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飞吧,冰上之光

飞吧,冰上之光

主演:姜来,林潇,刘楚玄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2

《飞吧,冰上之光》剧照

飞吧,冰上之光 剧照 NO.1飞吧,冰上之光 剧照 NO.2飞吧,冰上之光 剧照 NO.3飞吧,冰上之光 剧照 NO.4飞吧,冰上之光 剧照 NO.5飞吧,冰上之光 剧照 NO.6飞吧,冰上之光 剧照 NO.13飞吧,冰上之光 剧照 NO.14飞吧,冰上之光 剧照 NO.15飞吧,冰上之光 剧照 NO.16飞吧,冰上之光 剧照 NO.17飞吧,冰上之光 剧照 NO.18飞吧,冰上之光 剧照 NO.19飞吧,冰上之光 剧照 NO.20

《飞吧,冰上之光》长篇影评

 1 ) 不是...的三个点

首先,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金教那种用科学的面貌客观对待研究,以研究之名乱伦伤害家人不可取。

这也就证明了不是所有人都配进行这种“研究”。

其二,定量的保守是有好处的,目前没有发掘怎样人为保持“定量保守”。

拿国内的社会现象举例,保守带给人们唯一的优点是让天性更加不稳定的人拥有更多羞耻心和社会压力,如果作出不道德的事情,外人的目光会逼迫他们承担更糟糕的后果。

可以说这种保守有助于管控最不道德的人,这是唯一的优点,但确实是优点。

想象没有这点大环境会变成什么样,出轨人士的天堂。

当然缺点无比显而易见,不需要过于赘述,无法平衡每个人内心对于这种保守的尺度。

其三,不需要过度纠结性与爱的关系。

翻了下短评,很多人看完就抠字眼问“性与爱到底什么关系呢?

”没看到心里去。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说这部电影能告诉你什么东西,告诉你的一定不是某些固定答案,而是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过好自己,掌控尺度就好,不必试图总结全部,没有什么定律适合全部人。

最后一段话真的很经典,是我出生到现在看到对绝大多数男女关系总结最到位的话了。

有些男人既渴女又厌女,有些呢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最后得不到好结果只能不胜惋惜,找各种借口替自己开脱,可怜了无辜的孩子被无限影响。

 2 ) 风花雪夜不相提,尚有更多事儿可为

思考良久,最终还是没有打满分,因为怕道德家们从又一部严肃纠偏的剧中看到一个大大的淫字而对该片充满不好的幻想,但是既然我这么说了,想必适得其反罢。

和大部分传记差不多的调调和色彩,时而黑白与暖色调的蒙太奇转接区分研究过程与回忆,采访记录的说话人头与行进路线的那段让人不免想到某种来自于广告的创意,语言难得平实,唯一令人矫舌难下大概是那些被指名道姓而光明正大的提起的器官名称和通常情况下难以启齿的家丑跟里短。

喜欢维特更斯坦的一句话,是说,最大的神秘,并非是未知,而是它是这样。

忽然就想用这句泛滥的不行的话来诠释一下学术、道义跟本能的辩证关系。

金赛的存在,似乎为了证明,他独一无二,他是性的英雄,他如此皓首穷经,赔了夫人也折兵(或许他欣然以此为荣而不是为耻)的献身了崇高的性学事业,最终获得了世人的首肯与追寻。

但是仔细去推敲和审视被剪辑到一起的片段,似乎导演更倾向于在他惶惶如丧家之犬的生活之外寻求一种关于道德和动物本能的冲突之间存在的答案,而答案本身则通过金赛的言行来传达给观众。

第一句话是金赛还在研究瘿蜂时在课上讲的,他所研究的一万只瘿蜂中没有一只是相同的,这种多样性如此的存在,简单到只要你睁开眼睛去看就能知道。

多样性,我觉得这是金赛在观察森林中的动物中时所奠定下来对于自然界特质以及世界构成的一种最深层次的认知,更甚于对假道义的父亲所传达的教义的抗议,他本就是自然的孩子,希望能拥有和小动物一样自由存在的可能,而非受到道德世俗所框囿。

第二句话,是在和三个孩子一起吃饭的时候淡定的讨论儿女性史最终遭了儿子嫌恶的那段,金赛骂了他儿子一句:假道士!

联系起麦可在接受金赛和男人出轨的痛苦申诉,不难发现某种矛盾,若说宗教史用道德来包装虚假的纯洁,那么学术何不是在用(社会和生物)科学道貌岸然的掩饰虚弱的道德内质,两者的内部分离使得其远不像外表看起来的那么光鲜和高尚。

像讨论吃喝拉撒那样的把自己最私密的情感曝露在众人面前,是为了逃避虚伪和不开放的罪名?

