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前线

Подольские курсанты,The Last Frontier,Podolskiye kursanty,The Final Stand,致命最前线(台)

主演:阿尔乔姆·古宾,卢博夫·康斯坦丁诺娃,Igor Yudin,亚力克萨·巴杜科夫,叶甫根尼·戴亚特洛夫,谢尔盖·别兹鲁科夫,罗曼·迈迪安诺夫,叶卡捷琳娜·列德尼科娃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20

《最后的前线》剧照

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2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3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4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5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6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3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4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5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6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7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8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19最后的前线 剧照 NO.20

《最后的前线》剧情介绍

最后的前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部电影讲述了1941年10月波多尔斯克军校学员在莫斯科郊外英勇抵抗的故事。波多尔斯克步兵和炮兵学校的学员被派往伊林斯基防线,与苏联第43军的部队并肩作战,阻止德军的前进,直到增援部队到达。由于寡不敌众,这些年仅十多岁的年轻人在一场持续近两周的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场战 斗旨在阻止远为优势的德国军队向莫斯科推进。这部电影不仅关于战争。它也关乎爱情,真正的友情,以及从童年到成年的道路。大约3500名学员和他们的指挥官被派去坚守莫斯科郊外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大多数人永远留在那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星溪的3次奇遇毒牙名校的阶梯1988年的妮可四郎探母好朋友大象风云破如果爱有明天喜欢的话请响铃第一季不就是拔河么女人不哭神探巴克希成人婴儿的进攻欢乐丛林之外星人大冒险双面大师雨后的彩虹黑衣女人2:死亡天使煋红ALDNOAH.ZERO完美的救赎斗阵来闹热战地黄花白饭修行僧功夫状元神秘伊甸第二季马克爸爸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亲威诱惑我小妈河兽漫影寻踪

《最后的前线》长篇影评

 1 ) 莫斯科不是国家的心脏,他们才是

说这部电影是在塑造英雄的,我并不认同,实际上我不认为有所谓的战争英雄,活下来的人是英雄?

他们踏过尸体沾满鲜血,请问他们认为自己是英雄吗?

还是死了的人是英雄?

看着那些幸存下来满身伤痕眼神空洞的战士,你还这样觉得吗?

国家需要保卫,被保卫了的国家才能保护更多的人民,而这些人,也是需要国家的保护的,他们是炮灰,是被遗弃的人,让这些人战斗的信念不是什么我们要守护好我们的国家,而是因为那个地方有我的朋友,有我的战友,我不能抛下他们,我要跟他们一起战斗。

他们是某个人的儿子,是某个人的父亲,是某个人的爱人,是某个人的朋友。

战争使他们抛弃自己的身份,取而代之的是国家的士兵。

电影中没有夸张的拍摄手法,也没有华丽的特效,但是让我们记住了这些年轻鲜活的生命。

他们是在敌军空投时毫不犹豫移走将要爆炸的车辆的人;是在临死前把"我没有时间上战场了"作为遗言的人;是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还渴望用双手装机枪弹带的人电影中也有许多可爱的地方,严厉的上级看着年轻鲁莽的士兵也会不经意表露出的和蔼;硝烟下也要拿上法西斯的菠萝;沉稳的上级也会在敌人破口大骂时挥起拳头给上报复性的一拳他们还没有见识过世界,他们也不经人事,却被炸弹撕裂、燃烧,这是战争吗?

这是屠杀。

莫斯科不是国家的心脏,他们才是。

 2 ) 你们还要回去完成学业

1941年10月,一支德军摩托化部队逼近距莫斯科190公里。

波多尔斯基炮兵学校和步兵学校的3500学员在老师的率领下紧急赶到伊尔金斯基顽强阻击了德军12天。

他们用生命为统帅部调集援兵赢得了时间。

著名影片《 莫斯科保卫战》 中也有片段描述了这一场防御战,本片将那个片段放大细致呈现。

俄国电影《布列斯特要塞》、《潘菲洛夫28勇士》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影片的末尾,接应学员们的部队就是从中亚驰援而来的哈萨克斯坦军队, 从时间线来说,接下来就是 《潘菲洛夫28勇士》 的故事了。

