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中国电动机车引进,消化,吸收,创造奋斗史的电视剧,还可以拍的好一点。
可是,本剧的编剧,导演的水平只能是中等偏下水准,一身西装革履的常工,是现代人,不像是50,60年代的人。
佟大为没有演出一个60年代摘帽高级知识分子的感觉。
蒋欣的人设和表演应该是准确到位的,作为一个战斗英雄,她能够做好自己的角色转换,迅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工厂政工干部和火车司机。
常工姐姐和仆人民国大小姐和下人做派是失败的。
总体来说,作为年代剧,与孔笙的《父母爱情》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金灿烂比常汉卿和他大姐懂人情世故,但有时候又很无知很自私,人家常家有家谱按家谱辈分起名字她不理解,非要按她的文化水平给孩子起个平平无奇的名字,总是一副要为事业牺牲一切的高调样子,早产不足的孩子不到一周岁就给强行戒奶了,就为了给单位去危险的路段试车,把无知当高尚,总想把人家常家知识分子的小资家庭改造成她那种粗枝大叶没文化的层次。
这剧亮点是全员演技在线,尤其蒋欣,演技真是出神入化,她要是拿不到一个影后只能说奖项圈水太深了!
我家三代人都在铁路上工作,和谐号开通的那个月,我和母亲带着已经70的爷爷,坐上了中国第一辆高铁,当天都激动的合不上眼,如今似乎又找到这份激动的心情。
晚上回家一家人守着电视追这部剧——《奔腾年代》,听着爷爷又聊起年轻的事情,吹起中国高铁的发展,身为铁路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没说的,我为这部正剧点赞。
“只要车轮转一转,我们就算没白干”“让他为社会主义造一辆电力机车”充满年代感的对白,饱含着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社会主义的拥护,爷爷说,这就是那个年代的声音,人们很纯真,不怕穷不怕落后,只有一身的干劲要奉献国家。
整部剧的服道化把握的非常好,在蒋欣出现的第一幕里,齐耳短发,军装的袖子有合理的磨损,一下就提升了整个剧的品质,还有墙上的大字报,铝制饭盒,二八加重,盛饭的大脸盆,分分钟把人带回60年代。
剧里人物塑造也是很成功的,佟大为饰演的海归科研人员,有着资产阶级少爷的娇气,同时怀着一颗为国争光的热情,蒋欣饰演的金灿烂个性直爽但不迂腐,当两个阶级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的人相遇时,却为了同一个“中国造”而无比契合,日常互怼到相互帮助,让人笑中带着感动。
当然,剧中的配角也非常良心,吴学谦饰演的江南机车厂厂长,始终坚持老一辈领导人对祖国伟大事业奋斗的热情,既严厉又慈爱,能够洞察年轻人的心思,鼓励和支持年轻人追逐中国梦。
而姚工、陈凯则是内燃机研发的领头人,在中国制造、中国创新的发展中,虽然固守自己的理念,但也愿意为电力机车的成功而喜悦,这是科研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讨论、挣扎、成功。
在这个剧里,每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活的特点,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热爱和拥护我们的国家,都对中国变强充满了自己的坚持的期盼。
作为一个铁路人,我想说的是,每个领域的进步都充满艰辛,也都有引领行业跨越发展的“英雄”,但是,更多的人是默默无闻的付出,像是我的爷爷是60年代铁路上一名普通的养路工,而我妈妈是一名信号工,而我是车站值班员,中国的铁路事业,每一分发展都离不开这些小人物,但我们都热爱着铁路事业,也在见证中国高铁事业发展的历程中感动,也传承着一颗为中国发展自豪的心。
这张真的好配哦从来没想到这俩人居然合作了,本来以为会突兀,直到我看到他俩拍的时尚杂志。
也太搭了吧。
大家看蒋欣这个笑,可以说非常幸福了,有木有很像结婚照?
