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七八月,天热,都能想到电影院的清凉,毕竟在门口。
可是却总是找不到一个好电影。
本来,国产保护月应该是激发国内电影人的斗志,国家都这么保护你了,还不思进取,做的电影没办法看。
终于在八月末,看了个不错的电影《谍影重重5》。
谍影重重系列已经看过很多遍了,除了4,应为他换主角了,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有骗人之嫌,所以我没有好的态度。
其实电影也不是太垃圾,但是没事打着谍影重重的名字,就让人气愤了。
谍影重重三部已经全是完整了,从第一部主人翁任务失败,偶然被救,失忆,开始寻找自己。
第二部开始主人翁跟妻子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可是由于自己过去特工的身份,妻子被杀,开始复仇。
第三部,探明了真相,原来当年自己是主动要求成为特工,成为一个杀人机器。
整个系列就是一个环,最后找到原点。
可能是电影太有名了,很多人念念不忘伯恩到底会有什么结局,第三部最后,他跳河了,并且给了他游走的镜头,可是后来呢?
应该很多人好奇。
终于在九年之后的今年,主演和导演一起回归,给了一个后来。
马特达蒙明显已经显老了,头上已有白发,动作没有前几部的凌厉,但依然矫捷。
可是强加的后来明显有纰漏,前三部的女配角莫名其妙死了,而且直到死也没有跟男主产生我想要的爱情。
也是,这个系列已经十四年了,女配明显老了。
男人显老跟女人显老真不一样,男人老一点有时候会更耐看,可是女人一老就完全看不下去了。
不过也可能是我对女人更严苛。
谍影重重跟007和碟中谍很不一样,主要的就是动作没有花哨,招招致命,也没有特别炫酷的武器,顶多一把枪,还不怎么用。
随手的书,笔,毛巾都能成为杀人武器。
以前可没人这么玩儿过,耳目一新。
其实看谍影重重很矛盾,看着已经白发的伯恩,总想让他有个安定的结局,可是如果电影讲述的是他吃饭睡觉,我估计也不想看。
要想好看,就要他重新战斗起来,要战斗起来,就要他重新遇到困难挑战。
伯恩的一生,除了中间跟他妻子过了一段幸福快乐的生活,一直都是在战斗,而且是一个人面对整个组织,好像是CIA,孤胆英雄。
想想都很辛苦。
很想让伯恩最后有个伴,幸福生活,可是这也不符合整个系列的写实风格。
其实最开始认为电影根牛是因为里面的杀手,真的不是走过场秀一把走的,第一部克里夫欧文竟然只是个杀手,让我很惊奇,于是对电影的好感一下起来了,另外两个杀手也是身怀绝技,不是一般电影里杀手出来就是为了被主角杀死,就差身上写着赶紧行动,我是来走过场的。
里面杀手的死法也很独特,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部一个比伯恩厉害的杀手,打着打着偶然间被伯恩用毛巾勒死了。
看多了动作片的我认为应该是伯恩打着打着主角光环出来,把对手打败了,可是电影给人的感觉是伯恩明显不行了,于是速战速决,随手拿起毛巾,把对手勒死了。
看着很不解气,但感觉确是很牛的样子。
陪伴他四部的女配死了,伯恩真的是一个人了,CIA想把伯恩重新召回的计划也落空了,所以,伯恩还是要战斗。
只是不知道还会不会再拍了。
1.杰森伯恩是我的理想型。
如果不是跟伯恩有关系的妹子都挂了的话。
2.动作戏还是一如既往的干脆利落拳拳到肉,怎么看都不够。
3.追车戏简单粗暴,哪里像追车戏分明是连连看。
4.不觉得伯恩台词少,他不是一直这个风格吗,西伯利亚独狼。
5.之前还以为3d会晕,看了觉得比想象的好。
6.全程揪心,感觉自己都快不会复吸了。
7.这个系列的女性角色一直都选的很好。
8.Asset直接音译成埃塞特了,让我一开始还想了半天埃塞特是谁……还有过安检的那个清理是什么鬼??
9.虽然不像前三部那样一环扣一环,但是从时间线上来说还是往前在追溯。
10.套路还在,伯恩还在。
过了几天了我才有勇气来写谍五里关于Nicky死的感想……还是很心痛QAQ开头看到她出来我就眼熟,心想“这是不是Nicky啊?
”“怎么老了这么多,都不敢认”,然后她之前的照片被翻出来的时候我还是惊叫一声,她年轻的时候多美啊,当时特喜欢她,还有她那个杂色的头发。
说起来伯恩年轻时候的照片同样也被翻出来了,两个人都老了,但是不知道怎么说有一种“与子偕老”的感觉,虽然并没有在一起,但是他们是共同经历过那些事的。
特别是伯恩在打拳的时候在人群里看到了她,那种恍惚的好像过去的所有事就在眼前的眼神,啊……简直了。
之后的见面更是,周围的人群都乱糟糟地,Nicky一回头就看到伯恩在眼前,他们对视了一下(这里我内心划过一大段脑补,猜测他们相隔这么多年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然后伯恩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发生了什么事……我当时就一口气喘不上来,心想这才是伯恩啊啊!!
