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不想评论电影的质量。
关于欺负幼女的人,就是治不了是么?
大家都是有底线的,欺负幼女这样禽兽的无底线的情况,就不怕人家报复么?
一人就一辈子,一条命,拼到底谁也不比谁牛逼,这个社会的父母门要是有点血性,就干丫的那帮禽兽,欺负幼女的就给变成太监,造成影响,有几次就震慑住那帮禽兽了。
顺便咨询一下,如果我把禽兽变成太监,再主动报警自首是什么量刑?
个人感觉这部剧他的逻辑性方面可能没有特别严谨,剧情方面可能会有让人失望的一些地方,但是他所表达的,宣传的意义是真的很大,很正能量。
因为校园霸凌、家暴和性侵毁了两个原本应该拥有正常幸福人生的女孩,让她们承受了她们不应该所承受的东西,然而这些罪恶的事件不仅仅只发生在影视里,在现实生活中有远比影视里还罪恶的人,还有更残忍的事件。
虽然罪途里的恶人被杀死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犯下这些罪恶事迹的恶人却还有许多逍遥法外,实在是令人发指。
希望这个世界上再无遭受这种残忍事件的女生,愿世间的女生都能拥有美好的生活。
愿那些恶人都被绳之以法。
看完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最后一段 ,真相大白后其他人的自责 "如果我当时……她们就可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是啊 ,如果当时这些旁观者能生出他们的援手,或许这两个女孩儿都能得救 。
在现实无论是校园暴力还是网暴,可能有些人并不是施暴者 ,但他们的冷漠也在推动着这些事件进行 ,希望这个世界能多一些善良,少一丝冷漠 ,希望我们都能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 。
三部终于看完了,推理逻辑有一些bug,很多细节处理得不是很好,剧情张力也不够,不过演员演技还可以,最重要的是关于一些社会问题尺度的突破很大,是一部很不错的的电影。
但这里不想谈太多具体问题,想说一下这部电影关于现实题材的叙述,从它敢于直面现实社会问题,我觉得它就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
就像《嘉年华》,其实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也不算是一部好电影,但是这样的电影在中国能被拍出来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事情。
因为它敢于拍校园欺凌、、青少年吸毒、家庭暴力,还有直面校园性侵,这类现实题材电影在中国可以说是很少很少的,敢于触碰这种敏感区,并且能形成不错的电影成片,这样的电影都很了不起。
我们一直在埋怨:中国电影最可悲的是,不是没有现成丰富社会题材,却在这个风云聚会的大时代却拍出了大量小时代般无病呻吟的爱情电影。
我们总是在赞颂韩国电影怎么了不起,《熔炉》《素媛》《辩护人》等被观众津津乐道,说韩国有改变国家的电影。
现实是,中国社会的现实题材应该才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拐卖妇女儿童、留守儿童、校园欺霸、幼儿园虐童(红黄蓝事件)、拆迁、城管、房奴、被驱赶的低端打工者,医闹、无理的判刑(气枪摆摊大妈被判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政商权益不清(共青城赛龙事件)、蒲系医院、各种村霸、写篇文章被跨省逮捕、无理陶子、传销、假药横行等等等,这个社会在无时无刻发生着巨变。
随便一条中国的社会现实事件能被如实的拍出来(而不是被各种阉割),就是一部部了不起的电影啊。
就这部电影反映的现实社会问题来说,我一点不觉得这部电影的会比《熔炉》差,甚至要比《熔炉》还要深刻。
这部电影更是反映了各种人性的丑陋,八个乘客,几乎都有污点,几乎没有真正的好人,自从宁浩的《无人区》后,第一次看到有国产电影能把人性进行深刻的刻画。
还有,我敢说这部电影的结局90%以上是被要求强制修改的,就像《无人区》《盲井》等反应社会现实的题材监管是最严厉的。
关于结局被修改的问题具体见我在另一篇文章的讨论: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0221703/discussion/615614069/无数次对中国电影很失望, zf管制,资本浮躁圈钱,演员抠图面瘫、观众脑残,前三项往越来越坏的方向发展,后一项改善十分缓慢。
但又看到一些有社会责任感和底层关怀的电影工作者,冒着各种审查和投资无回报风险,做出了一些优秀的电影来反应社会现实问题。
包括李杨的《盲井》《盲山》《盲.道》(虽然最后一部质量比较一般),还有文晏的《嘉年华》, 郭柯的《二十二》,能敢拍并能拍出这样的电影都值得我们致敬。
最后,再致敬一下人民艺术家李心敏先生(就是片中的教导主任),他的逝世使中国电影又丧失了一个有良心的老戏骨!
