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 你们都感染了外空病毒 它们混入你们DNA 进而毁掉了你们全部大脑白质。
在半夜里 汗液会变成橡胶质的生命体包裹身体;在白天里 张嘴便可向人喷射粘液使人入睡。
睡眠过后 没有了思维 极乐世界便融不进异类。
败了亲情 我不再是你爸爸;败了爱情 六十载烟消云散;败了友情 昨天誓言是个屁。
终于借助了意外来临的外空病毒 人民自己构造了真正的和谐没有汗液 没有奋力的一击 就连孩子们也不再争夺糖果;没有怀疑 服从一切不合理 自愿走上街头接受流感疫苗;没有抗议 成就了原始等级 大家都进入统治被统治的单向路。
可当小男孩大喊WAKE UP, MOM!时我们突然意识到,除了脑炎后遗症的人能够坚持到最后的 总是母亲。
黑皮肤的科学家看到了一切,面对记者的问答,他选择并不多说。
当一切都无可救药地变坏全部希望总是压在社会上最孱弱的肩上。
伴随无私牺牲,故事向后延续。
即使并没有人去寄托。
没有了上帝,消失了耶稣。
最孱弱的才是救世主。
而目睹了一切的人,不会再微笑。
水至清则无鱼,人类便是从混浊的水中爬到了陆地上,但到了陆地上之后,许多人以为自己不再是鱼了,所以也便回不到水里了,即便那水看起来十分地清彻。
―――韩兮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睡醒一觉后会对这个世界产生疑问,自己与昨天的自己是不是同一个人,这个世界与昨天的世界是不是同一个世界?
这种拷问与哲学无关,而是一种病毒在作祟,至少影片中设置了这样的环节,所以主人公卡萝尔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清醒,因为哪怕睡觉这种与世界短暂的隔离都会令自己身处另外一个世界,也许自己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世界是需要参差多彩的,人也是这样,但参差多彩的世界却充满了罪恶,大同的概念令所有人即向往又感到恐惧。
影片的科幻性便提出了这样的假设,但事实上,我们所面对的一切,包括罪恶也包括美好是不是也同样是假设出来的呢?
当太空舱携带着外星细菌传染着世界上最富有胜名的都市华盛顿的时候,政府采用了隐藏真相的报道方式,假设出来的流感终于成为现实中真实的影像。
《致命拜访》是根据1955年的小说《人体入侵者》改编的,其实笔者更喜欢小说的名字,所谓的人体其实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相比起以往的许多科幻灾难性的影片,此片的外星生物从对人类的肉体伤害直接转嫁到了精神伤害,这个立意显然要高明一些的,而影片的主线人物也并没有标榜着自己的救世理念,相反,卡萝尔只是一个十分正常的母亲,她所要做的事情也是极具普通意识的,这一点与《世界大战》有异曲同工之处。
故事的情节发展与本片的创意几乎达到了生理上的同步,卡萝尔怎么也想象不到自己的一个心理病人与那从外太空掉下来的残骸有什么关系,但所有的变化就是在这种不经意间悄然进行的。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身边朋友身体上的改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精神实质的改变,而卡萝尔却慢慢地发现了这个世界所有人精神方面的变化,呆板,同一。
其实这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命题,说到每一个人的变化主要谈及的便是这个人心理上的改变,似乎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人了,但这种体验只是个人的,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其反讽的意义在于人们对自我感官的过份依赖,于是影片中被外星生物侵入的人们外貌并没有任何变化,符合人们感官上的常识,但其精神领域已如行尸走肉一般,这却需要正常人用心灵却辨别。
任何一个人如果发现身边所有人都变化了,那么他一定是极其恐慌的,换句话说,他是唯一一个清醒的人,只有清醒的人才会感到恐慌,这是古往今来的惯例,而卡萝尔恰恰是这个清醒的人,更重要的是,她发现那些变化后的人却希望改变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她,于是冲突在这里产生了。
此时我们回到小说产生的年代,1955年,这是处于后二战时期的年代,信仰在战争的阴影中崩溃,而强权体现在整个西方国家,(当然东方的强权更为残酷)于是对有着古老的人权理念的西方人来说,这种精神上的强权无疑是一种无耻的酷刑与压迫,而反抗与暗讽便直接体现到了作品当中。
小说分别于1956年与1978年被改编过电影,《致命拜访》已经是第三次了,前两次由于处于当时的敏感时期,所以在美国社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政治与社会的暗喻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便不难看出,这绝对是一部在科幻的外壳包装下的政治影片,而故事中卡萝尔寻找孩子只是作为讲述的线索,与影片的主旨关系并不是很大,但客观地说,这种亲情的牢固感恰恰与同一的思潮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卡萝尔的个人行为也与整个世界的改变形成了对比。
以个人生活为故事,反衬政治大背景的荒谬与苦难,这是许多影片采用的手法。
之所以这样地讲述故事,其主要原因在于对个体的承认与尊重,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人性的直接体现。
其实影片在讲述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极其真诚的问题,那就是所有个体的消亡将会令整个世界呈现出一种和平安宁的景象,没有罪恶,达到真正的“和谐”。
相信每一个人都会面临这种选择,是“和谐”而没有罪恶,还是让这个世界继续呈现出多重性呢?
