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舞台上楚楚动人,丰姿绰约,惹得剧场内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市井平民无不惊叹称赞。
她洋洋得意地炫耀国王赏赐的华丽珠宝,却不知道深爱着自己的人是什么感受。
这和她又有什么关系呢?
她怎么会知道自己用来炫耀的首饰其实是他的弟兄们九死一生历经艰险的结果呢?
她眼中的世界歌舞升平,灯红酒绿,好不快活;而迪亚戈•阿拉特里斯特的世界危险重重。
玛利亚要的是男人的爱慕,要舒适的生活,如果做不到奢华。
生活中的她妩媚多娇完全不输舞台上。
阿拉特里斯特爱着她,却未曾想过占有她;玛利亚念着他,却未曾想过理解他。
阿拉特里斯特桀骜不驯,却拜倒在她石榴裙下;阿拉特里斯特能征善战,却败给她的风情万种。
人生如戏,只是没有写好的剧本,每个人都不会知道最终的落幕场景是什么样子的,是掌声喝彩还是嘘声谩骂。
阿拉特里斯特明白自己只是一颗渺小的棋子,被权贵们使唤,既可以为西班牙祖国的利益冲锋陷阵,也可以为了争宠夺权的大臣们见不得人的目的出生入死。
就如同介绍里说的那样,他并不高尚,没有多正直,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任人摆布的一个战士。
即便如此,阿拉特里斯特却有着坚韧的品质,他目空一切,从不对国王权贵们摧眉折腰,甚至有时当面表示出一种轻蔑和傲慢。
对于所遭受的一切公正或不公正的待遇,他都欣然接受,全无所谓地去面对。
如果他对自己那副品性收敛一些,或许早就可以加官进爵,成为一名将军去建功立业,甚至会名垂青史。
阿拉特里斯特就是如此特立独行,放荡不羁,从骨子里透出一股傲慢与野性,如无法驯服的野马。
而对待朋友和战友,可以“托三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诚然一坦荡君子。
此时他展现出另一面,冷静细腻宽容大度,侠肝义胆。
伊尼戈,战友遗孤,临终时托付给阿拉特里斯特,为人性格方面耳濡目染,有阿拉特里斯特的影子,只是受了诗人在文学等方面的教诲,显得更有礼貌。
因为自己突然大发仁慈,阿拉特里斯特被宰相流放到土耳其战场。
地狱一般的日子,沟壕里生死难料,缺衣少食,忍饥受冻。
终于马革裹尸的日子结束了,刚踏上西班牙的土地,就得知又有新的任务。
虽然记在心中却也表现得置若罔闻。
剧院里的她竟然炫耀那华贵的珠宝,珠光宝气在阿拉特里斯特严重不名一文,而占场上洒下的鲜血依旧历历在目,抚摸玛利亚的手上遍布着横竖的伤痕。
可是你又能指望一个女人懂什么!
“你知道什么?”玛利亚能知道什么呢?
帝国的繁盛与衰微在她看来有什么关系呢?
她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只要自己的虚荣能够满足其他的事情都无所谓。
她甚至以为所有人的生活都和戏子一样轻浮,她不懂一个男人,一名战士是有尊严的,无论何物也不能凌驾于此。
国王算什么?
黄金又算什么?
温存的一夜过后,阿拉特里斯特又要为了国王见不得人的勾当去奔波了。
管他什么暗杀,抢劫或者是其他的呢!
