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看片名《倾城》两字太容易被人误会成这是一部爱情片,实际是上这却是一部有些另类的宣扬人间正道与与人性之美的影片。
《倾城》不太好进行类型定位,可以说是灾难片,也可以说是警匪片,当然,还有爱情与喜剧的元素。
《倾城》以汶川地震为背景讲述了小城市里的警察、银行盗窃犯与叛逆美女这样三个普通的小人物因为大地震而关联到一起,并各自影响各自改变的故事。
在沉重的主题下,《倾城》却依靠巧妙的故事编排,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灾难片传递的悲惨、恐慌的气氛,转而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面能量,拍的是地震,说的还是小人物的善恶之心以及人性的挣扎与改变。
这不得不提到作为导演的黄宏对小人物行为及心理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就如同在他的小品中创造的那些小人物,骨子里是善良的,但有些行为确实又爆料出这些小人物的无知、贪婪与自私,让人觉得可笑又可悲。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人对财富都有着无穷无尽的贪婪的欲望,正确的情况为了追求自己的财富或者梦想,去进行不断奋斗,这种奋斗是建立在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服务和财富基础上的。
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影片中黄觉出演的银行罪犯刘川,他开始出现时展现的就是一种人性之恶。
他为了获取财富采用的是不正确的手段,他没有约束住自己的的贪婪之心,爱财,但取之无道。
丁勇岱饰演的警察王老石作为正义的维护者,正是处在刘川的对立面,捉拿刘川是王老石的职责所在,他代表着公正的法律,他与刘川是警与匪,猫与鼠的关系。
但是在灾难到来时,作为罪犯的刘川在错穿警服被迫进入救援组去展示他对受灾的公众人性中善的一面,以至于太过投入完全忘记自己的原本身份,从服装延伸到心里真的错位时,我们就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人之初,性本善”这几个字的意义。
而警察王老石却不能因为刘川的身心错位而放弃抓捕,刘川的善此时却成了王老石的困惑与纠结。
当刘川是一个坏人时,可以直截了当的将其抓捕,当刘川成了救援队的一员时,他又分明是一个好人,他们依旧是警匪关系,却也是同为救助者的朋友关系。
《倾城》将一场废墟之上警匪之间的猫鼠游戏变得耐人寻味,这样的故事与人物设定非常大胆,既荒诞又真实,没有绝对的善恶,好人坏人的状态也可能发生改变,甚至的模糊不清,没有谁规定英雄是绝对善良的,罪犯也可能成为英雄。
在一次次选择中,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慢慢的完成了一次人性的转变,如果说《倾城》是一部弘扬人间正气的主旋律电影,那它也不是另类的主旋律电影,对于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倾城》有着独特的现实意义,导演黄宏说:“城市可以倾,但人心不能倾”,人心,这才是一个文明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
黄宏老师是中国人民熟悉的喜剧演员,师从马季,幽默介乎于戏剧表演与现实讽喻之间,从《超生游击队》到《荆轲刺秦》,都是相当接地气。
小品之外,黄宏更与同门冯巩,都脚踏实地的进军电影,从《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到《倾城》,黄宏电影都植根于当代现实题材,走心的是对社会角落里的普通中国人的选择,无论是面对孤儿还是大地震,他们都在选择中改变自我、升华人生。