这个问题看似尖锐,全人类的答案与个体的答案也许并不相同,而这种不同感恰恰反映了世界的荒谬。
尤其在影片中,当这群异化后的人们要杀死卡萝尔儿子奥立佛的时候,这种荒谬感便更为突出了,所谓的大同是建立在排除异己之上的,那么这种排除异己的行为本身又怎么可能是“和谐”的呢?
没有“和谐”也许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这是人类生存的世界法则,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
韩兮2007-12-22于通州
当这个世界趋于一种同质性的完美,这个世界就不是人类世界了。
没有黑就没有白;没有恨就没有爱;没有丑就没有美。
身为人类,只有包容。
只要有爱,就能进化。
Google了一下本片的背景,改编于著名科幻小说《躯体掠夺者的入侵》。
《躯》这部小说应该比较有名,曾经不止一次的被拍成电影,不过限于本人涉猎有限,对于这部小说的了解也仅限于从The Invasion中体会出来的。
其实把科幻片拍成电影总会遇到一些问题。
一方面是场景过于宏大,例如星战的外星场景(如果把星战也算成科幻片的话);其二是太多的怪异形象对化妆特技的要求;还有就是如何深入浅出的表达所涉及的深奥的科学理论。
当然,既然本片定位为恐怖片,对他的科幻背景进行深究也有些过于挑剔的嫌疑。
但是限于他的剧本出自于畅销的科幻小说,让人禁不住稍微推敲一下他的硬科幻背景。
未知世界总是最吸引人的,好奇心本身就是人类存在的原因之一。
于是乎我们尚未认识的世界是很好的题材。
而和未知相伴的,也总是若隐若现的危险和恐惧。
本片的题材恰恰集合了这些的全部。
首先是地外生命,这是已经被争论了很久的话题。
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进一步更被关注的是是否存在智慧生命,以及他们对地球人类的关系。
其次是病毒。
虽然人类的医学如此发达,但是我们对于病毒的了解确实如此有限。
以至于对于最简单的感冒,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一部分人感染之后依靠概率找到免疫疫苗,接种其他人。
我们药店里琳琅满目的感冒特效药所有的功效只是缓解感冒的症状和提高免疫力,正所谓绝对的治标不治本。
感冒之所以在目前没有很高的死亡率在与病毒本身的怜悯,而不是人类医学的强大(西班牙流感是个特例)。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世界大战》以及《异种》等科幻电影里感冒病毒屡屡成为挽救人类的希望,起码是心存感激。
再次是寄生和精神控制。
汉语里面对一个人最差劲的评价可能就是浑浑噩噩,行尸走肉;而西方电影里比吸血鬼还差劲的形象可能就是僵尸。
失去自我被时时刻刻控制的滋味一定很糟糕。
最后还有睡眠和梦。
亚里士多德原本以为人用心脏思考,大脑不过是让血液冷却的空调机室外机组。
很快我们知道人依靠大脑思维,但是对于睡眠,我们的了解确和几百年前没有什么实质区别。
而在这之后的是人们对于睡梦中失去理性限制潜意识的深深恐惧。
从选材来说,尽管牵强,但是一部恐怖片却也几乎把科幻电影常见的元素都涉及了,不得不称赞一下。
不过关于具体的科幻逻辑,个人认为却经不起考究。
首先是科幻电影的通病,那就是为了追求视觉效果糊弄外行的观众。
其实美工道具都是普通人,而科幻作家也不屑于仔细的描述每个外来物种的样子。
所以我们看到的所谓外来生物形象大多是人类世界的夸张。
要显示他的高智慧,就是个光光的大脑袋(ET,火星人);要显示他凶恶,就是爬行类的鳞片加上昆虫的刺(MIB,异型);要显示他恶心,就是霉菌孢子黄绿色外加结缔组织渗出液或者淋巴液一样的透明粘稠液体。。。。。。
本片也不例外,虽然告诉观众是一种病毒(还说了单细胞的病毒,汗),却在航天飞机外壳上结出肉眼可见五颜六色的晶体状组织。
我们常见的单细胞组成的肉眼可见的物种大概就是太岁一样的蘑菇了吧。
不过蘑菇是真菌,而这个靠病毒形成的如此规模的晶体,的确数量级骇人。
而且病毒构成的晶体有如此硬度(扎破尼克前夫的手指),更是厉害。
从科学角度来讲,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硅基生命?
