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能算很重度的动作片迷,枪战也很喜欢,战争片就差点,但也算OK。
但我非常讨厌《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也包括他之前拍的那些《线人》《证人》以及运动题材电影,都是类型片里最套路,最乏味的东西,这些等于是把动作枪战类型最有趣的部分都仔细的剔除了,而林超贤做的就是这个工作,这跟早年的那些飞虎队题材的港片完全不是一回事。
类似思路的,当然还可以包括刘德华主导拍摄的好几部枪战片,就是在香港把枪战变成战争片,但说实话,真正敏感,有趣味,有幽默感的从业者,是不会费尽心思做这种“无聊”的事情的。
而《紧急救援》更是集大成中的大成,三段式的最偷懒剧作模式,相信如果不是为了应付审查,这种电影完全不用编剧,甚至连现场编剧都不需要。
我不知道有几个所谓的动作片迷,会真正敢于承认自己喜欢上述电影,就如同如果你喜欢港式赌片的话,你会好意思说喜欢《澳门风云》系列吗?
《紧急救援》就像是把什么中国机长,还有让黄晓明能二度荣膺金鸡影帝的《烈火英雄》放在一起,又拍了一遍,如果说这边也想把危险行业职场电影都拍一遍的话,应该也没剩多少可拍了。
这边真的有挑战常识的传统,就是认为剔除了最基本有趣东西的电影,还会一直受到热捧,事不过三,《紧急救援》应该大赔吧,不管这份亏损实际上是由谁来买单,那接下来该怎么办?
继续硬着头顶,缩小预算还拍?
其实这让我想起袁和平的话,访谈中好象是让他点评内地一些武打片的感觉,他说还是要好看,不好看的话,过段时间观众就会厌了。
这不是什么高深的观点,这就是最简单的常识,但在这边,无论是哪个领域,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都有人在挑战常识。
而八爷所提到的不好看,应该也包括徐浩峰的武打片吧。
说句实话,我极为讨厌他的电影,甚至还包括他的小说,也对《一代宗师》能得金像最佳剧本,极为愤慨。
他完全是在挑战常识,不管是电影,还是现实。
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如同赤脚医生,江湖骗子一样所谓的拳理上,他和马保国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而且我想对于他武打片吹捧的那帮人,都什么人呀?
那应该都是国产文艺片,死都不放一个屁的那种电影的拥趸吧?
邵氏武打片曾经风光一时,现在肯定已经过时了,除了重度影迷怀下旧,应该不会有太多人看,因为一招一式打得实在让人感觉太累太乏味,但林超贤,徐浩峰的电影比邵氏武打片还要乏味无聊“恶毒”一百倍。
用电视剧剧本拍了部电影。
可以一边刷刷手机等救援来了,好好看一看。
再加两个救援,或者其他队员的戏份补足些,拍个12集短剧肯定是爆款。
而且,从结尾给彭儿子做手术的情节看,脑洞林超贤下一部拍什么,我觉得林超贤下一部是不是可以试水一下医疗抢救类题材了,紧张的医疗操作,医患关系矛盾,如何面对生死。
加上我们对疫情记忆犹新。
这不是有那味了。
不恰当地说,疫情是否一定程度上成全了电影观众,没有造成质量和市场之间的通胀。
到目前为止,2020春节档的几部电影都没有预期的口碑和质量。
其实有些为《唐人街探案3》遗憾,如果是一起的口碑不佳,那么真就辜负我对它的喜爱和期待;如果真不错,那从同档的几部电影看真的可以大杀四方,成为爆款。
毕竟热度降了一年了。
最需要理性的职业 每次出任务都感情用事 跟傻批一样 你以为观众会买账?
别人的命比自己儿子 女朋友的命重要?
救人如果不建立在保护好自己生命的情况下就是傻批还有开颅手术也能拍出来?
导演要恶心死谁?
垃圾!
垃圾!
垃圾!
看到每段开头就知道结局 从来没这么无语过!
还不如看隔壁土味喜剧!!!!