《倾城》里的角色,无论是警察还是潜逃犯,亦或是路人,都是草根,也就是寻常意义上的老百姓,这正是改革开放以来相声、小品、电影、电视剧中出现最多的人群。
帝王将相的张力,往往更多戏剧化和传奇性,然而观众和演员都充分明白那些不过都是戏,而只有在市井生活里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存在。
本片的戏剧核心,可以浓缩为一出精彩的小品。
在512汶川大地震的特殊情境下,丁勇岱饰演的警察王老石,与黄觉饰演的逃犯刘川,在地震发生前、刹那、后连环逆袭,上演了心灵与肉身、制度与自觉的感悟。
逃犯穿上警服之后,半被动半主动成为拯救群众的标兵,最终在父女情深里坦诚过往的错误。
制服与面具,都能改变个人在社会中的形象,前者给予惯性信任,后者试图掩饰,而在特殊情况,制服往往又是最好的面具。
低压的帽子被掀掉之后,刘川幸运的遭遇了地震,阴差阳错有机会穿上警服。
在大地恸哭之时,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刘川于是能够找到救赎之路。
《倾城》由八一厂和小马奔腾联合出品,却并非想象中的主旋律,黄宏的剧本基本不说教,让角色进入平凡而有滋味的小城市之间。
《倾城》里面的城无名,不奢华、绝不摩登,然而却有着质朴的生机,四川人的安逸、淡然,景致徐然。
法国学者罗兰•巴特称“城市是一个论述”,“我们仅仅藉由住在城市里,在其中漫步、观览,就是在谈论自己的城市,谈论我们处身的城市。
”当危险发生之后,各种秉持着“我从何而来”的人,都如同射出的箭都向着同一个标的。
我们看到即使断壁残垣,无序的是自然界,而人间秩序依旧有道德来发挥作用。
《倾城》里自救、救人者,基本无“身份”,他们是对自己的城市和家园进行有寄予、希冀的救助。
人间是道场,救苦救难是每个人自发行为之时,警匪都还原为世间人,此前的社会身份即便被强化或遮蔽,无疑都给自己和对方更多一种选择。
有更好选择的双赢,才能实现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梦想,无论是被放逐的公务员还是因女之名盗窃的父亲,再或者是离家出走的叛逆女,大家无非生在天地之间,相逢便是一场缘分,造化就在于对大事件的选择,救自己的主要还是自己,给自己一条新路。
看起来挺有意思的电影,剧情不论,我看了两分钟,觉得黄宏导演在电影镜头艺术的处理上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第一个镜头是从左到右的跟镜头,追踪逃犯的在大街上的移动,不过介绍背景的字幕处理得相当不好,居然是和人物反方向移动,而且位于画面中间位置,使人眼花缭乱,在看字幕的时候遗失很多画面信息。
不如在进入画面之前用淡入淡出几秒钟就可以把字幕先行呈现。
第二个镜头是警察,字幕的问题同上。
而且警察移动的方向是从远到近,这与第一个镜头脱节。
不如也用跟镜头,方向从右到左,可以显出与逃犯的连系,增加紧迫感,也能和第一个镜头形成方向上的呼应。
用音桥引出第三个镜头,一个男人在唾沫横飞做广告。
用wide angle扭曲主体的特写。
完全没问题,不过男人在说最后一个词的时候可能是表情最丰富的,却切到了远景,效果马上大打折扣。
第四个镜头逃犯看舞台,模特完全失焦,中间还有一个莫名其妙的跳切。
除非有特殊目的,一般来说跳切在电影中很少用,否则显得很突兀。
这里我看不出有任何必要。
《美美满满过一生》---王老石一名办案多年的老公安,因未能逮捕一个抢劫犯而被调职。
在办案上,他是一个执着的人,是一个不打目的不罢休的人,他可以将最烦的照片放在帽子里,鞋子里,用长达五年的时间来寻找他。
这是一种很不可思议的敬业。
在镇上的派出所工作,他对自己管辖的小镇,可谓了如指掌,村名会用半折的冰棍贿赂他,会为他擦鞋,剃胡须来表达对他的爱戴。
其实,这真的很普通,但是,正因为这样,才使他的形象个更加真实,更加丰满。
他的心中也有一个梦,一个大家都会拥有的梦。
我们都向往爱情,都想找一个陪伴自己一生的人。
可王老石的梦想现在未能实现,将来,也没有机会。
他的口中最常哼的一句“美美满满过一生”。
在灾难面向,这普通的愿望也未能达成。
