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豆福传》终于上映了。
作为本片导演的亲友团,观影感受是和以往所看过的任何一部动画都不一样的。
在知道这部动画几经磨难的创作过程后,从个人情感而言,我对这部动画的看法可能会过于主观,但我仍想尽可能理性的来谈谈这部动画。
在宣传上这是一部关于“修仙得道”的动画,整部动画大部分的篇幅都在描写笑料百出的修仙过程,但我更为看重在旁人看来“短而仓促”的得道结尾。
我们往往太过执着于追求理想,而忽略身边那些关心和爱着我们的人。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何解?
可以用语言表达,可以言说的道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道是什么,这需要自己去体会。
理想与追求只是过程不是目的。
对于豆福而言,他一直挂在嘴边的修仙只是他努力的方式,并不是他的道。
当他捧着变成豆子的豆香对师父说“这就是我的道” 时,他应该明白了,他说成仙后要用仙术帮豆香做天下第一美味的豆腐,那便是他的道。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不同于佛家的轮回之说,道家将天地宇宙万物看做一体,生死只是不断转化的一个过程。
动画结尾处,豆福将退化成豆子形态的豆香埋入土中,便终是要开花结果的。
我特别喜欢动画中的两个片段,一个是摸黑打斗时取自京剧《三岔口》的桥段,意外的惊喜。
一个是过河时,豆福用仙术托起河水时的镜头,美得惊艳。
而就我所看到的评论中,这部动画最为人称道之处就是画面,配乐以及配音的精妙。
不足之处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故事前半部描写轻松逗趣的修仙,后半部突然转到外星人入侵的科幻情节上,太过突兀和不适应。
以及最终仙术战胜科技似乎是在宣扬一种“反智”的价值观。
再有就是作为剧情推动的主要配角“神经大仙”在教会主角仙术后便没了下文,他是谁,从哪里来,为什么知道一些真相,种种谜团都未解答。
我对这部动画的溢美之词就不再多言了。
主要就针对以上提到的几点,以我个人的看法和与导演私下的沟通中得来的一些信息,做一些补充说明,来使大家可以更好的理解这部片子,以免有遗珠之憾。
这种神话和科幻的结合在中国动画史上似乎是未曾出现过的,算是一次非常大胆的尝试。
但在动画之外,这种形式的结合却并非罕见。
美国的科幻奇幻大师罗杰•泽拉兹尼就是此道高手,他1968年获得雨果奖的小说《光明王》就是印度神话与科幻的结合。
他的另一部小说《科魔大战》描写的则是科学与魔法的战争。
中国这边就要说到倪匡的《卫斯理系列》了,他特别擅长将中国古代神话以现代科学的手法来解释和演绎。
列举这些只是想说明将神话与科幻两个不同的世界观融合在一部作品里,并非是刻意营造的一个噱头。
结局仙术战胜科技,以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似乎确实会让人有“反智”的误会。
但漫威的《奇异博士》也同样是法术战胜了科技,却不会让人有“反智”的顾虑,这可能跟清末我们有过一段“神功”对战枪炮的历史有关吧,自此之后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就陷入了极端自卑和极端自大的循环。
中国道家思想有着完全不同于西方文化的天地宇宙世界观。
以现代科学来看,传承千年的道家思想所孕育出的医学和科学理论中有很多观点都是错误的,但影响更为深远的哲学,文学和艺术却是支撑着中华文化不可替代的根基。
要了解这部动画的细微之处,就需要对中国的道家思想有一定的认知。
为何炉鼎中可以将豆子炼化成为人形的“豆族”?
而刘安与豆福被困在外星飞船上时,刘安为何要说炼丹是走了捷径才误入歧途?