哪怕有着当下中国票房第五名《红海行动》导演林超贤的执导,哪怕有着不菲的投资以至于多数时候特效还算看得过去,《紧急救援》用活生生的案例告诉我们,剧本,镜头,以及演技,单独一个的拉胯就可以毁掉一部作品,更不用说当这部电影有着多方面的欠缺时,观众能勉强看完已经算是非常尊重这部电影了。
剧透预警 看完这部电影,影院散场时有人骂骂咧咧地说:“浪费了人生中130多分钟看这部电影,还不如去看隔壁的女侠”。
而上一次散场时听到普遍的抱怨还是在《地球最后的夜晚》那时。
这话说着没错,但是考虑到女侠的口碑其实也远不如前作,而且时长更长,说不定看完之后也会沮丧于“又浪费了150分钟”。
不扯远了,只是当我们听到观众发出这样的抱怨时,就一定知道,电影的某些地方做错了。
虽然《紧急救援》不是没有闪光点,但失分点太多,便会完全掩盖影片仅剩的一些优秀之处。
先来说说本片的优点吧。
本片确实属于大制作,基本的初心显然也是用“紧急救援”的几段大场面来完成一部中国的典型大片。
成片的特效效果总体来说还是对得起这部分投入的,全片四段动作场面,第一段和第四段都是海上火灾有些重复,第二段河上漂流一般般,但是第三段飞机坠海救援可以说是本片的高光点,无论是飞机迫降海面断裂的特效,还是多小组限时同步救援的紧迫感,抑或是最后与队友生离死别的情感爆发,都让这一段成为全片不多的精彩之处,单是这一段拿出来,就能有八分的水准。
而在彭于晏扮演的高谦失去战友后,精神恍惚的那段蒙太奇,配合上高低速世界的交叉效果,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包括第四段火场动作戏,类比《烈火英雄》来看,场面上还是很有优势的,高谦逃出来后从深海里看到巨大的,断裂的船体的镜头,颇有一种无可言喻的恐惧与美感。
但可惜,《紧急救援》的亮点,真的就这样屈指可数。
文戏一向不是林超贤的强项,好在上一部《红海行动》之中,用精彩的战争场面和点到为止的对话来填补了文戏的薄弱,可惜的是《紧急救援》这类几乎是单元剧一般的一次次救援,必然没有深入另一个国家对抗恐怖分子那样的紧迫感,于是,不管是男女调情,还是兄弟情深,抑或是父子玩乐,大量在观众看来没有什么意义的对话亦被无营养地填充到了每次行动之中的空隙中。
其实,如果这些剧情足够引人,那么也可以对电影起到很好的调剂,黏接的作用,不过《紧急救援》的文戏,可以说是灾难性的。
就仿佛是上百集的电视剧里面用来充塞每集时长的对话一样,毫无新意的陈词滥调或是一点儿也不走心的桥段在电影中反复出现,更为糟糕的就是很多或许写出来感觉还不错,让人念出来就会十分尴尬的话语。
我猜想编剧写这段剧情时定然摇头晃脑洋洋自得,殊不知观众看了可全然不这么想。
如果是电视观众,看到这里一定是按下快进键或是用二倍速观看,影院里可没有这样的条件,于是全场观众只能被迫接受这寡淡如水剧情的煎熬。
对文本造成更大伤害的,就是演员的演技了。
其中作为领衔主演的彭于晏同学尤其之差,实话实说,彭于晏帅还是帅气的,然而全片你感觉他更多像是一种拍广告的状态,一本正经地,放不开来,说话仿佛在念台词,表情又没有宣泄而出的张力。
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彭于晏最后有一个从极光,黑暗的世界中慢慢走向光明的内心独白,一本正经,书面性极强的台词伴随着他一丝不苟的句读,像极了在做广告认真的他,我都想好了广告的品牌了。
“也许每个人都会经历黑暗,不过感谢欧普照明,给我们人生的暗夜中带来光芒。
”
或许你会说,我看爆米花电影本来也不是在追求什么逻辑上的合理或是情感上的动人,就是图一个爽字,文戏我自动过滤,光看动作戏总没有问题了吧。
诚然,如我开头提到优点所说,电影中的特效场面,这几次救援,还是下了血本的,除了开头第一段很明显的cg之外,后面的特效其实没有过多令人出戏的cg了(这一点还是要尤为表扬一下,今年的《急先锋》中的cg狮子,cg车,cg船儿cg飞机实在是让我有些接受不能)。
然而,动作场面多就等于“看得爽”吗?
如果真的能让人看爽,还会有现在这么多差评吗?