3部都看完之后好像就是为了营造恐怖情节,并且借由他们的视角引出是他们发现有一车厢昏迷的人吧。
前文中也有提及一个车厢就有几个人,他们是其他车厢的乘客,应该就是乖乖的原地等待救援吧。
记得有一个词叫做红鲱鱼,在推理小说中经常设置,借由不相干情节线索转移观众的注意力,个人倾向于两个人的作用更倾向事红鲱鱼。
两个人刚开始就是以不像个好人一样勾起了观众的怀疑,我在第一集结尾还疑惑这两个人呢。
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阮喜的小阁楼。
🙆电影最开始是发生在6534次列车上,该系列片以一列因暴雨引发泥石流而被停在半路列车中乘客的死亡为开端,讲述列车乘警对八位乘客展开调查的故事。
车上的八个人——老赵,小卖铺老板。
梁夏,十年前报道徐囡囡事件的记者。
王照,推销员,十年前霸凌者之一。
韩家斌,研究生,霸凌者之一。
周新雪,徐囡囡的好朋友。
吴健,教导主任。
刘惜之,十年前篡改伤情鉴定的法医。
秋红,冒充当年的校医助理,实则是徐囡囡的亲生母亲。
最后,车上的乘警何赫对此八个人展开调查,揭开真相。
我叫徐囡囡,女,初一女学生,长期遭受同学的欺凌殴打辱骂,还有一个整天只知道喝酒的醉鬼父亲。
母亲因受不了家暴离婚,却因为收入过低没有拿到我的抚养权。
那天和往常没有什么不一样,我很不幸又被王照和韩家斌堵到了,他们几个人的拳头朝我落下。
我双手抱着头,蜷成一团以防他们打到我的头。
他们一边对我拳脚相加,一边辱骂我是贱人,婊子。
我暗暗地咬牙,心里告诉自己,“再忍忍,等暑假见到妈妈了,我就能逃离他们了。
”“哐——”我的背狠狠地撞到了铁门上,我瞪着对面几个与我年龄相仿的男生们,心里咬牙切齿。
可是身上的痛一阵一阵地传来,这次好像比往常更严重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还没想完,对面的韩家斌冲上来扯住我的衣领,我下意识地把他推开“你干嘛?
”却不想他们又一拥而上。
时间仿佛过了很久,又好像没有,眼中的世界越来越模糊,妈,我好痛啊。
我是老赵,我是这次列车上唯一的一个死者。
我有罪,我长期从事强奸幼女的交易,此次乘坐列车也是去“看货”。
我没想到事情会有败露的一天,可是,你永远不知道那些娇嫩嫩的女孩子们多么美妙。
当然,列车上有不少熟悉的面孔,可我没把他们与十年前的事情联系起来。
我不知道,我到底是谁害死的?!
我叫秋红。
我假冒校医护工登上此次列车,当然,这些人都是我一个一个叫上车的。
因为,徐囡囡是我女儿,我要知道十年前事情的真相。
于是,我在他们水里下药,让他们出现幻觉,看到囡囡,可我只想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
我叫王照。
你看我现在怎么样?
十年前的事情?