道家追求肉体的不朽,主流派别认为人可以通过长期而刻苦的炼气掌握“胎息”之术达到永生成仙的效果。
而也有一派认为有捷径可走,就是炼制服用长生不老丹。
而炼丹士把女性视作炼丹炉鼎,把她们的“赤精”也就是卵巢等同于炼丹的朱砂。
而刘安把天外飞石制成炉鼎,天外飞石便有了孕育生命的能力,这便是豆子可以炼化成人形的其中一个原因。
刘安所说的走了捷径,便是从此前的炼气转而去依靠服食丹药,所以他最初的飞升并不是真的。
而豆子可以炼化成人形“豆族”的另一个原因就出在“神经大仙”身上。
动画中突然没了下文的神经大仙和他的身份之谜这些都是《豆福传》第二部中的关键情节。
据导演处得知,天外飞石也就是外星黑豆所说的能量石,实际上是一种类似“魂器”的东西,黑豆们在自己的星球上吸收了大量的豆族灵魂,被星球上的统治者发觉后,打算销毁能量石并驱逐他们。
而黑豆们趁乱劫持了“神经大仙”为人质取回能量石逃离了自己的母星。
“神经大仙”趁黑豆们疏忽大意,驾驶逃生舱带着能量石逃了出来,后被赶来追击的黑豆击毁逃生舱,与能量石一起坠落地球。
能量石被刘安捡去做成炼丹炉,其中的灵魂依托于豆子化作“豆族”。
而“神经大仙”因为坠落时撞到脑袋,变得神经兮兮。
这些伏笔没办法在第一部里讲出来,没想到现在评论里关于“神经大仙”和外星黑豆这条线的质疑这么多,只好提前出来做个说明。
再说一些我不太满意的地方吧,不知是否跟动画的时长略短有关,许多情节和情绪的转折都太过于仓促,在被黑豆将豆香和自己转化为豆子形态收入丹炉后,豆福对一直以来深信不疑的修仙产生质疑,信仰崩塌时,豆香的一番鼓励让他重新振作,只是这个信仰被击碎重铸的过程太过仓促了,让观众的同理心还来不及建立起来,剧情就已经转折了。
导演在动画中柔和了很多道家思想,但结尾本应成为全片高潮,将近七分钟的打斗部分却处理的乏善可陈。
豆福重塑信仰后,喊出“仙术是真的”冲出丹炉,可随后与机器人的战斗中却并没有看到仙术怎么被使用。
在仙术和机器人的打斗风格上也没有体现出仙术和科技的不同特点,给人的观感更像是美漫英雄式的战斗。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便说的是道家的“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如果结尾仙术和机械的战斗中能体现出这一点,整部动画的格局都将更为开阔。
《豆福传》和最近上映的《阿唐奇遇》《大护法》都是我非常佩服的,他们并没有沿用更为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一些传统故事和形象,而是推陈出新,为中国动画开辟出了更多新的道路。
深知动画制作的艰辛与不易,很长一段时间国产动画都看不到希望,所幸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在努力着,坚持着,这何尝不是一种“道”呢。
中国动画现在虽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有不足就是还会有进步的空间。
希望大家可以去电影院多多支持和鼓励这些中国动画的追梦人。
开始片子还挺好看的。
类似功夫熊猫。
比较励志。。。
偶尔有点小笑点。。
可是到后面。。
外星人出来的时候什么鬼??
我想说那些机器人什么鬼东西???
完全是2种风格 2种元素。
一个古代 一个现代。
乱入啊!!!。。。
硬要拼凑在一起吗!!!!!
连我老公看的时候都说。
编剧脑残了吧。
好好的动画后面编烂尾了。。。。
后面弄的太低龄了。。。。
《豆福传》的浓郁中国风,不仅体现在“豆”本身上,还呈现在画风、配乐等细节之中。
《豆福传》中的正面人物形象,个个都如仙身附体,仙气入心,那种感觉,就好像我们儿时所看到、听到的神话故事一样,令人感慨的不要不要的。
对仙术的打造,《豆福传》也是让人脑动打开。
天马行空、信马由缰的想象力,让《豆福传》将“仙身、仙体、仙容、仙术”推向了极致。
这不但会牢牢抓住小朋友的心,即便是成年观众,也很容易就融入到《豆福传》所营造的仙境之中。
陶醉、神往之感,自然也会油然而生。
再就是配乐、编曲,和着浓郁的中国画风,将东方特色进一步有了加持与升杨,对剧情的起转承合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不得不感叹一下我们在动画领域的进步,在某些方面或许已经超过日本和好莱坞。
不过感觉编剧越来越不懂国人了,连外国人都能拍出《功夫熊猫》这样的故事情节,为什么我们自己就看不清我们自己的东西呢?
