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讲了女主为了追求一个没有结果的男人,把身边追求她的男人全部拿来当她的垫脚石,垫到死为止,看似想要证明爱情可以冲破一切,其实本就虚无,谈何冲破一说,压根没有一点实际意义。
你可以慢慢过渡嘛,像《请你原谅我》中的徐天,你再怎么折腾,最后还不是娶了一个脚踏实地跟着他过日子的女人。
而该剧不肯过渡,主线清晰明了,女主和遥远国度的男人之间产生的爱情可以把整个黑龙江填满。
为了女主心中如玛丽苏般的爱情,女的开始瞎折腾,开始让万声当垫脚石。
幸好,作者良心发现,让万声半路撤出这场没意义的比赛之中。
再说,现实中哪个女的受得了如万声这类男人的穷追不舍,还不求回报。
虽说艺术创作讲的是夸张和冲突,但如果不基于实际出发,未免也太华而不实了吧!
麻烦请你去写悬疑类的东西吧!
万声放弃,又上来一个一根筋的宋,把锅接了,还陪伴女主和她和别人的女儿到死。
死了之后,女主这才恍然大悟,天呐,他才是为了我不计一切的男人。
我怎么能这么无耻,竟然没早一点感知到。
你感知个屁,作者让你一直去爱河那边的维卡,你哪有时间去关心身边真正对你好的男人。
然后,女主因丈夫去世深陷内疚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万声又出现了,不能看着女主这么沉沦下去,一定要让她从深深的内疚和自责中走出来,就去了河那边找维卡,找到之后,女主和维卡的行为又一次紧扣了主题,两个人含情脉脉,有后悔,有难过,有遗憾,感情复杂之极能填满黑龙江,但两个人还是不能走在一起。
那按照作者这样的写法,是不是该万声这个备胎了去陪伴女主了?
这都啥年代了,这种无脑剧情也太作了吧!
我看了十几集,果断弃剧,搜了结尾。
不过那主任几场戏都还可以,惟妙惟肖。
有人会问,女主爱过万声吗?
那肯定没有,女主爱的是她自己而已,他们两个确实渡过一段难忘而美好的日子,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往往所做出来的牺牲都是假的,完全不会发自内心。
个人感觉剧情有删节,所以看起来情节不甚连贯。
女主角成全了自己的爱情,但亏欠了老宋也是事实。
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来看,中苏剑拔弩张,双方数百万士兵在边境对峙,枕戈待旦,我国部分边民也受过军事训练,随时准备牺牲。
我生长在伊春市,紧邻黑河。
根据家中长辈的描述,我父亲未成年时,因为身高已经超过一米七,就拿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参加训练,当时是用东方红履带拖拉机模拟苏军坦克。
我的外祖父给我母亲收拾好了一个背包,里面有衣服、食物和药品,我母亲回忆,如果来不及逃就准备躺在马路边的沟里装死。
家乡六七十年代陆续新建两座桥梁,一名曰“反帝大桥”,一名曰“防修大桥”。
桥梁标准不高,限重二十吨,这样苏军的坦克肯定过不来。
黑龙江省哈齐牡佳四个地市工业陆续迁移至三线,以防备不测,在这样的时代里,女主角的爱情恐怕只能存在在文学作品里。
终于看到53集了 中间的情节挺拖沓的 总是会快进 但是到了结尾演员到了暮年 回想之前青春的种种 对爱情的执着和各种不可抗的无奈 不得已的选择 直到最后亲情和责任突然就心塞了 殷桃和王乃文的演技真的好 王雷的上海话让我一度认为他真是上海人...俄罗斯小伙演的真好 没有台词只是眼神就表达了一切 好想知道他是谁 还出演过什么
《爱情的边疆》完美诠释了“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维卡和秋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分别,苦苦追寻而不可得,彼此留在心中的刻在骨子里的都是最美好的样子。
半个世纪太短又太长,双方的情感已由浓转淡最终演变为习惯;大家执念都太深,像维卡最后说“历史伤害过我们,但是我们也伤害过别人”……特殊的年代里,万事万物都会改变,而身处爱中的人们从不理会岁月变迁,一颗心总是炽热滚烫……一条太窄又太宽的江无法阻挡有情人;越不能相见,越不想余生只剩怀念。
……知晓文艺秋和维卡发生的一切知晓宋绍山和文艺秋在一起后面经历的一切那时万声的离开 不理解就理解了:一个男人能忍受和自己在一起生活的女人始终心里藏着另外一个男人!?
