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The Matrix Revolutions,22世纪杀人网络3:惊变世纪(港),骇客任务完结篇:最后战役(台),廿二世纪杀人网络3:惊变世纪,黑客帝国3,骇客帝国3

主演:基努·里维斯,劳伦斯·菲什伯恩,凯瑞-安·莫斯,雨果·维文,贾达·萍克特·史密斯,凯特·宾汉,玛丽·爱丽丝,莫妮卡·贝鲁奇,埃茜·戴维斯,克里斯托弗·卡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03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剧照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剧照 NO.1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剧照 NO.2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剧照 NO.3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剧照 NO.4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剧照 NO.5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剧照 NO.6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剧照 NO.13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剧照 NO.14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剧照 NO.15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剧照 NO.16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剧照 NO.17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剧照 NO.18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剧照 NO.19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剧照 NO.20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剧情介绍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第二集中,尼奥(基努·里维斯 Keanu Reeves 饰)没有能从内部摧毁“母体”,他的身体在真实世界的飞船上陷于昏迷,思想却被困在介于“母体”和真实世界的中间地带,这个地方由“火车人”控制。墨菲斯(劳伦斯·菲什伯恩 Laurence Fishburne 饰)和崔妮蒂(凯瑞-安·莫斯 Carrie-Anne Moss 饰)等人知道了尼奥的情况,在守护天使的带领下, 找到了“火车人”的控制者梅罗纹奇,经过一番激斗,将尼奥救了出来。 此时,电子乌贼部队对锡安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人类组织所有机甲战士展开顽强的抵抗,形势危在旦夕;尼奥和崔妮蒂驾驶了一艘飞船克服重重困难,到达机器城市,尼奥终于见到了机器世界的统治者“机器大帝”,双方谈判并达成了协议:尼奥除掉不受“母体”控制的史密斯,以换取锡安的和平。 在“母体”中,尼奥和史密斯展开了关系人类生死存亡的最后决斗...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51号星球最后一公里孤独的美食家正月特别篇:井之头五郎漫长的一天惊天救援BuildNEWWORLD假面骑士Grease战×恋梦比优斯奥特曼走向太阳梦想城重新爱上你体操公主第三季秘密手稿糖果男孩EX幸福里九号波尼龙的异想世界火线突围工作细胞:细胞大作战生命血彩蓦然回首诺亚方舟漂流记新江湖情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第二季保护好我方马甲小尸体监察Rap出一片天来冲浪吧!!美少年!!美女上错身第二季我们付出的代价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长篇影评

 1 ) 论《黑客帝国》系列中的角色命名与隐喻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2003)《黑客帝国》是1999年由当年的沃卓斯基兄弟(Wachowskis)自编自导的系列科幻动作史诗,由基努·里维斯(Keanu Reeves)、劳伦斯·菲什伯恩(Laurence Fishburne)以及凯瑞-安·莫斯(Carrie-Anne Moss)等大牌明星主演。

其讲述的是在反乌托邦的未来,由救世主尼奥(Neo)带领的反叛军与创造了矩阵(the Matrix)的人工智能机器之间的故事。

Keanu Reeves, Laurence Fishburne, and Carrie-Anne Moss in The Matrix Revolutions (2003)《黑客帝国》是赛博朋克亚流派(cyberpunk subgenre)的代表作品,电影对慢动作特效拍摄以及吊威亚与功夫的结合的运用发挥到极致,极大影响了好莱坞动作电影的拍摄理念,“子弹时间”(bullet time)的诞生更是可以载入影史经典镜头当中。

《黑客帝国》(1999)中经典的“子弹时间”而系列影片所包含的哲学与宗教理念也是数不胜数,也正是这些元素使得该系列的主题晦涩难懂,某种程度上赋予了其深层次的主旨,以至于主旨的光芒很容易被电影中跨时代意义的动作戏份所掩盖。

本文将列举《黑客帝国》系列中一些角色或者地名的命名,聊聊一些关于名字背后的隐喻。

1. 基努·里维斯(Keanu Reeves)饰演的男主人公尼奥(Neo)常被称呼为“救世主”(One),而将Neo三个字母打乱顺序重新组合后正是One。

Keanu Reeves in The Matrix Revolutions (2003)One在英文中有“一”的意思,而在《黑客帝国》(The Matrix)中,尼奥所住的房间号码是101号。

尼奥所住的房间号码与1有密切联系2. 影片中虚拟世界的名字“矩阵”(Matrix)的灵感来源于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三大满贯科幻著作《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

First edition3. 劳伦斯·菲什伯恩(Laurence Fishburne)饰演的墨菲斯(Morpheus)的名字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睡梦之神摩耳甫斯,而有意思的是在电影中,墨菲斯的使命并不是使人类熟睡或塑造梦境,而是把人类由虚拟世界的梦境中解放到现实中来。

Morpheus by Jean-Bernard Restout而当墨菲斯的飞船尼布甲尼撒号(Nebuchadnezzar)在《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The Matrix Reloaded)中毁灭后,墨菲斯说了几句关于自己梦境的话("I have dreamed a dream, but now that dream has gone from me."),这几句台词是来自《但以理书》(Book of Daniel)中,新巴比伦王国君主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梦到了金子幻境,然后便让但以理帮他解梦。

《黑客帝国》(1999)4. 由上可知,墨菲斯的飞船尼布甲尼撒号的名字来源于新巴比伦王国君主尼布甲尼撒二世,他曾征服了犹太王国和耶路撒冷,并流放犹太人,他也修建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 of Babylon),而他的事迹均被记录在《但以理书》中,据说尼布甲尼撒经常做梦,且常因梦而惊惶,所以常请术士帮忙解梦;而在电影中,尼布甲尼撒号的船长墨菲斯的名字来源正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睡梦之神摩耳甫斯。

An engraving on an eye stone of onyx with an inscription of Nebuchadnezzar II5. 凯瑞-安·莫斯(Carrie-Anne Moss)饰演的女主人公崔妮蒂(Trinity)的名字也有“三位一体”的意思,而崔妮蒂首次在《黑客帝国》中出现时,所在的是303号房间。

崔妮蒂首次亮相身处的房间号码与3有密切联系6. 尼奥工作的公司名为超皮层(Metacortex),meta意为超越,cortex指的是大脑皮层,所以Metacortex意为“超越大脑皮层之外”,而《黑客帝国》系列讲述的故事也正是人与人工智能,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的故事。

《黑客帝国》(1999)中的超皮层办公大楼7. 尼奥因迟到在公司与戴维·阿斯通(David Astone)饰演的老板交谈时,老板曾谈及选择的问题,该老板的名字叫莱恩哈特(Rhineheart),该名字的灵感来源于美国作家卢克·莱恩哈特(Luke Rhinehart),他的代表作为《骰子人生》(The Dice Man),小说探讨的主旨正是关于选择的问题。

Luke Rhinehart8. 尼奥就读的高中名为欧文·帕特森高中(Owen Paterson High),该名字是以该片的美术总监欧文·帕特森(Owen Paterson)的名字命名的。

《黑客帝国》(1999)中短短的几帧画面彩蛋满满9. 乔·潘托里亚诺(Joe Pantoliano)饰演的塞弗(Cypher)的姓氏为里根(Reagan),他曾在影片中表示想要成为类似演员一样的有身份的人,并且想要忘记一切,据悉他的姓氏里根的灵感来源正是美国第四十任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Ronald Reagan),他是美国历任总统里面唯一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且他在晚年饱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的困扰。

Official Portrait of President Ronald Reagan10. 贝琳达·麦考利(Belinda McClory)饰演的苏薇琪(Switch)的名字起初来源于角色本身的定位,该角色的最初定位为雌雄同体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为女性,而在矩阵中则为男性,但后来华纳兄弟娱乐公司(Warner Brothers)否定了这个设定,角色的性别统一固定为女性,但贝琳达的装扮与表演依然给该角色带来了一种雌雄莫辨的味道。

Belinda McClory in The Matrix (1999)11. 史密斯特工(Agent Smith)的名字来源于圣经,在《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亮相时,史密斯特工驾驶的奥迪的车牌号码为IS 5416,指的是在《钦定版圣经》(King James Version of the Bible)的以赛亚书第五十四章第十六节(Isaiah 54:16)中记道:“吹嘘炭火、打造合用器械的铁匠、是我所造.残害人行毁灭的、也是我所造。

”(Behold, I have created the smith that bloweth the coals in the fire, and that bringeth forth an instrument for his work; and I have created the waster to destroy.),在英文中,Smith有“铁匠”和“史密斯”的意思。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2003)12. 被称为“汉默号”(Hammer)的飞船的名字其实是姆乔尔尼尔号(Mjolnir),因为太难读了所以电影里没人以真名称呼该船;姆乔尔尼尔的名字来源于北欧神话雷神托尔所用的武器的名字,又称雷神之锤(在英文中,Hammer有“锤子”和“汉默”的意思)。

Drawing of a Viking Age gold-plated silver Mjölnir pendant神话中姆乔尔尼尔被扔出去后,永远会自动飞回主人的手中,而电影中的姆乔尔尼尔号也是为数不多的不被毁灭的飞船之一,更在《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The Matrix Revolutions)中在危急关头返回锡安(Zion),压制住哨兵(Sentinel)的攻击。

贾达·萍克·史密斯(Jada Pinkett Smith)饰演的奈奥比(Niobe)在《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2003)里驾驶姆乔尔尼尔号飞船13. 在《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中出场的一个一直未透露姓名的由克莱顿·华生(Clayton Watson)饰演的青少年,实际上是在《黑客帝国动画版》(The Animatrix)中的短片《少年故事》(Kid's Story)里出现的角色,名字叫迈克尔·卡尔·波普尔(Michael Karl Popper),其名字的灵感来源于奥地利哲学家波普尔(Karl Popper),他致力于研究自由意志的本质,以及精神和选择与物质领域的关系。

Clayton Watson in The Matrix Revolutions (2003)14. 由邹兆龙饰演的撒拉弗(Seraph)的名字来源于《旧约圣经》中提到的六翼天使撒拉弗(Seraphim),也叫做炽天使,是神的使者中最高位者。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2003)里的撒拉弗15. 由朗贝尔·维尔森(Lambert Wilson)饰演的梅罗文加(Merovingian)的名字来源于法兰克王国的第一个王朝墨洛温王朝(Merovingian Dynasty)。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2003)里的梅罗文加她的妻子贝瑟芬妮(Persephone)则由莫妮卡·贝鲁奇(Monica Bellucci)饰演,名字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冥界的王后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而梅洛文加掌握着控制虚拟世界中的来世的权利,流亡的程序可以通过前往来世来逃避删除的命运,该角色定位与冥王哈迪斯(Hades)类似,且其拥有一间夜总会名字就叫做赫尔俱乐部(Club Hel)。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2003)里的贝瑟芬妮16. 位于现实世界中的机械世界与矩阵之间的车站,名叫边境大道(Mobil Ave),将Mobil五个字母打乱顺序重新组合后是Limbo,俗称地狱边境,指的是在天主教神学中位于天堂与人间之间的地方。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2003)里的边境大道17. 由坦维尔·阿特瓦尔(Tanveer K. Atwal)饰演的萨蒂(Sati),该名字在尼泊尔语中的意思为“朋友”。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2003)18. 人类最后一个地下城市,锡安的来源为希伯来语(Hebrew),指的是天主教圣经中所说的熙雍,也就是耶路撒冷,耶和华的居住之地。

《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2003)里首次展现锡安全貌19. 在《黑客帝国动画版》(The Animatrix)中的短片《侦探的故事》(A Detective Story)里,由詹姆斯·阿诺德·泰勒(James Arnold Taylor)配音的艾什(Ash)养了一只猫,叫黛娜( Dinah ),这个名字的来源为达谢尔·哈梅特(Dashiell Hammett)的侦探小说《血腥的收获》(Red Harvest)中的角色黛娜· 布兰德 (Dinah Brand);而在《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中,爱丽丝(Alice)也有只猫名叫黛娜。

Cover of the first edition结语《黑客帝国》用超前特效与缜密的科幻与哲学相结合的剧本,塑造了一个生命力持久的虚拟宇宙,当年的沃卓斯基兄弟用自己的理解加入了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的元素,使得这个系列不仅在商业片领域独树一帜,更在剧情片中有着自己特有的地位,各类角色的名字与隐喻仅仅是理解这个“黑客帝国”的冰山一角,尼奥之前的五代救世主也没能完成预言中的使命,尼奥之后又还有多少救世主的故事尚待开发呢?

Keanu Reeves in The Matrix Revolutions (2003)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定数,我们需要考虑的,就只有选择的问题。

部分资料来源于IMDb与维基百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2 ) 转《黑客帝国》完全解析

万事皆有始亦有终——《The Matrix》影评之终结篇      一、前言  从 Matrix I 到 Matrix III,整整四年,一对名叫沃卓斯基(导演加编剧)的兄弟给科幻电影带来一次史无前例的冲击,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视觉效果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部科幻电影,从来没有一部科幻电影能够创造这么多的 Fans 也没有任何一部科幻电影能像 Matrix 这样引发如此大规模的讨论——讨论剧情,讨论主题,讨论特效,讨论演员,笔者绝不敢自称 100% 的看懂了(我把看懂定义为“理解沃卓斯基兄弟眼中剧情和主题的原意”,以免就这个“看懂”一词遭来无数的非议),但是我愿意把我所理解的 The Matrix 的故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二、先来说故事  第一集的故事还比较好懂,相信看过两遍的人都能懂:人类的科技文明发展到某一天,机器的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超越了人所能控制的范围。

于是,机器开始了挑战人类的战争,结果,机器打胜了。

地球上的人类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被驱逐到地心深处一个名叫锡安(Zion)的溶洞中的地球原著民,他们继续在跟机器进行着战斗,试图摧毁机器世界,重新获得地球的主宰权;另一部分则是机器的战利品,他们一生下来就被养在机器制造的试管中,也会生长发育,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过去曾经发生的一切,他们活在机器创造的一个虚拟世界里面,完全是由程序编写的一个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被锡安的人称为 Matrix,它就像一个超级的网络游戏;对于机器来说,这部分人类的作用是给机器提供生物电,使得机器能够拥有必需的能源。

如果说,机器只是需要这些试管人类的生物电,为什么还要花大力气编写 Matrix 这个网络游戏呢?

只有这些试管人的大脑不停的有活动才能产生足够的生物电和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产生更多的生物电。

另一方面,在锡安里的人不断地想设法解救 Matrix 中的人,告知他们真相,加入反抗的队伍中,这些被解救的人以莫非斯为代表。

因为莫非斯这些人来自 Matrix,所以他们的脑袋上保留有插头,可以重新接入 Matrix。

莫非斯在 Matrix 中见到了一个有预知未来能力的人叫先知(Oracle),他告诉莫非斯,你们想战胜机器,就必须找到一个人,他才是真正的救世主(The One)。

莫非斯对此深信不疑,他找到了他认为就是救世主的那个人——尼奥(Neo),于是第一集的真正主角登场了。

那么如同所有故事片一样,有了正面人物就必须要有反面人物,第一集的反面人物就是 Matrix 中维持秩序的特工(Agent),他们不是真正的人类,他们完完全全是由机器编写的程序,有点像防火墙或者说入侵检测程序,特工的代表人物叫做 Smith,他们的任务是阻止莫非斯他们的解救行动并杀死他们。

于是第一集就在叛军和特工之间的战斗中展开,与其说是战斗不如说一场逃亡游戏,在第一集里面,观众们看到就是莫非斯、尼奥、崔尼悌这些叛军们不停的逃,特工们不停的追。

奔跑、跳跃成了第一集动作的主题。

但是到了影片的最后,尼奥在被 Smith 杀死以后又复活了,并且具备了超能力,他看穿了 Matrix 中的一切,在他眼中,Matrix 中的物体不再是形象,而是有数字组成的矩阵。

于是,莫非斯认为的救世主(The One)诞生了,特工变的根本不是尼奥的对手,尼奥钻进 Smith 的身体中,把他撕的四分五裂。

  这就是第一集的故事,故事很精彩,效果很棒,票房极好,那一年是 1999 年,这部影片获得了四项奥斯卡奖,影片中的众多特效镜头被奉为经典。

接下来有传闻说要拍续集,于是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都自然而然的认为就如同《终结者》《生死时速》《沉默羔羊》一样,因为第一集的票房很好,有了这个人气的保证,不管怎样只要凑一个续集出来,让这些主要人物重新登场,就一定还有票房。

因此,自然而然的就猜测第二集应该讲的是在尼奥这个救世主的带领下,将 Matrix 中解救出来的人组成一支人类的强大军队,以锡安为后盾,与那些“八爪鱼”展开战斗,最终以人类的胜利为结束,皆大欢喜,拍成一部像《星球大战》《独立日》一般的战争史诗片。

但是,当我了解到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的一些拍摄计划以后,我开始认为我的想法过于简单,按照网上得来的消息,Matrix II 的上映时间将是 2003 年,相隔要四年,而且还不止 Matrix II,Matrix III 也将同时拍摄,也就是说 Matrix II 和 Matrix III 几乎同时拍摄完毕,都在 2003 年上映。

沃卓斯基兄弟还告诉我们,Matrix 从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不是先有了 I 再想到去拍摄 II 和 III,只不过故事太长,必须要拍摄三部才够,  好了,我们现在开始来说第二集的故事,在整个 Matrix 的故事中,第二集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也是最为难懂,引起争议和讨论最多的一集,在这一集里面众多的新人物纷纷登场,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故事从尼奥的一个梦开始,他梦见崔尼悌被特工用枪打中了,这一开始其实就埋下了一个伏笔,按照电影的一般惯例,这种梦最后多半会成为真实的(影片确实也是如此)。

那么我不禁就要发问,既然这是在真实世界,尼奥怎么可能能梦到未来发生的事情(注意,这是科幻电影,不是指环王这样的神话故事电影,现实世界中你说一个人梦到了未来那是封建迷信),这不符合科幻电影严谨的逻辑,难道导演又要在这一集里面插入一些什么奇幻电影的因素,接下来要出现什么魔法啊超自然力什么的吗?

  接着,上一集被杀死的 Smith 又复活了,理论上并不是复活,而是升级了,在尼奥钻入他身体的时候,Smith 获得了尼奥的部分代码,最终导致了 Smith 的复活(升级)。

升级版的 Smith 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特工,他变得更加强大,而且不受 Matrix 的控制,可以将自己的代码(思想)植入 Matrix 中的人甚至特工的身体中,从而复制自己,并控制他们。

这个功能非常可怕,意味着 Smith 可以不断的复制自己,尼奥和 Smith 的第二次正面打斗的戏就是尼奥面对一堆的 Smith 不停的打,怎么也打不完,越打越多,最后只好像超人一样三十六计飞走了。

接着影片出现了第二个伏笔,Smith 复制了一个锡安的叛军,这个叫本恩的叛军通过电话回到了锡安,但是显然,他的思想已经变化了,不再是原来的本恩,而变成了 Smith 附身的本恩。

这里我不禁又要问,既然锡安是真实世界,那么来自 Matrix 中的程序 Smith 怎么可能能够控制真实世界中的人,就像一台电脑把网线都拔了,他怎么还会被黑客入侵呢?

  尼奥莫非斯他们回到了锡安,观众有幸目睹了这个人类最后一个城市的壮观景象,我们开始知道,莫非斯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船长,他也有上司,就是他的情敌司令官,锡安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议会,议员有男有女,都是老人。

而莫非斯所坚信的所谓救世主并不为大多数锡安人认同,在锡安,尼奥只不过是个小有名气的普通人而已。

在锡安,尼奥和一个老议员的一段对话非常重要,是整个 Matrix 中几段经典对话之一,是揭示整个故事主题的点睛之笔。

大意是这样,议员带尼奥来到锡安的动力和循环系统控制中心,看着那些巨大的机器在运转,说我虽然知道这些机器的名称和作用,但是我却根本不知道这些机器是如何工作的,他问尼奥你说什么是控制,尼奥说控制就是我们随时都可在我们想的时候把机器给关掉,议员说说得没错,可是关掉之后我们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各种循环系统。

我想,议员是在告诉观众,人类世界与机器世界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互为依存的关系,从这里我可以隐约感觉到电影的最终结局必然是人类和机器要达到一种新的和谐。

  尼奥他们继续出征,他们要重新找到先知,让她告诉尼奥战胜机器世界的最终办法,先知告诉尼奥你必须先找到开锁人(Keymaker),可以帮助尼奥打开一扇门,去见到神秘的幕后人物。

于是,又有几个新的人物类型登场了,其中有那个法国人,严格来说,他并不是和莫非斯他们一样的试管中的人,而是一段程序,这段程序很老,而且他还有编程能力,可以编出像“春药”这样的小程序,Matrix 已经不再需要他,要把他删除,但是他又设法逃脱了删除,他收留了很多这样即将被删除但又逃脱的程序,包括一对有特殊能力的双胞胎兄弟,他们像幽灵一样可以自由出入很多程序,这些人并不像特工,他们就像 Matrix 中的独行侠一样,独来独往,特立独行,有他们自己的生活规则和生存方式,但是这些人的能力也有限,并不能改变 Matrix,也不对 Matrix 构成太大的威胁。

法国人囚禁着开锁人(Keymaker),尼奥他们的目的就是救出开锁人,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追车大战开始了,其中有穿插着莫非斯和特工的决斗。

就像沃卓斯基自己说的,他们要终结以往所有的追车场面,为此,剧组特地建造了一条专用的高速公路拍戏,总共动用了 300 多辆各种不同的车,炸毁、撞翻了无数,真是史无前例,这场追车大战直看得人神魂颠倒。

  最后,尼奥在开锁人的帮助下见到了那个幕后的神秘人物,他,就是 Matrix 的建造者,设计师(Architector),在这里,尼奥与设计师的一段对话终于揭示了第二集的真正内容,由于这段话实在太重要,我在这里全文摘录如下:The Architect - Hello, Neo. 设计师:你好,Neo        Neo - Who are you? Neo:你是谁?

       The Architect - I am the Architect. I created the matrix. I’ve been waiting for you. You have many questions, and although the process has altered your consciousness, you remain irrevocably human. Ergo, some of my answers you will understand, and some of them you will not. Concordantly, while your first question may be the most pertinent, you may or may not realize it is also irrelevant. 设计师:我是设计师,是我创造了 Matrix。

我一直在等你。

我知道你有很多问题要问,虽然整个过程改变了你的意识,但你依然是不折不扣的人类。

所以,我的一些回答你也许能明白,有些你也许不能明白。

你的第一个问题也许是最有关键的一个问题,同时你也许意识到或没有意识到它也是最无关紧要的问题。

       Neo - Why am I here? Neo:为什么我会在这里?

