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幸顺面对丈夫的疑问“你爱我吗?
”这一问题没有回答时,丈夫已决心去越南参战。
怀着信念的幸顺一路南下,历经万苦,不畏战火。
追随丈夫的脚步。
这一路曲折危难,个中辛酸难过,都不能阻挡她的脚步。
她用行动表明,爱不是你好我好虚假奉承讨好。
而是用行动表明,爱你,是实实在在,愿意为你做任何事,在所不惜,赴汤蹈火。
最后领悟到爱的真谛的她的丈夫,在她面前长跪痛哭。
经过战争的洗礼,他们领悟到平凡的可贵,安宁的必要。
也许他们将要一起携手回到山村,过完这平淡又充实的一生。
韩国导演李俊益的声名鹊起是从《王的男人》开始的。
《王的男人》是三个男人之间的爱情。
而作为李俊益音乐三部曲之终结篇的《郎在远方》则把关注的眼光转为女性。
故事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战争,参军的男人同时收到来自新婚妻子和他情人的来信,好事的士兵当众读信引来一场撕斗,于是他们被发放越南战场。
新婚妻子,即女主角苏茵,一个安静而倔强的女人,知道自己的丈夫心中有个她,回娘家被父亲赶走,回婆家婆婆要带她去越南寻子以延续烟火。
心冷了的她于是决定只身前往越南,踏上千里寻夫路。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一个寡言的喜欢兀自唱歌的弱女子,决心穿越硝烟与山河去寻找她的男人。
这时她遇到了被债主逼得走投无路要组乐队去越南赚钱的郑满。
郑满把她拉入乐队作主唱。
在与韩国部队的群舞中,在与美国大兵的贴身热舞中,在炮火与枪杆的洗礼中,单纯素朴的苏茵渐渐变得风尘妩媚诱人,并且靠出卖自己的身体找到了丈夫。
彼时苏茵抡了丈夫几个耳光,站立在四起的烟尘里,而他的丈夫双膝跪下,音乐响起,那一个画面被拉为远景,影片告结。
个人以为这样的结尾是影片的一大败笔。
是千山万水的爱吗?
让一个女人千里寻夫,令淡漠的丈夫回心转意,终于结成爱的连理?
新婚不久缺乏交流丈夫心中另有佳人,苏茵能对丈夫有多少感情呢?
与其说是因为爱的牵绊,毋宁说是一种被动的执念。
当然,在这个女子的坚韧与注重内心的感染下,那个乐队里一心只想大把赚钱的其他男人们亦发生质的变化,开始懂得爱与坚守。
我想说演员们的表演挺到位的,人物细微的变化表现得很好,苏茵寡言,而她的眼睛里溢满深意;郑满是个智慧却无情的痞子,最终却为了苏茵能见到丈夫奋不顾身;帅气并且善良的贝司手永德对苏茵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本该走到一起的天生一对,却为保持剧情与主题的单调统一被导演忽略分化……总而言之,它依然是一部可看性很高的电影佳作。
如果要给它打分,我给它八颗星。
贯穿影片的原声音乐流畅婉转,令人百听不厌。
李俊益则发挥了他乱中取静的电影哲学,战火中,声色中,死生悬,情谊在,无论身处的世界多么混乱芜杂,苏茵所坚持的信念却如一条安静的河,缓缓的流,低低的诉说,形成一股无以抗拒的力量穿越时空。
另外,片名还是译为《郎在远方》比较有感觉。
“郎”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字眼,既雅且俗,爱意绵绵却也不失庄重。
“君在远方”则有故作格调失却风情之嫌了。
李俊益导演早先在大学时期的专业是美术,在他成为导演之后,美学艺术渗透到电影中去,呈现出细腻的戏剧化影像效果。
李俊益的电影《王的男人》和《郎在远方》皆是如此,两部电影的美学功底可谓如出一辙,电影的主色调都采用了泛黄基调的暖色。
配合故事情节,饱和度不一的复古黄不仅烘托了人物情感的变化,同时也充斥着对电影中那个时代的无奈和控诉。
两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都置于庞大的历史背景之中;故事中杜撰的人物虽然名不见经传却并不随波逐流。
主、配角都有各自鲜明、独立的个性,特别是主角带有出类拔萃的自我英雄主义色彩。
恰如《王的男人》以长生和孔吉的假面戏开场,《郎在远方》以女主优美的歌声拉开序幕。
假面戏和唱歌表演正是两部电影中贯穿全剧的故事载体。
