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线剧情较为简单,打了八分是因为看过了事由,猜中了结尾。
但仍然对现实改编的Burt心生敬畏。
一位本在老年没有做该做的事的人,富有着比现在多数人所被现实磨灭的梦想,最终经历坎坷和他人帮助完成了从年轻时起追寻的梦想。
简陋的库房,及腰的杂草,不难看出他在追求速度的过程中,牺牲掉了什么。
当一个人知道他要追求什么的时候,不阻碍追求梦想之外的一切条件和因素就像是逢场作戏。
从头到尾老头人缘很不错,剧情推动痕迹略微明显,人物性格刻画方式过于单一,总是从平和的处事态度反映,途径遇到船上的乘客、旅馆的女装大佬、搭车的军人等等对人物的刻画不够深刻,也可能是电影篇幅的限制了电影的完美,但全程看得很顺滑,最后的情节有被感动到,非常激动人心,总会出戏,预想自己晚年会是什么样子。
回过头来看15年的影片,和现在的现实改编类的人物电影风格不太相同的是,现在更讲究人机合一,更多的是给机器赋予灵性,而时尚《世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很多的体现在人物的情怀与性格上,也很喜欢这样的描绘?
我的豆瓣首评,电影阅历不深,还不专业,分享给大家的对这部影片的看法,希望更多的人能被这部影片打动到。
最后,很喜欢Burt引用的那句话:“光动嘴的人并不重要,他们只能看到别人犯错,告诉别人如何改进,而荣耀只属于真正上场的人。
”送给那些有了想法没有行动的人们,包括我。
希望对我有所改变
有梦的人,闪着光,即使他其貌不扬,年老体弱…总是好奇那些成功人士周围,总是闪耀着一群追随者。
却很少明白原因——总鄙夷地认为,那些追随者无非冲着钱或名而已。
其实,是冲着他们身上勇往直前、执着梦想的精神。
这些精神就是一股力量,让你不由自主地,想帮他一把,让他的梦想彻底成真!
好像这样,自己也做了一件伟大的事。
这个老头儿,72岁,头发全白,没钱、心脏病,身上一股执着追求速度的劲头儿,一路感染着大家,让鄙视他的人幡然醒悟,让心里隐隐闪着梦想的人叹服,让【nothing is impossible】有了新的代言人。
2022.4.17 上海疫情,家中记录
奥斯卡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新作。
印第安其实是一辆1920年的老摩托车,他陪伴他的主人度过了一生。
他的主人是新西兰人伯特芒热,他在60年代起着这辆老摩托车屡破世界最快纪录。
这是真人真事。
影片主要描写八十多的伯特前往美国盐湖城参加比赛创造世界纪录故事,叙述方式更像是一部公路电影。
比赛过程中,伯特因为裹着毛毡的腿伸不进去狭小的摩托,果然去掉了毛毡,忍着被排气筒烤灼的剧痛创造了世界最快速度纪录。
当他最后把腿拿出来时看着差点烤焦的小腿说:“我终于把自己烤熟了。
”伯特的话:“如果一个人不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句话献给天D会的朋友,献给我的弟弟林涛,献给所有的影迷。
四星级推荐。
影片情节简单,老牌影帝霍普金斯演来也是得心应手。
真正让人感触的是男主角在创造纪录的过程中的遭遇。
在平常人眼中,这个老头无疑是个怪人,经常干出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院子里杂草丛生,邻居抱怨这样会影响本地的房价,老头的剪草方法就是一把火,最终引来消防队。
摊上这么个邻居,多半不是什么让人高兴的事情,但是大家却都以宽容的心态接受了他,支持老头所追求的目标,在必要时给与帮助。
老头在创造纪录的旅途中,所遇到的几乎全部是帮助,如果没有这些帮助,纪录是很难实现的。
由此再想到,如果此事发生在中国,老头能见容于邻里不被视作怪人并得到那些帮助,最终创造历史吗?