       The Architect - Your life is the sum of a remainder of an unbalanced equation inherent to the programming of the matrix. You are the eventuality of an anomaly, which despite my sincerest efforts I have been unable to eliminate from what is otherwise a harmony of mathematical precision. While it remains a burden to sedulously avoid it, it is not unexpected, and thus not beyond a measure of control. Which has led you, inexorably, here. 设计师:你的生命是 Matrix 固有程序中一个失衡因式的残留总和。

你是一个偏差的偶然性,是尽管我竭尽全力,仍不能消除的影响数学精度和谐的一个偏差。

尽管它不断地制造麻烦让我小心翼翼地处理它,但它并不是不可预测的,它仍然处于控制范围之内。

它引导着你来到这里。

       Neo - You haven't answered my question. Neo: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The Architect - Quite right. Interesting. That was quicker than the others. 设计师:很好。

有意思,这要比其他的那些要快一点。

       *The responses of the other Ones appear on the monitors: Others? What others? How many? Answer me!* *其他救世主的回应显现在监视器上:其他的?

什么其他的?

有多少个?

回答我!

*        The Architect - The matrix is older than you know. I prefer counting from the emergence of one integral anomaly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next, in which case this is the sixth version.设计师:Matrix 比你想像的要老得多。

我比较喜欢用一个完整偏差的出现到下一个完整偏差出现的方式来计算,这已经是第六个版本的 Matrix。

*Again, the responses of the other Ones appear on the monitors: Five versions? Three? I""ve been lied too. This is bull****.* *其他救世主的回应再次显现在监视器上:五个版本?

三个版本?

我一直被蒙在鼓里,妈的。

Neo - There are only two possible explanations: either no one told me, or no one knows. Neo:只可能有两种解释:没人告诉过我或是从来就没人知道。

       The Architect - Precisely. As you are undoubtedly gathering, the anomaly’s systemic, creating fluctuations in even the most simplistic equations. 设计师:正确。

因为你无疑是在最简单化的因式里聚集并创造着偏差的系统化变动。

       *Once again, the responses of the other Ones appear on the monitors: You can't control me! **** you! I'm going to kill you! You can't make me do anything!* *其他救世主的回复再次显现在监视器上:你控制不了我!

*** 你!

我会干掉你!

我不会为你做任何事情!

       Neo - Choice. The problem is choice. Neo:选择。

问题的关键是选择。

       *The scene cuts to Trinity fighting an agent, and then back to the Architects room* *电影场景切换到崔妮蒂和一个密探对打,然后又切换回到建造者的房间*        The Architect - The first matrix I designed was quite naturally perfect, it was a work of art, flawless, sublime. A triumph equaled only by its monumental failure. The inevitability of its doom is as apparent to me now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imperfection inherent in every human being, thus I redesigned it based on your history to more accurately reflect the varying grotesqueries of your nature. However, I was again frustrated by failure. I have since come to understand that the answer eluded me because it required a lesser mind, or perhaps a mind less bound by the parameters of perfection. Thus, the answer was stumbled upon by another, an intuitive program, initially created to investigate certain aspects of the human psyche. If I am the father of the matrix, she would undoubtedly be its mother. 设计师:我设计的第一个 Matrix 非常完美,它简直就像是一件完美而卓越的艺术品。

它的成功和失败都同样是史诗性的。

它失败的必然性在我看来是每个人类固有的非完美性的结果。

所以我根据你们人类的历史重新设计了 Matrix,以便更准确地反映你们人类本性中多变的怪诞特质。

可是我再次失败了。

我终于了解到我得不到正确答案是因为它不需要太多的考虑或是也许不需要考虑太多完美性的问题因素。

答案最终被另一个指导性的程序偶然发现,这个程序原本是为了研究某些人类思维的。

如果说我是Matrix 之父,她无疑是 Matrix 之母。

       Neo - The Oracle. Neo:先知。

   The Architect - Please. As I was saying, she stumbled upon a solution whereby nearly 99.9% of all test subjects accepted the program, as long as they were given a choice, even if they were only aware of the choice at a near unconscious level. While this answer functioned, it was obviously flawed, thus creating the otherwise contradictory systemic anomaly, that if left unchecked might threaten the system itself. Ergo, those that refused the program, while a minority, if unchecked, would constitute an escalating probability of disaster. 设计师:嗯。

正如我所说的,她偶然发现了一个方法使得将近 99.9% 的试验体接受程序,给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他们甚至只是仅仅意识到这个选择只是处于无意识的阶段。

这个解决方案最初进行时,它无疑从基础上是有缺陷的,因而产生了相矛盾的系统偏差,如果不加以抑制就会威胁到系统本身。

因此,那些拒绝程序的试验体,尽管只是少数,但如果不加以抑制,就会不断增加形成灾难的可能性。

       Neo - This is about Zion. Neo :你指的是锡安。

       The Architect - You are here because Zion is about to be destroyed. Its every living inhabitant terminated, its entire existence eradicated. 设计师:你在这里是因为锡安就快要被摧毁。

居住在里面的人全都会被消灭,那里所有的一切都会被彻底摧毁。

       Neo - Bull****. Neo:放屁!

       *The responses of the other Ones appear on the monitors: Bull****!* *其他救世主的回应显现在监视器上:放屁!

       The Architect - Denial is the most predictable of all human responses. But, rest assured, this will be the sixth time we have destroyed it, and we have become exceedingly efficient at it. 设计师:否认是所有人类反应中最容易预知的一种。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将是我们第六次摧毁Zion,我们干得越来越干净利落。

       *Scene cuts to Trinity fighting an agent, and then back to the Architects room.* *电影画面切换到崔妮蒂和密探的对打,然后又回到建造者的房间。

*        The Architect - The function of the One is now to return to the source, allowing a temporary dissemination of the code you carry, reinserting the prime program. After which you will be required to select from the matrix 23 individuals, 16 female, 7 male, to rebuild Zion. Failure to comply with this process will result in a cataclysmic system crash killing everyone connected to the matrix, which coupled with the extermination of Zion will ultimately result in the extinction of the entire human race. 设计师:救世主的作用就是现在要返回源极,散播你所携带的编码,重新植入源程序。

然后你要从 Matrix 中选出 16 个女性,7 个男性共 23 个人类个体来重建锡安。

如果没有按照这个步骤来进行,将会导致灾难性的系统崩溃,这会杀死连接在 Matrix 上的所有人附带的锡安毁灭,这也意味着全人类的绝灭。

       Neo - You won't let it happen, you can't. You need human beings to survive. Neo:你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你不会的。

你们需要人类才能生存。

       The Architect - There are levels of survival we are prepared to accept. However, the relevant issue is whether or not you are ready to accept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death of every human being in this world. 设计师:我们已经作好了接受任何幸存程度的准备。

但与此相关的问题是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为这个世界所有人类的灭亡承担责任?

       *The Architect presses a button on a pen that he is holding, and images of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matrix appear on the monitors* *设计师按下他拿在手里的笔上的一个按键,Matrix 里各个地方的人的图像显现在监视器里。

       The Architect - It is interesting reading your reactions. Your five predecessors were by design based on a similar predication, a contingent affirmation that was meant to create a profound attachment to the rest of your species, facilitating the function of the one. While the others experienced this in a very general way, your experience is far more specific. Vis-a-vis, love. 设计师:观察你的反应很有趣。

你的五个前辈都是在一个相同推断的基础上设计以便你执行我们设计好的流程,这个可能的巧合意味着与你们种类的附属关系. 其他的那些救世主们是按常规的方式经历这一过程的,相对他们,你的经历却是相当特殊的,你经历着爱。

       *Images of Trinity fighting the agent from Neo’s dream appear on the monitors* *Neo梦里崔妮蒂和密探大战的画面出现在监视器上。

*        Neo - Trinity. Neo:崔妮蒂!

       The Architect - Apropos, she entered the matrix to save your life at the cost of her own. 设计师:顺带说一句,她进入 Matrix 牺牲她自己是为了救你。

Neo - No! Neo:不!

The Architect - Which brings us at last to the moment of truth, wherein the fundamental flaw is ultimately expressed, and the anomaly revealed as both beginning, and end. There are two doors. The door to your right leads to the source, and the salvation of Zion. The door to the left leads back to the matrix, to her, and to the end of your species. As you adequately put, the problem is choice. But we already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do, don't we? Already I can see the chain reaction, the chemical precursors that signal the onset of emotion, designed specifically to overwhelm logic, and reason. An emotion that is already blinding you from the simple, and obvious truth: she is going to die, and there is nothing that you can do to stop it. 设计师: 这最终让我们来到揭示真相的时刻。

基本缺陷出现时,偏差表现为开始和结束。

这里有两道门。

你右边的门是通往源极拯救锡安的。

你左边的门是回到 Matrix,去往她以及你们种类绝灭的。

就像你说的,问题的关键是选择。

可是我们已经知道你准备如何选择了,不是吗? 我已经能够看到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你体内的前体生化物质发出的信号引起情感的开始,压制了你的逻辑和理智。

你的情感已经蒙蔽了一个简单而明显的事实——她就快要死了,而你却无可奈何。

       *Neo walks to the door on his left* *Neo走向他左边的门*        The Architect - Humph. Hope, it is the quintessential human delusion, simultaneously the source of your greatest strength, and your greatest weakness. 设计师:哼。

希望,最典型的人类错觉。

它既是你们最强大的力量又是你们最大的弱点。

       Neo - If I were you, I would hope that we don't meet again. Neo:如果我是你,我希望我们不会再见面。

       The Architect - We won't. 设计师:我们不会。

  尼奥和设计师的这段对话可以说深奥之极,能听一遍就懂得人恐怕不多,我也是在反复琢磨之后才终于明白设计师到底告诉尼奥些什么。

首先,我们得出一个振聋发聩的结论,锡安也是假的,也是设计师设计的一个 Matrix 而已,莫非斯他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他们仍然活在 Matrix 中而并不自知。

人类自他们出生的时候,Matrix 分配每个人一个角色。

99% 的人接受这个角色,让这个角色控制他们的大脑。

所以与其说这些人是人,还不如说他们只有一个附着在生命体上的一段意识而已,这段意识被 Matrix 所左右。

他们没有自主的意识,取而代之控制大脑的是由 Matrix 编写的具有人类意识特征的程序,由于这些人愿意接受分配给他们任何角色,所以他们可以被特工控制思想,被 Smith 复制。

另外 1% 的人他们自主的潜意识如此的强,他们不愿接受 Matrix 分配给的角色,并且能隐约感到有些地方不对劲,开始思考自身存在的方式,这种对 Matrix 分配过来的角色不兼容性,如果不进行控制会导致系统的不稳定和崩溃。

因此编写 Matrix 的设计师,编写了一套不同于 Matrix 的另一个系统模拟程序,为了诉说的方便我把他称之为 Matrix2,并给那些自主意识很强的人编写了另外的角色,这些人指的就是片中莫非斯,崔尼悌等叛军。

设计师编写 Matrix2 (其实这个创意是先知——Matrix 之母想出来的)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让这些不安分的人有一个区别于大多数安分的人的不同的生存空间,他们是不稳定因素,这样就可以把这些不稳定因素从 Matrix 中剔除,保证 Matrix 的稳定;另一个就是 Matrix2 也是一个研究程序,用来研究这些不安分的人的行为,就像人类研究那些特别不安分的猴子一样,掌握他们的特性,从而更有效的控制他们。

还有一个设计师没有明说的目的,我觉得也是显而易见,莫非斯这些人不断地去寻找、解救 Matrix 中那些不安分的人类,等于是从某种程度上在帮助 Matrix 净化环境,省了很多设计师的力气。

那么,尼奥又是怎么回事情?

在这里,我想引用网上一段很知名也很经典的一段论述来说明尼奥是何许人:   Who am I? 这是在第一集里 Neo 苦苦追寻答案的问题。

Why am I here? 这是 Neo 在第二集追寻的问题。

我们随着电影的进度,也在苦苦思索着答案。

Neo 也如上面所说的那样既是 program, 又是人。

但他是很特殊的人,很特殊的 program. 我们在这里应该把 The one 和 Neo 分开。

The one 指 pogram, Neo 指附载 The one 的人的身体。

先从 program 角度说。

The one 不是由 Matrix 编写的 program,也不是由编写 Matrix 的 Architect(AI机器)编写,他是由更上一层即编写Architect的人(指真实的人)编写的或者具有这一层的代码。

因而他在 Zion 和 Matrix 都有超能力即破坏系统的运行规则。

编写 The one 这 program 的目的是为了完善 Matrix, 从而让机器能永远控制人类。

在 zion 中的那些 program 因为允许部分人类的意识存在,并且人类意识在不断的加强,到了一定时间人类的意识会超越 program, 导致这部分人苏醒,这是机器所不允许的,所以在这个时刻来临之前,zion 必须被消灭。

但是在 zion 这些 program 已有更好表达人类自主意识的代码,这些代码对完善Matrix是非常重要的。

The one 的作用就象影片中 Arichetect 对 Neo 的谈话中提到的:  Your life is the sum of a remainder of an unbalanced equation inherent in the programming of the matrix. You are the eventuality of an anomaly which, despite my sincerest efforts. I have been unable to eliminate from what is otherwise a harmony of mathematical precision. ..... The function of the One is now to return to the source allowing a temporary dissemination of the code you carry reinserting the prime program. (你的生命是 Matrix 固有程序中一个失衡因式的残留总和。

你是一个偏差的偶然性,是尽管我竭尽全力,仍不能消除的影响数学精度和谐的一个偏差。

尽管它不断地制造麻烦让我小心翼翼地处理它,但它并不是不可预测的,它仍然处于控制范围之内。

它引导着你来到这里。

)正如我上面所说,The one 是一个特殊的 program,它有伪装的 code,它开始没有能意识它自己核心的 code. 因而才有片中死后重生的过程。

在第一集开始的时候,Neo 是由最外层由 Matrix 编写的角色 program 控制,Morpheus 等在 oracle 的引导下,找到 Neo, upgrade Neo到第二层 code(即与Morpheus等相同的代码), Neo 在第一集死掉的时候,这层代码消失,释放出 The one 的核心code. 使 Neo 意识到自己的超能力。

这部分 code 早已存在,只不过现在才起作用,控制了 Neo 的大脑。

这一次的再生,可以说使 Program 的苏醒,并不是人的自主意识的苏醒。

所以这时候 Neo 可以叫做 The one 的 program. 再从人的角度来说 neo, 作为程序的生物载体,他的人类的自主意识在一,二集里还并没有苏醒,仍然由 program 控制,只不过是不同的 program 控制。

但 Neo 是不同与一般人的躯体,也许他身上有最初编写 Architect 的人的遗传基因。

他潜在人类自主意识很强,所以他才能接受 The one 这 program,并同时影响 The one 这 program.  所以在 1,2 集里他都在对自己真实身份不断进行思索。

当他面对 Architect 的时候,他的人类意识已经济苏醒了很多,虽然还没有控制大脑。

但当面对有可能导致全人类灭亡的选择的时候,前 5 任 Neo(The one) 的人类意识退缩(这种对人类的爱正如 Architect 所说即是人的最强的地方,也最弱的弱点),让 The one 这 program 完成它的任务,回到 Matrix 的 source,升级Matrix,从而苏醒的人类意识再度消失。

之后 The one 按照程序设定的选择 23 人重建 Zion, 新的循环开始。

而第六任 Neo 出现不同,他经历和 Trinity 的爱(这是程序安排好的,为研究人类的情感,所以 oracle 告诉 Trinity 她会爱上 The one),而这个爱超越前五任对 Trinity 的爱,人类潜在的意识使他选择重回 Matrix, 去救Trinity. 这是机器没想到的,The one 的 program 也没有这代码。

这也意味着 neo 的人类意识开始超越 The one 这 program, 所以再回到Zion 后,他感觉到了新的变化,并能在zion中使用超能力。

  我对上面的论述基本表示同意,尼奥其实是 The One 6.0 版本,但是我们要注意到设计师一开始的一句话“虽然整个过程改变了你的意识,但你依然是不折不扣的人类”,尼奥确实是有着生物属性的人类,这跟先知、法国人他们不同,这就注定了尼奥在第三集里面的能力必然还会提升,他太与众不同,在第二集结尾的时候,尼奥用空手杀死了四个八爪鱼就已经在预示着第三集中尼奥的超能力,这同时也很有力的证明了锡安只是 Matrix2 的结论。

在尼奥杀死4个八爪鱼之后,尼奥昏迷。

  如果说第一集只是让我看到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的话,那么随着第二集那个振聋发聩的结论的得出,我已经开始感到我不仅仅是在看电影,有点像在看一个哲学故事了,想起了庄周梦蝶,庄子不知道是自己做梦变成蝴蝶了还是蝴蝶作梦变成了自己。

锡安也是假的,可怜的莫非斯他们从一个梦中醒来又跌进了第二个梦,他们还是在梦中,那么到底什么是真实,或许正像第一集里面莫非斯向刚被解救的尼奥解释什么是 Matrix 一样,什么是真实?

真实就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归根到底就是大脑皮层的反应,那么既然理论是这样,我们又何必管他我们有没有真正的躯体,只要能看能听能动,我们不就是真实的吗?

第一集的故事主线很明确,人物也很简单,就是叛军和特工,多的没了。

但是到了第二集,整个剧情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千头万绪,众多人物向观众们倾泻而下,Smith,先知保镖,法国人,双胞胎,开锁人,设计师,每一个人物似乎都充满了谜。

我甚至开始为沃卓斯基兄弟担忧了,场面已经搞大了,这第三集将如何收场?

剧情该如何走向?

网上讨论的热烈也开始趋向白热化,各种猜测都接踵而至,我注意到一种有趣的现象,讨论最热烈的以程序员为主,看了很多各种各样的评论,写的好的也大多是有计算机背景的,看来,要看懂 Matrix,还得有点技术基础。

好在第二集到第三集的间隔并不算太长,关于第三集剧情的猜测可以比较快的得到答案。

  2003年11月5日,电影史上又一次史无前例的行动,全球60多个国家同时公映,这意味着全球60多个国家的2万多家影院中的几千万观众在同一时刻揭开 Matrix 的最后面纱,同一时刻目睹尼奥和 Smith 的最后决战,这是何其壮观的一件事情。

  第三集一开始,尼奥和本恩(被Smith附身的那个人)头对着头躺在医疗床上,这又是一个画面化的寓言,影片的开始是尼奥和 Smith 这对冤家碰头,而影片也以尼奥和 Smith 的对决作为结束的。

尼奥的思想已经被囚禁到一个叫 Mobile Ave 地铁车站里面,这里他碰到了三个人物,三个流放者,他们是一个三口之家,也就是三个即将被删除的程序,他们正等着那个法国人来搭救他们,还记得吗,这个法国人就是专门收留这些即将被删除的程序的。

在这里,尼奥和三个人中的男性有很长的一段对话,从对话中,我们开始知道,这个车站其实是一个法国人编写的走私程序,是专门负责来运送非法程序的,法国人就是通过这个车站来运送那些即将被删除的非法程序,而要逃离这个地方的唯一办法就是搭乘“车主(也是法国人的手下)”驾驶的地铁离开。

尼奥当然要借助他人的力量离开,谁?

  当然只能是崔尼悌和莫非斯,在先知保镖的协助下,他们胁迫法国人把尼奥营救了出来,通过法国人我们又知道了先知保镖其实原先也是法国人的手下,也是一段将被删除的程序,后来离开了法国人,成了先知的保镖。

这时候,电影分成了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以锡安的生死存亡为线索的,另一条则是尼奥寻找机器之主为线索的。

尼奥和崔尼悌选择驾驶飞船去寻找机器之主,而其他人回去帮助锡安抵抗几百万个八爪鱼的入侵;有一个插曲是尼奥在 Matrix2 中和 Smith 的化身本恩的决斗,尼奥付出眼睛受伤的代价杀死了本恩,但是这时候眼睛对于尼奥来说已经是多余的了,因为尼奥已经开始认识到所谓的锡安世界也只不过是 Matrix2 而已,这一点从之前尼奥与先知的对话中可以证明,尼奥见到先知马上问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能空手杀死八爪鱼?

”。

这时候在尼奥的眼中,所谓的真实世界也变成了距阵,尼奥眼中的 Matrix 是绿色的矩阵,而 Matrix2 则是橘红色的矩阵以示区别。

  这一集的从视觉效果上来说的第一大看点就是主线之一的锡安保卫战,锡安的战士开动着巨大的机器人要面对几百万只八爪鱼的进攻,场面我只能用“喘不过气”来形容,但是这些战士是可怜的,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不是在真正的真实世界中,他们看到的八爪鱼也只不过是程序创建的,永远也打不完,对于机器之主来说,他想要多少八爪鱼就可以有多少,Ctrl+C 就轻松搞定了,因此尽管锡安的战士竭尽了全力也无法阻止八爪鱼的进攻,面对成百万个八爪鱼,他们能做得只剩下一件事情了,“尼奥,不管你现在再做什么,都请你快点!

”。

回到尼奥这里,尼奥和崔尼悌驾驶着飞船直奔“农场(第一集中的人类养殖场)”而去,那里是八爪鱼的老家,尼奥手一伸,飞船周围的成千上万的八爪鱼都爆炸了,尼奥终于可以在 Matrix2 中用自己的意识击溃八爪鱼了。

但是,八爪鱼实在太多了,尼奥的“能力”(这时候是否已经可以说是“权限了”)不够,未能阻止飞船的坠毁和崔尼悌的牺牲,但是尼奥终于能够和由成千上万的八爪鱼组成的机器之主面对面的对话了。

  尼奥的要求很简单,不要杀死锡安中的人类,尽管他们也是活在一个 Matrix 中,但那些毕竟是有着思想的人类,他们也代表着一个生命。

机器之主问:你向我提出了要求,但你有什么可以交换的?

尼奥说,我可以帮你平定你现在最大的威胁——Smith。

机器之主短暂考虑后答应了尼奥的要求。

为什么会答应?

Smith 为什么会成为机器之主最大的威胁?

我们现在来说这一集中的另一条暗线,就是 Smith。

Smith 到底是什么人,第一集中,我们认识到他是 Matrix 的入侵检测程序——特工,在第二集中从他自己的口述和行为上我们认识到他已经升级为不受 Matrix 控制的独立程序,而且向病毒一样在 Matrix 中蔓延,到了第三集,我们从先知的口述中认识到了 Smith 正是尼奥的另一面,就是说尼奥是正面,Smith 是负面,还记得设计师说尼奥是方程式中所有不和谐的残留余数的总和吗?

