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名发表于南周知道,此为原文)四十岁的女人生活是什么的?
在《第二次二十岁》里,崔智友饰演的女主角韩露拉38岁了。
韩露拉19岁时因意外怀孕辍学结婚,接下来的20年里她只围绕着老公和儿子转,老公步步高升成了大学教授,嫌弃她没法沟通交流,儿子对她也总是爱理不理。
正在这艰难的人生关头,婚外恋的丈夫提出了离婚申请……在许鞍华颇负盛名的《女人四十》里,孙太阿娥人到四十,正艰难处于“夹心层”中:上有老年痴呆的退伍公公,下有没有长大的孩子,丈夫性格软弱,工作也陷入瓶颈……生活的一切,仿佛都在与她为敌。
阿娥每一睁开眼就如陀螺般不停转着,疲惫、窘迫、压抑,四十岁的她的生活内外交困如油煎如热锅煮。
在东方传统观念里,“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贤内助”“相夫教子”是对已婚女性的角色规定,女性成了家庭、丈夫和小孩的附庸。
不少女人循着这一传统路径规规矩矩走来,不知不觉就到了四十岁的关口。
倘若不是像韩露拉一样遭遇措手不及的离婚协议书,她们几乎不曾停下来想一想:女人天然就该为家庭奉献一切吗?
当她们将全部奉献给家庭,她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些什么呢?
“对女人而言,四十岁以上,年龄就没有了意义。
” 冲田修一执导的《去见瀑布》如是说道。
——女人们青春不再了。
电影《奇怪的她》劈头就是一段嫌弃老去了的女人的台词:“如果把女人比喻成球,如花似玉的十几岁像篮球,男人们会用尽全力伸手去抢;二十几岁的女人是橄榄球,男人们会如豺狼般相互撕扯,也是唯一男人们为球拼命的时期;三十几岁是乒乓球,虽说为球而战的男人数量明显减少,但对球的注意力还是不错的;中年女人是高尔夫球,一个球一个男人,男人只要看到这个球,就会挥杆让球飞的很远很远。
”——她们也不再拥有爱情。
四十岁的女人,更确切地说,四十岁的东方女人,仿佛一夜之间就失去了魅力。
在欧美许多文学影视作品里,四十岁的女人并不如此,她们有自己的事业,自主、独立、注意保养、神采飞扬。
但依循传统的东方女人,她们的生活重心从来是家庭和小孩,她们的生活半径常常是家庭-菜市场-小孩的学校三点一线,她们为家庭倾尽时间与精力,不惜放弃自己的爱好、追求和事业。
她们赢得了人们口中“中国传统女性的优良美德”“贤妻良母”的褒扬,却丢失了各不相同的自己。
她们有的在磕磕绊绊任劳任怨中捱过一生,就像电影《我这样过了一生》里的中国传统女性代表桂美,熬过一生,苦了一生。
而今时代变了,当离婚越来越平常,不少四十岁的女人遭遇的却是《第二次二十岁》里韩露拉的遭遇:她们为家庭牺牲了一切,却被丈夫抛弃,但早就脱离了社会的她们,该如何进行接下来的人生?
编剧给了韩露拉华丽的逆袭。
38岁的韩露拉重新考上了大学,少年时代暗恋她的男主角车玄锡也刚好在这所大学担任教授,并再次默默扮演着守护人的角色。
韩露拉逐渐找回曾经的自己,青春与活力焕发。
等丈夫悬崖勒马时,却已追悔莫及。
四十岁的韩露拉,赢得了第二次二十岁的人生,她寻回了自己,寻回了青春,寻回了认可,也重新收获了爱情。
这的确是令人解气的故事设置——四十岁的灰姑娘只会在韩剧里面出现。
但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在亚洲走红,除了玛丽苏的套路外,还在于它触及了一个深刻的女性问题:该如何平衡女性自我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任何一个社会人,身上都同时被赋予多重角色。
一个女人,除了自我以外,还可能是他人的女儿,别人的妻子,孩子的母亲。
每一重角色,都有属于这个角色的职责和义务,认真尽力做好每个角色也是无可厚非。
但遗憾的是,在我们的传统理念中,我们乐于倡导女性对家庭的奉献和牺牲,即便这是以牺牲女性的自我与自由为前提:为丈夫牺牲事业,为小孩教育牺牲所有的业余时间,操持家务,忍气吞声,默默承担一切……甚至这逐渐成为一种道德正确和道德压迫:女人只有这么做才是道德的、坚韧的、伟大的、有母性光环的;你不这么做,就意味着你不是合格的母亲,不是合格的妻子。
这仍旧是道德至上论的逻辑:女性的传统美德高于一切,这一逻辑对女性的压迫实在太过深重!