影片在动作场面上的调度,其实还是非常有问题的,一些运用特效连缀几个场景的镜头,说得好听是在给观众一种“空间上连接”的感觉,不过摆来摆去的镜头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华而不实的炫耀,这种看起来灵活的摄像走位冲淡了剧情本身救援的紧急性,尤其是诸多毫无意义慢镜头的使用,偶尔一个两个尚还有一点趣味,多了便显得累赘,还削弱了观众情绪的投入,实在是一大败笔。
除此之外,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救援中也都有一些动作场景逻辑上的混乱,倒不是说它真的缺少了什么,而是在一个时间紧迫要争分夺秒救援的动作戏中,哪怕剧情中十万火急,也需要让观众了解到来龙去脉,而不是跟随着各种突发剧情走马观花,好在后两个重头戏一点的救援里面脉络还是比较明晰的。
最后再来说一下小孩在剧情中的作用吧。
小孩在剧中的日常剧情中其实还是有比较重要的作用的,一个是串起彭于晏角色逝去前妻和辛芷蕾之间的一个纽带,一处则是成为彭于晏从悲痛中重拾斗志的关键人物(hero),还有便是作为剧中搞笑元素舒缓气氛,最后就是彭于晏在火场陷入困境与小孩手术室中对抗病魔的双线高潮。
前面几个功能,有没有必要倒在其次,可惜的就是最后一个双线危机的想法没能很好地落实下来,彭于晏深入火海救人,孩子推进手术室进行手术,彭于晏被火焰包围没有退路,孩子在手术中遇到棘手的状况...然而孩子这一部分,相比于彭于晏的一波三折,描述还是太少了,倒不是给的镜头少,而是缺乏手术中险情的多样化,虽然可能手术中故障不断有点魔幻,不过既然都是电影了,既然彭于晏都可以在爆炸的船内无伤地活下来,那么手术中再加一些小插曲,让父子两人同时战斗的意象再丰富一点,大概也不是什么难事。
总之,不带着对电影的过高要求,《紧急救援》还是可以勉强及格的,至少比之《烈火英雄》看着场面要浩大一点,不过作为林超贤的作品,这部电影和观众的期待差得未免就有些多了,台词,摄影,表演,剧本,这些电影的支柱属性在观影过程中一一崩坏,也让徒有特效加持的段落无法打动人心。
真是可惜,彭于晏漏了半边屁股,漏了腹肌,又摸了孩子的屎,最后拍出来的,也不比孩子的便便要香上多少。
还真不如去拍个广告,轻松又惬意。
首都电影院西单店 LUXE激光厅 和老板娘和她妹妹不知道该干嘛了,只能打发时间请他们看电影,结果就买了三张单价人生第二贵的电影票,发现首都电影院厅的座椅颜色都不一样,貌似是按照位置不同定价,这倒是同步英国。
说回电影本身,奇烂无比,或许是因我付出的票价过高,300多看了个这种垃圾,所以更加放大了我的情绪,但这部在看前本来就不太感冒的题材和故事,再加上其与林超贤前作两个《行动 》的反差巨大,使得这部无论如何营销、重新剪辑,失去了贺岁档的光环,它都注定扑街地血本无归。
缺点我可以说出一万个,救援这个题材个人就觉得挺无聊的,很难作为大银幕电影拍得好看 ;一味的堆砌动画质感的特效视觉奇观,还不知廉耻的引以为傲;强行想复制《行动》系列搞一个无聊的各司其职的小队,结果人物一个都没立起来;强行为了人物乱编的可以在任何一部电影中看到的无聊的故事;尬到想骂人的慢动作耍帅;强行想渲染雄赳赳气昂昂的军旅片式配乐,连春晚的歌都比它好听,实在是听觉垃圾;彭于晏沦为卖肉卖屁股的工具真是悲剧。
直接导致我整场昏昏欲睡,这可能是我近期睡的最香的一部电影,更加形成反差的是一到救援,廉价特效和死人这些导演自以为卖点看点的场面我就不自觉地睡着,军乐一毕我就醒了。
全片唯一的看点就是那两个小孩子,尽管笑点也很老土套路,但哪怕是大人的话从小孩子口中说出,这种反差也还是让人讨厌不起来。
简评:基本符合预期。
林超贤擅长的部分依旧做得很好(除了开场),几段救援戏的设计都很独特,其中第三场的飞机救援更是超水准的。
而且相比红海行动而言,电影后半段的整体节奏会处理得更加平滑,不会有明显的高低起伏。
但是不擅长的部分这次处理得也更糟糕,最突出的就是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主线或者主要事件来串起全片,故事上缺乏重心,因此只能将焦点集中在彭于晏这个身上,而这个角色本身塑造得也并没有多好。