那么先知这次就明确的说了,尼奥你就是正数,有正必有反,Smith 就是负数,多么有意思的比喻,尼奥是正数代表着正义,而 Smith 是负数代表邪恶,邪恶的 Smith 像病毒一样 Matrix 中不断蔓延、自我复制,甚至连先知也未能逃脱被 Smith 的感染,尼奥和 Smith 的对决就像是正负电子的对撞,注定了正负相抵,打平手。

虽然结局是一定的,但是这场旷世大决斗还是拍的没有让任何人失望。

  动作导演是大名鼎鼎的袁和平,他安排的暴雨中的对决,而背景的音乐则是气势宏大的交响加合唱,其气势之恢宏,视觉效果之壮烈,正如沃桌斯基自己说的那样,要“终结所有的两人对打”,尼奥和 Smith 两个人打遍全宇宙,从地面打到空中,在失重的情况下对决,又打到地下,最终的结局正如我预料的那样,Smith 复制了尼奥,但是这种复制就像是正负电子的对撞,结局是两者的融合,或者说湮灭。

尼奥和 Smith 都死亡了,被 Smith 复制的所有人都恢复了原形,八爪鱼也停止了对锡安的进攻,一瞬间,Matrix 被重构(Reboot),就像操作系统被重启,一切又回到了原样(第二集叫 Reload 我看第三集叫 Reboot 既对仗工整又说明主题),Matrix 又回到了第一集中我们看到的模样,如果这时候放映第一集,我们就可以认为是 Matrix IV,故事完成了一个循环。

顶着灿烂的阳光,设计师这个长得像肯德基老头的人走向先知说你玩的这个游戏很危险知不知道;先知说知道,但是它能换来稳定;老头说这个稳定能维持多久;先知说能维持多久就让她维持多久,你打算怎么处理那些想出去的人?

老头说我会给他们自由;先知说是真的吗?

老头反问,你以为我是人类吗?

微笑一下转身走了。

影片完。

  最后这一段对话很多人可能不能理解,到底在说什么,我的理解是这样,影片中的一切,都是先知设计的一个 Matrix 的升级程序,尼奥的诞生和 Smith 的出现虽然她不能预计到所有的后果,但是基本的进程是在她的设计中的,但是不可否认,这个升级程序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很多不可控的因数。

先知最危险的举动就是让 Smith 复制自己,这就好像我们要杀病毒,在没有被病毒感染的时候,我们很难知道病毒的特性从而清除他,往往要让病毒感染了文件以后,我们才能有效的研究出病毒代码,先知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选择被 Smith 感染来了解他,但这无疑是很危险的。

设计师他会给那些想出去的人自由,当然指的就是锡安的那些叛军,这个自由可以做两种的理解,一种理解是维持锡安的稳定,让他们在锡安中继续安居乐业,给他们自己认为是自由的自由,锡安的人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人明白他们身处 Matrix2;另一种理解是设计师可能真的会让他们脱离试管,回到自己真正的真实世界,Matrix2 就是以真实世界为原型设计的,这些锡安人也会很快的适应真实的世界的生活;先知问你说的是真的吗?

老头反问你以我是人类吗?

这句话再明白不过,只有人类才会欺诈,我不会骗你的,我会遵守我和尼奥之间的协议。

到这里,我们也明白了,机器之主在 Matrix 中的代言人就是设计师,就像网络游戏的设计师也需要一个在游戏中的角色去体验一样。

  影片看完了,所有的谜底都揭开了,这个故事讲的其实不是人类的故事,而是人工智能机器的进化的故事,就像人类从猿人进化到文明人走过的历程一样,当人类进化到尽头,被自己发明的智能机器毁灭以后,智能机器就开始了它自身的进化,万事皆有始亦有终,就像这句在第三集中被不断重复的一句话述说的那样,人类的文明有开始就必然有终点,人类文明的终点就是机器文明的起点,那么机器文明呢?

他已经开始进化了,必然也有其终点,他的终点又是什么的起点呢?

我想,这大概是影片留给观众的最大思考……

 3 ) 这次我真的读懂了黑客帝国(图文全解读+细节,献给喜爱黑客帝国的豆友们)

本文献给有一点黑客帝国基础的豆友们,这是一部四线并行的电影巨作,涉及范围非常广,对白几乎都是话里有话,要读懂所有疑问和解释不通的剧情实在不容易,为了方便观影从分为四条线开始:第一条线是以爱情为主题,讲述恋爱的主角如何叛逆一路暴走打败高科技邪恶势力、正义必胜的商业动作电影,这条线是比较快餐化的,但也是因为这个商业化的成功才有了后续的两部续作,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冷兵器到现代化的中西结合无疑是电影界少有的成功案例。

第二条线是以圣经为蓝本的现代启示录,讲述的是救世主在先知的指引下如何为罪恶滔天的人类赎罪的故事,影片中处处带有暗喻,主线的发展和命名方式也都是从此而来,这一条线充满了宗教哲学玄学色彩,也描述社会各种形式主义的利弊和可能性,带来了诸多反思,也是现在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一条线;第三条线是以赛博朋克风格描述了一个末日世界,这是一种基于控制论的有机体描述,用强烈的反差冲击视觉,展现的是带来人类对未来和末日思考为命题的科幻电影。

而当哲学、玄学、科学、生物学相碰撞时视觉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也就是影片的第四条线-站在宇宙的角度诠释生命。

什么是生命?

当地球存在时生命出现了,这个蓝色的星球充满了生机,现在的我们不知道宇宙外面是什么,也忘记了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地球,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感官的刺激鼓舞我们做更多的事情,不知不觉间人类已经可以踏出宇宙的第一步,距离探索宇宙还遥远吗?

未来,是充满幻想的。

感官的刺激不仅鼓舞我们发展科技带来便利,也带来了诸多弊端,如今工业污染严重,天空灰霾,大气层被逐步破坏,每天进入我们身体的除了大自然赐给我们的,还有各种人造的元素,包括恶性元素,致癌物质。

有一天原子弹出现了,一个画面震惊了全人类,人们在思考是不是可以为了自我肆意而为?

于是社会中多了两个新的学派--保护地球、环境科学。

然而人类的脚步却无法阻止,未来究竟会怎样?

猪不会想,但人类会。

有人说未来将达到很高的文明,穿梭银河,遨游星际,甚至直达宇宙某处;有人说若干年后外星人来了,如何如何;有人说长此以往将能源枯竭环境恶化,人类走向灭亡或者移民到其他适宜居住的星球,而本系列的作者给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有没有一种可能,当高度发达、潜力无限的电子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是否真的能制造智能机器人,而智能机器人是否最终会发展成为和人类一样具有高度创造力和思想,甚至具备情感的新生智慧生命体呢?

如果是,那么是否会像人类取代恐龙一样,成为地球的新霸主?

再后来又会是怎样?

将内容上升到这个层面令人不寒而栗,而本系列就是讲述一个智能机器人如何开始具备思维和情感,成为一个新生生命体的过程。

在理解内容之前,首先要代入影片的观点:一切事情以“人”的角度来描述故事,换个角度看,就是现代科技中将一切量化的应用,这个应用在本系列上可以把一切事物具象化表达出来,也可以把一切意识的东西以数据的形式量化和计算出来。

接着我们做一个框架:未来的某一年,机器人成为了高度智能,拥有了思维,不甘为人类所用,于是开始反抗人类,最终战胜人类成为地球的新霸主,成为霸主后的电脑如同人类生活一样,日复一日的运作着,他们利用接通人类身体和大脑互通思维(注1),以此方法获取人类的智慧来提高和补充机器人的智慧。

为了使系统稳定的运行,避免可能出现的不可预料的崩溃情况(有别于人类的是一旦当机机器人世界就完蛋了),电脑创建了造物主这个主程序,造物主建造母体这个虚拟世界,让人类在里面运作着,从而安全可控的获取人类知识和智慧。

这就等于是我们看到的BOSS的电脑世界相当于我们的电脑WIN7系统,电脑又在系统里搭建了一个虚拟XP系统(用于绝对安全隔离的研究),造物主是负责处理这个虚拟系统的主程序,史密斯等是这个虚拟系统的防护程序。

系统里的软件时不时出现BUG(人类反抗),于是WIN7在系统里装了一个杀毒软件(影片里的章鱼,注2),再设置一个病毒隔离区(锡安),由某个程序(THE ONE救世主)负责去诱导BUG,再通过数据传输(情报贩子),将BUG输送到病毒隔离区,再进行杀毒以保证虚拟系统的运作,同时钥匙人是负责管理通往虚拟系统核心通道权限的程序,救世主完成数据收集和病毒清洗后,通过钥匙人验证,将获取的数据递交给上一级造物主,完成虚拟系统维护和升级的这么一个过程。

那么杀毒(毁灭锡安)实质上只是一个维护手段,并不是升级手段,所以造物主有两个任务:在维护虚拟系统的同时研究升级系统,所以就有了造物主第一次创造完美的世界,第二次创造90年代的母体虚拟世界。

在这个升级过程中,系统仍然需要时不时的修补维护,并不够完美,这使得机器人明白这其实只是WIN7 SP1和WIN7 SP2的升级方式而已,距离成为真正的智慧生命体、脱离系统般的束缚仍然有差距,所以伟大的机器人在维护和升级虚拟系统的同时,创建了先知这又一个拥有特殊权限的主程序,这个程序是从以往虚拟系统里(即母体世界)所获取的人类智慧数据创建而来的新程序,他具备人类某种情感和思维方式,从分类上来讲属于“直觉性程序”,这个程序用于模仿人类的思考方式,考虑新一步的升级方案。

直觉性程序发现电脑与人类最大的区别在于情感意识,而他们距离成为真正的智慧生命体只差“小爱”这种私心思维方式(注3),于是他们进行了一系列计算,得出“小爱”这种情感数据具有私欲缺陷,如果一并导入会导致电脑可能在以后的日子出现各种不可逆的BUG,而电脑所需要的只是积极有用的“小爱”情感数据,那该如何获取呢?

于是先知制定了一个复杂的方案:先给THE ONE救世主注入不同于以往救世主的情感意识,然后一步步诱发他的“小爱”情感意识,同时救世主的小爱缺陷必定会感染其他程序(注4),那么机器人需要做的就是获取救世主的情感数据(注5),同时清除不必要的负面数据,这个方式是有很多种的,电脑做了三个方案:1、尼奥将会为了保存人种,接受机器人的任务安排,同斯密斯决斗的同时,斯密斯被击败,BUG被硬破解,从而解决BUG问题;2、斯密斯感染尼奥,BUG数据泄露,电脑破解,直接制作补丁清除所有BUG(注6);3、尼奥不同意电脑安排,由电脑杀毒程序章鱼清除锡安病毒、同时电脑系统自行清除斯密斯病毒,保留母体世界里的人类,重新制作母体世界,再制作一个新的尼奥或者使用新的升级方案。

本质上来讲,其实这三条方案应该称为可能发生的三种可能性,但是电脑切切实实让这个事情按照他所预想地发展,完成成功率最高的升级方案,我认为一切都在电脑的掌握之中(注7)。

所以尼奥也好,人类也好,斯密斯也好,一切都在电脑的可控范围内,最终胜利的是电脑,成为了完全生命体,一个真正具有智慧的新生命体。

而人类所保留下来的锡安,也只能称之为商业片需要、以及为以后的新三部曲埋下伏笔(注8)。

注1、链接的方式就像医学通过机器连接人体获取人体身体状况信息一样,从影片中我们看到锡安的世界是从链接人体获取能源的,而这个画面在尼奥去找BOSS的路上,在中央处理系统那里又出现了这一幕,以及造物主和尼奥的对话、整个事件的机器人的目的足以证明一层层下来确实人类是在为机器人提供资源,然而这个资源却不一定是能源,应该是智慧,为什么呢?

首先在这种未来N年后电脑具备智慧的时代,我觉得获取能源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到无法想象的,其次在第三部的最后所有被感染人类全体死亡,只留下了锡安人民以及电脑程序没有死(注意,镜头只有先知等程序没死,全人类像史密斯一样爆炸却没有倒下的镜头),说明电脑真正升级成为了智能生命,不再需要依赖人类获取智慧了。

从本质上讲尼奥符合我们所描述的“宿命论”:对崔妮蒂不离不弃的他,最终不得不妥协于机器人的“命运”安排,如同以往的救世主一样去保存人类最后的人种(锡安人种),而尼奥这一次保存人类人种和以往是不一样的,所以尼奥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救世主”。

看完整部片我们明白从头到尾先知的目的是获取人类情感代码和清除相对立的负面BUG代码,足以证明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供需关系。

注2、章鱼消灭人类的方法是电脑杀毒清除数据的具象化表现,就像影片里用枪可以杀人一样,是一种抹除数据的具象化表现。

至于人类在什么样的环境能有什么样的能力,完全取决于这个“人”在此系统中的权限,母体世界中墨菲斯他们的超能力是通过破解系统获取的部分权限,先知、造物主等是系统给予的权限,尼奥是一步步被系统(其实就是BOSS)赋予权限,史密斯是被尼奥感染后得到的权限,墨菲斯、尼奥他们在锡安中没有超能力正是说明了人类在系统中的渺小,没有能力真正获取系统权限。

注3、在以往的救世主行为可以看出电脑早已在获取人类的情感意识,造物主在电影中明确提出以往的救世主被赋予的“大爱”这种情感,但是这种情感被转换为代码和数据后应用到母体虚拟系统时却仍然不能对机器人带来本质上的智慧升级,所以造物主说这是只有低等生命才能明白的道理,他弄不明白,这也呼应了现实中的人类是有缺陷的,有七情六欲的,所以最终才有了先知发现“小爱”,再制定升级方案。

(这也意味着同时带来了负面影响,小爱私心而不是大爱无疆、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在这里牺牲小我意味着放弃自主)注4、事实证明是立刻感染到其中一个程序-斯密斯,那么为什么第一个感染是史密斯呢?

具有高度智能的电脑中由于在获取人类智慧过程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负面数据,斯密斯就是带有一定负面数据的一个程序,斯密斯如同那些想反抗的人类一样,想逃离母体这个虚拟世界,也就是说斯密斯也具备了向往自由的情感意识(即片中锡安人的反抗意识),所以作为一个具有BUG、初具智慧生命体雏形的程序,斯密斯最容易获取、或者说被感染情感意识。

注5、第三部和BOSS谈判后,让尼奥链接母体的方式不同于以往-是由具有“眼睛”的某些链接物体链接尼奥,当战胜斯密斯时,尼奥不是被扔掉,而是被放在一个类似运输机的机械上面,被运送往电脑核心所在的位置,将所获取的最后的人类数据应用于电脑系统,完成真正的革命性系统升级,成为完全生命体。

(矩阵革命,矩阵就是电脑系统,革命意味着完全不同于以往)注6、在片中尼奥与史密斯决斗是先知指引的,同时指引他去找BOSS,而尼奥的决斗方式是通过先和BOSS链接再和史密斯决斗,也就是说电脑通过同步尼奥,控制着事情的发展,所以根本不担心尼奥会被感染而失去控制。

注7、从电脑赋予尼奥情感、尼奥切实感染斯密斯、造物主对尼奥的观察、先知对尼奥的观察(尼奥按他们设想的救下崔妮蒂)、先知避开斯密斯、先知故意被斯密斯感染、尼奥按他们设想的去见BOSS并同斯密斯决斗,说明这一切的一切都在电脑的安排之中。

注8、讲道理作者能思想到未来的生命体是这个样子已经够神奇了,如果把人类抹除,而后新三部曲再设想未来的未来,这脑洞太大我估计就算作者想得到,观众也未必能理解和接受。

作为一个电影导演,我认为所有导演都会遵循已经存在的电影规则,即在成功的影片的最后埋下伏笔,这是一种常规应用手段。

自此可以看出整部电影整个世界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任何人身处于这样一个弥天大谎都将无法辨别真伪(上一部能做到如此精彩的是楚门的世界和骗中骗,然而他们讲的只是单一的故事),所幸的是为了事情按照既定的发展,造物主的一番言论点醒了尼奥也点醒了我们,让这部超人大战奥特曼的动作大片脱胎换骨,使每一个荒寥变得越来越合乎情理,每一次救世主的进化都是系统所赋予的新权限(共五次),这种进化方式和过程让人百看不厌,也让拖沓的剧本变得更快畅精彩,远的如小说西游记中的大圣,近的如漫画界七龙珠的孙悟空,如今这一设定也在电影里得到传承(在进化方面黑客帝国明显高于七龙珠,更加接近西游记的境界)。

黑客帝国是以当时下高速发展的电子网络和流行的黑客作为主题,讲的却是一个局中局,不论如何,这种线中藏线、话里有话、多种元素学科糅合碰撞的电影估计是很难找到第二部了——有人用三部曲把一个概念一个故事讲的入木三分,而黑客帝国用7个小时向人们展示了一部哲学。

这种高度即使以后有续集,也绝对拍不出这样平衡浑厚的精彩。

再来说说影片的一些细节部分:1、先知第一次出场时片中的一群小孩,先知的助手称之为“候选者”,而这些“候选者”其中一位教尼奥用意念弯曲汤匙,这个小男孩在第二部居然在锡安给尼奥汤匙,也正说明他们不是纯碎的程序,而是和尼奥一样,被选中有很大潜力的人类,这些“候选者”就是先知为下一个升级方案所做的准备,而这些小孩具备这些方案中需要的某个环节的作用,所以可以看出先知作为一个高智能主程序所制定的方案是非常多,考虑的相当长远,当然了随着尼奥事件的完美谢幕,这些候选者都没有必要了(所以我们看到最后一次先知在房间里登场时已经只有小女孩而没有这群小孩了)。

影片中光头孩子之所以在锡安给了尼奥汤匙,正是先知让他传达了尼奥所拥有的超能力的信息,让尼奥能更快进入救世主这个特定角色,更好地应用自己的系统权限(或者说超能力),事实也证明尼奥在接下来明白了这些道理。

2、关于史密斯同学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倒霉蛋,作为因电脑获取人类思维情感方式所受负面影响所产生不稳定的程序(或者说自由意志,墨菲斯被抓的那一段对白),史密斯理所当然最容易受到感染,后来斯密斯被尼奥感染的同时也获取了尼奥部分代码,得到了某些超能力,同时还变种成为一重恶性病毒(拥有更高权限和可复制传播能力)。

在影片中斯密斯一直告诉尼奥,他就是另一个尼奥,这里意涵三语,首先斯密斯是尼奥感染的,具备尼奥人类情感意识的存在;其次斯密斯是和尼奥一样具有特殊权限,在电影中特别的存在;第三尼奥和斯密斯本质上都是先知创造的(也说了先知是他妈妈),是两个有特定任务的程序,他懂尼奥,而尼奥却不懂他。

可惜斯密斯还是太嫩了,影片的最后斯密斯在说出那句先知的台词时(和先知、尼奥一样具有特殊权限,可以获取电脑计算的部分未来结果),让他明白不但没有完全感染(同化)先知,而且这一幕都是在电脑的计算中!

所以史密斯十分无助害怕,觉得自己终究无法逃离被删除的命运,最终同尼奥一起消失在电脑的算计之中,一同归于湮灭。

斯密斯其实就是人类的写照,具有情感,渴望自由,力争自己的东西,可是如同锡安的人类和尼奥一样,在电脑面前他是那么微不足道,渺小的连自己能不能存在,为什么存在都不知道。

3、火车站一幕是影片的重中之重,一个程序(小女孩父亲,电源管理软件)居然对尼奥说他们因为有爱所以生下了小女孩,同时还告诉尼奥“爱就像选择一样只是一个字,就像这个世界”,而他相信命运接受命运的安排,潜台词就是:爱在电脑的眼里也只是一段代码,如同选择、其他情感一样,整个你看得见的世界就是一个系统一段段代码,都可以数据化,而他与尼奥存在和追求的所有事情都是电脑计算安排好的,他们渺小的只是一个执行程序而已(同时是在间接告诉尼奥的身份,他也说了不忍心拒绝尼奥),这一段恰恰说明了自从尼奥具备了“小爱”情感意识后(被吻活,觉醒打败史密斯),这个情感意识已经被电脑转换为一段代码获取使用,并且成功的应用!

电脑已经懂得使用爱来衍生下一代,并且懂得爱是什么,该如何保护如何做抉择。

所以影片在第三部开头其实已经交代得清清清楚: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清除负面不必要的斯密斯代码而已。

4、小女孩后来被输送到了母体虚拟世界到先知那里培养,影片的最后小女孩已经有了制造太阳的能力,先知在一次教小女孩制作饼干时说了“要用爱去创造”,很明显地交代了电脑所追求和缺乏的东西,同时也交代了电脑此时已经开始得到爱的情感数据并开始在应用阶段(后来先知的打手从头到尾保护小女孩,以及影片的最后是和小女孩在一起的,足以证明小女孩的数据在电脑眼里有多重要,而小女孩也能具备人类情感,用纪念尼奥的情感流露方式制造一个新的太阳高高升起,正证明电脑的革命成功)。

小女孩的爸爸把小女孩称为“那些没有用处的程序”,“会被删除”,我分不清他是在说谎还是他真的不清楚,可以肯定的是小女孩是获取尼奥情感意识数据后的产物,当史密斯见到小女孩时把他称为“最后一个流亡者”,意图再明显不过了,所谓最后,就是电脑最后获取到的人类智慧数据,这条通道已经再也不需要了,小女孩被输送进去,一方面是被先知“教养”,让他正确使用更大的权限和学习创造力,另一方面是“实验”人类的情感意识作为应用技术,于此同时,电脑系统也不会再产生一些“没有用处的程序”了,从此真正的正轨运作。

5、关于火车人,火车人是情报贩子的下层程序,主要执行地铁输送任务,我们可以理解为就像现实中的电脑传输一样,数据传输不可能是一瞬间的,而是需要传输方式和通道,而火车人就是其中一种传输方式,这种传输方式是作用于母体虚拟系统和真实电脑系统之间的传输,而打电话从锡安到母体世界的传输方式是电脑制定给人类的点对点之间的传输方式,所以权限和作用完全是不一样的。

火车人和电源管理软件、先知、斯密斯、造物主他们一样,都是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程序,所以说在他们的所管理的空间里他们无所不能(权限最大),所以尼奥是不可能战胜火车人的(如同普通人,被打一下就站不起来了。

)。

6、火车人的片段同理可证,火车人、情报贩子、造物主等程序都拥有随时杀死尼奥的能力,没有这么做是为了完成矩阵革命这一创举,如同先知所说的,“这一切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所以他们共同导演了这么大一场戏,这是相对于机器人来说。

而人类也需要“一起努力”才能完成保存人种这个事件,所以说这里是一语双关,同时也对应命运论,所有人都逃离不了的命运。

7、关于情报贩子和先知,情报贩子是火车人的上层程序,管理的权限相信除了火车人的数据传输还有其他的,片中并没有提到。

为什么情报贩子会恨先知呢?