如果这就是编剧想表达的,让现在的年轻人相信爱情,那就对文艺秋太残忍了,对万声太残忍了,尤其对宋绍山太残忍了……现实世界的我们,愿意能做文艺秋,愿意能做万声,愿意能做宋绍山,愿意能做维卡!?
我想大概有这个原因,艺术渲染结果最后脱离太大现实世界生活的真实性,导致反响不怎么样吧。
#爱情的边疆#
记得以前年代剧很多 虽然未曾在那段岁月里生活过 但过去的力量却很震撼人心 近几年来这一类型的电视剧慢慢的变少了 很惊喜的发现这一部 金牌编剧高满堂执笔 殷桃王雷李乃文几位老戏骨外加软萌俄罗斯小哥领衔 人物刻画很到位 时代还原很到位 感情抒发很到位 真的良心剧 大结局泪目 心里说不出的感觉 也许为了逝去的青春逝去的回忆 他们也是曾经的热血少年❤️
感性的人和理性的人看待问题的观点真是截然不同。
那些推崇这种爱情的人们,大概源于几点,一是这二人自带主角光环,二是帅气洋气漂亮,三是自己的情感平凡人才普通,却向往传奇唯美爱情。
所以这剧成为一剂迷情之药,让一些人可以重温一次青春期幻想。
可梦终究会醒,放在现实批判的角度来看,剧中人这辈子除了那点子事以外,只剩下偏执,自私,冷漠,甚至不惜犯法,不顾人情底线。
实不可取。
在社会中,人们最多只能做自己的主角,绝大部分时候是别人的配角,不能想干嘛就干嘛,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和其他主角(别的人)的互动的结果。
在现实中如果像剧中人那么任性的活着,很有可能会落得众叛亲离,生活潦倒,精神混乱,虚度一声。
文艺秋、宋绍山、维卡、维卡老婆是疯子。
一碰到爱情,这群人就像是失了智一样。
这些人为爱情作的斗争为的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拒绝生活,甚至他们在斗争的敌人都是虚无缥缈的。
看着让人觉得他们生活里除了爱情什么都没有,完全不像一个正常人,付出与收获完全不成正比,难道所谓爱情就是这种一团乱麻乌七八糟的模样吗?
我不觉得感动,只觉得恶心。
《爱情是边疆》观后感:此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2020年的春节,正好赶上了疫情期,在家闲居,偶尔看到了央视戏曲频道连播《爱情的边疆》,从而开始了四天的追剧。
这是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不谈现实,只说戏剧。
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哈。
文艺秋和维卡的爱情故事是贯穿本剧的核心,围绕他们的故事发展,又牵扯出了身边的爱人,同事,同学,子女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本作品的所有脉络。
大女主就不说了,本片是中方制作,所以剧集宣传把中方的主演王雷和李乃文排在前面,但是无论是剧情(维卡被删掉很多戏分:维卡第一次牵手文艺秋去看电影、两人一起滚下山后文艺秋不顾危险抱着维卡的假肢不放、维卡冲破阻拦要去见文艺秋、 维卡游过黑龙江后在文艺秋的住处遇到华敏、维卡睡在文的下铺用手拉住她、维卡抱着文艺秋到边境、以及文文出生后,维卡冒险去医院抱走文文等情节应该是都被删掉了,反正我是没看过完整片段,只有几个镜头),还是戏剧冲突来看,维卡都是当之无愧的男主人公,而不是他人。
在故事的结局,维卡所说的一句话,可谓是全剧的戏眼:“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故事里,历史深深的伤害了我们,(指男女主人公),但是我们也同样伤害了别人...”他指的别人,有万声、有宋绍山、有加莉娜、有柳芭、更有他的女儿文文,甚至是他的儿子彼得...这就是本剧所讲述的爱与忠贞、守护与失落、陪伴与渴望的故事。
他们相爱之初的很多情节片段被删,所以看起来这样执拗的坚守爱有点理想化,也有点不可理解。
其实维卡曾经对加利娜解释过原因,因为他感觉文艺秋所给予他的温暖一直包围着他,无处不在;他也对文艺秋说过原因,因为她不顾生命危险也不放手扔掉他的假肢,从此让维卡下定决心终身与她相伴。
文艺秋也对自己的父母说过原因,温柔绅士、深情英俊的维卡,让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男女主人公的坚守,还有一份旧时代的爱情观念在其中,爱情是随时都有可能会发生的,但是爱情是有先来后到的,从一而终,坚守初心,方得始终。
