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音乐都很美,还有大自然。
最美最美,最美最美。
为什么要看轻它,看不清它的价值所在?
音乐,这样平易近人,又这么美。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如果能体味到其中那甘醇的美,那就已经是得到了造物主无比的青睐,是最幸运的人了。
这部四重唱,以及之前的纯真年代,都让我有一种离爱情非常近的感觉。
纯真年代诉说了爱情的沉重,四重唱则是爱的飘忽与解脱。
我们可以犯很多错误,虚度一生,基本上,所有人在见识到终点之前,总要后悔。
每一个决定,都让人后悔……但是又能怎样?
有趣的是,即便我们无法放过自己,不能原谅自己,在结局之时,爱情却会意外地宽容。
不再有那样喧嚣的期许,激烈的不安——有什么还值得辗转反侧?
太多的未来都变成了has been,要在意吗,要计较吗,也许下一周你和我就死掉了哦……那个时候的你和我,又老,又美。
那个时候的我和你,终于可以不再计较,宽容又舒展,我们在KTV里怎么唱的来着?
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往前一步是颜面尽失,狼狈不堪。
背后是灯光璀璨,光辉与成就倏忽而逝……衰老面前,什么还能定义我们的存在?
曾经属于我们的一切都已在剥落,在衰老面前惊慌失措,心惊胆战,恐惧地瞪大双眼……然后在人生最后的百分之五,突然明白了活着是怎样的一件事情。
爱情压轴出演。
终于能轻描淡写地说一句,OK。
英国电影《四重唱》是一部视觉上非常优雅的电影,主角们是一群住在养老院里的音乐家——不同于一般老人,这家养老院只接收退休的音乐演员,他们中有小号手,小提琴手,歌剧男演员,歌剧女演员等,尽管垂垂老矣,这里的老人们精神面貌与形象打扮都有着受过音乐教养陶冶一生的风雅,与养老院这栋有着历史风霜的古老建筑,茵茵绿草、精心修剪的园艺相得益彰。
茶余饭后,老人们每天聚在一起排练,唱歌,散步,打球,不亦乐乎。
著名女歌唱家简女士的到来有点与众不同,她曾经在舞台上更加声名显赫,所以来到这里她住的是更好的套间,让工作人员单独把她的早餐拿进屋内。
作为故事的女主角,简明显有一个盛气凌人的架势,更加自我,尽管简是高雅的老妇人。
最后,当然简和关爱她的朋友们融合在了一起,加入了四重唱小团体,是他的朋友们让她不至于走向孤独。
电影其实想要告诉我们,不管您曾经是谁,不管您曾经有多么声明显赫,到了人生的冬季,离开社会走进退休生活后就不要再被过去的荣誉所累,不要放不下社会上的“专业评价”与虚浮的傲慢和过份自我。
更随和一点,与大家和谐相处,没有什么比晚年拥有一个良好的脾气和会给自己找乐的能力更重要的事了。
做一个让自己与周围人都开心的老人。
很享受影片的开头在将近20分钟的片长中,描绘了庭院、老年、古典乐器、漂亮的房子、绿色的草坪等等,这是一个很理想的地方,缓慢但带有厚重的力量感。
电影将近四分之一的时间过后我才意识到,原来主角是四重唱的四位老人,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有不想面对一个差劲的自己那种害怕,也有对过去无法收场的遗憾,他们说的话都是带有那种老小孩的不管不顾和略微的一点点任性。
我觉得蛮有趣的,尤其是向茜茜摔花后又去向大家送礼道歉的那一幕。
艺术家年老了,也还是艺术家。
能够保留着长久的爱好,并一直持续的在生活当中展现这种美好体面的和相似的人群生活在一起,虽然老年时日无多,但人生匆匆忙忙非常难得在垂垂老矣的时候真实的面对自己,能够做到这点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当你该如何安度晚年?
这部影片就有一些很值得参考的地方,像是勇敢地面对过往遗留下的问题,去与朋友和解,诚恳地面对自己,不再害怕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寻找生活新的目标....我想等老的时候应该怎么安排自己呢?
我既不想一个人孤苦的终老,也不想一大家子吵吵闹闹, 但国内的养老院应该也不会提高水准,那等老的时候我会考虑去旅行吧!