其次是黑人医生反复向我们展示的病毒吞噬细胞动画。
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来源于巨噬细胞吞食其它细胞。
但是问题是人家是体积最大的血细胞,而片子里面说的是一种病毒。
如果真是病毒感染的话,我们看到的应该是一个细胞,接着有个非常小非常小(医院的设备绝对无法看到)的东西贴在上面,然后过一会细胞破碎了。。。
不过如果拍成这样,视觉冲击是绝对不如那个亮亮的水母一样的白细胞吃小细胞大的,从这考虑倒也情有可原。
再次是哲学角度(佩服一下自己)。
原来老是不明白世界上会有庸俗唯物主义这种东西(相信意识不过是人脑分泌的一种物质,所以不存在绝对的意识,只有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看了这部电影才相信。
睡眠产生快速眼动是被证实的,那么通过病毒,在睡眠的时候分泌出结成固体的汗液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首先排汗的控制应基于脊髓神经反射,所以我们很难通过意识增加或者减少排汗,当然你可以通过心理调节让自己觉得有变化或者因为紧张手心出汗,但这更多是大脑变化引起激素释放进而引起的条件反射应激行为。
后来电影里的确提到了灰质白纸的问题(感染过脑炎的人获得免疫),但是大脑和脊髓是不一样的,严格的说大脑才会睡眠,大脑睡眠和排汗没有关系。
除非这个病毒如此厉害,能彻底改变人体基本功能。
第四是动机。
对于病毒是否属于生命还存在争议。
一方面病毒具有生命体的最基本特征(可悲的是这些特征看起来更像哲学定义而不是生物学概念),他通过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繁殖自己。
另一方面,病毒从分子学角度来讲只是高分子有机物按照规则的组合,是一种逆向进化,甚至可以被结晶出来。
回到病毒本身,他们的存在有何意义的问题不应从人类的视角考虑,能够利用资源生存繁殖并且新陈代谢(如果病毒的也算)就是合理的。
于是感冒病毒和埃博拉病毒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由于进化的关系。
感冒病毒对人体损害较小,活着的宿主有利于他们的扩大繁殖;埃博拉病毒在几天内杀死宿主,有杀鸡取卵的风格但是短期繁殖迅速。
不过对于片中的病毒,从进化论角度来说有些难以解释。
单不说能不能通过基因改变控制性格这个问题(心理学尚无定论),病毒为什么要麻烦的改变人的性格?