此类奇迹最有可能出现在民主的国度,而民主的最大精神就在于宽容。
伙计你一定认为我疯了一把年纪还去追逐风的脚步日子过得真快呀 有梦想就去追不带怕的生命随时会歇火拼尽全力做快乐的事身边有美女相伴就更美了快乐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她不似以往那般热情的吻我人生真是有趣无法预料冒险是生活的调味剂没风险如同存款被稀释世事不尽如人意逆境面前沉住气船到桥头自然直我是伯特孟若
有幸看到这部电影,有幸在不惑之年送给自己一部摩托车,有幸在自己精力充沛的年纪享受到了风与自由。
一个人的梦想与金钱,制度都没有关系,只有在这样的梦想目标下,才能结识到真正的友谊,邻家的小男孩,异装癖前台,老寡妇,越战归来的小伙,赛场上的大咖,彼岸的老摩迷,老伯尼与这些人的结识都是因为他的梦想。
追逐自己的梦想吧,任何时候都不晚,哪怕已经72岁了。
伯特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乐观的心态,对生活有热情的人永远年轻。
年纪大、钱不够、周围的人不看好,这些都存在,然而都不是阻碍他的理由。
出发,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回报。
而且,在他离开的时候,大家虽然不看好,但仍然对他充满敬意,谁又能嘲笑一个赌上一切逐梦的人呢。
有一句关于追梦话虽然很俗,但确实有一定道理:当你真心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不,应该是全世界都会帮你开路!
简 介 该片讲述了新西兰人伯特-蒙罗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制造一部印第安摩托车的故事。
在他68岁的时候,他将自己的一切作为赌注,带着他的机车来到了尤他州,去打破世界纪录。
1920年,一个21岁的小伙子正搬弄着一辆崭新的摩托车,他的眼睛专注地看着那不大而灵活的引擎,色彩鲜艳的涂漆,爱不释手地抚摸着这个将陪他渡过一生的“伴侣”,直到1978年12月他去世。
这个男人就是伯特·芒热,这辆车就是印第安牌侦察摩托车,他们将注定创造世界上最快的纪录。
1899年,伯特·芒热出生在新西兰的一个小镇里,与他同时出生的双胞胎姐姐当时就夭折了,而他也被医生判定绝对活不过两岁。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伯特·芒热不但坚强的活了下来,还成为了屡破世界纪录的传奇性人物。
1915年,伯特买了生平第一辆摩托车--Douglas牌摩托车。
1919年,他又攒了足够的钱买了带侧车的Clyno牌摩托车,开始参加当地的比赛,不过不久后他就用印第安牌侦察摩托车来代替,并不断的进行改装和测试,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本片讲述的是一个真人真事,剧中人物是新西兰赛车传奇人物,名叫伯特·芒热,在20世界60年代开始骑着摩托车屡破世界纪录。
霍普金斯饰演这个传奇的摩托车手,这位新西兰人在修理和改装了他的1920年印第安牌侦察摩托之后,冒险来到美国犹他州以完成他毕生的愿望:在巴纳维亚盐带平地上驾车狂奔。
他最终创造了陆地速度的世界纪录。
片中的“印第安”和美国的土著居民没有丝毫关系,指的是一种特殊的摩托车,这种车体积小,需要驾驶者趴在上面操纵,样子有些不雅,但速度奇快,伯特·芒热就是驾驶这种摩托车,在美国犹它州的波耐维创造了世界陆地最快速度。
更为传奇的是,这个纪录是伯特在70岁高龄时创造的。
为了这一刻,他将自己毕生精力都花在一辆1920年代的印第安摩托车上,经过反复改装和测试,才创造了这一创举。
这部又是以人物传记为题材的影片,在今年的多伦多电影节上大放异彩,获得了观众们的热烈反响和高度肯定。
而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则因为在片中的出色演技成为明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热门人选。
美国著名娱乐杂志《综艺》(Variety)就预测,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因为在电影《世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中成功塑造了一名打破纪录的72岁摩托车赛手,非常可能因此而在明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封帝。
美国著名艺人彼得·哈蒙德(Pete Hammond)也说道:“那天,《世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在《综艺》剧院放映时,霍普金斯得到了观众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这是今年奥斯卡季以来,迄今为止我所见过的观众对某部影片最热情的回应。
好象突然间,他成了一名主要演员,大家不要照顾我,把霍普金斯放在最佳男演员名单上吧。
” 本片幕后阵容强大,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奥斯卡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和导演罗杰·唐纳森了,而这两人的合作并不是因此片而开始,而是要追溯到1984年的《叛舰喋血记》(The Bounty),霍普金斯在该片中饰演舰长威廉·布莱。
