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第一季的Departure,第二季的Reconstruction,第三季探索着真相也归于平静。
我几乎就要相信Nora是真的穿越回了过去,看到了她惦念的过去在没有她的另一个平行时空若无其事的开花结果,依然美好。
于是她选择回归现在,抓住当下。
Kevin也终于在经历次次死而复生后最终杀死了怯懦的自己,勇敢地找寻Nora。
经历了前两季的脑洞大开我几乎不能相信如此平和温暖的结局。
也许这就是这部剧本身想告诉我们的,the leftovers才是主体,突离的人们带来的波澜终究会过去。
沉默也好,爆发也罢,当你真正跨越,就是内心真正的平和。
在这么丧的时候看这么丧的片子,似乎更丧。
平躺吧。
剧中涉及到大量宗教内容,有人相信留下来的人是因为恶,是在接受上帝的惩罚,于是开始极近残酷地对待自己,并用残忍的方式提醒幸存的人--不要忘,这道伤口永远不会愈合,不能忘,你已经不是那个完整的人。
面对离开的人,留下,是惩罚还是馈赠?
留下,该遗忘然后继续生活,还是缅怀并铭记?
最终并没有答案也没有结论。
生命何其羸弱,有时候是我们把她想象得太坚强,赋予了太多内容。
“假装很好,努力活下去”。
这是多么悲伤的无奈,这整部剧都弥漫着这种浓得化不开的低压气氛。
人类的感情何其顽固,有些念头绕不过去有些心结放不下,有时候给自己疗伤的方法太狠绝,有时候只是无法原谅自己。
关于那些消失的人故事最后给了答案:那一个事件后,“此岸”和“彼岸”分化成两个平行世界,女主找到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方法,在那里,“我们”才是消失的那一部分。
原来并没有什么“消失”,有些人只是失去了彼此。
因果,并不是古老的东方才有的理念。
你在哪里,你的身体和灵魂都在哪里。
《守望》有28集的时间足够丰富的内容去挖掘,难能可贵的是,没有一把废土。
那些通过镜头传递出的烤问,现在想到还是会被戳痛。
人类的思维不是干瘪的,而是充斥着无法抹平的棱角,并且向不可知的方向伸展,因此我们才会不停地问那些“为什么”。
在这个多事的2020年,已经有一些因突发事件被时光抓走的人,做不到重启这个年份了,那么幸运如我们,坚强如我们,守护好这个尘世吧,用我们无与伦比的信念。
(文/杨时旸)哲学、宗教、科幻、前世、未来、新生、无神、渎神、敬神、现实主义、不可知论……这一切看起来相互悖反又紧密相关的东西,几乎都被呈现在这部《守望尘世》之中,但这些仍然不足以概括这个故事。
这部来自HBO的美剧里有你想要的一切,但当你自以为洞悉了所有,一切却又在瞬间溃散如烟。
有时,这个故事令人恍惚,它违背了几乎所有主流剧集的规则,不依赖情节和戏剧冲突、不太想塑造人物——它的主角你很难定义是一个拯救者还是个失败者,它只负责提供一种氛围和意境,任由人们沉浸,随后抽离,它像一场幻梦。
《守望尘世》有着标准的“后灾难”叙事模式,简单粗暴地归纳,它讲述了一场宏大的、不可言说的天降惩罚之后,人们如何重新寻找精神归宿的过程。
根据基督教的千年教义,当基督再临人间时,最忠实的信徒将被“升天”。
一切都根据这个传说展开。
某一天,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全世界有2%的人口凭空消失了。
没有人能解释原由。
到底是怎样的人被遴选,人们并不知情。
宗教、科学,似乎一切经验和阐释模式在这样的灾祸之下都显得苍白无力。
所有人甚至都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词语去定义那些消失的亲友。
死亡、失踪或者其他什么。
最后,人们只能用“突离”这个生造的词汇进行指代。
这个词汇小心翼翼地避开了宗教和科学的争议,散发着一种虚假的中立感。
故事从这场灾祸的几年之后开始讲述。
