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电影本身,它依旧是一部爱情片,在《聊斋志异》原著中,聂小倩和宁采臣的结局堪称童话故事,蒲松龄老师写的是聂小倩被姥姥利用刺杀宁采臣,不仅没有成功,反而坠入爱河。
后来聂小倩和宁采臣回到家中,并且孕育了两个小孩,最后就是古代的普通女人一样相夫教子,照顾宁采臣的母亲,然后开启美好的生活。
但在电影中,因为得符合社会价值观,人鬼殊途,每一部的结局好像都不太称心如意。
87版的《倩女幽魂》能大火,也是时代和社会的推动,聂小倩和宁采臣的爱情,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那个时候的男子,大多数都三妻四妾,而宁采臣却说“生平无二色”,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得不令人向往,也推动了电影的发展。
在《倩女幽魂·人间情》中,聂小倩敢于抗争、追求爱情,其实不仅是聂小倩,还有姥姥旁边的一个侍从,因为她的觉醒,聂小倩和宁采臣才得以逃出黑山。
即使身边的人说“男人都是肮脏的,他们对你好,只是因为你有价值”,聂小倩也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是思想的觉醒。
遇见爱情后的聂小倩脱变了,不甘愿当傀儡任由摆布,愿意摆脱枷锁,追求新的生活。
对于爱情的奋不顾身,不留遗憾,勇敢的去爱。
当她对宁采臣说自己是女鬼时,她卸下了伪装的面具,用最真实的面貌,对待自己心爱之人。
两个坦诚的灵魂,发生了爱的荷尔蒙。
新版的聂小倩结合了现代女性的特点,演出了自己的风格。
我们总是怀念青春和从前,却从不珍惜当下。
过去终将成为过去,经典也留在了从前,艺术在进步,影视也是一样,或许,若干年后,或许你也会怀念《倩女幽魂·人间情》。
每一个人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个体,聂小倩也不被定义,只是王祖贤版的聂小倩,在记忆中永存了。
怀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珠玉在前,后来者难免被比较。
幸运的是,《倩女幽魂:人间情》拍出了自己的趣味。
这部网络大电影制作精良,视听效果远超许多院线电影,更超过绝大部分网络大电影,堪称网大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中的里程碑之作。
色彩在影片中的运用非常到位,在表现人物的正与邪、社会的乱与治、剧情的营造方面都别具匠心。
音乐很经典,让人回味87版电影中的张国荣演唱的主题曲,在怀旧中有了新的灵魂碰撞,尤其是片尾歌曲在人妖爱情纠葛中触动了观者的泪点。
特效做得相当棒,网大中能做到这种特效的的确不多见,看样子没少花银子在特效上。
演员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的,姥姥的扮演者演技入木三分,元华等主演对角色的演绎也是非常到位。
最值得称赞的是电影的主体思想。
开场对乱世有了很好的描述,戾气十足的社会生态导致怨气太重、妖孽横行,宁采臣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说了一句赶考当官的目的是“让世上再无冤死之人,这才是人间正道”,让本片的思想绽放光芒。
整体评价:剧组总体很用心,大制作在特效上就看得出来,有寻龙诀(特效)的味道,很厉害了。
剧本略显平淡,缺乏必要的情感铺垫和内在逻辑联系,小倩和书生太轻易相爱了,缺乏情感上升过程,关键转折点,不太有说服力,以至于看到他们最后生死相连剧情时会觉得升温不够难以信服,这是剧本最大硬伤,最重要的感情线缺乏构思,笔力显弱。
其次是人物塑造。
宁采臣这个人物,剧本塑造很单薄。
电影一开始施舍穷人,看得出性格单纯善良,对小倩,也就是不以平常人的偏见来看待她(妖怪),但仅仅止步于此了。
如果要让人物层次更丰富,是不是可以从细节设计突显他虽然单纯善良,看上去傻乎乎的,但是有自己非常坚持的原则?