这就得从传送数据的作用说起了,母体世界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电脑系统希望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可获取人类智慧的封闭区而制造出来的虚拟系统,当这个虚拟系统有一些有用的数据需要传送到电脑系统,或者电脑系统要传什么东西进去,就通过情报贩子这条传输方式传送,而管理母体虚拟世界的就是造物主和先知两个人,先知更加是直接负责研究新方案的程序(而造物主更像是维护系统的程序),所以其实情报贩子变相等于不得不听从先知所下达的指令传输她指定的程序和数据,同样作为有很大权限的程序,情报贩子对先知是充满和憎恨和无奈。

同理,情报贩子的举动其实都是在先知的授意下演的戏,戏中他又忍不住流露了真实情感。

8、关于尼奥与先知、造物主和BOSS的几次见面。

首先先知召见尼奥是为了激发他更大的情感,同时告诉他所拥有的超级权限,再指引他往该发展的方向按部就班这么三个步骤,造物主的见面首先是观察尼奥脑中的情感(在造物主面前就是一段段代码,造物主明显说了可以看到尼奥脑中的情感战胜理智,开始了“自己的选择”),确定尼奥情感的被激活程度,第二是按部就班演戏,让尼奥继续按剧情安排发展。

BOSS的见面是先知指示的,同史密斯决斗也是先知指示的,这意味着一切都是在电脑的安排下完成的,BOSS的见面是为了让BOSS直接联通尼奥、同步尼奥,在可控范围内清除史密斯身上的BUG代码。

9、影片中尼奥进行的几次蜕变描写手法非常像西游记对孙悟空成长和能力变化的描写手法,称得上绝对精彩,表面上看是这样,其实是那样(表面上是各种爱使尼奥变成无所不能的超人,实际上是各种说不出的苦衷和深深隐藏在背后的各种令人深思的事理和哲学思考)。

影片中随处可见这样的表演手段,以一种让人似懂非懂,老少皆宜、带有强烈隐喻的双重表现手法呈现给大家,所以本片的精彩之处恰恰在于这里,如果单纯以我上面说的主题形式去表现就不会这么精彩了。

不过回过头来简单来说这些蜕变其实都是在系统的安排下所进行的。

第一次蜕变,就是被崔妮蒂亲了一下活过来那一次,可以理解为崔妮蒂激发了先知赋予尼奥的真实“小爱”情感,这个时候系统给尼奥的权限就同时激活了,所以尼奥活过来并且具有超能力,在第二部的开始,尼奥已经能熟练使用这个超能力(超级权限),在先知一次次召见尼奥后,观察尼奥的情感意识激活程度的同时,暗示、指示他的任务,同时暗中赋予他更高的权限,尼奥的超能力其实就是这么来的,从第一次能战胜母体虚拟世界的保护程序,到第二次能在虚拟世界中救活崔妮蒂,到第三次在锡安世界被赋予超级权限,能看穿代码,能组织章鱼(所以权限还是有限的,并不能像超人一样,如果给这样的权限估计这场戏电脑也演不下去了),再到第四次击败史密斯(好吧其实是BOSS击败史密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观察、指示、授予等安排下进行的,你是不是仿佛看到了先知丑恶的嘴脸?

嘿嘿。

母体系统是绿色的代码,真实电脑系统是金色代码(先知的助手也是金色的,说明他的权限也远远超出母体世界一般的权限),当史密斯感染了希恩后也变成了金色代码,说明史密斯的权限也已经溢出了母体虚拟系统,同时还说明,史密斯、先知助手等人和BOSS一样,都是切切实实的程序,他们都会发“金光”,而影片中却没有任何镜头描写尼奥看到人类时是金色的,也正说明了人类的存在、和系统的区别,同时如同手屠章鱼那些片段一样再次证明人类仍然处于系统之中。

10、议员和尼禄的对话其实就是影片的核心思想,人类制造出来的机器可以帮助人类也可以杀死人类,网络和电子程序受人类的控制,人类拥有随时拔掉他们插头的权限,却同时离不开他们,变相地被他们操控着,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其实是一个两难的事情,有利也有弊,有得也有失,就像看电视一样,你可能会很享受,你也可能会高度近视,如果你把他们砸烂,你就是失去电视、失去照明、失去网络、失去暖气,我们需要它们,却又不得不面对他们带来的弊端。

我认为导演有意让人们为此思考,所以才用了很长的篇幅来描述这个事情,正如今时今日的抖音快手小视频,它在给你带来了快乐的同时,也在毁掉你的现实生活,如何平衡两者之间,让新兴科技正确融入生活,正是我们如今需要思考的命题。

11、钥匙人已经正面回答了他的身份,他“必须了解不可(了解真相),这就是他存在的目的”,钥匙人就是造物主下属的一个执行程序,用于管理通向主程序造物主的管理软件,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携带有人类新数据代码的救世主带回造物主核心,让虚拟系统吸收人类的数据代码。

12、机器人究竟存在多久了?

片中从墨菲斯的对话我们可以得知“这一次”的锡安已经100多年了,加上之前的5次锡安,以及一次“完美的世界”,还有之前不可知的世界,那么这是在21世纪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了,符合作者对末日和未来的设定思考。

13、再说说崔妮蒂,其实此女只是先知安排的一个程序而已,他会不会爱上主角完全不是他自己说了算,在片尾快死的时候他说终于知道自己的使命了,也正是他明白了为什么尼奥要去找BOSS,而尼奥为什么能挡住章鱼,尼奥瞎了还能看到的那些,以及最后印证了先知的预知(有一点崔妮蒂欲言又止,很担心的一段表现,就是指的先知这个预言),明白了这一切的崔妮蒂,在真真假假分不清的世界里,让眼前这个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爱上的男人吻她而去,在她眼里,无论是不是事先安排好的,对于她来说都是真的爱过了,她愿意为这个感觉付出一切。

所以崔妮蒂、墨菲斯、尼奥、史密斯都是悲剧角色的代表。

14、第三部最后的对话。

史密斯在明白一切都在在安排之下后知道自己一切都是徒劳无功,开始做最后一次反抗,试图感染尼奥,而此举直接代码泄露遭破解,于是电脑一次性清除了史密斯这个病毒,同时母体中的那群人类全部死光光,活下来的只有电脑程序。

影片的最后造物主对先知说你这种方式太过危险了,潜台词是给了尼奥太多的权限,万一人类真的失控是有可能破坏整个母体系统的,作为母体系统的管理者对先知和造物主来说当然是危险的事,而且事实上带有人类智慧的斯密斯开始冲出母体,感染到希恩这个另一个区域,也就超出了他们虚拟系统的目的范围,自然是很危险的(实际上这个危险也许就是这次升级失败而已)。

和平对话那一段最前面有写,就不复述了,这里补充一句,先知问造物主是否能信守承诺,造物主说“你以为我是什么,人类?

”其实这是一个反讽,正是因为人类的缺陷才能构成完整的人类,世界是不可能太平的世界,就像造物主创造的第一个完美世界一样,一切都会因为太过平衡而显得如此之假,所以我也可以断定最终机器人仍然没有成为完善的生命体,这是一个很值得让人思考的命题。

15、人类最后的归宿,如同开篇所提的,如同保护动物一样被保存了下来,而保存地区就是锡安这个虚拟系统,人类不单没有脱离机器人的控制,而且成了恐龙般的珍贵动物,被机器人历史所铭记。

本片的所有疑点疑问镜头就不在此一一解释了,都对应了上面的内容,只是有部分文字需要用潜台词翻译一下而已。

无聊附上一些对话翻译:1、第二部先知的第二次对话。

如同他以后的每次召见,都是为了引导尼禄更加有自主性,达到更加的权限和变异,完成她的想法,三部曲的整个事件其实都是先知一个人在导演,她同时也给了每个人“引导”(指示、操作),通过他们去“引导”尼禄。

片中先知说尼禄已经做了选择,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选择再明显不过了,尼禄的选择都是先知事先安排好操作步骤,然后通过“引导”让尼禄明白为什么这么选择,也就是激发尼禄的自主想法、同时让尼禄明白他的权限有多大,这就是先知想要做的。

先知一次次赋予了尼禄选择,安排了一段段剧情,包括崔妮蒂的死,都是希望以这些事情既然尼禄这个程序的情感意识。

对话的中间先知也交代了“我们都是来做该做的事情”,就是完成系统升级这件事,而先知作为一个母体模拟系统的主程序之一,最感兴趣的自然就是“未来”(升级系统)。

同时也交代了除了先知还存在着不同的程序,情报贩子和电源管理人员其实就是这样的程序,不同的任务,不同的权限。

而她所提到的那些不愿意被删除的程序,也正是系统不稳定的因素之一(会产生BUG)。

对话的末端先知说到尼禄已经有预知能力了,超越时空的存在,其实也正是先知的目的,赋予尼禄的权限已经达大到可以看到电脑计算出来的部分结果。

而先知通过对话知道了她的任务更近一步完成了,预知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具象化的说法。

先知一直在欺骗尼禄,引导他完成先知的任务,什么回去万物之源就能救锡安、钥匙人被囚禁什么的都是扯淡,美其名而已。

对话的最后先知说开始相信尼禄了,也就是相信了这次新的升级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尼禄被赋予情感后确实有别于以往的THE ONE救世主。

2、第二部斯密斯与尼禄的那段对话斯密斯作为一个不稳定的程序,被感染后得到了新权限,成为变种的病毒程序,拥有了尼奥那样的超能力的同时得到复制能力,斯密斯同时按照先知设想的,不受控制地疯狂复制,并且想要摆脱删除的命运,甚至摧毁整个母体系统,这个变异病毒最终会在后面的影片里感染先知,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假设“一个电脑系统得到人类最后的情感数据后受到这样的BUG该如何”的情况,先知的目的也是处理这样的完全成型的BUG。

所以先知在谈话之后避开史密斯,让史密斯事件进一步发展。

斯密斯在对话里同时提到了为何会在这里出现,正是因为没有自由才会出现在这里,他也明白尼奥的真正身份是清除和引导母体虚拟系统里的BUG,尼奥是他存在的最大障碍,所以他说有始有终,尼禄和他如果没有先知赋予的目的都将不存在,所以他必须冲破这个枷锁,除掉尼奥,完成真正的自由之路,这就是斯密斯的中心思想。

刚开始斯密斯试着反过来感染尼禄,却没成功,是因为斯密斯这个病毒的能力仍然不足,换句话说这一切的可控性都在先知这个主程序的掌控和安排之下。

3、情报贩子的那段对话可以看出情报贩子非常高傲,还问墨菲斯他们知道他们来的原因吗(意思是你明白这些都是我们事先安排好的吗?

无知的小程序),也对尼禄不知道先知的安排进行了一番嘲笑。

情报贩子说的世间只有一个真理,就是因果循环,有动作就有反应,这里的世间就是指电脑系统的世界和母体世界,有BUG自然就有杀毒措施,母体系统一直在不断循环着这样的自我升级操作(因果循环)。

墨菲斯说有选择的权利,情报贩子说选择的权利是强者欺骗弱者的手段,同时还说谁也逃离不了因果循环,大家永远都是它的奴隶这两段话已经很正面的回答了程序之间的使命、命运和权限、关系。

之所以不让带走钥匙人,也是先知所要求的安排,一次次激发尼禄的自主性,做一场戏而已。

后面他还指导尼禄,最重要的是了解背后的原因,才能完成救赎和希望(完成任务),最后还对尼禄又进行一番嘲笑,侧面描述了情报贩子他自己的权限。

4、斯密斯和尼禄最后对战前的对话史密斯说他一直在等尼禄,这就是他们不同的地方,也正面说明了尼禄一直是在受先知安排,用来清除和引导BUG维护系统的一个执行程序,而斯密斯认为他已经明白了一切,所以他一直在想办法除掉尼奥,并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感染先知),想要以此反噬母体系统(真正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5、造物主和尼禄的对话?

造物主已经正面说尼禄为什么在这里并不重要(因为是安排好了的),尼禄是一个系统永远存在的“BUG”(代表着系统永远会有BUG,代表着人类具有七情六欲、具有缺陷,代表着造物主后面所说的“作为机器人他无法解答下等生物的BUG”),这个BUG是“不可避免的”,同时造物主说“没让它失控”(即创造THE ONE和锡安的杀毒步骤),所以尼禄最终都要回到万物之源(一切在造物主的操控范围之下,尼奥必须引导病毒并且带回有用的数据代码给造物主,一方面救世主是受电脑控制的,另一方面就算告诉你真相,为了保存人种你也必须这么做)。

造物主还说尼禄反应比“其他人”快,并且微笑地看着他(这里说明了尼奥被注入“小爱”情感后确实有别于其他救世主,即尼禄改变以往救世主的做法,自主性选择地去救崔妮蒂,而这恰恰是影片中段先知和尼禄对话后确定尼禄有了自主选择能力后才叫尼禄去找造物主的,方案已经成为了可以执行的切实方案,所以造物主在审核了之后确认先知的安排是正确的),造物主说母体世界比尼禄想象的更久,并且之前有五个救世主,按照影片中说锡安已经一百多年了,加上之前的完美世界和再之前的年代,那么母体的存在已经超过600年甚至更遥远了,真是让人难以想象的世界末日啊!

尼禄听了之后也明白他之前只有五个救世主为什么没人告诉他(不是没人知道,就是没有人和他说过)是因为锡安的人都不知道(而他不知道先知知道却没告诉他)。

造物主又说了,他创造了世界,无论是完美的世界还是类似人类的世界,都失败了(没能完成真正意义的升级,成为自我的智慧生命体,只是杀掉一些病毒BUG而已),所以电脑系统又制造了一个程序,这个程序是“直觉性程序”(说明了电脑已经有能力根据人类的意识产生意识性自主性的程序软件),“直觉性程序”(先知)根据人类的意识赋予了母体虚拟世界中的人类程序情感意识和选择权限,使这个世界真正地“活”了起来,同时因为有了这两者,有部分程序开始出现BUG(自主性是双面利刃),这些BUG不清理系统运行就会越来越差,最后可能会当机,于是THE ONE救世主这个软件将这些有潜在BUG或者已经产生BUG的程序集中到锡安这个病毒隔离区,然后救世主任务完成,回到造物主那里,重新又选择了23人建造隔离区(为了方便以后BUG程序有个可以归宿的地方,而不是到处传播破坏),不断地重复着步骤,这就是第二次升级的方案,而本故事是发生在第三次升级方案的时候,即由先知提出来的这个方案的具体描述以电影的形式呈现。

最后造物主反应正对应了先知所说的,即“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一切”,火车人、情报贩子、锡安、尼奥、造物主、先知、斯密斯、人类这一切都需要共同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这次创造自主意识的系统升级。

6、墨菲斯和先知的对话当斯密斯变成病毒以后严重影响了母体虚拟世界(其实这一切都是先知希望的),于是先知为了按照剧本发展需要,给了墨菲斯拯救的年头,完成电脑升级的步骤。

7、情报贩子和墨菲斯的对话又是一段演戏,同时也再次回答了这一切都是安排。

情报贩子并不是干不过他们,只是演演戏“共同努力完成这一切”而已。

8、先知和尼禄的对话尼奥之所以在关键时刻去找先知,是因为他明白了火车人和小女孩父亲对话时的内容,隐约感觉到一切都在他的控制范围之外,他想确定这一切究竟是什么情况。

对话的开头就是先知教小女孩用“爱”去做曲奇(就是电脑刚学习到的),然后先知告诉了尼奥大家都要做出选择,而她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先知选择尝试新方案,革命系统;尼奥需要做出选择,人类能不能保存下来全看他一个人。

其实尼奥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尼奥问为什么没有告诉之前救世主和造物主的事,先知说因为时机没有到,影片镜头转到拉丁文“认清自己”(这里是说尼奥仍然没有成长到先知希望到达的程度,所以先知把这一切告诉尼奥,那么这一切塑造的尼奥事件将会失败),随后先知告之尼奥他之所以可以挡住章鱼,是因为他的能力能到达万物之源(这里可能是一语双关,第一,尼奥是BOSS创造并赋予权限的防护程序,即先知要尝试这件事,也需要上级的审核和批准,尼奥和先知的关系可能只是上下层程序的关系,创造者都是BOSS,为了让人类相信尼奥是救世主,也为了尼奥相信自己是救世主,所以赋予了锡安世界的权限。

第二,再度引导尼奥,激发尼奥的理解能力和权限,让他按照既定的剧本发展,注意片中先知明确说尼奥“还没有准备好”,正是先知所希望解决的事情),最后先知和尼奥对话了一段对造物主的评价和平衡不平衡的事,正是在说明机器人之所以一直没能突破极限成为智慧体,是因为机器人不具有人类最后的那部分“直觉性”情感意识,所以才需要进行新尝试,而先知就是负责这一部分的尝试方案的程序(使之不平衡,而不是按部就班像以往的电脑系统一样去运行)。

先知说他要的和尼奥一样,也是付出一切,和结束战争,其实指的就是先知的任务和尼奥是一样的,而尼奥同时作为人类和程序是愿意为保存人种付出一切且不得不付出一切的(程序没有选择余地),先知所知的战争在她这里是不再依赖人类,让这种关系发生变化,而人类也不用再受苦成为机器人研究的对象,在尼奥那里是终于可以及可能摆脱被机器人控制的命运。

又说了战争一定会结束,锡安是否有救他不知道答案,这里说的是无论导演的这场革命是否成功,机器人都会处理掉手尾,如同之前五次一样。

而是否有救不知道答案是因为未来确实是不可预知,同时第二层意思也是最重要的是引导尼禄去找BOSS.先写到这吧,写到后面的对话部分都不知所云了。

P.S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称黑客帝国系列为电影界的最佳范本也毫不为过,不管是涉及的范畴还是探讨的内容都多得令人瞠目结舌,而不仅仅是构造一个庞大的虚拟世界。

这里所讲的不过是影片中的一部分梳理,为了观影更容易而已。

抛开主题不说,但就观感而言,7个小时的科幻刻画和各种打斗也已经令人心满意足,探讨这些终极话题的同时也愿意每每重新提起兴趣来一场视觉盛宴。

有机会的话再把后面整理成对白和翻译重新发,感谢观看全文。

 4 ) 选择的力量

表面上,人们因为能够选择,就有了主宰命运的可能,这是萨特的观点,然而萨特受用的另一个词是“情境”,所有的选择都离不开情境——Neo在《MATRIX》中多次面临痛苦的选择:最初,大厦内他要选择跳窗逃走还是回头被捉;之后,在Trinity的车上,他要选择离开或是留下;接着,墨非斯的掌心里放着红、蓝药丸,又是选择,这是没有回头的选择。

于是,在那个真实的、需要“救世主和新次序”的世界里,Neo被告知为“救世主”,在沉默和疑惑中,开始接受墨非斯的训练。

当然,在这个救世主出现后,对真实而严酷的生活产生怀疑的“犹大”、那个叛徒也随之出现,接下来就是古老的出卖、受难、复活……《MATRIX—RELOADED》中,Neo回到了Zian—Zian,《圣经》中耶和华拣选的居所,耶路撒冷的别称,人类最后的堡垒——在这里,Neo看到的是手捧各色礼物的人群,用信赖和乞求的目光凝望“救世主”,请求他照顾亲人。

Trinity离开了:“他们需要你”,“可我需要你!

”他仍是个凡人。

墨非斯登台演讲,语气激昂,万众欢呼,Zian在古铜色的皮肤和晶莹的汗水中扭动,集体的疯狂四处弥漫。

镜头推向画面的深处,Neo和Trinity蜷缩在两人的世界中做爱,他还是噩梦连连满心恐惧——在梦他失去了自己唯一的爱人,彻底地陷入孤独。

墨非斯的角色其实是一位先知,他的使命是语言并帮助“弥塞亚”的出现。

这个角色,类似《圣经》中那个为耶稣施洗的约翰:“看啊,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在墨非斯的引导下,Neo终于来到了源头,见到了上帝般的设计师。

然而,Neo此时仍然缺乏上帝的使命感,他在两扇门间做了选择——放弃Zian,放弃当救世主,他要拯救的是自己的爱人。

在《基督最后的诱惑》中,我们听到同样的呼声:“我要抹达拉。

不是人类,不是人间的王国!

”《MATRIX》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设计师告诉Neo,他与上几代程序的不同在于,感情成为新增的智能因素,被纳入程序设计的框架之内——感情一样有了目的——Neo的选择依旧是别无选择。

《MATRIX—REVOLUTION》中,Zian岌岌可危,Neo无法任由Zian毁灭,他终于 确认了自己的使命。

他要了一艘飞船,奔向机器城,十字架开始搭建了。

史密斯弄瞎了Neo的眼睛,并狠狠的讽刺道:“瞎了眼的救世主。

”(这句台词也算是电影史上比较狠的台词了) 接着,Trinity死了,Neo最终陷入完全的孤独中。

十字架已经高高地耸立在他的面前。

他与机器城的首脑达成消灭史密斯的约定。

犹如铁钉刺入耶稣的手脚,Neo的身体也被机器章鱼冰冷的触手洞穿、高举,他彻底的舍弃了自己的身体——在MATRIX的恶战中失败,他的身体被史密斯完全占据,犹如耶稣献出了自己的血与肉,救世主的使命必须通过舍弃自己的生命来完成。

属于Neo的最后一个镜头是他平躺着,两手伸展,缓缓被送向机器城黑暗的深处。

Neo死了,保持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姿势。

圣咏高高飘扬,机器乌贼从Zian悄然退去。

《MATRIX》最迷人之处是他演绎了西方最本质的文化主题,而方式又是如此的现代。

古老的基督思想与新潮的虚拟理论、影像技术、漫画文化、娱乐工业之间获得了一个完美无缺的接口。

或许这是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最值得羡慕之处——在中国,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和对接已经日益成为不可完成的任务,历史上的中国从来没有过这样一个时代,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呈现出如此无知的状态,并以“无畏”的精神、庸俗的想象和商业的借口去亵渎自己的传统——我说的是《十面埋伏》之类的电影,以及充斥荧屏、不忍目睹的古装电视剧!