开局孔吉的回眸一笑和苏茵的闭目吟唱的特写镜头成为两部电影的经典一幕。
细细品味其中深意,原来即使身处不同年代,世人都有对岁月静好的深切渴望,只是乱世又哪能容得下如此安逸的一份平和,戏子也好,贫民也罢,他们的悲剧在乱世之中昭然若揭。
《王的男人》中的主要人物最初走的是一条被动的路线。
长生和孔吉从小地方辗转来到汉阳,再进入皇宫是受生活所迫、被政治操纵,一路走来如履薄冰。
《郎在远方》中的苏茵和郑满也是如此,苏茵在进退两难之际遇到一心想去越南发洋财的郑满,于是千里寻夫的路上历经风霜。
同样在被动中进行的故事本应逆来顺受、波澜不惊,却因人物主观意志的转移和精神层面的上升而变得跌托起伏、激荡人心。
比较两部电影中的人物设置,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戏班和乐队本身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所处年代不同,呈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远方》中的苏茵正是《王男》中孔吉的缩影,郑满这个角色又类似《王男》中的长生。
苏茵原是温顺的乡村女孩,因为封建礼教的束缚而困于有形无实的不幸婚姻中。
面对丈夫的另有所爱和婆婆的求孙心切;苏茵并没有反抗,而是恪守妇道、孝顺婆婆;努力维系这一客观局面。
直到丈夫发配越南从军事件突发打破了苏茵苦心维持的局面,一方面受婆婆逼迫,一方面受父家排斥,无路可退的苏茵又无法放下尊严,最终走上了最不切实际又最合情合理的千里寻夫之路。
战争非儿戏,越战的残酷非常人想象,越接近目的越是困难重重。
一路险山涉水,其中艰辛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经历战争的苏茵在艰辛中成长,褪去青涩,单纯羞涩的少女转变成性感撩人的歌手;面对受伤的同伴,不顾危险奋力搭救;当乐队被越军捕获时又挺身而出用歌声化险为夷.....柔弱的少女终于如蝴蝶飞过沧海,生命的张力在硝烟弥漫中肆意绚烂,穿越千山万水只为心中执着的信念,只为来到这里告诉你“这便是我爱你的方式,这便是我执着的信仰”。
《王男》中的孔吉最初也只是个与同伴长生一起街头卖艺的戏子。
因一起突发事件,孔吉误杀了戏班班主,不得不与长生逃难到汉阳。
本想在汉阳卖艺求得温饱,却被人利用,进入皇宫。
小人物的命运不由自己,被人操纵,戏班的命运也变得岌岌可危。
本是善良柔弱的孔吉在关键时刻急中生智用表演征服了燕山王,赢得了王的宠爱,同时戏班也成为王的杀人工具。
随着宫廷斗争的愈演愈烈,戏班在充满阴谋权术的宫廷中险象环生。
重情重义的孔吉始终没有在是非中迷失自我,最终破茧成蝶,与师兄相视一笑,共赴那场生命的约会。
苏茵和孔吉同是外表柔弱内在坚强的人。
当外界的险恶在他们眼前层层剥离;当生活将他们蹂躏殆尽,内在的执着与坚韧终于迸发出潜在的光芒;人物的精神境界随每一次的险象环生不断拉升,最终人格的力量超越自我,撼动周身。
关于郑满和长生这两个人物在两部电影中也有各自不同的转变。
郑满是苏茵千里寻夫的见证者,与苏茵共同经历风雨之后,本是唯利是图的平凡之人因苏茵的种种而深受感动,最后不惜冒着危险帮助苏茵完成心愿。
长生的转变在与孔吉的相互相惜中潜移默化的表现出来。
最初的挺身而出是不堪孔吉被乡绅凌辱;之后当孔吉陷于宫廷阴谋之中时,出于对孔吉的保护和不甘命运的摆布,毅然独自背负所有罪名。
从两部电影中的主要人物和人物的经历来看,《远方》的结构模式更为单一,主线更为明了,自始自终都是围绕苏茵千里寻夫这一主题而发生、发展、结束。
《王男》的故事结构呈现出三段式的模式:第一段中讲述孔吉和长生被总管太监所利用,进入王宫;第二段中这两人又被王利用,成为王惩治奸臣的杀人工具;第三段中孔吉又被王后利用,成为王后向王挑衅、争宠的工具。
随故事的展开、发展,三段式中又派生出孔吉和长生的感情主线,并随着故事的推进,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境界也达到高潮。
因此从电影剧本上看《王男》更为曲折,寓意更为深刻,小人物始终是处于被反复利用的境地,而在这无奈的处境下,小人物所表现的情深意重、生生不息的潜在意志和精神更能感动人心,其人物形象熠熠生辉,生动鲜明。