有人试图忘记或者搁置那件事,即便有家人离去,但生活还要继续。
是的,那些人“突离”之后,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没有改变,人们必须重新进入生活,就像什么都未曾发生。
但有些人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遁入了虚空,或者在他们自己看来,他们看透了真相。
这群人彻底抛弃了“正常”的世俗生活,每天穿着白袍,不停地抽烟,不再说话,所有交流依靠手写,他们觉得,这样的天灾或者神启之后,仍然沉溺于以往的生活是不可饶恕的。
这群人的存在,像是疮疤又像是提醒,像是放逐自我又似乎在拯救众生。
一切故事就由此展开。
《守望尘世》有着浓重的《迷失》味道,不只是因为它们同样拥有一个神秘的、可以进行多重阐释的故事,更是因为《守望尘世》的监制是《迷失》的核心制片人。
所以,它承载了《迷失》之中拥有的一切元素,但又被向更广阔的方向延展,甚至把《迷失》中的某些浅尝辄止的东西推向了极致。
迄今为止,《守望尘世》播出了三季,正在播放的第三季将是这部剧集的最终季。
如果说第一季的故事有着对人类文明的悲叹,那么终结季则在探讨人们在重新向信仰发出祈求时到底会选择怎样的道路或者进入怎样的歧途。
最初,这个故事写尽了人类在目睹超越自身经验的神秘事件之后,精神世界的崩塌,而之后,则开始写出了一群人的自我麻痹和自我放逐——而有些人却认定自己接通了神明。
后来出现的那个小镇,被一些人认定是被“赦免”的圣地,那里成为了无数人朝圣的终点,也成为了一些人逃逸的居所。
在那里发生了一些怪事,也容纳了很多怪人,那里有无法解释的神迹,也充斥着骗人钱财的把戏。
那像是个后灾难时代嬉皮士的乐土,也像是《迷失》中的那片密林,正如同《迷失》中那个终究无法逃离的小岛让瘫痪的男人重新可以站立,《守望尘世》中的那个小镇也让昏迷多年的女人突然醒来。
这其中的互文关系像一种美妙的渗透。
这个故事的魅力不在于答案和确定性,而在于可能性。
你觉得一切都是神力那就是神力,你觉得一切都是幻象,那就是幻象。
《守望尘世》的编剧胆大妄为到了一种肆无忌惮的地步。
绝少有一部剧集敢于在每个新季的开头都背叛前一季,插入一段与剧情毫无关系的桥段,而实际上,那旁逸斜出的片段又肯定与最核心的神秘事件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这像一个献给同道中人的谜语,猜对的人可以入局,猜错的人注定要被屏蔽。
迷人。
除了这个词语,还能如何评价这部剧呢?
它像一个来自外星的气泡,一个从数百年后穿越而来的幻象,临幸了这个世俗主义的时代,有幸被少数人触摸。
(本文首发《北京青年报》)
最近看很多外国媒体都在可着劲儿夸《守望尘世》的第三季,其实第二季开播之后就有评价认为:这个剧被严重低估,第二季已经达到神剧的水准。
似乎大家普遍认为在第一季完结后,剧情进入分水岭,新的故事带给观众意外的惊喜。
而可能地球上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第一季最佳,第二、三季反而让我略感失望…最喜欢第一季,不仅是因为后两季没有男主跑步的特写,而且制服play的戏份明显减少【误在第一季讲完原著小说的故事之后,后两季和《Lost》的后几季一样陷入剧情太神棍到不能收的地步,比Lost进步的是这次编剧没有强行填坑强行解释,而是选择继续发展这种亦真亦假的剧情,让观众自己去选择相信和不相信。
其实在原著作者(也是本剧编剧之一)创作小说的时候也显然并没有准备解释为什么事情会发生,小说就是展现在“那件事”发生后人物之间的矛盾和自身的矛盾。
在第一季中重点也是角色们压抑的矛盾和对自身对信仰的思考,所以当季终各条支线汇集起来的时候人物迸发的情感是很容易引发观众共鸣的。
然而这些矛盾在第一季中已经发展和解释足够充分了,为了故事的继续必须有新的矛盾。