故事上另一点依旧是文戏拍得非常粗暴和浅显,和救援戏比起来更显敷衍,同时也有较为严重的割裂感,前半段过多平庸的铺垫极大影响了全片的节奏和观感。
全片总穿插了四段救援戏,而且从份量和质量上来说都很棒。
但是开篇短暂的钻井平台戏却是实实在在的反高潮(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这一段不管是特效还是运镜都显得特别的廉价和粗俗,很难想象会是出自林超贤这样的导演之手,这段放完我甚至都有种直接拍屁股走人的冲动,作为开场戏实在极大拉低了观众对它的第一印象。
当然要说第一印象,电影也确实非常糟糕。
不仅开场就弄了一段极其低劣的营救戏,在负责交代主要人物的第一幕里加入了很多刻意的,不必要的情节与段落,最典型的就是儿子的个人故事实在是没必要单独拎出来。
还有一点就是在进行铺垫的整个前半段,导演都用了喜剧化的方式来进行演绎,而且表现形式上也做得非常烂俗,就像是直接请来了王晶或者刘镇伟一样,文武戏以及前后段叙事风格的差异让电影就像是多个导演拍出来的一样,割裂感非常严重。
但是电影到了第二场救援戏结束进入第二幕以后观感明显就好起来了,当然第二场救援戏拍得也有一定的水准,短暂的紧急时刻出现的多重危机和随机应变都处理得很自然,只是这一段灾难缺乏铺垫,会显得很突兀。
第二幕一直到结局,电影的整体节奏都很平滑,文武戏的穿插更加自然风格也会更统一,看起来会舒服很多。
其中第二幕的飞机救援从铺垫一直到结束都拍得极具水准,单独拎出来我觉得比红海行动的单个段落都更精彩。
这场戏很明显是全片实拍比例最高,而且也是全片唯一一场多小队共同协作的营救戏,整场戏室内外以及多小队之间的视角切换和运镜都极为流畅,观感远比之前两场戏更好。
之后第三幕的油轮营救是典型的密闭空间戏,单独来看并不会比第二幕差,这一段除了营救以外会更像自我求生,动作戏的设计与编排和前面都不大一样,而且大量的火焰和高温特写镜头也进一步提高了电影的沉浸感,让银幕前的观众也能感受到那种炙热和窒息。
然而导演选择了将儿子的事件和这场营救戏做平剪,这种做法虽然是为了突出电影主题并且营造双重悬念,但是两段戏本质上并不对等,而且儿子的故事本身也设计得太过刻意,所以使得这场油轮戏看起来并不如第二幕的飞机戏那么流畅。
整部电影的视觉风格相比林超贤之前的作品会有很大的变化。
第一是非常明显的,就是血腥画面和血腥度有明显的减少,虽然片中依旧有比较露骨和直观的血腥镜头,但是不会有以往那种刻意的,长时间的特写,基本都是在能展示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尽量简短带过。
林超贤的前两部作品个人认为非常不适合在国内这种无分级制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公映,因为片子实在是太过血腥了,甚至还会有涉及小孩的暴力特写镜头,而这次紧急救援看得出是有所妥协或者改变的。
第二点是画面色彩会更加浓烈和夸张,有很重的油腻感,这点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和特效与大量的火焰场景进行统一。
整部片子非实拍段落的CG痕迹非常严重,而导演可能为了降低这种差异和不适感,所以将整片的色彩都调成一个样了。
当然这种做法并不能掩盖片子特效痕迹过于严重的毛病,一些低劣特效出现的段落实在是很影响观感。
电影的CG段落还有一点很明显的处理就是会将人物和场景尽量拆分,在有全景远景展现的特效镜头里都会避免人物出现,而当到了个人视角时镜头又会拉得很近,不会做大幅的拉伸。
当然这种做法其实并不算特别,只是做得太刻意太明显了也容易让人出戏。
虽然电影的一些情节、风格还有特效都会有较为明显的问题,但是电影最大也是最直观的缺陷就是缺乏主线或者主要事件来串联全片。
整部片子更像是由一个单元剧的三集所组成,而非一个连续剧,所以使得电影会缺乏故事重心。
当然电影在各段落之间的粗暴转场,以及明显的情节删减(比如副驾突然间的辞职)也进一步加深了这个问题,林超贤的前两部大制作电影即便再不重叙事和故事,最基本的故事线还是有的。
因此在没有故事重心的情况下,电影就只能以人物为主。