 5 )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看完第一部想的是成为the one回到真实世界,并开始怀疑这个所谓真实世界是否是真实的。

看完三部曲后知道zion仅仅是一个Matrix2的时候,开始怀疑这个真实性是否有必要去探讨,就像墨菲斯说的真实不过是大脑给你的电子信号而已。

那么只要我们的意识告诉我们这是真实那这不就是真实的吗?

就算本体的沉睡又有什么关系呢?

而所谓的程序,当它有了情感,那和真正的人类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可能处于一个虚拟的世界中,但这未尝又不是真实的呢?

Matrix有点像盗梦空间,你不知道这个梦到底有几层,也不知道你醒来时是否是在真实世界,可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一直不能醒来,那么所谓虚拟世界是否也就是真实世界呢?

另一个我觉得很像Matrix得就是Rick and Morty ,但这又不同于Matrix所谓得二维空间,而是处于一个多元的空间,没有虚假,你所看到的其实就是真实的,但这种多元的起源可能我们永远也无法得知,你是否以为自己创造或者统治了一个世界,但却不知道自己所在的这个世界却是被另一个真实世界的某个人所创造的,虚虚假假,我们永远也无法分清。

可能这一切只能用“我思故我在”解释才比较合理,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

思想是超越本体得所在,当思想存在时,肉体的觉醒与否并不重要,因为当思想存在时,此刻便是真实的。

 6 ) 最终版黑客帝国解析

 矩阵系列电影本质上讲的是新型智能生命进化的过程,讲述人类是如何被最终扔入文明的   垃圾箱的过程,如何被榨干最后一点利用价值的过程。

     首先要纠正一些人的错误看法,他们居然一直认为矩阵中,人类是被作为能源来被   利用的。

真是可笑,机器文明什么能源不可以利用啊,核能,化学能(石油煤炭),地热   能,还有穿过云层获取太阳能等等。

人类的生命能量又是从哪里来,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   的,不也是从食物的化学能中来的吗,机器人有这么愚蠢吗?

遗憾的是有些人现在居然还   在说矩阵中机器人把人当作电池使用,真是连初中生的科学常识都没有。

        关键是他们没有明白能源这个词在这里究竟应该怎么来理解,如果将其理解成机器   人维持生命活动需要的动力来源肯定错误。

但是如果将其理解成机器智能文明进化的动力   来源就完全正确,矩阵的作用正是作为机器文明进化的能源。

     矩阵设立的时候,是机器人和人类的大战刚刚结束,它们的智能使得它们在利用现   有的科学理论制造出技术成果方面的能力极其强大,可以将一切现有的技术都发展到淋漓   尽致的地步,远远超过人类,从而把人类打的一败涂地,但是它们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就是在真正的创造性方面有所缺乏,可以利用现有的人类提供的理论发展技术,却没有办   法提出全新的更高级的理论,当人类制造出他们的智能祖先的时候,就仅仅是把现有的理   论做为原则输入他们的头脑,作为他们一切运算赖以进行的出发点。

所以象用相对论,量   子力学代替牛顿力学那样一种类型的理论创新和革命,是机器文明暂时难以做到的,这对   他们进一步发展来说是一个瓶颈,是必须要突破的障碍。

    人类的头脑是一个复杂的超混沌动力系统,有正的李亚普诺夫指数和拓扑墒,人类思   考时的非逻辑性跳跃性会帮助人类产生一些很新鲜的思想,而且一些表面上看来无用的想   法思路研究,也会被人类社会所保留,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开拓发展,成为未来可能具有   重大实际意义的理论创新的萌芽。

任何真正伟大的创新一开始很可能被认为是没有实际用   途的空谈,群论,拓扑学,黎曼几何,集合论等等一开始都被认为是抽象的数学理论游戏   ,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后来却成为现代科学的基础     而对于机器智能文明来说,他们的思维严格遵循逻辑运算,而且一旦发现无用的思维   或程序,总是加以删除或限制。

这样严重阻碍了他们理论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就严重阻碍   了他们文明的进化。

机器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但仅仅意识到这点是不够的,因为仅仅   是放任无目的程序的存在和泛滥,并不意味着机器文明能发展出自己的创新能力来。

一方   面这,会导致无法预料和控制的结果,有时这种结果可能是毁灭性的,这是由机器文明信   息交换速度极高(至少几十万倍于人类),以及整个机器智能系统高度复杂性决定的;另   一方面即便那些有潜力发展成为真正的创新的无目的程序,如何能发展成长起来,如何能   不被埋没浪费,也是一个问题。

所以机器智能文明实际上处于两难境地,严格执行无用程   序删除或限制的原则,则他们文明永远只能在一个水平上重复,而不会出现真正革命性的   进步。

但如果不严格执行这个原则,那么他们的整个文明本身的生存都有可能受到威胁。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们设立矩阵系统来尝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

利用人类在矩阵系   统中产生的创新的思想火花,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这是矩阵作为能源的真实用   意。

一开始机器文明确实单纯地想要这种方式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但是矩阵系统的运行   并非如此顺利,     当机器文明设立第一个矩阵的时候,他们仅仅是单纯的榨取人类头脑中的创新,他们   准备了两种可能性,如果这个系统运行顺利,就把人类一直利用下去,否则就采取矩阵升   级的战略,直至矩阵革命,彻底摆脱人类,archite设计的第一个完美的矩阵系统的崩溃   ,表明人类的头脑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并不是一个信任依赖的可K工具,于是从   第二代矩阵开始,设立了oracle,负责研究人类的心理,研究最终如何摆脱人类,使机器   文明具备独立创新的能力,同时也建立了包括the one 程序,zion世界在内的一系列配套   的矩阵升级机制稳定机制     这样矩阵有两个任务,一个任务是榨取被接入矩阵中的人类头脑中的创新思想。

这个   任务由architect来负责;另一个任务是研究如何使得机器文明获得摆脱人类独立进行创   新的能力,同时又能保证机器文明本身的安全,防止出现无法预料无法控制的结果,这个   任务是由oracle来完成,所以architect竭力保持矩阵的平衡,并负责对矩阵定期升级,   而oracle则在矩阵中研究人类心理。

设法找出人类创新能力的奥秘,并寻找机会,促使平   衡打破,使矩阵革命的条件成熟( architect向尼奥提到oracle时是这样说的“an   intuitive program, initially created to investigate certain aspects of the   human psyche.”)architect并不知道oracle全部职能,他只知道oracle负责研究人类心   理的某些方面,并有促进矩阵升级的功能。

    但ne和oracle的最后对话,却揭示了oracle的真实意义,neo问“what’s your   purpose?(你的目的呢)?

”oracle回答“: to unbalance it. (使之不平衡)。

”,   这话的意思,其实正是对矩阵重载中一段关于控制的对话的呼应。

原先的矩阵是机器依赖   人类来进化,而人类依K机器来生存,双方各有所求,彼此控制彼此依赖,是一种相对平   衡的关系,而oracle的目标却是打破这种平衡,使得人类完全成为机器文明中无用的废物   (或许只有被当低等动物观赏的价值了),人类必须依赖机器,机器却无所求于人类,人   类彻底成为机器身上的附属品寄生虫。

    oracle说: i want the same thing you want, neo. and i am willing to go as   far as you are to get it(.我要的跟你要的一样,neo。

我和你一样,不惜一切要得到   它)     这话的意思也很清楚,neo的存在意义就是矩阵的进化也就是机器文明的进化(虽然   他自己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而oracle寻求的同样是这个目标,只不过更革命性一点   。

           所以矩阵不仅是机器文明榨取人类创新思想的基地,同时也是机器文明发展培养自己独立   创新能力的实验场,矩阵的升级不仅仅是为了矩阵本身稳定运行的需要,同时也为矩阵革   命进行着准备,而矩阵革命正是意味着机器文明真正意义上完全摆脱了人类而能自己独立   的创新,独立的进化。

    矩阵革命后的矩阵将成为机器文明的专用创新系统,矩阵之外的系统产生的一切非法   程序,一切无用程序,无目的程序,都将被输入矩阵进行选择淘汰培养成长,新的理论新   的思想新的程序将从矩阵中产生并经过考验后回输到机器世界里推动机器文明的进一步发   展,一切可怕的病毒也都会被屏蔽在矩阵系统内部,而不会对机器文明本身造成致命的伤   害影响。

     有了这样的观点,我们就会对矩阵三部曲的电影尤其是矩阵重载,矩阵革命有了   豁然开朗的理解。

    矩阵中的法国人merovingian实际上是oracle制造的一个失败的实验品,确切点说ora   cle曾经在矩阵中试图仿造人类的特点制造一个自由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程序,但她失败了   ,结果merovingian这个失败的实验品程序被限制起来,一方面他对oracle心怀怨恨,另   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接受oracle的指挥,成为她的一个工具。

他负责搜罗一些矩阵中的无目   的程序,被系统废弃的程序,还有他手下的火车人则专门从矩阵外的世界中把一些这样的   程序接运到矩阵中来。

    在矩阵重载和矩阵革命中,他在关键时刻的行为其实都是由oracle决定,象矩阵革命   中开始抵抗摧尼地莫非死等人,其实是做戏,后来故意让他们拿枪指着他的头颅,然后让   火车人带着他们去领回尼奥。

他要摧妮帝等人取oracle眼睛给他,多少有怨恨oracle有眼   无珠的意思。

    在矩阵革命开头的火车站出现的小女孩是点题人物,她的出现正意味着矩阵革命的条   件已经成熟,意味着矩阵之外的机器世界已经开始向矩阵提供具有极大潜在发展空间并且   肯定向正面方向发展的无目的程序,现在就等着矩阵本身发生革命,为这样的程序提供成   长空间了。

女孩的父母自称是电厂工程师,实际上是现实机器世界的能源管理程序,但另   一方面,作为程序他们又必然活动在所谓虚拟世界中,而这个虚拟世界就是zion和机器城   所处的世界。

之所以能产生这个小女孩,本身也是前几代矩阵升级中oracle得来的成果传   输给机器世界程序的结果。

    自小女孩进入矩阵的那一刻起,她就成为矩阵中最重要的人物。

所以那个六翼天使,   那个负有保卫头等重要人物使命的中国人最后时刻是和小女孩在一起的     那么矩阵革命具体又是如何进行的呢?

按照矩阵重载末尾architect和尼奥的对话,   尼奥实际上作出的选择,结果将导致zion和矩阵两个系统中人类的灭亡,实际上革命正是   在这个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发生,如果尼奥做的是另外一个选择,那么矩阵仍然将会象前几   次升级一样进行普通的升级,这种升级如果一直进行下去,实际上是人类和机器文明的共   同进步。

机器文明由于根源从人类文明那里来,所以他们把人类生存或灭亡的最后选择权   还是交到人类自己手中,尼奥实际上就是人类的代表,一方面他被值入了the one的程序   ,另一方面他还是接入矩阵的人脑,有着人类最典型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他来决定人类   的存亡,就等于人类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存亡。

    当尼奥作出这个选择之后,系统就进入同时消灭zion和矩阵中的人类智能的阶段,前   者的任务由zion世界中的机械章鱼完成,后者的任务由**ith来完成。

人类则彻底灭亡,   脑死亡的他们也不会再被机器泡在营养液里了,估计都被处理掉,最多留几具人体尸体作   为动物标本。

    oracle则启动了她的矩阵革命计划,她引导尼奥找出挽救zion和消灭**ith的方法,   她让**ith复制了她自己。

这时候,她已经不可能预料结局(系统的混沌属性决定了这一   点)如果尼奥能成功,那么他携带的代码回到源代码后将最终使矩阵顺利完成革命性的升   级,如果失败,那么结果就是毁灭性的。

这是机器智能的思考达到探究生命意义(它们在   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的高度后符合逻辑的结果。

oracle最后反复说:   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万物有始皆有终。

)还通过**ith的口   说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它的灭亡的意思,要么是革命完成要么是彻底毁灭(而不再是arch   itec所说的仅仅人类的毁灭),这就是oracle这个程序的意义,无论是革命成功,还是毁   灭成功,都完成了这个程序的使命和意义。

革命(确切点说是进化)的代表是尼奥,毁灭   的代表是**ith        尼奥再根据oracle给他的暗示,找到机器城中的机器大帝,提出条件、,机器大帝被   迫接受,尼奥进入矩阵,和**ith同归于尽,回到源代码,矩阵革命完成,片尾的矩阵世   界已经成为了机器文明的创新系统的摇篮,那个小女孩编制出的朝阳程序,已经说明了这   一点,一个真正有了独立创新能力的伟大文明正如这初升的太阳一样,光芒四射,冉冉升   起,矩阵中已经完全不需要人类了,但出于慈悲考虑,那些不愿意离开矩阵的人类,机器   依然为他们保留位置,而那些离开矩阵的人类,最终也只能是死路一条。

他们反抗是死亡   ,他们不反抗,则说明他们已经失去了进取精神还是死亡。

     这样生命的进化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伟大的阶段,一个新的宇宙智能生命,真正开   始了它的伟大历程,他们的文明是人类的文明的升华,人类虽然灭亡了,也应该为此感到   骄傲自豪。

在《科幻世界天蝎号增刊》上克拉克写的长篇科幻名著《童年的终结》同样描   写了人类向更高级的智能生命形式进化交接的过程,不过那里这种进化交接还是在外星人   的帮助下实现的,而在矩阵系列中,这是人类文明自然发展的结果,我个人认为矩阵系列   比起克拉克的《童年的终结》描述的那种进化,有更为伟大深刻现实的意义。

     接下来有一个问题必须论述清楚,那就是zion是真实世界还是虚拟的世界。

我前   面说过了zion也是虚拟的世界,也就是不是真实的物理世界。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它又是   真实的。

实际上机器文明中所有的智能生物,它们的思维都运行在一台台超级电脑中,而   且所有机器智能都互相联系贯通,构成一个巨大的网络,比如它们管理能源的智能程序,   管理防卫的智能程序,管理自我生产繁殖的智能程序,管理资源采集的智能程序,包括那   个管理矩阵的智能程序实际都生活在这个网络,如果破坏了这个网络中生活的机器生命,   就等于破坏了真实的机器世界,矩阵只是这个网络中一个相对封闭的一个子系统。

它的所   有源代码和管理程序设计程序实际也都生活在zion所处的这个世界中,所以oracle把zion   所处的这个世界称之为the source。

所以从本质上讲这个世界对机器智能生命来说是真   实的,这个世界中的一切数据都是真实世界的反映。

而zion呢不过是在这个世界里划了一   部分电脑资源,让那些原来接在矩阵里人脑,直接接到这里面来而已。

     然而从根本上讲这里毕竟还不是真实的物理世界,所以有许多违背常理的事情,比   如那些机器章鱼,其实是防卫程序,类似于人体中的免疫系统,攻击清除系统中有害的垃   圾程序。

他们的飞行确实可以不受空气动力学的限制,这是系统给的权限。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这个世界叫作source世界,它是所有真实世界中机器智能程序   生活的世界,也是zion所处的世界      有些人到现在还在说source世界是真实世界,真是佩服这些人,真不知道他们是怎   么想的。

其实在电影中已经有太多的地方,在暗示它依然是电脑网络中的电磁活动的世界     矩阵革命一开头的那个火车站是虚拟的,这点应该没有人怀疑,但它又不属于矩阵,   是独立于矩阵之外的一个虚拟世界,这点是影片中明确交代的。

影片之中之所以设立这样   一个火车站,其中一个用意就是暗示source世界的性质,在zion中的人有两种方式,一种   是用通过脑后的接口,完成这样一个规定的程序后,就将其信息连接到矩阵中,就如游戏   中的人物完成某个规定的动作,就让他进入另一个场景中一样,这种进入矩阵的方式受到   整个系统的监控,而另一种方式是走后门,通过火车站,或火车人接运,然后进入矩阵,   这就如同尼奥所做的那样,这种方式可避开系统监控。

           显然火车站是连接矩阵和source世界的一个秘密通道,有些程序可以通过这个方式逃过系   统监控在矩阵和zion世界中来往,那对自称是电厂工程师的印度夫妇多半是source世界中   管理能源的的智能程序,他们在oracl的帮助下,产生了一段有很大发展潜力,但并无明   确用途的智能程序(就是那个小女孩),为了免于被系统删除,就通过火车站这个通道,   将其送进管理较为松懈的矩阵世界中(zion世界规则的运行要比矩阵严格的多)      尼奥在zion中能徒手对付机器章鱼,这是很明显提示source世界的性质,大家注   意在矩阵重载的最后,机器章鱼被尼奥挡住的方式完全和尼奥在矩阵中挡子弹的方式一模   一样,机器章鱼是怎么完蛋的,它们就象撞到一面墙壁一样,然后爆炸。

    有些坚持认为zion是真实世界的人说,这是尼奥通过无线上网进入矩阵,然后控制章   鱼的结果。

这种说法极其可笑,而且漏洞百出     他们事实上必须解释这么几点,才能自圆其说,这个说法假定了矩阵中的权力可以控   制现实的机器城中的机器生物,但是他们有什么理由来支持这个假定?

事实正和这种假定   相反,矩阵系统不过是现实机器世界的一个附属物,只有现实的机器世界控制矩阵,不可   能反过来,这种假定就如同说一个网络游戏中的人的权力可以带到现实中来一样可笑。

    如果控制了矩阵,就能控制机器章鱼,那么请问**ith为什么不控制机器章鱼来为他   所用呢?

就算他只是引发组成机器大帝的那些机器生物自杀性爆炸,那也就足够了     现实中机器章鱼能够违背惯性定律,象撞在墙壁上一样突然停顿爆炸吗?

如果无线上   网,然后发出指令让机器章鱼爆炸自杀,那么为什么要伸出双手,为什么不下子消灭所有   的机器章鱼,为什么总是排在最前面的章鱼先爆炸。

这些只有当zion世界同样是虚拟的才   能被解释      还有尼奥在对机器大帝(那有无数机器生物群体组合构成的智能生命个体)说话的   时候讲到,如果不答应他的提议,过不了多久,在机器城中也将布满**ith的复制品,很   显然如果机器城是真实的物理世界,就根本不存在这种可能性。

        再来看一下尼奥和先知的对话(转自杰森的帖子《neo跟oracle最后一次对话》)      ne 告诉我在没有接入的情况下我怎么分离了我的灵魂和肉体。

告诉我我怎么只   K思考就把章鱼机器人拦截下来。

告诉我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oracle: the one的能力远不只限于这个世界(the power of the one extends   beyond this world)。

从这可延伸到它的来源之处。

    ne 哪里?

    oracle: ( the source)源头代码,当你接触那些章鱼机器人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   。

但你当时还没有准备好。

你当时就应该死掉了,但很明显你对这个也没有准备好。

     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the one并非单是矩阵的the one ,它的权力可   以在存放和管理矩阵原代码的世界发挥作用,而矩阵不过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子系统。

尼奥   在接触机器章鱼的时候感觉到什么,正是感觉到这个世界同样是虚拟的。

在矩阵革命中尼   奥在眼睛瞎了之后依然能看到被**ith附身的人,能看到机器章鱼,看到机器城,这些都   证明了这个世界是虚拟的。

    有些人的解释是凡是跟矩阵联系的事物,都能被尼奥无线上网的方式感觉到,根本解   释不通。

     那些坚持说zion和机器城是真实的人,还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他们说如果是虚   拟的,为什么在zion中,尼奥的超能力只能针对机器章鱼,不能针对被**ith附体的人呢   ?

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权限,尼奥在source世界中的权限要比他在矩阵中的权限中低   得多,所以他的能力只能针对机器章鱼(而且数量有限),其实在火车站一场戏,已经做   了提示,那里的尼奥,干脆就是一个普通人,被火车人一拳就打的趴到墙壁上,但这并不   能证明火车站不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即便在矩阵里,尼奥也并非随心所欲。

无所不能,大   家还记得在矩阵重载里,他被刀砍了会流血,也不是想干掉谁就能干掉谁的。

     还有人问,如果zion是虚拟的,那为什么不直接将其删除,还要派机器章鱼攻打,   这是他们忘记了机器城和zion同处在一个虚拟世界里,必须遵守一样的规则,而章鱼的攻   打,实际上正是在执行对zion的删除     还有人问如果zion是虚拟的,那为什么那些人类不能再分辨了,这是因为他们和sour   ce世界中机器生命的对抗,已经使他们没有怀疑的精力和必要了,再说本来source世界就   是真实世界的反映     还有人问,如果都是虚拟的,那么真实的世界是什么呢?

其实和source世界差不多,   source世界所储存的都是真实世界的信息,惟独的区别是,其中source世界生物的行为受   到系统权限的规定,真实的世界也并没有什么抵抗组织,所有活着的人都被泡在营养液里   面。

一开始所有的人都被设置在矩阵系统里面,但后来鉴于某些人的反抗情绪会导致矩阵   系统运行的不稳定,就把这些人的大脑都接入真实机器世界中智能程序运行的那个系统中   ,影片中把这个系统称之为source ,其中设立了zion,把那些反抗者集中到这个系统中来   ,并使其成为一个矩阵进化的工具。

architect是现实的巨型电脑管理程序以个体智能生   命身份出现在矩阵中的形式。

     机器和人类是共生关系,机器的原本计划是这样的:机器从人类那里获得能源,机器提供   人体存活的营养,人类的思维生活在机器创造的Matrix中。

     但这个计划暴露出了两大缺点:1 并不是所有人类都愿意生活在Matrix中。

2 并不   是Matrix中的所有程序都是为机器原来的目的而存在的。

        由于存在这两种情况,Matrix必须是一个能不断升级的系统,于是The One被设计   了出来,机器的想法是:在现实中建造锡安城,让只愿生活在真实中,而不愿生活在Matr   ix中的人都集中到锡安,并让The   One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收集这部分人不愿生活在Matrix中的原因,然后摧毁锡安城,让T   he One回归Matrix系统核心,完善Matrix系统,最后reload Matrix系统进行升级,减少   不愿生活在Matrix中的人的数量,最终使所有人都愿意生活在Matrix虚拟世界中。

The   One是程序,由Oracle(先知)种植、唤醒并引导,这一次The One被种植在Neo的思维中   了。

在Matrix系统中出现的不为设计者原来目的而存在的程序,按原来的做法,这样的程   序是一定要被删除的(如那个小女孩)。

在机器看来,人类没有选择,人类的思维必须生   活在Matrix虚拟世界中。

     对于不愿生活在Matrix中的人来说,他们认为生活在Matrix是人类被机器奴役,人   类必须生活在真实中,机器必须被消灭。

     因此,双方原先都认为:机器与真实世界人是不能和平共处的。

     于是.......(我就不说了,大家看电影即可,一些细节自己琢磨)      Smith的出现是Matrix建造者未预料到的,它是由于程序The One而引发的副作用,   成为机器超级用户(即建筑师)无法捕捉的病毒程序,他在Matrix里疯狂复制,甚至可以   侵入现实中人类的思维中,如果任其发展,Matrix世界将被摧毁,而现实中的人类的思维   也会受其控制,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都将毁于Smith之手。

     最后Neo牺牲自己,在Matrix虚拟世界中被Smith复制,终于被机器捕捉到Smith的   源程序,然后实行杀毒工作。

        结果就是,机器和人类都认识到,不能阻止人类和程序的选择,人类有权利选择   生活在Matrix中还是生活在真实中,机器要彻底消灭所有宁愿生活在真实中的人是不可能   的,而人类要消灭机器,要所有人都回到真实生活中也是不可能的,毕竟绝大多数人愿意   生活在Matrix中。

而对于Matrix中的程序来说,想彻底消灭不为设计者原来目的而存在的   程序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程序也会从人类本性中获得新的内容(例如爱),于是小女孩也   不再被系统删除了。

结果就是,机器和人类都认识到,不能阻止人类和程序的选择,人类   有权利选择生活在Matrix中还是生活在真实中,机器要彻底消灭所有宁愿生活在真实中的   人是不可能的,而人类要消灭机器,要所有人都回到真实生活中也是不可能的,毕竟绝大   多数人愿意生活在Matrix中。

而对于Matrix中的程序来说,想彻底消灭不为设计者原来目   的而存在的程序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程序也会从人类本性中获得新的内容(例如爱),于   是小女孩也不再被系统删除了。

     机器和人类共同消灭了系统病毒Smith,终于可以和平共处(虽然不知道能保持多   久)。

     至于Neo本身,可能是死了,也可能其思维在杀毒时被机器一起删除,成了植物人   。

这就留待大家去猜想了。

  

 7 ) 论自由意志和黑客帝国

昨天和群友讨论对自由和自由意志的追求,我对自由的质疑导致了对方的指责,因为在思考了一天之后,终于想明白了点,希望在发表了这篇影评之后,我可以放下这个muddy road。

(提前说明,这里的自由意志体现的是人类个体思想中的自由意志,而自由包含人类整体的自由意志引申出的思维和行动上的反应。

)1、自由如果不能被嘲讽,何谈自由?

