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往看别的纪录片不同,《我们的星球》给我留下更多的不再是世界多壮丽,人类多渺小,而是一种无力感。
小学的时候,我学完《只有一个地球》那一篇课文后,心中就有一个理想,我长大以后我要成为环保局局长,我将不使用机动车和空调,而是践行环保到底。
我想会有很多观众看完《我们的星球》,就像小学时的我一样,心底生发出一份对于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家园的责任。
我觉得那时的我就像《这条小鱼在乎》中的小男孩,哪怕知道自己的行为微不足道,哪怕最后没有用,还是会坚持环保主张,因为这条小鱼在乎。
但多年以后,我却成长为旁观的大人,我得到了太多相悖的信息,变成了虚无主义者,我依旧相信环保的正确性,但是不相信人类可以达成一致。
在惊叹于冰雪美景和完全与纪录片融合的音乐的同时,我看到了很多很揪心的画面。
海象被压缩的生存空间,犹豫去到自己不熟悉的悬崖而失足翻滚掉下海边的情景都非常触目惊心。
这一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全球变暖,而造成现在局面的就是工业社会无节制的发展。
可能因为我们真实生活中离北极南极和真实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太过于遥远,我们看自然世界纪录片的观感不亚于看科幻片。
因为人类很难对没有亲自踏足亲自感受过的地方产生同理心,我们对于真实的动物世界太过于陌生,但我们对他们影响又太过于深刻。
人类自诩为地球上最高等智能的生物,但到现在只是自私自利不管其他生物死活的miser 和懦夫。
今天和闺女一起看了纪录片《我们的星球》的第3集《热带雨林》,我想象中的热带雨林的样子是:第一非常热,第二老下雨,第三有很多且比较独特的动物和植物。
这一集主要是围绕着地理位置这个线索来描述热带雨林的动植物生活状况。
首先是刚果,这里主要是讲了两个动物,大猩猩和大象。
大猩猩,这里的大猩猩叫银背大猩猩,它是通过吃富含盐的水生植物来摄取盐分。
大象有两种方式摄取盐分。
一是使用象鼻,从泥土中摄取盐分;二是直接饮用富含矿物质的水源来摄取盐分。
接着是新几内亚,这是最年轻的热带雨林,只有1.8万年。
讲了几种鸟是如何求偶的。
十二旋风鸟,尾部有特别的装饰,通过尾部对配偶脸部挠痒来求偶;黑镰嘴天堂鸟,变成不太像鸟的形状,通过独特的演示技巧来吸引配偶;西六线天堂鸟,通过清洁领地和表演节目来求偶。
接着是东南亚的婆罗洲,这里已经有1.3亿年了。
主要讲的是一种在恐龙时代就存在的天鹅绒虫,它通过“喷胶枪”的方式来抓昆虫。
还讲了一种植物,猪笼草,是通过山地鼠鼩的排泄物、蚂蚁尸体和彩蝠的沉淀物,来获取营养物质的。
再接着就到菲律宾岛屿,这里主要讲了食猿雕是如何克服恐惧学会飞翔的呢。
它是通过自然环境的风和雨的锤炼,慢慢锻炼自信,再加上学会一些技巧,当自信和技巧相匹配时,它就学会了飞翔。
接着就讲到了最大的雨林,亚马逊盆地,占了地球一半的雨林,这里物种丰富,光青蛙就1000种以上,昆虫有200万种以上,美洲豹是这里的头号猎食者。
这里主要是以黑蜘蛛猴为主角,讲述它是在盐渍地来获摄取盐分。
还有切叶蚁,一群有几百万只,每一群都有集体功能的超级有机体。
它是用上颚切开叶子,通过制造高频振动使叶子硬化,使其更容易切割。
它的巢穴,深达8米,数千个互相连结的房间。
蚂蚁和细菌联手控制病原体,避免破坏使用采集回来树叶生成的真菌。
最后来到了印尼苏门答腊北部的沼泽森林,讲述了红毛猩猩是怎样向妈妈学习好多本领。
第一,怎样在树木之间架桥;第二,学习什么可以吃,怎样吃;第三,学会捕获蚂蚁;第四,学会征服树梢;第五,学会怎样寻找蚂蚁;第六,学会怎么吃马蜂;第七,学会使用用棍子制作工具,然后选出昆虫。
这里还说了一种植物,油棕。
我们人类养了很多这种单一物种,把其他物种的领地给占领了。
慢慢的,看到雨林的区域越来越小,这就是我看这集纪录片,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迫在眉睫。
#我们的星球-第一集#看这些现代尘世美的纪录片有什么意义?
