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片就应该有个爽片的样子。
很多人都是冲着黄政民和李政宰来的吧。
两只打不死的小强,纵有枪林弹雨,刀山火海,纵然身中数刀,也丝毫不影响战斗力。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看着这两大男神最后如何在影片中结局。
算是无女主的片子吧,原以为的女主没想到开头就挂了。
小孩子算是吧。
还有那个男妈妈,扮相不讨喜,但是心地纯良,当然是情节设计的。
看了下演员表,竟然是《老千3》的男主,我说怎么那么眼熟。
为了角色形象牺牲很大。
这种影片不要想太多,看爽了就行了。
本来不应该下笔的,盖因昨晚看了几篇影评,多多少少影响了我的主观感受,不纯粹了。
但是不写那两个男人,又如芒在背如鲠在喉一般。
整部影片打戏不错但不突出,温情也有但不细腻,演员精彩但剧情漏洞,功过相抵堪堪及格。
还是说那两个男人吧。
无法想象,黄政民这次表演居然完全没有了独特的烟火气,仿佛娘胎里带出来便是森冷如凛的质地……对于“电梯战神”黄政民的演技,已经无法清晰的用文字描摹出来。
起码我不行。
至于,李政宰。
愈反派愈魅力。
但是光影掩饰的间隙,还是能看见李政宰的脸孔有点发福。
哪有不败岁月的帅人?
爽片,从这个标准来看还行,剧情上皆大欢喜,冲突上中规中矩。
看的108分钟的,导演剪辑版多的六分钟是什么不知道,抽时间再看一边导演剪辑版。
三大男主:李政宰演技变脸确实不错,疯狂麻木的反派,但是有时候在他眼神里,能看出惨像和呆滞,可能是鱿鱼游戏losser形象深入人心吧。
黄政民感觉岁数有点大了,狠劲全靠脸上表情用劲,动作上能看出的吃力,不过这也符合剧情人物。
朴正民演技挺突破的,就是有点过度,放在剧情里硬坳倒也能说得过去。
本来能给四星,三人演技略有瑕疵,减一星吧。
最后,剪辑上学会了一点,如果演员做不好动作,可以通过剪辑加速,效果还挺好。
不过不能总用,气氛到了冷不丁来这么一下,配上配乐,能给观众一下震撼。
结尾男主抱着小女孩的时候,如果是我,我会直接在这个压迫感近景,突然从男主胸口出来一把刀锋,然后紧接着又来几刀,然后拉镜头框住反派入镜,原来是他已经醒过来。
(我看的时候就在猜,这是不是应该来一刀。
)然后再是男主让把孩子赶紧带走,男三来把孩子接走,这时候反派一直在捅男主刀子。
其实最后反派就是想把男主杀了,孩子已经无所谓了,所以剧情还算合理,结局基本不变。
老婆死了,孩子还被绑架了,作为职业杀手的主人公咋弄?
编剧这回来在老套的题材中加了点料,是主人公去了泰国和展开双重追杀。
本片很有泰国风情,非常写实,把泰国的地下生意一一展示,韩国影片的特点追和杀也贯穿整篇,尿点很少,血浆也是四射,杀法果断,一看就是职业的武术指导。
让我意外的是片尾的撞车和爆破场面很震撼,很久没看这类的电影了。
首先看过《新世界》的朋友们大部分都会关注这部电影,毕竟是两位影帝的再度合体,谁不期待呢。
再看之前都抱有很大期望。
看完整个影片着呢会感觉有些失望了。
中心就是两个充斥在杀戮中的人,一个厌倦杀戮一个喜欢杀戮,从买凶案开始交集。
从镜头语言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尤其是蒙太奇用的干净利落,杀人过程不展现但完美体现出残忍场景。
整体构图也精致,自然光和空镜用的很好看。
重点是没想到这么优秀的团队,剧本如此拉垮。
在这里说一下对于剧作的看法,仅仅带表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仁男是一个前韩国特工,后组织解散面临灭口,被迫逃亡他乡当杀手,接手的最后一单是杀了雷的哥哥。
关于雷的人物塑造是bug最多的。
因为童年悲惨经历造成了暴虐喜虐杀的人,并且和自己的哥哥绝交多年。
这样一个他的特质肯定冷血的,但是看到哥哥被杀害后就决定为他报仇。
报仇也正常但是发生在绝交多年并都有些暴虐的兄弟两人身上就不正常了,这个追杀动机就有些勉强。
雷完全是一个工具人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塑造通常是圆形人物,尽管暴虐也应该有些别的性格元素,但是除了虐杀没有看到别的。
虽然中心是两个杀戮中的对立,但是恶和善都不是绝对独立的,但是剧中是为了展现雷的恶而恶,感觉少了一些复杂情感。
简单写下个人想法,不是正规影评,不喜勿喷,感谢观看!