对于病毒来说能够有效地感染新的宿主,大量传播自己的遗传信息已经足够。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个被感染的副作用,就像感冒了流鼻涕一样。
那么这样的病毒很显然不会拥有如此高的智能性。
病毒会主动的传播自己(通过空气,血液,体液,皮肤接触等等),但是如果病毒智能到能利用人的大脑思考并且抽象思维,那他就会完善与之相对应的伪装。
不过感谢老天这样的病毒还没有被发现存在的证据。
最后分析一下病毒本身,通过孢子抵抗片中所说700度高温时有可能的,即使在地球环境。
但是作为单分子简单聚合体(排除病毒通过组织形成宏观意义的防护膜,就像航天飞机的耐热层),抵抗航天飞机坠落产生的高温,碳基生命应该很难。
如果是传说中的硅基生命,那么如此简单的感染人体也不大现实。
所以究竟是什么很难说,应该只能归结于外星世界是无法用人类现有知识解释的。
写了好多,眼睛都花了。
最后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外星人的侵占活动不是通过暴力夺取,而是意识入侵。
当他们已经掌握的大部分人的时候,依然对那一小撮顽固不化份子实施洗脑而非抹杀,着实是怀柔政策的一大体现。
外星人妄图帮助地球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最终还是破灭了,世界被分割为以国家为单位的集体,然后就开始了争夺利益的战争。
而当外星人来到,侵入所有人的大脑,那美国人不再是美国人,日本人不再是日本人,伊拉克人也不再是伊拉克人,而都变成了乘坐同一艘航天飞机来到地球的外星同胞。
都是自家人了,当然就没有战争的必要了。
所以外星人不比地球人和谐,他们同样会抹杀异类,就像追杀Oliver。
战争的停止不是因为外星人消除了暴力,而是既然已经天下一统,暴力当然无需存在。
就像如果伊拉克人都加入美国国籍,变成白宫的忠实信徒,伊拉克战争同样会停止一样。
导演妄图通过一个科幻题材讨论政治问题,但最后却搞得不伦不类,科幻的不够尽兴,论政也不够深入。
结尾如同给庄稼除虫似的农药喷洒就宣告外星生物的野心破产,的确未免太过简单,而最后故作高深的留白难免让人觉得有些故弄玄虚。
Nicole Kidman的确美丽动人,但除此之外,本片别无其他。
咋说乃,海报吸引了我,一张母亲留给儿子的字条,哈哈,满有创意额,片子一般,不好不坏,看的时候不停的想到生化危机……当然,把它转变一下,这样就显得有深意一点,探讨探讨人性了,其实这样科幻的内容要想讲道理,对于导演和演员的要求都太高了,Nicole是我比较喜欢的吧,身材好,一头金发的造型我也很喜欢,翻译风波里面,哈哈,OL的最佳代表啊。
就喜欢海报,喜欢Nicole,其他没什么了……
The Invasion翻拍自上世纪的同名同类型同内容科幻惊悚片,据说票房和口碑都一般,我没有看过原版,不过按照好莱坞翻拍制度,可以想见原版应该是很优秀的。
在这部关于外星异形入侵的电影中,其实编导并没有刻意渲染某些恐怖血腥的场面,事实上电影中被异形侵入后的人类社会依旧正常运行,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却被隔断,片中更多的用人类之间的冷漠来表现人被异化的主题,应该说还是有一定深刻性。
但是好莱坞电影的商业性使得这样的主题根本就得不到发挥的空间,所以Nicole在其中也不过是一个与活死人之夜中幸存下来,想到逃出僵尸之地的Judith O'Dea相似角色,而最后当Nicole和儿子逃到了救援地,然后解毒疫苗马上被发明出来,人类社会有一次恢复了正常的情节则近乎儿戏。
PS:The Invasion中,留着中发的Daniel Craig看起来竟然如此温柔。
“如梦如幻月 若聚若离花”,先看的《胭脂扣》,想想国荣哥哥和梅姐姐如今都已不在人世。
更是对着这句台词伤感了好几分钟。
觉得不好,一个大男人不该如此多愁善感。
决定换部看看,换换心情。
《致命拜访》,下了好些天的片子了,看简介:外星病毒入侵、拯救人类,很高的主题,很符合一个大男人的观片口味,还有好多明星,特别是大美女Nicole Kidman(其实是看片的最主要原因……)。
影片开始:一架航天飞机坠毁,碎片到处都是女医生的前夫前往现场,毫无疑问被感染。
病毒感染的症状很奇怪:没有电影中常见的变异、血淋淋的死亡等。
看起来感染者和从前没什么两样,只是没有了……感情,每个人都变得不可思议的冷静、理性。
病毒悄悄开始蔓延,被感染者也开始清理未被感染者,给他们注射。
人类分成了两种:我们常见的的人:动物性与社会性复合的正常人、完全没有动物性、没有个性、没有感情的完全理性人。
女医生一路寻找儿子,努力逃出被感染区。
情节很简单、场面也没不火爆、结尾有点草率。
但给出的命题却很有意思:究竟什么才是“人”的真正定义?