一名战士,他的生活理应如此,如果不在行伍间效命,就该为了主子们的下派的任务去拼命,若获得幸运女神的青睐,完事后还能够活在世上,便能够领取可怜的报酬。
阿拉特里斯特习以为常,对于帝国的日渐衰微,江河日下他十分清楚,宫廷里权贵们政权夺宠,勾心斗角,各种势力盘根错节,腐败无处不在。
他并不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并不高尚,一切他都看在眼里,他所看重的只是自己身为一名战士的尊严,如果战士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
阿拉特里斯特这一次完成任务后也得到了国王的赏赐,那黄金的项链在他眼中并无何特殊之处,它能值多少钱根本无挂紧要,重要的是它能兑换一条令女人动心的的项链首饰。
一个冬日的早晨,金色的阳光布满阿拉特里斯特的卧室,他决定娶她。
可是结果让他感到失望之极。
阿拉特里斯特如一头愤怒的公牛,勇往直前,挡在前方的任何事物都必须摧毁。
公爵尊崇的地位和花拳绣腿的剑术此刻在他眼中毫无意义,女人的家门仅有几步之遥。
突然一个冷酷无情的面孔出现了,我们尊贵的国王陛下,高傲的阿拉特里斯特终于低下高贵的头颅。
公爵和国王随着华贵的马车离去,寡妇的一瞥意味深长。
玛利亚居然还配合贵族埋伏他,我们不能过多责备,她只是个弱女子。
同时他的养子,伊尼戈也中了情毒,生不如死。
多年来爱情的美梦缠绕着伊尼戈,可是当最后关头,却因门第之隔遭到背叛。
虽然身边的人早就多次提醒伊尼戈女人都是毒蛇,可是固执的伊尼戈相信爱情,相信安吉丽卡。
伊尼戈相信爱情没错,可是忘记了社会壁垒。
痛不欲生的伊尼戈去赌场消遣自己的生命,活着只是痛苦,但是阿拉特里斯特要他活着,甚至拿出原本用来赢取玛利亚的珍珠项链为他赎命,然而赌场老板不买账。
终于老战友倾囊相助,拿出原本计划回家置地成家的本钱救下伊尼戈。
患难见真情,不是几个金币银币,而是老战友后半生逍遥自在的天伦之乐作为代价。
修道院的场景凄婉惨绝,阿拉特里斯特终于把那串项链带在玛利亚的颈上,玛利亚是否明白了呢?
王公贵族们光鲜的外表奢华的生活与此相比算得了什么呢?
来不及了,悔恨,悲伤,自责,都没有意义了,不用说什么了,阿拉特里斯特不在乎。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最后的战争在电影里出现不知道有什么意义呢?
光鲜亮丽,场景真实,法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孔代亲王率领旗下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团面对西班牙高傲被拖欠军饷的士兵还有什么悬念吗?
庄严的进行曲一同渲染了一个悲壮的结尾,仅此而已。
阿拉特里斯特是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是个有尊严的战士,没有多么崇高的道德,没有多么伟大的功绩,他以自己的方式活着,勇敢地面对一切,赢得身边人的尊敬,虽然很悲情,但这就是阿拉特里斯特。
许多人说电影沉闷,像记流水账,我表示五体投地,或许电影对你来说全部应该是快餐,想看带劲的或者戏剧化的,不如看一些热门美剧。
这部电影很好看,平凡琐碎的节奏加强了真实感,很像追求真实感的文艺片,但并不像严肃的文艺片那样平淡,电影中有许多带着真实感的精彩桥段。
这部电影真正可贵的是,表达出了那种被埋没于平凡中的高贵英雄精神,即使明知是徒劳明知会被埋没明知默默无闻,却仍挺起高贵的头颅,骄傲地做一个勇敢高洁的英雄,与流行的英雄主义完全不同,没有丝毫的虚荣和功利,不是为了被承认、崇拜,而只是天性如此,我就是一个英雄,我无所无惧,包括我不畏惧我不为所知,我不畏惧我有所牺牲,因为我就是英雄。
什么叫情节很差,为什么每一部电影都要有曲折离奇的情节,那样的电影拍出来你自己信么?
我觉得,有些人要么就什么都不会,要么会一点东西就到处显摆,什么这个很差那个很差云云。
我觉得,这部电影非常好,西班牙电影的一个很独特的地方就是,它没有非常离奇的情节,没有什么大人物,但是每一部电影都很耐人寻味。
你们比较过没有,美国电影的特点就是大喜大悲,准琼瑶式,看完了就完了。
西班牙电影不同,没看完一部都感觉心里酸酸的,感觉不舒服,但是说不上来哪里不舒服,反正结局都不是很完美。
总结一句话就是,西班牙电影是就是生活,有的甚至都感觉不出来有结尾,就像生活一样。
但看完了肯定够你想半天。
这部片子反映的历史,正是西班牙帝国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的那段。
西班牙的军人是职业军人,是靠打仗为生的人。
所以战斗力应该很强,但是政府连年战争耗尽了国库,上流社会又穷奢极欲,所以,作为一个小兵,生活就很困苦。
然而,一个西班牙民族是骄傲的民族,士兵自然也不会轻易向人低头。
这部片子正是通过一个小兵的经历,反映了西班牙人那时候的心态:骄傲,但是已经没有了骄傲的资本。
我觉得这部戏最精彩的就是反映了在金钱,地位,还有权威面前,各种人的各种表现:有压迫,有反抗,有挣扎,有背叛,有坚持。。。
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时代,但是片子的成功之处就是,能通过精妙的渲染,让我们能对主人公的每一个心理活动感同身受。
其实每一个时代都一样,我们所处的环境给予我们很多枷锁,很多桎梏,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有时候只能默默承受这一切。
少数勇敢地人出来反抗,最后下场很惨。
我们的生活就是个矛盾体,不需要复杂的情节,就足够我们思考一生...