散弹枪清理的细节 李政宰演的那个杀手最后酒店里的一段台词和老无所依的蘑菇头杀手跟女主“you don’t have to do this”那一段 基本上一样吧 虽然黄政民和李政宰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 演技也没话说 但是韩国犯罪电影类似这种抄袭借鉴的真的太多了…小女孩很可爱 朴正民演技也蛮不错的
感觉男主特工的电影就是让人看完很热血,尤其这种大叔救小女孩的戏码就是好看!!
大反派,穿白衣的李政宰出场真的霸气十足,男主把深情演绎的很好,非常希望结局他可以和自己的女儿小女孩生活的,然而结局真的很难预期,他最后把自己珍爱的女孩托付给变性男,真的出乎意料的剧情,可能已经别无选择了吧。
里面打斗的戏虽然不多,然而看得都很惊心动魄,就知道导演不会放过男主,让他活到最后。
最后那个货车反转和爆炸让我吓到了。。
就这样,确定男主不能陪女孩到最后一刻。。。。。
贩卖人口,尤其是小孩子真的很残忍。
希望这种恶行可以都被一网打尽,不要再发生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片子,终于拿掉了“琵琶”揭开了“遮面”。
原本抱着不过是一个B级片A制作的期待,但依旧阻止不了压抑气氛下影迷的狂欢。
先前听人说“预感超越不了《新世界》”——当然不可能和《新世界》比。
拿《新世界》说事,只是因为Bromance还在上头。
“演员在戏里重逢”,这是宣传和粉丝行为。
不该把不同维度的电影放在一起比较质量。
我给《从邪恶中拯救我》(以下简称《邪恶》)打7分,6.5给电影,0.5加给黄政民。
电影超越及格分,因为作为一个商业类型片,它足够满足受众的期待。
影片甚至安排了两场电梯戏巩固“电梯战神”的江湖地位,以及两位演员终于在7年后有了肉搏战,李政宰对着全世界宣告“He is mine”。
不知道是不是粉丝滤镜太重,我甚至有点想跳脱B级片来谈这个片子。
因为虽然它的剧情非常俗套,毫无反类型元素。
但是,与其说想看到什么新意,还不如说韩国人的心思本不在突破上,光想着把这类型的片子做到极致了。
《邪恶》的动作场面戏背后,依旧讲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每一个人物都有足够的行为动机。
1、黄政民饰演的金仁男是一个绝对的好角色。
无论谁来演这个角色都会讨喜的。
简单几笔就交代清楚的人物前情,笔法娴熟老练。
同情他,又被他感动——极具说服力。
2、朴正明饰演的uie是影片最大的惊喜。
电影最初做宣传的时候都没有放出朴正明的定妆照。
直到8月初影片在院线上映,才揭开谜底,有了三人“平分秋色”的海报。
然而,就算看过了朴正明的造型,我依然被角色惊艳了。
因为韩国片这类角色太缺,我们都知道友邻是一个男性气质极盛的国家。
让一个男演员出演一个LGBT角色本来就很难了。
而这个角色竟然极具自我认同,又野又温柔,太难得了。
为uie姐打call!
3、李政宰饰演的Ray这个角色,本来是最有可能流于形式的,但还是让人不得不认同——有着成长伤痛的人,足够的刺激才能产生足够的存在。
理由?