那是给你我一个信念,这个星球上还有东西值得你我去守护。
有了值得守护的东西,日常的生活除了营营役役之外,还有其它超越有限生命的价值。
#我们的星球-第二集#南极的“大草原”:南极洲的冰原之下,与荒芜的冰面相比简直是一个翻转的世界。
冰层下有广阔的“大草原”——藻类植物。
南极磷虾便是靠藻类的供养而大量繁殖,数百亿只活跃在冰封世界的反面。
而磷虾又滋养了企鹅、座头鲸等生命。
令人闻风丧胆的虎鲸群(杀人鲸),如同舰队一样整齐地游弋在南极波涛当中,它们是这片海域顶级猎食者。
单挑的话,即使虎鲸也难以捕获国王企鹅,但群落出动就不一样了,分工出击,水中灵巧的企鹅也难道一劫。
只是,无论南极还是北极,全球温度上升导致冰面在这短短几十年间急速退减,整个冰冻世界的生态都遭受灭顶冲击。
可怕又可能的未来是,我们的子女辈或者都只能从纪录片中才知道原来“我们的星球”曾经如此生命繁荣过……
第一集:一个地球海鸟们俯冲直下海面六七米深捕食,鸟儿想尽招式求偶,火烈鸟繁殖迁徙,驯鹿冰寒天中迁徙,南北极冰山消融,生态平衡,沙漠与海的联系,每一帧画面都弥足珍贵、震撼、壮观。
第二集:冰雪世界南极大陆,座头鲸、虎鲸、磷虾、信天翁、企鹅、海豹。
北极,北极熊、海豹、海象。
随着人类人口增加与人类活动,造成了地球温暖化,冰面越来越少,依赖冰面生存的一系列动物都受到影响,预计2040年北极夏天冰面会全部融化,届时北极动物该怎么生存,是否会灭绝。
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人类,所有生物共同维持着世界平衡,而人类却挤压威胁着其他生物的正常生活生存空间,自私的人类,保护自然,减少温室效应,赶紧进行补救措施吧。
第三集: 密林。
跳圆舞曲的鸟,猪笼草,鹰,蚂蚁,真菌,红猩猩,雨林中没有真正的强者,物种与自然之间有着数万甚至数亿年之间形成的独特制衡,而破坏这种制衡却只需要十几年,雨林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可以吸收最多的二氧化碳,降低地球温度,对地球至关重要,而因人类活动而正在加速消失的密林,人类也必定会自食恶果。
第四集:沿岸海域珊瑚、海胆、海獭、海带、凤尾鱼、鲨鱼……沿岸海域的生态平衡,二氧化碳导致海洋温度上升一二度,附着在珊瑚上的微观生物就会死亡,导致珊瑚白化,最终因没有食物而死,没有了海洋社区最重要的珊瑚,也就意味着这片海域的生物无法生存。
二氧化碳对全球生态的影响都太大了,二氧化碳排放的罪魁祸首——人类,赶紧赎罪吧。
第五集:沙漠到草原在沙漠里可能十年才能遇见一场大雨,但只要有这一场大雨,沙漠可能就会恢复生态,慢慢变成草原。
第六集:公海第一次知道了人类呼吸的空气一半是来自海洋,海洋的微观植物至关重要,一个健康的海洋社区要有鲸鱼、海豚、金枪鱼和鲨鱼,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第七集:淡水淡水对全球的动植物包括人类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生命资源。
大象的嗅觉非常灵敏,可以感受到几公里之外的淡水资源和距离地下最近的地下水,这个技能可以在极端天气下让自己活下去。
第八集:森林人类毁灭了整个地球的半个森林,人类的灾难场切诺贝利,证明了只要没有人类,森林就能逐渐恢复。
鲨鱼捕食这一段!
太精彩啦!
从没有见过那么多的鲨鱼!
海豚超级可爱。
看煽情电影无动于衷的我,看这个,老是心酸泪目。
太美了!
太好了!
可惜它们都在消失!
羊头濑鱼怎么看起来这么奇怪,迅速干掉小海胆Hhhh。
小海濑好可爱!
