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写影评了,也好久没哭了。
和电视剧相比,电影确实短,但是这短短的几个小时里,每一帧都很重要,也许你不经意间错过的某一帧,包含的台词、演员的表情、一个眼神、当下的布景、灯光、天气,都是导演的精心设计。
当我全身心投入观看一部电影,在结束回味时,常常想不起细节,只能模糊的记得几个情节。
但我还是想写一下影评,因为我觉得这部电影我还会再看第二次。
第二次观影的我也许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也许还是孤家寡人一个,但是那时的我应该会有不同的观后感吧。
到时候拿出来一对比,应该很有趣。
那就简单写一写印象比较深的几个情节吧。
第一个让我觉得演员的演技太在线的情节是两人去爱宝乐园玩拍合照的时候,工作人员让两人亲密一点,让财洙亲一下妈妈的侧脸,两人的那种陌生、尴尬真的演的太到位了,都让我忘了是在看电影了。
对比一下有的爱情剧里常常出现的男女主第一次偶遇并且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互动的时候的尴尬,真的值得好好跟这部电影学习一下。
本以为拍出的照片会很尴尬,但是导演真的很会安排,毕竟是两人的第一次出游,也将会是陪伴财洙一生的合照,最后的成片妈妈笑的很幸福,仿佛身边的财洙真的是她的亲儿子。
第二个细节是财洙吃饭,一开始用勺子,后来好不容易去兑换了紫菜包饭只是用手拿着吃,到妈妈偷了她的券换了食物回来,还是吃紫菜包饭,他打开了一次性筷子的包装袋,撇开了筷子之后,扔掉了其中的一只,只用一支插着紫菜卷吃。
到快大结局时和妈妈一起吃饭,妈妈语重心长的跟财洙说以后即使一个人吃饭也要用筷子,不然别人会笑话的,好吗?
这时的财洙看起来已经学会使用筷子了,一定是妈妈教会她的。
此时的妈妈看起来已经很虚弱了,但她还是在关心和担心自己的儿子。
担心别人可能会因为他不用筷子用勺子恶意的猜想他可能不会用筷子,接着就嘲笑是因为他没有妈妈教,财洙听了一定会很难过。
这个埋了很长的细节线,让我想起了我的前男友。
因为我的老家常常下雨,而且常常是中雨甚至大暴雨,虽然我和他已经分手很多年了,但是当我打着雨伞淋了雨好不容易走到屋子准备收伞的时候,会习惯性的抖一下伞上的雨水,这时就会突然想起他。
他第一次教我这么抖伞的时候,他说我会因为这件小事记得他很久很久。
果然如此。
相信妈妈教会了财洙用筷子,在以后任何一个财洙用筷子吃到美味的食物的时候,都会想起他的妈妈,幸福会从心里蔓延出来。
也许这就是爱的力量,虽然妈妈只是教会了财洙一件小事,但是却能陪伴他的一整个人生,让财洙一生都受益。
第三个是女主问医生能不能再活得久一点,哪怕只有六个月。
六个月在普通人看来其实并不长,但足以让一个母亲满足。
爱是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
此时的财洙年纪还小,甚至可能还没学会用筷子。
作为妈妈担心的事情太多了,她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儿子,教会儿子更多的生存技能,留给儿子更多的东西,哪怕只是一起玩耍的快乐回忆。
有个细节,就是教财洙做辣炒年糕,妈妈耐心的解答儿子的疑惑,在教完如何做辣炒年糕如何调味后,还担心财洙一次做多了吃不完第二顿要先加点水热了再吃不要冷吃。
这样的细心和关心,和那个只会让儿子做饭的父亲相比真的太感人了。
第四个是我爆哭的泪点,快大结局了,财洙硬要跑出去买药,妈妈不让她去,一直拉扯到了门口,发现一直暗恋她的邻居正好在家门口徘徊。
然后邻居就跟着进了家里,具体为了什么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了。
这时的妈妈早已不似从前,从前不愿和男人发生关系觉得自己比之前的女人都强的自尊心,被她用来换取儿子的平安了。