本片在英勇悲壮的行动,以及军事场景和道具还原度等方面做得都不错。

只是有俄国电影的通病,总是莫名其妙留下一些可以避免的瑕疵。

比如:偷袭卡秋莎火箭炮营的德军特工是被谁打死的,多半分钟的镜头就可以交待清楚,却忘了说明。

比如:最后时刻,两枚手榴弹先后扔进主角们的屋内。

在爆炸前,3个人居然还有时间完成两次回头,观察手榴弹,眼神交换点头,操炮瞄准最后一击……要知道德军手榴弹导火索的燃烧时长只有7秒,扔进屋前还有飞行时间。

更逼真的剧情应该只能回头看一次,眼神交流,操炮开火(主要瞄准操作应在手榴弹进屋前就完成)。

校长的最大愿望是能有更多的学员们回到学校完成学业,然后成为保卫祖国的红军指挥员。

但是战争是残酷的,用女军医的话说,大部分孩子们未谈过恋爱、未经人事便英勇牺牲,更不谈毕业了。

 3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电影里出现好多处恋人之间远远相望的场面。

没有一句甜言蜜语,但是眼里流露的都是深情。

看到这里我的眼角莫名就会湿润。

1,当时德国装甲部队所向披靡横扫欧洲。

1941年6月22日,德国集结了190个师共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电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全面爆发。

10月,德国坦克已经突击至莫斯科200公里处。

苏军节节溃败。

为了及时拦截敌人的进攻,红军指挥部不得已派出了毫无作战经验的军校学员。。。

男主作为尖刀部队率先开赴前线。

她跑出营地想再看一眼爱人。

眼里到处都是留恋和不舍。

虽然知道这一次凶多吉少,但是仍然希望能战胜侵略者平安归来。

男主坐上了卡车开赴前线

她深情地凝望,眼里到处都是爱2,炮兵小组被敌人包围,最后两人深深地永别。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4 ) 最后的前线||爱情还是没有赢

近些年,很少看到值得一提的俄罗斯电影了。

如果不是因为爱情,或者是有关学生英雄的二战电影的话,大概都不会看完这部《最后的前线》。

前苏联在对阵德国军队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牺牲却属于平民百姓。

记得之前曾看过的《勒热夫战役》,那些为国牺牲的孩子,却由于保存了用来点烟或是擦屁股的敌方传单,就要被惩处……当然,后来还是他们在途中遇敌的几声枪响,提醒了大伙赶紧起来打击敌人,电影阵营毕竟还是宣传主旋律要紧。

《最后的前线》有点不同,无论战争场面还是后期画面,同样都保持了高水准的电影制作。

但它,更胜一筹的地方在于,歌颂了爱情,反思了战争。

还在炮兵学院接受培训的孩子们,突然就接到出兵前线,阻击德军,保卫莫斯科的任务。

他们,原本是未来的指挥官……军校学习的日子,阳光灿烂,色彩明亮。

就算是夜晚,也温馨迷人:有过人天赋的拉夫罗夫偷偷跑去幽会卫生员玛莎,为此还与玛莎青梅竹马的班长干了一架。

假如不是这次奔赴前线的行动,他俩就有可能被开除了。

拉夫罗夫轻轻地将值班夜寐时玛莎手中的笔换成了玫瑰,由于院长的查访,只能偷偷地躲起来。

当他不小心撞到了旁边的小推车,院长就明白了缘由,借故离开,给年轻人迸发爱情的机会——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日常,原以为的地久天长,在战争来临时,才凸现出曾经的美好。

年轻人激情澎湃,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

然而,当他们年轻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那些曾经的爱恨情仇在最后一刻释放出浓烈的善意,才显得无限崇高且光荣伟大。

拉夫罗夫本来是有机会撤离的,但他并没有那么做,而是选择混进队伍中去战斗。

玛莎也在最后一个任务当中……所以,能够和心爱的人战死杀场,也属一种幸福吧。

我们都喜欢含情脉脉,远远地被爱人关注、欣赏,总以为来日方长,有的是机会表白爱意。

实则,瞬间交错,或许便是最后的相逢。

无论是战火纷飞的时代,还是身不由己的江湖,我们每个人都是渺小无助的个体,但是爱情点亮了生命的轨迹,绽放光华——我个人挺喜欢女军医和指挥官对话的那场戏:“士兵为保卫祖国去牺牲,而祖国怎么去保卫他们……”很明显,她并不是只为了自己刚刚牺牲的儿子,而是千千万万个年轻的生命而申诉。