为了获得世人的认可成为社会的一份子究竟是需要舍弃快乐和隐私来获得?

也许这样,或许才使得更多的人宁可成为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而非事事招收他人非议的先锋人士。

而学术的这种自我分离,无关于让世人更幸福的主旨,反而成了一棵没有根源的心,在这里你将认为父亲母亲都不如他们看起来那么高尚,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天然等级制度变成了无差别的动物群体,并可以推断出一人有罪则所有的人皆有罪,这种种不舒服,很自然地使金赛获得了从大卖到大败的戏剧化历经。

第三句,是在金赛采访那个穿着米色衬衫同性恋老太太的时候,老太太所说的:多谢你写的那本书,让我认识到我与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现在已经和她幸福的生活了三年。

如果我是金赛,这个时候就会发现上述文章所建立起的学者逻辑在瞬间崩塌,按金赛的意愿,他写书是为了改变世人的对于性行为的认同度,他是要帮助那些遭受过沮丧经历的人们获得更快乐的肉体享受的,或从那些冰冷冷的海量数据中,挑战道德极限,伴随着无法避免的伤害。

但问题是,这个社会终究由人来构成,由颇具多样化和离散特质的人来构成,只是有些问题是相似的,他想要挑战群体的道德底线,却最终遭到世人的反目和无情中伤,人们并不在乎他讲的话,而只是站在道德高地上拒他于千里之外,稳妥的扮演文明开化的现代人的角色。

金赛甚至自残来感受他们的痛苦,但只是感受到了pain,没有其他。

这个老太太的出现于此时非常奇异的,她读了他的书,受到启发,向恋人告白,然后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故事很简单,但是仿佛春回大地的那抹绿,瞬间点亮了金赛,无关于肉体,无关于技巧,金赛在卫道夫面前苦苦探寻祈求而被冷眼相待的时候,却意外简单的走到一个同性恋老太的心里去,赋予她的不是其他,而是勇气。

你说这是一种拯救?

我并不认为,甚至很讨厌看到这个单词,事实上金赛所做的只是冷眼旁观和数据统计加上一点想要研究人类性行为怪嗜,他没有拯救,那本书也没有拯救,而是老婆婆自己救了自己。

天救自助者。

老婆婆从悲惨的婚姻历经中挣脱出来,面对自己的情感,获得幸福虽说是一种小概率的相乘事件,但足以证明自救者的可畏。

只是对着冷冰冰的统计数值,而不寻求深意,只是引以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什么也不能改变。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金赛存在的否定,金赛的存在在于他述说了真实,一种基于古老的对于数值和研究资料的信仰的真实,根据笛卡尔,如果你付出了全部,那么上帝必不会欺骗你,让你做出错误的结论。

金赛点破了问题,述说了真实,但道德这种东西就像一种神秘,被最大化的述说,最后却成了一块内心时刻爆发的隐疾,这种游戏规则,不能改变,但我们能改变自己,当很多个我们充满勇气的面对自己的时候,规则将自然而然的发生变化。

无法计数的东西不是科学,关乎人性的时候也没有科学可言,所能表达的只有神秘和事件本身罢了。

 3 ) 一个不正经的科研狗-金赛教授

性学包括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医学,生物学,语言学等等学科,金赛教授是第一个在大学开办性学的人,印第安纳大学的性学课即便到今天也很前沿。

中国至今也没见有哪个大学开办类似的学科。

说回电影,金赛在婚前还是个典型的学术狗,婚后尝到甜头后才发现原来这事情这么有意思,于是在性这条路上越走越远,除了开办性学课,也不断突破自己的底线,同性,婚外恋等等。

电影表达的还只是一部分,在当时的环境下的确不容易。

我相信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性,尤其是新婚夫妇,但后面跑偏(性瘾)也不能否认。

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本人推荐三本书<海蒂性学报告>,<金赛性学报告>,以及福柯的<性史>。

其中包括了女性及男性自慰分类,性爱中的心理学,性对婚姻的重要性,同性的性,SM等等。

这三大性学经典看完再来看这部电影感觉又不太一样。

最后套用我一个性学教授朋友的话:“love is fire, sex is oil, put more oil on ur love! ”话说每次见面问你做爱了没有,还真是感觉很奇怪啊...

