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朋克乐队,在朋克精神即将爆发的前夕解散了,他们最后一首歌,最后一次录音是吉他手根据一本小说即兴创作的,小说的名字叫《鱼的故事》。
二战后,经济萧条,被生计逼上绝路的年轻人,决定靠自己的长相最后拼搏一次————幸运的混血人的脸,他搏来了一次做翻译的机会,可惜,他一点英文也不会,对《fish story》是‘吹牛’,而不是‘鱼的故事’。
收藏癖患者对朋友吹嘘,我有几张‘性手枪’出道前日本朋克乐队的卡带呢,他们乐队叫‘逆鳞’,最后一张卡带的最好的一曲叫《鱼的故事》,音乐中间有段长时间的空白,传说有人会听到女鬼嘶吼啊。
朋友中的一位,唯唯诺诺,独自一人驾车时,卡带自动播放,停止不能,歌曲中途空白处果然传来女人的尖叫,他错愕不已,下车强自镇定,竟然发现了一场强奸事件的现场,他胆小且心怯,但思及过往,打算做一次正义使者。
渡轮上遇到了劫匪,浑噩噩的死理科女学生吓到死,这时,厨师小哥说,我的爸爸一直教育我,要做正义使者,没想到从小到大的苦练竟然有机会施展,大家要谢就谢我的父亲吧,帅气的小哥以一敌众,救得众生。
2012年,巨大陨石要撞击地球,唯一的解救之路就是引爆陨石的中心,成功率0.00000000013%,众人待死时,一个浑噩噩的女科学家竟然靠自己的超强脑力拯救了地球。
一个弱小的蝴蝶扇动了翅膀,遥远的部落迎来了巨大的旋风。
电影讲述的是一群失意者的故事,故事里都是切实实的阴郁,有朋友的背叛,有为生计的欺骗,有胆小怯懦,有浑浑噩噩,有倚老卖老的可耻,最关键的还是有一个BUT,在每一个故事里都有一个倔脾气的向善者,而恰恰正是这些微弱的向善的力量透过一环又一环的事件,最终拯救了地球,电影的镜头霎时又回到那个不卖座的乐队身上,他们喝的醉呼呼,自嘲道:说不定我们的音乐还能拯救地球呢!?
哈,真是孩子气啊。
再者,MADAO是什么?
银魂的第155章名为《反面的反面的反面还是反面》,那像是废柴大叔长谷川的自传,是一场陷入落魄之境难以自拔者的自嘲,我觉得MADAO和电影气质一样是一种藏在失落里的温馨,是一种独特的、细微的力量,当他悄无声息的慢慢聚集,在失意里汇聚了这样一碗如此浓郁而香美的鸡汤,这味道真的棒极了!
而且也不是多重空间只是多条时间线而已,森山未来不愧是练舞出身,复杂环境下的打斗以一敌十不在话下,奉献了本片最精彩的打斗。
西部未华子,让人患脸盲症,换广末凉子会更合适吧。
高良健吾只要不说话不唱歌的时候还是不变的好人形象。
最成功的是用宿命贯穿复杂的多线叙事方式,这跟《蝴蝶效应》的世界观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而且是主观和客观、科学论和宿命论上的区别。
最重要的是在一个末日和科幻的外壳下依然关注的是生活中的人与人,人与艺术的关系。
而且走的是温婉善良人性化的现实主义的电影风格。
一本完全垃圾的翻本,一只市场毒药的乐队,一首草草收场的rock, 那么的平庸,那么的无可救药,却一不经意拯救了30年后的地球。
在整个链条里的故事人物,那么普通却入人心:有沉重家庭的牵绊,有沉甸甸的责任,有对朋友的背叛,有任性的畅游;有命运的注定,一瞬的暴走,来世的救赎,永远胜利的假面超人。。
最后不免落回俗套的 科学家救地球 。。。
简单中不乏激情的倾诉,真的像 一只 大鱼一样 告诉观众: 无论何时何地,你在做什么,把自己的寂寞也好,斗志也好,梦想也好, 真实的宣泄成眼前的努力,脚踏实地,小小的今天 终将 改变 全世界的轨迹!
(蝴蝶效应?