有一只鹰脚上抓了2条鱼,太可爱了吧。
还有之前那个被迫飞的小鹰,正脸好萌好委屈,。
大鱼捉小鱼:吹泡泡。
小鱼产卵这个看起来好厉害。
气候在变影响水域,珊瑚礁,人类又过度捕鱼,世界真糟糕。
但看到了保护的成效,又充满着对这个世界的希望。
第五集猎豹真酷,那肌肉和骨头,真漂亮。
最后的老虎,一家五虎,养家真不容易。
我也想看看象草是个什么样😯。
第六集一开场海豚们就被killer whales 追杀,一个追一群。
我能活着真幸运,还没有什么潜在的生命危险。
深海真是个神奇的地方,皇带鱼居然有10米长,还特别奇特。
第七集一般般,很多都已经在其他类型的纪录片中看过。
豹咬鳄鱼那一段,真不愧是豹子👍。
第八集的老鹰幼鸟打架真是厉害。
初生牛犊不怕虎。
Old-growth forest 太美了。
紫色花朵摇曳,草木茂盛。
小野狗们还挺可爱的,唧唧叽的。
最后居然还有切尔诺贝利。
太惊讶了,森林的自我恢复能力。
但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些动物变异的情况呢?
总之,太好看了!
首先,这个纪录片拍的太美了!
自然的变化,野生动植物的生长,让人惊心动魄的自然的美,果然是人类无法见到和想象的。
然而,人类却在无节制的破坏这些美丽。
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 人类生产活动飞速进步,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水平,大多人都获得了比以前更多更丰富的资源,远远超出仅满足生存需要的程度。
然而,回头看一下我们生存的地球,却在过去的一百年中留下了满目疮痍。
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对调节地球气候有重要作用的冰川加速融化,海洋、草原、热带雨林、森林的面积不断退化,栖息于上的动物在人类偷猎和栖息地减少的情况下,很多已经灭绝或者在灭绝的边缘,同时对气候和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破坏。
而如果人类再不采取行动, 那么最终,也会将人类本身带入绝境。
在过去的100年中,野生动物数量下降了60%,自然平衡不再是理所当然。
了解自然的运作,帮助自然恢复,不光是拯救地球,更是拯救人类自己。
依靠冰层生存的北极熊、南极企鹅、鲸类等所有海洋生物,以及陆地上栖息的各种动物,因为气候的变化,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和生存环境而面临困境。
用这部纪录片开头所说:欢庆那些仍然存在的自然奇迹,揭示我们必须保护的东西,确保人与自然共同繁荣。
五步开始拯救地球 Five Steps to Help Save Our Planethttps://www.ourplanet.com/en/what-can-i-do1. 尽可能素食 Make Your Diet as Plant-based as Possible2. 购买可持续水产和肉类 Shop for Sustainable Fish and Meat3. 使用清洁能源 Switch to a Clean Energy Provider4. 选择不危害森林的棕榈油 Choose Deforestation-free Palm Oil Products5. 购买产自可持续发展管理森林的纸木制品 Buy Wood and Paper Products from Well-managed Forests为什么?
(以下内容是自己查资料来的)1. 尽可能素食 Make Your Diet as Plant-based as Possible联合国“可持续资源管理国际小组”于2010年6月2日发表的一份报告,甚至发出具有争议性的呼吁:人们的膳食结构应该做出显著的改变:从以动物蛋白为基础向更加素食的方向转变,以减少环境压力。
根据联合国的报告和科学的证据,就全球暖化而言,甲烷的有害性比二氧化碳强21倍,氧化亚氮比二氧化碳约强300倍。
牲畜是产生甲烷的首要肇因,氧化亚氮也是牲畜产生的副产品。
食用肉类需要饲养许多家畜动物,而家畜会排放出甲烷,例如,一头牛一天最高可制造出60升的甲烷。
大气中的甲烷约有25%由畜牧业饲养之家畜排放。
如果能控制甲烷的主要来源,就可调节气候,预防水灾,也是对付土壤流失之最佳方法。
美国超过半数以上之用水,直接用来灌溉牧场以饲养牲畜,还有大量的水被用来冲洗牲畜的栏茏。
生产一磅的肉平均会消耗掉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月的用水量。
生产一单位肉类食物所用的水,要远高于生产同一单位植物类食物所用的水。
这样的用水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方面的影响。
研究指出,大量用水威胁到美国西部十七州之经济发展,并使可用于发电用的水剧减,降低了该区电力生产量,造成电费价格上涨。
吃肉浪费大量的水,剩下的水也可能被污染,美国牲畜所生产的总排泄物是全国人总的排泄物之二十倍。