于是编剧很聪明的将故事的背景扩大,地点也由小镇转向奇迹公园转向澳大利亚。
但问题来了随着背景扩大,观众的关注点也从人物的情感分散到了那些编剧没有给出解释的奇幻剧情上。
“为什么2%的人消失了”本来就是个不能深究和解释的问题,凯文看到的幻像到底是不是真的,宾馆是死后的世界吗,凯文是精神疾病患还是耶稣…这些剧情营造了本剧神秘奇幻的氛围,但另一方面却架空了第一季对宗教和人性的思考。
太神棍的剧情已经让观众不能再像第一季的时候不在乎所有未知的答案,我们的重点不再是人物的纠结和思考,我们想知道“为什么”。
观众的纠结迷惑让之前默认合理的设定突然变成了“深坑”,变成编剧有义务给出合理解释(填坑)的内容。
然而随着第三季的完结,编剧也没有“填坑”,这让我产生了当年看完lost之后同样的失落感。
诺拉和凯文的感情线最为最后的结尾也是让我感到有些意外,两人的感情线本来在三季中就相对缺乏笔墨,最后竟然在倒数第二集就讲完了凯文内心的矛盾(其实凯文自身这条线和第二季比也根本就没有矛盾吧)完成了“自杀”。
当然这个剧在配乐、取景、演技等方面都是一如既往的精彩,甚至可以说是完美的。
在对宗教、对人性和神性的探讨都是深刻引入思索的。
这也是我一如既往大爱守望尘世的原因。
总的来说《守望尘世》确实没有被“过誉”相反它其实有点被低估了。
作为《lost》的高级姐妹篇它没能和lost一样引发全民追剧的热潮,甚至关注度过低,实在是埋没了一部神剧。
不过原因也是想的到的吧,《迷失》好歹还有荒岛求生的刺激情节,像《守望尘世》这样压抑沉闷的剧怕只有真正看的下去的人才会大爱吧。
【终于写到这儿了】现在,我想我要解释一下自己为什么会下“Clear”这样一个定义了,因为我觉得“科幻/玄幻/宗教”等等都不足以表述这部剧所想阐述的一切(当然,我并不是在说自己下的定义可以解释一切,不过,从一开始的茫然不解以及看着看着打瞌睡,然后又由于自己不能随意弃剧,入了就得一条道走到黑不是吗?
这就是Clear啊,比较级啊,越来越清晰,直到最后的豁然开朗。
)。
这诚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不愧“剧情”这一分类。
不能做剧透党,不过我一定得说:在看到最后20分钟时,还一直讲着一件跨越年代的事,且仅仅是在本季第一集片尾出现过一点提示。
自己真的觉得它要烂尾了,还一直在劝自己——一定是跨越的时间,那些Departure事件中消失的人只是到了未来某个时间点,地球还是一个地球…没想到啊,最后真的是以“小人物讲明白大道理”,不拖拉,最后的爆炸性信息量——We just lost some of them,But they lost all of us.也许吧,也许,这就是上帝的旨意,好比诺亚方舟,按下重启键,只是这里的人们不必体会悲伤前的恐怖与混乱。
“我们一直在彼此身边,只是,你看不见我了,我也无法望向你。
所以,生活就这样继续,我觉得这实在太不公平,自己失去了一切珍贵的东西,可是啊,你又何尝不是呢,或许,你比我更惨,独自一人在一个连陌生人都少的可怜的地方”
从第一季追到第三季,经常上一秒可能还处在一种迷惘的状态,下一秒就能burst into tears。
世界不断的分叉着,不存在笔直的直线,也没有能首尾相接的循环,我们甚至不能确定去过了哪里,不再问自己感受到了什么,而是我该如何感知。
我从上帝的子宫里出来,却还没剪断脐带,想要回家,想揭开谜底,徒劳的在奥秘的周围往返运动,觉得被欺骗被抛弃,越长大我们越像小孩,我们的幼稚和疯狂最终彻底撕裂了它。
然而第一次,却要比任何时刻都更加感受到了我与它之间强烈的业力。
为什么要返回子宫呢,一切都是那么的平滑,羽毛在空气中间轻轻晃动着。
此刻它温热的宫腔紧贴着我,在奥秘温柔的呼吸里我几乎要醉倒了。
人文科学家早已发现人类的幸福感是无法填满的沟壑,每一个尘世间的人都被“我从哪里来?
要到那里去?
我为什么活着?