在西班牙朋友Jorge的强烈推荐下,看了这部号称西班牙史上耗资最大的巨作《佣兵传奇》,在屏幕前熬了两小时二十分钟之后,舒了一口气,总算结束了。
通篇看下来,剧情云里雾里,赶紧翻出书架上那本已经“满面尘灰烟土色”的《欧洲史》,只能自行补课。
1621 年,西班牙再次发动了对尼德兰的战争。
在今天荷兰的南部和法国的北部,有一块被称为“法兰德斯”的富庶之地;掌权的西班牙、葡萄牙和那不勒斯帝国首相奥利瓦雷斯曾对这片土地感慨说:“没有法兰德斯,西班牙将是乌有。
”而自从16世纪初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各自举起反天主教的旗帜之后,不甘被西班牙帝国盘剥的尼德兰人又被加上了一条罪名:邪恶的异教徒。
那么,对于被派往尼德兰的西班牙士兵而言,他们进行的不仅仅是一场掠夺战利品的劫杀,而且更是一场十字军之役。
《Alatriste》是当代西班牙作家佩雷斯·勒贝特的畅销小说,小说正是讲述一个名叫Alatriste的雇佣兵上尉。
熟悉欧洲中世纪在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在那个年代士兵并非被应征而来的,他们是职业士兵,与西班牙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即影片中所描述的“雇佣兵”。
从史书上我们可以知道,其实欧洲各国统治者的胜利是多么的依赖于一支战斗力强的雇佣兵队伍。
电影《佣兵传奇》的大背景便是如此,导演将原五本小说跨度二十年的故事融入到了两小时的电影中,因此对于不熟悉西班牙历史,尤其那段由盛转衰查尔斯五世统治时期的历史的观众来说,看起来自然云里雾里,当然也包括老夫在内,很自然的,在中国,我想只会有两类人选择看这部片子,一类是特别钟情于西班牙电影的人,另一类则是特别执迷于中世纪欧洲史的人,除此之外,无意中看到此片的人毫无疑问也会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看了二十分钟实在看不下去索性把DVD给取出来,换《美国派》之类的性喜剧看了;另一种是硬着头皮煎熬了两小时之后更加云里雾里。
电影的主题是一个普通雇佣兵上尉的故事,而非史诗片,所以一种带有很浓重历史感的军事情节被削弱了,影片所要展现的是阿拉特里斯特及其朋友们的清晰轮廓,而非给观众上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于是在展现战争场面时,《佣兵传奇》就明显的缺少了《拯救大兵瑞恩》和《冷山》的壮烈,但硬伤总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的,比如影片开始和结尾那两段战争群戏,虽然场面称不上宏大,但拍得极为惨烈和感人,又比如影片对于人物的刻画上栩栩如生,又比如在展现历史真实上,导演采取了一种异常冷静的客观态度,还有就是在于细节的刻画上,那些火枪,还有华丽的服饰都可见在相比好莱坞史诗大片的拮据状况下拍出的欧洲史诗片的用心。
虚构的主人公Alatriste勇猛的战斗生涯串联起一连串17世纪伊比利亚半岛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此时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正在从黄金时代走向中衰,原属于西班牙的低地法兰德斯(荷兰、比利时)、那不勒斯(南意)甚至是加泰罗尼亚地区都开始不受掌控,曾经多次远征英格兰的无敌舰队开始失去光环,曾经大败奥斯曼帝国的西班牙陆军也因法兰西的崛起而失去盛名。
从腓力四世到斐迪南大主教,从贵族大公到居心叵测的伯爵夫人,王公贵族因权利和宗教互相倾轧,在这样的背景下主人公和他的伙伴们为了生存、金钱和理想下各自奋战。
