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很平常的谷仓里,一只平常的小猪,依旧还是个猪仔,被他的朋友紧紧包围着,正迎接他生命里第二个春天的到来。
当然,他还会迎接更多更多的春天到来,而这全是因为有人为他停下了忙碌的生活,用心记录了这个谦卑生命的优雅、美丽、高贵之处。
这是关于友情的奇迹。
你一直是我的朋友,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我为你结网,因为我喜欢你。
再说,生命到底是什么啊?
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
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
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
我们出生、成长,等到时数尽了,我们死亡。
这是生命的自然循环。
农场的四季,如人生四个阶段:悲欢尽在其中浓墨淡彩,随情节的开阖而变化,最后,繁华和喧闹终于收场,悲剧和喜剧都已过去,只留下平淡的,无尽的人生。
”一直到去年年底的时候,我才读过了这本书,是任溶溶的那个译本。
这个译本经常被有识之士瞧不起,认为绝对不如1979年康馨和2000肖毛的作品。
我读完了也觉得是,因为读完任溶溶的译作,我根本没觉出这本小说有什么好,有什么地方可以像吴彦祖吸引女同胞苍井空吸引男同胞那样搞得很多人神神叨叨。
通读全篇,我只记住了一句话:It is not often that someone comes along who is a true friend and a good writer.因为,这句话说得俏皮。
任溶溶那个译本最大的毛病:第一,原作轻轻的嘲讽讥诮没有能够完全表现出来;第二,《夏洛的网》不仅仅是一个儿童故事,它除了讨论友情、奇迹,教育小朋友要爱猪之外,还有对生与死的讨论,对生死轮回的超然。
如果译者不能把这两方面精确地拿捏,一方面表现出译者智力和幽默感上的缺陷,另外一方面则是境界高低的直接表现,也就是胸怀不够,要隆胸。
《夏洛的网》是一部童话,但我宁愿它从来就没有以童话的面貌出现过。
殷海光说,我们对于任何一个事物的理解和评价,都是基于“文化基线”,其实也就是知识背景和传统文化的双重决定。
长久以来对于童话有两种极端的看法:一种是认为童话就是小孩子家的无聊玩意,就像SB的中国当代动画片总是把动画片画成辅导员的模样;另外一种就是对童话的过度解读。
何兆武先生是我尊重的长者,但是他在《上学记》里偶尔说到对《格列佛游记》的看法我却不能同意。
何老先生觉得,格列佛在巨人国里面受到不公待遇,在小人国里面反倒被欢迎,这反映了大人物品质上的弱点小人物品质上的闪光点。
我觉得要是照这么推断的话,白雪公主没有跟小矮人结婚却“跟王子永远幸福地生活在 了一起”,当然就是赤裸裸地宣扬了人种优劣和种族歧视。
对于童话,或者说任何作品,第一不要俯视,第二要注意读书的姿势,不要跪着看。
我对于文字的要求只有两点:一是有趣,二是有意思。
因为前者,所以我小时候一边抱着饭碗一边对着郑渊洁的《童话大王》傻笑;因为后者,我读完了《夜莺》、《快乐王子》,开始觉得人生绝不是组词造句算数学题那么简单。
我刚刚看完了《夏洛的网》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当然讲了友谊,当然也讲了承诺,更当然还讲了奇迹。
Yeah~友谊、承诺、奇迹,你们养活了多少好莱坞的演员和片商!