)大爱 fish story, 注满情绪的punk的一首 真的 给自己注满了动力: 好歹我还是个科学家+吉他手呢
每個人所做的每件事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其他人。
你所認為沒有意義或無意而為之的事,也許就會深深地讓別人記著,融入到生活,生命中。
我想,這就是《魚的故事》想要說明的主題吧。
一開始時,就覺得這電影的風格跟《金色夢鄉》的很像,一直在想是不是一個導演的。
但一直忍著沒有去查。
看完之後就馬上去查,開始時還是有點失落,因為在百度百科中中村義陽的作品表根本沒有《金色夢鄉》,有的只是一齣叫《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覺得名字挺好玩的,查了才發現這就是《金色夢鄉》!
還發現《金色夢鄉》和《魚的故事》不僅是同一個導演,而且還都是伊坂幸太郎的作品!
令我開心得不得不一邊大笑一邊猛拍自己的大腿。
很久都沒有這麼開心過了,或者生活就是在無聊的事情中找樂趣。
說回《魚的故事》吧。
其實一開始時我並沒有仔細看,開頭就是世界末日,有一首叫做《魚的故事》的歌,年份也有點亂。
繼續看下去突然有出現了一個懦弱的男人正在聽《魚的故事》,然後有出現一個所謂的正義使者在與劫船的歹徒在搏鬥,然後又有點回到《魚的故事》這首歌的創作故事,最後又回到現在的世界末日。
然而,最後一個鏡頭吧女孩的頭盔摘掉才恍然大悟:啊!
原來是這樣一個故事!
原來,《魚的故事》原來是一本書,被一個不懂英文的翻譯作家編輯,被唱片鋪老闆的(好像是)姑姑拿回來;然後他又簽了一隊樂隊,但發行的專輯都不太賣座,於是再解約之前最後一次錄音,樂隊的隊長由那本《魚的故事》啟發寫出了《魚的故事》;接著到一個懦弱的男人聽著這首歌是遇到了自己命中註定的女人,為了讓兒子不像自己那樣懦弱所以從小就開始鍛煉他成為正義使者;長大後在一次劫船中救了那名女高中生;那名女高中生由於這個正義使者的捨身相救而決定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拯救更多的人,成為正義使者;最後她成功計算出如何能將彗星撞碎的公式,拯救了全世界。
以上就是影片最後幾分鐘的內容。
先不管導演導此片的功力如何。
拯救世界,聽起來好像很中二的樣子,但是,在這裡由於種種的巧合,造成了這樣的結果,雖不能說是完全沒有bug,但是這樣的層層推進和倒敘已經令我覺得挺有趣的了。
就像《返老還童》那樣,就是由於每一件非常微小的事的組合,所以最後車才會撞上Dasiy。
這雖然是一個悲劇,但整齣戲我覺得最有意思就是這樣巧妙的運用了“巧合”。
很記得片中的五郎在錄音時所說的“既然都不賣座,我們那麼努力地唱又有什麼意義”。
是的,很多事也許都是沒有意義,但是在時代的巨輪下,你永遠不會知道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會累積成怎樣的一個結果。
也許你會覺得你每日做的事根本沒有意義,但是請加油吧,你永遠不會知道沒有意義的事會帶來什麼樣的獎賞。
(本来想写进短评里就好,可是短评容不下这么多字,只好搬进这里。
)相对于原著来说电影的剧本算是改得面目全非,但是要领和精髓却完好的保留并且扬了长避了短,很好的体现出来。
每个故事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在影片的最后用几分钟梳理清楚整个脉络。
(当然故事与故事分开自成一派,单独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这是伊坂管用的故事叙述手法。
)小说中有一些戏剧性的不足也得到了很好的填补,比如拯救世界从修补网络变成了炸彗星,这一点改得很到位,不然怎能说服读者和观众呢。
若说世界性网络漏洞与全人类的生存相比较自然是后者具有拯救的戏剧冲突以及环境,加上日本有着历史悠久的“拯救世界、拯救人类”的情节。
原著小说里黑泽先生的那个故事没有选用进去。
本来是劫机改成了劫持游轮,拜访父母回家的途中救下遇难女子改成了与朋友分开后救下,并且剧中增加了任务的鲜明个性,塑造了其本身很懦弱伴着同龄女性话语的激励作用下英雄救美。
小说中对男子与被酒下的女子后续文章没有任何文字着墨描述了。
总之影片在结构和剧情的修改上对于我这个忠于原著小说以及伊坂幸太郎的铁杆粉丝来说,细细揣摩之下还算满意的啦。
第一次看伊坂幸太郎的电影是 《金色梦乡》这是第二部 如果不去看专业的电影分析 完全从普通人的信息和思维去看让人想到现在短视频的 “抽象” 这么说的话 我们在经历的精神阶段 大概就是那个时候的日本和荒诞派时期的西方知识分子算是亲身经历了意义的消解了 就像电影的前98% 除了大概知道 第一个唱片店的故事将作为引子和楔子总领全片 后面三个故事 也只能先作为独立的故事去看这种非线性的电影 时长又很长 就对于习惯了逻辑和意义的人来说 有点难以下咽 意义在彗星要撞地球的世界末日消解了好像又在彗星被击碎的时刻回来了毕竟 有人在 才有意义在 【要相信世界上有像开头的预言家一样 期待着世界末日的人只有世界末日的存在 才让他们有勇气放开了生活 可以说毁灭对他们来说 带着救赎的光辉】这里发现 和 金色梦乡 一样 在片尾部 都有烟花绽放的元素 不知道伊坂幸太郎专业粉丝有没有什么官方解释抽象和荒诞都是对意义的反叛 和对于具体场景的观察的回归 也可以说是活在当下 远离过去和未来的禅修前两天看到说 人的大脑的处理信息速度极低 只有10比特每秒 但是感官的读取速度是一亿倍?