然而,现今人们很少用动物的排泄物来给田地施肥,大多排放进水道。
由于未处理的排泄物气化成氨和硝酸盐,使愈来愈多的水含有硝酸盐,可能造成婴儿脑部受损,甚至死亡。
资料来自维基百科2. 购买可持续水产和肉类 Shop for Sustainable Fish and Meat可持续海鲜,亦作永续海鲜、环保海鲜,是指一种依从可持续发展策略而捕捞或养殖的海鲜。
可持续海鲜透过从来源作出保证,使无论是从捕捞或养殖而得来的海鲜,其产量都可以维持而不会影响其来源地的生态系统。
可持续海鲜运动现时在欧洲及北美已有相当的影响力,这是因为愈来愈多人认识到过度捕渔及危害环境的捕渔手法对环境的恶劣影响。
现时,在两地均有不少可持续海洋的认证机构,为可持续渔鲜的生产及发售提供认证服务。
不过在亚洲,相关运动经过多年努力,其成果依然有限。
而世界自然基金会从2001年发起“海鲜选择大行动”,香港分会亦迟至2007年才开始参与,教育大众认识到“无止境的食欲对鱼类和海洋生态造成什么影响”。
资料来自维基百科,在这个网站上可以搜索某种鱼类的可持续性:http://www.ifishonline.org/#/3. 使用清洁能源 Switch to a Clean Energy Provider清洁能源、洁净能源或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
在美国,许多州采取了鼓励从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能源生产清洁能源的计划。
特别是核能仍然是许多寻求清洁能源政策的国家的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因为它能够在不产生任何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下发电。
类同的定义是可再生能源,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海潮能、海水温差发电等,目前两者几乎是同意词,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水力发电、太阳能并不是绿色能源,因为兴建水库以及制造太阳能板过程会污染甚至破坏环境。
应审慎评估后再使用。
核能发电消耗铀燃料,蕴藏量大,能用上百年,且技术成熟,但尽管技术再成熟,几乎所有的国家,包括技术和管理最先进的国家,都不能保证发电站绝对安全(当然,任何能源站都并非绝对安全,甚至水库都有崩塌之危险。
)资料来自维基百科4. 选择不危害森林的棕榈油 Choose Deforestation-free Palm Oil Products棕榈油近年来饱受环保运动人士抨击,光是今年,包括雀巢、玛莎百货、General Mills等企业均对使用棕榈油表达立场,例如不再与不符永续原则的供应商合作,或是强调反对摧毁东南亚原始雨林及生物多样性。
东南亚许多国家均以棕榈油做为农业收入来源,尤其以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为最,相关争议最近源于一段YouTube影片,嘲讽雀巢公司 KitKat产品广告,这段影片由「绿色和平组织」制作,其中一名员工打开KitKat巧克力包装,希望能「放松一下」,但一口咬下的不是巧克力饼干,而 是猩猩的手指。
以下影片同样由该组织拍摄,反对雀巢公司使用非永续工法生产的印度尼西亚棕榈油。
资料来自 GlobalVoice5. 购买产自可持续发展管理森林的纸木制品 Buy Wood and Paper Products from Well-managed Forests受控木材是指产自符合可持续发展标准管理森林的木材。
由第三方认证、监管,符合独立机构定义的规范管理森林标准的森林。
Certified wood and paper products come from responsibly managed forests – as defined by a particular standard. With third-party forest certification, an independent organization develops standards of good forest management, and independent auditors issue certificates to forest operations that comply with those standards.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这部八部分的剧集将探索自然世界的独特又宝贵的奇迹,由屡获奖项的剧集《地球脉动》的创剧人倾情打造。
通过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我们的星球》采用了令人惊艳的摄影和技术,并以前所未有的拍摄方式探寻了地球上尚存的野生区域和那里的动物居民。