”所困惑。
索性,宗教能较圆满的回答这个问题。
然而,随做现代科学越来越发达,使得神迹越来越稀少,人们对宗教也是充满了困惑。
群居的人们一旦被无尽的悲伤包围,又没有了却自己生命的勇气能力,又会陷入另一个悲伤,要不人家托尔斯泰会说“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曹操的短句就思考了人生几何,去日苦多这样的大实话道理。
古往今来,人类都是这么过来的。
还好有“爱”这个神奇催化剂还能支撑守望尘世的人们,绝望的人们还有一丝活下去的理由。
然后“爱”这个东西也是双刃剑啊!
当过父母的就知道孩子越大越难养,最能伤害你的往往就是你的家庭,你身边的亲人,人在无助、混乱的时候往往选择的是逃避。
所以,那句经典的 They live happily ever after,从此他们幸福快乐的生活着只能在童话里。
守望尘世1-3季堪称神剧,有名言“家乡是回不去的“”,因为你心中的家乡和现实永远对不少号。
逃避只能是暂时的,这世界你终究无处可逃的。
婚姻、家庭的幸福与否也并非你付出多少就能收获多少,同样是耕耘,还要看上帝对你的眷恋。
《守望》里的人物几乎都是各有各的不幸的苦逼式人物,所有悲伤的故事仿佛只有白色赎罪会看透了,他们逼迫你不能忘记悲伤,逼迫你好好赎罪,甚至逼迫自己的会员殉道,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开启了毁灭世界的核弹,从此不再有悲伤也没了幸福。
最悲情的女主角穿越去了2%失踪者的世界没有找到幸福,穿越回来过着隐居的生活,直到步入耄耋之年,老凯文才姗姗来迟,也许他们从此快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人类啊人类!
为快乐而活。
这个尘世的快乐且行且珍惜吧。
在第一季讲完原著小说的故事之后,后两季和《Lost》的后几季一样陷入剧情太神棍到不能收的地步,比Lost进步的是这次编剧没有强行填坑强行解释,而是选择继续发展这种亦真亦假的剧情,让观众自己去选择相信和不相信。
其实在原著作者(也是本剧编剧之一)创作小说的时候也显然并没有准备解释为什么事情会发生,小说就是展现在“那件事”发生后人物之间的矛盾和自身的矛盾。
在第一季中重点也是角色们压抑的矛盾和对自身对信仰的思考,所以当季终各条支线汇集起来的时候人物迸发的情感是很容易引发观众共鸣的。
我们或许曾被问到一个问题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现在会做什么?
A:和自己家人一起吃最后一席晚餐B:找个爱人,至少狂烈的爱一天C:做一件一辈子都没有勇气做的事D:和平常一样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来过经过两季寻找失踪的亲人和朋友以及如何重拾信仰,重新生活下去之后。
第三季设置在升天事件七周年纪念日前的一段时间。
尘世的人都在准备着,迎接神的再次降临,这是他们生活下去的唯一稻草。
而此刻男主角的女朋友(Nora)依然无法承受在升天事件中失去的两个孩子,一通来自原本应该失踪的人的电话打断了她短暂的生活正轨。
她被告知一个科学机构能帮助她去到她想去到的地方,和自己的孩子团聚。
受着内心的不甘和失去孩子的痛苦,她伙同自己的男友选择去了澳大利亚,踏上了寻找新的信仰之路。
故事从这里进入了正题,而同时,男主的精神病父亲也在澳大利亚寻求解救之路,受双方的牵动,更多的角色也跟随而来,希望在末日来临前能够做些什么。
那Nora有见到自己的孩子吗?
男主的父亲有寻找到救赎之路吗?
七周年来临时,是否世界就毁灭了,留在尘世的人该如何继续生活下去?
我如此喜欢这季剧的原因是他接触到了人最深层的情感、信仰和原罪。
解构了一个失去信仰的末日世界下人们如何去生活的话题。
不出所料,人们首先是迷失,悲痛。
怀有愤恨的一方选择了沉默,他们成立了一个沉默会的组织,他们身着白装,手携香烟,以沉默来对抗这无知的世界,用无声来洗掉这一身的罪恶。
投机的一些人选择建立新的信仰,他们把自己营造成新的神。
他们用拥抱、用语言、用不为人知的手段来安抚手足无措的人,甚至在某一刻,我也相信他的一个拥抱能带走我所有的痛苦。
坚信科学的无神论者企图用知识去破解这超自然的现象,他们建造出各种充满玄妙的机器,宣称能带你实现穿越。
而同样,仍然相信上帝的人(如男主的父亲)在澳洲寻找土著的灵歌之路(在梦幻时代中一条由造物主标记横贯大陆有时延伸至天空的路径。
),希望能够拯救这世界。
所以在这末日情节的世界里,它所接触到的精神内核是我在其他剧集里都不曾接触的。
上帝存在吗?