全片可以看成彭于晏角色的生平和个人传记,完完全全将焦点集中在他个人身上,但是这个角色本身的塑造,以及彭于晏的表演都称不上多好。
电影中确实能看到角色的心路历程和各种转变,但是这些塑造都是比较浅显和轻度的,我们常说类型片是简单故事复杂人物,但是这部电影里着重塑造的主角其实也并不复杂。
还有不知道彭于晏是不是不太习惯演这种较为单一正面的角色,感觉他在片中的表演显得有点愣,并不如湄公河或者寒战里那么自然。
当然就动作戏而言彭于晏肯定是没得说的,片中好几场高压环境下的演出我都看得心疼,太折磨人了。
总的来讲,紧急救援符合我对这种类型片,以及林超贤电影的预期,至少在影院看完后是这么想的,虽然片子毛病多总体也谈不少多好,但至少算是个合格的类型片。
1.林超贤在片子里加了不少残酷的东西,有满地的尸体、有烧焦的骷髅、甚至有孩子做开颅手术的镜头。
尤其是那片头盖骨,不禁让人怀疑他是在故意试探国产类型片的底线。
这从《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开始变本加厉。
但从成年观众角度出发,我还是欢迎的。
2.残酷的一面带出“我就是要与天斗”的主题,非常好,有种“硬劲”,但是被前半段的平淡又偏喜剧的文戏(尤其父子线)给消解了,这不知是对票房的妥协,还是自己迷失在类型复合的左右摇摆里。
3.本片本质上是动作冒险,所以,第一观察点还是动作戏好不好。
我觉得称不上杰出,但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还是有的。
动作戏好不好,我的评判标准有两点:一是有没有清晰的动作逻辑,二是有没有营造清晰的空间感。
对比去年郭帆的《流浪地球》就可以看出,林超贤的水准在国内属于第一流。
以最后天然气船爆炸为例,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彭于晏是不可能活着出来的。
但是林超贤还是用了很多技巧让你至少在观看的时候不反感,甚至愿意去相信。
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是环境管理,把最大困局明确聚焦在“高温”和“封闭”这两件事上,然后建立了“爆炸——船身断裂——海水涌入——灭了高温——创造逃生通道”这一逻辑链,明确回避掉“封闭空间爆炸的压强”“沉船有巨大漩涡”这两个客观不利条件;二是情感管理,搞一下父子云同步激励和去世战友道具激励这两招,把逻辑都讲得比较清楚。
虽然这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商业片导演的基本功,但这在国内甚至还是稀缺的。
所以看本片的动作戏,还是有赏心悦目的感觉。
4.全片非常分裂,这一方面是因为残酷一面与喜剧一面没有调和好,另一方面是因为四场救援行动相互间是没有联系的——当然也没什么好办法,除非突破写实的范式。
四场动作戏,最精彩的是海面迫降的飞机,空间、动作、情绪都是完整的,拍得非常好。
第二好的是压轴的天然气船救援。
比较差的是漂流卡车头,最差的是开头的钻井平台。
为什么差?
就是好莱坞行活的味太冲,我都以为主演是岩石呢。
5.从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角度看,本片还是有很大欣喜的。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国产片要想讲电影工业能力,只能看看冯小宁和张建亚。
现在看,真高兴那两位令人尊敬的先行者、老前辈成为了前浪。
类型片是电影的重要一极,与好莱坞相比,我们要补的课太多太多,继续慢慢补吧!
满怀希望而来,平平淡淡回家节奏平缓,没有灾难片该有的紧张刺激,也没有逃出生天的欢呼雀跃。
对林导期望过大。
1. 节点带不进去。
三段式:一次救援-介绍人物,主要人物理念冲突;二次救援-配角出事,自我怀疑感情加深;三次救援-主人公大彻大悟,绝处逢生。
2. 几号没有情感共鸣。
几乎没有被触动到,呈呈(王彦霖)在海底牺牲;高队(彭于晏)在船底被困反转自救成功;聪聪手术不顺利(那个手术过程有必要吗?