甚至连许鞍华《女人四十》这一为四十岁的女人鸣不平、看似很女权的作品最后都掉入这一逻辑:在孙太阿娥坚韧、伟大的光环里,她受的苦都是值得的,“你知道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吗?
人生,是很过瘾的”。
《第二次二十岁》里说,人生只有一次,而选择权在你。
同样地,四十岁的女人生活是什么样的?
是为所谓的女性传统美德所桎梏,湮没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泯然众人成为让人挥打的“高尔夫球”,哀怨唱着“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还是在尽好职责的同时,守住自我、独立、自主,将四十岁活成第二次二十岁呢?
当男女平等尚未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时,选择后者不仅需要勇气,还可能付出代价。
但真的,人生只有一次,而选择权在你。
还行,题材蛮新颖的。
看了这个之后特别喜欢崔智友,最近又重温了一遍。
觉得呢,有些美好吧。
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那么做,也不是每一个曾经爱着的人这么多年后依然在。
今天刚得知喜欢的男生有女朋友了,还是在我因为他而很纠结的时候。
各种心情吧。
祝幸福。
也是真正到这一步才意识到他,真的只把我当朋友。
就这样结束吧,就算当初我先说了结局估计也不会有不同吧。
毕竟,不喜欢是真的。
当收获了一个好的朋友,期待将来老了,白发苍苍能将这段遗憾说给你听。
看到重回二十岁这个标题就很感兴趣,而情绪终于在看到露拉在校庆上跳舞那集爆发。
当镁光灯熄灭,人群散去,不再有爱慕的眼光注视,露拉再次登上已经拆得七零八落的漆黑的舞台,想起曾经二十岁的自己,终于失声痛哭。
重回二十岁,怎么可能。
露拉可以再次参加高考重回大校园,可以打工挣钱让自己变得独立,甚至可以再次恋爱享受爱情的甜蜜,但是她没有办法消去过去二十年的经历,没有办法抛开生为三十八岁女人的责任和重压,没有办法把儿子重新塞回肚子里。
就算她重新站在舞台上又如何?
已经年近四十的她能够重拾二十岁的愿望成为舞蹈家吗?
她真的能够当自己还是二十岁尽情享受青春校园吗?
人们总是喜欢激励自己,重新开始,一切都不晚;重回二十岁,把过去二十年错过的都补回来....去问问何露拉吧,她为什么在那么精彩的演出之后大哭,难道是因为过了二十年她又重新回到舞台上感动流涕吗?
她哭是因为,她跳得再好再出色也不能真的回到二十岁了!
她哭是因为,本来她可以如此出色本来她可以跳出个远大的舞台,如果她真的二十岁!
她哭是因为,她再也回不去了。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世上怎么会有后悔二字。
镁光灯熄灭,人群散去,独自一人站在漆黑的舞台中央,我和露拉终于忍不住泪如雨下,痛哭失声。
。。。
哪种离别更让人难以接受。。。
前几天我的一个初中好友因病过世了。
虽然我总是口口声声说自己到了中年妇女大妈的年纪,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是震惊又难过。
花一样的年纪,女人花一样成熟绽放的年纪啊。
偏巧那天我一天都没看手机,晚上睡觉时才看到中午初中群里大家就说起这件事。
一时哽咽。
难过,更多的是惋惜。
惭愧的是,虽是初中好友,可是自从大学毕业离开家之后就很少见面了,联系越来越少,到后来只是在空间里看看近况。
初中同学却只和两个以前都不算亲的朋友联系着,而我那时最好的朋友,后来都失去音信了。
人生多么奇妙。
电视剧里提到2003年年初韩国大邱地铁发生惨剧。