当初二人合作时,曾经因意见不同而发生过不少摩擦,但霍普金斯仍然表示罗杰·唐纳森是他合作过的最好的导演之一。
此次二人再次联手,都十分兴奋,罗杰·唐纳森也说道:“我们两人曾经激烈地争吵过,有时我们恨不能杀了对方,但结果却是很好的,我们的影片很不错,这种争吵是非常有益的。
” 而在另一部即将拍摄的新片中,他们将第三次合作,演绎美国伟大的作家海明威。
罗杰·唐纳森表示,这部新片的主要内容包括海明威与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年轻战地记者德尼·佩蒂克莱克之间相遇的故事。
唐纳森说:“海明威邀请佩蒂克莱克前往哈瓦那共度周末,这部影片讲述的就是他们在哈瓦那发生的事情。
这是一部惊险片、一部爱情片,与海明威产生自杀倾向有关,佩蒂克莱克目睹了海明威很多个人的情感经历。
海明威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和一个伟大的人,我们对这部影片期望很高,如果哪个人可以演好海明威的话,那非安东尼·霍普金斯莫属。
” 安东尼·霍普金斯于1937年12月31日出生于英国的南威尔士。
他是一位影、视、剧三栖演员。
从戏剧学校毕业以后,他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在剧场里演出戏剧。
扎实的戏剧功底为他从事其他方面的演艺事业提供保证。
1968年,他与明星凯瑟琳赫本合演影片《冬之狮》。
安东尼霍普金斯出色的演技开始受到人们注目。
1992 年,安东尼霍普金斯以其在《沉默的羔羊》一片中的杰出表现获得了第64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殊荣。
他是奥斯卡历史上第三位获此荣誉的英国演员。
92年,霍普金斯还在影片《惊情四百年》中出色地饰演了一位研究吸血鬼的专家。
93年霍普金斯又在影片《幻境》中成功地诠释了一位性格沉静的大学教授。
他那感人至深的表演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他的演技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肯定。
罗杰·唐纳森于1965年出生在墨尔本的巴拉腊特市 (Ballarat), 之后他移居到新西兰从事电影事业。
1977年,他拍摄了生平第一部电影《睡觉的狗》。
1978年,在新西兰政府帮助下,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创办了新西兰影片委员会。
1984年,他执导的影片《叛舰喋血记》(The Bounty)获得了巨大成功,本片由实力派演员梅尔·吉布森和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还入围了当年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
从那以后,他执导了许多成功的商业电影,包括《血溅黄沙》、《赌命鸳鸯》、《异种Ⅰ》 、《天崩地裂》、《惊爆十三天》、《新兵特工》等等。
当他把治疗心脏病的硝化甘油投入到发动机的时候,我都以为发动机最后会爆炸了。
老头子摔车的时候,我也以为挂了。
每次我都心头一紧。
这么传奇的老头子,想去网上找图片相关资料,可能年代久远,关于老头子的百度词条介绍寥寥无几。
作者:甄铭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3079114/answer/3201763068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伯特·孟若摩托车手为什么他的纪录50年没人能破,现在科技发达了,是个公升就能跑300码,怎么还没人】如果是300公里/小时的速度,那么早就被打破了,至少上世纪九十年代甚至之前的很多量产车都已经可以超过这个速度,比如一些公升级的跑车,如本田黑鸟、铃木隼、川崎忍者等,只不过由于些交通法规的限制,把车速限制在300km/h以下,现在又有些是限制到280km/h以下,量产车都可以达到这个速度,特殊的改装或定制车就更不在话下了。
就像各种体育比赛有公斤或者其他级别一样。
人家这个时速是发动机排量在1000cc级别的。
F1排量在3000cc(不能超过,F1联盟规定),比赛中达到的最快速度也就是375Km/h,当时(60年前)伯特的车是950cc。
现在你知道他多牛b了吧?
如果按换算,f1的车起码要达到1000Km/h才是跟他同等水平,因为车的排量是他的三倍,还各种高科技。
你那个世界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电影就知道了 他为了追求极速,把轮胎上的花纹都切掉了,整个轮胎都是光滑的基本没什么摩擦力了,在那种速度下,稍不注意 就是个死。
真的太屌了。
对了,你说的现在的摩托车上300的,基本起码是1500cc 2000cc的。
他的记录是1000cc排量以下跑到295公里/小时的记录,目前能跑300公里以上的摩托车很多,但是都是1000cc以上的引擎。
首先是1000cc以下级的 然后什么隔热、冷却、减速伞、刹车通通没有,再加全手工打造的轻量化配件。
怎么超越?
除非还有比他更不怕死的 不过说实话 已经没办法再减重了 所以除非有更疯的疯子 要不然这个记录永远破不了了
72岁开始赛车,创造的纪录50多年无人打破,这样的老头你服不服?
看到下面这张照片,你有没有感到害怕?
有没有一种被食人狂魔汉尼拔博士支配的恐惧感?
