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生之后的生活细节就只剩下几句文字,存于世上。于是就纵情地想象:爱憎分明不分界限的情感,关于创作和找寻世界位置的任性…比起首季做得更为大胆,也更加没了什么包袱(比如必须在什么时候留下个段子、流行文化引用),所以看得很畅快。直到《布里奇顿》大爆,我才“惊醒”原来这种尝试早已经在这部剧中存在,所以也是感叹做得漂亮。这季最难忘的或许是Emily在第四集最后与Timothy Simons饰演的“Frederick Law Olmsted”在树林里的相遇再到她的迷走,那个画面真的十足让人想起Sally和Tilda的《奥兰多》,都是如此酷却又有新意的尝试。
19分钟前
基瑞尔
推荐
So everyone was here for the queer content, and they shut down the public condemnation of ‘queerbaiting’ with the last episode... ‘u r doin so good guys!’ (ughh) loved the snake and ‘I’m not your problem anymore’ coincidences. The fame episode was no bad either.
前九集一顿鬼扯
副标题:我的好闺蜜变成了绿茶
平平的一季 她的诗都好美
她一生之后的生活细节就只剩下几句文字,存于世上。于是就纵情地想象:爱憎分明不分界限的情感,关于创作和找寻世界位置的任性…比起首季做得更为大胆,也更加没了什么包袱(比如必须在什么时候留下个段子、流行文化引用),所以看得很畅快。直到《布里奇顿》大爆,我才“惊醒”原来这种尝试早已经在这部剧中存在,所以也是感叹做得漂亮。这季最难忘的或许是Emily在第四集最后与Timothy Simons饰演的“Frederick Law Olmsted”在树林里的相遇再到她的迷走,那个画面真的十足让人想起Sally和Tilda的《奥兰多》,都是如此酷却又有新意的尝试。
So everyone was here for the queer content, and they shut down the public condemnation of ‘queerbaiting’ with the last episode... ‘u r doin so good guys!’ (ughh) loved the snake and ‘I’m not your problem anymore’ coincidences. The fame episode was no bad either.
第一次感觉到不可方物这个成语的可视化—Sue,三星都给她吧,剧情开始滑向美式青春狗血池了。
这是什么啊...几个充满说教意味的男性对狄金森讲着一些人尽皆知的道理...写出这样的诗的人需要这种大而空的人生哲学吗...这部剧里的狄金森似乎都不懂她自己写的诗呢...
“我的战争都埋在书里”......但拍出来这种珠光宝气fancy异常的质感外加动感的轰趴音乐让你感觉“我的战争都在夜店”......
如果说第一季主创还在摸索如何在现代语境下将狄金森诗歌中死神的马车与欲望的光线可视化 本季开头鹅毛笔与印刷厂的对举已经在其成熟的美学基础上将主题落向了诗歌与现实的交界处 即 私人表达刺入公共场域的可能性与正当性 从时代局限性无法接受女诗人的存在 到拥有主动权的女性创作者自身如何进行取舍 狄金森究竟会选择有所求取的「名扬四海」还是享受过程的「心灵奇旅」期待她的答案
Fame is a fickle food
完全是为了女主女二的颜值而看的
This whole lesbian/bisexual thing is really shity….
我不知道对狄金森不严肃的看待她本人是怎么想,总之我受不了。特别是让150年前的美国人滥交和LBT,恶心。狄金森本人最 Shocking的,是她对上帝的态度,这个美国女人写诗像顺口溜,我不喜欢她,虽然因为真心喜欢我翻译过她几首。美国不产诗人,英国人也绝不引用他们。
喜欢不起来,人设跟第一季反差太大,而且越拍越偏,越来越像典型的美国青春狗血肥皂剧。听说还要续订许多季,那再按这个节奏拍下去就真的是挂羊头卖狗肉了。
前9集看的昏昏欲睡,第10集我直呼好家伙,还是期待一下第三季吧~
有点下滑
愿意为最后一集给四星
节奏和配角人物变化很快的一季。虚幻和现实穿插,狄金森似乎也在快速成长。
可爱的人只为可爱的人写诗 - SUE FOREVERMORE!
把正剧当青春剧拍的这几部(比如大帝)问题不在于无法平衡娱乐与表达,而在于它们要讲述的内容比娱乐部分还要滥俗,这是言之无物而非表达方式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