纵观整部影片,你会觉得老鼠果然还是那只老鼠、绵羊果然还是那几只绵羊,鹅也还是那两只鹅,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可惜,夏洛不是夏洛了,她不再有高高在上看透真相的气质,通常这种人或者说这种动物总免不了一点尖酸刻薄。
夏洛变成了一个可怜的小媳妇,只不过为了让大家觉得自己不是那么丑陋,所以呕心沥血去帮助一只猪;威尔伯好像跟我读到的威尔伯也有点不同,他不再是那个“不知命运凄苦,却存寻常悲喜之情”的赤子,反而变成了一个局外猪,看着大家为它忙忙碌碌,安心享用夏洛的劳动成果。
这简直让我心中涌起少年读西游记时对唐僧的感觉。
原作的气象要高出这许多。
就像结尾夏洛的孩子随风而去一样,这是一种对生命直接的感受和认知。
威尔伯对未知的死亡充满恐惧和忧伤,虽然被作成腊肠不是那么愉快的体验,但其实那不关乎“死”,也不关乎生命。
生命在死亡那一刻结束,死亡在自己开始的时候也宣告了自己的死亡。
实际上,威尔伯代表的是大多数人对死亡自然的感受,未经思考的感受,因为它是一只春猪,尚没有经历过冬天的风雪。
夏洛却知道“我们出生、成长,等到时数尽了,我们死亡。
这是生命的自然循环。
” 可贵的不仅是这种淡定从容的风度,更可宝贵的是一个如此淡定从容勘破生死的蛛,可以尽自己一切所能地帮助一只未经世事的猪认识自己、认识生死轮回。
遗憾的是,电影《夏洛的网》并没有着力挖掘这些最动人之处,却把大量的笔墨浪费在两只莫名其妙的乌鸦身上,加上农场主在威尔伯得奖之后那一段让人倒牙的演讲,使得整部影片散发出一股好莱坞流水线罐头的恶心味道。
而可人儿达寇塔·烦宁小姐的“用力”演出,使得本人对其不良好印象得以顺利地延续。
哦,对了,小姑娘跟威尔伯的友谊简直是个笑话,当她有了“猪一样的男子”之后当然就会对
昨天趁小魔头睡觉的时候,看了买了一周的夏洛特的网。
这次看和以前看书的感觉截然不同。
看书太关注结果, 一心只想小猪到最后有没有成为圣诞大餐。
于是忽略了很多细节。
把书拍成电影, 不但有大嘴萝卜丝儿的完美配音,而且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直接触动你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短短的不到两个小时的电影,很多片断值得记述。
故事梗概一个下着暴雨的夜里,雷声隆隆,躺在床上的小菲恩从梦中惊醒,看见农场里亮着微弱的灯光。
循着灯光走到谷仓,菲恩发现农场的母猪剩下了一窝小猪仔,整整11只哼哼的快乐猪仔!
其中1只尤其瘦小,但菲恩一眼就喜欢上了这只小猪。
在菲恩的央求下,本来打算处理掉这只很可能长不大的小猪仔的爸爸,同意让她单独照顾小猪。
小猪成了菲恩最爱的宠物,她给它喂奶、洗澡、讲故事,推着它去散步,还给它取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威尔伯。
但菲恩毕竟要上学,父母对她太宠爱威尔伯的行为也觉得不安,于是菲恩被迫把威尔伯放回了谷仓。
害羞而天真的小猪威尔伯,很快和一只叫夏洛特的灰白大蜘蛛交上了朋友,融入了谷仓动物大家庭。
在谷仓里,威尔伯才听说附近山上那间“冒着浓烟的大旅店”就是屠宰场,而猪仔们都逃不过成为圣诞餐桌上美食的厄运。
知道大限将至,伤心的威尔伯变得狂躁不安。
善良的夏洛特决定拯救自己的新朋友,它酝酿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计划,并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让威尔伯成为了全县最出名的王牌小猪,一只了不起而光彩照人的猪!