比如乱世中苦读圣贤书,这一点很好利用,展开他从圣贤书中获得的价值观,他对乱世怎么看?
对黎民百姓怎么看?
对善与恶怎么看?
(妖怪一定是恶的吗),他的义气性格怎么体现?
这些是编剧可以多思考的问题,并不是一定要大加笔墨,而是说通过一定的情节设计和少数的细节设计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因为电影前面没有铺垫,没有人物性格塑造展现,而中间又没有很好展示出人物的成长过程(假设一下:比如一开始认为妖怪是恶的,后面渐渐理解善与恶不是这样绝对的),(再假设一下:比如一开始求取功名可能只是觉得书生读书就是为了为官,后面坚定真正要让百姓过上好的生活的信念),人物的情感变化、思想发展过程对于优秀的作品而言非常重要。
而到了影片最后,宁采臣为了小倩可以身入险境,以及小倩要入转妖轮时书生死活不放手,这样的情节就一下子显得支撑力不够,反而让人觉得没有理由。
(事实上转妖论这里是可以拍出细腻而矛盾的心理感受的,理智在告诉你再不放手她就魂飞魄散了,情感在告诉你,放手就不知道以后能否再相见了,而此时此刻万分纠结,只能深深把她刻在眼里、刻在记忆里,除了你们俩之外周围的一切好像都不复存在,直到一股力量把你们彻底分开。
但影片里只能看到拽住小倩手死活不让她走这一层情感,让人心里吐槽你拉人家手干嘛啊,人家要进转妖轮重生为人啊,这大傻子)。
电影太注重妖怪和捉妖师打斗的宏大场景了,但恰恰在应该着力的地方统统没有作为,空大而不见细腻,吸引眼光但索然无味,单薄二字足矣。
好的剧本一定一定是一部作品最最重要的部分了,剧本跟不上,再大的制作都是白瞎。
再谈谈星旭的演技。
陈星旭在《东宫》中细腻的演技让我非常看好他,对他是演技入坑,非常期望看到他的新作品,所以这次完全是奔着他看这部电影的。
这次作品他演技算是正常发挥,但你就能看到的确还是初入茅庐,欠缺火候了。
电影和电视剧果然大不一样,《东宫》中星旭的演技受到一致认可,剧中许多细节(眼神、下颌骨、手等身体语言)都和剧本情节发展相辅相成,经得起琢磨和推敲,这和剧本人物塑造立体、以及电视剧拍摄周期长更容易走进角色关系很大。
而这部电影,能感受到比较缺乏细节设计,以及“度”的拿捏不准。
比如一开始一叶知秋和燕赤霞打架,宁采臣的各种表情,剧本表设计有点周星驰喜剧风格,但是星旭就没有展现出那个味道,有点浮夸僵硬;再比如在若兰寺小倩哭了,抱小倩的时候,应该有不知所措、心疼、害羞情绪的交杂,但是演出来有点像看到美女投怀送抱挺happy的感觉,我记得嘴角还向上勾了一下,个人觉得不太贴切。
总之,电影时长短,情节起伏大、人物情感线浓缩,以及大荧幕配角占画幅少,绝大多数情况主角的脸和身体占据整个荧幕,本身就决定了对演员功力要求的确非常高。
星旭在这部戏演技可以打75分,不过作为演技新星火候还是欠缺,有很大上升空间。
这次星旭定下这部戏是正确的决定,因为除了剧本之外,剧组都比较用心,也是大制作,从这一点说,接这部戏是很好的决定! 在自己的作品集中这部可以算做是不错的积累,初次进入电影荧幕的尝试。
