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eing with Alyssa had started to make me feel things. She made me feel things.(手捧小黄花,全剧最经典)james在意识到自己对alyssa有感觉,意识到自己其实不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之后。
等她回来期间,他去游泳池旁摘下小黄花,在一堆处理实体的化学剂当中找到一个花瓶。
等alyssa回来,他迫不及待地,两只手,虔诚的抱着花,想要送给她。
因为你让我感受到了生命,是你。
都是你。
喜欢一个人,就送小黄花给他。
2,原则上我不跳舞,但我没办法对alyssa说不“as a rule,i didnt dance, but it was hard to say no to alyssa“网易云,这部剧插曲的每一首下面,排名前三一定有这句台词。
james从一开始为了杀人才和对方一起,后来看到女孩哭小心翼翼的收起刀柄,再到后面随着女孩一起跳舞。
其实james很被动,排斥很多东西。
开始接吻是女孩主动,牵手,拥抱。
一句could u cuddle me让男孩卸下心房。
再到后来他们一起kill time,女孩边喝酒边跳舞,扭动着身体,邀请着看起来四肢就很僵硬的男孩。
男孩没有拒绝。
原则上我不跳舞,但我没办法对alyssa说不。
附一个杀人之前,james偷偷跑到睡着的alyssa,躺在地下想要悄悄地牵女孩的手。
一点一点地靠近,像一个普通男孩突然之前发现自己信教的虔诚少年,而女孩就是他的信仰。
3,that was the day i learned that the silence is really loudly,deafening.when u have silence,it s hard to keep stuff out.it is all there.女孩地离开让男孩感受到了安静的存在,一种震耳欲聋的可怕。
感觉自己无处可逃,无处可寻。
4,I was never alyssa s protector..she was mine.男孩因为女孩才杀人,他觉得自己是她的守护神,自己很伟大。
但是当女孩离开之后,好像自己做的一切事情都不重要了。
安静让自己害怕,他快要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
男孩要靠别人走自己才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原来女孩的离开让自己这么空虚。
原来我并不是你的守护神,你才是我的。
5,i ve just turned 18.and i think i understand...what people mean to each other男孩今天18岁,是可以负担刑事责任的年龄了。
他杀了人,又被人举报,自首,打倒了女警察。
其他警察再来的路上,他们无处可逃。
他打晕了女孩,一个人往无边无际的大海跑。
用全身力气跑。
仿佛这样所有的罪都可以他一个人揽在身上。
他知道警察都在后面,他们个个举着枪,他们抓到了女孩。
女孩安全了。
枪响,前一秒他的脑子里想的是:我18岁了。
或许我已经知道了,我们对彼此的意义。
女孩声嘶力竭,男孩义无反顾。
步伐急促焦虑,枪声简短有力。
(这里是一闪,如果我的文章有帮助到你一点点点点的话,麻烦给我一个赞把,于你而言的一个小举动,于我而言是一个大鼓励)
今年最惊艳的剧。
一下午追完。
一开始看像《怦然心动》,然后变成了《低俗小说》,最后发展成了《白夜行》。
可能是从来没有经过叛逆期,这样叛逆的故事一开始就吸引了我。
两个坏孩子叛逆厌世,离家出走。
他们以为找到了自由,无所约束,还有个很酷的人可以投靠,未来仿佛充满光明。
可是事情越来越糟,烦恼越来越多。
人们总是寄希望于不了解的人,反正找到那个人一切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吧。
本质上,这只是对现实的逃避,当最后发现你们满怀希望要找的人不过是另一个混蛋,一切烦恼已经滚成了一个巨大的雪球来到你面前,避无可避。
最终男主选择站起来,独自承担这一切。
当枪声响起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亮司倒在血泊中。
不同于雪穗的一次也没有回头,女主嚎啕大哭,原来可以依靠的人一直都在身边。
男主从一个逆来顺受的懦弱男孩,终于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他拯救了女主,女主也拯救了他。
烦恼总是有的,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也许你讨厌的人,才是真正爱你的人,坐下来好好谈谈,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
爱情,亲情,责任,离经叛道的外表下,这部剧讨论了很多东西。
这,是我不曾有过的17岁。
我不知道那么多看过这部剧的人们都几岁了。
但我看到一个评论说,如果他再年轻十岁,他一定会喜欢这部电视剧。
我想是的,因为当你在十七岁的时候去看这部剧,你会觉得非常的感同身受。
十七岁是什么?