网上的字夏洛特织在蛛网上的字成为最后改变小猪威尔伯命运的几个字。
也是建立小猪整个世界的过程。
"so me pig"--"Terrific"--"Radiant"--"Humble" 这几个词是一个人逐步认识自己的过程,现觉得自己还不错,然后慢慢找到感觉,觉得自己有些地方是很与众不同的, 再过一段时间自己的闪光的地方被别人认识接受。
之后洗尽铅华,归于淳朴。
平和谦逊的继续自己的生活。
当小猪真正被拯救,夏洛特很平静得告诉他My webs were no miracle, Wilbur. I was only describing what I saw. The miracle is you. 我在想,当我们在帮助朋友的时候,也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他们身上别人看不到或者忽略的地方,把这些美好的东西放大给对方看。
或者通过其他的途径,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真得没有必要觉得是自己的功劳,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
我们能做到的只是be your friend's left and right hand. or be his eyes or ears.. 夏洛特的哲学诺言I'm making you a promise right now. I am not going to let them kill you. You're a spider. You're little. They're huge! How are you going to stop them? I have no idea. But it's a promise, and promises are something I never break. 许诺是一种勇气,但是相信诺言也是一种寄托。
有寄托的人/猪能走得更远。。
在夏洛特向小猪威尔伯承诺要帮他,可是又一时没有很好的主意的时候, 她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Not yet, but it's like a web. You make it, you wait, and something always comes. 这句话是我觉得最漂亮的一句话。
很多时候我们做过很多铺垫,很多时候我们抬眼望去看不到结果和尽头。
我们会焦虑失望。
可是当我们最终获得一个期望的结果的话,我们做过的所有都会成为明天的一个理由。。
夏洛特感激小猪威尔伯的原因也很简单:Don't you know what you've already done? You made me your friend, and, in doing so, you made a spider beautiful to everyone in that barn. 你的一点点真情流露,在对方可能是整个天空。
何必吝惜呢结尾的独白:welcoming his second spring. And that spring was followed by many, many more. All because someone stopped to see the grace and beauty and nobility of the humblest creature. That is the miracle of friendship. It is not often that someone comes along who is a true friend and a good writer. Charlotte was both.
我第一次看见夏.洛.的.网这四个汉字像朝鲜和韩国出席奥运会一样联合出现,是大学二年级左右的事情。
那时候我的体重还在120斤徘徊犹疑而不思进取,可以想像那是多么久远的事情了。
我在一个经常去的论坛上,看见一个网友叫“夏洛的网”。
刚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这是一部著名的小说,暗自猜测可能该网友少年或者青春期的时候受过骗,自觉身陷什么什么网,所以惆怅之余长大之后用这么个ID警醒自己。
后来,我知道知道了真相,知道了E.B.White,恍然大悟的同时微微有点失落。
一直到去年年底的时候,我才读过了这本书,是任溶溶的那个译本。
这个译本经常被有识之士瞧不起,认为绝对不如1979年康馨和2000肖毛的作品。
我读完了也觉得是,因为读完任溶溶的译作,我根本没觉出这本小说有什么好,有什么地方可以像吴彦祖吸引女同胞苍井空吸引男同胞那样搞得很多人神神叨叨。
通读全篇,我只记住了一句话:It is not often that someone comes along who is a true friend and a good writer.因为,这句话说得俏皮。
任溶溶那个译本最大的毛病:第一,原作轻轻的嘲讽讥诮没有能够完全表现出来;第二,《夏洛的网》不仅仅是一个儿童故事,它除了讨论友情、奇迹,教育小朋友要爱猪之外,还有对生与死的讨论,对生死轮回的超然。
如果译者不能把这两方面精确地拿捏,一方面表现出译者智力和幽默感上的缺陷,另外一方面则是境界高低的直接表现,也就是胸怀不够,要隆胸。
《夏洛的网》是一部童话,但我宁愿它从来就没有以童话的面貌出现过。
殷海光说,我们对于任何一个事物的理解和评价,都是基于“文化基线”,其实也就是知识背景和传统文化的双重决定。
长久以来对于童话有两种极端的看法:一种是认为童话就是小孩子家的无聊玩意,就像SB的中国当代动画片总是把动画片画成辅导员的模样;另外一种就是对童话的过度解读。
何兆武先生是我尊重的长者,但是他在《上学记》里偶尔说到对《格列佛游记》的看法我却不能同意。
何老先生觉得,格列佛在巨人国里面受到不公待遇,在小人国里面反倒被欢迎,这反映了大人物品质上的弱点小人物品质上的闪光点。
我觉得要是照这么推断的话,白雪公主没有跟小矮人结婚却“跟王子永远幸福地生活在 了一起”,当然就是赤裸裸地宣扬了人种优劣和种族歧视。
对于童话,或者说任何作品,第一不要俯视,第二要注意读书的姿势,不要跪着看。
我对于文字的要求只有两点:一是有趣,二是有意思。
因为前者,所以我小时候一边抱着饭碗一边对着郑渊洁的《童话大王》傻笑;因为后者,我读完了《夜莺》、《快乐王子》,开始觉得人生绝不是组词造句算数学题那么简单。
我刚刚看完了《夏洛的网》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当然讲了友谊,当然也讲了承诺,更当然还讲了奇迹。
Yeah~友谊、承诺、奇迹,你们养活了多少好莱坞的演员和片商!