哎,看到有人说Nicky的演员老了,变丑了所以才要换掉她这种说法,当然有可能是真的,不过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剧情本身的需要啦,Nicky和伯恩逃亡了十多年,时刻面对着追捕和监视,到底有多难我们可能无法想象,现在也只有从他们两人眼中的疲惫脸上的皱纹窥得一二了。
不过就是他们老了,也坚守着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在明知道调查这件事情会暴露自己的情况下,Nicky还是行动了,我相信她是抱着必死的心理准备去干这件事的,当时她中了第一枪躺在地上的时候,看着伯恩的表情就说明了很多了。
伯恩和Nicky都是很优秀的特工,他们都很清楚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伯恩明知道肯定有人瞄准着Nicky,要是过去救她自己肯定会中枪,但是他还是毫无犹豫地往那边爬,而Nicky同样也清楚伯恩过来就是一个死,但是她更清楚伯恩一定会过来,所以她先动了,不给伯恩过来的机会。
你看这两个人,看得太透,看得太清,让人愣得不知说什么好。
他们是这个系列我最喜欢的两个人,有时候我在想要是编剧让他们真的在一起了我反而不会那么喜欢了,像现在这样,可能他们彼此都有感觉,但是他们都选择了不说出口,在一个安全的距离彼此陪伴,给予对方最大的信任,这样的剧情更让我动容。
我也不去想最后Nicky躺在地上看着伯恩的眼神里到底包含了什么样的感情,我只知道她肯定不会有后悔,肯定不会后悔遇见了伯恩,相信了伯恩,帮助了伯恩,毕竟她一直都是十多年前的那个女孩,从来没有变过。
说起来伯恩身边的人一直在死,现在唯一一个知道事情始末的Nicky也死了,编剧对伯恩也真狠啊,看着他一个人孤单的背景就觉得好心疼,这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还愿意为了他义无反顾的人了。
第一和第三部呆萌身上弹孔,稍有错位,可能是体型和站姿变化导致一部电影要成为经典电影,除了影片本身过硬的质量外,还要受到出品时间,行业环境,演职人员的职业状态等等诸多类似于天时地利人和因素的影响,“谍影重重”三部曲无疑是经典电影,因为它具备了成为经典的条件。
从题材上来看,它是间谍电影,在其诞生的2002年,“007”正通过《择日再死》里的大场面和隐形车寻求突破,而其真正的突破还要等到四年后的《皇家赌场》。
“碟中谍”刚玩了一次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可吴氏美学早在1993年的香港就走到了穷途末路,那部电影叫《辣手神探》。
《谍影重重》此时的出现,让间谍电影焕发新生,它比007硬朗,比碟中谍简练,这种硬朗、简练和快节奏后来成为了该系列影片的标志性风格。
再来看看演职人员,“谍影重重”三部曲有两位导演,而两位导演在执导“谍影”之前都属于才华横溢但籍籍无名的角色,道格·李曼此前有受到好评的作品《狗男女》,保罗·格林格拉斯之前有高分电影《血腥星期天》,而“谍影重重”都属于他们厚积薄发的作品,是他们导演生涯里必定要出现的成名作。
主演马特达蒙就更不用说了,出演第一部“谍影重重”的时候,刚刚30出头,成熟而骄傲的年龄,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天才的演员,什么《造雨人》《心灵捕手》《天才雷普利》根本不足以完全展现其才华,必须要用一个系列电影来释放这种才华。
《谍影重重》此时出现,正合时机。
品质和时机造就经典。
三部曲实际上已经终结了伯恩的故事,但好莱坞最近十年,都在刮“续集风”,通过续集积累粉丝,收割票房。
所以才有了2012年的《谍影重重4》,这部电影质量其实还算上乘,而且风格陡变,寻求突破的创作态度是让人赞叹的,可惜票房仅达到差强人意的水平,这才有了第五部“谍影”的完全回归,以旧阵容,打情怀牌。
但此时的内外形势跟第一部出现时已截然不同,最新一部的007之幽灵党遭遇恶评,“碟中谍5”票房大跌,新开发的间谍片项目《杰克莱恩:一触即发》见光即死,全球影迷对电影的审美疲劳周期也愈发变得短促。
《谍影重重5》在此时以复制模式,拷贝前作,没有遭遇大败,已经算是很不错的结果了。
此时的导演格林格拉斯,已经出现过《绿区》那样的败笔,那部电影还是跟马特达蒙合作的,可见两人的组合已不能完全保证电影的质量。
