存在记忆的哪一处角落里。
也因此,我是个重情义的孩子。
的确是这样,我不知道,等我不是孩子的时候,我是否还会如此的看重情义。
虽然,我不大会忘却和不爱。
但是,我是个懂得离开的人,明白这世界上没有东西是不会过期的道理。
所以,我做事从不后悔。
听人讲,人一辈子,前半生不要犹豫,后半生不要后悔。
我知道,我不得不努力的做到,整整一辈子都不要后悔和犹豫。
我一直坚信自己是特别的,和其他的女孩子是不同的。
而我所坚信的特别绝非是浮华的出众(若是那样,我实在是再普通不过),而是心底一份简单而纯粹的不凡——我小心的呵护着我的特质,并为此付出了太多连我自己也无法估算的代价。
我必须被迫直面那些纷纷扰扰的非议,我也不得不忍耐有如芒刺在背的嘲讽。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贴上“清高傲气”的标签,我只是会不那么感到委屈,而是耐心的去证明一张高傲的脸和谦卑的心对于我的意义。
所以当我看到,小菲在绝望中还那样想着——“我是特别的,我和别的女人不一样。
绝对不能软弱,不能软弱。
”即使当她发现,这多变的世界,动荡的时局和她曾经如此看重的学业顷刻间好像都失去了分量。
我想,这世上每一个女子都会在内心底这样对自己讲的。
因此,我想,从今天开始,我要坚信的是,我们这些女子如此的特别。
我不仅要更好的呵护属于我的特质,更应该去存有一颗更为宽忍的心。
太多的人曾告诉我,我是需要一个能够包容我的人陪我度过一生的。
我信。
我知道,我的特质确是需要人给予我莫大的宽忍。
只是现在,我觉得自己亦要拥有一颗更为宽忍的心。
也许,这比找到一个宽忍的心更为容易。
因为寻觅并不代表存在,也因为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更简单。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边。
美人呐,你是一路的错啊!
那英雄他们是错了一路。
何必伤感情。
”那个躺在教堂的老妪操着一口听不出是什么戏曲的腔调,对泪流满面的小菲念叨着,如梦呓一般。
也许,只有这样迟暮的美人才会有如此这般的唏嘘感叹。
“你真年轻”,我对片子里这句出现了数次的道白才算是读懂了。
“你真年轻“何尝不是一句讽刺呢?
而更为讽刺的是,我们常常却以此为莫大的夸赞。
是的,因为年轻,我们错了,错的很糟糕,让我们在渐渐没顶的泥潭里挣扎。
“爱是不能随便的”,即使我们还年轻。
导演胡安说,“那是个让人爱慕但不能靠近的男人,在两个女人中摇摆不定,以不结婚为不伤害,只要不选择都好或者把选择留给女人。
”片中的黄先生,“他可以很天真,很风趣,甚至是很滑稽,他也可以非常庄重,非常优雅,非常伤感,他可以让你觉得如沐春风,也可以让你不寒而栗,他有很性感很蛊惑的笑容,只是这样的男人该是女人的深渊吧。
”即使如此,我依然非常理解片中所持的对男人包容理解的姿态。
描述了女人的情感无奈,自谋出路,却记录了男人的优势、迷茫、脆弱或者逃避—。
我是理解的,真的是理解的。
或许是因为,从小就被灌输了大男子主义的心态。
也或许,我以为女子更需要的是自我的救赎。
尽管,对于男人,理解和包容有时候意味着对于女子的残忍。
然而,怨妇,老妇,弃妇却真的似乎不太能引起我的同情。
让这世上的好女子少一些自怨自艾,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吧。
我们不是为了自己,或为了谁学会宽忍,仅仅是因为——C’est la vie.