纵观整部影片,你会觉得老鼠果然还是那只老鼠、绵羊果然还是那几只绵羊,鹅也还是那两只鹅,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可惜,夏洛不是夏洛了,她不再有高高在上看透真相的气质,通常这种人或者说这种动物总免不了一点尖酸刻薄。
夏洛变成了一个可怜的小媳妇,只不过为了让大家觉得自己不是那么丑陋,所以呕心沥血去帮助一只猪;威尔伯好像跟我读到的威尔伯也有点不同,他不再是那个“不知命运凄苦,却存寻常悲喜之情”的赤子,反而变成了一个局外猪,看着大家为它忙忙碌碌,安心享用夏洛的劳动成果。
这简直让我心中涌起少年读西游记时对唐僧的感觉。
原作的气象要高出这许多。
就像结尾夏洛的孩子随风而去一样,这是一种对生命直接的感受和认知。
威尔伯对未知的死亡充满恐惧和忧伤,虽然被作成腊肠不是那么愉快的体验,但其实那不关乎“死”,也不关乎生命。
生命在死亡那一刻结束,死亡在自己开始的时候也宣告了自己的死亡。
实际上,威尔伯代表的是大多数人对死亡自然的感受,未经思考的感受,因为它是一只春猪,尚没有经历过冬天的风雪。
夏洛却知道“我们出生、成长,等到时数尽了,我们死亡。
这是生命的自然循环。
” 可贵的不仅是这种淡定从容的风度,更可宝贵的是一个如此淡定从容勘破生死的蛛,可以尽自己一切所能地帮助一只未经世事的猪认识自己、认识生死轮回。
遗憾的是,电影《夏洛的网》并没有着力挖掘这些最动人之处,却把大量的笔墨浪费在两只莫名其妙的乌鸦身上,加上农场主在威尔伯得奖之后那一段让人倒牙的演讲,使得整部影片散发出一股好莱坞流水线罐头的恶心味道。
而可人儿达寇塔·烦宁小姐的“用力”演出,使得本人对其不良好印象得以顺利地延续。
哦,对了,小姑娘跟威尔伯的友谊简直是个笑话,当她有了“猪一样的男子”之后当然就会对威尔伯无视、不过,这就是成长,这就是生命轮回。
所以,勘破生死的夏洛从来不会对小姑娘有什么微词。
还是忍不住想起那句俏皮话,“遇到一个真心朋友,同时又是一位好写手,这事儿不常见。
”一方面我应该庆幸,我不算是个好写手;另外一方面我很纳闷:为什么我身边真的很少能称得上“真心朋友”的朋友。
这话说得凄凉,就当是个笑话吧。
http://bigteeth.blogbus.com/logs/5109413.html
在和女主角芬差不多大的年纪看了这本书,去年听说出了电影,但是今年才看。
小说原作的关键情节,说实话是没芬什么事的。
她救了韦伯,把它当孩子养,和它说话,但她很快长大了,不再关心动物,她在集市上和男孩子约会——我记得他叫亨利•发邪——在集市结束的时候,和弟弟用一条印第安毛毯在小卡车上搭成帐篷,钻进去午睡(电影里没有拍,但这个多年不见的细节我记得很清楚),后来她有了新的生活。
因为是小说,情节很舒缓,也很亲切真实,一切都好。
但电影需要更主动些的主角,需要被范宁小妹妹吸引来的观众不会摔爆米花说我们不是来看蜘蛛的(虽然好歹也是大嘴阿姨的蜘蛛),于是只好安排芬偷偷去把集市动物比赛的宣传单贴在叔叔门口,但还是改变不了她与主线关系不大的事实,于是她成了一个很差劲的女主角:如果真的是能推动剧情的“女主角”,还听得懂动物们说的话,就应该像夏洛那样全心全力想着帮韦伯,去集市时找最好的单词给夏洛——但她虽然一副最担心韦伯的样子,在攸关韦伯生死的关键时刻却忙着逛嘉年华,还有和男生约会。
对第一次看这个故事的观众来说,她大概是个只会卖萌的烦人的小女孩,连我都觉得了——不过真的,原本就是个以她为引子、但是没她太多事的故事,关键的情节都是在她不知道的地方悄悄进行的,而人类小姑娘能为宠物做的她都已经做到了,虽然做不了朋友对朋友做的那么好。
有点无辜又有点可怜的芬。
我原本是很喜欢她的。
至于夏洛和韦伯的奇迹,现在以成年人的世俗眼光来看,其实就是个通过炒作让草根(草猪?