当时在放寒假,我跑到首尔和韩国朋友住,也巧那几天时我又返回学校参加新生MT,并不在大邱,家里人看到新闻之后急忙忙给我打电话时大家才得知消息。
后来和几个同学路过那个地铁站,沿着烧得发黑的地铁口摆满了市民献的白菊花。
事故和疾病,哪种离别更让人难以接受。
我也不知道。
区别可能在于你和这个人的关系有多近,你对这个人的感情有多深吧。
人怎么会有这么多负面的情绪,悲伤,难过,痛苦,遗憾,惋惜,悲痛,绝望,等等等等。
每一个日子都是这样,这一天是一些人的生日,这一天也是一些人离开的日子。。。。
谁能青春不老。。。
有时看有网友说庆幸自己是二十出头的年纪。
真好,深深地嫉妒和羡慕。
我在二十五岁时就常常感慨自己已经二十五岁的年纪了,感慨自己老了,感慨自己青春不再了。
现在回头再想时总是忍不住唾弃自己居然不懂珍惜那时的大好年华。
抱歉,还是要多说一句,年纪大了。
因为年纪大了,有的人每天忙着工作,有的人每天忙于家庭,女主在这样的时机能重返校园,真是羡慕。
不过若真的让我现在回到校园,可能没有这个勇气。
就像女主一直在说的那样,凡事都有时限。
过了那个阶段,想做的该做的能做的都变成另外的事了。
倒是想起出国前和老公一起去北外学英语。
时值冬季,下课后常常天已经黑了,有时就在北外食堂里简单吃点儿宵夜。
虽然不再是上学时的感受,可是很喜欢,也很难忘。
可能学习本身就是美好的事。
可能因为回不去的总是美好的。
我真是一个爱回忆的人,而且是超级。
看电视里女主从选课、上课,日常,食堂,图书馆,校园的路,还有祝节,每一幕都会让我想起以前在韩国的日子,每天忙忙碌碌地奔走在校园里,很多不懂的事,很多不会的事,莽撞的自己,认识的那些朋友。
讲真,现在真的后悔那时候没有更加认真学习,不怪以前爸妈总跟我说,你现在不认真学习以后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就后悔去吧。
真的后悔了。
成绩从第一个学期的A+落成第二学期的B甚至偶尔还有C就可以看出来后来真是每天吃喝玩乐。
现在常常想,如果当时真的懂得珍惜就好了。
我们真的总会说,如果再让我回到那个时候……如果,如果……明知道回不去的那时候。
所以大家总是会说,活好当下,别让以后的自己再说出“如果那时候我那样就好了”的话出来。
可是要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才会让今后的自己不会说出“如果那时”的话呢。。。。
不是所有的旧缘都能重续。。。
年初同时看了两部题材相似的电视剧,《别有用心的恢单女》和《急诊男女》,讲真,除了两部剧的两个男主角我都很喜欢之外,内容都拍地很一般,可能轻喜剧的题材,还是要轻松对待吧。
可是我一直在想,曾经心已死的绝望,最后真的会都遗忘么。
这部剧的女主的丈夫真是渣出了一条新出路来,绝对的自私,为了自己的仕途可以牺牲任何人,不在乎任何人。
尽管导演用了轻松的背景音乐处理丈夫和女教授的出轨,可是在现实中这怎么可能是轻松的事呢。
让女主心死,真的不要再想着回头了。
不管是为了谁。。。。
希望所有已尽的缘份都能好聚好散。。。
看到露拉和前夫终于平和地谈了一次,两个人终于都从过去的重压之中解脱,终于都过自己的生活,不再为过去羁绊。
说白了,两个人终于长大了。
过去的二十年,他们不过都只是表面的大人而已,心里却因为曾经的失误迟迟没有成熟,没有爱过,也不懂得爱,在一起也只是为了那一句承担责任。
“过去二十年,对不起,谢谢你。。。
”前夫写给露拉的话,瞬间我的眼泪啊。
现实也许比电视剧更残忍,也许会比电视剧更幸福。
我们在分手时常常忘记了我们曾经有多爱对面这个人,忘记了我们曾经为这个人做出那么多地牺牲,那么多地付出,忘记两个人曾经多么相爱,多么幸福。
当面对分手,这些所有的曾经都被两个人抛在脑后,我们或许会想“我为什么会爱上这样一个人!