人的理性和感性哪个更重要?
个人和集体、我和全世界哪个更重要??
“人在特定状况下 ,都能犯罪使坏,假如这个世界改变了,危机不会再衍生新危机、报纸不报导腥膻色的新闻,那么世上的人类就不再是人类了。
”如片中所呈现的被感染的人都没有感情、只有完全的理性,每个都一样想、一样做,对于异类:要么同化,要么“全部杀死,如果需要的话”。
对于一个活生生的人来说,这无疑很可怕,所以每个都想逃脱被感染的命运,女医生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要救出儿子,逃出被感染的命运。
可是片中又展现了被病毒感染的世界:“我们可以让全人类和平共处,没有战争、没有贫穷 、没有谋杀、没有强暴,一个没有苦难的世界。
我们的世界不会互相伤害剥削,因为我们的世界不分你我。
”核危机瞬间消失、印巴和解、小布什与萨达姆握手言欢,每个贫穷、疾病的人都得到帮助。
这不是人类理想的社会吗??
如果完全消灭个性、所有的事都以集体的利益出发,个人的利益可以完全忽略甚至消灭,这还是人类理想的社会吗??
个体与集体-这真的是个两难的问题吗??
完全集体主义社会总是能产生最高的效率,也是最容易产生独裁的社会。
当一个社会完全抹杀了个体的存在,人民还会觉得幸福吗?
肯定不会。
想想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为了某个集体(常常以“祖国”、“人民”的名义)而牺牲个人是一种英雄的行为。
仔细想想吧:从你的牺牲中得到好处的是……?
再放大了说:我和世界对于我来说哪个更重要?
如果要我牺牲自我来拯救世界,整个世界—对于已经牺牲的我来说,还有意义吗?
乱七八糟想了好多,自已也已经糊涂了。
正在写不下去想结束时,突然又想起了《胭脂扣》,对以如花和十二少来说,他们两人,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forcode:刚看完《致命拜访》,很明显,这部片子的基本思路借鉴了罗伯特-海因莱茵的科幻小说《傀儡主人》的思路。
外星人入侵,将地球人变成傀儡,没有人类的感情,但是保留了所有人类的记忆。
不同的是,《傀儡主人》中外星人是一种体积比较大的鼻涕虫,寄生的外星人会使得人类傀儡的背部隆起来,最后人类的计划是要求所有人类都光着身子。
《致命拜访》中的外星人是一种很小的病毒,在人类睡眠状态下修改人类基因,控制人类,最后是利用一种天然免疫的人类个体研制出疫苗控制了外星病毒的蔓延。
电影和小说都刻画出了那种恐怖的气氛,周围越来越多的人类都成为异种,甚至控制了警察、政府、医院这些现代社会中人们相信的社会机构并让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机构,"有事找警察",但警察已经不可相信,警察抓捕还没有感染外星病毒的人类,然后以注射疫苗的名义强制注射外星病毒……本文首发地址:http://www.qixianglu.cn/438722.html
对病毒的描写完全业余,甚至没有一个人穿生化服,导演编剧真是没有一点对生物学医学的尊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拍得好烂!
好看!
就那么结尾了呀
居然是科幻片···强大的人类永远有免疫个体
我觉得这片很好!ps.越来越觉得豆瓣的评分装逼了。
这是一个隐喻 (海报越看越诡异)
真无聊
感觉是外星人系列比较有看点的,没有花哨的外在入侵,而是无声无息的内化入侵,成本还低,哈哈,连个外星人的毛都用不上,还有很重要的是终于有个在非儿童电影中依然聪明伶俐的儿童了。。。很给力
故事老套了
Nicole的惊悚片向来不错,尤其这部有出位演出.
我想变成那样
確實不好看,除了nicole很靚女。。。
关于高耀洁
很吸引人的剧情
好散乱。
新冠病毒不灭世界被影响那么久的今天 看这种电影真的有点心里不舒服。
原来水痘是护身符哈哈 两星都给妮可的
妮可很美
一般。
没我想象的那么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