今天不说汉尼拔博士,也不说《沉默的羔羊》,说说安东尼·霍普金斯的另一部电影《世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以下简称《摩托》),你肯定想不到:以食人狂魔“汉尼拔”闻名影坛的安东尼·霍普金斯,还演过这么一部温暖的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一个老摩托车手伯特·芒罗,他舍身忘我地追求极速,直到72岁那年,历经千难万苦从新西兰到美国犹他州邦纳维尔盐碱滩参加摩托车赛跑,终于完成了壮举:在朋友们的帮助和鼓励下创下了新的摩托车世界纪录。
此后,他多次前往邦纳维尔,并最终创造了陆上摩托车的速度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伯特·芒罗的人生,可以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概括:人生真有趣,无法预料。
一、不一样的竞速电影:主角是个邋遢的老头子速度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之一,有一类天生就是为快而生,他们就像《摩托》里边的主人公芒罗那样,早已把自己献给了速度之神。
因此,有关竞速的电影也有很多。
但竞速类电影中主角一般都很年轻、很炫酷,就像讲F1赛车的《极速风流》,留着披肩长发、高鼻梁、蓝眼睛的天才车手,刚刚因为偷情被别人老公打伤,在医院里包扎的时候,不管腹部的伤,抓紧时间勾搭上一个漂亮护士。
这样的剧情和节奏,才符合观众对于天才车手的想象:他们用生命赌速度,因此,快、风流。
大多数情况下,这类电影中的主人公都是荷尔蒙旺盛、恣意张扬青春的年轻人。
即便是韩寒拍的《飞驰人生》,讲车手的没落和失意,那也至少是一个中年车手,称不上老,电影中也有年轻的鲜肉跟中年车手搭戏。
可以说,年轻帅哥是竞速类电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而《摩托》这部电影完全反套路,充当车手的主人公是一个老头子芒罗,并且,芒罗一点也不帅(刚开始看可能还有一点被汉尼拔支配的恐怖)。
他一个人寡居在新西兰的一个小乡镇,一早上就开始捣鼓他的摩托车,声音吵得邻居差点报警;他生活得很粗糙,天天早上起来尿在院子里的柠檬树上,被邻居的主妇看到后,还振振有词:“孔子说过那是最棒的天然肥料”。
寡居多年按捺不住寂寞,他于是约了在银行上班的另一个老太太(相当于乡村储蓄所的职员),终于要约会了,他整了一声干净利落的西装,鞋却穿不上了,因为他的趾甲太长了,穿不进去,他是怎么处理的?
请看下图(注意:下图口味略重)。
【用砂轮剪趾甲就问你服不服?
】芒罗住的院子里杂草丛生,邻居抱怨这样会影响本地的房价,老头的处理方式就是:浇上汽油放一把火,最终引来了消防队。
就是这样一个邋里邋遢的糟老头子,竟然要去竞速,而且是从新西兰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神奇吧?
二、不一样的公路电影:没有义薄云天的信仰,只有东拼西凑的生活因为涉及到旅行、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所以这部电影也可以算作公路片,但它又不是普通的公路片。
最典型的公路片是《摩托日记》,讲23岁的自由斗士切·格瓦拉穿越拉丁美洲,细致地感触时代的脉搏,并最终走向革命之路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支撑切·格瓦拉和同伴奋勇向前的,是胸中那股革命和自由的热血,是对未来的激情,这也是大多数公路片都有的主题,主人公在路上不断成长、不断改变,最终找到生活的意义,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而《摩托》不是,芒罗也没有什么革命激情,也没什么成长(前列腺好像肿胀得更大了),他只是走一步算一步,能不能到达美国邦纳维尔盐碱地他自己心里也没底儿。
一路上他都是在辗转腾挪、东拼西凑,先是花低价买了一辆二手汽车,然后凭借对于车子的了解把这辆车修好,为了获得二手车行老板的许可在那里造拖车,他免费帮车行修好了好几台报废车。
这样的旅途没有什么激情和抱负可言,有的只是走一步看一步的艰难。
但即便就是这样,旅途也不缺温暖,也正是因此,我才把这部电影总结为安东尼·霍普金斯最温暖的一部公路片。
三、不一样的剧情片:直达心底的温暖在影评平台上,这部电影被打上了“励志”的标签,一个72岁的摩托车车手不服老,不远万里跨越重重艰辛参加竞速比赛,最终还赢得了比赛,创造了记录,这多么励志?