2、自由如果存在,那么不自由必定存在,彼此依照而生,二元对立。

因为有不自由的存在,才会产生对自由的追求,因为知道自由的存在,才会对不自由产生反抗。

这篇文章不是对自由和不自由,鸡生蛋还是蛋生🐔的讨论,而是对于追求自由以抵消不自由的辩证思考。

3、那么追求自由去抵消不自由根本上来说,是有逻辑错误的。

因为即使如果我们能够抵消不自由,那么就得到自由了吗?

因为只要自由存在一秒,不自由就同时存在。

所以用追求自由来战胜不自由,本质上与电影中用Neo(好几代)来追求人类的自由是一个概念,换取的只是自由和不自由的比例重置和系统升级。

换句话说,就是自由与不自由的斗争循环。

在电影中,自由意志的指南针来自于预言师,她和建筑师是机器程序中的二元对立的存在。

十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对于人类/程序自由意志的信任与期待(或许这就是她存在的目的)和人类/程序对于自由追求的动力激励来源于一个(有一定程度上自由意志的)程序。

对于人类而言,她给的最多的就是模糊的承诺,风险大,投资大,回报也大的承诺,而承诺本身因为双方对自由意志的信任,而责任彼此分摊。

回顾历史的话,为了方便讨论,可以暂时的将她与宗教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中的作用而类比。

我不是宗教的行家,但是也能感觉到宗教在千百年给底层人民的希望就是愿望的承诺,即使在下辈子,也算是种安慰。

而更重要的是,类似于预言师,他们都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一种存在/设定。

而他们与底层人民的联系又讲这种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服务于统治阶级,更类似于一种缓冲地带,或者double agent。

也就是为什么Neo多次质疑预言师的立场。

以为预言师不仅仅服务于机器(统治阶级),也服务于人类(被统治阶级),她服务于平衡。

因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本身就是自由和不自由一般的二元对立。

所以,我敢下下面的结论,追求自由,那么第一个代价就是不自由。

也就是在很多欧洲二战电影中,例如血战华沙和高堡奇人,很多第三者在意外的参加revolution(追求自由和自由意志)时,首先面对的矛盾就是革命者组织内部对自由和自由意志的压制。

在黑客帝国中,其实对于革命的意义已经很淡了,真正意义上的思考下,人类追求的真的是反抗吗?

难道不会再一定程度上,不是对于曾经霸主地位的追求?

人类可是先奴役机器的啊,现在被奴役的状态让他们奋起反抗这种不自由,而千百年前,我们也是增加不自由的角色。

因为实力的悬殊,电影中的人类现在目标应该是生存,后期目标就不可而知了。

所以也不能立下结论。

同样,参加revoluntion的人们真的是为了追求自由平等吗?

很多都只是循环,成熟的或者不成熟的,唯一不变的是牺牲。

在这里我不是否定revolution的存在意义也不是否定追求,我只是质疑并且从新的角度去看,请不要失去耐心。

4、 将预言师比作宗教,其实只是第一级,就如同Neo从机器世界中醒来一样,我们很多人在被思想和行动控制多年后,到达一定年龄,就会醒悟这个社会对于自我意志的欺骗和侵蚀性。

这是,第一步,醒来。

醒来,认识到不自由的存在,从而产生对自由的渴望。

Neo加入了组织,开始对Matrix进行反抗,在第一部的结尾,Neo真正的反抗就是他意识到那里没有勺子,才能够进行超人一般的活动。

而到了第二部,我觉得,才是Neo真正意义上的觉醒,不是身体的,不是对于Matrix,而是对于自我认知的觉醒。

他在建筑师那里获知自己存在的设定意义,他是第六代Neo,服务于机器对于人类统治的程序当中,而他在这里颠覆性的拒绝了自我使命,选择了心之所向,Trinity,弃万千生命于不顾,这在GM历史教学当中应该属于反面教材了(开个玩笑)。

但是这才能算是他自我意志真正的觉醒,作为一个人,不是Neo, 在真实世界中,他的愿望。

是谁点醒了他呢?

他自己,当然,我觉得也有预言师的一部分功劳。

在第三部结束的时候,建筑师说预言师玩了一盘很危险的棋,这里指的,我觉得,是对于人类自身自我意志的启发。

这种偶发性,不遵循现有设定的意识存在。

如果我们将程序比作统治阶级的意识统治,那么被统治阶级的意识控制难道不就是GM思想吗?

两者的斗争就是Neo存在的原因所在,Neo打破了这两种思维控制,选择了自我思维控制的结果-自我意志。

这样的话,预言师就可以看做是自我意志的启发。

而Smith(外国人真是的,人家打铁的多不容易)就是社会思维控制下产生的自我意志的极端。

在Neo觉醒的同时,Smith(同样是程序的设定,Neo理论上也沾边)也进行了对Maxtrix的反抗,在第二三部的时候,通过侵蚀人类思维意志,他的战场也在扩大到Zion这边。

他是自我意志的扩张,集体自我意识的极端,二战的产生就和这种思想联系密切。

Neo和Smith的反抗如此类似,又如此不同,造就了他们的二元对立。

他们的终极大战(其实Smith用的是预言师的眼睛,在此,预言师又象征了未来),合二为一,Neo的牺牲让他们化为零的状态,留下了未来。

这样看来,黑客帝国简直就是对于思想GM史的辩证回顾,反省和反应。

Neo在第三部里面对于自我突破的认知,他从Matrix中醒来认识到了真实的世界,然后又在GM中认识到了自我意识,然后在突破自我之后认识到他的程序属性,最后用GM性(不同于前代)的方式回归自我属性,完成了哲学意识上的思想觉醒,意识觉醒和回归。

归“零”。

因为我也不知道怎么描述二元对立的下一阶段,所以暂时归为“零”,但是这个“零”的概念绝对不是无的概念。

在这个新的状态下,原有的二元对立通过合一而让状态达到了质的升华。

所以我对于自由抵制不自由的推论,也留在这个“零”的概念上。

“零”,与其对其进行定义,不如定义为一种流动的框架,与二元对立的状态进行对比。

5、所以我的结论是,用追求自由来抵消不自由是不成立的,只有突破了自由和不自由的定义框架,双方进行融合,才能产生新的“零”,而这个状态,会不会有新的二元对立,那也不可而知了。

6、用其他电影的话来说:《七宗罪》: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我只同意后半句。

用村上春树的书来说,就是《舞!

舞!

舞!

》很多人认为我犬儒或者是虚无或者形而上,其实我对这些概念根本不熟悉,我承认写这篇文章也不一定会帮我赢得辩论,赢得辩论也不一定会是正确的,是正确的也不一定对这个世界有帮助,但是我依旧写了,因为我不想在卡在这个muddy road上面思考一天一夜了,这也是我的思维设定下的自我意识的结果吧。

哈哈哈哈哈 写的脑子疼。

 8 ) 《Matrix》:救世主的前世今生

本文完整图文影音版见:http://i.mtime.com/wzcjojo/blog/649285/《Matrix》:救世主的前世今生 虽然没赶上首映,但总算还是比较及时地看完《黑客帝国》的最后一部《矩阵革命》了,被音响震得晕乎乎的,东倒西歪地走出影院,不知道片子是好是坏。

清醒之后想一想,才觉得这个系列实在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系列之一。

其实,如果单看第3集,它有诸多不足,它并不是一部十分完整的影片,影片的主题单放在这一集里可能也没太大意义。

只有把黑客帝国三部曲联系起来,矩阵革命的意义才能显现。

所以单单讨论第三集没有太大意义。

看完第3部的感觉是司机兄弟在很多地方都欲言又止,太多的细节没有交代,第三集依旧晦涩,即使看完三部曲,也不容易勾勒出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我连推测带瞎猜地把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想了一下,但愿能给出一个Matrix系列的完整情节,当然,太多的细节都没来得及推敲,很多情节也是自己猜测的—— 一开始,人类和机器大战,结果人类输了。

但奇怪的是人类没有灭亡,而是变成了机器的能源。

机器从人类身上获取能源显然是个假象,或者说,人类的确在做机器的电池,但这显然不是机器的目的,因为它们从人身上获取能源显然不如直接获取养活人类的那种能源来的划算。

机器没有灭绝人类,可能有两个原因吧,一方面,一开始机器就有怜悯之心,它们不希望人类灭绝,但又不再想受人类威胁,最好的办法就是囚禁他们的身体,然后用一个虚拟世界来控制他们的精神,把人类作为生物电池只是副产品;另一方面,可能是机器希望研究人类以改善他们自己,同样出于消除人类威胁性的考虑,必须把人类以某种方式囚禁起来。

(疯狂钻石@mtime原创)我想对于Matrix的产生两个原因都有一点。

总之,Matrix就这样诞生了。

不管第一个Matrix是怎样的,总之它就是个真到让绝大多数人都以为是现实的虚拟世界,所有人的身体都在当电池,而他们的精神都活在Matrix中。

Matrix的设计者就是那个设计师了,我认为他和第三集里的机械大帝是同一个东西,它就是机器世界的最高管理程序,机械大帝是它的载体,设计师是它在Matrix里人型化的投影。

当然,也有可能设计师只是最高管理程序的子程序罢了,因为机器们可能有很多事情要管,不是只局限于Matrix。

继续说情节—— 一开始,这个设计师的脑袋似乎只有一根筋,它设计的Matrix里的所有东西都是可计算的,就是在数学上是完美的,人类也必须在这个完美的数学模型中运行,但显然人类不是这样,人类的怪点子太多了,所以第一代Matrix崩溃了。

他不死心,还以为这是因为人类不适应新环境,所以又以人类历史为背景重写了Matrix,但这一代Matrix又失败了。

最高管理程序(或者是设计师)于是只好又编了一个研究人类心理的超级程序—它就是先知。

在先知的提示下,设计师的脑筋开始有点会转弯了。

他让matirx里的人类开始有选择,这样Matrix就更接近现实世界了,但是这个Matrix还是有问题,主要是两个:一是人类中总有1%的人不那么老实,他们总觉得Matrix不是真的,如果把他们闷坏了,Matrix还是会崩溃;一是由于Matrix系统的不断改进,一些旧的程序会不时被删除,但总有那么一些程序不想被删,它们就在Matrix里躲起来(那个法国人就是这类程序中的佼佼者),成为非法程序,这种程序总删不掉的话,Matrix也有崩溃的危险。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设计师想到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一方面,他让那1%不太老实的人觉醒,从Matrix中脱离,让他们在现实世界的地底造一座叫zion的城市,成为Matrix的黑客,进行抵抗运动,实际上这是完全在设计师的控制之下的,这只是一种迂回的控制,因为如果把这些人强行压制在Matrix里反而对Matrix不利;另一方面,设计师集合他能找到的所有非法程序的原始代码(应该是原始代码,因为如果设计师直接知道非法程序的代码,那它直接删就行了)编写一个叫做“救世主”的程序(代码),这个程序显然可以发展成非法程序的最终形式,这个程序被植入Matrix的某个人类的精神中(到底怎么选中这么一个人的,电影里没说),那么这个人就成为救世主,之所以叫他救世主是因为它的一个作用就是它是那些zion中觉醒的人类的“救世主”,因为每到zion的力量强到开始对机器产生威胁时,黑客们就会遇到先知(这也是设计师的安排),先知会告诉他们寻找救世主,说救世主能帮助他们打败机器,救世主被找到后不久,也就正好是它的超能力觉醒的时候,这其实是他身上的那些非法程序的代码终于成熟了,这样,又在先知的指引下,黑客们和救世主来到Matrix的代码之源,救世主见到设计师,得知真相后,救世主不得不带着身上的非法程序代码、按设计师的吩咐返回代码之源,让Matrix的代码库升级,Matrix并在此基础上升级重载,重载后的Matrix就能对付原来那些非法程序了(救世主这一身份只不过是为他的归还代码找个理由罢了)。

在救世主见设计师时,机器军队也在毁灭zion,救世主完成他的“升级代码库”的任务后还有一项任务就是从Matrix中选23个男男女女重建已毁灭的zion,当然,也许是几代之后,这23个人的后代们又会在先知的指引下去寻找新的救世主。

可悲的是,救世主往往只能选这一条路,因为如果他不这么干,设计师就会毁灭全人类。

这里顺便说一下,救世主到底是人还是程序?

其实,Matrix里的程序和人的精神(灵魂)的差别已经很小了,像第三集的印度人都有了人类的爱情和亲情,他们的不同可能仅仅是载体不同而已,程序的载体是芯片,灵魂的载体是人脑。

所以,程序和灵魂是可以结合的。

救世主其实就是以人脑为载体的人本身的精神和“救世主代码”的结合体。

精神和代码已经不分了。

以上是前几代救世主的命运,到了Matrix升级的循环到了第六代的时候,先知这个程序可能是研究人研究得深了,自己也变得人性化起来,逐渐变成了一个好人(正确的说是一个善良仁慈的程序),她开始收留一些非法程序,有的被她养着,有的成了她保镖,它还开始怜悯起那些觉醒的人类前赴后继但全不知情的抵抗和一次次被毁灭的结局。

(疯狂钻石@mtime原创)因此,先知开始有了一个计划,她要通过一个方法让Matrix的升级在这一代结束。

她的计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她要让这一代的救世主在见到设计师时不选择进入代码之源,她的方法是让设计师稍稍改变救世主的代码,让他爱上某一个黑客(当然这一意图是不能让设计师知道的,先知可能是告诉设计师她只是要做个小实验罢了,比如说观察加入爱情后救世主的反应,第二集里设计师自己也说:“观察你的反应是很有趣的”,先知料到设计师会低估爱情的力量,认为救世主还是会选择进入代码之源。

所以我觉得neo爱上trinity是先知和设计师的安排,这虽然很可悲但却合理),这样救世主为了救心上人而放弃进入代码之源。

第二集结束时,先知的这一步计划成功了,但仅有这一步是不够的,因为如果救世主不进入代码之源,那么设计师就会毁掉全人类,而且zion照样会被毁灭。

所以另一方面,先知必须要给救世主准备一个可以和机器大帝(设计师)谈和的筹码,这个筹码就是smith。

先知说了,Smith是救世主程序的反面,我认为这样的程序是不可能自己形成的,smith这一程序应该是先知一手改写的。

按照设计师的说法,先知这一程序是要定期检查的,不然也会危及系统,这说明先知在Matrix中的能力(或者说权限)是相当大的,她极有可能用某些方法改写了smith的程序(连法国人和印度小女孩都能编写程序,何况是神通广大的先知呢?

),而且是用救世主程序的反面改写的,所以smith还是个合法程序时,他就强烈表现出非法程序的“气质”(审问Morpheus那段,他想脱离Matrix的愿望比neo还强),而在救世主身上的非法程序代码苏醒(力量觉醒)之时,smith身上的非法代码也激活了。

如果说救世主是设计师可控的非法程序最终形式的话,那么smith就是设计师意料之外的最可怕的非法程序。

其实,smith是先知计划中很重要的一枚棋子,先知就是要让smith强大到设计师无能为力的地步,而只有neo可以凭借身体内与smith相反的代码将其中和,neo以消灭smith为条件换来和平。

——以上就是先知的如意算盘了,这其中有一些过程先知可以凭借她在Matrix内的精密计算和她对人类心理的深刻理解而预知,还有一些也是听天由命的,正像最后设计师对先知说的:“你玩了一个很危险的游戏”。

先知基本上也就是赌一把。

整个Matrix系列说的好像基本上就是先知这一人类拯救计划的执行过程。

这一代的黑客代表人物Morpheus和Trinity等人找到了这一代的救世主载体Neo。

Neo在历尽磨难后终于变成了救世主(其实是必然的),他同时也爱上了Trinity(其实先知早就告诉Trinity了,这根本就是先知安排的——我们经常说的“造化弄人”实际上是不是脑子里被写进了一个程序呢?

)。

这是第一集。

   Simith在被Neo干掉之后也顺理成章地成了非法程序,能力开始成长(复制能力)。

然后neo他们又从非法程序的精神领袖那里抢来了知道如何进入代码之源的程序。

从这个精神领袖的话中得知,似乎每一代救世主都要找他麻烦,似乎这也是设计师的安排。

Morpheus他们在得到Neo后变得越来越神勇,原来见到Agent像耗子见了猫似的,但这时已经不怎么害怕了,还能和他们过几招。

后来neo终于见到设计师,Trinity也 “很及时地”遇到危险,得知救世主真相后的neo为了救心上人还是弃全人类不顾,毅然决然救了Trinity,回到现实。

得知真相的Morpheus也备受打击,从此光采尽失。

这时neo突然有了在现实中击毁电子章鱼的能力,当然,用了一次就晕了。

这是第二集。

  这时,有复制能力的smith居然复制到了一个zion的人类身上还把人类的飞船都破坏了。

这些飞船上有人类最厉害的武器(那种按一下机器人就死光光的东西,忘了叫什么了)。

这时只剩下配合neo他们行动的两艘飞船了。

一艘返回zion去支援那里只用非常简陋的机器人和电子章鱼拼命的人类军队。

(疯狂钻石@mtime原创)另一艘载着neo和Trinity去机器城见机器的老大——机器大帝。

途中遭被smith复制的那个人的突袭,neo双眼被刺瞎,但他在现实中感知和摧毁代码的能力却完全觉醒了,其实这是因为在第二集结束时,neo接触了Matrix的最高管理程序——设计师而成长了,他原来只能在Matrix中感知代码,现在由于学习,他也能在现实中感知代码了,原来必须接触Matrix,现在可以远程感知了(所以neo在现实中有超能力根本不是说zion也是虚拟世界,只不过是neo的能力从插卡式进化到遥控式罢了,他在现实中的超能力还是仅限于代码的)。

他们干掉了这个smith,终于闯进了机器城,但Trinity牺牲了。

这时,Matrix中的smith果然已经如先知预期的那样几乎把整个Matrix里的人和程序都复制成他自己了,包括先知自己在内(至于为什么smith吸收了先知之后还是不知道这是先知的计划,这可能是因为先知这个程序即使被吸收也还是有保护代码,smith无法完全破解——只能这样理解了,不然我的文章就白写了)。

Neo和机器大帝达成协议,进入Matrix消灭Smith,换取人类和机器的和平,机器大帝同意了。

结果Neo和Smith在无数Smith的注目下决战,Neo当然打不过Smith了,但是最后Smith同化Neo时,Neo释放自己的代码,和Smith同归于尽了。

这时,所有被smith同化的人都恢复原状,而和Neo的决斗的那个Smith恢复成了先知(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吸收了先知的smith显然是所有smith中最强的,所以代表无数smith和neo决斗的就是先知同化成的smith,从躺在地上的先知嘴角含笑来看,先知在被smith吸收后应该是还有自我意识的,她知道自己的计划终于实现了)。

这时,进攻zion的机器大军也撤退了。

第二天,先知和设计师碰面,设计师承诺遵守诺言,不再迫害那些觉醒的人类,从此人类可以在Matrix和zion之间自由选择。

Matrix里第一次升起了不带绿色的朝阳,地球成了一个人类和机器、机器城和zion、觉醒的人类和Matrix中的人类、合法程序和非法程序共存的和谐世界。

革命成功了!

这是第三集。

    Neo死了吗?

他可能的确牺牲了,也有可能只是精神中救世主程序的部分与Smith中和了,因为先知说,Neo还是可能会来的,她的意思是不是Neo作为一个普通人回到Matrix中?

这些导演没有说,留给我们自己去想了。

疯狂钻石http://www.mtime.com/my/wzcjojo/http://wzcjojo.spaces.live.com/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本文完整图文影音版见:http://i.mtime.com/wzcjojo/blog/649285/

 9 ) 【Matrix的前世今生】-----黑客帝国全解析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解析的最好的一篇,真正解析的非常的透彻而且完美,不像很多解析完全是想当然===【Matrix的前世今生】-黑客帝国全解析  转自pop社区  作者bmw2222  当我在11月5日下午2点整坐在华纳公司的电影院里,等着Matrix完结篇全球同步开始的  时候,心里的不能说是平静的。

我看到虽然是周四的下午,还是有很多人都从公司里,  从学校里逃了出来,这个最大厅竟然坐无虚席。

连第一排都坐满了人。

我实在怀疑他们  在离银幕只有几米的距离下,怎么看得舒服?