但结合两部电影的历史背景来看,《远方》的故事背景以越南战争为依托。
正是金钱交易下的战争促使了苏茵千里寻夫这一可笑又可悲的举动。
导演正是借这一件匪夷所思的小事从侧面强烈评击了战争给无辜的贫民带来的巨大伤害。
所以《远方》中虽然有许多不符合实际、强上位的情节,但纵观全剧,《远方》也是一部意义深远的好电影。
影中有咬牙切齿的现实,有隐晦的艺术,有催人泪下的煽情。
在耳光声中结束全剧,后面是我最爱的歌。
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听到你浅浅的吟唱。
想起我爸也因为逃离家里的相亲而去参军,虽然不是全为了逃避,更多还有逃离那个小山村的渴望。
如今有了我和姐姐,在遇到我妈之后的这个家庭也算幸福美满。
我前半生都在追寻你,只为了后半生永远停留在你的身旁。
祝有情人终成眷属,也祝你爱终有所得。
《郞在远方》,以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战争为故事背景,从女性视角入手,讲述在战乱中闪耀着人性光芒的女性的人生故事,影片中有战火,有声乐,也有情谊,从女性视角展现战争,可谓另辟蹊径,这类题材,在战争类型的影片中并不多见。
女性视角影片通过讲述一个在战争中寻找丈夫的妻子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人性的真实的一面,战争中的亲情和友情,以及战争的残酷。
顺伊本是个纯朴的女子,迫于无奈踏上寻夫的道路,为找到丈夫,成为了郑满赚钱的工具,而到了战场上,为救丈夫,只能牺牲自己的身体,这一路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顺伊被战争摆布的命运,以及内心的痛苦。
影片中用很多主观镜头去展现顺伊眼中的战争世界,通过顺伊遇到的种种情节带给她的感受从而产生的行为来传达顺伊眼中的战争,这样的人物塑造更真实合理,也传达出对于女性,战争的伤害同样巨大。
歌舞元素歌舞元素的融入,震撼人心。
影片中舞台上的欢声笑语和战场上的炮火轰鸣,形成鲜明对比,欢乐和死亡,交替出现,引发观众的思考。
一个是歌舞,一个是战争,两者极端的对比,表现了对战争的批判,例如,影片中的有一幕,顺伊穿着火红的短裙在大雨中欢快地放歌,顺伊的裙子颜色和战火的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红色象征着希望和热情,喻示着顺伊的歌声给战场上的士兵带去欢乐和希望。
影片主题是沉重的,但歌舞的融入,弱化了悲伤的气氛,也带动了影片的节奏。
最后来说说影片最后的一个画面。
故事最后定格在了这样一个画面:远景,一处战场的山坡上,远处依稀可见士兵还在作战,硝烟四处弥漫。
丈夫尚吉跪在妻子顺伊的面前,夫妻俩失声痛哭。
一个为寻找丈夫来到战场,为了丈夫的性命出卖了自己的身体的妻子,面对丈夫的那一刻,所有的委屈痛苦怨恨都发泄在了丈夫的几个耳光上了,但她内心的伤害,却是无法弥补的。
而丈夫尚吉,经过了战争的残酷后,才体会到情感的珍贵,他跪在妻子面前痛哭,其实也是内心的忏悔。
影片最后的画面从暖色调变为冷色调,正是说明,战争的残酷,给人带来的伤痛是永远的。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不错的影片,避开故事的真实性,从电影艺术角度看,影片以女性的视角,来探讨战争对人的伤害。
歌舞与战火交替出现,对比之下让人体会到战争带给人们、家庭的无尽伤痛。
结尾太令人费解,媳妇从韩国不远千里历尽艰辛跑到越南战场找到负心郎,只为了揍他几巴掌,你为何在外面有情妇????????????????????????????????????????????????????????????????????????????????????????????????????????????????????????????????????????????????????????????????????????????????????????????????????????????????????????????????????