上帝为什么如此残酷?
上帝能拯救我们吗?
信仰又是什么?
一个人的拥抱可以成为信仰吗?
人们生存下去的根基又是什么?
是家庭的纽带?
是两人的相爱?
为什么人们愿意相信任何未知的奇迹,而不相信这切实存在于脚下的生活?
这一切我可能一辈子也答不上来的问题就在故事的推进中反复被提起,反复被解答。
唯一欣慰的是,创作者在要击碎打我世界认知架构之时,在结尾还是给予了我太多的希望。
在经历了诸多绝望之后,男主在一起朋友的婚礼上,找到了生存下去的理由,它像是回到我们人类诞生之初,彼此学习观察,该如何生活下去。
它如此残酷,又如此让人精神振奋。
白鸽携带着守在尘世人的一张张写满爱与希望的纸条,飞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最终它还是落在了那份无以言状的情感上,或许生活在这土地上的人都一样,只是渴望简单的爱与被爱罢了。
另一个我爱它的地方便是它的演绎方式,它的视听语言,360°闪耀着逼格的光芒。
各种充满上帝视角的镜头...各种富含寓意的宗教引申...各种狂傲不羁的致敬...沉浸感的配乐...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场景的布局,颜色的运用,细节的呈现,情感的营造...像是一部教科书般的诠释。
还有一点我特别想提及的就是片中“异世界”的营造,异世界之死代表现实世界之生,像潜意识的梦境,尤为精彩。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守望尘世》第三季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足以比肩《火线》《迷失》等历史最佳剧集。
它的伟大并不适合每个人,但却适合那些迷失信仰、仍渴望救赎,热爱生活的人。
或许能不能去到另外一个世界找寻到失去的亲人并不重要,或许他们也都有了新的生活。
重要的是,在经历了这一切真假、迷失之后,我们能鼓起勇气,找回真爱的人,一起勇敢的从头再来,这就足够了。
【年度最佳】
《守望尘世》(The Leftovers)是我近年来看得最认真的一部电视剧了。
一共三季,28个小时,剧情紧凑到上一分钟错过,下一分钟就可能完全迷失的地步。
随便划一下手机,看下微信朋友圈,回神过来发现已经完全跟不上情节,于是不断回播确认上一秒主角讲了什么话。
同时,《守望尘世》又是一部节奏很慢、内容很“神”的剧,即便是反复回播,我也不能够完全参透编剧到底在表达什么。
全剧充满了对宗教、信仰、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的讨论,时而深刻,时而滑稽荒诞,甚至莫名其妙到连大妈被杀时也要满含热泪地背诵一下叶芝的诗。
但是,正因为神秘,所以才迷人。
有影评人称它,“只负责提供一种氛围和意境,任由人们沉浸,随后抽离,像一场幻梦。
” 【一】 根据基督教的千年教义,当基督再临人间时,最忠实的信徒将“被提升天”。
《守望尘世》就是在这样的设定下开始。
10月14日这一天,全世界2%的人口突然离奇消失了,留在尘世的人们成了失去亲人、孩子、爱人的“被遗弃者”。
三年后,人们还没有从这件事情上缓过神来,政府将之命名为“突离”(Sudden Departure),与宗教性的“升天”(Rapture)撇开干系。
究竟发生了什么?
那些人去了哪里?
留下来的人该怎么活?
这是剧中每个人想要搞清楚的三大疑问,然而在找到答案之前,每个人对“突离”事件的应对方式都不尽相同。
有人组建了类似邪教的沉默赎罪会(Guilty Remnant),身着白衣,停止说话,要求世人警纪自己犯下的罪孽。
有人不断地寻找那些突离者的罪证,企图证明这不过是一场随机事件,并非基督教义中阐释的那样——只有“好人”才被提升天,从而进一步证明自己无罪。
乱世中,甚至还有人假扮上帝,用心理暗示明显的拥抱,为那些失去至亲、不知所措、情感无处安置的人们提供安慰,大发灾难财。
更多的人则是被巨大的末世感所笼罩,任意放纵自己,不再去想明天,“谁知道未来会怎样,既然我们已经被抛弃?