这档耗时 4 年的大制作节目在遍布全球各个大洲的 50 个国家/地区进行过拍摄,600 多名工作人员共计花费超过 3500 个拍摄日,从偏远的北极荒野和神秘的深海到广袤的非洲地貌和南美多样化的热带雨林,全面关注全世界生境多样性的广度。
总结:赤子之心映照之下,真理反而更应熠熠生辉。
从内容结构上,整部雨林篇有一条暗线,即映射的方式,让观者迅速代入并找到乐趣:1,刚果雨林中犹如城市一般的巨树,森林象从社区道路一般的通路中穿过,各色动物们集会在莫比里拜亚沼泽,就像在纽约中央公园休闲的都市人。
2,新几内亚雨林天堂鸟的强迫症与舞步,与现代人群熟悉的日常别无二致。
3,婆罗洲林立的石灰岩尖顶,几乎是哥特式建筑的翻版,树鼩在马桶一样的猪笼草上如厕,4,菲律宾依赖父母又渐渐练习飞翔并最终独立生活的食猿鹰,5,亚马逊雨林,依赖盐渍地共有资源生存的动物们映射着金钱社会,切叶蚁扛着树叶的整齐拥挤的队列,像极了提着公文包挤地铁的上班族,而被虫草菌腐蚀并注定夺去生命的昆虫们,则让人想起绝症、死亡和毒品。
6,印尼红猩猩的生活,则让我们想起日常的亲友之间的生活形态。
相比地球脉动、蓝色星球等BBC名作,网飞这一系列纪录片的亮点也在这里,立意同样在于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反思,但表现方式非常有创新。
我们自诩万物的灵长,却发现,我们自认为文明社会的高级形态正在文明从未踏足的领域,在我们认为远远渺小于我们的飞禽走兽间,自然而然地上演——这是一种文明的自嘲,把我们从傲慢的王座上拉下来。
为什么文明需要谦卑与克制呢,因为需要以更宏观的眼光和尺度看待地球史:丁仲礼院士曾在访谈中提到,人类如今一系列对环境的破坏行为,放在地球漫长的时间坐标之中依然微茫,我们并不能毁灭地球,我们只能毁灭自己。
如今人类这一支物种,以百十亿的体量,凭借绝对的智力与资源攫取能力,以人定胜天的统治者姿态站在地球之巅。
但如果放眼整个生命之树,人类所占的却只是一个极小的枝桠。
文明出现的5000年,之于整个地球的历史的时间尺度,则相当于一口呼吸之于人的一生。
当人类离开农耕与畜牧渔猎的时代,我们对于自然的攫取开始指数级上升。
工业时代的到来,让人类得以强大地直接或间接的威胁自然。
自然的破坏速度、物种灭绝的速度同步在指数级上升着。
塑料、工业废水、核污染,地球的自我代谢能力并不能跟上这几百年间世界爆炸式的巨变所带来的破坏。
这期间,我们挤占了生命之树大部分的养分。
这与医学上的肿瘤细胞的特性是何其相似的。
列夫托尔斯泰曾有一篇短篇小说: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在如今生产关系之下,也会有关于人口与土地承载力的量化指标。
倘若忽略贪婪与傲慢,沉静下来的人类,反而会显露出我们作为万物之灵长的独到之处:人类具备道德意识、艺术创造力、生命情感、思考与探寻事物本质的能力。
一个人获得维持生命所需的热量,与自然造物健康运行规律之间,存在极大的可持续的互惠空间。
人类的活动一定会在地球留下痕迹,河狸一生都在修筑水坝,并会永久改变地貌,但必须有一个良性的边界。
即为了维持必要生存所需而产生的攫取和杀戮,让能量以负熵的形式进行交互,则是自然存在的动物性法则的一部分,而能从中体验到“君子见其生,不忍见其死”的恻隐之心,并能够指导思想和行为的自我约束的,只有人能做到。
而这正是先秦时代儒家思想的“仁”的重要体现,从动物性与人性之间的映射关系,思辨道德的建设,这部纪录片做着与先贤们同样的事。
尽管社会体制,知识,科技,生产力的背景已然大不相同。
这是一部西方人拍的纪录片,但在面对残酷的生态破坏问题上,这部纪录片展现出了难得的与中国思想观念的共识。
清末西学东渐的时期,农业国的我们,面对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列强强势的殖民入侵之下,思考中国的出路。
中国翻译家严复翻译了一部生物学著作《天演论》,却在当时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极大震动,物竞天择的生物学观点,带来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中国人终于放下了天朝上国文化上的傲慢,并开启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之后的一系列斗争图强的历程。
从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自然科学并不脱离人类生活,人类通过对自然科学的研究,重新确立人类应该在的位置,应该有的表现。
如今的全球碳中和政策,对新能源的注重,一系列重要的环保共识,放在哪怕50年前,也是难以想象的,抛开权利和政治的因素,人类终于对于命运共同体这个事实加深了认识。
东西方哲学的基底分别是知识与人生问题的思辨。
在这一点上,苏格拉底所说的,美德即知识,这句话得以呈现。
所以中国人会从,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这些自然现象中思辨人生。
并得到“仁”这一中国化思想成果。