希望他能把这部戏当做一次考的一般般的大考考卷,好好琢磨自己可以改进的地方,现在是影视寒冬,文艺界转型期,不可避免的流量当道,但未来的发展趋势肯定要往实力上走,希望星旭能够放长目光,有自己的坚定追求,目前来说在同龄人中是优秀的演员,不过现在非常努力的演员也大有人在啊,只是资源欠缺,尚未混出头而已,所以希望他不要骄傲,要低调打磨自己,接好剧本(千万别接烂片啊),继续大胆探索挑战自己,只有不足才可以真正推动人大步前进。
大都的翻拍,到最后都会成为翻车。
这部也不例外。
视觉技术已经有很大进步了,但仍然赶不上当年的一毛特效。
说起来,还是王祖贤和哥哥的演绎,无法超越吧。
故事本身没什么好说的了,毕竟差距太大。
故事立不住,人物更hold不住。
倒是在燕赤霞身上,道出了一些不同的意味。
身处乱世,无力回天,不如避世捉妖。
这消极的观念被故事中的宁采臣一顿大义凛然的数落。
或许,这是一次书生意气和看透尘世的碰撞。
更多时候,我们需要改变的勇气。
然而,更多时候,我们也领略到世道的“不可逆转”。
谁对谁错,不知道如何判断。
故事的结局,也有点意思。
人妖殊途,不是每段爱情都会演绎成“白娘子”。
或许,那美好的情绪,不如留在心里。
在人海中,换得一次回首,也算是一种珍藏。
这电影比程小东版是比不过的,如果能拍出新意出来也算一种突破。
结果看完后只能给三星,两星给老演员元华和徐少强,一星给倩女幽魂IP。
网剧的一般水平,但比一些蹭IP捞快钱的网剧要认真,那些蹭IP的网剧在这里拉出来鞭尸:狄仁杰之深海龙宫、美人鱼汤、西游之大话女儿国、霍比特人时代、史前一亿年等等,制作商心里浮躁,把人当傻子,演员图口饭钱,大家心照不宣赚快钱。
一方面不爱惜别人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侮辱电影这门艺术。
恳请有关部门提高电影门槛,管理行业乱象。
说点不足的,男主角宁采臣有点像香港的周柏豪,女主角长相偏网红脸了,两人的辨识度不高,这里不瞎评论别人的外貌,点到为止。
如果是导演是想致敬经典,徐少强的姥姥男女混音应该使用程小东版的。
用“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互,只羡鸳鸯不羡仙”代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最后结局功成名就的中年宁采臣和转世的聂小倩相遇,应该找像张国荣和王祖贤的演员扮演,剧组牛逼的话前往加大拿邀请王祖贤在结尾亮相会有很多影迷买账的。
这种操作能实施那情怀打满分,整体四颗星。
黑山老妖被降伏后,宁采程对燕赤霞说:“希望那个时候的人间世道啊,不像现今如此凉薄。
”燕赤霞对宁采程说:“现在这个世道,考取功名能有什么用?
”宁采程背起书篓转身离去:“我要考取功名,做一个好官,让这世上,再无冤死之人。
”愿老演员能晚节可保,愿青年演员打磨演技,年代一去不复返,我们也应向前看。
《倩女幽魂》2020版网络电影于5.1在腾讯视频独家上映了。
由于张国荣王祖贤版珠玉在前,虽然该题材翻拍过多次,但影响力都差了不少。
这部怎么样?