微博上看到的佟大为画的金灿烂 哈哈大家能想象蒋欣在剧中饰演的人物叫金灿烂嘛,哈哈哈哈。
看起来应该很符合蒋欣本身的气质呢。
佟大为在荧幕中一直比较憨,这次饰演工程师的话不知道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希望两位都有突破吧。
很久没有喜欢一部剧,跟着追了,头一次看因为没啥剧无意间看到。
可这一看就停不下来了,还去抖音看剧透。
我喜欢佟大为的为国家复兴之力,也喜欢蒋欣的角色扮演,喜欢汉坤的高雅。
或许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自己想拥有的特质。
当然更加吸引我的是那个年代,纯真的爱情。
从相识到白头。
人生的最大幸事就是遇见那个陪你一起走下去人。
我不了解历史(通过这部剧了解了很多)但是这部对的起观众演技都在线情节跌宕起伏台词看编剧下了很多功夫久违的佳剧应该能获奖建议观看很多情节满满的感动配乐也恰到好处每个人物都很饱满不信来看看啊艺术来源于生活不要那么较真好吗?
感动哭了好几回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凑字数
作为每个月都需要做5百块钱火车的人,从小到大,火车陪我渡过童年,少年,青年,目前来看两集中规中矩,无太大差错,四星起步。
第五集bug挺多的,三星观望,还有四十集不急。
第十集火车月台戏加分,四星保持,就是不懂常汉卿听力那么好,谈话能听见?
第12集断奶笑了哈哈。
13 14 集升华了,5星观望,爱情事业双丰收。
鸟儿从不担心自己脚下的树枝会断,因为它对自己的翅膀自信!
演技排名:王胖子 姚主任。
20集结束,饥荒年代有点感动,五星水准保持,千万别错过这部好剧。
30集结束,白曼宁周铁锤夫妻戏太尬,降低两分。
34—37疯狂断片删减奇奇怪怪,搞什么呢?
6分,烂尾节奏?
38集文革结束,又恢复高水准。
40集到结束,10分水平,虽然仍有一些瑕疵,但无碍整体格局!
最后一幕,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我去过,唉。
奔腾年代,我也想做电力机车人了。
南华学子,2019.12.02记
首轮播出的时候没注意,第二轮播出才开始看。
整部剧还是挺不错的,除了男主演没有表现出高知的特质,没有文质彬彬的感觉。
其他主演和配角演员表现都很精彩。
男主演和他姐姐的部分对话的台词有些突兀,难道这是为了表现高知的曲高和寡?
整部剧里很喜欢的两个演员蒋欣和李解。
蒋欣从木婉清、华妃、到金灿烂,变化不可谓不大(仙一她也参演了,只是没记住名字),从外形、气质、行动坐卧都有了明显的差异,固然有服化道的加持,与演员本人的努力(减肥以及揣摩人物性格)分不开。
因为某些原因,好多地方都打码😂我第一次看到有打码的上星电视剧。
李解在我的印象里还停留在央视版的林平之,那个阴沉,性格扭曲的美男子。
这次李解饰演的是一个电力机车走行部的技术主任姚怀民,和男主有部分技术认知上的冲突,但本着科技人的精神,最终在一起精诚合作。
这个技术部主任善良,一门心思钻研技术,有着自己在科技上的坚持。
但也有些软弱,畏惧强权。
在冯仕高的高压下违心的当了帮凶,给男主写了大字报。
我认为李解这个角色塑造的好,从造型、神态,小动作可以看得出非常用心。
而且他特意在台词里夹杂了一些方言,符合人物的气质,让人物形象更丰满。
完完全全变成解放初期高级知识分子的感觉。
把人物演绎完整,将观众带入剧情中,得到观众的认可,这就是一个演员的最希望得到的赞扬吧。
因为姚怀民给男主写了大字报,内心一直不安,后来男主安慰他,并谅解他。
这场戏李解演绎的特别好,神态,动作,小细节非常到位。
希望这样的好演员今后能参演更多更优质的作品。
之前追的美剧《奔腾年代》,原来中国版《奔腾年代》也是讲行业和事业。
火车、高铁的题材也很新颖,上学的时候坐Z字头,现在上班从D再到G,真的很感慨火车和铁路工业这些年的发展。
中国的火车开始的时候是烧柴油的内燃机车,后来升级成电力机车,但是这种技术本身是外国人发明的。
剧里讲的就是新中国的第一代机车工作者自主研发升级电力机车核心技术的事,让中国从使用他国技术的落后局面逐渐实现赶超。
而我们现在的高铁动车组也是电力机车的一种,以前的火车是只有车头有动力,用火车头带所有的车厢,动车组就是一列火车有至少两节有驱动力的车厢,所以可以提供更大的牵引力,速度也更快。
铁路真的是新中国非常有代表性的行业,这部剧作为献礼很合适。
这两天就开播了,想看看这部剧会怎么讲述中国火车的发展。
不知道为何这部剧评分如此低?