在传统的仙术基础上加入现代的外星力量虽然很新颖,但跳跃性很大,很多人不太愿意接受,毕竟动画不是孩子的专属;也不是只适合哪一辈人;是面向各年龄段的大众。
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将我们自己的东西呈现出来。
我并不了解电影的本义,我所要写的或许是穿凿附会。
人是否可以靠自身修炼凭空站到竹叶上?
《藏龙卧虎》中李慕白就可以。
人是否能变异获得钢骨架然后变成锐利刀具削铁如泥?
金刚狼就可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科技还没有那么发达,东方(中国)的电影还能凸显自己文化的一面,但之后西风压倒东风。
尤其近一二十年,东方的武侠影视加入了炫目的特效,效果华丽不小,但东方文化中那种基于自然的超自然的仙气却越来越少。
东方的文化已经被攻破。
而同时西方玩起了科幻,玩起了高科技,出现了金刚狼系列,复仇者联盟等等。
我每每看到这样的科幻片,我就想,这和孙悟空的72变有什么区别?
《豆福传》编自于西汉的小故事,修仙是老生常谈了,但编剧奇思妙想,安排了一场科技和仙术的同台竞技,更难能可贵的是并没有否认仙术。
这里面有浓浓的东方文化气息,但又有西方科技气息。
而连接点就在于刘安修仙急切,借助了催动机械运行的能量。
这便将东方的隔空易物、御气而行的能量和催动机械运行的能量等价了起来。
而两者是否等价呢?
华夏文化中的道是什么?
西方的科学又是什么?
道德废有仁义,仁义礼便是儒学。
道是什么不易答,《道德经》讲什么也鲜有人看懂。
但道所生之物大家不会陌生。
道生易,易生象,象生数。
而西方所谓的科学仅是数。
能把数发展到如此境地着实令人敬佩,但长远看也很局限,就是由数学提升到象学不宜办到,所以可以看到,虽然科学还是不停的向前发展,但是也出现打转转的现象,这便是瓶颈。
而中国存在这种瓶颈呢?
又是否会突破这个瓶颈呢?
要看华夏人的选择了。
随着中国的崛起,文化慢慢的复兴,你会看到类似《豆福传》这种东西文化碰撞、同台竞技的电影越来越多,但这有别于黄飞鸿武功再高面对洋枪也无奈……
说实话,是因为国产动画这个标签来看这部大电影的,认真看完我觉得它完全可以做的更漂亮。
首先,豆族的形象,那头上的两个触角,很写实的让我联想到毛毛虫等一系列昆虫,完全一点都不可爱,改成一根随着心情摆动的小绿叶子都会好很多,脸部也可以更加夸张,拥有鲜明特征。
其次,故事情节太弱了。
(以下涉及剧透)一开始,豆寿与豆福告别,修仙的人不是疯了就是失踪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豆寿不想再傻傻坚持。
即便支持豆福继续,可是也真诚希望他不要失踪。
说真的,我觉得,这是整个电影中情绪渲染的最好的情节之一了。
豆福的修仙受到全镇豆的抵制和嘲笑,后因为一个偷盗的误会,豆福被送上山,因而遇见了神经大仙得遇指点,顺利修成他心目中的仙术。
但是发现一切都是骗局,所谓的仙术只是黑豆子们的“高科技”,但是在和黑豆们的斗争中发现真正的仙术,找到自己的道。
这样说起来,其实这部动画想要表达的东西还是不错的,但是正是想要表达的东西多且庞大,可能是时长的原因,真正表达出来的其实很少,更多的是以隐性的线索出现。
这也是我想说的第三点,很多东西没有解释清楚。
既然豆族是淮南王刘安炼丹的产物,那么黑豆族是何方神圣呢,他们和豆族有关系吗,又为何会被驱逐?