我以为女人是想靠着和男人发生关系换一笔钱,把这笔钱留给财洙,请求邻居护着财洙是我从来都没想过的。
(这里插一句,其实没太明白女人肩上的那个大伤疤是想要体现什么,是即使自己曾经受过伤在临终的时候却还想着为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小男孩撑把伞吗)短短的几句台词,我看了三四遍。
妈妈的角度,虚弱无力的断断续续的但是用尽了全身力气说出来的话,不愿离开但是无法战胜病魔无法继续陪伴保护儿子的无奈、自己走后儿子很可能又要遭到家暴的担忧、对儿子孤苦人生的心疼、虽然知道邻居不靠谱但是仍然抱着一线希望恳求邻居帮忙的期待,牺牲自己尽最后的能力为儿子再做一件事,不断落下的泪,包含了太多情感。
邻居的角度,从一开始的图谋不轨到看到女人的伤疤吓一跳,再到听见骨瘦如柴的女人说出的请求,最后让女人好好吃点东西然后什么也没做就离开了,说明邻居也被女主和财洙之间的温情感动了。
最后财洙生日妈妈送的贺卡表达了对财洙的感谢,说明不仅妈妈的出现带给了财洙久违的母爱,财洙也让妈妈的生命变得完整而幸福了。
救命,这种陌生人之间的相互救赎和治愈真的太催泪了。
愿你我都能找到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
先看了评论才点开这部电影来看,所以其实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影片的前半段 虽然没有带给我丝毫感动 但已把我的情绪带到了谷底后半部分的情节安排 还是很出乎我的意料 我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还是深深地触到了我的内心虽然角色很少 顶多可以算五个 但每个人的表演都值得赞叹尤其是女人和孩子 本身的特质和角色的特质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女人:冷酷、堕落的外表 虚弱、破腐的躯壳 悲惨的命运 对孩子的同情与爱 孩子:坚强 外表阳光 虽然生活对他来说是残酷的 但内心对美好仍有着无限的向往和坚持
11岁的男孩财洙有个做妇女贩卖生意拉皮条的坏老爸,因此家里总有些妖艳俗气的妓女来来去去,虽然不明白大人们做的是什么行当,但财洙总是有种莫名的厌恶。
新来的第11个女人好像与其他女人不一样,她不爱说话,眼神老是空白地望着天花板,财洙伽蓝的瞳孔里充满了对这个女人的好奇。
财洙仍旧是一个人做饭,干家务活,不同的是他现 在要做两份,另一份给第11个“妈妈”。
女人看起来很懒,千叮万嘱要看好火的她还是在炉灶前睡着了。
而且吃得超级多,爱在财洙需要安静,譬如做作业时使唤他,财洙被折腾得快累死了。
可恶的老爸遇到不顺的事情时总会拿财洙或女人出气,以往总是不吭声躲到一旁的财洙终于伸出稚嫩的手去反击,他和“妈妈”互相给对方涂上药膏。
当温暖的心悄悄在亲若母子的两人心里发芽之际,悲伤的离别也随之到来了。
下午睡了太久,以至于晚上睡不着。
于是来网上搜电影。
习惯的打开豆瓣,看看自己之前想看电影的列表,敲定《第十一个妈妈》。
有时候觉得自己有自虐倾向,总喜欢看那种要哭到稀里哗啦的东西来刺激神经。
似乎觉得这样的感觉更真实,又似乎觉得这样可以发泄一下压力。
片子开头时候就想到了结局。
情节很俗,可是依然没能没人性的看待。
赞一下金惠秀的演技,从恶俗浓妆的女人,到苍白的妈妈。
这是一部挺温情的电影,虽然依旧着的韩氏绝症悲剧,不过起码不是恋人了。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在此片中得到了体现。
不管是眼神多么冷的妈妈还是外在多么能干的儿子,都是如此。
当片中儿子叫妈妈不要离开时,我都有点眼角湿润了。
许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当然这种情感要以心换心,正如同妈妈在临死之前托负儿子给邻居时,以及儿子希望和妈妈一起逃跑时,都想着的是对方。
这才是此片要表达的感觉所在吧!