主演马特达蒙年近五十,近年虽然佳片不断,但像样的动作片却越来越少,即使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年近50的男演员,出现动作佳片的概率也很低,昔日的动作巨匠布鲁斯威利斯、施瓦辛格、梅尔吉布森、史泰龙的经典动作片都出现在他们的45岁以前。
铸造经典的阵容似已不复存在。
回到电影本身,《谍影重重5》方方面面做得并不差,以上文所述,质量做到这种地步已算非常难得。
在剧情上,伯恩已经不再失忆,但对中情局的阴谋只看到冰山一角,伯恩已经从寻找失去的记忆,转而寻找被隐藏的身份真相,剧情仍能自圆其说。
影片节奏也很快,配乐,动作等都属上乘,追车场面似乎比前作们要大而长。
角色方面,除了有几个没什么存在感的配角显得不工雕琢外,几位主角的表现都能让人信服。
总的来说,还是一部好电影,但怀旧有余而创新不足,所以尽管影片中充斥着大量的现代元素,但仍让人觉得它是一部不合时宜的电影。
我想了一天昨晚看的JasonBourne到底哪里出了差错,觉得还是编剧得背这个锅。。
之前最为安身立命的人设崩了好几个,BlackBriar之后Jason的生活状态和人物的目的交代得支支吾吾。
看那几场地下拳击和Nicky便当前强行送出他爸爸的线索的那几场戏给我感觉JasonBourne是个空壳,时刻等待Nicky的出现强行加戏。
Nicky也是出现得莫名其妙。
之前三部曲依靠的完整的寻回自我认知和单枪匹马捅翻阴谋的情节没了之后,这一部搞了些什么幺蛾子。。
首先最大的阴谋是BlackBriar之后还有一系列同款计划,本集的对手是一个新Dpt.Director和一个据说蛮屌的特工。
屌特工的身份定位和来头和角色的动因都还蛮实在。
因为JasonBourne在3里面间接暴露了CIA的阴谋,屌特工在卧底的时候就被坑死了,于是保下命之后就一直寻思着当面复仇。
这已经算是从三部曲续得不错的一个角色了。
然而TommyLeeJones的那个Dpt.Director的位置就比较尴尬了。
我看完之后并不知道他和JasonBourne之间有过什么过节或者往事。
不像123里面最后那俩CIA的大Boss,都曾经面试诱导过JasonBourne,而且在JasonBourne失忆的日子里那个场景反复闪回。
这个闪回的悬念从02年到04年到07年反复地勾着观众,直到最后时候重回那个房间直面大Boss记忆重新回来了,JasonBourne找回了自己的过去和身份,达特呆萌是通透了的,影迷是酣畅淋漓的。
然而我们回来看看TommyLeeJones的这个角色,最后在酒店套房两人面对面的时候,至少我是懵逼的。。
而且当时他下属让他撤他怎么脑子抽想走向自己他们那场戏的对白我现在基本屁都不记得了,而且感觉也并不重要。。
我觉得那场编剧的套路就是TommyLeeJones叨逼叨JasonBourne傻逼放狠话然后互相乱射,给那个女探员一个上位的机会。。
至于那个新的女探员其实现在想起来算是有点意思的一个人。
她最原始的动因应该就是挤掉上司然后上位。
她对JasonBourne其实一直算是有条件利用,前面看起来像是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有理想有干劲有抱负,和TommyLeeJones这种老狐狸比起来简直好清纯好不做作得像一股清流;然而人后心里面小算盘拨得比谁都快。
目测如果还要出续集,这个女的应该有大动作。
而且除了JasonBourne这部开始放弃圆珠笔和书转而玩高科技开始离不开手枪了意外,还有一个我觉得蛮大的败笔,就是整个大背景的设定。
你看123里面的设定大体是在当下社会,但具体的细节很模糊。
所有的时间和社会环境的细节都来自于CIA里面的对话和机密。
然而之前编剧和导演聪明的是,对于绝大多数去影院的观众来说,我们对于CIA这种情报机构的内部情况也确实了解不多,索性会认定当下的CIA也就是这样的。
再外加JasonBourne这个角色在123中的人物设计,完全将一个万夫不当之勇的顶级特工化为常人。
套一身宽松毛衣,制敌只需圆珠笔。
简直能想象这个JasonBourne完全可能就存在在你我身边,甚至在地铁站还擦肩而过。
这种模糊的设定其实挺微妙的。
然而这一部一上来就给你摆了个斯诺登的故事。
唔,所以看上去好像还是当下社会。
然后硅谷大公司。
唔,很真实很贴切。
然后DeepDream。。
唔?
大平台,社交网络,隐私问题。
唔?
所以这是Apple和Facebook和Google的一锅乱炖大杂烩?