十亿倍?
类似这样 具体是哪个不重要 因为只要理解要传达的根本信息就是人脑逻辑处理速度极低和极其随机等于从一亿信息中随机选取十 去慢慢处理 佛教讲根本是要脱离二元对立的世界其实这里可以连贯理解为 直观处理十亿信息将比逻辑处理更加高效 要学习的就是停止思考伊坂幸太郎的这两部电影 都给人一种大卫林奇的梦和现实错位的感觉也像单独提取出来舞台剧一般的人生片段“一首歌拯救世界”的角度 只是他选取了一个能让大部分人理解的 感到安慰的 一条线就像那个音乐制作人的要求一样但是围绕着他生活大部分时间的 应该是乐队在酒馆里的那种想法:怎么可能呢?
这就像是 比如这四个故事的人物都喝了同一款三得利啤酒 我们不能说是这个三得利让最终的姑娘拯救了世界但是我们只需要习惯没有这个串联的结尾这个结尾就像是小时候学骑自行车的那两个辅助的轮子最终要学会 动起来 然后无所依靠
这部电影再次告诉人们,世间的一切都是有因果联系的。
若要追溯到源头,真正拯救地球的该是那位彻头彻尾的东京人。
但明显,一首朋克歌曲要比一本烂翻译的书要鲜活动人的多。
后者是迫于生计谎言编织下的产物,前者却包含了四位乐队成员的骄傲与梦想。
冲着“中村义洋再度携手伊坂幸太郎”去的,他们首次合作是在《家鸭与野鸭的置物柜》里。
和《家鸭》相似,一首歌作为线索,拉住线头扯出一连串的故事。
只不过这回《鱼的故事》里贯穿得更绵长了些,整整跨越了三十多年。
用“如果……就……”的关联句式来倒叙。
如果没有绝顶聪明的算术天才麻美,就不会成功引爆核弹炸毁彗星。
如果没有武艺超群身手敏捷的厨师,就不会拯救困陷截船事件的麻美。
如果没有从小被父亲细心栽培训练,就不会有强壮的身体和冷静的态度。
如果没有救下路边命中注定的女人,就不会诞生未来的正义使者。
如果没有鱼的故事中的一分钟空白,就不会清晰听见女人的尖叫求救。
如果没有主唱临时起意的肺腑之言,就不会对歌曲进行消音。
如果没有冈崎先生给的失败的译作,就不会有之后鱼的故事的录制。
更不会诞生如今这近两小时的故事。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每日每夜都被种种因果与如果包围。
特别是人与人的相遇。
每个人此刻真实地存在于这世界的事实,都是被上一辈,上上辈千丝万缕的因果承托着。
未来的不可思议,也会因为这一刻的每句对话每个动作而悄悄转变。
所以,所以。
请不要将你的决定,你的行为,甚至心情的波动轻易推翻,因为你无法想象它们会如何鬼斧神工地将未来颠覆。
就如今天,“鱼的故事”拯救了世界。
荒唐又逻辑。
也许只有大和民族有这样的能力,可以将人性中冷酷与温情之极致做到相当的程度。
这种极端在各类推理小说中便可窥一二。
伊坂的作品拿过不少推理大赏,像1996年,《悪党たちが目にしみる》,获得第13回三得利推理大赏佳作,后大幅修改后成为《天才抢匪盗转地球》(阳気なギャングが地球を回す);2000年,《奥杜邦的祈祷》斩获第5回新潮推理俱乐部奖;2004年,《死神的精确度》夺得第57回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短篇部门 。
但实话说,伊坂作品中传统推理的成分并不多,取而代之是精妙的故事架构与各种神来的伏笔。
这部《FISH STORY》也是这样一个伊坂风格天马行空的故事。