《 佣兵传奇》试图通过一名西班牙老兵的故事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内还原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盛极而衰的片段,想要从小人物辐射出整个时代的面貌,然而从剧情本身来看似乎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电影还原了国王荒淫好战的形象,记录下宗教裁判长苍白病态的特写,聚焦于严酷的宗教裁判所和天主教狂热症,并且旁敲侧击地提到了国王宠爱的画师委拉斯凯兹、以及新大陆“印度群岛”,在历史风貌和场景布置以及服装细节等方面都做到了极致考究和复古,作为历史片来看,它有着认真和严肃的优点。
但叙事的松散和人物线索的繁多使得再宏大的叙事构架在最后也只剩下罗克鲁瓦大溃败中的壮烈情怀。
作为烘托主人公和男孩形象的两段感情故事线索,也是落于俗套的典型古典悲剧,并没有什么打动人之处。
剧情的松散平乏之外,电影的摄影却是可圈可点。
电影的野心从开场冷静肃穆的水中杀戮便可知一斑,它具有史诗般的悲壮色彩,古典主义的严肃气质,在细节处闪现出时代核心的关键词:黑日照耀的地狱战场尼德兰、冷兵器长矛和热兵器火枪的交替、黎明浓雾中出没的无往不利的西班牙步兵团。
除了战争场景之外,在马德里的街头巷尾的镜头也多次黎明或者傍晚取景,蓝灰色的浓雾或者穿透黑暗的光亮都非常具有油画美感。
室内的场景的构图尤其美妙,Alatriste的女演员情人在向他炫耀国王的礼物的那一幕,光从屋子的左侧穿入昏暗的房间,照亮女人红色的头发和皮肤,泛出金黄的光泽,然而屋子里的其他部分却仍被吞没在黑暗中,包括男主角。
法兰德斯画派对于光、色的表现以及空间构成的理念融入到镜头中,将这段感情谈话中的进与退,希望和犹豫表现地尤为出色。
对17世纪的西班牙,我们可以有哪些想象?
或许是从“黄金国”运来的财富所筑成的一座座琼楼玉宇,或许是泛黄地图上那扩大又缩小的一片颜色,又或许是火枪、吉他与阔边牛仔帽构成的浪漫传奇?
在古典油画般的画面、诗意的台词与饱含着一种沧桑感的音乐中,我看到的似乎确实是一幕壮观却忧伤的史诗编排成的剧目,在结束观影后,如三年前首次观看后一样,留下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怅然。
平心而论,这部电影是不太容易“看懂”的。
一方面,三十年战争时期的西班牙正处于一个衰落的时期,他们凭借着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财富曾经站在世界之巅,却对这些财富肆意挥霍,在17世纪中叶走向了不可避免的衰落,而这一缓慢地、缺乏高潮的的故事,很难让大多数观众有兴趣驻足细看。
另一方面,本片也并不存在一个明显的故事主线,就好像只是有那么几个人物,远远的站在那里,像活在那个时代的油画中一样,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却又离他们很远,只是看着这些古时的陌生人表演着一出出凄婉的戏。
它并非那类传统的史诗巨作一样拥有大篇幅的宏伟战争场面,也并非一部纯粹的叙事电影拥有明确的主人公和故事线。
这种与我们若即若离的关系,其实正是这部历史电影的特点,历史不是它的背景板,它所拍摄的既是历史中的人,又是由人构成的历史。
电影从一张地图开篇,旁白叙述着西班牙帝国的辉煌与衰落,镜头却来到了地图中的角落,角落中的那几个人,由他们来叙述历史。
虽然拥有诸多令人陶醉的影像,但电影的一个主题,无疑是西班牙的衰落。
贵族的挥霍由底层人民来偿还,而他们却依然自视高人一等,在荣华与名利中沉醉于虚妄的物质财富的殿堂。
在阴冷潮湿的战场上被主角迪亚戈救了的公爵,在回到首都后依然表示,他们的地位永远不可能一样。
贵族们背地里指使这些社会最下层的战士去完成阴暗的政治刺杀,到了宫殿中,又身穿华服,在随从与侏儒宠臣的簇拥下道貌岸然的交谈,使他们的棋子因他们自己的罪行而承受苦难。
没有军饷与战利品的胜利被描绘在巨幅宫廷画上,而为此出生入死的战士们却从画面中消失,而毫无怨言。