一旦这种大环境设定的朦胧感被打破势必将会影响观众的潜在认同。
我记得我当时看完3的时候阴谋被公之于众JasonBourne顺利逃脱的时候心里真是又开心又激动。
然而这部看完我基本不能感同身受,因为这剧中一切已经确定是一个平行的当代世界无误,与我无关了。
还有那个硅谷的那个老板,那个角色和围绕着他的情节除了最后拉斯维加斯的会议以外基本毫无用处。。
我几度怀疑那一整段都是蹭热点的。。
讲道理这部里面导演的发挥还是依旧稳定的,摄影和剪辑水平相较123差异不大,风格延续得不错。
然而编剧真是一落千丈。。
其实123整个三部曲改编自小说,其情节和人物塑造都已经有了极高的完整性。
JasonBourne的自身和过去在三部曲中也已经有了很饱满地叙述。
他的身世他的爸爸和他在BlackBriar之前做过什么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但是为赋新词还是要强说愁的,为了续集还是要继续挖过去的,不然怎么拍呢?
你看街对面的金刚狼和X战警们还有什么HBO搞的Gotham不都这样么?
【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剧透注意】CIA今天又吃瘪了吗?
这部电影没有特别出挑,它对前三部的借鉴堪比原力觉醒复制黏贴新希望。
而环球对第四部的态度应该也类似大部分站队正确的星战粉对前传——它并不存在。
我之所以推荐,是因为看到正片时我才发现自己有多想念马特达蒙的面瘫和观众熟悉无比的情节与对话——作为好了伤疤忘了痛的典范,CIA的脏活又双叒叕被发现了,头头又双叒叕产生了一切尽在掌握的幻觉,某个妹子又双叒叕对伯恩暗中相助。
人群中的你躲我藏你追我赶、和另一个asset之间荷尔蒙爆棚的互相伤害、轻描淡写撩翻一堆人马直面Boss、最后在Extreme Ways响起时面瘫地走出镜头。
Bonus就是所有人会心一笑的配方:平行剪辑表现特工们焦头烂额在监控视频中找不同,然后不断通报“Agent down”或者“We lost the team”。
我看CIA也不行啊:)这集的剧情并没有推陈出新,只能算与时俱进。
社交网络巨头被CIA暗中接触,不得不允许后者通过他们的产品监控每个人。
好姬友尼基黑进系统想曝光当局,顺带揭露了让人猝不及防的爸爸梗。
主角在熟人牺牲时才能进入主线剧情的套路让她不得不去死。
RIP,流水的女主铁打的尼基。
伯恩再次入局的动机终于具备了,他那身为分析员的爸爸发起了绊脚石项目,不慎坑了儿子,CIA为了刺激少年韦伯进入项目,派文森特卡索(此处有尖叫)杀了老爹并伪造成来自“敌人”的恐袭——这种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突破了前四部的底线,且怎么想怎么不现实。
我相信有太多精英想挤进兰里,CIA玩这么多心眼只想要伯恩,狗血程度直逼同人。
动作场面没有太多亮点,因为都是老一套,但还是很好看的,这种实打实的招式就是适合一脸冷漠貌似老实的马达。
场景设定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开场的雅典混战,让人瞬间进入节奏,激动地感受到对啊这才是谍影重重!
临近结尾的追车戏显得有点冗长,让我特别担心出现之前撞车后伯恩放过杀手的那一幕。
别啊,全片都在心机地铺垫卡索和马达的新仇旧恨,慢慢堆积起观众的期待,让人欲求不满地想看两人的最终碰♂撞。
卡索叔叔的凌厉和冷血让人嗷的一声跪了下来,他和汤米.李.琼斯的CIA头头之间那种Enforcer和Handler的关系又戳中了我奇怪的萌点。
不是卡索不行,而是伯恩总有内部妹子帮忙。
CIA应该考虑一下,不要让任何女性参与伯恩相关项目!
这简直是给伯恩送内线。
不过坎妹的野望可是从一开始就体现的,比起前头儿表露在外的黑,她的心机被看似正义和温柔的女性形象隐藏了。
有自信把杀不死的敌人招安,还差点成功了,很有前途。
正当你以为她也被伯恩所打动时,她话锋一转,让人认清伯恩在她心中仍旧是个随时可丢弃的武器。
而对于体制内的女性一向提防的伯恩自然不会上当。
和当局斗智斗勇多年,所有人在他面前都是菜鸟。
这个角色沉默,不苟言笑,打扮朴素,一脸憨厚,见到尼基时也没有与熟人重逢的欣喜和动容。
但是他一直在用最高效的手段保护对方,在命悬一线的时刻充当骑士,明知道狙击手会看到自己还是想冒险救人。
伯恩的人情味一直被冷漠包裹得很好,不过我们能看到他的一举一动,自然会捂住心口被这种看似冷漠实为可靠的品质打动。
没错。
邂逅逃亡途中的杰森伯恩并被后者保护可跻身我的玛丽苏幻想Top3:)ps. 坎妹是唯一一个让我脸盲的国外女演员。
机械姬、秘密特工、还有这部伯恩,她怎么每部电影里都长得不一样!
你们要记住她下面要去演古墓丽影!