几个月没有新电影看了,疫情假期呆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就看看吧。
原以为可能要不了几分钟就会看不下去,但是竟然觉得还可以。
影片情节大的框架和老版类似,但小的方面进行了不少修改,使得看起来还是有些新意。
而特效方面则是给人惊喜,不是一般网剧网络电影那种5毛特效了,看来还是投资了不少的。
另外请来了香港著名配角演员元华饰演燕赤霞、徐少强饰演姥姥,比较符合人物形象。
当然,该片也还是有不少不足之处的。
比如男女主演演技上还是有所欠缺,相对来说男主要好一些。
比如女演员脸和气质比较现代。
比如特效虽然不错,但大boss也是类似指环王里的风格,缺乏中国特点。
等。
总之虽仍然不如张王版,但作为网络电影是超出预期的。
最近有一部影片火了,片名叫《倩女幽魂:人间情》。
没错,这部影片正是翻拍自张国荣、王祖贤主演的1987版《倩女幽魂》。
不过,相对于其他翻拍剧而言,《人间情》有着满满的诚意,而且相当有版权意识,不仅购买了87版电影的版权,而且连同名歌曲以及歌词的版权也一并购买。
《倩女幽魂之人间情》剧照如此郑重其事地“致敬经典”,却遭遇豆瓣低分,不能怪影片本身,只怪张国荣和王祖贤太深入人心了吧。
抛开演员、演技、特效之类的,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剧情本身。
众所周知,《倩女幽魂》是改编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聂小倩》,但其实二者的剧情差别还是挺大的。
以至于现在我们提起聂小倩,大家心里记得的都只是电影里的剧情。
同样都是书生与女鬼的故事,为什么改编版的会比原著更深入人心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两版剧情。
87版《倩女幽魂》1,、电影里的故事情节书生宁采臣赴京赶考,夜宿兰若寺,邂逅了专门代树妖迷惑男人、吸取精气的聂小倩。
二人经过一番磨难互生好感,但姥姥要将聂小倩嫁给黑山老妖,情急之下,宁采臣向道人燕赤霞求助。
燕赤霞打败黑山老妖之后,聂小倩不再受控制,也因此得以转世投胎。
不管是开启了转妖轮,还是挖出了骨灰盒重新安置,反正影片的结局都是一样的:聂小倩和宁采臣没有在一起,一个转生,一个进京赶考。
《人间情》剧照2、 《聊斋志异.小倩》里的故事情节宁采臣前往郭北镇收账,路过兰若寺,觉得寺里很安静,就暂时借住在那,并且在寺里认识了一个叫燕赤霞的读书人。
到了晚上的时候,聂小倩来到宁采臣身边,先是出卖色相,然后又重金诱惑,却不料宁采臣都不为所动。
聂小倩觉得他很靠谱,决定向宁采臣说出自己的身世,并求他带走自己的骨灰盒。
宁采臣也很是热心,按照聂小倩的要求做了,并将骨灰盒带回自己家,还挑了个离自己最近的地方。
聂小倩特别感动,决定报答他,于是化身侍女伺候宁采臣,对他的老母亲和原配妻子更是细心照料。
后来,宁采臣的原配因病去世了,小倩就嫁给了宁采臣,还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在小倩的帮助下,宁采臣一家越来越富贵,他们的孩子也当了大官。
两版聂小倩两版剧情到底差在哪呢?
为什么我们都更倾向于电影版呢?
这还得从几个小细节说起。
一、结局不同人生有六苦,最无可奈何的便是“爱别离”和“求不得”。
比起原著里的“结婚生子”,电影里的开放式结局才更刻骨铭心。
聂小倩转世投胎,宁采臣继续赶考,有人看到了别离和终结,也有人看到了新生和重逢。
用陈奕迅的一句歌词来说,就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永远记挂在心里的总是那些得不到的东西。
毕竟,遗憾才是人生常态。
而原著里,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聂小倩,却心甘情愿服侍别人,还为了上位,眼巴巴地讨好婆婆。
单凭这一点,女神就不再讨新时代独立女性的喜爱了。
《人间情》聂小倩二、人设不同虽然在古代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可痴情专一却是当今女性所爱。
在影片中,从头到尾都没有交代宁采臣的家庭背景,是否娶妻,我们可以自动默认他的单身身份,他和小倩的相爱也变得合情合理。
而原著中,宁采臣的人设却有点自相矛盾。
他一出场时,便自诩“生平无二色”,也就是说他不纳妾,不三心二意的意思。
宁采臣原本是结婚了的,虽然他面对小倩的撩拨,暂时忍住了,可是后面他还是顶着“生平无二色”的人设,偷偷地对小倩暗送秋波。
87版聂小倩明明是帮别人迁个坟,却偏偏自作主张迁到自家书房边,还自作多情来一句“怜卿孤魂,葬近蜗居,歌哭相闻,庶不见凌于雄鬼。
一瓯浆水饮,殊不清旨,幸不为嫌!