”1.4亿人从这个世界瞬时蒸发,让整个社会的信仰体系崩塌,混乱、沮丧、痛苦、困惑成为该剧第一季的情绪主题。
这些情绪也集中反映在主人公凯文警长的身上,他精神分裂,患上夜游症,时常记忆丢失错乱,痛苦万分。
【二】 在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信仰体系崩塌的社会后,《守望尘世》第二季开始着重描绘人们如何重建信仰。
在第一季中,有位叫韦恩(Wayne)的黑人男子,自称已通神明,可以帮助别人带走痛苦,前来求见的人只要交上一笔数目不菲的费用后,就可以拥抱一下他,痛苦也就随之消失。
凯文的儿子汤姆,亲眼见到那些人奇迹般地被“治愈”后,非常地崇拜韦恩,甘心当他的马仔,最终却发现韦恩只不过是一个骗财骗色的凡人。
但是,在第二季中,汤姆学着韦恩的样子,也扮演起一个可以带走痛苦的神人,他说他想成为一种“信念”,来帮助那些受苦的人们,因为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很有效。
不过,假扮上帝并不是一件美差,汤姆很快就发现,别人可以通过拥抱他来转移痛苦,但是他自己的痛苦却没有排解的渠道。
当然,这只剧中的一个小插曲。
更宏大的重建则在于编剧把整个叙事空间从第一季的小镇搬到了第二季的一个叫“奇迹”的公园里。
这个地方被一些人认定是被“赦免”的圣地,成为了无数人朝圣的终点,也成为了男女主人公重新开始的居所。
在个人层面上,男主凯文也通过不死之身,数次穿越异世界,扮演“国际杀手”,解决内心的矛盾,完成身心统一。
【三】 《守望尘世》对宗教、对人性和神性的探讨都是引人深刻思索的。
有人说,剧中人们在对抗虚无的过程中,粗略分成了以神父马特(Matt)为代表的笃信上帝的宗教派,以心理医生劳里(Laurie)为代表的科学派,还有以邪教组织头领贝蒂为代表的虚无派。
此外,整个剧集都充满了神秘主义的元素,“突离”发生后,很多人的经历虽然奇怪,却具有着改变命运式的意义。
比如,凯文的爸爸放逐自己在澳洲荒漠,渴望完成上帝的使命;凯文的前妻劳里决定用潜水的方式告别人世;神父马特则在一个性爱游艇上遇见“上帝”;马特的妻子在丈夫替人赎罪多日后的一次地震中苏醒……同时剧中还有诸多暗示点:如第一集中汤姆就在读加缪的《局外人》,这本书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在第三季中,老凯文说自己梦想就是在悉尼歌剧院听上一场威尔第的歌剧《拿布果》,这个古典歌剧描述犹太人被巴比伦君王拿布果(尼布甲尼撒二世)击败并逐出家园的事。
在理解无力的情况下,我常常会主动降维解构。
把目光重新聚焦到男女主人公凯文和诺拉的身上。
纵观三季的结局会找到一些线索:第一季的最后,诺拉在门口发现了弃婴,决定不离开凯文;第二季的结尾,凯文重生后回到家发现,短暂离开的诺拉回来了,全家人都在迎接他;第三季则是以凯文和诺拉在澳大利亚的重逢结束。
很明显,编剧至少在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爱和家庭。
【四】 当然这部剧不只是爱情这般简单。
诺拉所讲的她穿越平行世界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凯文以“国际刺客”身份进入的时空是真实世界还是心理世界?