因为这一段彰显了导演的意图,也因为战争的残酷无情。

所以,我们都热爱和平,珍惜生命,更向往爱情——就算是输掉了的爱情,也值得歌颂。

 5 ) 不错的片子

首先,在这个年代,还用纯朴的拍摄手法,已经很不容易,大规模的群演调动,大规模的兵器道具,仿佛又回到8,90年代无特效纯拍摄的年代,又让我看到了那种浓浓的苏维埃情怀。

镜头很美,士兵很美,姑娘很美。

道具很精细,精细到德军坦克的履带和负重轮都是高仿的。

包括学员与正规军的军衔军徽区别……总之,画面,战斗,剧情都算优良。

 6 ) 尤见白桦林,不见年轻的人们

1首先,谈一谈为何看这部影片。

是在微博上看到电影片段,剑拔弩张的两队人马,一队是军队,一队类似民兵,对峙之间,民兵队一名成员耶罗夫认出军队中自己的好兄弟拉夫罗夫,自报家门后放下枪紧紧相拥,两队人马随之放下戒备。

一看评论,是毛子的战争片,果断找资源,下载,观看。

毛子在战争片上,从来都很会,从来都不会让人失望。

2影片从军校训练开始,我们的男主角拉夫罗夫爱慕女军医,与好兄弟塞姆贾金相约,都不主动,看女军医会选择谁。

结果我们的男主角拉夫罗夫违背约定,以一朵小花换取香吻。

这里夸夸军医大妈,她心痛这些孩子们连恋爱都没谈过就要准备上战场,因此,她找了个电话响了的借口,给一对年轻男女留下美好的时刻。

逃离战场的民众与奔赴战场的士兵们逆向而行,路边大妈驻目凝视年轻的士兵,她们是否想到自己的儿子?

简单的画面,却让人心中思绪万千,心酸潸然。

军校生在奔赴前线的途中遭遇敌机轰炸,毅然开走燃烧着的弹药车的士兵特拉琴科,他只说一句“我得把它开走”,随后弹药车爆炸……所幸他成功跳车逃生。

3拉夫罗夫念死去战友的名字时,真的泪目啊,拿起枪奔赴战场的小伙子们,再也没有回来。

简陋的群葬,鸣枪致意,纷纷而落的树叶,滋养着这片土地……来不及悲伤,同志,我们身处战火之中啊。

4我喜欢阿约什金中尉同志的形象,因为帅,哈哈哈。

中尉人物形象非常鲜活灵动,也非常具有同理心,非常有人味。

面对打架的拉夫罗夫和塞姆贾金,他决定放他们一马,虽然塞姆贾金并不领情说出实话让自己和拉夫罗夫都被关禁闭。

面对涌来送别的军属,他诚挚劝阻,但见到自己妻儿后,深情拥抱妻儿,国与家,他已经尽全力顾全。

直到最后,已经接到撤退任务,阿约什金中尉仍呼喊塞姆贾金打算一起打掉敌方坦克,发现塞姆贾金已经牺牲,中尉坚持打掉坦克,本可撤退的拉夫罗夫与女军医放弃撤退,协助中尉,战到最后一刻。

5三千五百名学员,二千名牺牲……白桦林仍然纷纷扬扬,当年那群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现在又在哪里呢?