应该是所以意义上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十七岁,代表着寻找的过程。
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有的人过了这个年纪就停滞不前了。
十七岁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你觉得自己可能是荒诞、怪异、孤僻、不合群的,大多数的时候,为了躲藏在“合群”的保护罩下,你会隐藏起自己的内心,把自己伪装成最适合生存的样子。
然后你就慢慢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样子,你就变成了一个大人。
James和Alyssa并没有这样去掩饰自己。
所以大人们会觉得他们weird,会觉得他们stupid ,也就是所谓的不成熟,在他们看来小孩子的稀奇古怪的表现都很幼稚。
然而,人不就是在寻找,在成长的一个过程吗。
你总是会在经历了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做作”后,才会长大成为克制理性的大人。
十七岁的少年们在寻找一个成长的途径,一个在这个他们看来fxxking的世界中存活的方式。
他们总是迷茫的,特别是在父母无法给予很大的帮助的情况下,他们只能自己横冲直撞地去闯入成人的社会。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大人们总是帮不上任何忙的。
他们的记忆太糟糕,总是会忘记自己也曾年少的经历,或许那段经历太糟糕,所以他们试图将孩子的人生限制在非常正确的轨道中,然而这条轨道,真的是非常的无聊吧。
少年大多是叛逆的,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倔强。
他们尽管不怪,但他们也并不坏。
Alyssa把小女孩带了回去,James不忍心把小狗弄死。
你永远不能否认,少年内心的美好,毕竟他们是带着对这个世界的美好向往而来的。
所以,原谅他们对这世界的失望,或许你当初也曾这样的不安。
在世人眼中怪异孤独的我们,遇到了在彼此眼中美好的对方。
在最好的时光遇到对方,是美好的幸运。
我找到医生说,“我耳鸣了”。
医生对我说,“耳鸣虽然是会伴随终身的不治之症,但它不会要你的命,你习惯了它就不会再困扰。
”这就像,我找到一个人,对他说,“我感到孤独”。
那人也会多半这样说,“孤独不是一种病,它会伴随你一生,但也不会致你死亡,你只要习惯它就不会再困扰。
”但是,万一我就是无法习惯越安静、耳朵就越轰鸣的自己呢?
其实小孩子会对童年的事情记得很清楚,像J记得妈妈自杀前的早餐,像A记得继父玩味的眼神。
其实小孩子也很喜欢与喜欢人的肌肤接触,像J发现自己竟然渴望触碰A的指尖,像A一直穿着生父的weird baggy jacket。
其实小孩子都不擅长道歉,像J只会笨拙的揪几朵花捧在胸前给女孩道歉,像A知道自己不该随便发脾气但又不懂怎么说出口抱歉。
嗯,还有,其实小孩子都很怕自己很奇怪,因为他们不懂怎么处理这种奇怪。
就像J一直以为自己是classic psychopathe,像A觉得自己有annoying anyone的特长。
你发现了么?
其实不是小孩子,好像一些成年人也是如此,就像……喜爱《The end of the f**k world》的所有人们。
前几天,我学了一个词,cosmic boredom.有了这个理论,好似人类世界的一切都可以没有意义,只是杀时间的高低手段而已。
有意思,这个词,至少让我摆脱了一秒cosmic boredom.我们嘲讽一切,但最终都是为了不再嘲讽,因为嘲讽用多了,本身也很无聊。
不安于无聊的人啊,会向其他人说,“This world is a shithole,everyone seems so boring but pretends happy.”你得到的回应99%可能是,“So what?
After all,everybody is doing the same thing. We have to live,anyway.”See,that is why we want to escape from boredom to sth meaningful.可那另外1%的可能是,我们会遇到那个人,和他一起闭着眼睛随着音乐跳舞。
你相信么?
我信。
毕竟,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一个想杀掉另一个女孩的psychopathe会在48h后完全爱上她,并为了保护她牺牲掉全部的自己。
For what?
嗯,可能就是要向这个f**king world throw a f**king finger.我是人,我有感觉,我无法假装我对这个世界一切的感觉,包括耳鸣,包括孤独,包括无聊,也包括我所有的激情。
这还不够疯狂么?