也许,我们会觉得不可思议,当大家都在积极地抗震救灾时,他为什么还要死死揪住刘川不放,但是,他在其他人的面前,给足了刘川面子,所以说他是一个感性的人。
最后一刻,当刘川从他怀里拿出他的笔记时,顿时戳中泪点,真的是被深深的触动到了。
王老石---愿下辈子,下下辈子,你可以美美满满过一生。
《不是好爸爸的好爸爸,不是英雄的英雄》---刘川当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现是,我就在想,刘川,是否就是留川的意思呢。
纵使在外飘荡多久,最终还是要回到这里,因为家在这里,你爱的人,爱你的人在这里。
是的,因为有牵挂,所以回来。
刘川,真的不是一个好爸爸,至于是不是一个好丈夫我们无从定论。
他可以为了赌,而关机一天一夜,导致年幼的女儿终身残疾。
所以,他去抢银行,是为了赎罪。
可是,当赎罪的手段触犯到法律时,这又是另一种悲剧。
逃亡的人生,没有未来可言。
五年后,他回来了,除了依然对他紧追不放的王老石之外,其他,早已物是人非,曾经的妻子心存他人,女儿也不知下落。
现在唯一支撑自己活下去的理由,似乎就只是寻找女儿了。
可是,身后还有一个王老石。
后来在跟王老石一起救灾时,他说过:你就让我小时在这场地震里不好么。
他厌倦了这种生活,但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所有所为付出应有的代价,逃避不了。
在这场猫鼠游戏中,他很幸运的遇到了地震。
是的,是幸运。
这场给千千万万人带来巨大伤害的灾难,对他来说,正好是一个救赎的机会。
阴差阳错 ,警匪互换身份,当有了制服的束缚,心里也有了一定的牵绊,被人当做警察,他加入了救援小组。
危险的地方,他毫不犹豫这场救援,对他来说,就是一场救赎。
灾难之中,他最想做的事就是见到他的女儿。
阴差阳错,改姓后的苗苗他是不知道的。
当误以为自己的女儿有可能不在人事时,他是多么的悔恨,终于,他没有活下去的勇气。
可是,肖雄的出现救了他。
父女拥抱那一刻,这是一幕怎样令人感动的场面。
幸好,女儿还在。
可是,当你一时的无所顾忌间接地害死王老石时 ,你的人生又该怎样走下去。
影评在这里结尾,我真的不知道故事该怎样发展下去。
同时,刘川又是幸运的,因为在这场救援活动中,虏获了一个女孩的芳心。
是的,他不是英雄,是个罪犯,但是,当人性中的至善至美在他的身上表现出来时,又不能不说他是一个英雄。
《我爱你,但与你无关》-叛逆女孩这个女孩很美丽,很随性。
出来游玩,看戏时的各种小动作,不规矩的坐姿,都可看出来她是一个叛逆的女孩。
可是我想说,如果我是个男生,我立马回爱上她。
她是一个高傲的女孩,对住房要求很高,看不起与老板娘同住一屋,很自我的一个女孩。
她是一个独立的女孩,靠给网站写东西而自食其力,能为自己购置一块产地。
她是一个细腻的女孩,她可以直接对穿着警察制服的刘川说:你不像警察。
当她觉察到刘川的谎言时,也不揭穿他。
她敢爱敢恨,“离家出走”从她嘴里说出来是那么理所当然,可见,她是一个多么崇尚自由的人。
什么时候,我也能像她一样,说走就走。
当灾难来临时,她也义不容辞的加入了救援的队伍,这正是新世纪女性的典型代表。
so喜欢最喜欢她说的那句:他是我喜欢的人。。。。
跟你没关系。
这里顿时戳中泪点,这是很卑微的一种爱情,也是,是她知道了唱戏的女人正是刘川的妻子,还有刘川所表现出的那种伤痛伤到她了吧。
同时,这是一中对爱情的态度,如此清冷,如此决绝。
我爱你,但与你无关,美丽的女孩,愿你一生都如此清冷。
《紧紧抓着你的手,死也不分开》--许仙白娘子这是相当震撼的一幕,愿我们都能找到所爱之人,死也不分开。
应该说这是一部很有新意的剧本,普通的警匪关系,放在汶川大地震的背景下,一切都变了,角色的错位,人性的改变,都使的这一部片子应该很好看,可惜导演真的没有拍好。
首先此片定位模糊,虽为发生在汶川地震时期,但是这依然应该是一部警匪片,但是全片拍的警匪不像警匪,灾难片不像灾难片,伦理片不像伦理片。
也不提里面的地震的特效如何,反正也没有期望过。
但是人物内心刻画不深,地震后黄觉的从一个逃犯转变为一个英雄,转换的非常生硬,黄觉作为一个逃犯,好不容易有机会逃出来了,难道就因为被人拉拉扯扯就去救援了?