士兵们为了君主的几块赏钱而被迫杀死自己的战友,换来的依然是贵族们的不屑与施舍。
男主角的几个战友——光头因为不明原因被监狱关押并处以死刑、葡萄牙人被宗教裁判所指控异端而自杀、神枪手因为贪图国王的金子被战友杀死,最后剩下的矮个子与主角一同战死在罗克鲁瓦的战场上。
主角的爱人因为国王一时兴起而离去,染上梅毒后又被国王抛弃;主角的诗人朋友因为文章针砭时弊而被逮捕,他的朋友们只能惋惜的称,监狱是马德里最冷的地方。
故事的结尾,男主的养子被囚,而曾多次服务过的当朝宰相毫不在乎一个士兵之子的遭遇,只是喃喃自语着领土的得失,担心着仕途的安危,一向平和的迪亚戈终于爆发了,但也不过是一声为了救养子的喊叫。
最后的战场上,长官忆起曾赏赐迪亚戈8枚金币,而迪亚戈却回答自己只得到了4枚,长官只能尴尬的笑笑,说道:“那实在是太倒霉了”,迪亚戈也只是点了点头,“太倒霉了”,似乎是对这样的贪腐行径习以为常。
虽然如前文所言,本片中人物的情感似是被弱化了,如同旧日的油画,凄美却遥远,我们却仍能够发现片中人物所呈现出的生命力和复杂性。
我们看到为了自己和子孙荣华富贵而抛弃了相恋多年爱人的安吉利卡,在获得了财富与地位后却痛恨被称为“阁下”;我们看到戎马一生的老兵为了拯救战友的养子,放弃了一生打拼来的、原本预备用于娶妻生子养老的财富;我们还看到甘愿嫁给一无所有的男主的女演员,最后不得不屈服于国王的一时宠幸而永远的失去了爱的机会。
这所有人物中,男主角迪亚戈无疑是形象最为丰满的。
他对于国家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即便遭受诸多不公,他也毫无怨言,可以为了保护国王的财富而杀死战友,可以在被克扣军饷的同时在战斗中出生入死,也可以在身陷重围时宣布决不投降。
但他又不是一个懦夫,他可以脚踏破鞋走入宰相的殿堂以示战士的尊严,可以在爱人被夺走时愤怒的拔剑挑战国王的侍从,也可以为了拯救养子的性命当众对着宰相怒吼。
他与女演员残缺的爱情同样令人动容——他因为对于财富的自卑而不敢迎娶女演员,在舞台上她可以把所有的情感都对着剧场边缘的迪亚戈表达,却由此招来了国王的贪恋。
他获得巨量赏赐,却只愿换那一条项链,而最终却只能带着不甘与悲愤看着国王的马车从她的门前远去,接受这合法的掠夺。
迪亚戈被引诱到修道院,随手抛下帽子,称是为自己的尊严而战,倒地后与重伤的巡警说着,我们何必如此在大人物的操控下自相残杀。
最终在梅毒治疗医院,他还是为她戴上了那条项链,沉默的泪水似是接受了这段注定残缺爱情的结束。
“他既不是最正直也不是最虔诚的人,但他的勇猛无人能敌,他的名字是Diego Alatriste,他曾在弗兰德斯与步兵团并肩作战,当我第一次遇到他时,他正在马德里靠执行那些无人愿做的任务活着,经常以4个金币的价格把他的剑租给那些缺少技艺与勇气的人”,这是养子对他做出的评价。
如此,他的一生似乎总是沦为大人物的棋子,但我们知道虽然无奈,他却不甘如此,最后,面对法军骑兵的冲锋,肩膀负伤的迪亚戈怒吼着举剑刺向前方,画面静止在这里,似是做出了最后的对命运的反抗。
在故事与人之外,本片的画面极为精致,某种程度上把它变成了一首西班牙帝国暮年的哀歌。
狭窄的街道,泥泞的战壕,洁白的殿堂,金色的卧室,构成了人物生活的环境,披风、细剑与皮靴,构成了人物的形象。
而那一幕幕静态的场景和始终朦胧的画面,似乎让我们如欣赏一幅古画般注视着这早已远去的时代和其中的人。
佣兵传奇,虽说本片中的镜头剪辑很一般,很多处剧情安排让人感到有些突兀,但我个人还是很看好这部影片。
可能因为我对欧洲战争史的爱好所致。
但影片所描绘出的雇佣兵这个特殊人群的面貌、生活、感情还是很到位的。
他们社会地位低下,连个正统的番号都没,却有着令人敬畏的勇气——每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便会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站在队列的最前面,去完成对于正规军士兵来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管这种勇气因何而来,都会促使他们成为帝国军队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但是其相应的地位却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是始终被贵族所忽视的一群人。