送别了不伦不类的第四部,马特达蒙回归,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回归,熟悉的风格也终于一起回归了。
冷峻写实的实干主义一向是该系列独树一帜的特色,不要耍帅式的打斗,不要炫技式的高科技,一切行为准则都以目标导向任务驱动。
轻易不出手,出手即杀招。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这年头要找个不废话不撩妹不大把撒钱充款爷到处招摇的低调特工也是真心不容易,大家都是公务员,花着纳税人的钱,心无旁骛做任务才是正道,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
这一部取材于时下热门的网络安全主题,诸多情节包含有对现实的直观影射,甚至有些人物都依稀能找到原型。
比如已逝的苹果教父乔帮主,如果以阴谋论过度解读之,他的死似乎都一下子变得疑云密布。
结尾那段追车戏在我看来算是本片败笔,不仅拍得拖沓冗长,而且比之所营造的紧张感,反倒更像是突出汽车品牌性能的广告展示。
总的来说,第五部给我的整体观感还算是不错。
当然,北美烂番茄指数评价一般也可以理解,毕竟对本片的高期待值摆在那里,这部比之该系列前三部曲来还是有所不及。
而我看完后最大的槽点,却是本片的中文字幕翻译!
(暂时只回忆起这几处,欢迎补充)开篇第一句字幕翻译“让我们用SQL语句摧毁他们的数据库”。
先不说用SQL摧毁数据库这种技术性问题了,请问把他们的数据库摧毁掉之后,黑客上哪儿去下载她要窃取的资料?
枪战片里常见的“Alpha Team,Bravo Team”被直译为“阿尔法小队,布拉沃小队”,姑且就当是译者不熟悉这类特种名词。
片中反派特工asset被翻译为“埃塞特”,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人名。
在《谍影重重》系列里,CIA对其下属的潜伏在世界各地专门执行暗杀任务的所有秘密特工都统称为asset。
Jason Bourne过海关时被检查证件,工作人员屏幕上显示绿标“clear”(审核通过),而中文字幕翻译为“执行清除”。
最瞎的一处,希腊广场抓捕行动中,特工无线电汇报目标“blond hair”,意指画面上出现的Nicky Parsons(前几部里出现过的CIA女特工)金发。
而此时中文字幕赫然显示:褐色头发!
你要是枪版的做听译,误把blond听成brown也就算了,可你是有台本的啊,这种低级错误哪怕是把台本句子原样敲进电脑做机翻都不至于此…全世界的谍5都放2D版本,只有中国特供转制3D,最近还冒出个比较热门的说法,说是因为2D版本的太容易被盗录后流出枪版资源,放3D是为了防盗版…行行行,你说是就是吧…然而为什么我们国家普及了这么多年的英语基础教育,可到头来在影院里看到的却经常是初中水平的进口片字幕翻译。
有花那么大力气去审各式各样的意识形态,就找不到人出来审审单词语法吗?
<图片1>
相比007系列中永恒的豪车美女和定制西装,《谍影重重》系列完全就是四处流浪的苦行僧,一个是国家让我代表正义消灭你们,一个是我去原来坑我的人是国家。
正因为007形象看起来始终像是一个毫无瑕疵的模型,所以更喜欢胆战心惊千里逃亡从来睡不好觉的伯恩。
马特达蒙扮演的特工杰森伯恩某天醒来发现记不起自己是谁了,直到发现杰森伯恩这个名字竟然意味着CIA的暗黑项目和自己的黑历史,从此便开始了无止境的逃亡与寻找身份之旅。
从2002年的第一部The Bourne Identity到2016年的第五部Jason Bourne,除了马特达蒙已不再年轻之外,在寻找自我与迷失自我之间晃荡是谍影重重系列的核心主题。
CIA就像是一个无法从一段破碎感情中释怀的偏执狂,追杀前任有一百种理由。
虽然距离《谍影重重3》已经过去了九年,但除了保持快节奏打斗场面之外,整体上并没有太多新内容,大量跟拍镜头使得画面摇晃程度比前三部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只能看3D,那么恭喜大家看到了一部很有可能是人生中最摇晃的3D电影。
但与此前的跟拍镜头稍有不同的是,在这一部里,“追踪”的过程进一步强化了大数据与监控,尤其是杜威和希瑟在大屏幕前调动CIA在希腊骚乱现场追杀伯恩和尼基的这场戏,当尼基随着倒数计时应声倒下时追杀已经完全数字化了。
那一刻你开始怀疑,能战胜所有特工的伯恩也能逃脱前所未有的数字监控吗?