所以,当你找到一个人,跟他说,“我好孤独啊!
”,他会说“我给你放音乐啊!
”我说,“我好无聊啊!
”他说,“我给你念我最近看得书好不好?
”我说,“我喜欢跟你待在一起!
”他还会说,“要不要一起去跳舞,跳tango”。
那时候就不要怀疑了,那个人不是无所谓的人,是爱人。
文|饱饱已经忘了“丧”这个词流行之前,人们是怎么表达这种情绪的了。
《马男波杰克》、“葛优躺”带动了丧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用无所事事、麻木不仁的生活状态来标榜自己。
最近豆瓣上9.1分的这部英剧,从片名就丧到极致——《去他*的世界》。
很多人评论它是丧版《怦然心动》,我觉得它更像是丧版《月升王国》。
丧的表象之下,其实是挣扎与反抗的处世态度。
在剧里,男女主角选择的方式,就是逃离这个操蛋的世界,一段雌雄大盗式的亡命之旅因此展开,只不过主人公变成了两个未成年的孩子。
骂这部剧无病呻吟、矫情做作的人,你们应该庆幸自己不用体会被逼成freak的滋味。
出于对成人世界的恐慌,以及原生家庭的伤害,两位叛逆厌世的主角不甘于待在这个无聊透顶的小镇,每天面对一群索然无味的正常人,而是选择在一个错乱的世界中保持疯狂。
确切地说,不是疯狂,是清醒。
*以下内容有剧透,请慎看男孩James曾亲眼目睹母亲的自杀,这成为他挥之不去的阴影。
他的父亲并不古怪,但总是一味选择逃避,逃避母亲的死亡,逃避与孩子交流,而是用假象来充斥生活。
与父亲不同,James喜欢去体验,他定义自己为一名精神变态者,把自己手放在油锅里,记得每一只他杀过的动物,甚至计划杀一个更大的东西,一切的出发点,是因为他想让自己感觉到些什么。
女孩Alyssa的生父从小就离开家,只会在每年生日时寄给她一张贺卡,但是Alyssa依旧理解父亲选择的人生。
她不幸遇到最糟糕的继父,母亲也对她不管不顾,一心扑在Alyssa同母异父的双胞胎妹妹上。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不再信任合群的人,用愤世嫉俗的外表伪装自己:总是不吝啬对任何人爆粗口,并且非常善于制造麻烦。
表面上一拍即合的两人,各自其实心怀鬼胎。
James答应与Alyssa约会,其实是把她当做猎物,趁机展开自己的杀人计划;对于Alyssa来说,James也不过是一个逃避现世的出口。
然而这样一段畸形的关系,却在不自觉中摩擦出花火。
在惹Alyssa生气后,James会稚气地捧一束花给她道歉,也会用拥抱给她温暖,那一刻,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被另一个人需要的感觉。
女生总是展现出比同龄男生的成熟,相比James的懦弱不果断,Alyssa直来直往,无所畏惧。
当James遭遇怪蜀黍猥亵时,Alyssa告诉他说“你不必什么都顺从别人”,这些言语在无形中都潜移默化地对James产生影响。
当Alyssa被强暴时,James勇敢掏出猎刀,对准坏人的喉咙狠狠割下去。
他终于实施了自己的杀人计划,也彻底改变了自己。
杀个人,都是爱你的形状James终于明白,杀人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想摆脱情感也没那么容易。
现实的残酷就这样血淋淋的展现在眼前,就连一起对抗世界的Alyssa也因为难以承受压力而离开James。
这大概是全剧我哭得最惨的地方,James被重重打倒在地,第一次知道他的懦弱与幼稚,知道原来自己才是那个被保护的人。
发现懦弱并不是什么坏事,James渐渐有了感情。
他会为碾死的小狗哭泣,会在海边牵起Alyssa的手,也会在Alyssa父亲的逃避时挺身而出。
他终于告别曾经那个冷血又软弱的自己,变成了保护Alyssa的那个人。
“I love him so much”,这句Alyssa内心的独白,却成了全剧最甜的一句话。
We have to be very strong,if we want to do something very wrong.最后,James选择牺牲自己,留下一个他绑架Alyssa的假象。
那个向大海奔跑的少年,如此勇敢,如此义无反顾。