 7 ) 最后的前线

影片起始于炮兵学院正在进行一场紧张的训练,学员拉夫罗夫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天赋打断了坦克模型的吊缆又闯祸了,好在院长没有处罚他,远处的卫生员玛莎含情脉脉的看着他,和玛莎青梅竹马的班长默默地爱着玛莎,两人互相竞争,结果因为打架违反军纪,共同被关了禁闭,多么美好的青春啊。

德军已经逼近莫斯科190公里,莫斯科周围没有别的部队,为了延缓德军的前进速度,万般无奈之下上级命令院长带领这些预备军官学员建立防线,而此时学院的学员们正在举行舞会,享受生活、爱情的甜蜜,院长紧急集合学员宣布命令,立刻出发,拉夫罗夫和玛莎带着对爱情的憧憬、彼此的牵挂、义无反顾的踏上战场。

 8 ) 画面冷峻场面火爆

老毛子拍的战争片就是值得看,画面色调阴冷,场面写实冷酷,就是脸盲,几个主要男角色有点分不清,德军优雅冷酷,老毛子粗糙嗜血,还真能斗个旗鼓相当,感叹还是装备好才是王道啊,好歹苏军各种各样加农炮小山炮怼坦克,枪怼步兵,最后那一发是不是真那么重要,应该情节上再刻画的刻不容缓比较好,要不然好像因为强迫症非要打光一样。

挺怀疑真的这场阻击对莫斯科保卫战影响有没那么大。

感情线比较俗套,一路跳,可惜了妹子。

 9 ) 没有主角光环的战争片

就喜欢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尤其是二战苏德战场的片子。

此片,感觉已经很不错了,依旧延续了俄罗斯二战题材电影的较高水准。

故事很简单,但战争场面很真实,发现俄罗斯近几年拍的《潘菲洛夫28勇士》《勒热夫防线》《巴尔干边境》《第九连》等,写实风格都很接近,战斗场面不打折扣,没有主角光环,在战场上谁都有可能牺牲。

有些评论吐槽此片掺着谈情说爱。

我觉得此片可以接受,毕竟他们不是野战部队,而是军校学员,本来很安逸的校园生活。

突然上前线,儿女情长很正常。

此片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不仅仅只有乌拉的一个声音了,片中也有一定的反思。

比如女军医得知儿子牺牲后和学院院长的对话“士兵为保卫祖国去牺牲,而祖国怎么去保卫他们”,“这场战争就是屠杀,上去上千人,一会都没了”。

当然电影也有些不足,但远不足以否定它,所以建议吐槽的朋友,多全面的分析下整个片子,和多想想我们的电影做到了多少。

 10 ) 极端真实的战争电影,为什么苏联二战时期的战争都如此惨烈-《最后的前线》

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苏联在二战时期的战争都这么被动和惨烈,好像总是什么都没有准备好,永远缺少战争物资,永远需要战士们用命去填,总是把一场战争打得像“战场肉磨子”,虽然战争总是要死人的,但是能不能不该死的就不要死,提前谋划、未雨绸缪,做好万全准备,尽力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虽然那时的战士们心怀崇高理想,勇于为祖国献身,灵魂高洁的像北风中的白桦树,但是生命就是生命,生命对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41年在莫斯科城外发生的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上级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派遣波多尔斯克步兵和炮兵学校的学员到伊林斯基构筑防线,和苏联第43军的部队一起阻止德军前进,这些只有十几岁的年轻人,整整抵抗了近两周的时间,3500名学员和他们的指挥官大多数永远留在那里,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员在战斗中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和祖国的血脉永远融合在一起。

本片拍摄手法非常干净,色调明朗,战争场面极端真实,士兵充满阳光朝气,灵魂纯净,女战士符合印象中的英姿飒爽、干爽明亮,漂亮,最可贵的是影片中所使用的道具、枪械、战车、大炮都非常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没有找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滥竽充数,极为难得

影片起始于炮兵学院正在进行一场紧张的训练,学员拉夫罗夫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天赋打断了坦克模型的吊缆又闯祸了,好在院长没有处罚他,远处的卫生员玛莎含情脉脉的看着他,和玛莎青梅竹马的班长默默地爱着玛莎,两人互相竞争,结果因为打架违反军纪,共同被关了禁闭,多么美好的青春啊。

德军已经逼近莫斯科190公里,莫斯科周围没有别的部队,为了延缓德军的前进速度,万般无奈之下上级命令院长带领这些预备军官学员建立防线,而此时学院的学员们正在举行舞会,享受生活、爱情的甜蜜,院长紧急集合学员宣布命令,立刻出发,拉夫罗夫和玛莎带着对爱情的憧憬、彼此的牵挂、义无反顾的踏上战场。