 4 ) 影片背后的介绍,光看介绍就非常的吸引人了

【关于影片】     制片人盖尔•穆特鲁克斯(Gail Mutrux)一直希望将金赛的一生搬上大银幕,他找到了比尔•康顿来执掌本片。

康顿说:“虽然金赛已经几乎被遗忘了,但他改变了美国人的性思维。

他花20年时间收集了100多万只五倍子蜂,并发现它们当中没有一只与其它相同。

他用这一独特的发现来描述人类的性行为,第一次提出每个人的性行为都是独特的,所以用‘正常’和‘不正常’来形容性行为并不准确,只有‘普通’和‘罕见’才更加贴切。

这一观点在现在看来仍然是激进的。

” 康顿对金赛越是了解,就越意识到金赛对性的探索还存在着极端的个人因素。

“拍摄传记片通常都要面对一种潜在的缺陷,那就是情节遮盖了主题,”康顿说,“对个人奋斗和危机的强调往往会削弱人物的吸引力。

我之所以被金赛吸引,是因为他的私生活同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

”康顿曾经编导过1998年的《神与魔鬼》,他认为生活与工作中的金赛与《神与魔鬼》中的詹姆斯•威尔是一样的。

  在有生之年,金赛极具争议,即便时至今日,这种争议依然存在。

康顿决定用金赛式的态度来讲述故事:完全的坦诚、求知和不带任何评判的倾向。

“我发现这部影片就像是性观念的试金石,”康顿说,“金赛是个很复杂的人,我认为呈现出他的全部很重要,以让观众形成自己的观点。

”  康顿用6个月时间潜心研究口述访谈、金赛自己的作品、现代的相关材料和四本传记,其中包括乔纳森•盖索尼•哈迪(Jonathan Gathorne Hardy)所著的《Sex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A Life of Alfred C.Kinsey》。

据康顿说,金赛生平的官方版本缺乏趣味,而在哈迪完成的传记中,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个人经历得以披露。

  康顿还前往位于印第安纳的金赛学会,采访了很多熟悉金赛和与他共事过的人,其中有位叫克拉伦斯•特里普(Clarence Tripp)的学者,在《男性性行为》出版后为金赛工作,成为金赛研究报告的两位主要摄影师之一。

他是金赛的得力助手,后来成为著名作家。

从他的口中,康顿得知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影片中金赛的科研伙伴克莱德•马丁(Clyde Martin)和保罗•吉哈德(Paul Gebhard)至今依然健在,其中80多岁的吉哈德仍旧保持着年轻时的锋芒,是值得特别关注的人物。

康顿向老人询问了很多敏感问题,如在研究小组成员中开展的开放性行为是如何进行的,以及其他的相关细节。

     虽然金赛的妻子克拉拉在1982年便去世了,但康顿有幸拜访了她的两个孙女。

康顿回忆说:“她们和克拉拉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她们我得到了重要信息,克拉拉就活在她们讲述的故事中。

” 当康顿开始着手剧本时,他把搜集到的所有资料全都结合到一起。

最重要的是,康顿决定一改以往传记片多愁善感的惯例,转而打造更有活力的情节。

金赛曾经将揭示人们过去的性访谈形容为“棱镜”,康顿也力图以棱镜的方式打造本片,来反映出一个男人的方方面面和人类社会性态度的转变。

  “对我来说,金赛最非凡的才能在于他能让访谈对象敞开心扉,讲述出生活中最隐私的一面,”康顿说,“所以我想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用金赛的访谈技巧袒露他自己的人生。

”  当制片人盖尔•穆特鲁克斯看到康顿完成的剧本初稿时,非常惊讶他能将如此复杂的人生化作紧凑而有趣的故事。

穆特鲁克斯曾经参与《幕后谎言》和《忠奸人》的拍摄,所以深知将真实生活改编成电影的独特方法。

她说:“比尔的剧本用毫无偏见的方法来呈现一个深切影响美国文化的人,我很喜欢这样。

剧本的罕见和珍贵之处在于对金赛和他的作品没有任何评判,而只是呈现他的生活以及他周遭发生的事情,去让观众逐渐认识金赛和他对世界的影响。

 5 ) 金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赛性学报告》的名气要远大于金赛本人,甚至大于这本书本身。

例如我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但是在看《Kinsey》这部电影之前,我对斯人斯书毫无了解。