不记得了。
徐囡囡的母亲是妓女,学校人人皆知,我不打她,也会有别人打她的。
只不过那天下手有点重了,要我说,韩家斌比我更厉害才是。
我叫韩家斌。
我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生,我想协助和警官调查出是谁害死了老赵。
只是没想到会扯出十年前的事情。
我也有罪,我亲眼看着周新雪被老赵,可我竟然也想对她坐同样的事情。
我一直以为那个扎着马尾的是徐囡囡,于是那天我把手伸向了她的衣领,可是,她的反应很激烈,她猛地推开我,晕了过去。
徐囡囡的死,我也有错。
可当我知道这一切是秋红策划的时候,我想替她顶罪。
我叫周新雪。
没错,人是我杀的。
我不后悔,老赵他死有余辜。
“呵——”眼泪在我的眼眶中打转,不杀他,我这十几年来过得人不人,鬼不鬼的算什么。
可我最对不起的是那个在戒毒所对我无微不至照顾的秋红阿姨,我知道她是囡囡的母亲,我告诉她囡囡在学校每天都收到同学欺凌,她的死不是那篇无良报道说的那样。
可我却一直不看告诉她,我同样也做了对不起囡囡的事。
小卖部的老赵一直虐待我,上次我躲起来哭时遇见了囡囡,她细心的安慰我,替我梳好了头发,扎了个马尾。
却不知,老赵竟然对我的马尾爱不释手,让我每次来找他都扎着马尾。
他威胁我,不让我把事情告诉父母,说他们一但知道了,只会打我骂我。
我真的受不了了,我对他说,是不是只要我给你重新找一个扎马尾的你就会放过我?
他答应了。
于是,那天,我亲手把我唯一的朋友推进了他的房间。
是我天真了,他并没有放过我,而是整整折磨我三年。
我叫吴健。
我没想到事情的背后会有这么不堪的真相,我只是想维护学校的面子,和这些学生的人生啊。
我让刘法医篡改伤情鉴定,我以为那是学生之间不检点。
我是一心为学校着想啊!
我叫刘惜之。
我很后悔,当时答应了吴健的要求,可我也因此丢了我的工作。
我知道,徐囡囡死前受到了性侵,可我以为是真的像吴健说的那样。
一开始向何警官隐瞒,是因为我有保密义务,可我明白了,我更应该还死者一个真相。
我叫梁夏。
是十年前不良报道的记者,可我一直想揭开事情的真相。
我知道法医造假,知道教导主任要求学生不许向外吐露真相。
可是,自从上了车,我就觉得不对劲,这车上的人都与十年前的事情有关,老赵死了,还会有下一个的。
所以,我告诉何赫,应该把十年前的事情真相调查出来,而我也必定还死者清白。
我叫何赫。
事情慢慢地有了真相,可往往真相的内容会让人无法接受,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与徐囡囡的死有关,与真相不能大白有关。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人心的险恶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可是,后来,秋红也没有怪罪周新雪。
至少,这世间的善良要比黑暗多的多。
这个悬疑电影并没有百般纠缠的凶手,并没有惊心布置的迷局。
可就是难么水到渠成的一切,却让人承受不起事实的真相。
这个电影想告诉我们关心那些青少年和儿童的犯罪,用了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演员演技也很好,故事的连续性也很好。
只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却很多。
五星仍然是鼓励分。
三部曲居然不在同一个页面里还得分开评论。
那正好,就影片内容本身再补充一些想法吧。
之前提到过片中一些缄默的黑暗现实元素,但碍于是提前观影,不适合过多剧透。
今天终于可以放开了聊——那么,我想特别说一说周新雪。
一出关于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的身份转换。
周新雪可能是整个故事中色彩最灰暗的角色。
教导主任、法医、记者,这些是“无法审判冷漠”的普通社会人,自私、谨慎、小心翼翼、不想犯错,却弥漫着最熟悉的令人憎恶的气息,那是你我之间都随处可见的丑陋。
王超、老赵、这是过分简单明了的“恶”,腥臭、焦黑、不知悔改、毫无觉悟,只想一把火将他们的存在彻底抹去,烧得干干净净。
秋红、韩家斌,这是极度脆弱而矛盾的灵魂。
因为长久的愧疚,压抑着自我,必须去做些什么,对无辜的死者进行补偿,以平复内心深处辗转难休的噩梦——为此,不惜在违法犯纪的边缘试探穿越。
但他们还没有想过去挑战那条最极端的不归之路。
但周新雪不一样。
虽然她也是受害者——比起被家暴的秋红,和无意中看到犯罪场面受到了心理影响(同样是一种未成年被害现象)的韩家斌,她遭受是长期的、持续的、变态的性侵伤害,其噩梦程度又远远超出本剧其他受害者无数倍。
但她最终杀人的动机,却并不是复仇——虽然她有一万个复仇的理由,但她人生中最接近复仇的一次举动,反而是十年前在小卖部的暗门前,把徐囡囡狠狠送进地狱的那一推。
那是一种混杂着羡慕、逃避和怨怼的动力,嫉妒徐囡囡有可以投奔的母亲和乐观开朗的精神,自己却不能拥有。
所以,这更像是一出针对侥幸逃过老赵魔爪又不可能来拯救自己的幸福女孩们的报复——而结局之残酷,也不是没有令她羞愧至今。
可她杀人的动机也并不是羞愧。
她的理由,竟然是爱。
对秋红的依赖、眷恋和占有欲,构成了她最终的杀人动力。
以爱为名的杀戮。
你看,最终在周新雪的心里,那些血泪斑斑的耻辱和如影随形的内疚,都不如这一点重要。
所以说,从受害者转变为加害者的心态,根本不能以常理来测度。
她的羞愧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深刻,怨恨也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沉重。
为什么???