”意思就是说,我怜惜你孤魂野鬼,特意把你葬在我书房边,咱们日日相伴,总好过你被别的雄鬼欺负。
如果宁采臣没有见识过聂小倩的美貌和人品,他会允许一个野鬼靠近自己?
所以,这明显是见色起意啊!
后来,在他的原配病逝之后,他不仅娶了聂小倩,还纳妾了,宁采臣的人设也崩了。
在原著里,蒲松龄原本是为了讽刺人性的贪婪,但这一点到了现代,就是我们眼中的”不合时宜“。
所以,比起朝三暮四,口是心非的宁采臣,我们更倾向于有点憨傻,却始终如一的宁采臣吧。
87版《倩女幽魂》三、影射的价值观不同在影片中,燕赤霞本是判官,却因官小势微,无法改变局势而辞官,隐居在兰若寺,与妖魔鬼怪为伴。
在铲除了黑山老妖之后,他还劝阻宁采臣进京赶考。
但是宁采臣却坚持继续考试,并希望以后能当一个清正廉明,为民做主的好官。
“这妖是捉不完的!
”影片最后,宁采臣的这句话和燕赤霞落寞的背影让人深思。
《人间情》宁采臣比起原著,影片里的改编,也给宁采臣的价值观拔高了几个度,书生的形象也显得更加立体了,他不只是一个文弱书生,他还有着为民为国的情怀。
所以说,影片里的宁采臣才是咱们观众心中的最能接受的样子,这也难怪原著被人遗忘了,不得不说,《倩女幽魂》改编得真是高明。
我个人是特别喜欢王祖贤版倩女幽魂的,当年的鲜肉女神颜值只是附加属性,主要看的是演技,一见祖贤误终生,当年的服化道特效和音乐的渲染可谓极其用心,让我反复观看爱不释手,而当我急切的想知道编剧究竟是哪位大神的时候,我竟然发现这位编剧接了这个什么人间情,众所周知,一部电影,预告片是最精彩最吸引人的地方,没有哪个缺心眼会剪全片最难看的地方当预告吧??
然而,就光看这个预告,我就劝退了,这电影我预测4到5分,我个人只给一分,为什么说预测4、5分呢,因为现在年轻的孩子那些00后甚至10后,根本没见过辉煌,也不屑于去看旧片子,他们没见过好的,遇到一个就觉得是神作了,再加上演员的ncf,为了颜值强行打高分,这片5分是极有可能的,假如这不是电影,而是换成国产剧,那分数甚至有可能会打到6分以上,男人被游戏吸引走了,剩下的就是以八卦追星磕糖看颜值为主的女人做主力了,而女人多数是不看剧情的,好看就是王道,若是有顶级流量鲜肉加入,6到7分都是可能的,不过还好女人的主要注意力都在剧上,关注电影的还不太多,所以豆瓣的电影评分还勉强可信,至于国产剧的评分就算了吧
今天吃饭的时候胡乱点开这片,其实也是报着吐槽的姿态吃个瓜。
看完后,我给的评分是6.5.我在想吸引我看完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我是报着吃瓜的心态消遣,其次.小鲜肉时代的毒劲太大,国内影圈下的诸多畸形产物让人不知道下限为何物。
所以但凡有个不怕死的想挑战毒瘾深重的广大瓜友,难善得其终.你看,近年来豆瓣的影评好像有模板似的,你看某个标题或者连标题都不用看,直接看下星星的数量,就知道里面表达的是什么内容。
代表1:图文并茂.反复对比,有些细致到头发丝都不愿意放过的考古专家。
代表2:指桑骂槐.祖安玩家.上来先问候一下老祖宗前辈.榜上《小时代》肯定首当其冲,你拦都拦不住.这种无药可解的蛊毒可以得到片刻缓解。
使得诸多病友内心舒畅。
代表3:5毛?