反感)。
唯二有共鸣的地方是,呈确认牺牲,高方白几人在甲板上呐喊,可能因为在生活中是被留下的人而有的共鸣;方队(辛芷蕾)在高队被困船舱时的呼唤,特别是前两句“高谦”,蛮戳的,像被扎了下。
3. 最喜欢的桥段是个插曲,公路滑坡,激流中救援油罐车司机,节奏快,人物个性鲜明,成功救援。
虽然最后有槽点。
ps:虽然定位香港,但彭于晏的口音有点别扭总体,不推荐。
喜欢灾难片的同志👉真实比想象更精彩
空中浩劫 第二十季 (2020)9.32020 / 加拿大 / 纪录片
作为林超贤行动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本片依旧有着林超贤导演的独特导演风格,他所擅长拍摄的动作戏具有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视听剪辑也增加了场面的壮观和震撼程度。
本片叙述了四场极限救援的场面,每一次救援都是如此地惊心动魄,给观众满满的紧张刺激感,也充分表现出我国电影工业制作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片中各演员们也都完美呈现了各身经百战的救援人员,看得出拥有高颜值的彭于晏在演技上的进一步提升,在每一场救援戏中都展现出极其勇敢的意志品质,另外他在文戏部分也非常出色地诠释了一个好父亲和敬业的救援队员形象。
不过感觉四场救援戏并没有互相承接的关系,全片没有很明确的重点,故事逻辑性不够强。
这个片子,在看到第50分钟的时候放弃了。
因为我突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不知道导演在干什么。
打开这个片子也是没有什么目的的,随便打开的。
开始的前几分钟在海上救援那部分其实拍的还蛮精彩的。
很有点大片的味道,特效也还不错。
然后就开始了长达40多分钟的漫长又莫名的讲述。
说他莫名其妙,是因为除了镜头分配能看出来主角,完全不知道故事主线在哪里。
没有头,没有尾,没有高潮,镜头里一群人,茫然的来来往往。
导演围着救援队这一群人,东一头西一头的不知道在说什么。
好像是要把每个人的背景都介绍一下。
但是在放弃之前,也只记住了两个人,一个是男主人公和他的儿子,还有一个是在快乐大本营上表演铁门槛的一个男生。
之所以记住这两个人,因为主角镜头最多,然后铁门槛的那个男生,是因为他的故事莫名其妙。
他为什么不喜欢穿西服?
为什么一直拖着女朋友不去拍婚纱照?
导演也没有给出什么理由,就莫名其妙的在尬讲。
然后还有很大篇幅的介绍救援队的日常。
这些日常也没有一条主线,穿起来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杠子的。
看起来特别像那种队员自己拍的随手拍,想起来就拍一镜头,想起来就说几句话的感觉。
然后,就把vlog发到网上了。
差不多看到30分钟的时候,无聊到开始拿着手机翻。
然后看到50分钟的时候,就怀疑这是不是一个电影。
电影不应该是讲一个故事吗?
故事呢?
50分钟了,故事呢?