被迫分离后的异国夫妻,十年里都在想尽各种办法团聚。
为了相聚,他们彼此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纵观当时两国的情况来看,文艺秋的牺牲是更加难能可贵的。
后来文艺秋为了成全维卡和加莉娜,选择夫妻分手。
之后两人苦恋的情节被删除大半,所以维卡和文艺秋各自再婚后,对对方的怀念让人觉得很不可理解。
其实不然。
维卡知道文艺秋生产的时间,再次冒险越境想要带走女儿。
最终没有成功,如果文文从小被父亲带在苏联抚养,那她的命运也会被改写。
所以当老年维卡病重在床重遇女儿后,才会对文文说,我一直都很想把你留在我身边,我用过各种方法,可是都没有成功...维卡没有如愿带走刚出生的文文,他没有对不起女儿,反倒是文艺秋,不该感情用事把枕头换成女儿留下,她应该让女儿去苏联生活。
维卡去医院探望妻女后由于非法越境,被苏方警察带走,他也因此受到了牢狱之灾,失去了自由。
当他重新恢复自由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独自一人在冰天雪地的江边喝着闷酒,遥望着对岸的妻女....他也根本不知道,在他从广播电台销声匿迹的这段时间,文艺秋把孩子托付给了华敏,差一点就要独自划着竹排跨过黑龙江去找他。
最终还是宋绍山及时阻止了文艺秋这个疯狂的想法...在不得不面对现实,和身边人一起生活的漫长岁月里,他们都是在对现实做着妥协。
文艺秋生命中的三个男人,从情节和人物设定来说,她最应该选择的其实是万声,万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是最懂她的同行人,她和老宋,其实一开始就是两路人;从对演员的表演功力来说,我最希望她选择的是宋绍山,李乃文演的太接地气、太牛掰了;从女主角自己的真心来说,她当然会选择维卡。
维卡生命中的三个女人,文艺秋,加利娜,柳芭,从情节和人物设定来说,最适合他的其实是加莉娜,而不是柳芭,加莉娜更温柔温情,是比柳芭更加适合他的妻子。
柳芭年轻漂亮,身材也是一流,她与维卡无论在年龄还是阅历,心智、心灵沟通方面的差异都比加莉娜要大许多。
除了文艺秋,维卡对加莉娜的感情是要高于柳芭的,他曾经在醉酒后,把柳芭误唤做了加利娜...但要论维卡自己的真心,他当然会选择文艺秋。
文艺秋对维卡的不舍深情,让万声终于决定知难而退的放手了。
维卡对文艺秋的执着追寻,也让加莉娜无法再坚持下去了。
等到宋绍山出现在文艺秋生命里的时候,她已经被现实逼到死角,再没力气坚持内心,因此选择了妥协,所以与文艺秋相守的是宋绍山而不是万声。
等到柳芭出现在维卡身边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乐观无畏的战斗英雄,也不再是那个面对加利娜的表白,可以毫不犹豫的拒绝道“我结过婚了,我有妻子”的维卡了。
多年的独自生活,让他更加需要陪伴和家庭生活。
此时的文艺秋和维卡,需要的都再不是爱人,而是生活中的伴侣。
维卡从未对柳芭谈起过自己在中国有妻女的事情。
这也为两人日后的婚姻破裂埋下了隐患。
文艺秋曾与两个男人同床共枕过。
她在维卡身边,望着身边睡熟的丈夫她一直舍不得闭眼,轻轻抚摸着他的脸庞,他高挺的鼻翼,深情凝望着他的睡容微笑...而后来和老宋在一起讨论生子话题的时候,她还在缝补着维卡的枕头,多年来,只有这个枕头才能让她感受到维卡的气息,才能让她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丝的心理安慰...这就是她和老宋多年的婚姻状态,同床异梦。
灵魂和肉体的分离,文艺秋做到了极致。
反观维卡的婚姻生活,其实也是差不多的。
维卡对年轻美丽的妻子柳芭下意识的冷落,让柳芭与文艺秋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说出了“同床异梦”这几个字眼。
现实安稳的婚姻生活与心底的牵挂和伤疤,让维卡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人变成了眉头深锁,时常独饮闷酒的中老年人。
他们为了爱情,一生都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
出于女性缜密而又敏感的心思,无论是加利娜还是柳芭,一定都对文艺秋充满了好奇,什么样的女人能让她们的维卡如此念念不忘?