所以这部电影对我有传授知识的作用。

《Kinsey》是那种很传统的传记电影,没有太多的技巧,没有太多的发挥,就是讲述金赛这个人的经历。

然而金赛这个人本身就有巨大的意义,所以只要把他的经历讲出来,电影就已经很好看了。

金赛生活的时代,美国在性的问题上依然非常的保守。

例如金赛的妻子虽然自称是(事实上也是)自由主义者,然而在和金赛结婚前,两人始终没有性关系,这在当时非常普遍。

而金赛的问题要更复杂一些。

他的父亲是偏执的清教徒,视性为邪恶,厌恶一切革新,认为这些变化都在把人们带人邪恶。

金赛很早就叛逆了自己的家庭,离家求学,成了生物学家。

生物学向来是与教会最不融洽的学科。

与父亲在精神上的决裂使金赛走向了另一端,他思想开放激进,毫无教授的架子。

可是他的妻子第一次拒绝他求婚的理由却是,金赛受他父亲影响太深。

金赛的生物学主攻方向是研究一种不能飞的蜂。

他收集了百万只蜂标本,比较异同,进而归纳得出自己的结论。

电影花了很多的笔墨来描述金赛的早期生活,因为清教徒的家庭和生物学家的工作正是使金赛走上后来道路的主要原因。

金赛新婚时,和夫人在性问题方面遇到了麻烦,请教专家以后才得以解决。

然后他发现,在当时保守的环境中,很多人都有这些方面的问题。

于是他在大学内开设课程帮助学生。

然而金赛很快就意识到,大多数问题都没有答案,因为根本没有人研究这些问题,甚至都没有人谈起这些问题。

关于科学主义者,有种定义是,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其它领域,例如社会学、哲学等等。

按照这个定义,金赛无疑是个科学主义者。

当他发现这些问题还没有答案时,他就开始试图自己找出答案。

他的方法完全来自他早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一方面要简化问题。

过于复杂的问题根本无法研究,传统与道德就是这样,你根本无法在这些方面得到任何准确的答案,所以他绕开道德问题,只研究最基本的事实。

另一方面,象研究蜂类标本一样,他收集大量的标本,采集数据,归纳出结论。

作为一个生物学家,他严格制定实验规则,尽可能地减少对观察对象的干扰,尽可能地获取准确的数据。

然后他归纳出无可置疑的结论,人类的性行为有多种多样的形态,没有一种标准的自然的形态。

而社会的力量使人们把这个问题变成隐秘,并竭力寻求和他人的一致。

例如,金赛的调查表明,绝大部分人都处于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完全的同性恋和异性恋是很少的。

我以前阅读方舟子的生物学方面的科普读物时就感到,尽管生物学试图避开道德的范畴,然而生物学的结论却常常对道德观造成强烈的冲击。

金赛的研究是生物学的方式,他也有意避开道德,只谈事实。

然而道德问题却不可避免的出现在他的面前。

一方面社会对他的研究形成巨大的压力,他的学说被种种地误读。

另一方面他自己内心的传统道德也在质问性行为的底线在哪里。

很明显,金赛在内外都陷入了学术与道德的双重危机之中。

他试图象个生物学家一样避开社会道德问题,然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又让他不能对现实中的盲目保守视而不见,可是他的结论又在挑战他自己心中的道德底线。

最后金赛在事业与内心两方面都精疲力竭。

可喜的是,人们终于开始谈论性,性学研究正式开始,人们也开始思考性与道德的问题。

谈到金赛,无疑让我想起现在的李银河老师。

当然,他们之间的区别是非常大的。

金赛试图把研究放在生物学的领域内,只是不可避免地接触到社会问题。

而李银河却完全是个社会学者。

金赛试图说明的是性有很多方式,并没有一种标准模式。

李银河试图说明的是采用何种方式的性是个人的自由,是人权的一部分。

这两个人最相像的地方是,他们都被广泛的误读,然后遭到道德层面的谩骂侮辱。

时到今日,金赛依然在被某些人仇视,甚至是造谣中伤。

我猜想对李银河的误读也会延续很长时间。

前些时间我读Asimov的科幻小说《曙光中的机器人》,同是起源于地球的三个世界在漫长的独立发展后,对性的观念完全不同,而三个世界上的人,无伦是更保守地还是更开放,无一例外地把其它两种性模式当作异端,并加以道德上地批评。

我当时想,这似乎证明,不同观念间的互相歧视在性方面尤为根深蒂固。

后来再一想,这一定是Asimov观察到了这种现象,所以在自己的小说中写了这样的三个世界,倒不能作为证据。

IMDB得分7.4(10286人投票),我打7分。

 6 ) 金赛性学教授|营救大叔营救你的“新生活”(获取方法请查看文末)