神经大仙到底是什么人,为何对黑豆们如此了解?最后仙术和科技并存,仿佛是认可了这二元并立不冲突,但是全篇没有对整个的世界架构做出解释。
这些遗留下来的问题姑且可以看做是伏笔,也给了我们对第二部期待的理由。
抛开这些,有些地方我还是非常喜欢的。
豆福和黑衣豆摸黑打斗那一段,取自京剧《三岔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融合,这点就完全值得一颗星。
引入道家思想,在中国动画中是比较少见的,如果能有更加深入的探讨或者加入矛盾,就更棒了。
世界架构的设定还是很有意思的,如果能够做出合理解释的话特别棒。
还有对镇里建筑的刻画,人物活动的描画也很棒。
在豆福的坚持最后发现一切皆是虚妄,在炼丹炉中看到师父的塑像一点点凋落,我觉得是比较震撼的。
在一片混沌中,突然出现了一道亮光,豆香在光亮中显得有些刺眼,她慢步向你走来,带着光和希望,指引你方向。
但是即便是应该有剧烈的情感波动的时候,导演的处理仍旧是不温不火,慢条斯理。
之后的打斗情节好像是两个小孩过家家,完全没有一股热血从后脊梁骨冲向天灵盖的感觉,不知道是的确不到位还是由于引入道家思想,故意这么处理。
最后,借用影片最后的镜头,如果是颗种子,即便是被埋在土里,还是能冲破屏障,结出灿烂的果实!
希望国产动画越来越好吧!
三星给豆福的执着,突然反转这种思路是很好的,也是对执着的二次考验,也是站在成人世界对童话世界的揭示。
但不得不说没有反转好,太狗血,为什么外星人刚好与不小心练出的豆精是同一种品种。
豆福前期的仙术怎么解释?穿墙术过河术,扶老奶奶术各种仙术都都会了是几个意思?更多的已经有人总结了,就不再讲了。
逻辑,还是逻辑。
好的剧本逻辑一定要好。
人物,元素,喜剧成分已日臻成熟,就是狗被逻辑吃了~( ̄▽ ̄~)。
最后,“修仙,做豆腐都是修行”一句话,我感觉还是有点点睛之笔,是混乱中的一摸亮光。
支持国产也不是也不是评论里这样无脑维护的!
现在只要谈及国产动漫!总有人拿国漫在崛起,要慢慢来,做成这样很不错了!
当借口!
现在是2017年!
技术早就已经成熟了,国家大开方便之门!
条件可谓是空前的好,好的作品有很多!
像《魁拔》、《星游记》、《大护法》等等都是良心之作!!
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动画还是有很多的粗制滥造,多的不是一点点!
有一部分责任我们观众要承担起,因为我们对国产动画太宽容了,总以为他还是孩童,可他现在已是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
离成熟也就那么几步了!
如果我们在这么的一味这么维护,怕是中国动画要走上中国电影的老路!
现在有些制作方已经看准我们的这种心态,制作的动画,狗屎不通!
却还是有人去看,和给他们好评!
美名其曰支持国产动画!
而像这部《豆福传》明显就是一部不及格之作,如果这都能换来你们的四星五星!
那那些优秀的国产动画情何以堪!
那些国外的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的动画片情何以堪!!!
不要国产动画成也我们!
败也我们!!!
看完了整部豆福传。
个人对于整体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满分100我给80分。
虽然我不是职业影评人,但是我还算是一个资深动漫迷。
简单的一点说,整部电影画面质感,角色配音,我都非常满意。
只不过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确实意料之外可是不在情理之中。
中国修仙的神话与外星科幻的结合真的不伦不类了。
如果把科幻色彩抠出去,表现一些神话中的情节,我想故事会更连贯而且更精彩。
关于结局升仙这个情节的处理感觉相当草率,有一笔带过之嫌。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神话传说,完全可以更精致一些。
此外,王力宏的歌我真的很少听,不是特别喜欢,但是我不得不说在这部影片中王力宏的献唱绝对给整部影片增色不少。
堪称神曲。
中国近几年来的动漫电影,不能说崛起但确实精进不少。
比如说“”大鱼海棠“”也很不错。
无论是模仿还是抄袭,就像中小学生写作文一样,把别人的作品的融进自己的作品当中也是让自己提升的一种方式。
这不是什么缺点,我觉得是国漫在学习在成长。
总之一句话:值得肯定,还需努力。
这部动漫电影我觉得还是对得起电影票钱。
国漫,加油!
卡通风格的人物造型,写实风格的环境刻画,套路化严重的中国风网游景色,蓝猫淘气三千问似得表现手法。
这部电影,故事是一个好故事,剧本也是一个好剧本。
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这是一个国际级的好本子!