和林心如的爱情也显得十分的突兀,整个爱情戏完全可有可无。
全篇而言,有2处亮点:1.唱京剧的二人(名字忘了),手拉手死在一起,黄觉拼命想分开他们的手2.王老石被碎石砸死以后,黄觉从他口袋里发现王老石记录黄觉求援行为
抛开情节不谈,作为一个经历过这场地震的四川人对于灾难场景是感同身受的。
1 在一个四川人看来,里面有些四川话不是很标准,不过在方言电影稀少的今天听到乡音还是很亲切2林心如的一口台湾腔还是挺出戏,大部分情节其实可有可无......3场景还原的还比较真实,比如寺庙里面不倒的佛像4配角和群众演员的演技不输给主角
导演黄宏的作品跟他的小品一样,草根气息浓郁。
从之前的《25个孩子一个爹》,到现在即将上映的这部《倾城》,展现的都是平头老百姓身上的那种最质朴的特质,说的都是他们身上最平常故事,但往往这些平凡与质朴却铸造了一座座大爱与丰碑。
影片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一个四川的小城市,人物全部操着四川方言,有些对白很生活很喜感,不少演员(也许只是群众演员)的表现也很生动自然。
比如说杂货店老板对警察王老石吃半价冰棍的小不满;剃头匠动不动就要给王老石剃头的本分实在;还有擦鞋的故意弄脏王老石鞋子然后主动上去的擦的巴结心理。
黄宏用一个很了解这个小社会的局内人视角展现出了这个很市井人文的小城市的生活气息,也刻画出了一个喜欢占小便宜,喜欢别人奉承两句,偶尔也为自己后半辈子的幸福生活伤神的鲜活警察形象。
丁勇岱的表演很符合人物性格,既能表现出作为一个警察的职业敏感度,又能把那种混地方的小城警察的熟络与痞劲儿演得很生动。
在人物关系的处理上,小城警察和在逃嫌犯这两个普通人物之间,导演找到了一个最最不普通的处理方式,两人既是猫鼠关系,又似敌似友,甚至还是欢喜冤家。
最后嫌犯不跑不逃,愿意主动回到警察身边;警察也是不追不抓,因为他相信逃犯会迷途知返,这样转折很出人意料,但这个转变过程却自然而然。
影片有大量的细节描述来展现警察和嫌犯的内心世界,比如刘川经常看手机上的照片,老石帽子里的通缉照片,两人对目标的执着就是两人殊途同归的最主要原因。
林心如作为片中唯一一个跟整部片子气质不太搭噶的花瓶,也确实戏份很少,她对刘川暗生出的情愫影片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延展,所以爱情这一元素在片中非常酱油,尤其是在生死攸关,救死扶伤,人性光辉的映衬下,就更显得微不足道了。
戏份虽然不多,但林心如表现的还不错,本身气质自然清新,还带着一种年轻女孩固有的热情。
能看得出,如果影片能给爱情故事多一点延展性,肖雄一定是个敢爱敢恨的女性角色,并且能给男主角刘川带来一种个人情感上的救赎。
影片中一场追逐场面的动作戏,这是黄宏在这次导演过程中有所突破的。
能看得出,这场动作戏的拍摄并不容易,场景是在一片废墟中,演员的动作都是亲力亲为。
黄觉年轻,腿脚利索,跑酷动作还能一气呵成,而丁勇岱作为一个四五十岁的警察,那种力不从心也被导演表现得丝毫不加修饰,这也形成了一种很无奈的“笑果”,所以这段并不长的跑酷场景看起来没有那么顺畅,这也会让看惯了港台、好莱坞电影华丽视效包装的观众感觉有点不过瘾,不过却别有一翻实战的真实感。
无论是在好莱坞还是在香港电影里,警匪片都是一种很主流的动作片,而国产电影里虽然也有不少的以当下都市为背景的警匪片,但就如论者所概括,“此类影片最大特征是模式化的情节、脸谱化的形象,影像叙述充满了惊险、刺激、神秘、曲折”。
不过今年来的两部警匪片已经不拘泥于这种过于模式化的特征,一是杜琪峰的北上神州之作《毒战》,另一部则是正在上映的这部黄宏执导的《倾城》。