故事开场,就是一大堆让人尴尬到社死的问题。

然而,无论是提问,还是回答,都是在做一件严肃的学术探讨。

连姆大叔这次营救的,是普天之下的所有人。

作为教授,他虽然作为调查对象,但还是时不时的提醒自己的学生,应该如何发问,如何辨识调查对象是不是在说谎,以保证调查研究的真实性。

说起来,连姆大叔小时候,也没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

条条框框之下,连姆大叔做的最大的反抗,是摆脱了父亲的束缚,选择了生物学。

这是他严厉的老爸异常不能容忍的事情。

然而,连姆大叔“收集虫子”足足收集了一百万个标本。

想想都有点可怕,这个人,做学问是认真的。

本来连姆大叔是在“收集虫子”的路上一条路走到黑的,如果那样的话,世界上就少了一个“营救专家”,绝对是人类莫大的损失。

幸好,连姆大叔决定转型了。

说起来,转型的契机,还是有点“无厘头”的。

这人生第一次,连姆大叔有点失败。

身为一个学者,竟然找不到这方面的书籍可以学习,简直不可思议。

既然没有,不如自己开发。

科学家说到做到,鉴于连姆大叔早期“收集虫子”的疯狂,连姆大叔在转型之后,能做到有多疯狂,其实可以预见。

首先,连姆大叔自己开发了很多“知识”,妻子虽然有点害羞,但一天三次,也是满足得不要不要的。

科学家做学问,这事儿,其实也可以上升到科学层面的不是。

然后,连姆大叔开始了公开演讲。

生物学家讲生理学,跨界而来的,往往都是王者。

连姆大叔在大学里头掀起的热潮,那是一浪一浪的。

他的妻子,在“收集虫子”的时候是黄金搭档,转型之后,依然是迷妹一枚。

这场轰动的学术探讨,妻子不过是迷妹其中的一个。

要说连姆大叔做学问有多狠,你绝对想像不到。

首先和自己带的学生来了一场暧昧。

然后回家坦白告诉妻子。

然后学生觉得还是和女人睡比较好,于是问问师母愿不愿意。

我去,这波操作也是绝了,关键是,连姆大叔可是在场的啊。

关键的关键是,连姆大叔竟然同意了,而且还现场观摩。

做学问做到这个地步,除了佩服,还有什么好说的。

甚至,连向来不待见自己的老爸,连姆大叔也没放过。

最后,连姆大叔俨然成了某种“代言”,直接惊动了高层。

在老美这种自由的地方,连姆大叔也惨遭压迫。

故事的结局,其实也不太重要。

关键是看连姆大叔如何搞出那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问题。

当然,这是一部“纯自然影片”,连姆大叔做的是学问。

封面图片上的“白色代码”,一定要注意是大写+数字,全匹配。

实在没看懂的,请移步《本公众号获取资源方法》。

最近发现微信后台有时会删除设定的自动回复,如有后台消息后未自动回复的,烦请告知,谢谢!

 7 ) 比海蒂性学报告略胜一筹的textbook

【文摘】就像远古哲人认为,孤零零地残存在被烧毁的城墙上一朵小花,隐含着揭开宇宙奥秘的钥匙。

【reflect】 1 You are independent 2 You are responsible 3 You are steady 4 You are imaginative 5 You are warm-hearted 6 You are good-tempered7 You are conscientious9 You are SINGLE but RICH 10You are BRIGHT but know DARKNESS

 8 ) 从《金塞性学教授》开始的道德伦理反思

前几天看了《金赛性学教授》后,便一直在思考关于传统与道德的问题。

约束人们日常行为的道德规范,其初衷应该是为了避免由人们利己本能造成的的互相伤害。

除人类外的所有动物都是没有维持社会体系的道德规范的,我们见到的是弱肉强食的生物淘汰规律赤裸裸地呈现在自然界,但这不代表动物们是没有社会关系的。

雄狮为能与母狮交配会杀死幼狮而促使母狮发情。

但这样的行为是绝对不会被允许发生在人类社会里的,人类有复杂于动物的感情和理性,对于感情上不能接受的行为,人类创造了道德来相互约束。

所以站在个体的角度看,道德的意义是正面和积极的。

道德规范将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的本能欲望相左,并使坚强的人感到压抑,使软弱的人变得虚伪。

但即使如此,道德仍然是利大于弊的。

但既然道德的诞生是源于人们情感驱使而非纯粹的理性,而人们遵守道德时又需要服从理性而非纯粹的情感驱使的话,矛盾就出现了——每个人具备的情感和理性的形式和程度都是不一致的,所以道德标准也永远没办法统一。