懂得人自然懂,只是做这道菜的厨子太渣!!!
特别是这部片子的美术指导,可以拉出去枪毙了,简直就是来搞笑的。
不谈什么画面的精细程度,也不谈什么表现手法的生硬,但是最基本的画风不统一问题,这不能忍。
人物走卡通风格,正常,可是为什么环境刻画,会莫名其妙走写实路线了呢??
难道中国风,只有国产3d网游写实风格一种么?
这就给人一种极其强烈的违和感和廉价感,也是这部片子最大的败笔。
小场景的时候违和感还不不明显,可是一到大场景的时候就暴露无遗。
小镇,以及周围的山水风景,全是一股浓浓的国产中国风3D网游,高度套路化的风格。
随便拉出一个最近几年,中国3D网游和动漫中的人物角色,丢到这部片子里,然后你就会有一个惊奇的发现。
卧槽!
居然画风不违和耶,不愧是公共素材库里的中国风万能模板。
于是,为了缓解这种人物与环境画风上的冲突,美术指导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突出角色,虚化环境,背景故意贴图化。
这就导致绝大多数场景里,不管旁边有什么,人物都好像是站在空荡荡的操场中央一样诡异。
至于后面的转折,不谈了。
本来是精彩大戏,可以使整部电影的情怀和主题上升一个高度。
但是估计导演觉得中国风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太花精力。
于是直接放飞自我,退回到了十年前蓝猫淘气三千问的水平。
画面给力,但剧本问题太他妈大了。
画风和人设真得很不错,只是剧情太差了,2倍速看完,故事都讲不好,而且还杂糅了科幻爱情等各种类型元素,显得不伦不类
看这名还以为是逼格动漫!哪知道最后是想把追梦和奇幻元素组合在一起。结果外星人乱入,降低豆福的冒险,也让故事闲的莫名其妙!但画风的确不错
不错,属上流作品,看到大护法和豆福传感觉国产动画已经找到自己的突破点了,加油 很不错,做的很良心了
本来应当是一部国产动画佳作,世外桃源,徽派建筑,古风小镇,豆子主角,借鉴了成熟的功夫熊猫,画风精美。可惜故事从练仙走到黑豆外星人入侵就崩塌了,相比同期的阿唐奇遇,虽然豆福传的故事更显成熟,但是在处理传统中国风和未来科技感上豆福传几乎是不及格的,用外星科技质疑仙术,编剧可能是脑抽。
片中的风景画的真好。
感觉还不错~
2018.11.22&胡拉拉~感觉挺好看的啊
前半段还好.后面太扯了.但也是个优质儿童动画..
感动
当年作为合作方和导演组一起看的。。当日还有王力宏来现场短暂助力过,我记得是为片子还唱了首歌1、但是当时就有人问导演这个豆子成人磨豆子做豆腐,有点过了,当时导演说考虑会改来着2、这个外星人设定当时也是。。。3、 总之看过就忘,而且有很多大咖,当时我们想一起宣传来着。。后来发现这动画是真宣传不动啊。。。
为什么要加外国因素?画蛇添足!
动画形象非常的好,配音演员阵容豪华,剧情也不错。
国产动画还是越变越好的,无论是画面还是配音都可以说是国内目前比较高的水准了,陈佩斯、李立群还有季冠霖应该是配音界的大拿,他们来配音确实为动画增添了不少的表现力,只是国产动画的通病还在,就是剧本较弱,缺乏新意,不过慢慢来总会赶得上的。
不伦不类…
制作尚可,但整体老套,外星人不伦不类
3星 感叹我国动画电影 发展的越来越好 配乐 画面都没啥问题了 国际水准了 镜头 语音 小细节都很好 核心问题 还是剧本和人物形象 剧本问题太大 逻辑不通 最大的问题还是人物形象 这个豆福豆香太丑了 还不可爱 这没招了 动画电影 要想好看 卡通形象 绝对是第一位呀 以后还有出周边呢 就这形象没戏了 3星鼓励为主吧 中国动画加油 阅遍天下烂片无数 我心不悔 2019 3 5
走心的故事不错的
任重道远
中国的电影发展还是让我惊叹 无论是从效果再到画面都是有巨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