影片以2008年的五月中旬为背景,故事讲述银行窃贼刘川在五年前窃取了一百万后背井离乡的逃亡,但是因为内心深处对于妻子、女儿的思念而让他再次回到了这西南小城,而当年负责这起案子的王警官王老石对于刘川一直耿耿于怀,希望有一天能够将刘川捉拿归案,正当刘川与王老石冤家路窄而刘川也被捕之际,却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地震,借机再次逃脱的刘川则加入了救灾的行列……如果说,2001年的“9·11事件”是新世纪里美国的重大事件而也被一再的改编到电影作品里(如《93航班》、《华氏911》等),那么,发生在2008年5月中的汶川大地震则为国产电影提供了一些思路,如这部《倾城》——单纯看本片的片名,还以为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有些关系,但实际上影片的“倾城”在于地震带来的灾难,并带出了对于人性的思考。
如果是传统的国产警匪片,那么《倾城》里的王老石就不会是一个会占一些小便宜的人民警察(比如他去买冰棍的那一幕,通过杂货店老板的一句牢骚传达出他已经不是一次两次这样),且刘川更不会是一个充满着同情心等的劫匪。
但《倾城》更类似于近几年的韩国警匪片,将警察/劫匪的人性置放于特定的时空里思考,也显得更为人性化并让人共鸣。
就以刘川的所作所为来说,他在地震后的废墟里发现了前妻的尸体时,也看到她与另一个男的紧紧的执手,他很难过,但也很努力的想将两人的手分开,这一个细节便将刘川作为一个男人的对于前妻的爱、醋意等传达了出来,让人动容。
更何况,影片有些类似于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给男主人公的所作所为设置了一个“回家”的诉求,而对于《倾城》来说,则也是劫匪刘川想要看看前妻及女儿。
而导演黄宏还以“寻找”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在影片的始终。
表面上看是警察王老石寻找劫匪刘川、劫匪刘川寻找前妻与女儿刘苗苗,双线平行叙事并不断的推进,且编导还通过这种“寻找”完成了这两个男人的内心的成长——有一段戏是刘川来到了之前他偷窃的那家银行,因为有职员被困在银行的废墟之下,于是刘川不顾危险爬进去救人,这场戏既是救人也是刘川的自救,刘川也完成了自我的蜕变。
(对于王老石来说,则是生命的释然。
)虽然本片的导演黄宏更多时候是创作、表演喜剧小品,但这部《倾城》则是一部比较严肃的警匪片——影片摒弃了小品式的片段化叙事,而踏踏实实的讲述一个警察与劫匪之间的人性拷问的故事,并通过汶川大地震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将人性的光辉放大。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一路上,人们不停地寻找可以支撑起这座城的信念,即使外面的世界瞬间崩离,我们也可以让心在那座城池中求的安宁。
电影里,派出所的警察王老石寻找,抢劫犯刘川寻找,叛逆又不谙世事的女孩也是寻找。
或许,这就是一个关于寻找,关于救赎的故事。
【关于寻找】五年的时间,很长也很短,对于警察王老石而言,这五年全部的意义,似乎就是弥补五年前工作上的失误。
为了这个失误,他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活,吃住在派出所,把罪犯刘川的照片,放在帽子里,踩在脚底下,随时拿给每一个人人。
然而,他并不像人们印象中一板一眼的“好警察”的样子,他会跟小商贩开玩笑,用五毛钱换取一根没有融化掉的冰棍,会跟年轻的所长顶嘴,会按点下班,绝不耽误吃饭和喝酒。
可也就因为这样,才让这位王警官显得那样真实。
更多的时候,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好与坏去评定一个人,就像人们永远无法用黑与白去形容这个世界。
刘川是好人么?