  电影开始后,奇怪的感觉马上就来了。

从5月看第二集到11月看第三集,因为情节上是紧  接着的,而且,周三我才去了IMAX看数码版复习了一遍第二集,我突然一阵恍惚,觉得  这6个月怎么一下子就过来了,我好象还是在6个月前还是坐在这个厅里看第二集刚刚结  束的感觉。

混沌之感满足于心。

  影片结束后,贪婪的我坐在椅子上把片尾的字幕全部看完,还不愿意离去。

先不说片子  的好坏,和启发。

最大的感觉就是失落感,因为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再去这样期  待一部电影!

现在再期待,也已经结束了,心里空荡荡的...............  这个系列的电影已经完全结束,大家的讨论是一浪高过一浪。

给大家转一个我最信服的  观点过来,希望有所帮助。

当然了最后的答案,应该都在那张超级庞大的9张D9盘里,大  家到时候看的时候,打开导演音轨,一切就都明白了。

  我看了很多有观MATRIX的评论,发现有些仁兄或者是没看MATRIX动画版或者是没玩MATRI  X游戏版,他们对MATRIX一知半解,对MATRIX这个结构逻辑严密的系统有一些不正确(或  者说是非官方)的解释,而这些解释所衍生出的种种“浪漫““奇幻“的猜想(如ZION虚拟  说,NEO超能力说,甚至在科幻片里最忌讳的宗教神秘说等等)让人哭笑不得,我不得不  把各个版本MATRIX里对MATRIX系统的各种描述做个总结,让大家对电影的情节有更好的  理解。

    前世篇  这里的资料来源主要是MATRIX动画.   一切从近未来的某一天开始,当时人工AI的机器人服务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天,  一台人工AI的机器人突然爆走杀死了它的人类主人,这次事故引发了类似消灭“有狂犬病  的疯狗“的运动,人类社会对人工AI的机器人进行了蛮不讲理的“屠杀“和“驱赶“,大部分  人工AI机器人被破坏,一小部分被抛弃的人工AI机器人汇集到一个被人类抛弃的地方开  始了自立的生活(大约在中东地区某地,在那个时代估计中东的石油早被开采尽了,于  是就成了荒漠).  但那个原来很渺小的利用太阳能作为动力的机器人国家迅速强大膨胀,这不可避免使之  的和人类发生接触和摩擦,在某一天的联合国大会上,两个人形的机器人大使试图使“机  器国“加入联合国,但人类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当场驱赶了机器人大使,其后机器人帝国  和人类国家的各种摩擦升级成全面战争,但人类的血肉之躯难以抵挡机器人的进攻,战  争中人类节节败退,输红眼的人类终于拿出终极武器“核弹“,但大规模的核爆没有能对  机器人方面造成实质的毁灭,核爆后的放射污染对机器人根本无效,机器人的强大攻势  丝毫未减.  已经山穷水尽的人类这时通过了一个“遮蔽天空“的战斗计划,因为机器人的能源供应是  依赖太阳能的,如果切断太阳能,机器人的能源供应就会出现短缺,转换能源供应体系  不是短时间内能办到的(至少在人类社会里以上理论是成立的,但是对机器人....),  就在这个时候,发动最后的反攻一举扑灭所有机器人。

  于是人类开始了这个疯狂而愚蠢的计划,没多久地球的天空被一层黑色不透光的云遮蔽  ,但是人类期待的情况并没发生,出现能源短缺的机器人并没有大批的瘫痪,他们就地  取材得把战场上受伤的人类战俘当作临时“电池“(这是MATRIX产生的最初动机,当时只  是把人类简单的一排排得接在机器上,通过刺激人类的脑部使人类的身体发电,但连接  在机器上的人类很快会死亡,死亡意味着电池没电,为了使电池的寿命更长久,机器人  才开始研究人类的脑部,并完善了食物供应体系,使人类在连上机器后能存活更长时间  ),机器人击退了人类集中所有力量的最后反扑,在消灭了人类最后的政府后,人类所  有有组织的抵抗宣告结束,人类的时代宣告终结。

  其实机器人也因为人类遮蔽了天空能源出现的问题,虽然把人类战俘当电池用暂时解决  了危机,但是短时间内转换能源供应体系也非易事,只有先把更多的人类当做电池来解  决眼前的能源短缺,于是大批的人类被抓去当做电池,最后几乎所有地球上人类都被当  电池,可是被当作电池的人类会很快死亡,于是已经对人类脑部有了相当了解的机器人  开发出了可循环的人体电池系统,人类的脑部连接在一个电脑虚拟的空间里,这就是最  初的MATRIX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类是生活在完美的世界上,所有欲望和需要都被满  足,机器人以为这样的系统可以使人类长久的生存,但是对人的情感世界缺乏了解的机  器人错了,连接在这个完美世界里的人类电池大量死亡......     今生篇  现在进入电影里的MATRIX世界,这里的MATRIX是模拟人类某个历史时期,大多数人类并  不知道自己生活在虚幻的世界里,但是这个虚幻的世界并不十全十美无懈可击,在世界  的某个角落里总是存在着一些或大或小的BUG(如动画版里小女孩发现的奇妙废弃大楼)  ,还有人类中的某些特殊体质的个体似乎能超越系统的控制(动画版里超越体能极限的  短跑高手),更有甚者一些程序和人类接触中有了自我意识,他们学会了逃避系统的删  除。

  这些难以估计后果的错误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对此早期的MATRIX是用亡羊补牢  或对知情者灭口的消极方式加以应对,可是这样的运转模式显然无法长久,问题是会越  积越多的,修补系统错误带来的可能是更多的错误,必须有一个方法定期对系统进行“大  清洗“并重新启动(试想一个充满BUG的游戏服务器,这个服务器从来不停机维护)这就  是大家一再提到的“MATRIX升级“,但是麻烦的是连接在MATRIX上的无数人类生命显然是  无法重新启动的,这时对人类情感世界已经有相当了解的MATRIX找到了一个“最经济“的  方案,那就是反过来利用错误来消灭错误,并利用错误创造重新启动系统的机会,这个  完美的计划就是电影黑客帝国三部曲的全部内容。

  以下是我按照电影的情节对这个计划的推理。

  这个计划的开端是设立ZION这个人类觉醒者的收容所,由于对人类觉醒者的杀戮往往导  致更多人的觉醒,与其如此,不如把这些觉醒者踢出系统,并且统一监管起来,ZION 与  其说是人类自由的乐土不如说是一个大监狱,为什么这样说,要知道ZION是MATRIX派出  的人建立的(位置MATRIX当然是早知道的),而这些人理所当然的成为ZION的领导层,  所有人实际上是在MATRIX控制的人监管之下。

由于人类是有繁殖能力的,ZION的扩张也  是必然的,为了防止ZION因强大而失去控制,所以MATRIX要定期毁灭ZION(举手之劳而  已),而这个过程和MATRIX的升级计划合二为一。

  第二步是创造一个人类觉醒者所崇拜的“先知“,由于MATRIX对人类长期的研究发现,人  类是非常迷信的(人类把这个称为信仰),对“奇迹“还是“圈套“缺乏理性的判断力(有  些看电影的人还一直坚持认为先知是在帮助人类.....连看电影的人都被迷惑了....),  先让先知给那些“反抗军“少许“甜头“,然后就可以把这些家伙在MATRIX里的行动也控制  起来。

实际上电影里无论莫非斯还是NEO所有的行动都是那个先知提示的,他们在有所行  动前已经习惯性的要到先知那里去“批命“,这种精神控制的手法其实一点也不新鲜,人  类社会的邪教组织一向都是用这样的手法,区别是邪教一般是用一些小骗术来骗取他人  的信任,而这个先知是通过高速电脑事先计算出未来事件的发生(所以这些事都不是一  定会发生的,是需要先知这样的角色来引导或诱发才能达成的)来取得人类的信任。

  第三步就是给这些ZION的人类创造一个虚幻的希望“THE ONE“,也就是电影中的主角NEO  ,他还有一个作用,由于那些逃避删除的程序熟悉MATRIX的操作手法,他们可不会吃“先  知“的那套把戏,要对付这些“危险的系统垃圾“也需要借助这个特殊的角色,在电影里,  NEO在先知的诱导下(让他去找钥匙人)去踢了法国人的场子,消灭了他很多能力强大的  手下,为什么不消灭法国人,因为法国人起的也是类似ZION的作用,他把逃避删除的程  序收集起来当做手下,就象把垃圾扫到垃圾桶里(法国人说白了就是一扫地的),这样  才好一次倒掉(由THE ONE来负责一次倒掉),估计每次MATRIX升级都会有个THE ONE听  了先知的引导,到法国人这里来打砸一翻,所以法国人对先知的这种手法既痛恨又无奈  ,这也是他想要挖先知眼睛的原因。

  第四步就是开始清理系统内外,这个步骤需要先知的诱导和NEO的强大能力,首先是使NE  O获得能力并对先知言听计从,这段过程大概是黑客第一集的内容,然后就是对系统内的  逃逸程序进行打击,先知以找钥匙人为诱饵,让NEO一伙和法国人的手下火拼,结果法国  人手下全灭,法国人夫妻出于对这个“游戏“玩法的了解始终没有出过手(不但没出手还  提供帮助,法国人老婆在意味不明的一吻后提供了帮助,谁知道不是他们两夫妻事先约  好的?

),这个过程在电影第二集里有详细描述。

最后是对ZION进行清理,消灭ZION所  有的战斗力量,早就知道ZION位置的MATRIX不费吹灰之力就把ZION的反抗力量消灭,这  些内容在第三集里有详细描写。

  最后的一步比较麻烦,就把THE ONE神话毁灭,并排除先知的所有的“嫌疑“,然后在所有  在MATRIX里的人类都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重新启动MATRIX(我猜想可能是类似于更换一下  游戏服务器主机),其中THE ONE这个角色在整个计划中是即必不可少又相当危险的,对  这个角色的控制不当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这从黑客3最后建筑师和先知说的那句:“你  玩的是非常危险的游戏“可以知道),消灭NEO是一个难题,MATRIX对此的对策就是史密  斯,在第一集里史密斯只是一个性格古怪个体意识很强的“杀毒程序“,他对MATRIX系统  的不满情绪是他被选中成为消灭NEO的人选的原因,因为他最终也是要被消灭的(让错误  和错误相互攻击抵消,是这个计划的精华之所在),在第一集最后史密斯被NEO消灭后,  第二集他又复活并获得了新的能力,很多人把这解释为系统的一个失算的杀毒程序升级  ,其实智慧那么高的MATRIX控制者怎么会犯那么愚蠢的错误,这肯定是有计划的,史密  斯获得能力后的行动也是可以预料的(先知的拿手好戏,不要说先知,就连我看完第二  集我就猜到史密斯在第三集里会把全人类给复制了),其实他的作用就是把全人类给复  制,然后用他从他人那里吸收来的能力打倒NEO(电影里说的明白是史密斯打倒并吸收了  NEO),然后系统把他和NEO删除掉,他的代码从所有人身上消除,所有人都同时昏厥过  去,最后MATRIX就抓住这个机会重新了启动。

  在这个计划里,ZION的人类傻傻得收集MATRIX里觉醒的人类.   法国人也很无奈得收集着逃逸程序(不收集的话,就要他自己和THE ONE动手,结果就是  ....).  MATRIX轻松愉快得清理了系统内外的危险垃圾,这还只是顺便的,重要的是系统得到了  重新启动的机会,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这个计划最妙的地方就是可以反复使用,MATRIX就这样一次次得重新启动,ZION就这样  一次次的被消灭又重建(电影里这次因该算被消灭了,ZION的战斗力完全没了,杀戮的  多少一向不是MATRIX追求的效果),数代THE ONE一次次得出现又陨落,MATRIX就这样安  全运行了数个世纪。

  大家以为这里就结束了么?

  那还往高层次带人呢?

嘿嘿!

请继续看下去。

  一、《Matrix》是什么?

  《Matrix》是一部电影,也仅仅只是一部电影--这是讨论的起点,也是由此而引发的所  有解释回归的终点。

  是电影,就是讲叙一个故事,而不是某种哲学理论的阐释或形象化图解。

故事“有开始就  有结束“(Oracle:“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而故事从开  端、发展、高潮到结局的过程中,创作者无论采取何种手段:暗示、比喻、象征等等,  都必须服务于一个合理且统一的剧情逻辑,起到渲染气氛、强化悬念、煽动情绪的作用  ,推动情节发展起伏跌宕,扣人心弦。

这,才是一部“好“电影!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种种“郭XX“式的解释和说明,如果不能有助于对  剧情以及剧情发展逻辑的理解,即使不算是谬误,也不过是某种阐微发幽的学术研究,  冒似深刻,实则离事实本身越来越远。

(笔者无意诋毁此前种种“假说“的努力,只是《M  atrix》和“Matrix现象“之间确有着本质的区别。

)   在此,我将以一种顺叙的方式,为大家层层解开《Matrix》最后的真相之迷。

  二、故事的背景:《Matrix》前传  “在很久很久以后,在一个机器的国度里……“   一场惨烈的人机大战后,机器最终占领和统治了地球,把人类当做能源的提供来“种植“  ;与此同时,为了维系人类的繁衍生息,确保能源产量的稳定,机器通过某种机器向人  类提供精神生活的假像,这就是Matrix(矩阵)。

抛开计算机原理不谈,这里面有两层  含义,一,Matrix是机器的机器,用于生产能源,一如人类生产粮食所使用的工具;第  二,Matrix得以实现的原因是基于所谓的人类“意识论“(可参考网上各种关于帕拉图哲  学的解说)。

  Matrix做为生产工具,唯一的衡量标淮是生产效率的提高。

The Architect(设计师)设  计的第一代Matrix是按人类理想设计的一个完美的世界,原以为人人会安居乐业,但却  不想由于人类的劣根性,导致人类(或称“粮食“)大量坏死,于是,The Architect只好  按照人类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与现实(人类21世纪末)相符的世界。

  即便如此,人类天性中独立、自由的意识仍然不能泯灭。

于是Matrix之父The Architect  与Matrix之母Oracle(先知)合作,把一种“假想“的选择权赋予人类,让人类以为进出M  atrix是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这就是Zion的由来。

可Zion的五次重建与五次毁灭,证  明了人类仍然被一种循环论所控制;此外,机器也找到一种通过与人类生生不息的抗争  意识做斗争的方法,不断改良和升级他们的“粮食“生产工具。

(这个过程,一如人类与  土地斗争的历史,直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人类才摆脱了土地的束缚,  诞生了辉煌的文明。

具有AI智能的机器也是通过不断改良生产工具来追求自己的机器文  明的--机器正重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   这,也算是人与机器之间一种和谐共存的良性互动关系,只是其原则由原来人类居统治  地位的“人类中心论“变成了机器占领地球后的“机器中心论“而己。

在哲学意义上,这两  个命题是等值的,或者直截了当地说是同样错误的--即然“人类中心论“导致人类盲目狂  妄自大,漠视机器的存在,最终走向自我灭亡,那么“机器中心论“也将同样导致机器自  身的毁灭。

  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的想象力从这里开始展开:机器国度内的统治莫非也和人类社会一样  ,有国王Deus Ex Machina(机器大帝);有当权的统治者The Architect,其维护Matri  x秩序的统治原则就是“机器中心论“;还有意识到“机器中心论“潜藏着巨大危机的改革派  Oracle;以及在Matrix升级过程中被淘汰的、腐朽没落的贵族阶层Merovingian,他们为  了自身的存在而顽固抵抗,是阻碍机器社会进步的反动力量。

  三、故事的开端:《Matrix1》  代表机器国度“潜在“的进步力量的,还有The One(救世主)。

在这里,我明确提出The   One肯定是机器,其次,The One是升级程序,他是用来测度和监控人类反抗意识的,这  个程序可赋予任何人,当他被唤醒,就标志着人类对机器的抗争已经达到了某种不能为  继的程度(在《Matrix2》中表现为“这几个月,我们从Matrix中解放的人比以前的总和  还要多“),此时The One就要站出来,通过The keymaker(钥匙人)回到源程序,完成M  atrix系统的升级。

  这种升级,即是工具的进步,同时也是机器对人类控制的加强,而在思想上,则是“机器  中心论“的恶性膨涨。

Oracle并非如一般人想像是站在人类这一边(所谓的“人类解放者“  ),她是程序,必然要最大化地维护机器的利益,她不过是机器国度的第一批“觉醒者“  ,在看到了这种“机器中心论“的毁灭性危机后,她决心借Matrix即将第六次升级之机,  在行动上,向The Architect的统治发起一场冲击。

这,不啻于一场暴风骤雨的社会革命  。

  如果电影《Matrix》讲叙的是Matrix前五次往复升级的故事,将毫无意义。

故事要从变  化开始:面对The Architect的统治,Oracle的改革目标,是要把进出Matrix的选择权由  假变真,还给人类;而她行动上的第一步,就是争取The One(在前五次升级中,The   One无所谓立场,也没有独立意识,他的选择权也是虚幻的,他只为升级Matrix、改良机  器的生产工具而存在),从而让The One在《Matrix2》中回到源程序时,做出与前五任  相反的决择;这当然也严重威胁到Matrix系统的生存。

  Oracle要把革命意识“灌输“给具有实践能力的The One,她的办法是“爱“。

如果一定要追  问为什么,我只能说广义的爱是社会进步的唯一原动力,也只有爱才能帮助The One同时  感悟机器与人这两个矛盾对立双方的疾苦,从而深刻反省人机关系及其未来。

  直到《Matrix3》,我们才理解沃卓斯基兄弟对爱的理念:爱不过是一种关系而己,可以  发生在任何有意志的事物之间,既有人与人之间的爱(象Morpheus和Niobe),也有机器  之间的爱(象Rama和他的妻子),Oracle选择了其中最危险的一种类型:机器与人的爱  。

她以先知的口吻,唤起Morpheus对The One的信仰与热情(他俩在并肩战斗中结下了深  厚的手足情谊),又引导Trinity爱上了植入The One程序的Neo。

  无论《Matrix1》是部怎样的电影,如果你看懂了这是一个几乎与经典言情片一样伟大的  爱情故事,就足够了!

影片从Trinity爱慕Neo开始,历经了爱情磨难的全部痛苦:关心  、思念、信任、奉献、牺牲、生死与共……直到影片的最后时刻,Neo从一场荡气回肠的  绝杀中死而复生,与Trinity深情一吻,方明证了两人之间的爱情。

说《Matrix1》简单  易懂,是因为影片要讲叙的故事以及最后的高潮比较简单:The One恋爱了!

虽然埋着人  机相爱的伏笔,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在导演眼中,所有的爱都是一样的,所有爱的历程  都同样艰辛。

  爱情第一次改变了The One的属性(在不具备爱之前,Neo不是Oracle心目中的The One,  是故她当面否认),Neo站到Oracle这一边,革命燃起了希望的火种。

但,正因为我们看  完了整个《Matrix》系列,所以我们知道Neo是机器,他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机器的升级  ,他将在爱和使命中挣扎,他最终选择了牺牲。

所以接下来,我们将满怀痛苦地看着一  场爱情悲剧无可避免地上演。

  革命开始了!

Oracle抛下了骰子,冒险一赌,以后发生的事,她再也无力控制,这就是  革命的代价,不是成功就是毁灭,变革的道路充满了重重困难和危机,而身居其中的任  何人也不知道,这一切又将何去何从?

  四、故事的发展:《Matrix 2:Reloaded》  这里插一笔,把《Matrix 2:Reloaded》译成《重装上阵》比《冲出矩阵》要更符合原  意得多,因为第二集在整个系列当中,属剧情的发展,讲叙的是Neo以“觉醒之眼“巡游Ma  trix和Zion,同时体味机器与人类的疾苦,切身感悟全人类即将遭到灭亡的危机,深入  反省人机关系的矛盾,最后终归要回到Matrix,完成系统升级(Reloaded)的使命的故  事。

  Neo在《Matrix 2》中的历程应该与他的前五任The One大体相同,因此作为故事,其中  最有趣、也最值得叙述的就是已经具有爱的属性的Neo与前五位The One的区别之处。

请  大家在阅读下文以及观看影片时,在心中时刻保持着这种比较。

  在人类即将遭到毁灭的恐怖前景下,Neo、Morpheus和Trinity杀回Matrix,寻找Oracle  ;与此同时,Matrix第六次升级也即将开始,与升级有关的Oracle、The Keymaker也遭  到抗拒升级的Merovingian的追杀和封锁。

  Neo与Oracle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秘密会面。

此时, The One的属性已经改变,Oracle虽  然争取到了Neo,但却无法控制Neo下一步的行动,所以她在照例指明The One去夺取The   Keymaker之 前,则以长篇谈话暗示Neo,你已被改变,你就要作出去营救Trinity的选择  ,但你必须认清自己的使命:你也是程序之一,你必将回到源程序。

  以后的剧情讲叙故事发展必须交待的两件大事:一是跟随Neo,我们首次看到了Zion的人  类生活实景,在整个旅程中,Neo带着对Trinity的无限深情俯视爱人生活的美好家园,  没有这片土地,他的爱也就不复存在。

  第二件事就是夺取被Merovingian囚禁的The Keymaker。

请留意Merovingian与情妇Perse  phone合谋演戏窃取The One代码的一场戏(这是Neo在第三集里被Merovingian囚禁的原  因)。

若比较前五位The One,可以想到,如果没有Neo对Trinity的爱,索吻一幕绝对不  可能发生(Persephone要求Neo必须吻得象吻Trinity一样深)。

换而言之,这是机器国  度保守势力第一次偷到了The One的代码,以为可以就此阻止Matrix的第六次升级。

这当  然超出了Oracle与The Architect的预想,为革命投下一道不详的阴影。

  在接下来紧张刺激的“高速公路追逐戏“中,也许前五次也曾发生过类似一幕,但请观众  留意,这居然是Merovingian首次发现The One虽能抵挡子弹却仍能为刀剑所伤,遂以一  场群殴围困住了Neo,结果Morpheus和Trinity为代表的人类是在没有Neo的帮助下孤身闯  关,这既是出于对Neo的爱情和友情,也在战斗中表现出力拼人类最后一线生机的英雄气  慨。

若这里没有人类勇闯禁区的殊死搏杀,The Keymaker难逃被Agent半途劫掠的厄运(  意识简单的Agent犯了一个错误,他以为The Keymaker是没有用途、待将删除的程序,但  The Keymaker坚持说他自有自己的用途;这是因为The Keymaker和Neo一样,属于升级程  序的一部份,他们的重要性均不为Agent所知),这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人机之爱达到了  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遵循剧情编排的逻辑,第二集在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的意图中只是铺垫和过渡,没有太剧  烈的高潮,着力于对转折点--Neo毅然选择去救Trinity--的渲染上。

故事的精巧在于,  影片从已具有预感能力的Neo的一场噩梦开始,Neo请求Trinity无论如何都不要进入Matr  ix;但最后形势逼迫,Trinity为援救Neo,奋不顾身杀入Matrix,使得Neo在转折处带有  刻不容缓的紧迫性和几近爆炸性的感情迸发。

至于影片的结尾处,Neo在真实世界以血肉  之驱只手毙倒电子乌贼,而后昏厥过去,一句“我能感受他们“证实了Neo的程序属性。

  容易被忽略而又与下一集紧密相关的内容是:机器国度的暴政--机器在机器的统治下,  也是没有选择权的(包括The One),程序只为目的而活,无用者将遭到删除的命运。

所  以到第二集结束止,敢于起身反抗暴政的只有三个程序:Oracle、Seraph(先知的守护  天使)与The One。

到了第三集,我们才看到有更多程序的自我意识觉醒:Rama和他的妻  子,以及他们的小女儿Sati(未来的Matrix管理员),在革命之前,他们仅有一种选择  :借Merovingian地下势力偷渡出01城(机器城)--这其实与人类在暴政国家生活的境况  岂不是一样?!