不再重要。
人更多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在这里,为什么要这么做。
“就这样了。
哪那么多为什么。
”Ray说每一个被他杀死的人最后都会问他,有必要做到这样子吗?
你不知道你提出的是疑问句,但在Ray那里,这是一个句号的陈述句。
——这世上最不缺的,大概就是疯子。
人生多荒谬,世界多荒谬。
综上,我基本可以总结《邪恶》是一个特别典型的“演员大过导演,角色大过影片”的电影。
这么定义,是批评这个片子。
我褒奖“人设”,但批评“人设大过电影”。
显而易见的人物行径过于老套,且大过天的人设满足的是观众的既定想象,此般影片便势必走向庸俗。
电影是导演的作品,无论从哪个维度讲,演员都不该大过导演。
可以想见如果不是黄政民和李政宰,这部电影又怎会收获如此多的关注和讨论,从而取代爆米花配冰可乐呢?
影片真的用了非常多的脸部大特写——怼脸拍,一般演员还真不一定撑得住。
恰恰是卓越的人设+优秀的演员,才让这个B级片呈现出了A级质感。
韩国电影似乎很早就开始尝试这样一种商业片做法:他们不再让一个顶流去挑大梁,再找一些配角,而是堂而皇之的用两位顶流去搭配角,这些配角往往还是已经能独当一面的顶配。
我举一些10世代的片单例子。
《夺宝联盟》《1987》不用说了,是一群顶流的群戏;《暗杀》》《观相》《釜山行》《与神同行》也是很典型的顶流搭顶配;还有两位顶流搭顶配的:《王者》《检察官外传》《思悼》《白头山》《南汉山城》等等。
我相信《邪恶》过后,朴正明马上也要跻身了。
这种做法当然因为是韩国庞大的演员群体专业又好用,对应满足了他们的市场需求。
韩国人很爱看电影,就算他们只是因为“星光”,但也不妨碍他们走进电影院。
他们的观影人群基数和我们这样的新兴电影市场不一样。
他们有一个“千万人次”的标准来衡量电影,因为过了千万,就意味着五分之一的韩国人看了这个片子。
这个标准放在我们这儿简直不能想。
洪元灿导演是编剧出身,2015年他的导演处女作《办公室》送去评选了第68届戛纳的金摄影机奖,获得了提名。
但他最为人熟知的肯定是联合罗泓轸署名编剧的《追击者》和《黄海》。
靳锦说过:一个作者一生当中能处理的主题是有限的。
那么,我想,洪元灿导演十几年来,无比热爱并且贯彻着他的“追击”主题。
如果只是一个人追另一个人,那就是粗暴的动作片。
但他让金允石追河正宇的同时,河正宇也追着没死掉的女人(《追击者》);韩国人追杀河正宇,金允石追杀河正宇,河正宇又追自己老婆(《黄海》不好意思,又是他们两);《邪恶》里也是黄政民追女儿,Ray追黄政民。
是追逐,也是救赎,表达了挣扎、本能,以及想要摆脱宿命的渴望。
黄政民饰演的金仁男拯救了女儿,女儿也拯救了仁男,让他重获生活的希望。
Uie救了仁男一次也救了女儿,但仁男也救了她,让她脱离苦海可以开始新的生活。
宥敏也救了Uie。
Uie之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帮助仁男,是因为有他也是一个父亲的铺垫。
他无法为自己的孩子做点什么,所以当他可以为之的时候,他愿意拼尽全力。
甚至,仁男还拯救了Ray。
如果没有这场疯狂的追击,Ray何以感知活着的意义?