不管人生哪一个阶段,多社交多运动多晒太阳多看书,都是享受的。
四重唱不是绝响,而是生活的一个新面貌。
太喜欢电影中的滤镜了,画面很美很舒服。
不过因为对歌剧了解不是很多,加之它本身就是一个音乐电影,我很遗憾自己失去了观看的另一种听觉审美。
这片虽说是喜剧,但却并不是为了搞笑。
卓别林说,人生远看是喜剧,近看是悲剧。
该片在一种状似欢快的氛围中,穿插着人的生老病死,以及人们对老去这一事实的恐惧。
这些老人都曾年轻过,也都美丽过、潇洒过。
他们有过辉煌的岁月,而现在却只能在这一方天地里怀念那还能唱得上高音,吹得响小号的时刻。
时过境迁,观众开始指责他们不如当年,却忘了时间可以带走一切,包括观众自己也会经历这么一天。
故事里的艺术家养老公寓实在太美。
大片草地,几人合抱的粗壮大树,给年轻人安排的每周音乐课程,如同五星级酒店一般的房间和早餐。
每个老去的艺术家,体面地简直超乎想象,先生每天西装革履,女士每天都妆发齐备搭配适宜的珠宝首饰。
牵挂的是演出日的节目排练,尽管也恐惧和岁月一起流逝的天赋和才华不再。
胆小的人不足以面对老去的生活。
而电影兴许已经是一出柏拉图一般的老去图景。
女主居然还遇到离婚几十年之后仍然爱慕自己的前夫——他们爱慕的是你年轻时的容颜,唯独我爱你老去的样子。
不禁想到我出生于60年代的父母,碍于历史原因,教育程度不高,目前阶段很快就要迎接60岁的到来。
他们老去的生活会是怎样的模样?
健康已经是最大的犒赏,除此之外,每日在小区花园散步,打打小麻将,和几十年的老邻居一起聊聊天气的变化,菜价的涨跌,分享养身的微信文章。
如果有幸不被疾病困扰,自由之下市井的乐趣已经能够让为人子女的感到安心。
上周母亲节休假,去小区的文化中心逛了一圈,各间教室里安排乐书法课程、舞蹈课程。
顶楼的综合教室,是母亲节的文艺演出,大爷大妈们一副梳妆打扮,大合唱的部队已经在台下待命,台上的萨克斯大爷也是帅气和威武。
在健康的基础上,老有所乐,已经颇为满足。
老公年近90岁的奶奶最近住进了养老院。
位于浦东郊区的养老院,是一家酒店式公寓改造,三楼上去就有落地玻璃窗的大厅,拜访着桌椅让老年人聚会活动。
不过,我们下午过去的时候,兴许是污午睡时间的缘故,那里不见一个人。
奶奶的房间里住了四个老人,床边的一位老人,需要常年靠吸氧维持生命体征,另外的一位老人,据说精神不太稳定,最后一位也是常年卧床。
奶奶还算腿脚利落,头脑清晰。
护工看到我们过去,倒也是热情,过来聊天说老太太精神不错。
婆婆会带上一些食物给其他几位老人,让大家相互照顾。
当时看着,似乎觉得老人住着也是安心。
后来,就渐渐地听到老太太和同房间的室友不愉快,为了一把椅子的使用而发生争执。
敬老院的安心和体面在哪里?
家属探望的时候,一切都看起来尚可。
但是,老人之间也是一个小社会,年纪大了各有各的犟脾气,护工看起来热络,也不知道这份辛苦但又薪水不高的工作,怎么维持照顾老人的工作标准和质量。
如果让自己得父母住进养老院,恐怕也是无路可选的不甘之策。
我和老公都是85后,养老对于我们来说,似乎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
有质量的老年生活,恐怕就是发展一个兴趣爱好。
年轻的时候是时间的投入,而年纪大了以后,兴趣会反过来滋养垂垂老去的生命。
就像电影里的艺术家,也能开个嗓唱一曲,每天练练琴,生活也有个节奏和奔头。
不仅希望身体健康,更加期盼仍然开阔的精神生活,看看电影,旅行看看世界。
至于儿孙的生活,相互独立,不过分依赖。
看起来已经是美好的期许。
依照国内目前的养老体系,恐怕个人经济能力再雄厚,也很难有机会住上故事里的老年公寓。
大部分的养老院都是带着传统的模式,总是让人脑补里面的老人其实很难有真正愉悦的身心。
面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老年社区和公寓渐渐变得吃香起来。
面对没有孩子或者孩子独立远行的80后老去时,有一间房子,和兴趣相投的老朋友互为邻居,同时,也拥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和兴趣爱好。
老去,并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但也许也不必太过于恐惧。
现在就在琴棋书画花鸟鱼虫之间,培养一个爱好,老去的时候,让它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盏灯。
春光易逝,年华易老,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都要经历从咿呀学语、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到步入老年。
在你仰望别人的时候,觉得,都是那么大岁数的人了,作什么作,能不能不要那么“苏大强”……但是等到你自己的时候,可能却并没有感觉自己有多老,甚至心理年龄会相差二十岁。
每一个时段有每一个时段的美好,青春是美好,但会莽撞,冲动;上了年纪是行动迟缓,但是有经验。
所以就像电影里所演,你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
不必苛责,一切从现在做起,珍惜每一天。
触动心灵的片子,每个人都有老去的时候,不要在你的年代去审美他们的美好的年代!
敬伟大的艺术家!!