就我个人而言,认认真真看完这部剧,虽然剧中有些地方不尽人意,但不影响这部剧成为一部好剧。
这几年,我看过的国产好剧不多,《琅琊榜》,《芈月传》,《伪装者》,《向东是大海》,《那年花开月正圆》,《潜伏》,《白鹿原》,《我的父亲我的兵》,《父母爱情》,《王贵与安娜》,还有《奔腾年代》。
我负责任地讲,如果中国的那个年代不可避免,那么那个时代的人就注定伟大。
我不属于那个时代,我的爷爷奶奶,爸妈,都曾经历过那个年代。
当时的社会,人人自危,亲人朋友都可以互为假想敌,所有的牢固的关系都经不住“反动派”几个字的冲击。
就更别提能坚定立场,一心为了梦想,为了祖国富强,甘愿牺牲了。
我小时候,就经常听到外公外婆他们回忆,我爷爷的父亲是地主,而且非常土豪的地主,我爷爷一肚子知识,他只想当人民教师,可是他没有机会,只能被抄家,被五花大绑起来游行示众,以至于我父亲16岁就得担负起养活一家26口的重任。
我外公的父亲是当时徐州矿上的主任,因为所谓的“反动思想”,我外公已经当选的村主任被拉掉,全家人不得不流落街头,终日找野菜、扒树皮裹腹。
但是,最珍贵的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生活,也没有放弃生命,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鼓励子女自立自强。
所以,我相信剧中,汉卿坚持自己的理想,从美国回来为电力机车尽一份力,排除万难也要造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电力机车。
那么骄傲的一个人,也开始学会隐忍,就算暂时向现实妥协,也要坚持下去。
当时的中国,确实不够强大,孤立无援,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拉扯一把。
就算是老大哥,也是在最后决定带走所有资料,冷漠决然地离开。
向当时技术最牛的法国购买设备,不仅得不到最核心的技术资料,反而是对方出乎意料的高价。
汉卿多次接到邀请,离开中国他有一份好前程,可是他没有。
剧中,这一家人对常郡博和常郡腾教导,也是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为一位母亲,我自认不够。
既要拥有远大的理想,也要不断地求知,更要敬畏先辈。
命运不公,15岁的常郡博必须要被替换下乡当知青,面对愤怒的郡博,母亲说“儿子,你可以愤怒,可以生气,但别对你的家人”,父亲说“再苦再难,不能放弃读书”,终于熬到高考了,父亲又说了“你有作茧自缚的恐惧,没有破茧成蝶的自信,小树要长大少不了阳光和雨露,可没有不顾一切向上的决心,温室里长不成参天大树”。
从欧洲SD回国,儿子劝父亲一起去欧洲造火车,实现梦想。
父亲说“我更愿意你为中国的火车从160-260贡献一份力量”。
贯穿整部剧的灵魂人物——冯仕高,可以说是他“最大的反派”,准确的说,在当时的社会形态下,他应该是“最好的反派”了。
他是有底线的,他爱金灿烂,但并没有扭曲地去、分离去占有,而是一次一次为她着想,默默地付出。
他是有底线有良知的,尤其当他托着残疾的腿,一下子跪在自己母亲面前,并告知了机车图纸和技术资料的位置,且这个是他在图纸面临被烧毁的危险时果断将其埋藏保存好,因为他知道这个是国家在火车发展的关键性资料,他也知道中国的机车要发展,常汉卿等人不能少。
一句“汉坤妈妈”,抚慰了大姐这些年忘我的付出。
就是这样一个女人,错过了自己的爱情,独身挑起养家当家持家的担子。
看剧时,弹幕没少骂她。
可我特别想替她说几句,她真的不容易。
换位思考,我也会跟她一样。
小心呵护着自己的家族,唯恐因自己的过失,弟弟或者家族悔在自己手中。
她对弟弟的庇护可能过激,但不过分。
如果不是这些牵绊,她应该是在塞纳河畔和自己的爱人,喝着咖啡,享受着阳光洒在身上,任微风拂过脸庞,手牵着手,然后静静地老去的吧。
而白曼宁,这颗飘摇的小船,一生都在寻找值得依靠的港湾。
想找常汉卿,也想过找冯仕高。
却无奈被黑化的周铁锤逼婚,所幸周铁锤不是坏透了,他还是希望能给她幸福生活的。
两人最终能相扶相持走下去,人生的结局不算坏。
那么,归根结底,我并不觉得这部剧差在哪里?