烧钱也令人费解,你烧自己那份就算了,干吗把别人的也烧了??
美国军官的话也令人费解:你丈夫的组织已经被我们击垮了,别以为字幕打错了,我反复听了几遍原话了,美韩难道不是同一阵线??
他与她丈夫真的是爱情吗?
那永德算什么?
她和永德之间我才看到了爱情。
他一直要追寻丈夫的信念,是欺骗,是责任,是恨,可以是很多。
但就不是爱,这不是爱的表达方式!
这是一个女人成长的故事。
女人因为男人而成长,而成长之后就不在低头了影片中也包含这对战争的思考,丈夫糊涂的进入了战场,就像韩国当时因为美国而进入战场一样。
代表着人性,代表着美代表着韩国的传统美德。
妻子在越南经历的不是堕落,是成长。
美好的东西中有经历过风雨才能发光,这是韩国的精神。
而最后陷入战争的丈夫跪在了妻子前面,痛哭不止,导演甚至一直用全景描绘丈夫对妻子跪下。
这是对人性的忏悔,这是对战争的反思。
“我早该告诉你,我一直爱着你...”淳朴简单的乡村美女幸顺(秀爱饰)婚后长期备受丈夫冷落,在婆婆的训斥下,为续香火每月从村里长途奔涉到丈夫的军营团聚造人,丈夫尚吉心里却爱着首尔的情人,一再冷对妻子,丈夫因打架突然被派遣到越南战场,从未出过远门的幸顺在婆婆的压力下,不得不千方百计去越南找丈夫。
走投无路的 无业游民郑满(郑振英饰)为了躲避债主追杀,拉拢人组织一支前线慰问乐队远赴越南战场表演掘金,幸顺不顾一切报名充当团里的歌手,争到去前线寻夫机会。
一伙人心怀各种目的凑合成一个临时乐队坐船来到战火纷飞的越南战场开始了一段惊险之旅...唯利自私,金钱为上的郑满一心只想把幸顺当赚钱的“摇钱树”,幸顺为去惠安找丈夫历经沧桑。
在硝烟弥漫,枪声不绝于耳的越南战场上,幸顺以一位女性纯真的心…用真挚执着的爱慢慢感化着身边的人... 片中选用了英文歌"Danny Boy”是一大亮点,经典旋律婉转动听,歌词也朴素隽永,在曲折跌宕的电影情节映衬下显得分外优美。
看《流感》的时候,觉得女主角很耐看,搜了一下,才知道她叫秀爱,后来又找到了两部片子,一部是《深夜的FM》以及这部《郎在远方》。
女主角幸顺的丈夫喝着闷酒,突然问了一句“你爱我么?
”幸顺低下了头,好像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并没有回答。
也许她也在想,是不是真正爱自己丈夫,也许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爱。
在婆婆担心儿子在远方战死,执意要去越南看儿子时,幸顺也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并不是打仗就一定会死人”。
幸顺也许并不知道战争的残酷性,她也许真的不爱自己的丈夫,面对远走他乡奔赴战场的丈夫,她没有人们印象中的痛苦流涕,也没有离愁别绪,好像一切都跟平常一样:总之他是不在自己身边的,而我的任务我的使命只是给他生个孩子,那他在哪他是死是活他有没有情人,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分别。
幸顺是那种很典型的乡下女孩儿,会干活,会做饭,很保守。
对婆婆百依百顺,逆来顺受,没有怨言。
其实幸顺根本就没有自我,她都是在为别人而活着,只有在唱歌的时候她或许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影片的开始她一直在唱“快来我的怀抱,如果太晚了我的心就会死去” 她是在呼唤什么呢?