他用这样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18岁的James,第一次明白了人对彼此的意义。
· THE END· 这是“不散”的 第510期 文章,爱就是为了ta奋不顾身。
本文原创首发于:不散微信公众号(ID:busan-movie),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结局的这一集是男主的18岁生日,也许成长的代价是告诉我们爱需要付出,爱对彼此的意义,在这之前,男主不愿意动用自己的情感,也许爱别人对男主是奢侈,也许爱自己对男主同样奢侈,也许男主是因为不想想起母亲的自杀,这种对于年轻的他来说痛苦的情感,才会选择屏蔽这一切,去逃避情感对自己的影响,直到他遇见了女主。
男主和女主之间是相互救赎,相互羁绊,如果两个心不在一起,那么他们也不会选择回到同一个地点,男主的心因为遇到了女主而变得柔软,女主是个酷女孩,但她也是个小女孩,两个人的相互保护,就是那种在患难中紧紧依偎的心,是他们之间最舒服的状态。
最后一集女警官劝他们自首,女主说他们如果坐牢了是不是就不能待在一起了,不能在一起,她果断的打爆女警官的头,酷女孩。
最后,在一片海滩中,我还是期待着罗曼蒂克的爱情,尽管此刻枪声响起。
真心实地看不懂这部剧,想跟所有低评点赞。
就这拍出来的什么垃圾食品,看一个个夸男主帅的人?
把变态和演戏搞混了吧,这也太明显的做作了吧,这男孩如此正常,就拿这个做借口就跑去杀人,抢劫,闯私宅,这有什么表现力度?
整个剧集下来就说了三句有内涵的话,其他都是在画面是造美感,不觉得空洞的要命吗?
然后还有推崇《怦然心动》的手法,真有那么好吗?
那么多突如其来的巧合,逻辑是为了大众快感服务的是吗?
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指错?
还九点一分,真是时代佳作哈哈。
我在想那些黑狗们看剧的时候有多满足。
最后James夺过了Alyssa手中的枪,还一直的向前奔跑就坐实了他曾在加油站持枪犯罪,真的成了警察严重的暴力持枪犯,并且他还成年了。
想想很心痛,他们从来没有机会倾诉,直到找到了彼此。
不会有第二季了,James was gone. 他们从来没有机会解释他们的遭遇,也不用解释,在这样世界,他们是不会被理解的。
“在一个错乱的世界中疯狂,不是疯狂,而是清醒”。
她的父亲十分认真的说出这句话的时候,Alyssa满心欢喜,开心的想“他简直就是甘地”,一个酷炸的解放领导者。
Alyssa的父亲看似自由,乐观,他裸着身子在海边撒尿,有一艘小船,拿来零食和啤酒,收留逃亡的他们。
这看上去简直太美好了,好的不真实,果真也就不真实。
开车碾到半死的狗,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生的连新校服都穿不起的弟弟,十年里的贺卡也是假的,甚至看见有偿举报基本没什么犹豫就打了电话。
他只是一个不负责任混蛋透了的父亲。
他爱Alyssa吗?
爱的吧。
毕竟最后他说要把责任推给James,毕竟他为他们提供了几天美好的假期,但这爱也仅限于能提供几天无需责任的假期了。
几杯啤酒,几个笑话,几个拥抱和晚安。
一场可怜的,Alyssa满心期待的父爱仅仅如此。
早在少年时期,他们就早已知晓,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对错,或者干脆全都是错的。
Alyssa性骚扰的继父,视而不见的母亲,十年未曾见面的生父。
James当面开车跳湖自杀的母亲,脸谱化式的好父亲。
恶之花在轻轻招手,你势必会被推着成长沿着愤怒屈辱而行走。
James以为自己最愉快的事会是杀人,而感情总是可以轻易脱离。
不真正的遇见一些什么人,不真正的面对一些事情,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冷酷无情,都以为自己可以随时抽离,觉得自己只会爱上自己。
然后为了保护Alyssa而杀人,呕吐感抑制不住的涌上来,杀人的快感呢?
甚至帮那条半死的狗结束痛苦都忍不住哭泣,那个面无表情虐杀动物的少年呢?
