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不由己
De Ofrivilliga,不由自主,Involuntary
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
主演:Villmar Björkman,Lola Ewerlund,玛丽亚·朗德奎斯特,Henrik Vikman,Linnea Cart-Lamy,Sara Eriksson,Cecilia Milocco,Ulf Lundstedt,利夫·埃德伦德,Olle Liljas,Mia Eriksson,汉娜·莱坎德,Si
类型:电影地区:瑞典,法国语言:瑞典语,英语年份:2008
简介:奥斯陆继他的处女作《蒙古吉他手》(Guitar Mongoloid)在2005年斯德哥尔摩电影节获影评人奖后,在他的新片《不由自主》中寻找电影手法上的突破。《不由自主》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群体与个人息息相通,紧紧相连,却又对个人巨大影响的悲剧故事。这部片子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奥斯陆和他的合伙人艾瑞克·翰摩道夫一同..详细 >
xzd
初有理念但恳切,片段式剪辑比较讨巧。这时候鲁本还是有点爱人类的,女孩子那段我胃里已经开始翻涌,被善意抚平
电影首尾呼应,大巴在行驶在路上。印象最深刻的是“个人VS群体”,个体利益与群体发生冲突,如何解决?导演克制冷静,并未给出答案。在结尾,只能说暂时阶段的问题揭过,女孩被教育,男子忆起朋友欢聚的往昔,老年者进了医院,所谓的损坏窗帘的“凶手”找到,但是生活中这种问题层出不穷。。。。。。
投机取巧的难看 把半盆水荡来荡去分成几截
不明不白的剧情还是有点儿哲理
《儿戏》的电车调度原来更早出现在此。在往后的观看过程中将发觉,开头的城市漫游携带视点,而残缺的身体构图也不是偶然,而这种缺失一定程度上也帮助了电影将全局故事线尽量往后隐藏。电影展露的是几个事件如何不可避免地从小化大,而其后看似将大化小的处理便是文本上的嘲讽所在。
6.5/10 作為Play前作的確散了太多,類似The Square集合一些梗湊出來的長篇,但純熟度遠沒夠達標。
多少人会屈于别人的看法
就批评讽刺力度很强
这部完全是<The Square>的前身习作,依旧是围绕道德的人性实验,后者显然丰富许多。
很喜欢色彩和镜头感,只是简单的故事,但鲁本会讲的精彩。
7/10。鲁本·奥斯特伦德第二部长片,延续了上一部《吉他蒙古人》的固定机位+长镜头,与前作相比多剧情、少荒诞。烟花意外、长途汽车、醉酒的少女、校园管教、狐朋狗友五线叙事共同交织起瑞典社会众生相。
生肉
影片寻求美学形式创新:打破线性时序,碎片化叙事法,讲述五组不同人物在各自时空中互不相干的生活遭遇。情节无交叉,但主题类似:身处组织群体的个人被他人影响丧失独立自主性。导演似冷静学者,以旁观视角固定机位紧缩景框拼凑式勾勒瑞典当代社会众生相,讽刺人性弱点,反思道德问题,营造尴尬不安。
【D+】
为赋新词强说愁
干巴巴的。不否认鲁本对于人性的敏锐洞察力,所以赶紧退休去油管拍道德小段子吧,我会第一时间订阅的。
风格和后来那部儿戏挺像的,都是用固定机位长镜头加上画外空间制造出凝视感,用一种冰冷的态度直指瑞典社会。相比于风格上近期有所转变,奥斯特伦德倒是一直专注于探讨道德问题。
導演說他想探討的是瑞典社會裡「人們害怕丟臉」這件事...........
竟然分不清奥斯特伦德是厌女还是在反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