”然后深深惋惜自己逝去的那些青春。
一个人为了分手,所有的缘由都可以成为借口;一个人为了挽留,所有的努力都变成了纠缠。
这些只不过是过程。
我们需要时间让自己接受而已。
等我们自己的心里平静了,接受了的时候,两个人也许已成路人。
可是也许到最后也没能坐下来好好面对面地说一句对不起,或谢谢你。
那些恩恩怨怨,也许现在想起依然愤慨怨念,但终究还是会消散。
从此不再有纠缠,各走各的人生,各自追求自己的幸福,就是最好的结局吧。
最后一集,如此平淡幸福的一集,甚至是甜的发腻,可是看到最后一幕我居然还是泪目了。。
讲真,崔智友姐姐每一次发嗲都让我起一层鸡皮疙瘩,但是没办法,超级喜欢两个人的幸福生活,平淡,平凡,也最真实。。。。
“현재,지금 이 순간은,선물입니다."现在,此时此刻,就是礼物。
为什么会追这部剧呢?
我在看的时候就在问自己这个原因,你看,我正在大学,你看,我木有结过婚,你看,我正值20岁,但是为什么会一集不落的看这个错过大学,婚姻正在遭到背叛自己却不知道,还像小绵羊一样乖顺的对待的老公的女人的故事呢?
想想大抵是想明白为什么。
为什么女主高中时期是那样一个执着有个性的女子,变成了这样小心翼翼的没有自我的家庭主妇。
大抵是想明白男主是如何一步一步治愈女主的。
你看。
高中的时候好友给钱说让你奶奶少给一点炒年糕的时候,女主执着的说你少吃一点不就行了,好友三番五次的打女主,女主每次都跑到好友的面前,那种执着和坚持最后把好友吓得像是看怪物一样看着女主。
女主明白奶奶的心意,不愿意让奶奶改变,用这种奇怪的方式坚持着保护奶奶。
最后,凶狠的瞪着好友说,不要告诉奶奶,不然你完蛋了!
这样明事理,对于爱的人这样强大的保护欲。
被震撼到了。
但这似乎也解释了最后,女主和老公结婚后生性改变的原因。
你看,女主对于自己喜欢的人有这般强大的坚持和保护欲,怎么不会因为爱的人改变自己呢?
还喜欢高中时期,她的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洒脱坚持,特别是她在跳舞的时候,脸上的那种骄傲。
棒棒哒。
这样的性格在之后上大学时候,一直想加入舞蹈社团似乎也有体现。
这样想想,女主似乎什么都木有改变,你看,性格和高中那么像,但是又改变的完全不同了。
那种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无畏的坚持,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屈服了。
变得小心翼翼,变得唯唯诺诺,变得没有话语权,变得好友想用1000个豆腐砸醒女主的冲动。
所以啊,结婚的时候,找对一个人真真是太重要了。
你看,女主以为自己的老公值得托付终身,不惜牺牲自己来圆满老公的人生,最后呢?
这种甚至改变了自己的牺牲,却是让老公在外面和小三鬼混。
还是蛮期待的,看看最后女主那些人生死前想做的事情能不能改变女主的性情。
看看最后男主是怎样治愈女主的。
看看老公和女主最后的结局如何。
(不过应该是男主和女主在一起吧)
要如何死去,女主面对着癌症,听过导演的电台后,开始思考要如何面对死亡,要怎死去,开始重新思考人生,在意识到自己到现在为止所度过的时光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而是过早的进入到婚姻,过早的担任起抚养孩子的重任,没有自己的生活,甚至和社会是脱节的,整天就是为着老公和孩子转,而现在老公提出离婚,孩子 充满矛盾,一切都是失败的。
在人群中的痛苦,让她意识到要为自己余下的4000多个小时要为自己而活。
重新的去规划自己剩下的时间,打扮的更像一个学生,参加舞蹈社团,参加聚会,让生活更有意义,即使有困难,也努力面对。
感觉女主的人生充满力量,在结尾处,得知自己被捂住,女主笑的眼泪出来,感觉是把之前积压的在内心的各种苦闷释放出来,也是一个涅槃,一个新的开始。
作为一个毕业生,大学生多的浑浑噩噩,在接近毕业的前夕,才意识到时间过得太快,没有留意便已溜走,要让自己余下不多的学习生涯过得更有意义。
一开始开始看这部剧,是冲着崔智友去的,居中的衣着装扮还是很可取的,偏于日常生活,随意而自然,几乎都是今年流行的长款风衣外套,身高在162以上的妹子可以借鉴,身高不足的可以选择中长款的外套,毕竟崔智友有174。
第一次写影评,轻喷。
人生有几个二十岁呢。
人一定要为自己活一次,不为别人。
婚姻终究是束缚自由的枷锁。
感情升温在韩剧中算是比较慢的,但在情理之中。
剧中的角色都塑造的十分可爱,让人看剧体感up要表白一下李尚允欧巴,因为深情的徐道雨迷上了他,打开这部剧,发现他把车教授的傲娇萌帅诠释的非常好,反差太大,演技魅力四射,看了一部分采访,发现本人特别可爱。
在最近看的剧中,我认为这部剧的剧本写的是最好的,因为从一开始就很吸引人,而随着剧情的发展,编剧想要表达的主题就越显现了出来。
人的一生,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而给自己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就像河露拉一样,因为年轻时的失误而错过了自己人生当中的20年的时间,当初的梦想也没有了实现的可能,看起来确实是很令人惋惜。
但是,错过的就是错过了,再往回看也已是无用,只要自己有想要好好生活的决心,无论是什么时候都还是不晚的,虽然也许实现不了当初的理想,但是可以去寻找新的理想,新的人生,过去有什么重要的,重要的是现在,借剧中的一句话说就是现在是present,而present也是礼物,换句话说,现在=礼物。
所以无论过去如何,珍惜现在才是最重要的吧!