电影片名的英文译名《Deliver Us From Evil》,出自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有记载的主祷文。
我特地请教了教会的朋友,她告诉我:最早的主祷文是耶稣的门徒当年问耶稣该如何祷告,耶稣就说了主祷文的内容,教导门徒该这样祷告。
“拯救”是个很重的词。
在平凡无奇的日复一日里,我们很少有“拯救”他人的机会以及获得“被拯救”感。
但这个词出现在主祷文里,两千年来被虔诚的门徒反复祷告。
当我们无力摆脱宿命,剩下的,唯有祈祷,祈求神在我们艰难困苦中拯救我们。
影片利用色调区分了国别场景。
最明显是曼谷的昏黄,配合着罪恶和糜烂,黏糊糊湿漉漉。
开片那些场景,有很多采用了单一光源拍摄,强调明暗对比,镜头都只能看到演员的半张脸,另外一半完全看不到,还有镜头是因为拉窗帘直接全屏黑掉的。
有一场调度也给我留下了记忆:宥敏的妈妈,就是仁男的前女友去曼谷警察局报警找孩子,和一个男性无意义的对话后,一个女警把做好的寻人启事拿给她,轻声问她这样行不行。
这时候你以为贴告示可能有用。
下一个动作是妈妈抬头起身,看到什么崩溃了。
观众跟着她,镜头运动,才看到满墙的失踪孩子的寻人启事。
这样让人物先于观众得知结果并带来的绝望感是远比一开始就告知孩子不好找要深刻。
最后来说说我的附加分——黄政民。
其实在我的计划里,我是要做一期专门讲黄政民的演员特辑的。
但仁男让我提前了,我迫不及待想要讲述他。
我惊讶《邪恶》里黄政民的进步。
他今年都50岁了,我竟然还有机会用“进步”来形容他。
仁男不想干了,只想快点干完最后一票找个海岛,静静。
他是颓废的,空洞的,没有欲望的,杀人的时候就能看出来:没话讲,也不看对方。
和Ray不一样,Ray是喜欢对话的,还会欣赏自己的猎物。
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场戏:仁男在杀掉Ray的哥哥以后,窗户形成逆光,他坐在尸体对面,和整幢楼的尸体一起,待了一会儿。
为什么不直接接他离场的镜头呢?
这是告诉观众,虽然仁男杀掉了他们,但仁男和这里死了的人也没什么区别。
眼神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变化的?
开始出现了光亮?
曾经深爱的女友惨死,仁男依旧木讷,只是用手理了理她的头发,碰了碰她的脸颊。
多年的流亡,日夜走在生死线上的生活,让他早已不知何为死亡何为活着,所以要先用手触碰,才够传导到大脑,控制表情的摆放。
仁男坐在车里第一次看到了女儿的照片。
车窗早已布满了细密的雨滴,但我们看到的依旧是他的忍耐,连沉重的呼吸都只加了一声。
他只是把照片放进了胸前的口袋。
后来他重复了一次把女儿照片从胸口拿出来的动作。
第二次再看到这个动作的时候,不说你肯定也知道这是想表达什么。
没过一会儿,你看着看着,忽然回过神来,意识到黄政民的眼神好像不一样了。
递进的情绪,加快的节奏,变化地非常细微,但都精准地传递给了观众,并且同情共感。
听到女儿还活着,那瞬间瞪大的双眼开始燃烧,他不再是没有灵魂无所畏惧的杀手,他有了软肋,有了想要守护的人。
于是,他开始受伤,会整段整段讲话了,尝试挤出一个微笑;他终于有了眼泪,拥有了大声呼喊一个人名字的能力。
黄政民无可厚非是韩国10世代最受关注的国民演员。
之所以是国民演员,是因为他身上天然带着的强烈的阶级属性,代表着整个群体的最大公约数。
他此前的角色往往有一点“猥琐”的小人物相。
不是有人开玩笑么,说黄政民的电影要是没几个“西八”都无法相信。
爱情片真不用说,真的有点猥琐;大制作的《老手》《哭声》《不当交易》《国际市场》里,他都带着一种底层普通人,盘算着过日子的气质。
就连《阿修罗》里的市长,他演得都不是一个道貌岸然的政客,更像一个油腻的商人。
而到了《邪恶》,他的“猥琐”竟然不见了,阶级属性也消失了。
是什么让他摆脱了多年以来的既定属性?
是角色的效果,还是勤奋的结果?