5毛?
怕有漏洞被喷偶尔多加几毛的神秘种族。
大多数情况可以让很多特效人员怀疑人生。
轻微的会产生害羞,微熏,质疑。
严重的会眩晕,气短,血压升高,呼吸困难。
最后跟着一起喊:五毛,五毛,五毛。
这样的话戴上头盔同学就认不出来自己是做后期特效的。
你根本没有任何沟通的机会。
你可能要张嘴的瞬间,别人只需一句:不是吧?
你居然觉得这特效还挺好?
然后你卑微的小声说:没,没,没有啦,确实很一般。
最后只有自己能听到微弱的声音委屈的说:这种预算下作的真的挺好的,而且整个氛围不是蛮好吗?
都说《流浪地球》特效好?
搬砖 模仿 毫无灵魂的大气特效原来就是你们评判的标准?我看完后除了黑山老妖让我有点跳戏,其他处理真的很不错了,石碑阵其实挺讨巧的嘛。
当然国内特效最让我欣赏的还是老徐,太天马行空了,最惊艳我的还是他的《西游伏妖篇》。
当然《阿丽塔》超级牛X。
但是我还是更喜欢老徐。
代表X:'哥哥'代表.很卑微的乞求哥哥代表留情。
我从小听张国荣歌,看他的电影,从超级喜欢到喜欢中夹杂着一丝反胃情绪,无形中‘哥哥’这称呼深深的影响了我阴暗的内心。
已经很久了,张国荣好像成为了我的童年阴影 。
明明脑海里若隐若现沉浸在他在东邪西毒里的画面,一句哥哥有如天雷一般把画面击碎。
烧你一脸。
我想喜欢他的大多数早已成家立业,或者说大家都三四十的人了。
真的不肉麻?
一方面嘲笑讽刺着小鲜肉的粉丝,一方面在每年的某个时候,全网哥哥声中让无数小孩在一脸懵逼中荡漾。
大家都这么大人了,初恋你都能放在心中。
为什么?
不能把张国荣先生放在心中。
你们有多少首喜欢的音乐被某些短视频循环毁掉?
代表4:情怀致敬。
还我情怀。
还我情怀。
还我情怀。
还我情怀。
还我情怀。
还我情怀。
。。
情怀你好,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走了。
永 远爱你的“致敬”。
——————————————本来带着恼怒的情绪想写点啥的,但是这会突然愉悦了起来我承认,我们对待国产电影的心态有些类似于国足般。
很多电影比国足让人更绝望,甚至恶心眩晕想吐。
平心而论,这个人间情诚 意满满。
整个氛围质感看的满心欢喜,虽然节奏上有些急促,但已经很完整了。
看完后我完全想不起来这个宁采臣的模样,但是小倩我觉得还挺好。
燕赤霞那两人不可爱吗?
几个晃手的孩童就忽略了姥姥的魅力吗?
红孩儿和石膏不邪吗?
进黑山界那艘小船场景比不上“潜伏”吗?
整个氛围很精致,场景道具整体良好,我这会脑海里还能想起小倩在场景里鲜艳的红色衣服。
真的挺干净的。
导演挺迷老徐的,我脑子里想到的有青蛇,奇门遁甲,还有之前说的西游。
相比卢正雨对周星驰的迷恋,这位才是致敬。
最后,在早期无拘无束的环境下,香港电影出了那么多鬼才和大家喜欢用经典来标榜的诸多演员。
而我们在阉割制度下,除了零星点的文艺片在寒风中摇摆着。
还有什么?