整天忙于生计,经常被拖欠军饷,为了吃饭钱甘愿冒生命危险。
最终的归宿都只能是以悲剧收场。
甚至人过中年以后,他们自己都看明白了这一生只能是一场没有尽头的煎熬。
剧中男主角Alatriste是一个桀骜不驯、玩世不恭的雇佣兵,这也是当时佣兵们很普遍的一个性格特点。
像其他佣兵一样,他没有自己的生活,把大把的时间都泡在了酒吧里,日复一日。
对他来说真正有意义的事只有战斗,在战场上他是个专家,手段干净利落,经验丰富。
而且冷酷无情,为了完成任务甚至可以把自己亲密的战友亲手杀死。
但他却有着一颗怜悯的心,收养已故战友的孩子,抚养他长大,还因为同情而放过了重伤卧床,曾与自己对立且结下恩怨的雇佣兵Luis de Alquézar。
而在María de Castro成为皇帝新宠的时候,他却倒在了Luis de Alquézar的剑下,险些丧命。
Luis de Alquézar又死于为父报仇的Balboa剑下。
在他看来感情是奢侈的,他对待感情的态度真诚直白而不失理性,不为一己之私轻易承诺别人。
因为他的固执最终没能和Luis de Alquézar成就一段美好的姻缘。
虽然这也和Luis de Alquézar的职业特性社会地位有关,但和他自己冷酷的性格、刀光剑影的生活也不无关系。
最后Luis de Alquézar感染梅毒被修道院隔离,Alatriste依然拿着项链去见她,两人相拥而泣,怎奈为时已晚。
看后让人心里一酸,眼眶一湿,不由得为这份感人至深的真情和两个身不由己的小人物而感叹、惋惜。
雇佣兵们终生都是在这种相互厮杀中度过。
看似自由的佣兵,实际上却像人偶一样被自己的命运左右着。
影片最后上尉奋力一刺,为一个平凡佣兵的一生划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却把一个西班牙佣兵所代表的民族精神深深刻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里。
看完這個電影,已經是深夜1點鐘了,儘管熒幕上演員表已經放完,但是我依舊不捨得離開,總覺得本片主角Alatriste的傳奇故事不應該就這樣結束,儘管事實上已經結束,他也從一個男子漢大英雄淪落街頭,苟且偷生終其一生。
17世紀的人的觀念,相比現在或許已經改變太多,但是仔細想想,每個人的骨子裏都希望幸福地活着,希望國家強大,妻兒生活美滿,爲了這些目標而奮鬥,都是可以理解的。
在西班牙強盛時期,男子漢的榮耀便是爲國爲榮耀而戰鬥,甚至有點維京人渴望戰死的信仰。
所以曾是Alatriste是光榮地爲國戰鬥的戰士,他浴血奮戰,爲了國王,爲了榮譽,爲了西班牙。
這本該是一個熱血的故事,卻在時代的更替中鋪上悲傷的陰影。
上流社會的放縱,國王的貪婪,大臣們的勾心鬥角以及生活愈加艱苦的百姓,逐漸讓西班牙衰落不如從前。
越來越多的人被抓走,被絞刑,明白事理的人都進了監獄,加上其他國家發動的進攻,都暗示着這個國家的岌岌可危。
可Alatriste他還是堅持原有的那份情懷,貧窮而傲慢。
不畏生死,爲國而戰,哪怕毫無軍餉;聽從命令,不起私心,哪怕殺了自己戰友;不畏王權,保持態度,即便對方是大公;感情專一,不離不棄,哪怕愛的女人一次次傷害自己……堅持如此紳士般的態度是他獨有的人物特色,也是他最大的悲哀。
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不得不放棄自己堅持的一些東西換取較好的處境,因爲多數不是特別有地位的人就算堅持再多,也很難得到肯定與重視,這種現象從古到今都有,所以在許多事情都要委曲求全的今天,又有多少人會選擇痛苦地堅持呢?