是在呼唤一个想象中的自己吧,在那一个想象中的世界,没有烦恼,不用为了传宗接代躺在自己没什么感觉的男人身下,只有歌声,只有歌声,希望这种生活快些来到,希望现在的日子马上过去吧。
在被婆婆和自己的父亲排斥后,幸顺决定替婆婆踏上旅程,去寻找自己的丈夫。
在这里,幸顺的婆婆是有执念的,因为自己的丈夫在战争中战死,儿子又是家中的独子,所以婆婆一直执念于为朴家延续香火,当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外有情人的时候,也觉得无所谓,只要能有个孩子,自己的半辈子的执念也就会放下了。
幸顺也是有执念的,她是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儿,不忍婆婆经受旅途的困苦,独自启程横渡千山万水,去完成自己的执念:只是单纯的找到自己的丈夫。
但是她为什么要找到她的丈夫,他们之间可以说没有爱,而且就算找到了,又能怎么样呢?
继续传宗接代的使命?
找到之后又如何,恐怕此时的幸顺并没有太多的想法。
我曾经看过一个电影,电影里有一句话,说的是:你在任何时候学的任何一种技能都会在某一时刻起到关键性作用。
我们的女主角就是因为会唱歌,终于坐上了前往越南的渡轮。
她所在乐队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各自的想法,然而目的只有两个,赚钱和找人。
当幸顺第一次衣衫暴露的展现在美军面前时,她的心情之复杂可想而知:一个曾经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农村女孩儿,转眼间衣着性感地站在那么多外国人面前,如果不是心中尚存一丝执念,恐怕她早已经崩溃。
但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丈夫,她必须坚持下去,直到来到了韩军的基地,她的表演也越来越放得开。
站在舞台上,她的执念应该是放下的吧,一开始她只敢闭着眼睛给农田里的大妈唱歌,而现在,有这么多人喜欢她的歌声,她会是很享受那一刻吧,什么寻夫什么传宗接代,统统放下,我只想要舞台上的感觉,这一刻幸顺或许真的找到了自己。
然而执念仍在。
下了舞台,她仍在苦苦寻找着自己的丈夫,她唱歌,跳舞,最后甚至牺牲自己的肉体来换取美军军官搜索丈夫的命令。
直到最后一刻,她与丈夫相逢在战场,她毫不犹豫的给了自己苦苦追寻的丈夫几个巴掌。
我想这几个巴掌里面饱含着很多层意思,责怪她有情人,责怪他不辞而别,责怪他没能让自己怀上孩子,责怪他让自己付出了这么多经历了这么多…那么这一刻,她确定自己爱着自己的丈夫吗?
在幸顺坐上前往惠安的飞机时,她唱了一首歌“我在爱着你,如果不是你,我肯定会死去,我早该告诉你,你就是我的白天和夜晚…”马上要抵达惠安,马上要见到自己的丈夫,她唱起了这首歌,是不是就在回答当时丈夫问她的一句“你爱我吗?
”幸顺这个角色全片话不多,秀爱的表演十分到位,演员气质也和角色十分契合。
值得一提的是,秀爱对表情的拿捏非常准,那些心里细微的变化,那些眼泪,都在无声地跟观众传达出她的情感,无声胜有声,秀爱也凭借此片,获得了韩国大钟奖的最佳女主角,一年后又凭借《深夜的FM》获得了青龙奖的最佳女主角,离韩国影后大满贯,之差百花大赏一个奖项。
在面对情感的时候,男人逃避,女人面对,男人冲动,女人冷静,男人幼稚,女人成熟。
幸顺的丈夫在对情人和妻子的爱与歉疚当中选择了逃避,这无疑是一种冲动而又幼稚的行为,而幸顺,冷静的选择面对,体现了她内心当中成熟的一面。
男人本质上是个孩子,尤其是面对情感的时候,他们常常不知所措,而这种幼稚似乎不太容易成长。
而女人,成熟的非常快,改变的也快,乐队的经历让幸顺从一个逆来顺受的农家女孩成长到最后敢扇丈夫巴掌的女人,从一个保守至极的女孩儿成长到一个可以贴身性感热舞的女人,这种蜕变都是彻底性的。
女人见了世面就会改变,而男人见了世面就更加念旧,这大概是很多故事的原因或者结局吧!
看《流感》的时候,觉得女主角很耐看,搜了一下,才知道她叫秀爱,后来又找到了两部片子,一部是《深夜的FM》以及这部《郎在远方》。
女主角幸顺的丈夫喝着闷酒,突然问了一句“你爱我么?