这个神秘的中国女人,到底是有多美丽动人,有多气质出众?
同样的,无论是加利娜还是柳芭,在看到文艺秋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当面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就是你这样平凡平庸的女人啊?
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这里想说,东西方的语言表达风格确实很不一样,西方热烈奔放,很直接,东方含蓄内敛。
维卡对文艺秋的情话绵绵,是万声和宋都没有过的。
加莉娜和柳芭对维卡主动直接的表露情意,也是深爱维卡的文艺秋所没有过的)介于当时七八十年代的国内外背景,一个长年生活在中国东北边境的中国女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比莫斯科女郎更时髦美丽、更有魅力和异性吸引力的。
所以加利娜和柳芭都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维卡曾经和加利娜说出了真正的原因:她在别人眼里可能不是最好最美丽的,可在我眼里,她就是最好最美丽的。
她所给予我的温暖,时刻包围着我。
这就是爱情,从来只与两个人有关。
不被理解,却深受感动。
文艺秋被现实折磨,被环境所染,磨出了一身的老茧。
她和万声一起共事的时候,尚还保留着学生时代的青春气息,但在和老宋一起生活的时候,却充满了中年女人的麻木和对世俗的无奈。
只有在维卡面前,无论是青春年少时,还是过江相聚时,还是后来中老年重逢时,她都变回那个温柔得体、大气婉约的女人。
在维卡面前的文艺秋,才是她真正的样子、不被生活所累的样子,或者说,是她真正想成为的样子。
因为环境的不同,因为对女儿付出的不同,中青年时候的文艺秋,出于对爱情的坚守,比维卡遇到了更加巨大的生活磨难。
但是到了晚年,文艺秋却比维卡更加幸运幸福。
中西方不同的观念,在男女主人公的晚年体现出了差异。
西方人不会理解,守着一个长年来,心思根本不在自己身上的妻子,这样的婚姻到底是为了什么?
社会环境与传统观念的不同,造成了柳芭和老宋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柳芭选择了扔下年迈病重的维卡离开,这是典型的西方做法。
而老宋却把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表现到了极致,这也是典型的东方做法。
老宋很熟,他或许就在你我身边。
维卡却很远,他或许更多的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这里想说下老年后的部分,维卡离婚后,独自一人生活,这是西方人常见的情况。
但却令文艺秋担心不已,她想方设法想要医治好维卡。
维卡一开始果断拒绝,他直接对文艺秋说,我们都有各自的生活,安静一点吧,不要互相过多打扰了。
但是最后让他服软的不是文艺秋,而是女儿文文。
按照维卡的本意,根本不会拖着病重之身跑到异国他乡医治,是女儿文文说希望有机会与他相处,出于对女儿的愧疚,他还是答应了。
维卡住在宋绍山家中的戏,虽然影视剧做了戏剧化的处理,但是中医医治、最后维卡病重后返回俄国,这部分看起来还是有点不伦不类,别扭至极,不够真实可信。
故事接近了尾声,维卡决定离开中俄边境,选择同儿子一起移民德国终老,临行前,犹豫再三,他还是来到文艺秋的家中想做远行前,或许是今生最后的道别。
他们一起在江边漫步,像极了一对暮年老夫妇。
原著小说中,此刻的文艺秋有一句心理描写:有那么一瞬间,文艺秋想要这样永远的走下去...他一直没有和她说起他的远行,他此次是来做最后的道别。