但我真的看到了他的游刃有余,看到了他用喉结以上的表演就让我看到的山河。
有一个饭圈的朋友形容《邪恶》里黄政民最后的表演:“看黄政民这么多戏,不曾看过他脆弱。
”其实到这里我都有一点难过了。
当你开始为他难过,这本身就已经脱离B级片的感受了吧。
我不喜欢难过,不喜欢软肋。
有了软肋的人,如何无坚不摧?
追逐对应守护,拯救抵御邪恶,铠甲保护软肋。
“你不是一开始就知道会这样吗?
”李政宰对黄政民说。
如果说全世界哪个地方的犯罪片是一年之中最值得期待的话,我个人非韩国莫属。
基本上近年来,韩国的这类影片中做得优秀的,都可以受邀到欧洲电影节上去展映。
17年的《不汗党》、去年的《恶人传》都上了戛纳的午夜展映;《韩公主》导演的新作《偶像》和《守望者》导演的新作《狩猎的时间》都去了柏林。
今年因为《釜山行2》的超高热度,加上第一部分超高评价(而且同样如果戛纳),去戛纳的必然是这部。
今年的犯罪片稍可令人满意的是年初在鹿特丹大放异彩的《抓住救命稻草的野兽们》和《狩猎的时间》,前者因为前期口碑极佳所以刚出时热度极高,但出资源后口碑反而下降严重,争议较少的是一种老中青三代的精彩群像表演;后者借一个经济危机的末世背景讲述了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有点饶但确实是这样),口碑同样并不太好。
于是自带《新世界》“丁青大战李子成”话题以及“罗宏镇助理导演、《黄海》《追击者》编剧做导演”的这部《从邪恶中拯救我》成为今年韩国犯罪电影最后的希望。
要评价这部影片,要先弄明白韩国犯罪片当下是什么生态。
新世纪10年代后,韩国犯罪片愈来愈引人关注。
《恐怖直播》以狭小的直播间和河正宇的独角戏来营造张力,并狠狠批评政府;《新世界》将香港警匪片故事作本土化处理,讲述人心的黑暗;《局内人》将媒体人、政客、黑帮相互勾结利用和争斗的幕后展现出来鞭辟入里;《神之一手》系列用高概念打造娱乐向犯罪片;《江南1970》用两个小混混的发迹史来审视老房地产的血腥幕后外加怀旧;《阿修罗》、《王者》讲述权力场上的修罗斗争;《不汗党》同样用黑帮故事来讲述人心不古;《骗子》和《协商》讲述小人物对权贵的复仇;《中国城》讲家庭、《好朋友们》讲友情;《恶人传》讲述警匪一同抓人;《抓住救命稻草的野兽们》玩弄叙事结构……似乎所有方向都已被创作者们说尽,那还有什么方法能让犯罪片出彩呢?
本片给出的答案是:风格。
本片不是什么剧情复杂的故事:一追一逃;人物动机也没什么复杂和神秘的:一个拯救女儿、一个为兄报仇。
当你以为电影会有什么更深的表达,结果没有,就只是单纯地给你展示了一部追与逃的图景。
真的就这么简单。
不,其实应该是简约而不简单。
故意在剧情和人设上做减法,那加法做在哪里了呢?
做在硬件上了,于是你可以看到李政宰满身的纹身和各种逼格满满的衣服、打斗时是不是把镜头放慢来营造力度感(这一点属实少见)、景色兼顾了秋天的热烈和肃杀、动作戏份从冷兵器到拳脚到枪战到爆炸从单挑到群殴……这些无不充满了导演个人的喜好和自觉的风格选择:弱剧情而强风格。
所以对这部影片的期待并不在于其剧情或者人设啥的,而就是这种风格的运用是否成功(讨喜)。
从这个角度看,本片的任务无疑非常圆满。
在所有人都在写着某种类型的小说,并且几乎每年都有佳作的时候,在这种小说的所有可能都被探索到近乎极致的时候,《从邪恶中拯救我》的出现就像是有人突然写了一首好诗般惊喜。
白瞎两个影帝了,情节混乱,动机简单,演的再用力也掩饰不了剧本的单薄。
不知道怎么评上7分,可能是场面和动作。
杀人狂侦破能力忽强忽弱,找前特工无比顺利,显得前特工那伙人太不专业了,找人贩子居然又慢腾腾。
人妖舞娘的性格转变很突兀,难以想象这样的人能为前特工如此出生入死。
战斗力方面过于夸张,前特工上楼那段被捅了好多刀还能一直打到最后,面对枪林弹雨车都打烂了,俩人都打不中,最后明明能赢非要同归于尽,为了致敬雷诺吗?