金惠秀果然是老演员,感觉真好,与在《老千》中完全天差地别,但又入骨三分。
相当不错。
这是一部很让人难受的电影,难受不仅在于片中人物的悲惨境遇和互相舔舐伤口的温暖,更在于你眼睁睁看着编导为你量身挖好了一个煽情陷阱,可仍会不由自主踩了进去,但因为陷阱挖得过于常规,加上你早有防备系好了安全带,结果就这样尴尬地悬在了半空之中。
男孩在洙妈妈早逝,有个不务正业、时常打骂他的坏爸爸,送牛奶、发传单和生活辅助金就是他生活费的来源。
爸爸每个季度都会给他换一个后妈,来来去去这已经是第十一个了,在洙无比嫌恶这个只知道吃吃睡睡、还偷他食品券的女人。
可经过慢慢的相处,在洙发现这个女人其实与自己一样身世可怜,女人也开始说原来世上有比自己更可怜的人,于是在那个原本交织着敌对目光的陋室之中开始滋生出一种母子般的情感。
但温暖蔓延之际,也是离别到来之时,而催生离别的又是“绝症”这剂韩国电影百试不爽的药方。
在白血病、癌症、艾滋病、心脏病等各色绝症如同瘟疫般肆虐韩国大银幕的今天,要在绝症上生出什么新意实在是件大伤脑筋的事。
相比[我脑海中的橡皮擦]中孙艺珍读起来就很拗口的阿兹海默氏症,此片中金惠秀的糖尿病实在过于家常,但导演把糖尿病暴饮暴食的症状直观呈现在了银幕之上,还是多少有了点新鲜劲儿。
而作为观众最大的福气,还在于编导把“借绝症煽情”这个原本是纯爱电影的惯用伎俩移植到了母子亲情的主题之中,药虽没换,但总算是把汤给换了。
两颗孤独的心在互相敌视中慢慢靠拢的故事也早已是被用滥了的路数,关键就看编导在细节设置与编排之上能精细到何种程度。
影片开场,编导就通过在洙送牛奶洗衣服、女人打针吃药等细节点出了俩人的身世,在生活之上撕开了一道道口子;而后在分享食物、医院看病、公园游玩等细节铺陈中,让两个人开始依偎着互相取暖;但却又在同时,用离别和死亡把原本已经愈合的伤口再次撕裂。
编导就这样在细节之上步步为营,最后直捣黄龙煽出观众的滴滴眼泪。
其实看[第十一个妈妈]这样的电影,应该抛却一切预设的心理和评赏的姿态,任由片中的喜怒哀乐丝丝侵入你的内心,只有这样,看到在洙在漫天樱花中扬起笑脸之时,发现那一片生活的废墟之上还有希望尚存之时,才会安然享受那种坠落井底的畅快。
曾在[麻婆岛Ⅱ]、《巴黎恋人》等影视剧中有过抢眼表现的童星金永灿在片中饰演在洙,鄙视、愤怒、伤心、喜悦等各种情绪信手拈来、且层次分明,懂事又不失天真,动情但不显做作。
而与之对戏的金惠秀不愧为青龙影后,丝毫没被天才童星抢去了锋芒。
其实能演好苦情戏的韩国女星比比皆是,但看着此片中病容满面、悲悲切切的金惠秀,实在无法想象那就是曾经在[老千]中风骚入骨如金镶玉的老板娘。
那些年日韩喜欢的绝症题材,想了想中国好像不怎么拍绝症题材呢,民族不同或者国土面积有差距?
日韩都挺忧郁的,不知道是不是国土太小,天灾太多,总之,他们是有真爱的民族,但总有不可抗力来破坏,呵呵哒山口百惠的那个时代有血疑,至今觉得那歌太好听了,然后就是韩国,大长今还演过《礼物》这样的绝症片,金泰熙也是《爱在哈佛》,还有什么蓝色生死恋,什么什么,多的不胜枚举,连本片里的黄政民也是绝症过一回的,《当男人恋爱时》,同一题材看多了就起腻了。
但不得不说演技还是能拯救一部电影的,像金阿姨和黄叔叔这样的演技,还是看的人心里酸酸。
金阿姨在这个年纪好像急于证实她不是靠身材和豁得出去而成功的,也能演这样的催泪瓦斯。
因为感慨所谓影后,基本没有“不为艺术献身”的,所以支持一下本片吧,为什么好片一定要通过女演员们的身体来换取呢,这是什么价值观?
真的是艺术?
还是男权社会的畸形价值?