更严重的是,在我们身边的道德中还掺有杂质。

道德中的杂质是指那些既非来自理性也非源自情感的东西,是在道德的发展过程中从其它意识形态里强加进来的东西。

例如反对同性恋的道德规范,其起源很大程度是来自人们的误解、偏见及基督教的教义,实际上我们所有人都不能说出它的害处,但大多数人天然地厌恶它。

这类经不起推敲的道德规范还有很多。

故对于少部分不幸的人来说,大多数人的道德是很可怕的。

我们当然不应该置这少部分人的利益于不顾,但我们也不可能要求全人类都具备完美的理性。

故此,我们只能渴求世界上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偏见。

大家在道德领域遇到自己不能接受的事物时,假如能判断其不会伤害到任何人的利益的话,就请尽量宽容之。

道德是烈性药,而宽容是道德的解毒剂。

说回影片,金赛教授在从事人类性行为研究之前的课题是关于昆虫的,他花了二十年时间搜集了一百万只五倍子蜂标本,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两只五倍子蜂是相同的。

而当他开始人类性行为研究后,惊讶地发现人们只认同一种性行为是正常的——婚后的夫妻性行为。

但像同性性行为、婚前性行为、手淫等既不妨害他人利益,也不违背当事人意愿的性行为却被道德所清扫,这却是令人费解的。

金赛教授采访的其中一名男青年更是经历了最血腥野蛮的道德,他在十三岁时和自己的同性伴侣汤米在亲热时被家人发现,两人被残酷惩罚,汤米因此丧命,而他也在身上留下了一辈子的伤痕。

当他带着憨厚的笑容对金赛教授说道,我不认为我做错了什么,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带着那种偏见看待我时,金赛教授开始认识到人类的不同性行为不应当用“正常”和“不正常”去区别,而应当用“普通”和“罕见”去描述……片子是根据真实人物和事件改编的,金赛于1948年1月5日发表了他建立在大量的真实个例基础上著成的《男性性行为》一书,将人们普遍不能接受但却真实存在的情况置于大众眼前。

金赛的研究彻底改变了美国道德及文化领域中关于性的认识。

当大众被迫面对现实后,便都展开了反思。

但时代的主流价值观总是像钟摆般摇荡,从一个极端到另一极端的。

于是在其后的六十年代,在矫枉过正的主流价值动荡下,美国迎来了性开放的革命。

绝大部分人认为这场社会动荡是源自金赛的研究,而抹杀了金赛作为一名科学家所具备的对真理无限渴求的高尚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勾勒出来的那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在性知识方面的匮乏和对性话题的讳莫如深。

由于美国的初代移民是以在欧洲被迫害的清教徒和向往自由主义的人为主组成的,而当时的欧洲是世界的文明中心,北美大陆则是贫瘠的蛮荒之地。

因此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当时放弃欧洲而奔赴北美的那批人,最起码要比留在欧洲的同胞善良和手脚干净一点。

就是这批善良和手脚干净的移民的后代,在几百年后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承袭祖风地在性观念方面仍知识匮乏和有着羞于谈论的态度,甚至于与当时国共战争中的中国相比都是不相上下的保守愚昧的。

但这一切都因金赛的研究结果而改变。

我们以前常赞美一些真诚勇敢的自然科学家,他们为追求真理而遭到了掌权宗教或政体的迫害——像质疑了耶和华开天辟地的哥白尼和他的日心说、否定了人类是亚当和夏娃的后裔的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但时至今日,自然科学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尊重,自然科学家们极少因为学术研究而触犯传统和道德,当然不是说就绝对没有,但远远不像社会科学家们所面对的满途荆棘。

金赛在研究项目进行中受到的阻力和野蛮对待是必然的。

假如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如此接近道德伦理边缘的命题时,不具备为真理献身的高尚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

但更可怕的是金赛在研究中自己犯的错误。

我们知道自然科学的实验室能提供与大环境隔绝的无尘、无菌甚至真空条件,但社会科学却不行,没有人能为金赛提供一个不带丝毫感情,只具备完美理性的助手或研究对象。

而当他把接近彻底理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带出实验,带入生活中时,他自己及身边助手的生活便因此陷入了一团糟糕之中。

金赛是一名既伟大又痛苦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因为他从事的领域是如此敏感又缺乏前人经验。

他帮助很多人挽回了应有的尊严和权利,但他的研究结果在公众普遍的理性思维水平下也导致了负面的影响。

这部影片能给人很多思考的素材。

我认为,要避免现实中这种令人窒息的不美好,人们便要在追求道德的时候尽量使自己的行为是源自自己的情感驱使的,而不是脱离情感而单凭理性去约束的。

但问题是并非每个人都拥有崇高的思想品德,所以关于希望提高所有人的德行标准来避免现实中的愚昧、野蛮、偏见的愿望,会否显得太理想主义呢?