是的,我也承认主人公芒罗的人生经历很励志,但能实现这一励志结果的,是他一路上遇到的温暖。
从新西兰坐船到了洛杉矶,芒罗住进了一个小旅馆,而旅馆的前台接待是个易装癖者,他名字叫蒂娜。
他不仅以最优惠的价格给芒罗开了一间客房,还带着芒罗去找二手车市场,带他去取新西兰邮递过来的摩托车,为芒罗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甚至在道别的时候,约芒罗去家里共进晚餐。
【美国人的共进晚餐,你懂的】之后,芒罗的拖车坏了,他遇到了一个印第安大叔,并向他求助,大叔带他到了自己的营地,为他做饭并送给他一个平安符,临了还送了他一副治前列腺的药。
之后,芒罗遇到了寡妇艾达,不仅在她家借宿,还发生了一夜风流,让这个寡妇找到了自己死去老公的感觉。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比赛场邦纳维尔盐碱地,芒罗却不能参加比赛,一方面他没有提前报名参赛,另一方面他的摩托车不符合安全标准,他本人也没有降速伞、防火服等安全装备。
好在:有一个特别资深的参赛者吉姆·莫法特帮助了他,吉姆每年都参加比赛、设备专业(也很有钱),在这个比赛场上特别有威望,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周旋,最终,芒罗成功参赛。
芒罗跨越半个地球从新西兰来到美国,这一路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他的坚韧,而是:他一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温暖,各种各样的人都真心实意帮助他,为他祝福。
如果没有这些温暖,就没有芒罗最后的成功,也没有这部影片的成功。
四、当你用善意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会回馈给你温暖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芒罗一路上会遇到这么多好人?
电影也给出了答案:芒罗总是用善意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别人,他给别人以温暖,所以,世界就用温暖回馈了他。
这部电影改编自世界著名摩托车手伯特·芒罗的真实生平故事。
芒罗72岁参加摩托车赛的时候,是上个世纪60年代。
在这个时代,美国正在经历越南战争,长期的越战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也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
经济的衰退,也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和民权问题,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
在这一阶段,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包容降到了谷底,比如对异装癖的不友善,对印第安人的戒备之心……但芒罗不一样,在他这一路上,不管遇到谁,他都大方地上前打招呼,遇到别人的困难,他也能主动上前帮忙。
与其说他不服输的精神感染了这一路上遇到的人,不如说他的热情、毫无戒备融化了人们心里的坚冰。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同样的:当你用善意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会回馈给你温暖。
电影借助芒罗的故事,其实是想表达对于人性善、对于人与人之间互助的坚信,只要有这份善良和坚定,即便是70多岁的老头,也能创造奇迹。
电影的最后,芒罗回到了新西兰老家,开始准备下一场摩托车比赛,而邻居也以他为荣。
事实上,从72岁开始,他在后面的几年里,取得了很多次摩托车竞速比赛的冠军,1967年创下295.453公里/小时的陆地最快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而他的故事不仅励志,也一直温暖人心。
【真实的伯特·芒罗】凭借这个故事,安东尼·霍普金斯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有没有温暖一些呢?
只有敢梦想,人生才有意义
一部平淡无奇的电影,剧情也极其无聊,为啥这么高分搞不懂
简直无敌了,非常励志的一部摩托车公路片。
美国读者文摘的故事,加上主角光环,以及有点僵硬的脸。好了,整片看完了,我们写八百字的读后感吧。推荐给高中语文老师用。
我没想到的是真实人物传记。本片中的美国友好得让人不敢相信是真的。
融合了剧情片,公路片,励志片,记录片,运动片的有机元素,节奏控制非常好,温情感人,美好向上!
老年人的励志故事 中后部分不错
处处都有可爱的人
夕阳红
很励志!25年,牺牲一切就为自己的爱好。结局也很美好,创造了一个没人打破的世界纪录!
梦想不可阻挡
17岁想看的电影24岁才看到
人无梦想如同蔬菜
人见人爱的老头儿,从新西兰到洛杉矶再到波尼维,始终乐观积极地面对一切,还有比这更好的了吗?!真的爱死安东尼·霍普金斯这个老头儿了!“大家都希望老人躲起来等死,但我还不打算退出江湖”
倔强又可爱的老头
老头把我搞的热泪盈眶
老年人主演的公路片!坚持梦想是难得,可是摩托车上竟然用瓶塞来密封,是不是太扯了一点。
霍普金斯感觉演的一般,故事也太轻巧了
心存感恩之心,身行积德之善; 从善者吾近之,从恶者吾远之; 百年养善不足,一日毁之有余; 行善不必人知,积德无需他晓 。
冰面,0度甩出,至少滑行200米,毕竟300公里时速一秒就是近百米,3秒差不多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