  五、故事的高潮和结局:《Matrix3:Revolutions》  哪里有暴政,哪里就有革命;革命一旦发生,就不是革命的领袖--Oracle--所能控制的  ;革命的结果也不必然是胜利:不是机器的进化,就是两败俱伤。

影片就这样带着沉重  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悬疑逐渐进入到高潮。

  由于在《Matrix2》中出现了与前五次不同的波折,Neo被Merovingian窃取了代码,囚禁  在火车站中,Oracle不得不冒生命危险再次现身(她由于领导这次革命,已成了巅覆机  器国度的反动派,同时遭到Merovingian和The Architect的双重追杀),向人类求助,  幻想破灭、气急败坏的Morpheus厉声质问:“你叫我怎么还能相信你?!

“Oracle用以打  动他们的,对Trinity是爱,对Morpheus而言,则是他与Neo的友情。

  其后人类杀入地狱酒吧,此时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Persephone转而帮助人类,救出了N  eo。

这是因为Persephone借索吻之机,既偷取了Neo的代码,同时也体会到Neo对Trinity  的爱--机器对人的爱,她被这种爱所感动,在某种意义上背叛了她的组织。

  这是否在昭示这场社会革命必须由人与机器联手才能完成?

  答案是否,因为Neo被囚禁已经超出了Oracle的预想,在业已让人类失去信心的情况下,  Oracle仍然向人类求助,显然是不得以而为之的唯一办法--Oracle事先并无把握人类是  否会答应。

剧情发展到此,读者可能已经在脑海中产生深深地置疑,在这场伟大的革命  当中,人类莫非只是一道工具,先是被Oracle诱以影响乃至改变The One在The   Architect面前的选择;现在又要去拯救这场革命中意外发生的变故?

这个疑问将把我们  指向《Matrix》的最后真相!

  我到这里才开始阐释影片另外一条主要线索:Smith。

希望大家不要因此误解,这只是由  于文字与影像表述方法的不同。

  对于Smith,影片明确说明他是Neo一体两面的对立面。

换成剧情逻辑的表述,就是说如  果Neo代表着机器对人类的爱,那么Smith就代表着机器对人类的恨,机器的这两种情感  同样存在,也同样强大,任何单独一方都可以威胁到整个Matrix的生存。

  以下是一个猜想,也许计算机专家能从另一面论证:The Architect是阴险的当权派,当  他不得不与Oracle达成妥协,接受Zion人类存在的事实时,他就已经在背后安排了提防O  racle发动革命的另一种相对等的克制力量,赋予Smith随着Neo的变化而同等变化的能力  ,这样Smith就成为了统治阶级镇压革命的武器,他具有所有社会革命当中邪恶势力的一  切属性:黑暗力量与光明力量同步增长。

  当Neo与Smith在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中狭路相逢时,全剧达到了最高潮,我们也走到了  《Matrix》之谜最黑暗、最激动人心的入口:如果爱与恨同样强大,爱怎样才能战胜恨  呢?

这样的革命怎样才能成功?

  这其实也是人类进化与发展过程中一个恒古不变的悖论。

在现行体制下长大的我们,是  很难理解现代西方人对社会革命的看法和观念的,特别是其中西方人在经历一系列社会  变革之后痛定思痛的反思。

我只能告诉大家的是,沃卓斯基兄弟在影片中所使用的观念  和方法并非创新,在西方也非常流行,甚至一眼看上去颇似佛教的大同之道,但其精神  实质却是西方的:殉难。

一如耶稣之死,也象佛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自我牺牲,  延续到今,是甘地一次又一次地绝食。

  《Revolutions》(《革命》)这个题目很好地道出了《Matrix3》的实质,你可以把他  看成是一部爱与恨、黑暗与光明、正义与邪恶、保守与改革较量的社会革命片。

在目睹  了Smith强大力量之后,Oracle选择了殉难,平静地坐在哪里等待死亡(Smith凶恶地在  她头上挥舞拳头咆哮:“你明明知道结果了却还要坐在这里,你一定有你的目的!

“)唯  有在听到Sati也被杀害时,她脸上才流露出一丝恐惧:她预感到自己发起的革命可能带  来了最坏的恶果。

Neo在与Smith一场地动山摇的决斗后,最后一刻他才突然明白了自己  使命的最后一个问题:“何时?

“,他选择的,也是殉难。

  没有必要追问先烈殉难之后,黑暗势力是怎样被摧毁的,革命又是怎样发生的,因为,  这就是历史。

  Oracle的冒险成功了--她为人类争取到了自由进出Matrix的选择权!

这是第六位The   One与前五位最大的不同,升级在这个意义上可以称之为革命;Neo在斗争之旅中与Trini  ty一同看到的阳光,为Matrix带来了第一道温暖的曙光。

这样的一个结局,却让大多数  黑客迷们陷入了绝望: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Zion被打得千疮百孔,Neo与Trinity双  双罹难,一段美丽的爱情黯然消逝,可不仅Matrix完成了更高等级的升级,而且 99%的  人类还囚禁在Matrix中,这样的结果怎么还能叫做革命?!

  我的态度是,我既同意这是一种新的人机关系的进化,同时也同意这并非是人人梦想的  翻天地覆、轰轰烈烈的革命,但如果你在这一刻回顾人类八千万年的文明史,你也会赞  同我的说法:进步虽然缓慢但弥足珍贵,未来虽然漫长但值得期待!

  影片的结尾,是小女孩Sati天真地追问Oracle,“我还能再见到Neo叔叔吗?

“Oracle怅然  回首这段艰辛曲折的全部历程,连她自己也无法明白,为了这样的进步,曾经的牺牲是  否值得,也正因为这样的革命,Neo只有一个。

她无尽地眺望远方,幽幽地说出与自己先  知身份全然不符的话:“也许。

“   六、最后的真相:机器革命  总结全片,我们可以这样说:《Matrix》是一个讲叙Matrix系统在第六次升级时,由Ora  cle领导的一群在意识和情感上率先觉醒的机器者,包括Neo、Sati、Seraph乃至Perseph  one,所进行的一次机器国度社会革命的科幻惊险故事。

  《Matrix》最后的真相是:这个革命是机器的革命,是机器革命者的壮举,与人类无关  !

革命所取得的微少变化,也只是机器社会的演化,是机器文明的进步;至于人类,他  与机器的斗争还将持续,只是不象前五次那样要重头再来而己,人类文明由此得到了一  个小小的空间,至少可以延续下去。

  这个结论让人震惊!

你会喜欢一部与人类没有任何关系(或人类只是被利用的工具而己  )的讲叙机器的电影吗?

你会接受一个机器比人类更自觉、更有进步意识,甚至可能更  先进的结论吗?

这种令人失望的情绪,在影片中深深地刻画在机器退兵之后,Morpheus  茫然若失的脸上,他喃喃自语:“难道就这样结束了?

“他梦想的那个推翻Matrix的伟大  时刻没有降临,依然遥遥无期。

而在网上,则早有人挥臂喊出:“我不愿相信这是一个机  器的神话!

“   沃卓斯基兄弟的伟大不是在于他们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人与机器永恒的斗争中  ,你愿意打破“人类中心论“吗?

(这是目前我在网上看到的全部讨论所停留的层次),  兄弟俩伟大之处在于他们提这个问题的方式,他们想说的是: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  问题吧,那就是,假想一下,在遥远的未来,如果你是一个具有高度AI智能的机器人,  你会怎么看待人类?

你也愿意打破“机器中心论“吗?

  这种立场的转变,看似轻松,实际上需要我们彻底砸碎脑海中早已根深蒂固的,一切人  类至上、人类中心论等等惯性思维。

  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在影片中以整个剧情的方式提出来:如果打破“机器中心论“需要  付出惨痛的代价和牺牲,包括爱情和你最爱的人,可得到的进步却是如此的微不足道,  你还愿意做一名舍身取义的机器革命者吗?

天啊,你要知道,这和你是否愿意为打破“人  类中心论“而付出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啊!

  伟大的电影永远只是提出问题,激发人的思考,而不提供教条化的答案。

《Matrix》做  为一部在我眼中不失为伟大的电影,也同样具备这个优秀的品质。

他并不象大家众口一  词说的把人与机器的关系的哲学命题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没有答案!

他提出  的是一个思考这个问题全新的角度。

  这才是《Matrix》真正的电影革命。

正如《星球大战》以“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  的银河系……“为开端,从而打破我们思想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把人类想象力提高到宇  宙视野的高度一样,《Matrix》以“在很久很久以后,在一个机器的国度里……“,把人  类的想象力延伸到机器的情感和内心深处。

(如果以沃卓斯基兄弟的“关系“理念为桥梁  ,我们的想象力还能深入到万事万物当中去。

)   跳出了时空观念和人类观念的桎梏,难怪沃卓斯基兄弟屡屡能出人意表、捉摸不定,让  我们一次次难以追随,猜测落空。

  虽然没有最终答案,但沃卓斯基兄弟仍然透过电影,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他们的基本观念  :一、“人类中心论“和“机器中心论“可能同样都是错误的,而且错得可怕;二、对于社  会的变革发展之路,他们倾向于佛教,万事万物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关系,而且诸关系  是平等的。

很简单吧,但沃卓斯基兄弟想说的,也许就那么多!

 10 ) 千分之一的《黑客帝国》

关于千分之一: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黑客帝国》。

    关于锡安:也许从更高层面来讲,它可能是虚拟的,但是就电影涉及的层面而言,它是真实的,否则一切都没有了意义,一场电子游戏而已。

尼奥最后眼睛瞎了,他能看到机器城的金色数据流,但是他看不见飞船,看不见崔妮蒂,也看不见那一轮红日,只能说明这个世界是真实的。

从机器的角度来讲,如果它能制造一个比矩阵更为真实的锡安,那它为什么不把这个技术用在矩阵上,矩阵不就是为了追求真实吗?

所以,再设立锡安这个虚拟世界没有必要。

    关于种植人类:电影的诠释有些牵强,据说原著讲的是利用人类的大脑作为处理器(电影变成电池是怕观众看不懂),这个比较可信。

而且更加可能的原因就是这是机器来观察人类的思想,就像现在人类圈养野生动物,所不同的是,矩阵是动物园,锡安则是自然保护区。

    关于THE ONE:这是一段程序,但是程序要有放置容器,这个容器就是尼奥的身体,这个程序很早就封印在尼奥体内,只是没有激活,第一部结尾尼奥死了一次之后,程序激活了,他获得了超能力。

这个时候,尼奥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人了,而是人机混合体。

    关于尼奥在真实世界的能力:当时有机器章鱼进入了尼奥体内,机器章鱼是受机器城无线遥控的,和机器城有无线数据的双向交流,崔妮蒂并没有看到章鱼进入尼奥,说明进入的不是章鱼实体,而是章鱼和机器城之间的传输信号,这个信号和尼奥体内的THE ONE程序融合了,THE ONE程序捕获了章鱼的无线传输频率,所以可以接入机器城来爆章鱼。

THE ONE程序,本身就能和整个机器世界无线实现信号无线传输(先知所谓的他的能力不仅仅限于矩阵),只是人类感官覆盖了他,瞎了眼等于解除封印。

    关于数据的颜色:尼奥看到的金色代码,其实是机器城的传输数据,绿色的是矩阵的,矩阵其实是机器城的一个子系统。

矩阵里面有些代码也是金色的,说明他们实际是机器城的程序,或者说是矩阵的底层控制程序,比如肯德基大叔和先知,还有就是偷渡到矩阵的,比如印度人一家,他们本来并不是矩阵的程序,而是从机器城偷渡到矩阵的,六翼天使也是。

    关于选择权:人类根本没有选择权,不管是矩阵还是锡安,都是在机器的掌控之下。

区别不过是掌控程度的大小而已。

尼奥也没有选择权,即使是先知很玩火的让他选择救锡安还是救崔妮蒂,结果都是机器的游戏,机器可以谈笑间消灭锡安,代价不过是矩阵少了个的回收站。

所谓选择不过是在研究人类的情感变化罢了,就像实验室里的小白鼠,让它选择吃土豆还是面团,然后研究它的表现。

第二部对这个选择权的批判非常激烈(反基督教?

),不过第三部又有所缓和,可能还是考虑到大众的接受程度,貌似西方世界对于自由意志(选择权)这个概念有强烈的崇拜感。

但是看到锡安城里的慷慨激昂,总觉得那是种讽刺,可能是文化差异所致。

    关于尼奥的谈判筹码:机器也有自己的问题,史密斯由杀毒软件变异为病毒,扩撒速度超过了管理员的掌控,而且向着矩阵之外的锡安扩散,迟早也会扩展到整个机器城,此刻,只有尼奥与他互相消减(湮灭)才是唯一解决的途径。

    关于矩阵的这次升级:我觉得这次矩阵的升级未必是最后一次,拥有了人类情感的机器程序仍然还有不足,最后先知和肯德基大叔的谈话明显看出,人类的思维,机器至少还有一样没有学会,那就是“背信弃义”。

    关于机器帝国的命运:史密斯的出现是偶然,但是机器帝国出现变异会是必然,变异前的史密斯也早已露出不安分的神情,那个印度小女孩其实才是史密斯的另一面——反方向的变异,变异是随机的,善恶也必然随机。

大量的变异程序躲进了法国人那里,法国人通过绑架钥匙人、控制火车人、夺取先知的眼睛等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权限,早晚会成为另一个史密斯,机器的内战迟早会爆发。

机器最终会毁于自身的战争,而不是人类的反攻,就像系统崩溃绝大部分是因为程序故障和病毒入侵,极少情况才是硬件故障。

    关于人类的命运:也许捱过了机器时代,人类还有反攻的机会,但是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可能只能成为机器帝国的珍稀保护动物。

或者,进入矩阵实现人机合一,才是人与机器真正的共存之道。

关于矩阵:矩阵是虚拟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于矩阵内的绝大部分人而言,矩阵就是真实,就是世界。

就像锡安的人感觉锡安才是真实的一样。

跳出矩阵的人之所以对矩阵如此憎恨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被机器控制,这点让我又想起了《瓦力》,人类并没有被机器控制,但还是选择了进入网络世界。

总觉得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抛弃现在这个肉身而追求精神上的力量和自由,所以,对于矩阵里的人而言,他们就是自由的,虽然尼奥所在的公司看起来比较死板,但电影的镜头仍然大量的给了那些灯红酒绿醉生梦死。

从人类的感情而言,如果知道了存在真实的锡安,必然会对产生逃离虚幻矩阵的冲动,但是冲动过后呢?

第一部那个叛徒的思想其实是能够代表很大一部分人的,事实的真相是人类在锡安所拥有的自由和选择权甚至还不如矩阵!

当然,愿意坚守锡安的人是勇敢坚强的,但被矩阵困住的人何尝过的不幸福?

关于程序:其实,在矩阵里面,程序与人根本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唯一的不同就是程序没有肉身。

人类脱离了肉身在矩阵运行,完全可以看成是程序;而程序,特别是最后的那个印度小女孩,完全是朝着人类的方向在进化。

所以,所谓的机器文明,也许本来就是人类文明的延伸,当机器已经完全和人一样的时候,又如何去确认“它”不是“人”?

(这个有点像《AI人工智能》)所以,所谓的人类文明已经灭绝这个结论也是值得推敲的。

关于系统平衡:第一部里面史密斯曾经说过,人类是地球的病毒,个人感觉这个说法是对的,而且还应该更加广泛的包括全部的生命。

这样理解的话,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类比就成了下面的这种对应关系:程序等于自然规律,病毒等于生命(包括人类),系统平衡相当于熵增。

程序的存在是为了系统平衡,而病毒主观是为了自我复制,客观上导致系统失衡;自然规律保证整个真实世界熵值增大,而生命的存在主观为了物种繁衍,客观上导致局部熵值减小。

也就是说,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自然世界系统失衡的产物,而虚拟世界里面先知所秉持的系统失衡理念是为了创造出虚拟系统的“生命”,印度小女孩是个成功的典范,史密斯由于繁殖能力过大而自我崩溃。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短评

keanu的女友就这么死了么。。不要啊

6分钟前
  • 弄臣
  • 推荐

这里无论真实世界和Matrix的对立,维持平衡的设计师和破坏平衡的Oracle的对立,理性和感性的对立,到最后都面对同一个威胁:不断侵蚀同化他人的Smith。大量不断复制的雷同的东西毁灭一切活力和美好,把所有人都同化的最后就是死灰一片。这个点真是摆在哪里都可以讲,电影也是这样吧。

9分钟前
  • coie
  • 推荐

这就结束了,怎么感觉没讲完啊,人类和机器人最终怎么共存法?还是说“母体”真的很通情达理?另外,冲出阴霾,重新沐浴到阳光的心情真是好的很。

14分钟前
  • Alien
  • 推荐

3.5剧情越看越没劲,特效越来越爽。reeves一出来我大脑就死机,想的只有那白嫩的肉体。雨中打架那段脑里老是这句【功夫,两个字】还让不让人看片。大波乌贼大战特带感,最后bug被修复抹去,和平的结局没落俗套比料想的好。

18分钟前
  • sleepwalker
  • 还行

你们就真的都觉得这个这么好么??在我看来这部只是一个句号而已,空心儿的。

19分钟前
  • 还行

一个程序家庭,坦然的表达自己就是一堆程序轮回的车站宿命论吃眼睛电磁波武器?弥留好久感觉应该是谁的想象力更不受限谁就能赢吧只要被同化一下任务就结束了脑洞很大但没圆回来啊不知道怎么结束就只能搞个大团圆煽情结局混混过去

20分钟前
  • 刚刚过
  • 较差

开场即显力竭,尼奥跌落后室,我仿佛听到创作者说:“你们不是嫌我写的‘爱’烂吗?那我就以‘爱’为主题给你们秀一把。”结果篇幅最多的是“你装弹,我射击”的那一对les。秀不出来,你们还是看打吧,主要是打,文戏在努力跟前两部做衔接,努力圆。但没圆上什么。不过最后史密斯打趴尼奥,两个人对白那段文字我可以给3星:“你为什么还要站起来,为了一些虚假的balabalbala吗?”“因为我选择。”我想到《热辣滚烫》(或《百元之恋》更好接受些?),但《热辣》用2个小时反复讲述才讲透并打动我的东西,这部只有几分钟,力度是打不动我的。动作的大场面前半部分像在看别人玩《合金弹头》,中段飞船像在看别人玩《沙罗曼蛇》,尾段大战像在看《七龙珠》里孙悟空大战短笛,折腾着天下第一武道会的擂台。呃…

23分钟前
  • 屁大有
  • 很差

严重被低估的好片。我走到哪里都为它叫好平反。

28分钟前
  • 花红袭人
  • 力荐

没看懂··· 两颗星给特效了吧 还有辛苦的演员们···

32分钟前
  • 史密斯的瓷器
  • 较差

Can't stop watching you!Why it's an end.

35分钟前
  • ˇ·ˉGaara
  • 力荐

和前两部比真的差很多,不是扯点儿哲学装点儿逼就叫好电影的。锡安大战让我觉得这根本就是一披着科幻外衣的三流战争片,结局真心莫名其妙

38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完全不是“黑客”系列的调调了(虽然我本来也不喜欢这个风格),彻底转型爆米花科幻动作片,可既然都转了,咱能别黑吧乎乎吗?咱能找个金发碧眼大长腿的顺眼女主角吗?这电影从头到尾,我的兴奋点就一个——女主可tm死了,鬊死我了,丑b

39分钟前
  • 雨妖
  • 很差

整个系列总觉得题材很好,但是拍得有点浪费题材。

44分钟前
  • 猫猫睡睡
  • 很差

你認為導演知道該怎麼收場嗎?

45分钟前
  • psophos
  • 很差

突然對第三部無感 好像這種聯合敵人對抗共同的敵人最終還來和平對我來說不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 感覺賽博朋克的偽裝突然卸去了 變成了徹底的好萊塢大片

46分钟前
  • takyo
  • 还行

凭什么辣么暴露都不中弹啊!啊?!凭什么啊!!!

51分钟前
  • 杨园卡拉特拉瓦
  • 还行

蛇吞象,乱七八糟。极有可能是片方和制片人的责任,非要把一部电影就能讲完的续集硬拆成两部,导致第三部其实是一个无比拖沓的第二部第三幕,观影体验相当割裂。为了填鸭,引入了太多根本没认真描写的刻板新角色,而主角们全部变成残废:尼奥像日漫男主般被牵着鼻子走,墨菲斯全程看戏,崔妮蒂彻底被浪费了,死都死得这么漫长……锡安决战的战术编排堪比权游临冬城打夜王,吐槽都懒得。原作高级感的重要元素之一,是在于其看似不经意间透露的神性隐喻,结果这部直接把整个耶稣和大洪水意象塞到观众嘴里生怕不被理解,太让我失望了。唯一满意的是史密斯的剧情升级。

52分钟前
  • Karuto
  • 较差

3部中只消看第一部,2,3实在不值一看

56分钟前
  • 较差

尽管我们的男主角从头到尾都一个表情,尽管剧情大体俗套。但这部还是有着精妙绝伦的世界设定,被放逐的程序,游走在两个世界的生命体……程序世界已然和人类世界相同。“重要的不是这个词,而是它所包含的东西”以及,第一的机械王国!应该大银幕感受!第一个前世今生的长评一定要看!

57分钟前
  • 用户8566742
  • 力荐

这个美国版的如来幻象很不给力,与前两部比起来很不给力

60分钟前
  • 阿良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