可雷诺确实绝境啊。
我记得有一段枪战,这两个主角真的是能一颗子弹都吃不到,光环就很严重。
枪战戏太假了,一直用刀的话会好很多
这股子癫狂过火的劲还真是挺疯的。
把杀手械斗升级成外交事件开始就无法让人入戏了
就喜欢这么凶横的韩国电影
当前特工遇上人贩子,加上一个一心复仇的黑道老大,太血腥了。英珠被骗单身前往结果被割了器官死亡的事例告诫我们:不要相信坏人的话,相信警察是第一要务。
看到一半,实在无聊,弃了。李政宰的白风衣很帅,但又怎么样呢?
这个世界不需要那么多《飓风营救》吧?虽然这种片子不能讲逻辑,但我一直在想,如果救一个小孩的必经之路是杀死100个黑帮。这样的行为真的称得上正义吗?希望哪天有人能拍一部”死在正义枪口下后,100个黑帮家庭的创伤访谈”。
上映第一天,同场次观影的几乎都是男性。电影故事线很简单,黄正民寻女,李政宰为兄找黄复仇,两人纠缠厮打几乎一整个影片,但是单薄的故事线里,场景、音效、动作几乎无可挑剔。从仁川、东京到曼谷,昏暗的画面里也有美丽的夕阳和热腾腾的人间气息。9岁的女儿被绑架、被卖去脏器移植,从活泼爱撒娇变成一言不发,那么小的孩子真的很好哭…她的头甚至都没有黄叔的手大…还有一位因为生计在曼谷当人妖的韩国父亲也很好哭…太值得一看了这部电影!
结尾有种为了悲剧强行的意思 不能先干掉对手再去拉那个箱子救人吗
李政宰每一套look都像是在东庙精心挑选的
烟波茫茫犯罪片中又一平庸之作,连黄政民都无法拯救。
顶级杀手大叔在泰国火线拯救被拐卖的小萝莉的故事...大叔一路开挂,动作戏蛮爽/血腥惨烈的。就是李政宰演这日本反派有点为了追杀而追杀了。贵族家小萝莉最后只能跟韩国人妖大姐在巴拿马海边长大了,本来就受了惊吓...可怜的娃
一开始还以为是翻拍了《杀破狼3》,李政宰的角色出现得颇突兀,流水线动作戏也不甚新鲜,以泰国的气温黄政民穿着M65居然不嫌热。总之还是建议泰国旅游局反思一下离岸暴力电影扎堆的问题。
我的丁青和李子成啊呜呜,从知己变死敌依旧好嗑,他穿了你最爱的花衬衫啊!!!两个人的角色是不是应该换换?又是国语泰语日语韩语大混合,大叔救萝莉+器官买卖+黑帮。要我说在泰国这个后花园战场韩国犯罪动作片未必干得过国产片,吴京x张晋不输黄政民x李政宰,究竟谁能继承港片那点余魂呢。说动作戏牛逼的我觉得也没超越杀破狼2吧。
平庸
“一定要这样吗?”最好的角色是男扮女装的变装配角~
前排高分热评真能捅词儿,就这吃(救)小孩的剧情夺老土,真没想到这俩凑一起要死要活就干了这!我以为怎么也得拍出柏林vol.2呢!BUT我对俩叔的粉丝滤镜有二尺厚(基本看不见本色儿),懂我意思了吧!ps,宰叔的脸肿么又肿啦!
即使有这么骚气的李政宰,和新世界好搭档黄政民两个演技派也拯救不了这么稀松的故事,好像全部意义就是让两个人打架再同归于尽,哦再让俩人展示一下外语技能,反倒是演人妖的小哥很出彩。两星半
看着爽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