谁又说得清呢,所以,作为女性观众还是把票投给这样只谈感情不谈欲望的电影吧。
这个世界上也许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但是两个孤独的人走在了一起,那么他们还会孤独吗?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看了这部电影,似乎与电影中的伤感气氛出人意料的契合,没有大段的独白、没有冗长的剧情、没有火山爆发般的情绪宣泄,细腻的镜头将那种一个孤独的女人和一个孤独的孩子之间萌发出来的那种不舍、那种依赖如小溪流水般地娓娓道来……鲜艳的色彩衬托着那个女人苍白的面容和炙热的红唇,当然,这是一个孤独灵魂的两个躯壳。
影片的名字叫《第十一个妈妈》,意思是那个恶棍给吉宿带来的第十一个妈妈,吉宿开始管她叫妈妈,虽然两个孤独的人都认为这是个令人作呕的称呼,但是没有办法,形式还是要走的,而且吉宿已经叫过十次了,再叫这一次也并不会损失什么。
两个人生活在了一起,没有什么交流,她当他是一个陌路,他当他是一个不知道明天会跑到哪里去的妓女,事实上也是这样。
他认为他有妈妈,她认为她没有妈妈,他们的观点不同,他认为她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她认为他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似乎他们的观点不同,他们没有交点,吉宿说:“没有妈妈的人世界上最可怜的人。
”吉宿没有妈妈,但是他相信他有,他眼前的这个女人不能算是他的妈妈,今天管他叫妈妈,明天还有可能管人叫妈妈,吉宿想要一个真正的妈妈,一个可以叫一辈子的妈妈。
她被人低价买了来,颓废的神态,萎靡不振,用浓重的油彩掩盖同样满是伤痕的心灵,其实她也需要一个可以依赖的肩膀,只可惜人的命运也许早已注定,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苟延残喘是她唯一想要的生活,这一切直到她遇到吉宿才开始改变。
或许她也有着与他相同的经历,所以她开始同情他,开始怜爱这个身上有她影子的坚强的孩子,他们的表面都是坚强的、无所谓的,但是只有她知道在这个虚假的伪装下面掩盖着的是一颗同样脆弱需要呵护的心啊。
她想保护他,关心他,同时也是保护自己,为了重新找回对于这个世界最后的信念。
两个孤独的灵魂在向对方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后,他们发现两个人是如此的相似,他们都需要爱,都需要对方的保护,也都想有一个可以支持的信念,她希望可以拥有一个做妈妈的机会弥补自己童年的缺失,她想有一个做妈妈的角色来唤回即将回归的母性,他们也许都只是个孩子,在孱弱的幸福面前他们努力保持着这份情感,需要对方所以离不开对方。
游乐园里的母子、班会上的母子,没有人可以看出这是一对毫无血缘关系的母子,因为血缘对于他们来说早已淡漠了,他们有的是对那份爱的渴望……也许这类电影永远要让一个人离去作为结尾,但是在早已预料到的结尾展现在自己面前时我还是哭了,临终前以身体作为代价的托付没有赢得一个生命的机会,她还是不顾吉宿的泪水匆匆地消逝了,我想她是有遗憾的,她没有在生命中最精彩的时刻多停留哪怕一秒钟,或许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还可以拥有得到生命中最精彩片段的机会,但是一切都归于了平静,不管她愿不愿意,她还是走了,带着遗憾走了,遗憾没有给吉宿更多的爱……
两颗缺少爱的心,两个没有母爱的人,两份隐藏着的脆弱的灵魂。
当金惠秀化着刺目的浓装现身时,我就在猜想着这个故事,猜想着她会卸下伪装爱与被爱。
我猜到了过程,却没有猜到结局。
吉宿有着很倔强而坚强的眼神,有时还会撇着嘴不屑的笑。
这是一个谁看了都会心疼的孩子,四岁失去妈妈以后开始了独立的生活,那个天杀的诈骗犯父亲唯一为他做的事,就是带来了这个“第十一个妈妈”。
这个抽着烟瘦的不成人型的女子,人生几乎算是毁灭了的,对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直到吉宿被天杀的父亲殴打的时候,愤怒的保护了他。