一开始以为是《奇怪的她》电视剧版。
后来男主可爱喜感的下垂眼,还有牛气哄哄的小剧场导演身份吸引我看下去。
看完唏嘘感慨,心情总结如下:这道菜主要食材营养价值颇高,加上精心细腻的烹调手段,辅以韩剧惯用的细节佐料,风味绵长,口感清新。
特别是某些心理转折,编剧真是下了功夫啊。
随便举个例子。
38岁的女主重新站在了舞台上,这是她的遗愿清单中的一项,虽然只是一个校园活动,观众也不过百来个人。
仍然是活力四射带动了现场及一众配角,顺便同时惊艳了男一男二的老梗,但是当喧嚣过去,女主返回空无一人的舞台,从最初的感激、兴奋到唏嘘、恸哭,她明白自己重新跳舞的理想终于永远的无法实现了,以前是不愿意提起,仿佛留在记忆里,自己就还可以做做梦,现在则是永远失去了。
手段虽然韩剧,但内核并不童话。
所以,女主不是通过某种玄幻的手段重新回到了二十岁的样子。
啊,爱青春与美貌吗,那是多么容易做出的选择。
虽然女主依然被狗血地设定为漂亮的崔智友,但丈夫的嫌弃,儿子的冷漠,同学的疏远却是真实发生的现实环境,而改变这一切的大学考试、勇敢承担、朋友的不离不弃,没一样是靠漂亮可以得到的。
同样,以“要是我当初选择自己的理想,现在也不会这样”抱怨自己的生活,多么容易,但去做点事情进而正视自己却不是任何人都敢做的。
第二次二十岁吗,这是女主的选择才得到的。
不过放心,编剧没有狗血让女主从此勤奋努力上完大学,提高思想境界,嫁给高富帅,成为人生赢家(虽然也差不多),她同样失去了跳舞梦想的可能,抱着亲人无法见最后一面的人生大憾,但她也重要找到了她究竟想要什么。
那一刻,她的人生是鲜活的,独独属于她自己的。
我们也终于见证了从第一集的唯唯诺诺无趣乏味到最后说出自己的人生最重要的话,既然小心翼翼看别人脸色二十年依然留不住爱情,那就好好爱自己。
女主退了学,甚至最初拒绝了车贤硕的告白。
因为车贤硕很重要,自己的人生更重要。
恭喜女主,终于完全接纳了自己。
是吧,曾经我们以为得到一定会改变我们人生的一瞬间,是什么呢?