如果能替我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选择,我希望他们遇到的是冯仕高,如果能替我父母选择,我希望他们没有生在中国的那个时代。
这样,我母亲不用嫁给贫下中农的邻居,也不用被家暴全身是伤痛,最后离家出走再离婚,多年后才与父亲相遇。
而我的父亲,也不用16岁就辍学,养活一家老小,一腔报国热血付东流。
如果父亲生在我们这个时代,或者是70年代,那一定不是现在这样,这点我深信不疑。
最后,我推荐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看这部剧。
或许是因为我自小听到的比较多,所以对这类题材非常感兴趣吧。
其实看完,可以对那个年代稍微了解,因为剧中已经展现得非常隐晦了,现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好了^0^哔哔完了,祝大家天天开心!
知识越多越反动嘛?不信,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就是求知欲,对知识的不尊重就是最大的浪费!!!
看豆瓣几个评论差点让我错过了一部好剧,把幽默感融入年代剧。毒舌佟大为改变技术专家刻板形象。蒋欣这个没文化的战斗英雄演得很好。两日互怼,很有CP感!能说出建国初期回国专家的在政治和技术上的困难已经是一大进步了。为了中国初期投入中国建设的科学家致敬!好演员好剧!
跟铁路没有什么关系,就是一个剧情老套的爱情片。演技浮夸,看了几集看不下去了。
细节决定成败!太糙了
蒋欣一直喊口号一定很累吧,听着都没有精神气但还是扯着嗓子喊😂编剧自己也搞不清楚那个年代到底什么样,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让人跳戏。
出乎意料的好看。[2019.11.14]四星改三星,后面删减得太多了,影响观感。
总体来说还可以吧
很棒的一部剧。
…… 真的看不下去了 工整的主旋律
蒋欣这人设真是够恶心的,一个这样的无脑莽妇跟一个傲慢高级知识分子富二代在一起就是人间悲剧,虽然不知道后面感情戏是怎么发展的。开头的煤气中毒桥段,演员就不能学学心肺复苏怎么做吗?毫无职业精神。
妈妈爱看的电视剧,非常正能量嗯..
领烧肉看得我热泪盈眶
剧情不靠谱,人设差,蒋欣丑。
配角强过主角,主线喜感自然。还是结尾还是太过仓促,剪辑有些问题,外国友人演起来还是很违和…佟大为还是很棒
还不错,就是主角几十年了样子都不变有点出戏。
恍惚有一种几年前看父母爱情的感觉 只是男女主身份进行了互换 就啥也不说 看看男主是咋教娃的 咋和老婆相处的 就够了
被改造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根正苗红女兵的爱情故事,造机车的剧情太少。中期剪成幻灯片,生气
故事无法支撑起那个时代的厚重,三星吧。
又是越看越好看的剧 蒋欣好会哭啊 她一哭我也忍不住了 wg那段特别有感触 纷乱时期一定可以做到不害人得活着
看到后来越看越没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