不是因为受到的伤害还不够。
也不是因为背负的罪恶还不够。
而是因为——如果不把那些痛苦的情绪慢慢变轻缓,变淡薄,早在被长期欺辱的那段时光里,她就已经无法再活下去了。
你也许很难理解这一点,毕竟并不是每个受害者/加害者的事例都如此极端。
小学的时候,我有个特别仰慕的邻家小姐姐,和我同级不同班。
但她很少愿意带着我玩,哪怕我像跟屁虫一样巴巴地在她身后讨好献媚。
后来我渐渐心灰意冷时,她却主动示好,我非常惊喜,就听她的话去了她家——没想到等待着我的,是一场十几个女生悉心安排好的集体欺凌。
她们在众目睽睽之下,把满桌的各色饮料轮流倒在了我头上。
后来小姐姐向我道歉说这件事她当时并不知情。
我毫不犹豫地相信了她。
然而一个月后,我从我俩共同的朋友口中得知,她是这场欺凌的发起人。
我再也没有跟在她后面讨好过。
第二个学年,我和之前她的那些小跟班们关系交好,她却渐渐被所有人疏远。
某次在公交车上偶遇,我们三个女孩看着坐在边座上的她,毫不犹豫地一起坐下,就在她身旁,硬生生把她从原本的位置上挤了出去。
她哭得很伤心。
晚上我妈妈听说了这件事,拉着我去她家道歉。
我望着她哭泣后脆弱无助的脸,认真思考着这件事的对与错。
我确实不该伙同其他人去对她反向施加欺凌——这是另一种软弱又卑劣的表现。
那次之后,我的的确确再也没有做过任何类似的欺凌行为。
我不需要变成她们那样的人。
但是我仔细回顾那个晚上,在我被妈妈催促着说出道歉词语的那一刻——我停下了。
我的确是做了错事的那个人。
可我丝毫不对她感到抱歉。
我也无法对她产生愧疚。
怎么会这样?
在“报复”情感形成的那一瞬间——我曾是如此坚定地认为,自己做的一切不必感到耻辱。
就连现在,我偶尔也忍不住会这么想。
我停止对她的欺凌,不是因为感情上的补偿,而是道德准绳对我的鞭策,以及意识到自己并不需要像她一样恶毒来证明自己时,对她产生的怜悯。
这是我性格中阴暗的一面吗?
或许吧。
我无法做到那么高尚。
但我可以做到自我约束。
我现在也并不想原谅那个女孩。
更不需要她来原谅我——我们的关系其实也说不上“扯平”,只不过我在做过与她类似的行为后,意识到了当中的无聊无趣,而当年的伤害于我而言,也不再像是一种负担。
它更像是一种警醒,提醒自己带眼识人,不要轻易被欺辱。
这证明了我是幸运的。
但周新雪就并没有那么幸运。
她受到的伤害是无法那么快就变得风轻云淡的——根本不可能。
而她的报复行为来得那么随机,导致一场意外,直接杀死了一个完全无辜的牵连者。
这是何等绝望的灭顶之灾。
作为曾经的受害者,在她转变为加害者的一瞬间,她心中必然也是千万遍狠狠地呐喊着——我做的事情有什么不对?
我不过是以牙还牙而已!
我在受伤的时候无人问津,那么换一个人来代替我的位置又有什么区别?
我们不都是一样平等的女孩吗?