它曾让你怀着爱而不是恐惧往前走。
那是大学也好,是爱情也罢,都是美丽而重要的东西,但最最重要的依然是你想要什么,这个问题还是早点问问。
曾经看到一句话,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会完全的自我接纳和无条件接纳别人,不管是美德还是阴影,在不断加深的自我认知中,才能够让心中的罗盘指引自己哪怕在惊涛骇浪中也保持前进的镇定和方向。
女主人公在河露拉在19岁因为怀孕放弃了上大学嫁给了现在是大学教授的丈夫,早早过起了家庭主妇的生活。
却在38岁的这一年丈夫提出离婚,因为没有共同话题,无法沟通交流(更实质的原因是丈夫有了外遇)。
传说中的“中年危机”爆发了,她偷偷地参加了高考,并且和儿子考入了同一所大学,在这所大学里她慢慢融入了这群青春洋溢的年轻人,享受到了虽然迟来的但同样美好的二十岁校园时光。
剧里最感动的一幕是女主人公在校庆舞蹈公演之后,观众散尽,一个人默默站在台下,回味着自己刚才在舞台上精彩的表现,笑着笑着突然止不住的哭泣,泪眼朦胧中,舞台上出现了那个二十岁正在练舞的自己的幻影,她走向舞台中央,那个少女的身影与现在的她终于融为一体了。
很喜欢这个剧,可看的除了韩剧一贯的唯美温馨的爱情,亲情,诙谐的搞笑的情节,我想更重要的主线是为了展现女主人公如何重拾自我的过程。
多年琐碎乏味的婚姻生活让她变成了唯唯诺诺依附于丈夫的小女人,可是别忘了,她也是一个曾经怀揣梦想的少女,她的丈夫总是像卫道士一样冷漠地告诫她该如何做一个好妻子和好妈妈,却没有在精神上真正尊重她,重视她的需求。
当她可以对着第三者,平平静静地说出,“金宇哲(丈夫名字),我不要了。
”可以理直气壮地对身为大学心理学教授的丈夫说,“你这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那个家庭妇女河露拉变了,就像她日记本里写下的,成为真正的河露拉。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需要很多支点的支撑,除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譬如亲人的不离不弃的爱,兴趣爱好的坚持,工作获得的满足感,如此种种,重要的是因为它们成就了一个圆满的自我,“自我”其实并不抽象,那一件件小事,小到可以是一句微不足道却暖心的鼓励,生活中或者学习工作中一点点小小的进步,那都是我们分分钟钟需要的存在感,那些经历让我们知道自己究竟是谁,究竟能做什么。
二十岁时候喜欢的人也许并不是将来走入婚姻殿堂的那位,二十岁时候做的事也许变成了日后笑谈,但毕竟是二十岁呀,在生命的长河里看去,那是一个青春的支点,想起那些人那些事,便凭添了战胜日后生活中那些磕磕绊绊的勇气。
原来世间所有的相遇并不需要苛求一个happy ending,当你成为一个足够自信的better man。
韩国人对二十岁也许有种莫名的钟爱,前段时间一部中国的电影《重返二十岁》也是来源于韩国大火的电影《重返二十岁》,里面的奶奶穿越回二十岁,和一群年轻人一起快乐地玩起了音乐,圆了自己曾经的歌手梦。
所有的妈妈,奶奶们,并不是一开始就会唠叨,她们也都曾是不谙世事的少女,琐碎的生活慢慢消磨着她们的热情,衰老着她们的容颜,压抑着她们心底最初的梦想。
而这一切,如果不是因为爱,不是对丈夫的爱,孩子的爱,对家庭的爱,何以坚持至此?
TED有个演讲叫"Embrace Your Inner Girl",拥抱你内心的少女。
演讲者讲述了一个14岁荷兰女孩坐着一艘小船,独自环游了世界;一个女孩在树上住了整整一年,为了保护野生橡树不被砍伐;一个阿富汗女孩在17岁时把摄像机藏在布卡之下,记录了911之后阿富汗针对妇女的血腥暴力;一个叫Rachel Corrie的女孩站在以色列的坦克前对实枪荷弹的士兵大声说:停止占领,最后坦克从她的身体上碾过;一个因强暴而怀孕的女孩对她说“我爱我的孩子,我怎能不爱他,他身上流淌着爱”;一个叫Agnes Pareyio的肯尼亚妇女在很小时被迫接受割礼,于是多年间她到处行走,拯救了4500名少女免于这种酷刑,她后来建立了一个庇护所让前来避难的女孩读书学习,再后来她成为了当地的副市长,改变了当地法规,也彻底改变了当地人民的观念。
演讲者说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你不应当成为女孩”的教条,她提到girl cell,直译为“女孩的细胞”,不仅存在于女孩子身体,很多男孩也具有girl cell,但是传统的教育希望男孩保持坚强保持强壮,不允许他们哭泣,这些女性的柔弱的特质都不被允许表达出来。