在中情局大屏幕上的伯恩和观众眼前的伯恩的切换中,观看视角和叙事视角开始模糊,追踪与监控开始混淆,某一瞬间会让人以为这就是一部“监控录像”。
数字/数据化或许是本世纪又一轮认识论转向的根本动因。
甚至在刚刚结束的奥运会上,也反复提到了数据的意义,从前运动员是不太相信这些所谓的技术统计的,打球当然是勤奋加天赋。
然而现在他们发现,大数据带来的可预测性是个体难以想象的,数据背后的科学价值观的确是“感觉”无法比拟的。
数据/监控当然不只是在《谍影重重》中,比如漫威英雄中完全通过数字化方式打造的钢铁侠就颇受欢迎,又比如美剧《妙警贼探》就专门讲述了一种通过计算机算法识别异常做出判断的行侠仗义之道,只不过随着科技与网络的发展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再难以想象其他方式的“必然”。
《纽约时报》不久前做了一个《中国如何改变网络》(How China Is Changing Your Network)的短片,认为在过去的这些年里中国为世界发明了一款网络霸王——微信(WeChat)。
如果说在美国有各司其职的Amazon、Facebook、LinkedIn、Yelp、Uber的话,那么在中国则只需要一个微信就可以接入全部功能了,更重要的是,这个APP现在竟然有超过7亿的活跃用户。
短片的核心自然是替全世界操心中国政府将如何利用如此庞大的数据搜集来达到史上最强的数字监控,之所以要反垄断就在于,集中与民主不可兼得。
但是抛开老生常谈的美国式操心,数字伦理这个问题也还是值得思考的。
比如在全民帮宝宝斗小三运动中,作为“坏人”的马蓉、宋喆是否应该享有自己的隐私权?
人肉搜索、暴露个人信息的行为是否僭越了伦理与法律?
以微信、新浪微博为代表的掌握大数据的公司正在如何处理这些数据?
他们的处理方式和我们每个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虽然跟作为数字帝国的美国相比,我们还只是数字大国而已,但这些问题或许并不是杞人忧天。
不是每个人都会某天醒来成为失忆的杰森伯恩,拥有打不死的超强体能,但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权利和因此而接受相应惩罚的义务,这才是一个理性法治社会所能给予的真正的安全感。
《谍影重重》拍到第五部,马特达蒙曾经满是胶原蛋白的脸上也已经开始爬上皱纹。
CIA纠缠伯恩的理由也越来越没有新意,说到底,追杀前任无非就是“你为什么抛弃我”和“你知道的太多了”。
整个片的看点还是在话不多说见面就打的动作戏里。
另外,原声可以当做跑步音乐,这样就能边跑边想象自己换上了一张杰森伯恩的孤独冷漠脸。
Jason的情怀谍影重重前三部一直是备受推崇的经典系列。
角色设定、叙事手法、晃动的镜头、高速的剪辑,惊艳了观众。
也是之后众多动作片的模仿对象。
在经历了一个几乎八杆子打不着的第四部之后,本系列片回到了熟悉的路线上。
在拍摄和动作技术上,本片延续了经典三部的优点,并且发挥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几次大规模混乱中的追逐场面把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片中的杰森和人PK依旧是勇猛无敌,随手抄起身边的家伙就上,干净利落。
剧情方面就稍显遗憾,jason重新出来的理由略显牵强。
系列前三部的核心,是观众跟随着jason的视角进行逃亡,赎罪,寻根,核心是jason对自己过去的追寻和反思,深刻的地方在于最后发现一切的根源在于自己过去的决定,可悲又无奈。
然而这一部把这些概念都推翻了,jason发现自己是被父亲被杀阴谋所误导。
全片主旨如此简单粗暴,几个主角设定也就略显平面,反派、正派、甚至亦正亦邪的人物,都少了点劲道,新出现的女主看起来也只是为了能在中情局一展身手的上进女青年。
看完谍影5,感觉这个系列永远拍不完了,马特达蒙似乎有永远用不完的保险箱,每次都会发现新资料,下一部,也许他又会发现自己过去的新疑点。
当然,剧情中加入了一些新元素:希腊游行抗议引发的骚乱,希腊和阿尔巴尼亚边境(这里吐槽一下中文字幕居然翻错成了马其顿)的移民问题,媒介平台与政府组织不见光的交易……新鲜元素的出现使得片子整体构架还是完整丰富的。
虽然比不上经典前作,但着实精彩刺激。
情怀对一个喜好动作片的我来说,还是有些用的,虽然剧情和角色设置上略有缺憾,但仍让我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畅快。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情怀”在人们的讨论语境中慢慢变得越来越不像个褒义词。
每每说起,仿佛总有半是“将就”半是“卖老”的意思,仿佛现在的年轻人未曾经历当初的风情万种和惊涛骇浪就没资格对如今的美人白头和英雄迟暮评头论足。
同样的道理,当2007年的《谍影重重3》为这个故事的三部曲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的时候,观众都看着意气风发的Jason Bourne透过纽约的林立的摩天大楼远远几乎深情地凝视着Pam Landy说出那句:You look tired, Pam, get some rest. (Pam你太累了,好好休息吧),最后从纽约哈德逊河游走,Nicky听到电视里的新闻之后会心一笑。
在那个时候,这个三部曲故事毫无疑问成为了永远值得影迷回味的经典。
如今十年之后,观众在电影开始不久的雅典骚乱一场戏中看到了已经胡子拉碴的Jason Bourne,面对前来要告诉他更多身世的Nicky,问了一句:“我现在就是要活下去,现在这个和我有什么关系?