绝对不是,他嗜赌如命,不负责任,造成了女儿终生听障,而且,还是一个逃亡的抢劫犯。
可他是坏人么?
地震来袭时,他为盲眼的女患者带去了最后一丝安慰,救出了被埋的孩子和银行职员,给那个叛逆的女孩,带去了慌乱中的安全感和希望。
五年的时间,他躲躲藏藏,却只为寻找一个机会,回到家乡,去看一眼自己的女儿。
秦肖雄,一个不太像女孩的名字,安排给了一个很叛逆的女作家。
秦姑娘,学心理学出身,也许不止五年,大概从小到大,都在沿着父母设定好的路线一路前行。
终于有一天,她累了,烦了,厌倦了,不告而别,离家出走,想去寻找一个人的大海,一个人的春暖花开。
【关于善良】那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秦姑娘坐在小茶棚里,听着两个演员咿咿呀呀滴唱着不知名的戏剧,诉说着美美满满过一生的美好,小吃摊上,伙计在粗碗里放上各种调料,热腾腾的面条被盛进碗中。
王警官照例在巡查,一遍遍地问着人们有没有看到五年前的逃犯,逃犯刘川住进了“大酒店”里,秦姑娘定下的单间,苗苗依旧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把几个人的命运,纠缠在了一起。
短短几秒钟,瞬间,倾城。
然而为了心中的那座城,几个人依旧寻找着,寻找着心中的信念,也寻找着最柔软的善良。
逃犯刘川偷走了警服,一路寻找着女儿,一路救死扶伤。
王警官,明明很透了那个让他前程尽毁的逃犯,还是选择给他留足了面子,让他去一边救人,一边打听女儿的消息,然后在刘川不知道的时候,悄悄为他写下了证明。
就是这样的善良,在结尾的时候,狠狠戳中了泪点。
秦姑娘,本来以为自己已经看淡了生死,不在乎父母,也不在乎别人,却发现在地震来袭的那一刻,终于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她拿出帮刘川包扎,和他一起去寻找苗苗,救助更多的孩子。
明明最后看穿了刘川的谎言,却不肯道破,相信了他那一刻的善良。
【关于爱情】并不想说,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影片。
然而在灰暗的废墟上,总有那样一抹亮色,那个颜色就叫爱情。
爱情很简单,是地震来袭的那一刻,有人伸出手,把秦姑娘从废墟中拉了出来。
一刹那的安全感,也许足以让一个叛逆的姑娘,对一个伪装的警察心生好感。
爱情会在某一刹那狠狠地戳中你的心,是在最后的时刻,两个人十指相扣,至死不肯分开。
爱情很勇敢,秦姑娘并不需要刘川的回应,爱上他,爱过他就足够了。
爱情是希望,王警官说,唱戏的张寡妇挺好,也许,他心里也在盼着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爱情是未尽的责任,刘川说,他愧对妻子。
爱情,也许就是绝望的时候,那一抹念想。
【关于结局】王警官寻找到了他的逃犯,刘川找到了他的女儿,秦姑娘应该也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刘川会不会回去接受审判?
当他们各自的寻找都已经有了结果,这个答案,也许不言而喻。
城市会坍塌,但心中的那座城,却稳稳地矗立在那里。
【关于心如,关于题外话】不得不承认,去看这部电影,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心如。
秦姑娘算不上主角,却给电影填上了一抹亮色,从叛逆、漠然,到眼神里流露出温暖,配上利落的马尾,还有脸上大大的酒窝,真的很美。
四川一直是我心心念念想看看的地方,据说,那里山清水秀,恬淡释然,有各种美味的小吃,有我喜欢的熊猫,当然,最最重要的是,那里还有我的朋友。
为了梦想成真,我也在不断寻找!