故事中,伊坂塑造的主角几乎都存在偏执的倾向,一根筋、理想主义,甚至有些木楞:个性懦弱却大胆救人的少年,睡觉错过下船就哭不停的天才少女,坚信自己肩负正义使者使命的年轻糕点师,以及一直怀揣音乐梦想却未能走红被迫解散的PUNK乐队,或许还可以包括那位不懂英文却通过翻查字典硬生生译出一整本书的冒牌翻译。
这些人的命运因各自的傻缺冲动和坚持而紧紧串联起来,最终拯救了地球(听起来真是个宏大的命题)。
伊坂就是有本事将宏大的命题分解成为平凡人的故事,既温情,又励志,还有点搞怪。
我爱这里面的每个人。
如果能有一次冲动或一种坚持,人生至少可以不那么狼狈了。
血液无疑是在沸腾的 却仍旧是 无法冲破血管的血液 在方圆内 不得动弹的我 加诸在身上的捆带 确是没有的 不过是随蜚语而来的疑惑 不过是随疑惑而来的困顿 有如千斤压顶 不得动弹 倾心的 确不是朋克 而是即便喉咙撕裂 也要继续的沙哑 听不见女人的尖叫 只听见灵魂缠绕的咔嚓声 一点一滴 浸润 然是不会断的 就和喉咙一样 在冗长的留白里
在某个时候,会有人感动。
即使是寻找文学的意义,也并不是无意义的,我很高兴,有一群人花了足足一百零七分钟,告诉我这个。
部分剪辑和演技仍显稚嫩,但不太影响观影。
日式环境下人物显得就比较自然,尤其是五郎唱歌的时候,说“他们没有在用灵魂弹吉他”的时候,我很喜欢…真的很喜欢,也很想和什么融为一体,真正忘记自己是人类这件事。
前面部分还是太松散了些,但摇滚救地球诶,还有比这更rock n roll的吗
这导演完全不会调度!竟然还给伊丹十三当过副导演?
不懂
剧情很扯 但很热血 演员都是熟悉的实力派
莫名其妙,就是想看有多无聊看完的
这个就相较一般般啦
一张朋克专辑的粉丝共鸣。我称之为——精神产品的跨时空正反馈。但本质上仍然是四个独立的热血中二小故事,只是创作者硬生生地编了这样一个主题关联,很一般。
刚开始有点看不懂呢~到后来以为是几个不同的小故事…
伊坂X中村 向井X山下 基友拯救世界
正义使者!
好中二、好傻的电影。
故事太没重量了。。。。
“如果我的孤独是鱼,想必连鲸鱼都会慑于其巨大与狰狞而逃之夭夭。”“如果我的勇气是鱼,反射着阳光的河面都会由于其巨大与朝气而更加耀眼吧。”“如果我的挫折是鱼,无论河川或大海都会由于其悲痛与滑稽而不再提供栖身之处吧。”
比期许有些失望,不够劲爆不够热血不够感人,最后的包袱不错,但甩的有点无力啊。。。照《金色梦乡》差一大截
很有趣的一部傻傻片 你今天又做了什么事情改变了世界 并且...这故事实在太应景了吧- - 但是 谁都没想到....末日神马的 根本不是天灾的一意孤行无法阻挡 还是人祸啊人祸吧...
日式低成本《云图》。穿过几个年代的Fish Story用奇妙的机缘巧合拯救了世界,故事的创意是挺有趣的,但看起来听起来就像是片名Fish Story一样的吹嘘唬烂都市奇谈。
没看过书的话是不是会有点看不懂啊?连接的感觉不是特别好,但是还是跟小说一样温馨,甚至比小说还要热血,书上所谓拯救地球还只是攻克电脑病毒,这玩意儿好家伙货真价实的是把全人类从彗星撞地球的末世灾难中力挽狂澜救回来了。森山未来那段是最喜欢的,这孩子太有戏了。”我的职责是做一个正义使者”
滨田岳演的那是个傻逼么
高良是真唱的吧,可以考虑转行做歌手了,比起原唱更喜欢他的版本
拯救世界和平的执念。被多部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