我就想……为什么要看这种莫名其妙的东西,然后就放弃了。
构图学日本电影/漫画,几个场景的设计对气流因素没有概念。强就强在总算没有尬吹。
相比于《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这一部没什么主线剧情,说白了就是一个电影体量的行业剧。四场不同类型的救援任务,中间穿插日常训练和亲情爱情戏码,剧情略平。但重在普及这种高危职业的相关内容,看看惊险刺激的救援行动,还是不错的。可以一看。
如坐针毡。这片真是宣传、业务、影视三大部门合作的绝佳反例...咱也不知道谁责任更大,咱也不敢猜,反正就是拧不到一起去。过去的主旋律还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现在的主旋律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把目光投注在海上救援队本来就是一个很棒的行为,林超贤这次拍的也依然优秀。最喜欢他的系列电影,很过年也很商业,希望票房大卖。勇气,责任,信念,使命,不死的英雄主义永远让人感动。
不及格,虽然敬佩这些援救队员。但剧情……
唉,王彦林一拍婚纱照我就知道人要没了,聪聪第一次揉眼睛我就知道脑子里怕是有肿瘤了,聪聪一进手术室我一看进度条就知道要来任务了。主旋律影片的编剧怕是都是照着教科书写的剧本?? 我尊重每一个救援队员,但是只有命在才能继续救人,只有处理好家庭关系才能更好的工作。片中传达的价值观我不敢苟同。
灾难片拍成这般已经很优秀了,对于林导这次没有失望,场面绝对是牛逼的,另外儿子这个角色给电影带来很多喜剧温情的戏码。这片想要复制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的成功或者说卖座我觉得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原因最主要在于情绪调动上,这次紧急救援缺乏一个人的敌人角色,这里面一次次的敌人都是灾难,层面上都是物的敌人,对于观众而言情绪调动最理想的莫过于得塑造一个人的敌人,是人制造了灾难并且最后把这个人的敌人干掉才能让观众过瘾,纵观大部分卖座的电影莫过如此。看完此片对女主角辛芷蕾有了兴趣,厚嘴唇好身材蛮性感啊。
知识点太密集,剧情就会拉胯林超贤和彭于晏也不灵了
大型宣传片,戴老师全程把手握的很紧,加一星。20201227@北京坊博纳9号厅4排4-5
本片在大场面和特效上依旧有不少看点,继承了林超贤以往作品的商业风格,但和《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不同的是,《紧急救援》没有足够吸引人的主线脉络,因此显得剧本很散,再加上几段文戏的处理比较烂俗,暴露了林超贤在文戏上面的短板。此外,作为救援题材影片,《紧急救援》虽然场面紧张刺激,却多次使用“最后一秒救援”这样的俗套情节,到了后半段观众难免会审美疲劳。整部影片就像是《中国机长》+《烈火英雄》这样的多部灾难片拼接而成,没有很好的剧情衔接,也没有爱国主义情怀加成,估计难以复制林超贤前两次的成功。
想拍个主旋律大片。但文戏部分太实在灾难了。没有主线没有结构甚至连个完整的故事都没有。人物设定公式化平面化。一个没意思的片段接下一个没意思的片段。中间强塞几场特效场面。主角的转变都靠工具人完成。这片本身需要紧急救援……哦,应该是救不回来了。
除了救援场景一无是处。之前那两部作品大概是超常发挥了,一辈子不会有几次超常发挥的
动作镜头没得说很精彩,可是文戏(剧情)有他妈编剧写吗?还敢说这是一部电影?就是几个救援任务拼凑在一起罢了
4.85亿(年度第十一)人民交通出版社&中视时尚&英皇&腾讯&博纳出品 火红电影制作102
真实永远是最大的力量,哪怕这些人你不曾相识,但看了电影你也明确能够感受到,没有千万人背后的誓死搏命,也不会有如今的岁月安宁。电影只是一个外在的表现和出口,内在核心需要关注的是这些默默无名也无畏的平凡英雄。这不是过度煽情,这原本就是真实一刻。向我们的中国英雄致敬!
比《烈火英雄》还难看,跟儿子有关的戏尬得我一秒钟都不想看,而且救援救援别动不动就着火爆炸成不啊,CG烟雾真把我看累了,那么多天灾人祸,构思如此局限?林超贤拍主旋律商业片已经到头了,如果能就此刹住,还算明智,否则就是破产版的中国卖拷贝。
绝对实打实的一部硬核电影。在国产片大多数都走轻巧讨喜路线的时候,林超贤能把目光聚焦在更加难拍的海上救援题材,本身就是一种极有勇气的行为。大场面几乎全实拍,震撼感Max,而现实有时候比电影更残酷,我们不能也不该忘记任何一个奉献的人。他们不是救援的工具也不是歌颂的符号,面对脆弱恐惧不曾退却的平凡人,才最强大。
本来挺期待的,看完觉得真不咋地。感情戏很尬,女主角也不丑但是那个嘴巴让人出戏。主角人物塑造没有认同感,孩子没有妈妈,还在手术台,自己跑去救人还是生死未卜的那种?!我不信,也感动不了我。彭于晏普通话也不够好,语气太软也不够硬,总之就是翻翻手机再抬头看看那种电影。
差前两部太多了……
中规中矩,太长太拖沓了……完全可以预判剧情套路和便当的发送方向,对于这种模式真心有点审美疲劳了……感觉彭于晏励志要把保险公司免赔特殊职业演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