 9 ) 老师睡学生,学生睡师母

题目有点辣眼睛,但绝非夸张。

金赛知道吧,美国性学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澈写过他许多文章。

说起来, TXL们都要感谢金赛。

正因为他在上世纪40年代发表的《金赛性学报告》,才改变了社会大众对同性X行为的认知。

金赛之前,大众普遍认为同性X行为是反自然的,是有违道德的,是变态的。

但金赛的报告里,发现男人之间的X行为是普遍存在的。

“在美国所有青春期开始以后的男性人口中,有过同性X行为经历的人至少占37%;这尚且不包括青春期开始之前的少年儿童。

在青春期开始以后,35岁以下的未婚男性中,几乎整整50%的人有过同性行为经历。

”这一发现,震惊了整个世界,研究彻底改变了美国道德及文化领域中关于性的看法,遂让人们重新认识TXL。

除了同性X行为普遍外,金赛还有一个知名的观点,即取向的光谱论。

他认为同X恋与异性恋不是绝对的,而是在两极之间呈现出光谱状。

所有人都是在绝对的同性取向与绝对的异性取向之间光谱区域中游走。

这为后来的取向流动说,奠定了思想基础。

想起弗洛依德。

弗氏创立精神分析学派,以《梦到解析》闻名世界,常年分析别人的梦,却拒绝别人分析他自己的梦。

弗氏的性本能说里,认为一切长条状、柱状的东西都是男性🐑具的象征,表达当事人渴求🐑具的潜意识。

弗氏酷爱抽雪茄,旁人问他整天拿着雪茄不离手,按照你的学说,是否也表达了你渴望🐑具。

弗洛依德听后,非常生气地回答:“有时候雪茄就只是雪茄!

”回到金赛的取向光谱说,每次读到,澈都会想,金赛是如何判定自己的取向。

如果说取向游移,金赛本人是否有移动至同性取向的时候。

还是如弗氏那般,理论只适用别人,拒绝套用到理论创建者本人。

这个答案,在传记电影《金赛性学教授》里找到答案。

电影里,有金赛与男学生发生关系的桥段。

之前的阅读范围里,没有任何文字,记载金赛本人的同性X行为,这是第一次在观影中看到。

电影不错,值的一看,但电影聚焦《金赛性学报告》的内容较少,更多是呈现性学家金赛的私人与科研生活,也呈现了那个时代,金赛研究遇到的巨大社会阻力。

金赛称得上“大师”二字。

他是一名既伟大又痛苦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因为他从事的领域是如此敏感又缺乏前人经验,他帮助很多人挽回了应有的尊严和权利。

比如电影里,一位拉拉握着金赛的手表达感激,因为阅读了金赛的报告,才了解到自己的同性取向是正常的,鼓起勇气向好友表白,才知道对方对她同样心怀爱意。

至于题目里“老师炒学生,学生炒师母”,也确是电影里的内容。

金赛睡了男学生,男学生又睡了金赛的老婆,且是在金赛知情的前提下。

电影里还有一些振聋发聩的台词。

比如“人类有很多X表现,并不是所有的X行为,都必须有爱和感情做背景。

“很多人认为他们的X行为,也是其他人所做,或该做的。

但是,几乎所有的所谓的X变态行为,都在正常的生物学行为范围内,比如说自Wei、Kou交、以及同性恋行为。

大部分哺乳动物都是正常的,包括人类在内。

社会站在道德的角度去谴责这些行为,称这些行为是不自然的,这是愚蠢的。

“为什么有的男人需要每周30次高chao,有的男人却不需要。

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X是维系社会关系和和平的纽带。

金赛的观点,是“性是独立于爱的”,性与爱可以脱钩。

所以,这也是他能容纳妻子与学生炒菜的原因。

但电影的最后,不知道是历史上金赛的观点真做了改变,还是为了符合主流价值观,最终对“性可以完全独立于爱”的观点做了否定。

假借金赛的一名学生所说:“上床不仅仅是一件事,它包含很多含义。

如果你不小心,它就会伤害你很深。

”‍‍‍‍‍‍‍‍‍

最后一个问题,猜猜封面图,金赛先生与妻子在做什么?