看似简单的故事,却涵盖了诸多人生的哲理。
艺术家的老年生活丰富风趣。
我老了也要如此,活波轻松优雅。
其实现在就应该这样。
很温情的电影,音乐也好听到哭,全剧最喜欢的就是古典音乐,太打动人心了。
非常动人非常美的一部,虽然是喜剧但也克制地刻画着人物的悲伤与无奈,音乐和画面都非常动人,传递出恰到好处的温情。
一开始单纯羡慕这些艺术家们老去后仍以音乐点缀生活,之后又逐渐读出他们的无奈来,对辉煌过往的记忆不单单是美好回忆,还是对韶华不再的现实的无情反映。
我真的好爱Quartet四人组,其实片中的每一位都叫人喜爱,站上舞台就是自豪的宣告,就是对人生无限可能的肯定。
简的心路历程也许是这里每一位艺术家的必经之路,当衰老的现实无法回避时该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将过去的十二次谢幕抛之脑后,如何拿出足够的勇气重新吟唱那无比熟悉的旋律。
他们每一位都有着惊人的乐观和无限的能量,当他们拿起琴弓、坐在钢琴前或是登台一展歌喉,当他们用全新的荣光覆盖过去的成就,当他们选择原谅,选择爱。
看这部时多次眼眶湿润,当我老去,躯体形如枯木,请教我像他们一样歌唱初生的新叶,请给我足够的勇气,像他们一样选择原谅,选择爱。
Reggie和Jean登台前的对话真是无比浪漫:"You look very handsome." "You look very beautiful." "We are both very old." "Then let's get married."当他们在台上十指相扣的时候我的最后一点不安也消散了,他们会完美地完成这次四重唱,即便他们都不再年轻,生活仍有无限可能,抓紧每一个弥补遗憾的契机,不放弃任何一次歌唱的机会。
片尾的Quartet真的美极了,男声浑厚有力充满磁性,女声柔美曼妙如羽毛般被轻巧托起,于是我知道这绝不是最后一次,他们会一直如此歌唱下去。
时光这个坏人,偏却冷酷如许,离场慢些也不许。
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和潮流指标老去,他们曾经惊艳了时光,但英俊美丽的脸庞无可避免蒙上了风霜与白发,但那些优雅永不会被时光抹杀。
电影其实很平淡,为筹集费用而不得已重新站上舞台,但这会不会是他们想重拾麦克风的借口。
我们不得而知,也没必要清楚,只要欣赏他们站在舞台上的风采就够了。
对,这是生活,曾经最擅长最引以为傲的事情变得力不从心,很不忿吧!
但又能如何呢?
年轻纵有遗憾,那些风花雪月的伤痕,或许早已被时光抚平了,但我仍想努力弥补那道疤痕。
其实现在的你也同显光彩。
这是一部不得不看的电影,鉴定完毕。
8.1分就是给那些闪光台词的。。
Reggie 对歌剧和rap的阐释确实震撼。。
背后插了刀 不流血 反而歌唱。。
为俩老人抽烟开脱,就算现在戒烟能多活多久?
一星期。。
还可能是下雨的一星期。。
哈哈哈再次证明 一个作品有金句就能占得一席之地。。
如此说来 语言高于故事。。
所以 诗更容易永恒。。
有评论说 想到自己变老怎样。。
瞎扯 这电影一点儿都不会让人联想到自己的老年。。
觉得有八竿子打不着的距离。。
达斯汀霍夫曼是传奇演员,但他的导演能力真的令我不敢恭维。这部片就像是每年颁奖季都必有的几部工整传记片,只不过拍得比它们更平庸、更无趣。
接受自己变老了不会像以前那么完美了(中年危机的老年版本。内容比较无聊,但是风景是真好啊!
人物性格鲜明。我们都曾年轻过,我们都会慢慢老去,这是生命必经的阶段。爱过,恨过,释怀,原谅,最美不过夕阳红。
从养老院回来的路上看的 胆小鬼不能过晚年
美得不像话,各种意义上的
可爱的文艺老爷爷奶奶们~
很让人感动。只为那一刻的尊严
话多不看。
反正我也要在这样的氛围里色调里优雅老去。哈哈哈哈
片尾那些演员们年轻漂亮时的图片让人要哭啊/(ㄒoㄒ)/~~
LFF的票賣光了。。。
无聊。
最好的人生就是能够尽情的歌唱自由的去爱,一起优雅的老去~
老年生活理想范本。也许咱这辈子都没办法这么优雅的老去,可是要保持一颗追求美追求艺术的心直至最后一息。PS,最后出credit的时候放出了各位爷爷奶奶年轻时的照片,一个个都是大美人,气质极好!令人羡慕
晚年不是留给胆小鬼的
动人的老年群像,动人的古典音乐。当然,想要优雅的老去?要有豪华官邸,要有黑胶唱片,要有无边无际的田园风光和烂漫的夕阳作衬底。最爱的还是达斯汀霍夫曼拍出来的老人家心底里那点纯真的孩子气,茜茜怒赞!英式老清新。
最后如此诚意的出卡司表的方式充分体现了霍夫曼的脑残粉本质!Courtenay越老越有爱!
wat??
“You look very handsome"”You look very beautiful""We are both old now""Then let's get married."←放到这一段大家都wow了起来估计只有我和r妹哭了TvT觉得Reggie超级帅超级绅士啊!Wilf和Cissy超级萌!Jean就不用说了,法克鱿安得有说得好霸气w关键这片居然还有Luke Newberry小哥真是一本满足!
调料没少放,可惜不对味-02/06/13@The Manor Theater