我觉得与其骂这个电影,还不如去骂徐峥那种人。
因为太多人和他一样油腻了。
而这版倩女幽魂除去初衷,除去宁采臣这个呆子人设和呆子演员,以及最后像是补拍一样的尴尬彩蛋,真的没那么不堪。
或许可以想一下,自己有没有被阉割?
反正,我肯定是个被阉割到掉渣的个体。
开始就是因为有元华和徐少强才想看看,没想到无论多好的老戏骨,也撑不起来这种垃圾片,真为他们不值,那个什么知秋一叶,哪怕你演出张学友三成就行,可惜,我就看到从头到尾的一SB。
还有宁采臣,那是个什么玩楞,上哪找的演员,走后门进来的吧,还有聂小倩,不是我喜欢经典,不包容重拍,但是这个聂小倩,实在,算了,不想吐槽了,幸好看的早盗版,这要去电影院,我得后悔一辈子!
王祖贤之后再无聂小倩,张国荣之后再无宁采臣,无人能超越,经典就是经典
开场姥姥身边那群只会反复摆固定动作的群演小鬼直接拉低了档次.....还有女主角一点都不古典的长相和演技,姥姥的僵尸式妖妆,男女主之间非常现代的人物行为,也没啥CP感.....都是没法再给高的原因。对男主,和最后那黑山老妖的设计,不讨厌但也没啥别的感觉。元华精彩,还有致敬林正英片里给棺材们上香吃饭的段落。
剧情有bug,但是画面还不错,这片子海报做的比有些院线片好看
1星致敬经典,2星给九日弟弟,3星给馨姐,4星给元华,5星给徐少强,综合评分我认为可以给到3星半到4星。很多所谓的影评人在拿新版对比王祖贤版,的确越来越多的负能量就这样带给了大家。我想导演在拍摄这个片子的时候就不怕被大家喷!我看过12款关于聂小倩的网络大电影,《倩女幽魂:人间情》是做得最好的一款。大家应该多给年轻演员机会,不要一味的被一些人的言论给带偏了!再隔10年,依旧会有翻拍改编经典电影出现,看电影你快乐就好,管别人说太多,真的没有用!
看到满屏一星的刻薄,我能看到努力,演技也不尴尬,鼓励下,给五星。
竟然也看完了,并不是那么难看,大概是因为,导演没设计乱七八糟的剧情,一切都挺干脆。
在网大里,制作算很不错的了。燕赤霞的伏妖场面,以及黑山界的视觉设计能让人眼前一亮。但,两位主角太不可。聂小倩胭脂粉气重,缺少阴寒的美艳感;宁采臣也是痴傻愚钝,缺乏灵气。期待马天宇或尹正演一回宁采臣。
三星半
救命,舞美,配乐,元华燕赤霞,徐少华,哈哈哈哈哈好港啊,虽然就是把三部揉在一起。
女主的气质偏现代,乖乖的千金小姐,实在是不适合妖孽。其他都还好吧。2020.05.04
剧情没有魔改 特效意外还不错
不吝啬给漂亮女主多一星。
女主的娃娃脸和单纯眼神并不适合演妖艳尤物饱经风霜的聂小倩。团队制作和特效看出来都尽力了,不过男女主没有CP感,剧情也很单薄,让人不相信他们舍身为对方的缘由,也就没有什么代入感,比较可惜。
除了男女主妆容有点浓 演技有点 燕赤霞演的不错 画面也不错
不像小倩,像小妾……
烂片,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一塌糊涂
内容挺丰富的,感受到诚意,不过还是俗。
其实还可以
颜值均不在线,建议不要再翻拍
翻拍力求原汁原味,改编处处恰如其分,以当年故事当年人物,用如今技巧如今钞票,实现过去曾无法实现的脑中场景,不求超越不蹭热度,踏踏实实给人一个半小时娱乐体验。这样一部有龙标的网络电影,胜过了87年以来多少相同题材、大牌云集的魔改翻拍。
剧情不咋滴,特效嘎嘎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