边境入关处,她把代替他陪伴了自己四十年的枕头还给了他,表明了自己的心声:尽管此时的维卡身边已经没有了其他伴侣,但是自己还是不能撤下老宋,她亏欠老宋的实在太多了。
她还是要陪着老宋。
维卡是明白文艺秋的,她的心虽然一直都在他的身上,甚至几乎一生都只在他的身上,但是今生却也已经永远失去了携手相守的最后机会。
这是非常真实可信的情节,如果戏中此时的文艺秋选择暮年之际扔下老宋,再与维卡相守,才是不符合生活逻辑,才是胡编乱造的。
这就是生活。
有时候遗憾也是一种美。
此时此刻,无论是维卡还是文艺秋,心中都已对这段改变一生、坚守了一生的情缘做了最后的告别。
情意从未逝去,生活仍在继续。
和宋绍山一起安度晚年的文艺秋,精心照顾着老宋,这是老宋自己换来的幸福晚年,最后在老伴和子女的陪伴下,安然逝去。
先离开的那个人,是幸福的。
临终前,宋绍山最后和文艺秋告别的内容,居然不是说子女,也不是说他们老两口,不是说其他人,而是说起了维卡。
我的理解,老宋最后提及维卡,还是想要告诉文艺秋,我要是走了,就让维卡陪着你吧,你去看看他吧。
老宋牵挂了一辈子的,还是文艺秋。
无论是万声,还是老宋,文艺秋对他们的感情,都是感激他们真心付出后的真情,或友谊,或亲情。
但是唯有对维卡,她永远都是那个主动付出、主动牵挂的人。
她算过万声对她的付出,算过自己亏欠老宋的情义,可就是从来不算她和维卡之间到底是谁欠了谁,谁负了谁。
真正的爱情就是算不来的,就是不自觉的总想要靠近那个人,想要为他付出,想要牵挂他。
即使对方什么都没为你做过,你还是心甘情愿的想着他,为着他。
文艺秋因为终身牵挂着维卡,让不同时期在她身边爱着她、关心着她的人一起为她的这份执着牵挂付出,万声陪着她从首都来到边境,因为这是离维卡最近的地方;老宋和女儿文文都陪着她照顾着、担心着年老体弱的维卡…老宋走后,抑郁昏迷的文艺秋,牵挂的人还是维卡。
纵观她的一生,维卡一直都是她的良药,也是她的心病。
耄耋之年卧床不起的文艺秋,她的良药也还是维卡。
片尾的视频会面,作为观众真是哭到不行。
(多说一句,剧中穿帮处也不少哈,维卡儿子的电脑上面显示的视频连接中,为啥是中文?
还有维卡在俄罗斯手术的医院,背景墙上和医疗器械屏幕上也出现了中文)唯一可惜的是,重逢后的文艺秋和维卡,没能有机会再次携手相守,历史欠他们的,编剧还是没有给予最后的温暖。
尽管真心从未变过,但岁月已负有情人。
维卡得知宋绍山已经去世后,便没再顾忌的拿出了文艺秋的画册与她一起回忆相爱时光。
文艺秋也不再有所顾忌,羞涩的拿出来珍藏了一生的结婚证书(殷桃和男主角晚年的戏都不错,神形兼备。
特别是男主角的扮演者当时真实的年龄还不到30岁,却能演出耄耋老者的神态,不错)。
电脑这边,维卡也拿出了自己的结婚证书。
他们都在告诉对方,我从来都没有忘记过,我们才是最初的爱人、是真正的合法夫妻。
最后这段听从了内心、毫无顾忌的相互表白,或许是上天对维卡和文艺秋相爱一生,却始终没有机会厮守在一起所做的最后一点补偿吧。
此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感谢编剧,感谢导演,让观众看了一段人间至情至性的爱情故事。
从一而终、不轻言放弃的旧时代爱情观念,深深影响着男女主人公的一生,也深深影响着那个时代的爱情。
如果从故事本身的情节中跳脱出来看,我会说《爱情的边疆》把我们在爱情中短暂的模样延长到一生,把我们对爱情最浪漫的期待推向想象的边界。
文艺秋和维卡的爱情,像极了纯粹的爱。
它像是与世间的一切平行,任何人、任何事、甚至历史和除了它以外的感情都对它丝毫没有影响。
这也就把他们生命中出现的其他人都紧紧的隔在了门外。
文艺秋可以以另外的一种方式爱万声、爱宋绍山,但却丝毫不会改变他对维卡的爱,这一点甚至无论她自己如何努力也做不到。
很讽刺的是,剧中的每一个人,也可能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内心深处渴望着这样的爱。