行军途中遭到德军飞机的轰炸,虎口余生又遇到了自己的特别行动分队,出于谨慎差点打起来,消除误解后双方合作埋伏在德军必经之路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有效歼灭德军有生力量,自己也产生了一定的损失。

赶到阵地后由于时间过与紧急,阵地根本没有建立有效的防御体系,院长大发雷霆也于事无补,只能加紧时间构筑防御阵地,此时位于华沙公路的第一道防线已经开始进行惨烈的战斗,德军轰炸机投下大量炸弹,阵地一片焦土,造成苏方极大伤亡,拉夫罗夫受伤被后送到战地医院。

被分隔于华沙公路上一道桥梁两端的德军和苏军,为了争夺桥梁的控制权,进行着反复的拉锯战,战争残酷而惨烈,最后苏军学员不顾危险,牺牲自己的生命炸毁了这座桥,拉夫罗夫深知战争的残酷,不待伤好就偷跑上前线。

苏军使用战场新武器“喀秋莎火箭炮”炸毁了德军后方基地,有效延缓了德军的进军速度和打击强度,但是战争没有停止,面对极大的悬殊实力,战争消耗和物资短缺,人员损耗又不能及时补充,支援力量又不能到位,苏军的第二道、第三道防线都先后被德军突破,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战场成了真正的“人肉磨子”。

班长和拉夫罗夫还有玛莎在最后的坚守地点被德军坦克击中全部牺牲,苏军终于接到撤退命令,支援力量赶到,在缺少战争物资的情况下,原本需要坚守三至五天的战斗学员们坚守了十二天,经此一役,学院三分之二的学员损失殆尽。

什么样的力量才能支撑这样的战斗啊,本片的战争场面也太真实了吧。

《最后的前线》短评

毛子的战争片也有点墨迹,拍什么恋爱,直接上去就干

2分钟前
  • 刘三十
  • 还行

拖沓

4分钟前
  • 谢菲尔德士官长
  • 较差

片里的“侦察兵”是格鲁乌训练学校的学员,并不是一般侦察兵。比《勒热夫》强很多。《猴子河/捌佰》就是垃圾。

9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什么都不说 祖国知道我

11分钟前
  • 汽车人-变形
  • 推荐

德国兵看起来有点傻,除了刚开始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后面都是挨揍的步兵和坦克,还有垂钓被俘的指挥官,真这样打苏联二战伤亡三千万怎么来的?男女主最后都领了盒饭,手榴弹延时爆炸还穿膛了一辆坦克也是没谁了

14分钟前
  • 因扎吉在看片
  • 还行

乱麻麻呢!

19分钟前
  • kmant
  • 较差

这一点都不苏联 除了一句乌拉之外

21分钟前
  • 构思谬克
  • 还行

阻击战都是惨烈的

25分钟前
  • 通叔
  • 推荐

为了乌克兰

26分钟前
  • 镇定的表达
  • 很差

好故事,拍的差了点东西。

29分钟前
  • 菲利普
  • 推荐

炮兵学员守前线,壮烈。

33分钟前
  • 寒狐居士
  • 推荐

毛子拍的二战片当个乐子看就行了

36分钟前
  • 執殳
  • 较差

看到片头的第一反应……扎克施奈德??

41分钟前
  • Tooommmy
  • 较差

小布尔乔亚再少一点就好了

43分钟前
  • 水水
  • 还行

作为电影无功无过,但,well,如果是为了纪念故去的士兵,倒是合格的

48分钟前
  • 你的于勒叔叔
  • 还行

技术可以,缺精气神

49分钟前
  • Travis Lee
  • 较差

拍的真烂,第50分钟那段像是前情提要,根本就讲不清楚整个战役的时间线。

50分钟前
  • Scudder
  • 很差

现在新俄还能拍出这样的反法西斯战争片真不容易😭

55分钟前
  • Mido
  • 力荐

俄罗斯拍这种战争片已经是轻车熟路

57分钟前
  • 星星草
  • 推荐

年轻学员前仆后继守卫家园

60分钟前
  • '﹎|零¨ヰ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