)一夜成名从此改变命运的故事(不过也要看手法,你看张曼玉喂过的猪还不是该宰就宰了)。
当然,所有的童话其实都有肮脏的成份——或者是高度的隐喻和概括,或者是出于淤泥——所以我们没必要继续追究这个问题,至少小时候我很感动,现在也依然很感动。
感谢夏洛的网,感谢郑渊洁,感谢所有的童话鬼话怪力乱神,让我今天依然愿意相信一切不可能。
电影版真正让我不爽的地方是说教腔,结尾尤甚:“(因为韦伯身上的奇迹),这个镇上的人们都渐渐变得特别起来,变得更温柔更善解人意了”——更温柔更善解人意又如何,从此不吃猪肉么?
太伪善。
世界很残酷,有些人靠自己靠运气或者靠朋友,所以活了下来,比如韦伯。
有些人则不。
正因为韦伯保住了自己的肉,所以芬和叔叔家的圣诞大餐要吃另一只猪的肉——这样的改变不叫改变,叫嫁祸于猪。
当然你会说这是儿童片所以说教和谎言不可避免,但我记得的原作里貌似没有试图靠一只猪和一只蜘蛛来改变世界。
老怀特他很聪明,知道有些东西不必多提,只需要等我们长大了来自己发现。
而我们从这个故事里得到的温暖,有“伟大的友谊能创造奇迹”这一条也就够了。
PS:当时没想到的肮脏的成人问题之一:夏洛你孩子们的爹呢………………之二:韦伯应该是被阉过的吧……PSS:无论原作还是电影,果然都还是耗子君最萌了呀!
最萌!
附:给原作中文初版拍的照片http://9.douban.com/site/entry/60645121/
时隔一年多,又看了一遍《夏洛特的网》,依然泪流满面,忍不住想写点东西。
想起上一次写的观后感,仅仅是为友谊、为爱所感动,而现在才发现,这部影片的涵义绝不止于此。
它首先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天真、勇气和爱的力量——它们的传递所能带来的改变。
先来看电影开头的几句话。
There was nothing special about Somerset county.It’s a deeply ordinary place.No astonishing thing ever happened there.The people who live there are just regular people.And the animals……,well,they are just plain old animals.They didn’t question the order of things.So the days passed,one very much like the other.But one spring,on a small farm,a little girl did something,something that would change everything.正如这段话所讲的,第一个打破常规的是那个叫Fern的小女孩。
在她的父亲——一个成人的眼里,一只发育不全的小猪理应马上被屠宰。
而她却以一个孩子的单纯和善良救下了它。
她以一个孩子的逻辑质问她的父亲:“If I’d been born small,would you have killed me?”说这话时,她的眼神是那么的忧伤。
因为在她的眼中,一只小猪和一个小女孩是平等的。
也许也是受Fern的影响,那只出生在春天的发育不全的小猪——Wilbur,成为第二个打破常规的人,甚至是更重要的一个人,因为它直接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Fern对Wilbur的影响还没有表现得那么明显)。
蜘蛛Sharlotte临死之前和Wilbur的一段对话值得我们思考:Wilbur: You have to.You’ve done so much for me.Sharlotte: And it was my great pleasure.Wilbur: Please come down.Charlotte.Please,there must be something I can do.Sharlotte: Wilbur.Don’t you know what you’ve already done? You made me your friend.and,in doing so,you made a spider beautiful to everyone in that barn.Wilbur: I didn’t do anything,Charlotte.You did it all.Sharlotte: No.My webs are not miracle,Wilbur.I’m only describing what I saw. The miracle is you. 一个纤尘不染的善美的灵魂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存在,尤其是在他自己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
Wilbur就是如此。
他以温暖快乐的眼光看待这世上的一切,一只众人眼中渺小的丑陋的蜘蛛在他眼中亦是美丽的化身,这只蜘蛛的友谊更是让他欣喜若狂。
他那么孤独而坚定地坚持着自己的看法,以至于最后和Sharlotte一起改变了所有人的看法。
更重要的是,他完全以感恩的心面对着Charlotte面对着所有的光荣,浑然不觉这一切都是因他而起。
从这个角度看,“spring pig”还应该有其他的含义,它代表着初生的纯洁、善美的无知。
我想,这也正是“humble”(谦逊)这个词的含义所在。
正如Charlotte所言,“My webs are not miracle,Wilbur.I’m only describing what I saw. The miracle is you.” 关于“humble”这个词,我还想再说一点。
从第一遍看这个片子时起,我就一直心存困惑:为什么最美丽最恰当的词是它?