但良知不允许她有这种侥幸。
罪孽和性侵的阴影,同时压在她的肩膀上。
如果想要活下去,只能麻醉心中的情感,让这两副重担渐渐变得仿佛不存在一般。
所以她选择了一切可能的手段,用药物松懈精神,拼命地逃避——直到遇见了秋红。
爱原来是真的可以成为全新的寄托的。
与秋红相比,对老赵的恨意,对囡囡的抱歉,愈发不名一文。
那是过去,那都是过去。
只有眼前的秋红,温柔耐心照顾她的秋红,是可以紧紧抓住的温暖。
所以当周新雪第二次选择成为加害者时,她的行为更决绝,更阴暗,更没有丝毫负担。
因为她在否定老赵时,不仅仅是在否定这个变态的恶魔,也一并否定了过去的自己——那是她想连同老赵一起永久抹杀掉的东西。
耻辱的、自私的、犯下不可饶恕之罪的自己。
从欺凌中走出来的人,也许会留下深重的,不肯回忆的阴影,但很难会去这样决绝残忍地否定过去全部的自己。
所以周新雪并没有因为报复老赵得到丝毫的拯救,也不可能得到拯救——这才是,属于她的最大的悲剧。
她只能把所有希望都寄予秋红的身上。
《罪途》的故事里,有太多受害者与加害者一体的例子。
在年少性启蒙时刻走偏了方向的韩家斌,因为女儿的死亡不择手段追寻真相的秋红,带着侥幸心态抹杀证据却因此被卷进舆论斗争的牺牲品刘惜之。
但他们的一体两面性,都没有周新雪来得如此鲜明、残酷和绝望。
关于周新雪的真相是第三集的重头戏。
很庆幸女演员撑住了这一幕的爆发力度。
她爱,她恨,她逃避,她犹豫,她决绝。
她最终释放了自己内心深处所有的阴暗面。
一只拥有黑色翅膀的天使,背负了所有的原罪。
但是编剧这次比较慈悲,给了她一个略带温暖色调的回复,宛如母亲呢喃的关爱。
天使与恶魔本来就只有一线之隔。
被害与加害之间,是那么窄小的一道鸿沟,轻轻就能跨越过去。
因为身处其中的人对一切套路都已烂熟于心。
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将心中的恶魔狠狠压制在喉间,不给它一点出声嘶吼的机会。
因为这也是让自己拥有更多契机,迎来更多幸福的方法。
想起本作的编剧曾经向我们私下提起过,关于周新雪,原本还有一个更加冰冷的、看不见一丝光亮的、堕入完完整整黑洞的结局,因为某些心知肚明的原因,最终埋葬了它。
不知道那会是一次酣畅淋漓的复仇之旅,还是一曲山穷水尽的罪恶挽歌?
大概取决于身为观众的你,心中那杆阴暗的天平会往哪边倾斜了。
不过结尾是唱了主旋律,假如真要站在人性的角度上来看,老赵的确就是一个真正该死的人渣,站在受害者角度来说,恋童癖就是千刀万剐也不解恨。
所以最后力道还是放轻了,警察的形象太过于正义和刻板,对于两个女孩所遭受的一切和失去孩子的母亲,看不出有什么同情。
如果最后所有人在得知一切真相之后,选择抛尸或者隐瞒他杀的真相,一致口供老赵是因为自己误喝了有过敏源的酒导致休克死亡的,如果是这种结局还比较大胆。
导演估计是想着将来把三部曲融合拍一部真正能上映的电影吧?
所以还是不敢太放开手脚,对于影片中代表政府形象的警察,给予了太正面的刻画,虽然警察演的也不错。
咱国家不是常有句老话 “法律不外乎人情” 么?
这句话放在此片中正合适,可惜没用上。
对于遭受了那么悲惨童年的人和失去小孩的母亲,同时周遭所有人都缄默媒体又歪曲报道的情况下,除了自己复仇,还能有什么办法替亲人伸冤呢??
站在人性和道德层面,这种主旋律还要把凶手绳之以法的结局,是不是有点薄弱了,法律真有这么正义吗???
电影中恋童癖的老赵得到了报应,那是活该。
可现实中,甘肃那个被吴永厚狗杂种强奸犯强奸未遂并多次猥亵至跳楼身亡的女孩,她的正义谁来伸张呢!?