那个在脑海里把尸体一条条清醒的记着,期待着下一次终结的冷漠少年呢?
Alyssa也以为自己什么都不在乎,随时甚至主动的和James上床,毫不避讳的问:你舔过么?
sex到底是个什么狗东西,让继父露出恶心的嘴脸,母亲却视而不见。
在和随便拉来的黑人小哥到最后一步反悔了,在变态房主意图强上更是心生无限恐惧,答案早就在前一晚出现了。
James搂着她入睡,她想,或许James真的值得爱上。
Alyssa只是渴望安全感,渴望爱。
其他人也很有意思,两个妹子警察。
白妹刚开始对黑妹心生爱慕,而爱慕在对两个少年的处置中逐渐退却,在黑妹高傲施舍般的勾引下,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还有便利店帮助男女主的小哥,那是他第一次叛逆吧,那是他第一次反抗吧,沉默的笑点。
回到最初的地方,Alyssa走向James,她开口撒的第一句谎开始。
两人并不知晓,在下一个瞬间会成为彼此的英雄,然后和所有人一样,被这个世界打败。
在一个错乱的世界中疯狂,不是疯狂,该是逃避。
I learned the truth at seventeenThat love was meant for beauty queensAnd high school girls with clear skinned smilesWho married young and then retiredThe valentines I never knewThe Friday night charades of youthWere spent on one more beautifulAt seventeen I learned the truth...——Janis Ian 《seventeen》17岁的少女,诗一般的年华,爱做梦的年纪。
17岁的少年,雏鹰展翅高飞,狂放而又不羁。
17岁的我们,想要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
英剧《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作品类型:剧情、黑色喜剧主要演员:Jessica Barden(饰演少女Alyssa)、Alex Lawther(饰演少年James)故事概述:James与Alyssa的17岁之旅上映时间:2017年10月24日在英国播映,共8集(截止发稿,连载至第4集)
一部讲述”青春“的影片,一篇纪念”青春“的离歌。
今日,笔者以”17岁的迷茫“为题,结合最新英剧《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让我们一起来回忆那段”青葱岁月“(不羁情怀)。
第一篇章:自由什么是“自由”?
心理学家认为,”自由是选择态度的自由“教育学者认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神学家坦言,”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哲学家坦言,”唯一实称其名的自由,乃是按照我们自己的道路去追求我们自己的好处的自由“
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境遇的人们,对于”自由“有着不同的解读。
那么,一个17岁的年轻人,他/她理解的自由又是什么?
①生活的自由,即独立自主、无拘无束。
②思想的自由,即不再墨守成规、循规蹈矩。
③恋爱的自由,即狂热追求自己心中的另一半。
在James与Alyssa看来,这就是”自由“的完美定义!
所以他们下定决心、离家出走,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第二篇章:叛逆走过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或多或少都有过一些叛逆的经历,有些比较激烈,比如”与长辈对着干“、”逃学“、”出走“...;有些比较温和,诸如”偶尔发牢骚“、”顶嘴“、”生闷气“...。
这就是”青春期“,我们无处可逃!
剧中,同龄的俩人,有着各自的”叛逆行径“。
James:漠视一切,满脑子幻想着杀戮、血腥、暴力,但真正遇见暴力事态,他就蔫了。
这男孩,精神没有问题,就是有些”作“。
Alyssa:典型的叛逆型少女,看哪都变扭、瞧啥都憋屈。
这女孩,思想没有问题,就是有些“倔”。
这二位不期而遇,绝非偶然,而是必然,因为他们有着太多的共通点。
①不合群②内心孤独③单亲家庭④需要释放压抑的自我正是这些潜在的相通点,让两位”青春期症候群”患者走到了一起,开始了这场疯狂的17岁之旅。
第三篇章: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圣经》 哥林多前书13:4-8James的离开是因为父亲的不理解、不关心Alyssa的离开是因为继父的语言刺激、母亲的漠视两人因为缺少“爱”,所以离开各自的家。
两人因为需要“爱”,所以走到了一处。
爱,成了整个故事中不可回避的关键因素。
有形无形之间,串联起了所有情绪、衔接上了所有故事片段。
爱,不但抚平了成长期少男少女的不安、骚动、逆反,更让他们学会了成长。
第四篇章:缩影James与Alyssa就是众人的缩影!