甚至超过了“terrific(极好的)”“some(了不起的)”?
直到看这一遍,我才想明白了一些。
首先,上面讲的原因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恰当的。
其次,我想起外国文学老师讲《圣经》时提到过的几句话。
从《圣经》开始,西方人就有一种传统,认为骄傲是相当大的罪恶。
反之,我们可以想到“谦逊”这个词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最后,但却是同样重要的一点是,“terrific(极好的)”“some pig(了不起的猪)”虽然很好,但却都是有些笼统的。
一只猪长得很胖(例如影片中Wilbur的竞争对手——那只身材硕大的猪),也可以说是“了不起的”“极好的”,而“humble”这个通常只用于人的词却是从精神上而言的,它把一只猪放在与人平等的位置上告诉人们他的与众不同。
而这里也涉及到影片告诉我们的另一个道理,即平凡与伟大只是咫尺相隔。
什么是创造奇迹的伟大?
其实只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身上都或多或少蕴含的那些最朴素的也最美好的品质——天真、单纯、善良……每个人都是普通的,每个人又都可以变得伟大。
这也正是影片的片尾曲《Ordinary Miracle》所传达出的主旨。
接着来看这个爱的传递的链条。
在Wilbur之下发挥重要作用的无疑是那只睿智的忠实的以生命实践诺言的蜘蛛Sharlotte。
她将真正的友谊诠释到了极致,也使这个爱的链条延续下去,继而改变了仓库里所有冷漠的动物,包括那只原本自私自利的老鼠,改变了所有生活在缺少善意的秩序之下的人。
她让我想起“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老话。
我想,她和Wilbur都是幸运的:Wilbur的单纯给了她温暖和认同,她的努力和智慧又让Wilbur得到了生命的延续。
可以说,他们一起使Sharlotte在众人眼中变得美丽,也让Wilbur成为“some pig”。
关于天真和勇气、关于友谊和善良、关于平凡和伟大……一部优秀的电影总是包含着太多的命题。
而这里还需要提到的一个命题是,爱和美怎样从天真和无知走向成熟,这涉及到成长,涉及到孩子和成人之间的延续和变化。
影片的最后,Fern由一个整日与动物为伴的假小子变成一个乐于与异性相处的女孩子。
它代表了一个人成长的必然趋势。
但摩天轮上的笑声同时也告诉我们,爱和美不会因此而消失,反而只会在延续的基础上更加的繁盛,更加的成熟。
我期待着,做一个善美的女孩;我期待着,这世上有更多的爱和纯真存在于孩子,存在于成人,乃至存在于一山一水、一草一木……PS:这是几个月之前写的了,初来豆瓣,就把它当做我在这里发的第一篇评论吧拙劣之处,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每年的国内暑期档都是国外儿童电影的狂欢季,《功夫熊猫2》啦、《变形金刚3》啦,或者干脆是《奥特曼》这样的老梆菜也都敢来中国市场分杯羹。
其实严格说起来,《变形金刚3》和一些家长爱带着孩子去电影院看的电影,并不算是儿童片。
儿童片首先应该是主要面向儿童观众,其次是它一定要有童话般动人的故事和干净、纯洁的美妙影像。
《夏洛特的网》让我喜爱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里面有达寇塔·范宁,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是一部标准到满分的儿童电影,它让我想起了自己已经远去的童年时光。
《夏洛特的网》中标榜着博爱的价值观,每一种生物都是生来平等而高贵的。
互相帮助和团结友爱才是幸福生活最根本的源泉,成人世界之所以无趣最大的原因在于其欲望太多。
我们的小猪韦伯只想要有伙伴陪自己玩,它的天真是儿童电影当前最缺少的东西之一。