不光法律给不了她公正,甚至媒体都在一边倒地误导群众,把所有焦点都放在围观跳楼起哄的人群身上,漠视他人生命并且怂恿自杀的人固然是可恨的,但是把小女孩逼上绝路的难道不是那个强奸犯吴永厚!?
这个国家有什么公义可言,戴套不算强J都说得出口,班主任猥亵女学生只是做了降级处理,强奸犯这种比老鼠还脏的东西如今却受到这样的保护,这就是所谓的中国梦??
说多了一些,最近看到女孩跳楼的事情也觉得挺心痛,我不是女人,我体会不到被人强制玩弄身体是什么感觉,但是我知道万念俱灰是什么滋味,我也能理解一个学生被猥亵至自杀是受了多大罪多大委屈。
又看了一边罪途三部曲,正义,果然只在荧幕里……
晚上看了一二部,一股浓浓的抄袭阿加莎东方列车谋杀案的味道。
看到第一部后半截我就猜到囡囡死前遭到过性侵且是小卖铺老板干的,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死了,说明只有他一个人有罪致死。
当时看东方列车时候差不多看到一半也就猜到都是凶手,因为当你找不出单个风险的时候就是系统性风险……不同在于东方列车最后其实还算是个好的结局,而中国版的最后结局可能不同。
帮凶应该在乘务人员中还有。。。
等18号再看看结局吧。
这不是结局吧,如果真的是周新雪,结局很一般不是吗
还行
最后一集完全在划水啊,三部曲太多重复镜头,剪成一部完全没问题……
演员演技不够,特别是凶手。
前两部给了四颗星,最后一部毫不犹豫的送上五颗星。一是为了结局的震撼而是为了长久以来只有流量没有良心的网剧出现了这样一部佳作而点赞。三集,一个跨越十年的故事!真的期待更多这样勇敢的,有担当和勇气的佳作多多出现!
鼓励一下,虽然有很多很多网大的通病,评论区提出几个明显的问题也确实让人哭笑不得,但也算是个能看的网大了。
最后一集毁了这个系列,国产推理剧还是摆脱不了故弄玄虚的毛病,对社会性议题的挖掘还不够深度,只在表蜻蜓点水,看完之后觉得是不是在蹭热点?部分角色的人物和桥段的设计过于牵强。
中国真的太需要这样的电影了,这是一部敢于直面中国现实社会问题的电影,虽然犯罪剧情上有些瑕疵,但是就凭它敢于直面校园性侵、校园欺凌、家庭暴力等,我觉得它就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
看到最后,就不是推理片了,只说是悬疑片吧。背后的故事真实且值得探讨
想要兼顾社会批判和推理解谜,结果执行力远小于野心,敢碰校园霸凌题材也不容易,给两星半鼓励一下。
凶手是谁已经拍得很明显了,最后自己强行路出马脚也是笑死我了。警察、记者、警察学生几个设定分别要追寻真相又分别强行捣乱,不专业呀不专业。看完三部我真的都没脾气了,记者在回忆里像个流氓一样在学校门口逮人,学校保安居然不管不问???开头不错再加上社会问题其实能拍好,可以精炼点拍成一部。
不行
太好破案了这也。
从一而终,坚持看完。第一集故弄玄虚节奏慢你们说是布局阶段,第二集没话找话节奏慢你们说是渐进,第三集结束了依然慢,你们来mv还唱首歌怎么说?这么充水靠。所谓依靠题材取胜,其实避重就轻,学生被性侵的最大犯罪群体怕不是路边小商贩吧。
为了主题立意。其实还可以编的再悬疑一些,比如火车男列车员也参与了,否则女列车员去他屋里拿钥匙那段有啥意义,难道就为了后面的借吉他。
又是这样,杀人目的也早早呼之欲出,凶器的携带者反而显得多余,其实谁都可以。如果非要加上利用不过也是十年前时间的参与者。
哎呀妈,点击来以为冯小刚导演的,定睛一看“马小刚”,好吧,先给个几个分看看,看完改评分
最后这部真想减分!吉他唱歌那段太难听了!
90分钟可以说完的事硬拖成180分钟,就是为了由本格派转社会派的“华丽转身”?人物都没立起来,还谈什么主题升华。★★☆
结局略微弱了一些。。。感觉还是前两部刺激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