纪录片中那一系列映射的故事,尽管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存在着天差地别,但因为展现出表面的相似性,让更多的人得以更好地思考天道。
对天道的思考,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主干根基,我们说天人合一,五行学说,温凉寒热的中医药理,耕读传家,节气历法,天理人心等等。
中国人对天道的体认和实践,与西方对于自然的改造与资源开采形成对应。
片尾那整齐划一的油棕树,与边缘处岌岌可危的原生雨林形成对应。
对于天道的思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探索。
这种探索是跨学科的,生物学,文学,哲学,伦理学,均在其间。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苏东坡写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并理解了,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人类智慧的最高产物有两个:知识与人生的至善。
当这两者能共同发挥作用,人类本身也将得到更好的进步。
那些飞禽走兽,不再是理念意义上的某个远离我们生活的事物,而是与人同样与自然交互着的生命。
当我们不再忍心因随手丢弃的一个塑料瓶盖,导致一只飞鸟,一个海龟整个生命旅程都饱受痛苦,或者因为口腹或者娱乐,而虐杀一只野兽,我们生命情感的良知便得到了擦拭。
我们将唤起对于广阔世界的思考与渴望,又为知识的收获创造了空间。
儒学大师马一孚著名的诗句:已识乾坤大,尤怜草木青。
不正是我们对于生命的体验、认知、思考、共鸣,该有的一种情感吗。
李白在短歌行里写: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陶渊明写:纵浪大化间 曹操写: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都是在带着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之下,去看待天地自然,这种思考,就是人类真正独有和不朽的成就。
因此欣赏诗歌的层次性非常丰富,从修辞学,到哲学,到自然科学,史学和美学。
所以,让我们带着发自本心的真挚情感,以读诗的眼光,去看纪录片,与广阔世界共鸣吧。
有一些NF自己的视角 就呈现效果上来说 海>水>冰>地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时代不变的全球性问题
终于看完了,果然对于地球生态来说只有人类才是不稳定因素,即使是沙漠、山火也各有各的益处,非洲野狗、毛虫也各有各的生态位。不知道地球生态系统毁灭还需要多久……
如今的纪录片已经出神入化到像是所有动物都拿了剧本一样,精彩刺激得很
一看自然纪录片就总是心潮澎湃
画外之意太多,已经到影响观感的程度了。
疫情前最后一部大制作,现在补上了
人类应该有自绝的觉悟。
补标。最后说如果人类灭绝的话,自然很快就会重新蓬勃起来,然后第二年就新冠了……
干货较少,环保讲的太多,这本没什么不好,但不能牺牲片子本身的信息密度与科研创新度,整片就几乎没看到第一次拍到或什么让人意外的新鲜动物行为,况且编排也比较弱。
有点无聊
切尔诺贝利区域,是大自然对人类最大的讽刺,即使人类灭绝,即使充满辐射,即使那片区域需要2万年才能让人类重新居住,对野生动植物来说,那里却是最美好的家园。这个星球的生态如此美好,人类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好好珍惜呢?
我就是想安静的看个动物,能不能不教育我环保
太壮美了…人类在地球上是多余…BGM强势……这么美的星球为什么会有人类。
每一帧都是屏保!阿滕野爷一定要健康活力到永远!ps,虽然一些段落和其他纪录片略有重复,但是自然界上演的各种平凡或神奇的戏码真的从来都看不腻!所以,如果想要我们的星球永远蔚蓝和生机勃勃,爱护她吧!
动物世界升级了
有些镜头好搞笑,比如企鹅穿过海象群,紧接着就看到从悬崖上摔下来的海象。2040年就不结冰了?救救我们的星球呀!总之一句话,都是人类的错!
你们美国人是怎么好意思管地球叫我们的星球呢?不怕你们那些缺心眼儿寻找存在感的各种主义者拿这名字诟病啊?叫The Planet We Live On多好呢。
看的太多了 完全没感觉
精妙绝伦,叹为观止,太好看了,awsl,快看哭了。自然界的生命交响曲,把动物们的故事讲述得无比动人,《地球脉动》团队再次出击,绝对的A级大片,画面、剪辑、摄影、节奏、配乐甚至故事性都极佳,趣味性和观赏性都达到自然纪录片中的顶尖水平。在壮丽的自然奇观面前,人类的所作所为确实令人无地自容,但仍然期待生命的奇迹会再次莅临。
小时候看动物世界时想的是长大以后我想亲眼去看看,如今带着2岁的崽一起看,悲哀地想着还不等他长大许多美景和可爱的小生灵将不复存在…崽看完奶声奶气地说:救救地球,救救海洋,要多种树,少捕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