本来想给三星,后来还是给了四颗星,主要原因是在一大堆以汶川地震为背景的歌功颂德的主旋律电影中,这样的部分回归人性的影片十分难得(只能说部分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 一直以为黄宏只是个小品演员,这部电影让我对他刮目相看,当然不能过高的估计影片的艺术高度,但黄宏毕竟不是科班出身的职业导演,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已经不错了。
影片的故事取材于汶川大地震前后,一个潜回家乡探亲的逃犯和几年间一直追捕他的警察间的冲突、追逐、信任直至生死离别的感人故事。
并且全片都没有出现武警军人救灾的镜头(大概是假定故事发生在地震初期,武警和军人尚未进入灾区的阶段),这也能让影片更加专注于主题的表现。
电影的开篇十分接地气,这是这部电影的一个亮点,男主(王警官)用缓慢的步伐漫步在凌乱破旧古朴的街道,原汁原味的四川方言(四川话总是很好听是不?
),群众演员的本色表演,将小城慵懒安逸的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无以复加(王警官在麻将摊前的训话是亮点)。
甚至直到男主一拳”打出“地震时,观众都不知道这会是一部以大地震为背景的影片,这也让电影在地震前后两个阶段呈现出迥然相异的风格。
作为一线影星,林心如高水准的演技可圈可点,她饰演一个来小城旅游的外来者,这部分的化解了她和整个故事环境和背景的不协调。
但是这并不能掩盖这个角色在这整部影片中呈现出的突兀感,至于与逃犯之间产生的情愫,更是显得仓促和怪异,这是影片的一大败笔。
影片的后半程逐渐回归了主旋律,最终以王警官牺牲,逃犯幡然醒悟结束。
这样的结尾并不出乎意料,毕竟考虑到身为体制内的一员固有的局限,我们不能期望黄宏有更大的突破和飞跃。
但相比无数傲慢的所谓职业导演们纯粹为了圈钱的商业烂片,黄宏通过这部电影所表达的对观众的真诚值仍然得我们敬佩。
如果说《逃出生天》是表现人祸灾难片的力作,那么《倾城》就是天灾后人性救赎升华的佳作,不需要什么特效,不需要刻意的宣传,直击人心的好故事。
小成本,故事满是张力却无法表述出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真是如灰蒙蒙的色调本身,看得全无感觉~~
还行,就是名字和内容对不上号。
之前错过了影院的低票价观影机会,想想还是看下高清版补回来,本就不抱太大希望的心态还是对的,黄宏作为小品演员还是不够了解电影的:故事老套无新意,地震得莫名其妙,演员表演差强人意,关键是露天洗澡的”重中之重“戏份,这雨下得太个性了吧?这边淅沥沥,那边哗啦啦,前边大瓢泼,后边无影踪?~~
为了心如姐多给一星吧
c6观光继续国产煽情
感觉像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政治任务,叙事敷衍,人物不合常理的行为也不少见
就给1星
三星半吧。
富有戏剧性的林心如啊~
我是黄宏粉。细节大赞!1、小老百姓的众生相;2、看到老婆和别人的手握紧死在一块不肯分开的那一刻;3、林心如知情的那刻,说不关你事的那刻。4、王老石死时衣袋里的那张纸,哦哦哦,赞呐
逃犯五年后返回案发地,被追捕时发生大地震,用救援来完成救赎。
有点黑色幽默
全剧最大的成功在于情景设置——警察与小偷的身份互换。这给了小偷一个正义的表达机会——他放弃了个人利益,像警察一样救人。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其中莫名其妙的爱情线以及令人出戏的女主性格塑造。
看不下去
竟然还有这么一部地震重建电影……
看起来选题有点意思,只不过实在是看不下去。。。
在汶川五年后雅安地震的这天看到了这部电影,希望一切都好
城塌了,还能再建;心塌了,无药可医。
其实剧情还凑合 就是有些环节过渡的实在太扯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