”其实在看完《谍影重重5》之后,观众也应该问问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和主演马特-达蒙:已经差不多十年了,为什么还要在这个时候拍这么一部续集?
十年之后的《谍影重重5》,观众看到了诸多与时俱进的元素:希腊和阿尔巴尼亚边境的叙利亚难民、经济危机引发的希腊骚乱、社交媒体巨头和中情局之间拿不上台面的用户隐私之争,诸如此类不及备载;但看着大银幕里还差五年就知天命的马特达蒙抬头皱纹、气喘飞奔、神情疲惫地继续无所不能,很难让观众不产生恻隐之心:这又是何必啊?
这位满脸写满疲惫的中年大叔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抄起屋里的杂志或者浴缸里的毛巾就能徒手跟人单挑的Jason Bourne了。
而这种疲惫其实并不只是表现在今年已经45岁的马特-达蒙抬头的皱纹和粗糙的皮肤,而是故事本身动因的难以令人信服。
在谍影重重1里,观众随着Jason Bourne的视角,从一无所知的开始一路被人追杀一路探寻主角的身份,直至最后归隐;在谍影重重2里,原本想要逃离过去的Jason Bourne却因为一起生活了两年的女友死于非命而重新开始了自己的复仇之旅;在谍影重重3里,观众再次跟随Jason Bourne的视角,一路辗转回到了纽约,解开了Jason Bourne身世的真相故事(谍影重重4略过,因为真的没得说…….)。
而在谍影重重5里,Jason Bourne在将近10年里压根没有招谁惹谁,只是因为当初有一段缘分的Nicky发现了他父亲Richard Webb当初的死和CIA新的计划,才要重新找到Jason Bourne。
仅从故事动因出发,当主线故事里主角身世已经清楚的时候,再在续集里加上主角父亲当年的死因和为杀父之仇重新上路这种情节未尝不可,只是难免让观众觉得有编剧偷工减料的意思。
而当Jason Bourn差不多十年后再度上路的时候,他所面对的的对手也不是当年那两位性格鲜明令观众印象深刻的Noah Vosen和Pam Lanley了。
十年后的中情局局长Robert Dewey是一位自我感觉良好装腔作势无所不用其极的老油条;而Heather Lee也并没有Nicky当年的恻隐之心,而只是一位一心想要在中情局这个大组织里通过各种成绩往上爬的上进女青年。
而当Jason Bourne最后在华盛顿的湖边告诉Heather“容我再想想要不要回到中情局”的时候,他大概可能会怀念当年那个和他在纽约冰天雪地里斗智斗勇的Noah Vosen,以及隔着摩天大楼的落地玻璃通过电话告诉自己真实姓名的那个Pam Lanley。
比起当年那两位,现在这一位反派和一位亦正亦反的角色都不如当初那么鲜活动人跃然银幕之上了。
说了这么多,如果只是为了批评《谍影重重5》的话,那显然绝非本意。
因为十多年前横空出世的《谍影重重》三部曲的确在当时以惊艳之势震撼了几乎所有观众。
无论是角色塑造、故事展开、手持摄影、高速剪辑、晃动镜头等诸多风格,毋庸置疑地以开宗立派的地位奠定了近十几年以来好莱坞动作电影的风格。
就拿最简单一点讲,在《谍影重重》系列之前,动作电影的主角打斗套路无非三个:要么打得装备先进,要么打得套路好看,要么打得肌肉健硕。
观众已经习惯了詹姆斯邦德007的各种先进装备可以一边泡妞一边戏耍对手、或者袁和平执导的黑客帝国的西服武术套路大战N回合、要么就是州长大人拿起加特林无限子弹横扫包括人类、外星人、机器人、异形人在内的各种敌人;而《谍影重重》则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引领了一种方寸之间辗转腾挪的的短兵相接之感:随手抓到之物,无论是报纸毛巾还是烛台锅盖,抄起来就可以近身格斗。
而且除非是大战boss,否则主角尽量会在几招之内干净利落地制服对手;与此同时,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始终在格斗的晃动之中,将镜头保持在观众齐肩高的视角,还利用不断地视角转换和快速剪辑,营造出一种非常压迫和真实的观感。
而现到如今,连007 系列这种专职泡妞耍帅起家的电影系列到Skyfall里都玩起了手持摄影、晃动镜头、近身格斗的招数,可以想见,现在的年轻观众很难想象当年《谍影重重》系列的横空出世之感。