爱是什么,失去太久寒冷太久已经快要遗忘自己有爱人或被爱的权力时,突然因为两个人的缺失而彼此温暖,相互依靠。
曾经肮脏而污秽的生活,还有即将终结的生命,并不能阻挡她去疼爱和守护这个孩子,金惠秀在其他电影里表现也不俗,但远没有这部戏那么令人动容。
穿着带着商标的素雅衣服以母亲的身份去了学校,听到吉宿喊出了不要走妈妈时,大眼睛里面的泪水真的可以融化旁人。
为了让隔壁那个30多还一事无成的男人答应保护吉宿,甚至同意了用自己做代价。
最后看到那一本吉宿亲生母亲买过却被烧毁的图画书,崭新的放在吉宿的桌上时,我是多么多么的希望这个结局,不是死亡。
那个天杀的老爸,那个隔壁猥琐的男人(一直在想难道是因为演幸福而被导演发掘出宅男面的吗),那个恨铁不成钢的欧巴桑,虽然是配角,却闪耀的不得了。
每个人的特质都相当的清晰分明,甚至对话粗话都很“那个地方会有的”调调。
金惠秀自不必多说,尤其在她短发之后,不管她演什么,都能让人觉得她就是“她”。
那个孩子完全是个天才,太多太多的细节让人觉得这并不是电影,他的眼泪,很致命。
因为海报上的金惠秀而去PPS上看了这电影。
却没想到哭了。
虽然电影并不完美,比如我怎么也想不通,吃饭都成问题的这个贫困之家,居然有可以上网的电脑,居然可以去游乐场,没有收入居然可以买新衣服,居然有钱付电话和手机费。。。
好吧,我认识到了韩国的社会福利之强大了。
这一切都无妨,吉宿啊,你要好好坚强的生活下去哈。
喜欢她在里面的样子.穿很低俗的衣服也不影响.浓妆艳抹也很好,去学校参加吉宿歌唱比赛的时候才是真的她.穿的很素,很温暖的样子.最后为了吉宿愿意和隔壁龌龊的男人睡觉,把眼泪给催了下来.那个龌龊的男人那句我喜欢她,也让我没那么讨厌他了.总之吉宿最后是快乐的,很乐观坚强的继续生活着.所以她并没有白白来过.她给了吉宿幸福.也让吉宿爸爸那个恶劣的男人改变了一些.喜欢啊,
好感人啊,在监狱最后父亲和儿子的微笑,中间穿插的后妈与儿子的很多细腻的情感表演,色调平缓而温和,感人。。。
这个小孩子选的真的好好啊~感情都是相互的~可惜命运总是捉弄不幸人~
金永灿一个小孩的演技盖过了所有人,他哭我也会忍不住哭。
这小孩是男是女啊。。。反正我通篇是把小孩当作女孩看的。。。
希望我们不会因为遇到一个人而对过去的人生感到遗憾。
三个37岁的演员同时拍这片,黄政民扮演唯唯诺诺角色实在太浪费了,出场时差点没认出来。女主发型实在太像杀马特刺猬头,总把头发往脸上贴又或者多角度竖起来。编剧导演把女主写到一身病:肝病+糖尿病+胰腺癌,嫌她的命太长了不够苦!
上大学看的第一部电影啊居然没有标记……宿舍人都哭惨了- -
159
“爱,是种子。可以生长在公园的土壤里,可以绽放在都市的阳台上,也可以开满在贫民窟的庭院中。当你觉得人生已经重新开始的时候,命运又会夺你所爱。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人生仿佛就是这样,无论怎样,都不大可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茨威格在他的《断头王后》里这样写道,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这孩子,有前途啊
再一次眼眶湿润
亲情片应该扩大化生活细节方面 放入绝症的戏码就俗套了
绝症固然俗套,但病痛和死亡确实是血缘中无法轻视的命题。还是狠狠哭了。
母亲题材的电影真是我的软肋,即使没有那么优秀或出彩,仍然让能我看得哭了一地。金惠秀怎么就那么千人千面,每一面都可以游刃有余。意想不到还有黄政民,一个贫民窟里最普通的废柴男人,给一个连露水之缘都算不上的女邻居,还舍得送上一整盒烟。
有很真挚的感人的情感,但感觉儿子与后妈惺惺相吸得太快了,中间铺垫少了点。情感转得太快。。。
故事挺俗套,但我看哭了。诶我擦 。
没有抵抗力
不怎么好看
做作了一点
是因为我分两天看完的么?竟不是那么非常感动。甚至觉得有些矫情,不过那一幕在公园里拍照的镜头确是触动到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