当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成立30周年,厂长江平却说出“只有一个厂名和一个厂长”时,我不禁黯然神伤。
中国儿童片的辉煌像青春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现在连像样的动画片都拿不出手。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创作力匮乏之外,便是无人觉得儿童片能像成人电影那样赚钱。
这当然是一个可笑的借口,在孩子面前都交不出满意答卷的中国电影,连3岁小孩儿都无法制服。
2011年6月3日
CHARLOTTE'S WEB下了好几天,这日的下午才点开来看。
片头的动画风格很清新,让我想起了几个美国的插画家,可是又记不起名字,毕竟不再是疯狂迷恋插画的日子了。
故事改编自一个好故事,怀特的中篇童话。
好莱坞没让我眼前一亮,仍旧是典型美国似的文化观念层层包裹,童话本身的单纯美好被冲淡了不少。
但离奇的是我竟几度落泪。
许是导演真的用心了,使得这个故事的光辉没被世俗的美国梦所冲淡。
看片子时,Charlotte甫一出场,第一句的good night就很闪光。
整个片子下来,让人感觉长腿女士温柔高雅又有教养。
片尾看到朱莉娅罗伯茨这个名字我的瞳孔想必立刻就放大了。
嘿,朱莉娅的片子看了不少,但从来不知道她的声音是这样的,或者说可以是这样的?
“Wilbur,we’re born,we live. and,when our time comes,we die.”“It's just the natural cycle of life.” 电影当中,蜘蛛在离开的时候说出了这样的话语,其实生命之中,人的来去,生命,自有定数,来有来路...去有归途. 这大概就是生命了吧,这就是生命原有的模样,最后蜘蛛讲出来的这段话实在是太有道理了。
这部电影里面,老鼠的脑子是很清晰的,老鼠脑子的清晰程度让我以为:十二生肖当中,老鼠排在第一名还是很有道理的。
老鼠陪伴着小猪和蜘蛛一起去参加比赛,这个时候,老鼠一下车就要找好吃的.蜘蛛就问她说:“你听说过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吗?
”老鼠:“没有.我只知道好东西谁找到了就是谁的.”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说:“这只老鼠可真有定力啊!
” 这只老鼠像是杨超越一样有定力,杨超越觉得说:“我不谈恋爱,我要赚钱,好东西谁找到了就是谁的。
” 我觉得这个精神,我还真的是可以借鉴一下。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才能活下去” 电影的最后,这头春天的猪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场大雪,这个最大的承诺实现了。
然后这些雪花就像是,夏洛特在空中摇晃着雪花。
电影当中,蜘蛛原本是一个小小的人物,没有人在意蜘蛛;这头猪以一己之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头猪交到了好多的好朋友,他的个人魅力让蜘蛛在门口刻出了文字,显示出了这头猪的价值。
第一个字是“some pig.” 我:这头猪,有点儿东西啊。
蜘蛛像是这头猪的母亲一样,蜘蛛对这头猪讲说:“我期待你没有也能表现优秀,你会逐渐长大,你要靠自己做好一切。
”人的一生都在学习,为的是离开的时候,可以一个人上路。
这部电影告诉我三个道理: 1.“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才能活下去” 2.人生在世,朋友很重要,要对人和善一点点。
3.老鼠讲说:我只知道好东西谁找到了就是谁的。
而这三个道理,是我永远缺少的。
一共经历了四次编织文字的过程,第一个文字是:“some pig.” 第二个文字是:“Terrifc.” 第三个文字是:“Radiant.” 第四个文字是:“Humble.” 这四个字,都是描述这头猪的;这些文字都很好,描述完了这头猪之后,这些文字让我很感动很感动。