”幸顺低下了头,好像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并没有回答。
也许她也在想,是不是真正爱自己丈夫,也许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爱。
在婆婆担心儿子在远方战死,执意要去越南看儿子时,幸顺也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并不是打仗就一定会死人”。
幸顺也许并不知道战争的残酷性,她也许真的不爱自己的丈夫,面对远走他乡奔赴战场的丈夫,她没有人们印象中的痛苦流涕,也没有离愁别绪,好像一切都跟平常一样:总之他是不在自己身边的,而我的任务我的使命只是给他生个孩子,那他在哪他是死是活他有没有情人,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分别。
幸顺是那种很典型的乡下女孩儿,会干活,会做饭,很保守。
对婆婆百依百顺,逆来顺受,没有怨言。
其实幸顺根本就没有自我,她都是在为别人而活着,只有在唱歌的时候她或许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影片的开始她一直在唱“快来我的怀抱,如果太晚了我的心就会死去” 她是在呼唤什么呢?
是在呼唤一个想象中的自己吧,在那一个想象中的世界,没有烦恼,不用为了传宗接代躺在自己没什么感觉的男人身下,只有歌声,只有歌声,希望这种生活快些来到,希望现在的日子马上过去吧。
在被婆婆和自己的父亲排斥后,幸顺决定替婆婆踏上旅程,去寻找自己的丈夫。
在这里,幸顺的婆婆是有执念的,因为自己的丈夫在战争中战死,儿子又是家中的独子,所以婆婆一直执念于为朴家延续香火,当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外有情人的时候,也觉得无所谓,只要能有个孩子,自己的半辈子的执念也就会放下了。
幸顺也是有执念的,她是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儿,不忍婆婆经受旅途的困苦,独自启程横渡千山万水,去完成自己的执念:只是单纯的找到自己的丈夫。
但是她为什么要找到她的丈夫,他们之间可以说没有爱,而且就算找到了,又能怎么样呢?
继续传宗接代的使命?
找到之后又如何,恐怕此时的幸顺并没有太多的想法。
我曾经看过一个电影,电影里有一句话,说的是:你在任何时候学的任何一种技能都会在某一时刻起到关键性作用。
我们的女主角就是因为会唱歌,终于坐上了前往越南的渡轮。
她所在乐队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各自的想法,然而目的只有两个,赚钱和找人。
当幸顺第一次衣衫暴露的展现在美军面前时,她的心情之复杂可想而知:一个曾经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农村女孩儿,转眼间衣着性感地站在那么多外国人面前,如果不是心中尚存一丝执念,恐怕她早已经崩溃。
但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丈夫,她必须坚持下去,直到来到了韩军的基地,她的表演也越来越放得开。
站在舞台上,她的执念应该是放下的吧,一开始她只敢闭着眼睛给农田里的大妈唱歌,而现在,有这么多人喜欢她的歌声,她会是很享受那一刻吧,什么寻夫什么传宗接代,统统放下,我只想要舞台上的感觉,这一刻幸顺或许真的找到了自己。
然而执念仍在。
下了舞台,她仍在苦苦寻找着自己的丈夫,她唱歌,跳舞,最后甚至牺牲自己的肉体来换取美军军官搜索丈夫的命令。
直到最后一刻,她与丈夫相逢在战场,她毫不犹豫的给了自己苦苦追寻的丈夫几个巴掌。
我想这几个巴掌里面饱含着很多层意思,责怪她有情人,责怪他不辞而别,责怪他没能让自己怀上孩子,责怪他让自己付出了这么多经历了这么多…那么这一刻,她确定自己爱着自己的丈夫吗?
在幸顺坐上前往惠安的飞机时,她唱了一首歌“我在爱着你,如果不是你,我肯定会死去,我早该告诉你,你就是我的白天和夜晚…”马上要抵达惠安,马上要见到自己的丈夫,她唱起了这首歌,是不是就在回答当时丈夫问她的一句“你爱我吗?