即便是在现今已经很难挖掘出亮点的部分,《谍影重重5》依旧带来了久违的惊喜:本片的几场动作戏部分十分惊艳。
尤其是片尾拉斯维加斯赌场追逐一场,毫无疑问会将观众死死钉在电影院的椅子上,然后张大嘴巴不禁惊叹这是怎么做到的。
到了这个年纪,似乎电影系列和人的成长一样,都到了中年危机的时候;只是这个时候还要拼尽全力为年轻的观众展现一下当初的英姿,添加许多当下的元素以证明自己没有过时,诸多赘肉和力不从心难免让人感慨。
白头的英雄和迟暮的美人毕竟让人唏嘘,只是我猜,可能在保罗-格林格拉斯和马特-达蒙看来,今天的我们也未必能有当年的观众那种惊艳幸福之感吧。
毕竟,相比“情怀”,“惊喜”更让人期待。
杰森·伯恩的故事到此告一段落,这个苦大仇深的倒霉特工有着和詹姆斯·邦德及伊森·亨特完全不同的气质。
他从来不配备跑车、也不去酒吧喝马天尼,对女人没那么感兴趣,更加没有一个各显其能的团队和高科技装备。
于是他总是吃瘪,几乎每一部都要中枪子儿。
但他又有最敏锐的嗅觉,反侦察技巧天下一绝。
不过电影本身,我个人觉得就那么回事儿吧,我还是适应不来这种太摇晃和凌乱的镜头。
摄影师是吃了摇头丸来拍的吧,镜头晃得人想吐,动作场面每个镜头切换的间隙不超过一秒,别说细节连人物都快看不清了。而且画面非常暗,戴上3d眼镜以后更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有点看偷拍盗版片的感觉。剧情就是坨屎,从头到尾就是在看各种人物在人群中快速的走来走去不知所云,负分滚粗
失望。马呆的皱纹令我伤感。
疯狂照抄前三部的精华段落和设计,狗尾续貂。之前伯恩出手不凡,这部为所欲为,动机不足,主动行动,情节张力不足。反派对伯恩的行为阻力太小,直观的体现是与卡索的对决前没有受伤。坎妹的角色略婊,太年轻气场不行。达蒙那张老脸,不太能看了。别拍续集了!
7.2 想买个杰森伯恩同款望远镜🔭,孤独的英雄
靠黑科技推进剧情发展,靠剪辑弥补剧情不足。但我还是看得挺高兴,伯恩还是那个让人疯狂的男人。
1没有期待的那么精彩 2达蒙无论多老多丑可怜兮兮的侧颜和背影还是会让人恻隐一下 3卡塞尔用SWAT防弹车一路铲/碾过去的时候我心里想的都是尼斯恐袭
维加斯酥鸡看困 俩新角色写太烂
感觉这个系列可以结束了。
3.5 到现在动作片几乎都走手持摄影凌厉剪辑拳拳到肉的路子,谍影重重系列的风格化也不再像前三部那么独树一帜了,何况剧本也并没有出色多少,有些地方还是经不起推敲,斯诺登频频中枪,网战元素太多了。达蒙就是不说话从头打到尾,三场群众里的动作戏还是很见导演的调度水准,丝毫不乱。
这个系列一直以伯恩对于身份的认证怀疑作为主要线索,前三部已经相当完整,而编剧原创的故事又明显不那么精彩,平庸乏味的剧情让这个系列尽显疲态,不过幸好导演对于风格的把控还是不错的,动作剪辑照样风格凌厉~
💤💤💤第一个小时看得快睡着了……三四十分水平
场面变宏大,伯恩竟开起机枪扫射还当众打拳,不再是以前低调的动作戏风格 ,唯一不变的是干净利落的快速剪辑。伯恩老了灵魂还在,剧情框架老套靠动作拖动节奏。平均不到两秒的一个画面,累计起来得有好几千个镜头吧。手起刀落的剪切,混着后半部冗长的对白,在3d的晃动下成功疲惫歇菜。
这片子需要一个正儿八经的编剧,现在伯恩的角色就是废的,剧情更是兜兜转转的无用功,好在导演还在保有水准的自我重复。
镜头晃的我快吐了
导演元素拼凑能力强,但是这是整个系列中最不知所措的伯恩。
没有人觉得3D+手持摄影出来的画面晃到晕死吗?最后复仇一战的近身搏斗,没有一个镜头是能看的…有的没的都转制3D是病得治啊,睡着两次,都是被绝佳的配乐震醒的,其实剧情很不错,复仇目的达到了,但是隐姓埋名的日子还得继续…坎妹的制服套装美哭了,海瑟和伯恩一样机智果敢,又难以捉摸,求常驻
为什么不取名叫Re-Bourne!!!!!
徒手做炸弹,出行靠地铁,武器靠缴,车辆靠抢,不花哨,不调情,一个人没有同类,常年奔逃只为找自己。伯恩还是我最爱的孤胆英雄、最爱的谍战系列,只可惜手持摄影+快速剪辑这种极致的招牌视听被后期转制3D搅得头昏眼花,这抢钱策略太丧心病狂。
晚饭都被晃吐了
男人们都老了呀!感情分太多,给5星吧!爱呆萌,有他才算真正的伯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