电影的开头部分讲说:“萨摩赛特县没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一个非常平凡无奇的地方,没有发生过惊天动地的事,住的都是一些凡夫俗子。
” 然后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地方,但是这个地方因为一头猪的出生,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善,充满了爱与关怀。
“老鼠讲说:我只知道好东西谁找到了就是谁的” 电影里面我的偶像就是老鼠啊,老鼠在谷仓里面打了一个洞,然后每天都在为自己的吃食奔波劳碌;我觉得这只老鼠一定很开心,而且他一定是摩羯座的,因为这只老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只老鼠知道自己应该得到什么。
吃饱喝足之后,这只老鼠就开始就开始优哉游哉地玩耍了;这只老鼠就开始优哉游哉地慢悠悠地过自己的日子了,遇到泔水的时候,小老鼠那种很鸡贼地开始乱跑乱看,在泔水里面滚来滚去,小老鼠的道理虽然很简单,但是很直白。
因为没有人养的人,只能够自己养着自己,然后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角落,而且要一直一直努力。
还是很敬佩小老鼠的处世哲学的,以后...你是我偶像。
《夏洛特的网》。
夏洛……特的网?!
我咋记得原著叫夏洛的网呢?
音译区别么?
很多纯粹的真善美,只在孩子和动物眼里,大人们能看到的仍然只是荣誉和利益。
小猪韦伯好像什么也不用做的傻白甜女主,只需要付出真心和无邪就好。
夏洛自己明明才是看不到第二个春天的那一个,却全程奋然为知己者死(并且这个“知己者”是个中央空调,对谁说的友好的话都是一个模板)。
老鼠承担所有道德谴责,却也是推动happy ending最功不可没的那个。
小猪看不到它的努力只颐指气使地下命令的时候,它的反驳应该是直击灵魂的,但小猪不以为然的利息诱惑就让它战线全解,这种刻意制造的喜剧效果让我很不喜欢,让我觉得对这种利益驱使的人真的没必要讲尊重和感激。
其他的动物们什么都没做,但他们提供的善意态度和关切也足够温暖了(尤其是瑟瑟发抖的马大哥太可爱了)。
忘了是在11岁还是12岁的时候看过原著小说,找小学同学张正借的,好像后来还忘了还他。
10年后再看电影,依旧感动。
看到B集的时候字幕突然乱了5分多钟,还亲自手打一格一格把字幕调好,看哪部电影都没有过这样的耐心。
夏洛特的配音很好,韦伯的配音很可爱,小菲恩也让我想起《我是山姆》中的小lucy。
片子看完觉得教会人们好多,但仔细想想似乎又什么都没教,它只是讲述了一只蜘蛛帮助一头在春天出身的小猪见到冬天的雪的故事,这其中的友谊让人心头暖暖的,尤其在夏洛特dying的那个场景,忠诚、聪明、美丽的夏洛特留下她512个宝宝,很是感人,飙泪,让我以后看到蜘蛛都不会再心生厌恶而是想起这个温馨的故事。
听片尾曲也很好听。
甚至觉得有点浪费时间
2007.06.03
竟然有我不是很满意的动画片
一只自救的猪!
感谢还原我童年的回忆,看得又哭又笑的
现在看到蜘蛛都有好感了
小时候读过的第一本外文书!
明明是蜘蛛的劳作为啥颂扬猪?这是寓言嘴炮打败实干吗?
罗伯茨的声音和影片的风格匹配到天衣无缝,从蜘蛛出场开始,我的眼泪就时时在眼眶中打转,等到夏洛特离去时,我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还好当时只有自己一个人。总觉得小时候的汉娜表演痕迹很重,但这并不影响我喜欢她。
热爱动物宣传片
合格的儿童电影(但是为了凸显我的逼格给个两星吧嘿嘿)
猪猪总动员
很温情的电影,我喜欢片尾曲
这个故事很早看过,电影因为种种原因没看完
好看
开心
欢乐的小猪的成长
温馨的片子
烂!给原著提鞋都不配
老了 看不来儿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