 10 ) 看完之后一些碎碎念,短评写不下

在《性医学》课本的绪论中第一次了解到金赛,进而找了电影来看。

书上说他在1948年和1953年分别出版了《人类男性性行为》和《人类女性性行为》两本书被誉为现代性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当时的美国还是一个十分保守的国家通奸被当做犯罪,同性恋会受到惩罚,不仅如此,还禁止传播避孕信息,禁止开设夜总会等等,金赛的研究在当时可以说是惊世骇俗,且影响深远。

看电影时有两条弹幕让我印象深刻。

一条是不知是为了“研究数据”还是其他,金赛的一个助手和另一位助手的妻子发生了关系,弹幕说“只关注人类的生物特性,忽略了社会属性”,另一条是结尾金赛在树林中向妻子表白,弹幕说“婚姻和社会道德准则就像树的根,束缚了性的自由,但也因此让人和社会更加生机蓬勃”。

在长达大半生的研究中,金赛一直在强调理性不参杂情感,所以他在和助手尝试过之后也能毫无波澜的告诉妻子,在发生了助手的事情后也有不解和无奈。

我发现很多做出空前贡献的科学家都有点不疯魔不成活的意思,可能正是因为是前无古人的,成就影响深远的同时也因为没有“前车之鉴”更容易犯“激进”错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和金赛一样理性,真正的性又岂能和爱完全分离,就像助手所说,sex,no,fucking。

金赛的研究成果无疑是贡献巨大的,学术贡献之外(美国金赛性学研究所扔保存着他和同事们最早的调查研究资料)他解放了很多人的思想,让一些人知道原来自己并不是特殊并不是有病并不是罪不可赦,但思想解放的同时,道德准则更应被牢记,因为除了性或者说fucking之外,还有爱,婚姻,责任。

这些都要复杂的多。

《飞吧,冰上之光》短评

不经意间开始做,然后投入毕生,然后改变世界,save people&amp;#39;s life,change their minds.great man.羡慕他妻子的善解人意与聪慧。

6分钟前
  • yezzi
  • 力荐

人类需要启蒙

7分钟前
  • fu*k!
  • 还行

我们的性

9分钟前
  • 攸宁陶陶
  • 推荐

「性权利」即为「政治权利」和「自由意识」,是对官方「权威」和单一性的反抗,「谈性色变」其实也是一种暴政。

10分钟前
  • 451½°F™
  • 还行

除非你不想研究人,否则这事离不开感情这一不可控因素。

12分钟前
  • 小陨石
  • 还行

一个字:美国是做学术的地方。

14分钟前
  • 红尘三笑
  • 推荐

大叔总演变态

19分钟前
  • WinTerCome.MG
  • 还行

很好的一部电影。看了之后大爱Laura Linney,那笑容美死了,完美地诠释了她与&amp;#34;Prok&amp;#34;的微妙关系。Peter Sarsgaard也很好,看到Chris O&amp;#39;Donnell时我鸡冻了~ 请各位客观评价电影,本来仅仅是一种艺术,请不要用个人观点对客观事实加以批判。

24分钟前
  • M a l k .
  • 推荐

一个人即使是对的若过于强势也必然遭致不满 更何况是把隐秘的禁忌揭露出来。|trinity又演讨厌的爹

26分钟前
  • ☯︎
  • 推荐

监制是弗朗西斯科波拉

27分钟前
  • 如晦不已
  • 力荐

无论在哪个时代,敢讨论性的都是勇士

30分钟前
  • 一杯小啤酒
  • 较差

相对于其它人物传记片 有关于性的人物和话题还是比较吸引人的

35分钟前
  • 阿门
  • 推荐

好的研究应该是突破禁锢跨越时代的。但影片有些表达过度夸张了。

38分钟前
  • 良吉吉Bee
  • 推荐

Everyone is different. The problem is, most people want to be the same.

39分钟前
  • 磚家
  • 推荐

爱才是王道

40分钟前
  • 白小白
  • 推荐

【7分】这种片好看的总是人物本身。

43分钟前
  • 坠落幻觉
  • 还行

中规中矩的人物传记...是否能有一部片子把重点放在《报告》本身,其实应该会很有意思,虽然片里教授认为这是can&amp;#39;t think of anything more pointless..XDD

44分钟前
  • 托卡苏
  • 推荐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确实不易

49分钟前
  • 荼笑
  • 还行

还不错,表演很精彩

54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推荐

主人公对研究性科学呈现出了一股着迷至狂的态度。

57分钟前
  • 做个喜悦的人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