每天忙碌的工作,你有没有感觉到压抑?
每天拼命的学习,你有没有感觉到疲惫?
每天周而复始的度日,你有没有感觉到无趣?
你有没有试着呐喊过?
你有没有想过逃离这一切?
你有没有企图结束自己?
这些负面情绪,每个人都曾经历过。
导演运用镜头语言把”精神压力“实体化,通过James与Alyssa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行为(爆粗口、做疯癫的事、无视一切社会的游戏规则...)将其展现在观众面前,很直接、很露骨。
在我看来,导演此举,意图明显。
①要求人们正视生活中的压力②引导众人,寻求理性的解压方式(看书、观影、听音乐...)青春的孤独与叛逆、爱情的迷茫与彷徨、内心的压抑与释放,构成了《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一部口味很正的”暗黑系“心灵鸡汤!
书不尽言,就此搁笔。
明天见了。
17岁,一场遥远的春梦!
美的如此不现实!
17岁,永远难忘的瞬间!
一生永存于心间!
17岁!
你好!
再见!
导演★★★★☆(秉承了英式黑色幽默的经典套路)演员★★★★★(主角俩戏份饱满,”中二“质感十足)剧情★★★★☆(20分钟一集,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剧情一路狂飙)视效★★★☆☆(英伦另类风味,看多了,无感)音效★★★★★(又是老歌串烧,直接下OST)推荐度★★★★☆(这才是”17岁“的正确解读方式,力荐)更多影评+推首发于微信公众号“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一开始觉得真丧,俩小孩真讨厌。最后觉得这他妈就是极致浪漫。两个被世界抛弃的人相互依偎,我只有你你只有我。还有警察cp真的有点甜。
两个高中生
1.Alyssa带着男人回来的时候James拿着小黄花的表情萌秃我了 果然丧和萌不分家 2.“你是处吗?”“是”“我也是”“噢,shit”
装丧剧
这种题材看多了没啥感觉
叨叨多了有点烦
无语,已经厌倦这种题材了,9.1分不知道怎么打出来的……看这个还不如看看大明王朝来的有意思呢_(:з」∠)_果然是我已经过了看这种片的年纪吗(?)英美的这种风格真是拍不烂,磕药滥交杀人哪一个你真的会去做啊?真的觉得这样很酷吗?三观可还正否??这种剧给无脑吹上9分我真的看不下去:)
最动人的爱,常常和现实保持着距离。
无聊
希望那个男孩没死
给成年人的童话——自由的旅途,合拍的伴侣,有什么错都是别人的。另外就是好多影视剧和现实中都是这样的离异家庭:把孩子拉扯大的妈和没见过几面的浪子爸,孩子全都义无反顾地更爱酷爸
真的不懂,为什么这个剧可以有这么高分??为什么评论还都说这样的teenager这样的剧情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共鸣??完全不觉得这就是酷啊,也更不觉得这是我们内心深处丧的呐喊。可能是我老了,看得我真的很想揍这俩熊孩子一顿。
为什么你们大腐国总要试探各种冷的要命的奇怪笑点 #丧到深处自然萌
第一观感:这俩熊逼孩子 第二观感:我去这不就是我吗?! 结论:1.那些不理解的人 我很羡慕你们 因为你们也许没有经历过童年阴影和青春期自艾自怜“妄想”自己是受害者的烦闷和伤痛 2.好的 就让我一个人在这个残酷的世界继续小心翼翼地丧着活下去吧
看了前两集,觉得现在的青少年真他妈是没事干了,现在的编剧也是真他妈的会吸引眼球,9.1实在是言过其实,不过才刚开始进入视野,等一两年后评分稳定后自见分晓
真他妈无聊
少年版bonnie and clyde
看了三集之后硬啃了五集生肉…从“我想杀了你”到“爱你爱到我自杀”,丧甜使我嫉妒(´・_・`) bgm一百分!一百分!配乐楷模!
流行金曲大集合,英伦摇滚的终极胜利。。结尾《四百击》倒是不错,其他一般。全靠内心独白来推动叙事实在太偷懒了。
#跟风看剧系列# 从头到尾都是典型的自以为是的英伦小清新,悬念不够,段子太少,旁白也只是在遮掩叙事的鸡肋,串成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可以再扣一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