”幸顺这个角色全片话不多,秀爱的表演十分到位,演员气质也和角色十分契合。
值得一提的是,秀爱对表情的拿捏非常准,那些心里细微的变化,那些眼泪,都在无声地跟观众传达出她的情感,无声胜有声,秀爱也凭借此片,获得了韩国大钟奖的最佳女主角,一年后又凭借《深夜的FM》获得了青龙奖的最佳女主角,离韩国影后大满贯,之差百花大赏一个奖项。
在面对情感的时候,男人逃避,女人面对,男人冲动,女人冷静,男人幼稚,女人成熟。
幸顺的丈夫在对情人和妻子的爱与歉疚当中选择了逃避,这无疑是一种冲动而又幼稚的行为,而幸顺,冷静的选择面对,体现了她内心当中成熟的一面。
男人本质上是个孩子,尤其是面对情感的时候,他们常常不知所措,而这种幼稚似乎不太容易成长。
而女人,成熟的非常快,改变的也快,乐队的经历让幸顺从一个逆来顺受的农家女孩成长到最后敢扇丈夫巴掌的女人,从一个保守至极的女孩儿成长到一个可以贴身性感热舞的女人,这种蜕变都是彻底性的。
女人见了世面就会改变,而男人见了世面就更加念旧,这大概是很多故事的原因或者结局吧!
缺东西啊 懂不得…… 如果不是拷贝不完整的话 那这个电影简直太瞎扯了 细节的处理都精彩 但是人物明显不能连贯 无法自圆其说 究竟为毛折腾这一大通的?!
这女人真强~
无业游民郑满为了躲避债主,自发带头组织了慰问团演出计划远赴战场,幸顺为能见参兵的丈夫,报名当主唱。自私自利,金钱为上主义的郑满一心只想把幸顺当着“摇钱树”使唤,团里的乐队成员永德心地善良,幸顺得到其不少的关照。在硝烟弥漫,枪声不绝于耳的越南战场上,也跳动着一位女性纯真的音符。
她在無知無覺中循蹈了母體之路
老公脚踏几条船,婆婆又这么没良心,老婆这样千里寻夫值得吗?还是喜欢郑京浩演的永德这个配角啊
两颗星给秀爱,两颗星给剧情吧,剧情太薄弱了,是妻子寻找丈夫没有错,但我似乎没有看到爱
秀爱有种特别的气质
瞎闹
好扯……
女主角为了信念,为了说不出原因的“你为什么要找你的丈夫”,把自己的身体委给美军的中尉,以求派出寻找其丈夫的分队——本人对这种交换很是排斥。女人的身体成了女人的筹码?影片中她达成目的了。这不是向更多的观者传递,身体是女人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武器吗?最后的镜头还是丈夫跪在女主角跟前,这算
李濬益音乐三部曲第三部,但因为越战的故事背景,音乐退居到了稍次要的位置。
越战背景,女性视角。这绝对是一部被忽略的精彩电影,四星推荐,准备在看一遍。
拯救大兵朴尚吉....
2015.7.11原本对战争题材的片子不感冒,看过却被这枪林弹雨间鲜活的人物和故事感动。整个片子的感觉就如海报所呈现的,灰暗充斥的硝烟中一抹跳动的红色,穿过枪林弹雨,穿透硝烟最终站到你面前,告诉你什么是爱。秀爱太美!歌舞完全没看够~!特别喜欢穿制服扔内衣那段~哈哈~2020.11.4才认出,那个小帅哥是爱酱里第一个登场的世莉的绯闻男友,是郑敬淏~
秀爱真的很不错!
所以到底想讲什么?爱情还是战争?还是战争中的爱情,典型的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没表达明白。
錯過了前面,不知道和最後那好幾個耳光是否有聯繫,但在劇中聽到了情人這個字眼,大概能猜到。只是女主角一心要找到老公的幕後內心實在太薄弱,鄭京浩在裡頭可惜了,一心只知道利用人賺錢的大佬那一場幫助秀愛的轉變更是離譜到無法支撐。主題曲倒是不錯的,有一種思念在裡頭。
想想为什么国外就可以拍出这么真诚的战争片 我们不行吗?不是 就算行 你敢写嘛?就算你写了 有人敢拍嘛?就算有人敢拍 有人敢上映嘛?好片子看完 就会觉得痛 心痛 天天都讴歌 都弄虚作假 这样的时代永远不可能出艺术经典 就酱了
不管是郎在远方还是郎在近处,只要能坚定信念,就是郎心如铁。
幸顺的故事从1971年的越南战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