不知道是什么牵动着我,使我愿意和他接近。
他关心我,和别的人不一样。
他也让我感到好奇。
其实每次开始都觉得是行的,都认为应该是最后的那个。
用心情开玩笑。
你太狠心了。
这个不属于我的男人,却让我感觉到温暖。
使我情不自禁地走近他。
你窗前的那盆花,有时候会让人觉得眼前一亮。
你总是什么都有。
我要让你也尝尝失去的滋味。
没有退路了。
只能迎上去。
我不要孤独。
我要去抓住温暖和感情。
不知道会得到什么,反正什么都没有了。
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也许我们会结婚,相依为命。
有个家。
也许……爱是可以这样的。
我到处找你。
找不到你。
我先走。
我要离开这儿,我有我自己的生活。
这多变的世界,动荡不定的时局,还有我的学业。
顷刻间好像失去了分量。
我必须坚持住。
没有人能帮我。
真想冲到他们房里去说个究竟,我克制着那股冲动。
我想在渐渐没顶的泥潭里挣扎,那种艰辛让我想到了死。
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殉情的人。
我是特别的。
我和别的女人不一样。
我回来了。
决心面对孤独,面对自己。
决不能再回去。
我错了,错的很糟糕。
让我做出泥潭吧。
为了自己,也为了姐姐。
我明白了。
无论什么理由——爱,是不能随便的。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美人呐,你是一路的错啊。
那英雄他们是错了一路。
我终于理解了我姐姐。
我唯一的亲人。
她和我一样,都是息息相亲的同路人。
记得小时候,姐姐常对我说,小菲,别怕。
快来吧,有姐姐呢。
——旁白/台词
影片给人陈腐而奢华的感觉,乱世中的没落家族上演的不伦之恋。
周迅所塑造的人物的性格非常模糊,经常在抗争和妥协,理性和感性之间摇摆不定。
而片中王志文和邬君梅风度尽失,演技尽失,只会用别扭的台词互相谩骂,说对方是“腐朽、愚昧、俗气的女人(男人)”,而我想借用一下这句台词来评价这部电影,这是一部腐朽、愚昧、俗气的电影。
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不管剧情和内容是怎样的苍白和空洞,两个女人同时爱上一个男人,很俗套的一个布局。
但我一直都很喜欢周迅的电影,颓废糜糜但不低俗,亲近人心。
她的声音带有一点点的磁性,像是一坛芸年老酒,带有沉重笃定的味道,又像是四季雨水历经世事沧桑的一株中性植物,与这世间,始终保持着一种静静与之隔岸相望的静默姿态。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爱是不能随便的。
不爱看这类的文艺片 除了看喜欢的角儿没有任何意义 更何况没我喜欢的角儿
周迅美爆了
你为什么还不选一个,我是不可能不伤害她的
记得母亲说,女人是很麻烦的,她们太聪明了,既不会去忘记,也不会去原谅。男人不愿意负责任就最爱用经济的理由,真不知道这世界上还能信什么。有人说旁白太单薄,说旧社会收房很普遍剧情有问题。片中李家是文明大户,更不要说大太太是否允许收房这件事的发生。想解释剧情怎么都能理解。拍摄角度很美
做作未遂,商业又商业不起来,真尴尬
迷离色彩,以及迷离的剧情。可以看不懂,但不能不被其感染。这是抽象主义派的调调。这也是纷繁芜杂真相不明的永远的现实。你永远希望,去弄清楚一个真相,而更多的时候。是没有真相的。只有,美人依旧。
生活不是跷跷板,谁也不可能永远是翘起来的那一放。
没意思……
。。。
太扯
一场故作玄虚的三角乱伦恋
文艺个屁,这叫矫情。胡安是拍过《西洋镜》吧?怎么差距这么大呢?中国导演维持高水准怎么就尼玛这么难啊
千篇一律的故事
周迅、王志文和邬君梅都是实力演员,可是没太看明白,太文艺范儿了,而且这电影的剧情跟这名字到底有什么关系啊?
比较诡异。
王志文实力诠释pua
迅哥儿。
真是言简意赅的评价:“惨不忍睹。”
有很多东西,知道了还不如不知道。只是人都太过好奇,始终伸手去碰触那块禁区,最后自己荒凉。
剧本太烂……欣赏不了邬君梅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