西班牙衰落不如從前,而他一直不屈不撓,堅持到最後,得到的結果可想而知。
影片的最後,Alatriste拼上了最後一口氣去戰鬥,最後一劍,揮掉了他最後的尊嚴與驕傲,傳奇人物的傳奇就此結束。
結尾一句話帶過他的後半生,起初覺得意猶未盡,後來才發現,這是最好的結局。
《佣兵传奇》是一部西班牙的史诗巨片。
除了天才的欲望情色大师阿莫多瓦,除了那个狂放的拉丁情人班德拉斯,除了惊艳性感的西班牙女郎佩内洛普,纯正的西班牙电影很少进入常人的视野,但是这并不妨碍《佣兵传奇》成为06乃至07年电影的亮点。
虽然这是大制作,但是对于那些听到“大制作”仨字就反胃的人不要慌,这绝对不如华语大片那般流俗,它更注重写实而非好莱坞式的浮夸,之所以称之为史诗巨片恰恰是因为影片对底层小人物的栩栩如生的刻画,换句时髦的俗话,这是妙写人性的,透过一个为人卖命身不由己的武夫形象,我们能感受到一群人的奋斗,一个民族骨子里的不可救药的浪漫情怀和骑士精神。
迭戈,一个身份卑微的佣兵却是拥有荣誉与勇猛的男子汉。
在17世纪的西班牙军队中担任“上校”,所谓上校只是资历深而已,摆脱不了被权贵奴役的地位。
即使他孤傲,但还是必须在贵族王公面前低头,因为他只是一个低层的武夫。
他救了伯爵一命赢得了赏识,但是却和其他无关,这无法改变他的命运,他仍是一枚杀人的棋子。
个人感情方面,他深深地爱着美丽的玛丽亚,一位著名的舞台剧演员,但是他的爱情在金钱和权力面前是一文不值的。
他满心欢喜的拿着用命换来的国王的奖赏,费尽周折把它换成精美的珍珠项链,匆忙来到爱人住处时,发现在他心爱女人屋子里竟有一个男人,而他不是别人,那是置高无上的西班牙国王——赐给他奖赏的国王。
那一刻,我相信所有观众的悲哀都抵不上男主角他内心的那份失落,那是这个男人最最无助的时刻,却不是在血光剑影的沙场……他的养子伊尼格也面对着同样的命运。
迭戈希望男孩能够远离美貌但危险的少女——青梅竹马的安琪里卡。
但是干柴烈火炽烈的燃烧,任何“忠言”都成为苍白无力的逆耳之词。
安琪里卡打算和伊尼格私奔远方,却在最后一刻改变了主意,在官僚家庭别有用心的强力阻拦下她还是为了自己的将来和后代的贵族身份放弃了他们的诺言。
那急切而坚定的步伐变成了退缩和逃避的背影,一张无比苍白冷漠的脸庞烙映在屏幕之上。
女人为什么总喜欢折磨最爱她的男人呢?
人为什么总是对得到的东西加以轻蔑,为什么总要等到失去时才知道珍惜?
在梅毒医院只能蒙着面纱的“病人玛丽亚”和整天以泪洗面的“女伯爵安琪里卡”最终都为她们的得到付出了代价。
佛兰得战争渐渐远去,无敌舰队从此不再无敌,成为败北之师,历史无限风光的背后是如何一种景象:战乱,枭雄,宗教,阴谋,背叛,美色,道德,良知。
当女人不再是昨日的温柔,当信仰受到玷污和质疑,多情剑客最值得信任的只有那把手中的无情剑了,男人们只有“像男人一样去战斗”才能忘却痛苦。
或许胜利和成功并不能令人真的满足,也不能令人真的快乐。
但是生命的归宿是血。
一曲荡气回肠的佣兵战士之歌,足以让屏幕前的我们血脉贲张,回味良久。
http://hi.baidu.com/%BA%AB%C5%F3/blog/item/487bf4039f4c89753812bbcb.html
这部电影看过很久了——它本身就是好久以前的片子,可能算是关于西班牙最大的史诗片?