主创者达蒙·林德洛夫(Damon Lindelof)在采访中说,这两个问题是他在剧中最不愿意回答的问题。
灾难后将会有什么样的情感经历,才是他关注的重点,因为人们在生活中时常会感受到一种情绪,即“某种东西正在离开你”。
林德洛夫希望把这部剧打造成一个聚合各种概念和情感的小宇宙,里面包括人们在痛苦挣扎后重塑信仰,得到安全有爱的生活,也有人依然害怕,不安,感受不到被爱。
“这不是一个关于世界末日或者世界怎么毁灭的故事,而是一个在已经被毁灭的世界里我们该怎么生活的故事。
” 剧中人物受尽磨难后,达到一种优雅的状态,最后他们明白为什么会继续,将走向哪里,最终会得到什么。
这也就是继续守望尘世的意义吧。
P.S.配乐真的太好听了【我的微信公众号:不是主流(anti-mainstream)】
什么玩意儿啊,这中间这么多剧情又是谜语人又是神经病的,故弄玄虚乱七八糟
Have you lost enough to let go?这部是对LOST的彻底雪耻。
极其失望!浓浓的《迷失》风却差《迷失》十条街。满屏露来露去和剧情有关系么?本来就是短季一个非洲土著女被蛇咬就搞了10分钟这是在注水么......男主还是个人格分裂或者神奇男侠!居然一季比一季的评分还高?无法理解。
因为看到分高,抱着超高期待熬完三季,我去吧什么鬼!第一季勉强及格,后面又是迷失烂尾all over again!不要吹了。
最后结尾的独白应该能载入史册了吧
0星。
4.8这样一个大架构竟然用如此简单的结尾解释 可一切又似乎十分合理 这应该是第一次遇到从第一季普普通通越拍越赞的剧~~另 配乐真的大大大加分those who doens't believe, waits
实在理解不了的高分剧情,神神叨叨的……如果因为信仰而没有生活好,那就是错误的信仰。好的信仰是正能量,是让人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倒是剧中的配乐都很好听。
那消失的2%竟然填坑了,虽然我觉得穿越是诺拉撒了谎。人不可能返回到那个天真简朴的过去,更不可能永远停留在那个原始状态中,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是人类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庆幸结局是主角们不再迷失在“已失去”里,而是着眼于当下,回归“爱”这个永恒的主题。
如何用电视剧呈现圣经?这就是答案。每一集拿出来都是充满寓意又独立成章的人间切片,放在一起彼此之间又相互共振衍射出新的意义。比如中间插入的老年nora,让紧后摆直的正常时间线腾然拥有了两重解读的可能,一个故事在两个位面的声色重叠成轰鸣的交响。上一季讲信仰的崩塌,你若让它被挑战,它将带你去试练;这一季讲废墟的重建,Kevin被神化、荒诞不经的濒死幻觉里,他从懵懂挣扎到最终对峙自我;而最后老年戏极其考验演员功底,老年nora的叙述是真是假?这并不重要,因为这就是信仰的来源,先有信,后有神,神性是人性裂缝里透出的光。
莫名其妙 不知所云 浪费时间
There is no higher purpose in our life, we are all just human after all.
没有经历对lost的挚爱和遗憾的人,也不会明白这部剧带来的完美观感。这是一部在我语言评述范围能力之外的作品,没有任何缺点。这就是电视艺术在我的判断标准里已经远远超越电影的最佳例证。只能说说我的两个小观感,1: 在地球上存在的任何时间,中国也拍不出这样的神作;2:安妮斯顿好会找老公
终于大结局了,男主被虐的好惨啊QAQ诺拉演的太好了,虽然两个人的角色都不是特别讨喜。宗教也太可怕了,以神之名,啥都敢干啊,开头死的警察局长凯文太惨了。从第二季开始就过于神神道道了。
直接进入我最爱美剧行列。如果第一季四颗星,第二季五颗星,这最终季只能十颗星,太完美了!完全是电影级别的制作水准,剧本满是惊人的大胆创造力,无论是怪鸡荒诞还是黑色幽默,最终总能找到那股震撼的情感力量,每一集都在超越和颠覆,林德洛夫终于攀上了他没能通过《迷失》攀上的剧作高峰。
没有答案的答案,没有结尾的结尾,第一季是找到自己,第二季是找到彼此,第三季是找到自己和世界的联系,Kevin摧毁了虚假的世界,Matt获得了真正可以依赖的信仰,Nora在那个她不想存在的世界找到了归属,他们既是留下的人,也是消失的人,经历着一场苦旅到达了心之所向的彼岸,上帝已死,弥赛亚并不存在,我们终将在寻找答案的路途中死去。
真的是烂尾了
虽然最后二十分钟的独白展示了天花板级演技,但其实整个第三季多多少少都有点没事硬凹的感觉。
应该是个人常年十佳美剧了
可能地球上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第一季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