所以万声、宋绍山、嘉莉娜、柳芭,他们被这样的爱感动着,也被这样的爱伤害着。
与那些局外人不同的是,他们被这样耀眼的爱,刺得生疼。
更讽刺的是,这样纯粹的爱没有成全任何人。
文艺秋和维卡,挂念对方一生,却在历史和命运中越行越远,最后也被历史和命运加在身上的世俗感情羁绊,只能把爱深藏。
像剧中说的,他们的爱盛满了黑龙江的江水,流淌着,生命不息,爱而不止。
万声追文艺秋到海角天涯,却在这样的爱面前选择离开,宋绍山向他自己说的,像一头老牛,一点一点的拱,才把文艺秋的魂刚刚拽回来,也不得不选择与这样的爱共处;嘉莉娜和柳芭很像,也许这是恋爱中的女人和男人的不同,男人会选择出路,女人会选择绝路。
她们在这样的爱面前,成为妄自菲薄的受害者。
我喜欢这部剧,因为在爱的面前,我们变得渺小;因为即便它的光芒灼热得你脸蛋生疼,你还是会昂起头对它说,赐予我至高无上的爱吧。
无语
异国异地恋。还是个喜剧?文艺秋的畸形人生令人唏嘘,被编导展现的却可笑地无比自私。编剧居然也堕落到为了钱写言情肥皂剧的地步。最多只能给一星。顺便说一下,这个剧侧面说明了为什么东北会没落的人文原因。
爱情里最该讲究的是精神的 “门当户对”,里面最喜欢的是万声,活的通透。在华敏追求他的时候,他告知他的心已经满了;在老文答应嫁给他时,他选择了离开。爱情最好的样子应该是彼此相爱吧,如果只是感动和委屈求全那样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是不公平的。当然如果两个人都接受现实的爱情观就另当别论了。
没有人权的年代,给了一代人病态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一星加给维卡的颜值,真tm帅。。。
目前看到第四集,第一集少年少女入学,各怀美梦,少女浪漫的隔空期冀着苏联战地播音员维卡,上海少年用自己的粮票换来维卡的录音带,用这种方式爱着倔强的少女;第二集维卡来到学校,中苏爱情迅速缔结,第三集赶上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维卡回国,已经跟维卡结婚的女主承受很大压力,得到老师的帮助,替换信件,第四集她被审讯,为了保护老师,她揽下所有,众叛亲离,只有男主力排众议帮助她,也同样搭上了自己的前途——去边疆,变成了男女主共同的出路。目前看来最有价值的除了时代背景,播音员的职业(这个好看的!复古版的爱上女主播哈哈哈哈哈哈),做的最好的是人物: 女主的人设很有时代特征,聪明耿直梦幻,男主是呆萌又有趣的舔狗,古典的爱着女主,女主去哪里他就去哪里,不要她孤单——跟《无问东西》同样的情感范式
怎么可以有这么难听的片尾曲怎么可以有这么难听的bgm
动不动就是两句诗,鸡皮疙瘩一地
年代感很强
正在看,布景,场面调度和配乐赞,算是比较精致的国产剧了,题材也是挺新颖的跨国恋。殷桃演技真不错,少女感还能演得自然,俄罗斯男主也挺帅~当然不足也有,维卡配音译制腔太重;预告片出现的重要情节比正片还多,被剪得支离破碎的维秋爱情线,高满堂看了不会生气吗?一星扣掉就是因为剪刀手
喜欢万声,演的真好
- 殷桃的少女感十足。扮演维卡的演员好帅,一查,现实生活中他的妻子也很迷人。- 最痛苦的在于,爱情从来不是等价交换。也不是公平竞争。
女主人设太渣
看了一点还不错,王雷演这样的年代片还挺合适的!
刚开始觉得有点意思,但经过了20多集,有点审美疲劳了,扯了五六十集,真的就是剧情拖沓了。
女主人设太差!生气!
没有追的欲望
确定好看!终于有一部能看的电视剧了!
不好看。为啥女主要跟这么多人暧昧不清....整天委委屈屈 柔柔弱弱地苦着一张脸,受不了,太婊了。
中国电视剧
先观望,前两集把我看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