今天偶然看到有关信息,终于想起写个评论。
虽然我打了五星,但这部电影严格来说并不值。
大部分人看可能也就三星到四星,票房市场也说明它不算成功。
我个人起码有一星是给结尾的罗克鲁瓦战役,毕竟终于有电影完整的表现了西班牙方阵的交战。
B站上关于这部电影的剪辑几乎都是最后的交战场景。
算是了却了一个半拉子军迷的执念。
说回这部电影,画面精美,演员演技也都很好。
吃亏就在导演太想完整描写一个帝国崩塌的细节过程。
通过主角的眼睛描述了了太多的人物和事件。
影片从1622年尼德兰战争一直讲到1643年的罗克鲁瓦战役,短短两个小时时间跨越了了20年的历史,期间还穿插讲述了主角和国王情人、他养子(是他战友儿子)和主角对手女儿的爱恨情仇,主角和另一个剑手惺惺相惜又针锋相对的对峙,帝国内部的权力斗争,等等等等。
造成了影片情节割裂跳跃的厉害。
假如是一个对西班牙帝国历史不太了解的人来看(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主角莫名其妙的就去打仗了,莫名其妙就被裁判所主教针对了,莫名其妙就又去打仗了,不知怎么回事就到了结尾山穷水尽地步……只有对历史有所了解的,才能透过这跳跃的剧情理解这种历史大势之下,小人物无可奈何的悲哀。
首相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主角武艺高超勇猛无畏,奈何西班牙大势已去,都无法力挽国事颓丧的狂澜。
主角和养子都和人互相倾心相恋,却都被命运捉弄都无法真正在一起。
最想让我吐槽的,就是这个影片的简介。
不知道这个简介是不是制片方给的,网上对影片的介绍都是这个(连豆瓣都是)简直可以说是集不知所云之大成的东西。
难道就不能说清楚,这部电影就是通过中尉的一生经历,侧面描写了西班牙帝国从鼎盛到衰落过程中,芸芸众生的世态百相。
故弄什么玄虚呢?
还有影片的最后一句话,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算了吧,反正也是小众产品,自己看着高兴就好。
不如拍成无数个小故事
新UPS-449
我想给高点的分,无奈听不懂,再加上色彩黑暗,很难分清谁谁,老外都张一样的,特别是留胡子的时候。
看完了,没看懂,后来上网查了资料才知道对白讲的是西班牙语。。。晕啊,不过还是部能吸引我看完的电影,赞一个。
片中弗朗西斯科的诗很美,很多场景也很有油画感,不过本片太过悲情。很多感想,也许哪天有时间再看一遍整理成长文吧。“我们总会爱过一次,或者几次,然后有一天我们不再会爱了” 说这话的人,会逃避爱,不过却一定会把爱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仿佛在看用一部由油画构成的电影,很多场景都让人惊叹这不是一幅画吗?上次有这样的视觉享受还是看玛戈皇后。说回电影本身,基本上是拍给书迷看的,跟对历史了解深浅没多大关系,许多情节都看得一头雾水。特意上亚马逊看了下,Captain Alatriste在英语世界中估计是反响一般,西语出了七本英语只出了六本就不再翻译了。西班牙为何那么急,这个ip明明可以拍个三四部出来的。
拍的也太混乱了吧
结尾的罗克鲁瓦会战也让人眼前一亮,目前为止唯一完美复原了西班牙大枪阵的欧洲电影
20121229
不是我喜欢的风格,节奏是不是慢了点
服化道不错。但这是一个血性和灵魂的故事,他的情感不够真挚。
就是画面好看而已 太拖沓 太平
每一个画面都很像Velasquez的画
没看懂
感觉自己历史盲+脸盲加上剧情有些跳跃,很多地方没有完全看懂… 但是看出了表演精彩以及服道化及其良心,随便截个图都仿佛Velasquez的油画
史诗有没有必要又臭又长到百爪挠心啊而且看那意思还是想拍一纯爷们儿片,断断续续看了半拉月印象里全是连不上的片段、VM胡子拉碴的脸和没完没了的絮叨,以至于对西班牙语的印象都减分了!VM要再这么视觉年龄比实际年龄大过多就可以息影了,也太slovenly了!ps,最后那仗跟赤壁学的么?
对历史的不了解,不妨碍你看一部勇气、绅士、责任、友谊的男人电影。
别的评论我就不说了,单说那费利佩四世和奥利瓦雷斯伯爵,也太TMD像了,跟肖像画一模一样,我下巴都掉下来了
1622 法兰德斯 西班牙
与五部头汗牛充栋个原著相比,电影压缩过大也自然显得有些混乱,如果没有对肥四辰光板鸭国际环境 权利结构和重要事件有一定了解 看起来体验感会大打折扣。亮点自然是很多的 服饰人物言语均有一种委拉斯凯兹画作的代入感,罗克鲁瓦战役虽然规模排的较小 但气势上并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