与传统观点相悖,她说女孩子情感里的同情、怜悯、直觉性也正是她们的力量所在,同情可以启迪智慧,情感也有内在逻辑,它会带来也许激进的,也许恰当的,拯救性的行动。
感谢这个开明的时代,虽然性别歧视的状况依然广泛存在,但更多的女孩拥有了受教育的权利,有了更多选择人生的机会,她们可以做到物质独立精神独立。
她们可以自主选择这份工作还是那份工作;她们可以自由选择跟这个男人还是那个男人恋爱;她们甚至可以决定结婚还是不婚、生孩子还是不生。
不是每个女孩都会像TED演讲中的那些女孩们那样遭受不幸的命运,也不是每个女孩会做出像她们一样坚定的行动,但是每个女孩子身上那些脆弱,敏锐,悲悯,纯净的特质都值得珍惜,那些感性所迸发出的力量值得被重视被引导,并终有一天上升为理性的行动。
很喜欢的作家柏邦妮有一本书《老女孩》,书里写道,“女人的社会身份太明确,太有时间紧迫感,但是在我的心里,还有一个女孩,永远的。
也许成熟但不世故,也许复杂但不浑浊。
该笑的时候笑,该哭的时候哭,会愤怒,也会发傻气,永葆好奇之心,永远赞叹,期待奇遇。
梦想不是一个目标,是一种气质。
”这辈子有幸做一个女孩儿,感谢因为女孩的身份所体验到的那些丰富的感受,我们都会慢慢老去,也许会成为某人的妻子,或是某个孩子的母亲。
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心中那个永远二十岁的少女,她始终在心底的那个角落,告诉我们你要快乐、要自信、要勇敢去爱,并且你值得被爱。
女主不好看还玛丽苏
真好,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困惑吧,不过二十岁的年纪应该最灿烂无忧的实际却有点灰头土脸呢,大概是因为总把人生寄予虚无的未来吧。
崔智友脸上依然有少女的稚气诶李相仑崔元英都好搞笑 崔元英演渣男日常被耍团团转喜剧(但后面情节很迷惑就是了)
有点好笑,人还是要为自己活过一次
主角都不是我喜欢的 可是居然喜欢看这种缓缓的剧情
简介写得虽然励志,但看着38岁大龄女青年重返校园这等本应令人佩服之举在剧中被女主老公孩子同学甚至老师如此轻待,没有了看下去的动力~(而且女主这个年龄了,拜托编剧就别再让女主打鸡血,也别再让剧情洒狗血了吧~~唉~
不必为了衬托女主惨而把那么多人搞得无知又狭隘吧,2015年还是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40岁读大学还很稀奇?还会被排挤?偷国人就是这么狭隘无知的?真不是自黑剧?
豆瓣评分居然低于8.0有点超出意料 看了下评论原来都是扣分扣在女主演技上 但是抛开演技这部剧的题材和剧情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啊…崔智友虽然演技不算特别特别自然但我觉得她已经演出女主角该有的感觉了…总之表白苏贤晶编剧 感觉苏贤晶编剧没有一部是烂剧啊 比那个金恩淑好太多好吗:)
立意很好,可是还是变成了韩剧套路,如果女主不靠初恋,不靠别人,她真的能独立坚强嘛?好的内核但还是变成了流于表面的中年恋爱故事……男主笑起来像帅版王宝强
真好看啊,哭死,韩剧太好看了。。。
女主39岁了,但造型还在追求少女感。真是中日韩一贯的追求。女主的隐忍放在现在实在有点包子了。
崔智友的表现有点牵强。
看到现在!李尚伦帅气!
大妈的每一套衣服都不像大妈款,眼角纹都好几层了还那么美,就是喜欢。
像白水煮青菜一样 两集弃 首集破收视纪录的理由是?
没认真看。。。一般般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嘤嘤嘤…缅怀下没有爱情的大学青春
崔智友的这种“嫩”演技是自始至终的吗?没看过她年轻时的作品。无疑在这里是我眼中的短板。
崔智友的演技是真渣啊。。。她可是我的第一个韩国偶像啊。。
两星全给男主。韩剧素来擅长给女人打造适合yy的完美男主形象。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弃剧,崔智友这么多年了演技还是让人拙急,脸部下垂僵硬的所有表情都表达不出来,更难以忍受的是念台词还总是含混不清,嘴里像含着东西的感觉。完全冲着男主在坚持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